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合肥典故

合肥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8 03:41:52

㈠ 合肥有個"四牌樓」,有典故

四牌樓名字的由來

舊時人們在這里建樓,取名奎星樓,古時供奉魁星,即文曲星,向魁星燒香磕頭表達了孩童想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的美好願望,希冀合肥文脈延續、文風昌盛、文運高揚。1928年重建的四牌樓曾名「馬、王二公祠」,紀念為保衛合肥免受軍閥和白俄騎兵蹂躪的馬祥斌、王金韜將軍。抗戰初期不顧禮儀廉恥的日本侵略軍炸毀了刻有「禮儀廉恥」牌匾的四牌樓。四牌樓作為當時合肥最高的建築雖然在20世紀僅僅存在了十年,但四牌樓一帶如今已成為老城區最繁華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心。

[attachment=7155]

四牌樓的歷史

四牌樓原是合肥城市的中心,亦名魁樓,又叫奎星樓,解放以前,樓高四層的四牌樓就是合肥市的最高建築。

合肥縣志註:位於鎮淮樓(今鼓樓十字街)南,先圮。其准確位置應在今長江路與宿州路交口。明代時,這里建有二層木樓,上奉奎星(又稱文昌帝君)。以後迭遭兵燹,破敗不堪。有記載的修建有三次: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廬州知府王成重建,並豎新建魁樓碑記;1803年(嘉慶八年)合肥知縣左輔重修,並記入當年新纂的縣志;1928年原地重建,並臨時改作馬王二公祠,以紀念堅守合肥兩月有餘、拒直魯聯軍張宗昌十萬之敵於城外的馬祥斌、王金韜二將軍。

㈡ 合肥話 我認識你姓邱啊 什麼意思啊

不是句好話,更有一種「你算什麼」的意味。

㈢ 三國殺張遼突襲技能典故來源謝謝

張遼最有名的一戰就是以少勝多的【合肥之戰】
當時曹操去追劉備了,只把首都回留給了張遼答駐守,因為曹操是遠征,所以猛將幾乎全調走了。而孫吳就趁機進攻合肥,而張遼部下守軍少之又少,而孫吳則是十萬大軍。
留守合肥的除了張遼,還有李典和樂進,理論上來說幾乎是不可能贏的,但是張遼以過人的膽量和萬夫不當之勇率800人殺入敵陣,並大呼自己的名字沖進孫吳軍磊直達孫權陣營與之對持,但是孫吳手下見張遼勇武都不敢上,因此張遼再度沖破包圍網去救人,可說是所向披靡、無人能擋,最後從早上打到中午,吳軍士氣全失不得不撤軍整頓。

這就是張遼突襲的典故
PS:話說樓主問了不少這些典故的問題了

㈣ 親為親,鄰為鄰,包公為了合肥城。這個說的是什麼典故。

樓主你好,這句話是俗語,並無什麼具體典故。
字面意思也就是導人向善,親戚鄰里和睦。
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樣 並無什麼具體故事

㈤ 赤壁之戰,哪些著名的典故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草船借箭:
後來演變成一條歇後語:周瑜打黃蓋 ——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用以比喻兩方面都願意的事情。
赤壁之戰:
長坂之戰–烏林之戰–江陵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
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進取荊州: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
曹操至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
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兵敗烏林:(火燒連營)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樊口與劉備回合。然後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
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
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供參考。

㈥ 合肥五里墩立交橋歷史典故

合肥五里墩立交橋歷史典故:
五里墩因距城五里而得名。到了現代社會,五里墩漸漸成了公共汽車站,但隨之而來的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頻發,卻讓五里墩成為西部交通的「瓶頸」。
1995年的春天,合肥明確提出建設成現代化大城市,城市要向外延伸,輻射更大的范圍。而城市的延伸必然建立在道路的延伸之上,隨著長江路的拓寬,合肥開始第三次"大建設",並第一次延伸到了老城區之外。不久,16.8公里的一環路、42.2公里的二環路相繼開工,而一個名為"五里墩"的地方也開始屢屢成為合肥人的談資。當時,合肥市投資2.6億元,興建全長1100多米的五里墩立交橋。這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標准公路立交橋,其規模在當時是華東第一、中國第四。這座龐然大物一經投用,便極大地改善了當時的交通狀況,它也成為第三次"大建設"的標志性建築。
五里墩立交橋位於合肥市區西部,在長江西路、屯溪路、合作化路的會合處,距離市中心2.6公里,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標准公路立交橋,成為合肥市一環路上的壯麗景觀。這座立交橋分地上三層、地下一層,橋梁面積4萬平方米,佔地8.9公頃。五里墩立交橋投資2億多元,如今它已成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增光添彩的"樹形象工程",也是合肥市邁向現代化大城市的一個重要標志。

㈦ 張遼墓的歷史典故

在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與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在這部膾炙人口的名著第67回「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中,羅貫中根據《三國志-吳志》中的記載,生動地描寫了這一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並以一首「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肥;退後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的七言絕句對當時的戰況和情景作了生動的記述。
逍遙津公園位於今日合肥老城的東北角,園址古為淝水上的一處津渡。園名緣於古書《莊子》中的名篇《逍遙游》。公元3世紀時,魏、蜀、吳三國鼎立,合肥隸屬魏國,是江淮咽喉,軍事重地。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東吳孫權乘曹操興師西征漢中張魯,合肥空虛之機,親率10萬精兵,企圖一舉攻佔合肥,達到向北打開通向中原通道的目的。鎮守合肥的魏國大將張遼,面對強敵壓境、敵我實力對比懸殊的危難局面,臨危不懼,履險如夷,毅然率領將士出擊迎敵。在張遼英勇卻敵精神的感染下,魏國將士眾志成城,奮勇殺敵,以一當十,大敗吳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戰場遺址就在今逍遙津公園一帶。
在17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逍遙津這個三國時期的古戰場歷經滄桑。宋代乾道年間,合肥城擴大,逍遙津被圈入城內。明代官僚竇子偁將逍遙津占為私有,改名 「竇家池」。清代康熙年間,逍遙津又被一王姓翰林所據,易名「斗鴨池」。光緒年間,易主為龔照瑗、龔心釗的私家花園。龔心釗自號豆隱,因此逍遙津又改名為 「豆葉池」。而後龔家花園屢經戰火,日益破敗。新中國成立前夕,園址殘垣斷壁,雜草叢生,滿目荒涼。

㈧ 合肥的逍遙津公園有什麼歷史典故嗎

有呀,發生在三國時期:張遼威震逍遙津。

㈨ 合肥東五里井有什麼典故

沒啥典故吧 市區東面五里的距離有個大家都用的井 就得名了

㈩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是什麼意思有何典故

古時候,由於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各種原因,在稱呼別人時常常不直接稱呼對方姓名,而是會用意有所指的字眼來描述對方。像很有名的「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這一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這樣一樁樁事件的較量後,翁同龢諷刺李鴻章「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鴻章也毫不示弱,回諷翁同龢「司農常熟世間荒」。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