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大雁的典故

大雁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8 07:40:39

㈠ 與大雁有關的典故

大雁歸遲遇雪之情,也見於古詩,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飛,風塵景西迫。」唐內代李容廓《送振武將軍》詩:「蘆酒燒蓬媛,霜鴻捻箭看。黃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雖說月黑看不見雁,但雁過有聲,「月黑雁飛高」就不足奇了。古詩仍有這方面的佐證。如唐代李益《春夜聞笛》:「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向北飛。」宋代梅堯臣《秋雁》詩:「秋雁多夜飛,前群後孤來。」唐代錢起《宿畢侍御宅》:「落葉寄秋菊,愁雲低夜鴻。」唐代李頎《古從軍行》:「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金代元好問《惠崇蘆雁》:「雁奴辛苦候寒更,夢破黃蘆雪打聲。」所謂「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附近稍有響聲,它們就立刻鳴叫報警,接著,群雁也隨之驚起鳴叫,此起彼伏。這就是所謂驚起宿雁。一聲不響,默默飛行的群雁是沒有的,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月黑之夜,什麼都難以看見,為什麼還知道雁從空中飛過呢?其原因就是俗話說的「雁過留聲」。

另外,盧綸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山西的北部是長城,後來當過河中元帥府判官,所以他有邊塞的生活基礎,不會不親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關於雁的描寫應該說是科學真實的。

㈡ 鴻雁傳書典故

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於仍不讓蘇武回漢。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於謊稱蘇武已死。

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

這樣,匈奴單於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2)大雁的典故擴展閱讀:

漢、唐時代,鴻雁可能一次書信也不曾傳遞過。人們還是稱其為「雁使」,稱信使為「雁足」。但是,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4年,真還有一隻鴻雁充當了元朝的國信大使:元使郝經出使宋,被禁於真州(今江蘇儀征)16年,後得一雁,手書帛書,系之雁足,而縱之。

其書曰:「零落風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又於詩後書曰:「中統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獲者勿殺國信大使。郝經書於真州忠勇軍營新館。」

秋季放雁,次年春,帛書果為北方元人得獲,進呈元世祖。忽必烈見書惻然良久,遂決意南伐。兩年後,南宋滅亡。這封「雁足書」後珍藏於元朝秘書監,即北京元大都的皇家檔案館。

㈢ 阜陽人送大雁是什麼典故

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阜陽地區多稱"龍抬頭節"。很久以前,沿潁河一帶在回二月二時,常見有大雁答起落於河岸,久之,有人把這種現象與"龍抬頭節"聯系在一起,於是便有了"五更聞雁叫,老人遭劫數"的謠傳。說二月二這一天是老龍王(老人)升天的日子,如何才能為老人消災避禍呢?有人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把大饃蒸製成雁狀,讓女兒送給老人,老人吃了老雁饃就可以避凶化吉了。

㈣ 「燕然未勒歸無計」使用的典故是

引用了竇憲的典故。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89),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漁家傲·秋思》是北宋詞人范仲淹創作的一首詞。

全文: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翻譯: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廢。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里早已結滿寒霜。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須發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里流下眼淚。



(4)大雁的典故擴展閱讀:

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秋來」,點明了季節。「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詞人是蘇州人,對這個地方的季節變換,遠較北人敏感,故用一個「異」字概括,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

「無留意」是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反過來說,這個地區秋天的荒涼景象,盡括在雁「無留意」三字之中,顯得筆力遒勁。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

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㈤ 二隻大雁在鬥嘴是什麼成語,還有什麼典故沒有

不容置喙之類的

滿意請採納,您的採納是我回答的動力。

㈥ 下列現象或典故屬於先天性行為的是()A.大雁遷徒B.狗辨主客C.望梅止渴D.老馬識

動物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內種行為方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如大雁遷徙等,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後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活動,也稱為後天性行為,如狗辨主客、望梅止渴、老馬識途、談虎色變等.
故選:A

㈦ 古代有鴻雁傳書的典故,鴻雁真能為詩人傳達思鄉之情嗎

首先,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鴻雁傳書的典故。整個典故出自《漢書》,當時漢朝的使者想要把蘇武帶回去。但是匈奴人卻撒了個謊言告訴使者,蘇武已經死了。

漢朝使者自然是不相信匈奴人的鬼話,所以就心生一計,說皇帝之前射下過一隻大雁。這只大雁的腿上系著一封蘇武寫的信,所以蘇武不可能已經死了。匈奴人沒有辦法,使者這樣才把蘇武帶了回去。

李清照的《一剪梅》當中,「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大家相傳甚廣。至於鴻雁是否真的能為詩人傳達思鄉之情,我想他們的家人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應該是感受到了。

㈧ 大雁的典故有哪些要三個

鴻雁傳書,沉魚落雁 驚弓之鳥

㈨ 成語驚弓之鳥的典故中什麼用弓拉了一下空弦大雁就落了下來

更羸用弓拉了一下空弦,大雁就落了下來。

更羸陪同魏王散步,專看見遠處有一隻屬大雁飛來。他對魏王說:「我不用箭,只要虛拉弓弦,就可以讓那隻飛鳥跌落下來。」魏王聽了,聳肩一笑:「 你的射箭技術竟能高超到這等地步?」更羸自信地說:「能。」不一會兒,那隻大雁飛到了頭頂上空。只見更羸拉弓扣弦,隨著嘣地一聲弦響,只見大雁先是向高處猛地一竄,隨後在空中無力地撲打幾下,便一頭栽落下來。

(9)大雁的典故擴展閱讀:

驚弓之鳥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解釋】: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出自】:《戰國策·楚策四》;《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譯文】:濫用武力的軍隊容易沖動,被弓箭嚇怕了的鳥難以安定。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㈩ 漁家傲秋思典故

「燕然未勒歸無計」借用典故「勒石燕然」出自《後漢書 竇先傳》,在《漁家傲·秋思》中,表達了將士們渴望建功立業,不甘無功而返的思想情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