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的典故
A. 關於燕子的故事
耗子和燕子的故事
一
寒冷的冬天終於過去了。
清晨,河岸上,一大簇一大簇的迎春花正開得熱烈,讓寂寞了一冬的古老的石築堤岸,頓時生動起來。這條河,有一個動聽的名字——花溪。此刻,初春的陽光投射到她婀娜的身上,隨著她優美的舞姿,或明或暗地在你眼前閃動。彷彿在你面前的,是一位神秘的印度姑娘,和著春的節拍,藏著俏麗的容顏,帶著一身晶亮的珠片,縱情地舞動著。
一隻孤獨的耗子,站在洞口。他的洞,正在河岸邊梯台的某一層。此刻,他望著花溪,烏溜溜的小眼睛裡閃著淚花。
這是一隻有心事的耗子。自打他看見同伴因偷東西被抓而被慘打致死後。他彷彿看見了自己的未來:偷,吃,睡,最終被打死。這樣毫無憧憬的未來有什麼意思?他下定決心,做一隻正直的耗子,改變在耗子家族在人們心目中的丑惡形象。但是,他的想法遭到了同類的恥笑,並且把他趕出了家。
如今,他搬到了花溪河邊,每天靠河邊垃圾筒里的剩飯菜填飽肚子,然後,回到家裡,他苦讀人家扔出來的書,並著述《論陽光耗子的塑造》一書。今天,他的書終於完稿,他的心,怎能不為此激動呢!
「撲——」有什麼東西,落在了階梯上,嚇得耗子本能地在瞬間縮回了他的小腦袋。
那是什麼東西?我為什麼要逃?我怕什麼?我不是要做一隻陽光耗子嗎?耗子為自己的膽小而生氣萬分。他決定豁出去了,一點一點地,小心翼翼地,先是探出尖尖的小嘴,細細的胡須,然後是烏黑的小眼睛。哦,原來是一隻小鳥,也是尖尖的嘴巴,也是烏黑的眼睛,更妙的是,她的羽毛也是黑的!啊,耗子彷彿找到了親人一般尖叫起來:「吱——」
他這一叫,倒把鳥兒驚著了。「撲拉拉——」飛了起來。盤旋了幾圈,終於看清是一隻小動物。她收起翅膀,又重新落了下來。
「嘰,你是誰呀!」
「吱,我是耗子——我是一隻陽光耗子,就是,就是一隻好耗子!」耗子急切地說,惟恐眼前這只可愛的小鳥把它當壞蛋。末了,又輕輕地問:「你呢?」
小燕子望著眼前的耗子,覺得這個傢伙,挺有趣的. 「我,我是燕子呀,專門捉害蟲的燕子!」
呵呵,連名字也和我差不多,也有一個「子」!耗子高興極了,他細細打量著燕子,很明顯,這是一隻羽翼未豐的小燕,同樣烏黑的眼珠子里,滿是單純和友愛。它越看越喜歡,一顆孤獨的心,被一種暖暖的,象陽光一樣的東西充滿了。他真想快樂地舞蹈。
「我們做好朋友吧!」
「好啊!」
二
「耗子,今天我飛到了一座山上,那裡的花,開得好漂亮呢!」月光下,夜深人靜。耗子把兩只小腳伸進微微帶著涼意的花溪河,聽小燕子講她看見的美好事物,好象自己也長了一對翅膀,看見了碧綠的草地,滿樹的鮮花。
自從他們成為好朋友,小燕子總是在傍晚來到河邊陪耗子。每天的傍晚,是耗子最快樂的時光,是他最殷切的期盼。她是一隻調皮可愛的燕子,有時候來得很早,給耗子一個驚喜;有時候又故意遲到,讓耗子嘗嘗等待的滋味。
「哎,哎——」小燕子的嬌嗔喚醒了聽得入了迷的耗子。他注視著她,月光下,小燕子異常俊俏,一雙烏黑的眼睛裡,散發著動人的光彩。她嘰嘰嘰地說著,聲音婉轉動聽。好可愛的燕子啊!
「燕子……」耗子的聲音泄露了他的激動。
「怎麼了?」小燕子停止了她的演說。
「沒什麼……」耗子用他的小爪子輕輕撫摩小燕子的頭,在她的頭上,繞起了一根細細的辮子。小燕子一動也不動,她楞住了,在她頭上的這只小爪子,觸動了她的心弦,讓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柔、舒服。
河水在月光下涌動著,泛著波光,「啪——啪」輕輕打在石岸上,打在耗子和燕子的心上……
「燕子,你喜歡我嗎?」
「不知道……什麼叫喜歡?」
「喜歡就是,希望永遠和我在一起!」
「不知道……」
說不知道其實就是說「是」。這一點,耗子心裡是非常清楚的——要不然,他怎麼會是一隻獨立特行的耗子呢?但是,沉浸在甜蜜中的耗子有一些擔心,心愛的燕子真的還很小、很幼稚。她那麼單純,那麼美好,她會喜歡我嗎?或者,她現在喜歡我,等她長大了呢?還會象現在一樣依偎在我的懷里嗎?等她長大了,會不會也象別人一樣看不起我?會不會喜歡上別人呢?
「小燕子,你記住,我一定會等你的!不管什麼時候,我一定是最愛你的那個小耗子!」
「小燕子,如果有別人喜歡你,我會悄悄在一邊看,如果你也喜歡他,我會靜靜離開……」
三
美好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轉眼間,鮮花落盡,結下滿樹果實。然而夏天如何來了又去的,耗子不知道。他只知道,他和心愛的燕子,每天依舊在傍晚見面,依偎著聊天、數星星、洗小爪子,水流不絕,幸福長在。
今天傍晚,滿天星光。空氣里,彌漫著桂花甜蜜濃郁的香味。耗子正在等它的小燕子。今天她是怎麼了,為什麼還沒有來?難道又要考驗我的耐心?他的小爪子,輕輕叩著石案,他望著緩緩流淌的花溪,一遍遍地回想著甜蜜的點點滴滴。
夜深了,小燕子還沒有來。也許,今天,她累了吧;還是,她討厭我了?不會是出什麼意外了吧!?耗子甜蜜的回憶變成了焦灼地猜測。
然而,小燕子終究沒有來。而且,從那天開始,銷聲匿跡……
燕子上哪去了?
她不是累了。
她跟著親人,飛到溫暖的南方去了。
南遷北徙,本來就是燕子家族的命運。
為什麼沒有告別?
因為那天,她看到一隻人人追打的耗子。當她驚訝於人們為什麼這么殘忍時。媽媽說,這是老鼠——狡猾、膽小、自私、嗜偷成性。
她憤怒了,耗子竟然是這樣的!為什麼?所有美好的回憶化為團團的怒火,在小燕子身體內劇烈地燃燒。想到自己被騙了這么久,想到自己還傻傻地投進一隻老鼠的懷抱,她憤恨難當,毅然不辭而別,跟上了南飛的隊伍。
耗子當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委,他只知道,自己的燕子不見了,於是生活變得沒有了意義。
四
又是一年春暖花開。
「嘰嘰——嘰——」一隻燕子在花溪上空飛行。烏黑的羽毛,在陽光下泛著油亮。只見她不停地在河面上盤旋,盤旋,彷彿在尋找著什麼。是,就是她,調皮可愛的燕子,她回來了!
她飛越了千山萬水,克服了可怕的天災,躲避了敵人的襲擊,終於安全地回來了!
她是來尋找她心愛的耗子的。經歷了一次遷徙,她長大了,成熟了,也更漂亮了。在離開耗子的多少個日日夜夜,她惟有不斷地振翅飛翔消耗體力,才能減少一點對耗子的思念。她想明白了,愛一個人其實很簡單,既然愛了,就不要管他是誰,就要和他在一起共同生活,哪怕有鄙視,哪怕有危險!
「耗子——你在哪裡?」
垃圾箱旁,沒有耗子探頭探腦的膽小又可愛的模樣;階梯上的小洞里,沒有讀書著文的書獃子。
傍晚時分,河岸邊,還是沒有,沒有!小燕子失望地站在曾經留下美好回憶的迎春花下,委屈的淚水從她漂亮的眼睛裡不斷往外涌。該死的耗子,笨耗子,傻耗子,你哪裡去了嘛!
「老婆,小心一點……」
什麼聲音?好象是耗子的聲音,又好象不是。小燕子躲到了一邊。
月光下,耗子小心翼翼地攙扶著另一隻耗子。耗子胖了,但是身邊的耗子比他更胖,肚子滾圓滾圓的,臉上,滿是幸福的微笑。
「老婆,你明天想吃什麼?」
「上次河岸上紅洋房那家的火腿腸好好吃哦……」
「恩,我明天給你去拿……你要吃得胖胖的,讓我的小耗子也長得壯壯的!」
……
「撲拉拉——」一陣起飛的聲音。
耗子夫妻倆躲進了洞。
耗子探出頭一看,一個飛翔的身影,在上面盤旋了幾圈,突的,飛向了遠方——消失在夜幕中!
小燕子!!!!!!他差一點喊出聲。
「誰呀?」洞里傳來老婆膽怯的聲音。
「沒,沒什麼……」耗子輕輕安慰著妻子,心,卻象被掏空了一般,比死都難受。
「啪,啪……」河水輕輕涌動,仿若搖籃,把一切送進夢鄉。惟有傷心的人兒,徹夜難眠。
B. 舊家燕子的典故
古詩詞中「燕子」意象之一
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
C. 請問『』粒米過三關『』的典故是什麼
從前,贛榆徐村有一家,母親帶著11歲的兒子徐小。靠挖野菜、刨草根過活,母子倆相依為命,度日如年。
一天,突然飛來一對燕子在徐小家的屋樑上築了個巢,母親說:「燕子報春,吃害蟲,是吉祥鳥,不要驚嚇它。」徐小聽了很高興。一次,徐小發現一隻燕子在家中的地上撲騰,揀起一看,原來是鳥巢里掉下來的雛燕,翅膀已經摔斷了,徐小很痛心,只好將受傷的燕子精心地養護起來。聽說倭瓜子能接骨,就用嚼碎的倭瓜子喂,同時捉些螞蚱、毛蟲來給燕子增加營養。
在徐小的照護下,燕子受傷的翅膀痊癒了,並在燕子腿上扣了一圈絨線,讓它如願飛向南方過冬去了。
第二年春,一天夜裡徐小看見被他做記號、放走的那隻燕子落在他的枕邊,喳喳叫了幾聲,從嘴裡吐出一粒米,就飛走了。接著飛來長有花蝴蝶翅膀的小姑娘,自稱春姑,笑著說:「小哥,將那粒米裝進耳朵里吧,到為難時,默默念叨三聲燕子,就可化險為夷。」徐小高興得跳了起來,驚醒才知是夢,再看枕頭上果真有一粒米,他連忙將其裝進耳朵里。
一次,鄰居苟大牙的兒子苟小頭,爬到樹上搗喜鵲窩,失腳掉下摔死,硬說是徐小打死的,他依仗縣太爺是他家親戚,定要捉拿徐小問罪。徐小走投無路了,按照春姑說的那樣做,真的聽到耳朵里有講話聲:「徐小哥,你裝死,將那粒米放在臉上,老母親在你身旁哭就平安無事了。」抓徐小的捕快來了,徐小臉上那粒米即刻變成許多蠕動的蛆,徐母哭得昏天黑地。捕快看人真的死了,只好作罷。徐小母子騙過了官府,連夜逃往他鄉。
一個月後,母子倆遇到了好人,他叫姚老好,是個教書的,一定要收徐小為徒。快過年了,財主祝小扣敲姚老好的竹杠子,要他交出三十擔稻穀,否則就要搬東西、拆房屋、還要抓人。後來還是徐小耳朵里那粒米的作用,變出三十擔稻穀,才了卻這件冤枉事。
三年過去,徐小學了一肚子知識,進京趕考,在殿試時,皇帝說:「你們聽著,朕的考題是『猜猜看』」。接著出題:「晝看八十八,夜看八十八;橫看八十八,豎看八十八;上看八十八,下看八十八;左看八十八,右看八十八;正看八十八,斜看八十八;站看八十八,坐看八十八;翻過來調過去都是八十八,猜猜這是什麼?」沉默一會,眾人搖頭,無一作答。徐小心裡剛一念叨燕子,耳朵那粒東西一動,徐小頓悟,答道:「我主萬歲胸中裝的是『民以食為天』要我們猜的是君民愛吃大米的『米』字。」於是,龍顏大悅,筆一圈,徐小中了狀元。
只因徐小救了燕子一命,得到了那粒神米的回報,進而使他逃出死亡關,擺脫過年關,喜過殿試關,謂之「一米度三關」。
D. 莊周的燕子中 「看來他不僅僅喜歡蝴蝶」一句中隱含的成語典故是什麼
首先說,您符錄中的原文之說,是錯誤的,也是今人所普遍認錯為真的說法。
今將本人的說法供您參考:
您所說的這幾句話的原文出在《莊子》外篇的第十三篇,原是「孔子窮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左據槁木、右擊槁枝而歌猋(biāo)氏之風」中的,孔夫子與顏回的一段對話,錄如下:
「何謂無受人益難?」
仲尼曰:「始用四達,爵祿並至而不窮,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者也!君子不為盜、賢人不為竊,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鳥莫知於鷾鴯(yì ré),目之所不宜處、不給視,雖落其實、棄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襲諸人間,社稷存焉爾。」
您所說的「燕子」,就是原文中的「鷾鴯」。
這段對話的直解是:
顏回又問:「請問『不受人與人之間的互利可就難辦到了』是怎麼回事呢?」
孔夫子說:「自從一開始利用天、地、人、萬物全體道用的道心之知的那一時刻起,客觀世界為我人所提供的一切物質之享受也就應有盡有而用之不盡了,但這只是他物為我人所提供的利益而已,而並不是自己所本有的東西,這豈不說明我人的那個生生不已的性命就在所賴於生存之物質的外面了嗎!雖然說『君子不為盜、賢人不為竊』,但是我與你對那些客觀世界所提供的物質卻取用了,這又是什麼行為呢!所以說,鳥類的智慧沒有超過燕子的,當它看到對自己不適宜的地方時、連看都不多看一眼,盡管嘴中所銜的食物有時候掉下去了、也會毫不憐惜地棄之而走,這就是因為它害怕人類所養成的習慣;然而它卻入住於人類生活的空間里,這就說明燕子得以生存的環境是離不開人類環境的。」
對於「道者,盜也」而言,雖然行為屬於「盜」,但性質卻不同於「盜」;因為人世間的偷盜行為是故意的「有心」之行為,而對客觀世界之物質的取用則是「不假思索」的「無心」之行為,所以性質不同於「盜」也。既然性質不同於「盜」,又叫做什麼呢?就叫做下文所說的「襲諸人間」。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孔夫子舉例說「鳥莫知於鷾鴯,目之所不宜處、不給視,雖落其實、棄之而走,其畏人也」,因畏人而機警的躲避著人,但卻又將鳥巢建在人的房樑上而藉助於人的保護,這就是「襲諸人間」的行為,故曰「而襲諸人間,社稷存焉爾」也。
所以,其成語典故應該是:
燕子襲諸人間——萬物互依而存也。
錄於拙著《南華經三解》
E.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有什麼歷史典故
1、「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中的典故是:關盼盼香殞燕子樓。
2、典故詳情:
關盼盼,唐代名伎,徐州守帥張愔妾。白居易做客張府時與她有一宴之交,盛贊:「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張愔死後關盼盼獨居徐州的燕子樓,歷十五年不嫁。
元和十四年,曾在張愔手下任職多年的司勛員外郎張仲素前往拜訪白居易,他對關盼盼的生活十分了解,並且深為盼盼的重情而感動,因關盼盼曾與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又傾慕白居易的詩才,所以張仲素這次帶了關盼盼所寫的「燕子樓新詠」詩三首,讓白居易觀閱。白居易展開素雅的詩箋,上面寫著這樣的詩:
其一: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其二:
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
自理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
瑤琴玉簫無愁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詩中展示了關盼盼在燕子樓中凄清孤苦、相思無望、萬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白居易讀後,回憶起在徐州受到關盼盼與張愔熱情相待的情景,那時夫妻恩愛相隨,這時卻只留下一個美麗的少妻獨守空樓,怎不是人世間的一大憾事!白居易不由得為關盼盼黯然神傷,流下一掬同情的眼淚。捧著詩箋,大詩人愛不釋手地反復吟詠,心想:張愔已經逝去十年,尚有愛姬為他守節,著實令人羨慕。但是又轉念一想:即使如此情深義重,難舍難分,為何不追隨他到九泉之下,成就一段令人感嘆的凄美韻事呢?於是在這種意念的驅使下,白居易十分肅穆地依韻和詩三首:其一:
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卧床;,
燕子樓中寒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其二:
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
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白居易設想徐州西郊的燕子樓上,秋來西風送寒,月明如水,更顯得凄冷與孤寂。獨居樓上的關盼盼想必受盡了相思的煎熬。張愔離去後,她脂粉不施,琴瑟不調,往日的舞衣也疊放箱中,根本再也沒有機會穿戴上身了。忽然筆鋒一轉,說到張愔(尚書)墓上白楊已可作柱,而生前寵愛的紅粉佳人還孤孤單單地獨守空幃,倘若真的情真義摯,為何不甘願化作灰塵,追隨夫君到九泉之下呢?白居易對關盼盼原本是一片同情之心,這時為何又要勸她以死殉情呢?這並不是他有心要傷害關盼盼,只因為按當時人們的道德標准來看,能以死殉夫,實是女人的一種崇高無上的美德。白居易認為,既然關盼盼能為張愔獨守空房,為什麼不再往前一步,從而留下貞節烈婦的好名聲,成為千古美談?在詩人的心目中,堅信節操和美名比生命更重要,他以為勸關盼盼殉情,並不是逼她走上絕路,而是為她指明一條陽光大道。為了更明朗地表達他的意念,他又十分露骨地補上一首七言絕句: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張仲素回到徐州,把白居易為關盼盼所寫的四首詩帶給了她。關盼盼接到詩箋,先是有一絲欣慰,認為能得到大詩人的關注及柔筆題詩,是一種難得的殊榮。待她展開細細品讀,領會出詩人的心意所在,不禁感到強烈的震撼,心想詩中寓意也太過於逼人,用語尖刻,實欠公平。我為張愔守節十年,他不對我施以關懷和同情,反而以詩勸我去死,為何這般殘酷?因而她淚流滿面地對張仲素道:「自從張公離世,妾並非沒想到一死隨之,又恐若干年之後,人們議論我夫重色,竟讓愛妾殉身,豈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為妾含恨偷生至今!」 說罷,她不可遏制地放聲大哭,哭自己的苦命,也哭世道的不平。張仲素見狀,心中也感酸楚,在一旁陪著她暗暗落淚。哭了不知多長時間,漸漸地,關盼盼似乎已從憤激的心情中理出了頭緒,於是強忍著悲痛,在淚眼模糊中,依白居易詩韻奉和七言絕句一首: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
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台不相隨。
關盼盼的詩中有自白、有幽怨、更有憤怒。詩中所言的「形同春後牡丹枝」,是承襲當年歡宴時白居易誇贊她「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之句而來,那時花開正艷,如今卻如同春殘花將謝;「舍人不會人深意」是痛惜白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態,在她花開時捧贊她,當她即將凋落時,竟還雪上加霜。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無生趣,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節,她也別無選擇了。
張仲素離開燕子樓以後,關盼盼就開始絕食,隨身的老僕含淚苦苦相勸,徐州一帶知情的文人也紛紛以詩勸解,終不能挽回關盼盼已定的決心。十天之後,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麗人,終於香消玉殞於燕子樓上。彌留之際,她勉強支撐著虛弱的身體,提筆寫下:
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這句話是針對白居易而言的。凄苦獨居了十年的關盼盼,對於生死其實已經看得很淡,以死全節對她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傷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痴心,卻不被白居易理解,以為自己不願為張愔付出生命,
關盼盼(2張)
反而拿一個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絕路。在關盼盼眼中,鼎鼎大名的白居易這時已成了一個幼稚的兒童,那裡能識得她冰清玉潔的貞情呢!她以自己高貴的死,回敬了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聽聞死訊也大為後悔。若干年後,他歸隱洛陽香山,心知時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與小蠻,不想她們重蹈關盼盼的悲劇。[4]
F. 燕子磯,桃葉渡頭是那兩個典故
燕子磯
位於南京郊外的直瀆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臨空,遠望 若燕子展翅欲飛而得名。直瀆山高40餘米,南連江岸,另三面均被 江水圍繞,地勢十分險要,雄踞於山上的燕子磯是觀賞江景的最佳 去處。登臨磯頭,看滾滾長江,浩浩盪盪,一瀉千里,蔚為壯觀。 西面長江大橋如彩虹橫跨江上,尤其是月夜,皓月當空,江面波光 粼粼,江帆點點。 燕子磯歷來是文人墨客臨江抒懷的勝地,史可法、龔賢等人都 曾在此賦詩。磯頂現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著清乾隆帝所 書」燕子磯」三個大字,背面刻著這位萬歲爺所題的一首七絕:「 當年聞說繞江瀾,撼地洪濤足下看。卻喜漲沙成綠野,煙林相鑿久 相安。」 在燕子磯西南方沿江的懸崖上有若干個石灰岩溶洞,古時游記 中稱為岩山12洞,其中主要的有頭台洞、觀音洞、二台洞和三台洞。 頭台洞距燕子磯約1 公里,洞內鍾乳石奇形怪狀,觀音洞與之毗鄰。 其他諸洞景觀亦大同小異。http://www.dalu.com/china/jiangsu/injs-nj18.html
桃葉渡之名的由來,要追溯到六朝東晉時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獻之,他常在這里迎接他的愛妾桃葉渡河。那時內秦淮河水面闊,遇有風浪,若擺渡不慎,常會翻船。桃葉每次擺渡心裡害怕,回此王獻之為她寫了一首《桃葉歌》:「桃仙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後人為了紀念王獻之,遂把他當年迎接桃葉的渡口命名為桃葉渡。從六朝到明清,桃葉渡處均為繁華地段。河舫競立,燈船蕭鼓。
清順治年間,孝陵衛人金雲南遷居渡口,見渡口非常擁擠,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橋,題名「利涉橋」(取便利涉水之意),康熙二年(1663年)易木橋為石橋。1984年,有關部門在渡口原址立桃葉渡碑。
在十里秦淮與占青溪水道合流處附近,即淮青橋東.今渡口處立有「桃葉渡碑」,並建有「桃葉渡亭」。
桃葉渡之名的由來,要追溯到六朝東晉時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獻之,他常在這里迎接他的愛妾桃葉渡河。那時內秦淮河水面闊,遇有風浪,若擺渡不慎,常會翻船。桃葉每次擺渡心裡害怕,回此王獻之為她寫了一首《桃葉歌》:「桃仙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後人為了紀念王獻之,遂把他當年迎接桃葉的渡口命名為桃葉渡。從六朝到明清,桃葉渡處均為繁華地段。河舫競立,燈船蕭鼓。
清順治年間,孝陵衛人金雲南遷居渡口,見渡口非常擁擠,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橋,題名「利涉橋」(取便利涉水之意),康熙二年(1663年)易木橋為石橋。1984年,有關部門在渡口原址立桃葉渡碑。
http://www.tintcn.com/destination/show/show.asp?PID=60&ID=265&sceneryId=4700
G. 為什麼說燕子從來不進窮人家,有什麼典故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看見過燕子的,而燕子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鳥類,雖然在現在的城市中很少見,但在農村地區是很常見的。燕子從古代開始就是成為了人類的朋友,比如在很多流傳下來的詩歌中就可以看出,有很多的詩人用燕子來寄託自己的心情、來表達自己的現狀等等。而燕子經常將它們的巢穴建在人們的屋檐之下,久而久之就流傳出一句話“燕子不進寒門”。燕子作為一種動物當然不會像我們人類一樣分辨事情,但它們是根據屋檐是否漏水來決定將巢穴修建在什麼地方的,所以說這並不是什麼迷信,而是燕子為了自己的家著想。
在現在的農村裡,只要是有燕子在家中的屋檐下修建巢穴,那麼就會當作是一件好事,這也表示家中非常的有福氣。
H. 勞燕分飛的「勞」是什麼意思這個成語的典故是什麼
「勞」指伯勞鳥,「燕」指燕子,兩種都是鳥類;「分飛」指一隻往這邊飛,另一隻往那邊飛(不可寫作「紛飛」),是「分開」、「分手」的「分」。跟分道揚鑣意思類似,但勞燕分飛更強調「走到一起只是偶然,分開才是必然」這一層意思,比喻到了分開的時候了。
勞燕」代指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勞」是伯勞的簡稱,和「辛勞」無關。「勞」和「燕」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飛去,因此,它們的姿勢是「分飛」而不是「紛飛」。
伯勞俗稱胡不拉,是食蟲鳥類,大多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為我國較為常見的鳥類。因為較常見,所以也就被寫進了詩里。和伯勞一起走進詩里的還有燕子。譬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
當伯勞遇見了燕子,二者就相互完成了身份的指認,共同構成了全新的意思,在傳統詩歌的天空下,伯勞匆匆東去,燕子急急西飛,瞬息的相遇無法改變飛行的姿態,因此,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和西飛的燕子,合在一起構成了感傷的分離,成為了不再聚首的象徵。
古時比喻夫妻、情侶別離,現在已經沒有了夫妻、情侶的意思,多指親人,朋友別離。
因為我國大部分種類的伯勞都屬候鳥,隨著季節的變換而遷徙,於是在古人眼中伯勞成了別離的代名詞。
【解釋】:勞:伯勞。伯勞、燕子各飛東西。比喻夫妻、情侶別離。
【近義詞】:生離死別、風流雲散
【反義詞】:濟濟一堂、鸞翔鳳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比喻人離別
I. 莊周的燕子
莊周夢蝶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版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權,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卧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莊子•蝶夢》中有一段妙語:「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清人張潮寫的《幽夢影》,可稱得上是一副供燥熱的現代人服用的清涼散。禪不可說,清言不可譯。《幽夢影》中有這么一句妙語,可謂是點出了莊子哲學的精髓:「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嗎?莊周化為蝴蝶,從喧囂的人生走向逍遙之境,是莊周的大幸;而蝴蝶夢為莊周,從逍遙之境步入喧囂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J. 關於一個燕子遷徙典故的出處
15關於一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