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聞雞起舞的典故

聞雞起舞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8 00:03:54

Ⅰ 聞雞起舞的故事是什麼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版劉琨擔任司州主權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Ⅱ 聞雞起舞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聞雞起舞"最早的文字記載於《晉陽秋》。原文是這樣的:

(祖)逖與司空劉琨俱以豪雄著名,年二十四與琨同僻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而寢,中夜聞雞鳴俱起,曰:"此非惡聲也。"每語世事,則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共起,吾與足下相避中原耳。"

這段古文的大意是:祖逖和劉琨少有壯懷,立志為國盡力,半夜聽到雞叫,便起身操練武藝。此典故比喻有志之士及時奮發。

祖逖是東晉南朝時期第一個舉兵北伐,決意恢復中原的著名將領,曾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安定作出過重要的貢獻。

祖逖出生於公元265年,卒於321年,是今天的河北淶水人。二十四歲那年,他喬居陽平(今河北大名縣東北),認識了一個叫劉琨的人,並一起被官府任命為司州主簿,就是掌管文書簿籍的小官。說到劉琨這個人呀,也非等閑之輩。我們今天常說的"枕戈待旦"一詞,就出自劉琨之口。

祖逖和劉琨兩人均胸懷壯志,意氣相投。他們經常住在一起,作徹夜長談,相互勉勵。他們深知,要報效國家、建功立業,必須做到文武雙全、才華超群。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祖逖在博覽群書的同時,十分重視習武。

有一天深夜,祖逖在夢中突然被雞叫聲驚醒,他展望未來,浮想聯翩,再也睡不著了。於是,他叫醒劉琨說:"此非惡聲也。"意思就是說,雞叫正是對我們的提醒,為報效國家,應勤學苦練武藝。於是他倆便披衣下床,仗劍相對而舞。這就是膾炙人口的"聞雞起舞"典故的起源。

功夫不負有心人。年輕時的勤習苦練,終於使祖逖成為一名精通兵法、善用韜略的將才。後人常以"聞雞起舞"以作自勉。如譚嗣同在《和仙槎除夕感懷》詩中寫道:

有約聞雞同起舞,燈前轉恨漏聲遲。

又如辛棄疾在《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詞中寫道: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還有很多古今名人引用這個典故,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今天的軍營中也流行著一句話:"當兵不習武,不算盡義務;武藝練不精,不算合格兵。"說的就是要愛軍習武,立志報國,與聞雞起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Ⅲ 聞雞起舞的故事成語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
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語】: 聞雞起舞
【拼音】: wén jī qǐ wǔ
【解釋】: 聞:聽到。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近義詞】: 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反義詞】: 苟且偷安、自暴自棄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勤奮

Ⅳ 聞雞起舞是什麼故事

祖逖是東晉人,他年輕時就胸懷大志,常常希望能夠收復中原失地。後來他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兩人交情很好,常常共被而眠。夜半時聽到雞鳴,祖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於是起床練劍。渡江以後,他招募勇士,鑄造兵器,打算將胡人逐出中原。

出自唐代文人房玄齡所作的《晉書》。

原文如下:

祖逖,東晉人也,有大志,常欲光復中原。後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祖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庭中。後渡江,募士鑄兵,欲掃清中原。

(4)聞雞起舞的典故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雅 。東晉名將,民族英雄。河北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有傳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定興縣志》載,他是今河北省定興縣祖村店人,漢族。

他常常以他兄長的名義,把家裡的穀米、布匹捐給受災的貧苦農民,可實際上他的哥哥們並沒有這個意思。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雖然外因不利,但他盡力創造條件。司馬睿不給他士兵,他自己招募;不給他兵器,他「起冶鑄兵」,精神可嘉。後因朝廷內亂,北伐失敗。

基本史實

東晉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Ⅳ 聞雞起舞成語的典故

祖逖聞雞起舞
祖逖,字士稚,范陽遒(今河北省定興縣)人.父親祖武,任過上谷(今河北懷來縣)太守.父親去世時,祖逖還小,他的生活由幾個兄長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潑、開朗.他好動不愛靜,十四五歲了,沒讀進多少書.幾個哥哥為此都很憂慮.但他為人豁落,講義氣,好打不平,深得鄰里好評.他常常以他兄長的名義,把家裡的穀米、布匹捐給受災的貧苦農民,可實際上他的哥哥們並沒有這個意思.
十八九歲時,祖逖像是突然開了竅,開始勵志讀書,四五年內,便已博通今古.他常到京城洛陽去,向有學問的人求教.凡是見到過他的人,都不由贊嘆說:「這個人將來定是個人才!」
祖逖24歲時,擔任了司州(治洛陽)主簿.主簿是主管文書簿籍的小官.他有一個同事,叫劉琨.劉琨是漢朝宗室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也是一個有志氣的青年.兩個人因為意氣相投,成了好朋友.他們經常談論時事,談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談就是大半夜,於是同床抵足而卧.有一天,他們也是談得很晚,剛剛著枕,劉琨已是鼾聲如雷了.祖逖正蒙矓入睡,突然聽到了荒雞(古人把三更以前鳴叫的雞叫荒鳴.荒雞的叫聲被看作邪惡之聲,是兵起之象.)的叫聲.他猛然驚醒,用腳朝劉琨猛一登,叫醒劉琨說:「你聽,你聽,這不是荒雞的叫聲嗎?恐怕天下要大亂了,我們還能安穩地睡覺嗎?」於是取過雙劍,就在庭院中舞起來.劉琨揉了揉眼,想了想,說:「對!應該居安思危!」也去取了雙劍,和祖逖對舞起來.
不久,果然爆發了八王之亂.
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漢國劉聰派大將王彌、劉曜攻陷洛陽,縱兵搶掠珍寶,焚燒宮室、廟宇,挖掘陵墓,殺晉太子銓及官吏、百姓3萬多人,晉懷帝被俘.京師一片混亂.
這時,祖逖帶領親族、鄰里幾百家人向南方逃難,幾經輾轉,來到淮泗(今安徽省境內).一路上,他讓老人和病人坐在自家的馬車上,他自己則步行.所有的糧食、衣服、葯物都作為公用.遇到散兵游勇搔擾,都是他帶人去和他們糾纏,遇到土匪槍劫,是他帶人去把他們打退.因此,他自然地成了這支逃難隊伍的「總領隊」,無論老少,都聽他指揮.
公元317年3月,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晉王,第二年稱帝,這就是東晉王朝.司馬睿聞知祖逖流亡到泗口(今江蘇銅山縣),便派人任命他為徐州刺史.不久,又任命他為軍諮祭酒,調他駐守丹徒之京口(今江蘇丹徒縣內).晉元帝司馬睿是個平庸的人.當時北方中原地區大部已為漢國佔領,司馬睿只想偏安一隅,圖取眼前安樂,不思北伐.祖逖向晉元帝進諫,說:「中原大亂,兩京顛覆,都是因為藩王爭權奪利,自相殘殺,遂使戎狄有機可乘.現在中原百姓遭受異族擄掠,心懷激憤.大王如果能委派戰將北上,一定能得到中原百姓的響應,那時不僅失土可復,國恥可雪,大晉朝也能轉危為安了.請大王考慮.」
司馬睿採納了祖逖的建議,任命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支給他1000人的糧食,3000匹布,卻不發給他鎧甲,要他自己去招募兵士.祖逖只帶了跟隨他逃難而來的一百來個人家,租了幾只大船,橫渡長江北上.船劃到中流,祖逖站在船頭,望著滔滔江水,不禁感慨萬千.他已年過50,回想起青年時代與劉琨聞雞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沒有想到荒雞的惡聲竟然應驗,中原地區先是藩王混戰,後受匈奴鐵騎的蹂躪,山河一片破碎.現在雖受命去收拾舊山河,但豫州刺史是一紙空文,3000兵士是一個空諾,所有的就是眼前這三四十個青壯,一百來老少.但是,頭可斷,志不可滅.只要有當年的志氣在,定能開辟一個新天地.祖逖拔出佩劍,敲著船槳,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廓清中原,決不返渡!」言辭壯烈,同行者都深受感動.
渡江後,祖逖帶人停留在淮陰.他在這里鑄造兵器,招募壯士.很快,招募到2000人.祖逖然後帶領這支2000多人的隊伍北進,首先佔領了譙城(今安徽毫縣).當時北方主要的軍事勢力是石勒.石勒是羯族人,先依附漢劉曜.公元319年,他自稱趙王,建都襄國(今河北邢台縣).祖逖連續攻破了石勒軍支持的堡、塢等割據勢力,擊敗了石勒的援軍,派部將韓潛進駐封丘(今河南封丘),自己則進駐雍丘(今河南杞縣).這一來,整個黃河以南土地概都收復,重歸晉朝管轄.
祖逖行兵打仗,除了善於謀略,還嚴於律己.任何人,哪怕只有微功,立即獎賞,不等明天.他的生活非常節儉.在駐防地區,不僅督促、幫助百姓搞好農業生產,還督促自己的子弟參加生產勞動,自己打柴燒.中原久經戰亂,到處有無主屍骨.祖逖派人收葬,還進行祭奠.所有這些,都使百姓深受感動.有一次舉辦酒會,請當地父老參加.有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流著眼淚說:「我已經老了.我以為再也見不到國家安寧,百姓安居.現在見到了為民父母的祖將軍,我死了還有什麼遺憾呢!」
可是,正當祖逖積谷練兵,准備進軍河北的時候,朝廷新任命戴若思為豫州都督.戴若思是南方人,力主偏安,不圖進取.朝廷派這樣的人來當都督,不是拿恢復當作玩笑?而且,祖逖又聽說朝廷中大將軍王敦與鎮北將軍劉隗矛盾很深,誓不兩立,如果內亂又起,那北伐豈不成了泡影?現有的成功也就功虧一簣了.祖逖憂心如焚,積勞成疾,終於病倒了.
祖逖在病中,矢志恢復中原的壯心仍不泯滅.他考慮到河南沒有堅固營壘,便派侄兒汝南太守祖濟等組織人夫加固修繕虎牢城(今河南汜水縣西北).這座城北臨黃河,西接成皋,進可攻,退可守,可據為北伐基地.可是虎牢城還沒有築好,祖逖卻溘然長逝了.其時是晉元帝太興四年(公元321年)9月,享年56歲.
大將軍王敦聽說祖逖已死,認為天下已無人可敵,於第二年正月發動了叛亂

Ⅵ 聞雞起舞的是典故歷史里的哪個人物

1、是東晉范陽人祖逖

2、典故(基本史實):東晉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與習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因起舞(劍)。逖琨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是說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3、舞劍之風:兩晉南北朝時期,雖然隨著騎戰方式的出現,劍在戰場上被刀所替代,但在軍中內外仍有使用刃劍的傳統,舞劍用劍之風依舊不絕。據記載,「秦王(拓跋)翰,少有高氣,年十五,便請征伐,昭成(皇帝)壯之,使領騎二千。長統兵,號令嚴信,多有克捷。……子儀,七尺五寸,容貌甚偉,美髯,有算略,少能舞劍,騎射絕人。……膂力過人,弓力將十石」。此外,被傳為佳話的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的故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舞劍之風。壯美的舞劍,勇武的氣質,折射出了北朝文化的厚重和多姿多彩。
隨著劍術表演性的提高,舞劍也成為宴飲戲樂的觀賞項目。《晉書·王如傳》載:「(王) 如詣(王)棱,因閑宴,請劍舞為歡,棱從之。如於是舞刀為戲,漸漸來前。棱惡而呵之不止,吒左右使牽去,如直前害棱。(王)敦聞陽驚,亦捕如誅之。」王如請讓王棱舞劍為飲酒助興,而王如心懷叵測,以舞刀同王棱持劍對舞為由,伺機將王棱殺害。這完全是大將軍王敦導演的又一出「鴻門宴」。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舞劍習俗的廣為普及和習劍、愛劍之風的盛行。

Ⅶ 聞雞起舞典故

祖逖(226年-321年)是東晉范陽遒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人,據《晉書·祖逖傳》記述: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漢中山靖王之後)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後人用此典故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聞雞起舞[ wén jī qǐ wǔ ]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翻譯】:半夜聽到雞叫,就起床了,說:「這不是讓人討厭的聲音。」所以起床舞劍。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然糠照薪、發奮圖強、鍥而不舍、雞鳴而起、廢寢忘食、自強不息、發憤圖強

(7)聞雞起舞的典故擴展閱讀:

近義詞釋義:

一、發奮圖強[ fā fèn tú qiáng ]

【解釋】: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出自】:《人民日報》1959.9.3:「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對於落後隊貧困落後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二、鍥而不舍[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釋】: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出自】:《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翻譯】:(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示例】:夫固謂一人鍥而不舍,則行美於本性矣。 章炳麟《菌說》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Ⅷ 聞雞起舞的典故(最簡單的概括)

聞雞起舞
wén jī qǐ wǔ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Ⅸ 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是怎麼產生的

祖逖年輕時,與好友劉琨一同在洛陽當司州主簿。劉琨同祖逖一樣性格豪爽,行俠仗義。所以,他們非常要好,情同手足,同吃同住。每次談到國家興衰、百姓安危,他們雙雙陷入惆悵;說到個人抱負志向,他們二人又心情激盪。為了實現自己報效國家的遠大抱負,每天清晨,祖逖聽到雞鳴,便叫醒劉琨,一起舞劍練武。「聞雞起舞」這一典故便由此而生。後來,它常用來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時奮發努力,決心干出一番事業。正如宋代詩人范成大所說:「古來百戰功名地,正是雞鳴起舞時。」

Ⅹ 成語聞雞起舞是的故事

【聞雞起舞的典故出處】《晉書·祖逖傳》。
【聞雞起舞的典故釋義】聞內:聽到;舞:舞劍。聽容到雞叫聲,就起來舞劍。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時奮發。
【聞雞起舞的歷史典故】
祖逖和劉琨是晉代著名的兩個將領。24歲那年,祖逖擔任司州主簿,主管文書簿籍。劉琨是漢朝宗室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也是一個很有志向的青年。他們志同道合,都希望為國家出力,干一番事業。
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很是焦慮。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里供職,晚上回家一起談論國家大事,談如何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談就是大半夜,累了才合蓋一床被子睡下。
有一天,他們談得很晚,剛入睡,劉琨就鼾聲如雷。剛睡了一會兒,祖逖猛然聽到雞的叫聲,於是叫醒劉琨說:「你聽,你聽,這不是荒雞的叫聲嗎?恐怕天下要大亂了,我們還能安穩地睡覺嗎?」劉琨揉揉眼,想想說:「對!應該居安思危!」於是兩人穿衣起床來到院中,拔劍對舞起來,直到曙光初露才去歇息。
後來,祖逖和劉琨為收復北方竭盡全力,作出貢獻。而他們早年聞雞起舞的故事更是成為美談,家喻戶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