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典故與傳說

典故與傳說

發布時間: 2020-12-26 23:33:56

典故傳說和歷史有什麼關系

典故: http://ke..com/view/62877.html?wtp=tt傳說: http://ke..com/view/65672.html?wtp=tt歷史: http://ke..com/view/8081.htm傳說是在民間口耳相傳的,在初始時,可能確有其事,但在流傳過程中往往會加入人們的主觀情節,久而久之,就變的神秘,離奇,不再具有真實性了。而歷史,我們所說的正史,是由歷代的史官以客觀的角度去記錄一個時代發生,發展,滅亡的過程,是具有真實性的。用典故可以曲折表達自己心意,用典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典故的種類很多,它既有其歷史的真實性(正史),也有傳說的神秘性,但我們在用典時,往往會選擇較為著名的典籍中的事例,即使是聽來的傳說,也要說明出自什麼樣的版本,出自什麼樣的著作,還要說明傳說的產生地在哪裡。典故可以是傳說,也可以是歷史事件

㈡ 西安有哪些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

1、指鹿為馬

秦二世的時候,趙高駕著一頭鹿隨從二世出行,二世問他說:「丞相為什麼駕著一頭鹿呢?」趙高說:「這是一匹馬啊!」二世說:「丞相錯了,把鹿當做馬了。」

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啊!(如果)陛下認為我的話不對,希望(陛下允許我)問一問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說是鹿,一半說是馬。在這種情況下,秦王不能再堅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順從趙高的說法。

2、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

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

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經過長期的斗爭,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團逐步占上風,控制了局面,為了挽回局面,最終李世民搏命一擊。

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3、鴻門宴

秦末暴政,叛兵四起,天下大亂。項羽、劉邦雙雄爭霸。雙雄背後,原來另有一人操控全局,是在秦末復國的楚懷王,他暗施奸計誘項羽、劉邦相爭,自己想從中取利。

不料項羽、劉邦雙雄比他強橫,反客為主。楚懷王用計令項羽、劉邦相爭。項羽過於自信,先揮軍直搗秦軍主力,往戰秦最強大將章邯,然後計劃進攻咸陽。

劉邦暗把兵馬西轉,直趨咸陽,秦皇子嬰出降。項羽破秦軍主力後,聞劉邦使詐,乘他不備,搶先入京。

劉邦急謀對策,他的第一謀士張良獻計,但項羽的首席謀士范增悉破其計。於是除項羽、劉邦兩大梟 雄爭霸外,當世兩大謀士亦轟然對決。

項羽預備擺設鴻門宴,計劃必要時在宴上擊殺劉邦。鴻門宴中,項羽、劉邦雙雄對決,這場盛宴決定了日後誰是最終的王者。

4、華清池

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里修建離宮。秦、漢、隋各代先後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數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

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上面,所以也稱華清池。

唐代華清池是帝王妃嬪游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唐天寶六年(747)擴建後,唐朝第七個皇帝唐玄宗每年攜帶楊貴妃到此過冬沐浴,在此賞景。

據記載,唐玄宗從開元二年(714年)到天寶十四年(755年)的41年時間里,先後來此達36次之多。飛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楊貴妃的寢殿。

5、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的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變。

扣留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中正,以逼蔣「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秘密軟禁起來,由大陸到台灣,失去了自由;楊虎城被蔣介石長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慶慘遭殺害。東北軍被分拆瓦解,十七路軍被取消。

事變最終以蔣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而告和平解決。促成第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准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二次國共合作。

㈢ 濟南大明湖的傳說和典故

大明湖的來歷

傳說很久以前,濟南北城曾是陸地,只是河溝叉子多些罷了。城北有個大明寺,寺住持是個貪淫好色之徒,在廟內設有陷井機關,坑騙糟蹋婦女,廟內常發生燒香婦女失蹤的事。因他有一身武藝,又勾結官府,人們不敢招惹他。
濟南東南山區有個姓程的人家,一個老媽媽帶著一兒一女生活。家境雖窮,但兒子程玉和忠厚老實,女兒程玉蓮模樣俊美心地善良,日子卻也過得和美。老媽媽忽得重病,卧床不起,一連三個多月。兄妹倆為求母病癒,到大明寺求神許願。大明寺的和尚趁二人閉目祈禱之機,將玉蓮陷入地下密室,企圖糟踐她。玉蓮不怕和尚的威逼,大哭大鬧地抗拒和尚的欺凌。程玉和祈禱完畢,睜眼不見了妹妹,和尚卻佯說玉蓮已走,將玉和推出寺外。玉和回到家中,老媽媽聽說玉蓮丟失,又急又氣就咽了氣。玉和又跑到大明寺去找妹妹,和尚不讓進門,玉和就去衙門告狀。衙門的人聽說是告大明寺,不問青紅皂白,就把他推了出來,急得玉和在大明寺外哭喊著,漸漸昏了過去。
玉和、玉蓮兄妹二人的哭聲傳到天上玉皇大帝耳中,玉皇大帝問下界出了什麼冤枉事,千里眼向下一看,回奏說:「濟南府,東南山女子程玉蓮,因母病重,隨哥哥程玉和到大明寺燒香許願,被和尚陷進密室,哥哥昏倒在廟外,妹妹正被逼受糟踐,所以冤氣沖天。」玉皇大怒,立即命真武水神下界,把大明寺陷入水底,叫惡和尚葬身魚腹。真武大帝得令,就會同雷公、電母、雨師、風婆下了界。
大明寺的和尚在密室里,正在用盡辦法逼迫玉蓮,忽見電光一閃,一聲震耳欲聾的炸雷,把惡和尚劈死在地,這時天昏地暗,雨暴風狂,整個大明寺陷進了地底,大水從地下漫了過來,大半個北城變成了一個湖。
玉蓮被雷震昏,當她蘇醒時,身子已在北岸,見到哥哥也在身邊。她叫醒哥哥,兩人悲喜地訴說著經過,當她聽說媽媽為她丟失而著急死去時,痛苦極了。她痴獃獃地站了半天,縱身跳進湖水裡,湖中長出了一朵白蓮花。這個湖就是現在的大明湖,而玉蓮則變成了大明湖裡的白蓮花。

大明湖蛇不見,蛙不鳴

大明湖,「湖出城中,擅奇宇內: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蛇不見,蛙不鳴。」
傳說一。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每次路過濟南,而且都住在大明湖畔的縣衙里。一到晚上,大明湖蛙聲一片,咕呱噪耳,鬧得他徹夜難眠了。於是傳來隨駕的劉庸,傳旨:「禁止大明湖蛙鳴叫」,皇帝出金口玉言,於是湖中蛙鳴戛然而止。
也有說乾隆皇帝游大明湖在歷下亭休息,看到大明湖內蛇穿行,蛙亂鳴,甚是驚棘,就說:「蛇回洞,蛙不鳴」,從此大明湖就看不到蛇也聽不到蛙鳴了。
據說每到夏天雨季,北園一帶荷池水漲,哇聲震天,但大明湖內卻是靜悄悄一片。就是把正在鳴叫的蛙放到明湖水裡,它也不再叫了。

傳說二。古時候,北園住著一戶人家。這家有母子三人,兄妹侍母至孝,靠撈魚捕蟹艱難度曰。後來母親一病不起,兄妹二人傾家中所有為母親治病,雖經多方求治,仍不見母病好轉。妹妹心中焦急,竟自到城北大明國寺許願。
許是妹妹的孝心誠意感動了寺內的神靈,許願之後,母親的病竟有了好轉。哥哥聞知,欣喜不已,又責怪妹妹不該一個人外出許願。原來這個寺院的和尚很壞,還與官府勾結,在周圍為非作歹,殘害百姓,還經常坑害、姦汙來寺院拜佛的良家女子。
但為了母親,妹妹顧不了這許多了。沒讓哥哥陪伴,又獨自一人到寺院還願。誰知寺內的惡僧早就盯上了她,出得院門便被幾個和尚跟蹤,拖進寺內,供眾僧玩樂。
晚上,哥哥捕魚歸來,不見了妹妹,當得知妹妹是去還願的消息後,心想妹妹可能已遇不測,抄起了一把菜刀就急奔寺院。來到寺門外,被眾僧阻攔,哥哥呼喚著妹妹的名字,孤身一人英勇奮戰……眾惡僧蜂擁而上,把他打倒在地,繩捆索綁,誣陷他持械行凶闖佛門,要送官府定罪。
妹妹淪入賊手,當哥哥的眼看著卻無力解救,官府又與惡僧暗通,自己又要被屈入獄……怎不讓人肝膽欲裂,怒氣沖天!哥哥雙膝跪地,仰面朝天,捶胸大叫:天理何在,王法何在啊!……一聲未絕,忽然間天空烏雲翻滾,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隨著驚天動地的一個霹靂,天塌地陷,大明國寺頃刻間沉入地下。隨即湧出一股清水,越來越大,後來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湖,這就是現在的大明湖。
寺里被關押的良家婦女都浮上了岸,兄妹團圓,母親病癒。寺內的惡僧則一個個都沉入湖底,變成了蛇和蛤蟆。變成了蛇的只能鑽入湖底,變成蛤蟆的只會生氣鼓肚,叫不出聲。
所以,於是,大明湖就「蛇不見,蛙不鳴」了。

大明湖雨荷茶的傳說-乾隆皇帝與夏雨荷

辛酉年夏末秋初,賞荷時節,乾隆皇帝又游大明湖,他喬裝打扮,微服私游。見大明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十分高興,游興大發。當他行至大明湖東北角時,忽聞悠揚悅耳的古琴之聲傳處於荷柳叢中。他循聲尋至,見一四面環水、荷蓮圍繞的大廳。此廳為一古式建築,紅柱青瓦,出廈迴廊。廳內擺設古雅,一淡妝青年女子正在撫琴,琴台旁,香煙裊裊。乾隆見這女子生得姿容秀麗,柳眉風眼,櫻口朱唇,勝過宮中佳麗三千,心中大悅。與之攀談,該女子談吐高雅,落落大方,知書識禮。兩人談眼前景緻,琴棋書畫,詩詞文章,十分投契,相見恨晚。這女子名夏雨荷,是世居湖畔的一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當夏雨荷知道這是皇帝造訪時,更是受寵若驚,她對乾隆皇帝是十分崇拜的。二人遂成知己,乾隆皇帝也在湖畔暫住,他們吟詩做畫,撫琴弈棋,盪舟游湖,賞荷觀雨,其樂陶陶,一來二往,便雙雙墜入愛河。一日,風雨忽至,二人在雨荷廳內,聽雨打荷葉如珍珠落玉盤,湖上煙雨朦朧。如詩如畫。夏雨荷親手泡製了荷花茶獻給乾隆品嘗。這荷花茶是夏雨荷以鮮荷花瓣、嫩荷葉和蓮子、冰糖等製成,非同一般。乾隆呷了一口,滿口生香,贊嘆不已,這是他從來沒喝過的好茶。他十分高興,稱贊夏雨荷慧心手巧,邊將隨身所帶摺扇鋪在案頭,攢筆蘸墨,勾皴點染,在扇上畫成一幅「煙雨圖」,並題詩一首:

雨後荷花承恩露,滿城春色映朝陽。

大明湖上風光好,泰岳峰高聖澤長。

寫畢,鄭重的贈於夏雨荷。夏雨荷是極端聰慧伶俐,善解人意的女子,她深知這段情緣恐難久長,為表明心意,也即在錦帕上寫了古樂府詩一首,回贈乾隆,詩曰:

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草。

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㈣ 彼岸花的傳說和典故(詳細的)

從前,一個長相奇醜無比的鬼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可正因為他丑,姑娘並不愛他,出於愛戀,他只有把姑娘囚禁起來,後來,來了一個武士,他救出了姑娘並與她相愛,而同時,武士用劍斬殺了鬼。

鬼的血濺在亂草叢中,一種紅黑相間的花從此便在那裡絢麗地綻放開來,這種花的名字叫做「彼岸花」,從那以後,彼岸花便開在了地獄中叫「忘川」 的地方,那裡是死去的人忘卻今生情緣,轉身投胎來世的地方

曼珠沙華,又稱彼岸花。一般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彼岸花,花開開彼岸,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相傳此花只開於黃泉,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

曼珠沙華,出自法華經:本名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又叫做彼岸花、天涯花、舍子花,它盛開在陰歷七月,花語是「悲傷的回憶」。

(4)典故與傳說擴展閱讀

彼岸花是因為彼岸花有毒,吃了會中毒而死。(會出現嘔吐等症狀)因此在日本彼岸花又名「死人花」、「地獄花」、「幽靈花」、「黃泉之花」,「死亡之花」,民間有傳言,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傳說花香具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此花只開於黃泉,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

代表著不祥的彼岸花我們通常指的是紅花石蒜。而常見的白花石蒜和黃花石蒜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彼岸花」,它是彼岸花的近親,也是另一種著名的觀賞花名為"忽地笑",又名鐵色箭。忽地笑和彼岸花十分相像,但是花期不同,寓意也不同,忽地笑的花語是:幸福、愉悅和驚喜。

㈤ 關於烏鴉,古往今來的所有傳說和典故。

烏鴉的傳說和典故如下:

在唐代以前,烏鴉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預言作用的神鳥,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歷史常識傳說,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類相動》中引《尚書傳》:「周將興時,有大赤烏銜谷之種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諸大夫皆喜。」 古代史籍《淮南子》《左傳》《史記》也均有名篇記載。

唐代以後,方有烏鴉主凶兆的學說出現,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烏鳴地上無好音。人臨行,烏鳴而前行,多喜。此舊占所不載。」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動物形象來教化人們「孝」和「禮」的一貫說法,因此烏鴉的「孝鳥」形象是幾千年來一脈相傳的。《本草綱目·禽·慈鳥》中稱:「此烏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

在中國西藏和四川一些地區,烏鴉也是作為一種神鳥來崇拜,無論是發掘的吐蕃文獻還是西南地區的「懸棺」和「天葬」習俗,均證明這一點。

武當山為道教宗祠,把烏鴉奉為「靈鴉」,並在山上建有烏鴉廟,「烏鴉接食」為武當八景之一,就是進山的遊人,也要隨身攜帶一些食品,散放給烏鴉來啄食。

烏鴉在英國王室被視為寶貝。渡鴉在倫敦塔一住就是幾個世紀。

1660年,王室天文學家約翰.弗蘭斯蒂德在倫敦塔夜觀星相,他對查理二世抱怨渡鴉肆無忌憚地聚集和飛翔影響了他在塔頂的觀測。

可是當查理二世下令趕走渡鴉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那麼多誓死也要保護渡鴉的臣民,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這些渡鴉是倫敦塔的聖物。早就有傳說指出,如果渡鴉離開,倫敦塔、君主政體和整個英國都將土崩瓦解。

伊麗莎白一世時代以來,民眾對渡鴉漸漸建立起了信任和尊敬的情感,而現在,查理被民眾堅定的意志和對渡鴉超乎尋常的熱情震驚了。

由於當時英國正值內戰,為了拉攏民心,也為了不逆天而行,他傳令興建格林威治天文台,讓天文學家不要再到倫敦塔打擾渡鴉們的安閑。而且查理二世還正式頒布了法令:倫敦塔內必須至少保持有6隻渡鴉,以保證英國國運昌隆。

從此以後,這些渡鴉就成為了倫敦塔的法定「公民」。為了尊重古老的傳說,英國政府仍然負擔開支,在塔內飼養烏鴉,相傳只要塔內還有烏鴉,英格蘭就不會受到侵略,反之,國家將會遭受厄運。

為了確保這些烏鴉不會全都離開倫敦塔,它們其實已被剪除部分的羽冀而失去飛行能力,但對它們的照料非常細心。

烏鴉在國際上的文化形象和中國一樣是矛盾的:古希臘神話影響了南歐洲早期文明的大部,傳說太陽神阿波羅與格露絲相戀,派聖鳥去監視格露絲的操守,一天聖鳥看到格露絲與其他男子往來,以為她與其他男子有染,就回來向阿波羅報告,阿波羅一怒射殺了格露絲。

而後證實格露絲並未和其他男子私通,阿波羅又怒貶聖鳥,令其潔白的羽毛變成黑色,這便是烏鴉的由來,烏鴉由此背上了欺騙的惡名。在英語中eat crow——意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與南歐相反,在北歐,烏鴉卻成為思想(Hugin)和記憶(Munin)的化身,傳說眾神之主奧丁一隻眼睛睜開可以觀察到全世界,另一隻眼睛永遠關閉。當他睜開的眼睛被宇宙遮擋看不見的時候,就派站立他左右兩肩的兩只烏鴉去巡視天下,因此眾神之主奧丁對天下的事情無所不知。

在北美:加拿大的溫哥華地區流傳一個古老的傳說。遠古時代,一場毀滅世界的洪水過後,游曳在海灘的一隻烏鴉發現了一個大貝殼發出奇怪的聲音,原來裏在裡面的是當初的人類,烏鴉就指引他們來到陸地,但他們卻全是男人。

烏鴉又去海邊找到一隻巨大的石鱉,下面藏著的全是女人,烏鴉把他們領到了一起,鼓勵他們相互交流,並給他們招來日月星辰,帶來火種,三文魚和杉木,教會他們捕獵和耕作,引導人類一天天的進化和發展。

在古東亞的漁獵地區烏鴉也被當作神鳥來崇拜,日本的和等文獻記載:神武天皇東徵到熊野,在熊野山被敵軍圍困,天神派「八咫鳥」為其引路突圍。後來該國內建立了3000多家熊野神社祭拜烏鴉。影響至今。

(5)典故與傳說擴展閱讀:

烏鴉的生活習性:

烏鴉喜群棲,集群性強,一群可達幾萬只。群居在樹林中或田野間,為森林草原鳥類,主要在地上覓食,步態穩重。除少數種類外,常結群營巢,並在秋冬季節混群游盪。行為復雜,表現有較強的智力和社會性活動。鳴聲簡單粗厲。

一般性格兇悍,富於侵略習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內的卵和雛鳥。某些供玩賞的籠養烏鴉會「說話」,有的實驗室飼養的烏鴉能學會計數到3或4,並能在盒內找到帶記號的食物。

雜食性,吃穀物、漿果、昆蟲、腐肉及其他鳥類的蛋。很多種類喜食腐肉,並對秧苗和穀物有一定害處。但在繁殖期間,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動物、蝗蟲、螻蛄、金龜甲以及蛾類幼蟲,有益於農。此外,因喜腐食和啄食農業垃圾,能消除動物屍體等對環境的污染,起著凈化環境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烏鴉

㈥ 中國古代建築的傳說與故事

中國古代建築雷峰塔的傳說:

雷峰塔《白蛇傳》的傳說:在宋朝時的鎮江市,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

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

(6)典故與傳說擴展閱讀

雷峰塔歷朝發展

雷峰塔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戰亂的嚴重損壞,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重修,建築和陳設重現金碧輝煌,特別是黃昏時與落日相映生輝的景緻,被命名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圖》),列入西湖十景。

南宋以後,「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賞最受青睞的名勝之一。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入侵東南沿海的倭寇圍困杭州城,縱火焚燒雷峰塔,災後古塔僅剩磚砌塔身,通體赤紅,一派蒼涼、凝重風貌。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磚砌塔身呈現的殘缺美以及與《白蛇傳》神話傳說的密切關系,成為西湖十景中為人津津樂道的名勝,連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來游覽和品題,「雷峰夕照」名播遐邇。

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磚塔身終於轟然坍塌,部分塔磚中秘藏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面世,「雷峰夕照」勝景卻從此名存實亡。雷峰塔倒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議論,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這座著名古塔。

㈦ 桓雄的傳說典故

根據《三國遺事》和《帝王韻紀》的記載,天帝桓因的兒子桓雄想下凡與人類一起生活。得到桓因的同意後,桓雄率領3000人降臨到太白山,建立了「神市」。 除了帶來風伯、雨師、雲師外,桓雄還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則,並教給人類各種各樣的藝術、醫學和農業技術。
據說,當時山洞中的一隻虎和一隻熊,求桓雄把他們變成為人。桓雄給了他們20片蒜和一把艾草,並告訴它們吃完之後百日之內不能見陽光。虎沒能照辦,因此沒能變成人。熊在第21日時變成了女人。「熊女」因沒有丈夫,於是在一棵神檀樹下再次向桓雄祈禱,希望能有一個孩子。桓雄被熊女的祈禱打動,娶了熊女為妻。後來熊女生了個孩子,就是檀君王儉。
桓雄在堯帝五十年鄖公元前2333年即位,以平壤為都城,在位一千五百年。後隱居阿斯達為山神,活到一千九百零八歲。《帝王韻記》所記載的《檀君神話》與《三國遺事》的記載有所不同。《帝王韻記》中將壇君寫成「檀君」,將桓雄大王稱為「桓雄天王」,主人公檀君也不是熊女所生,而是桓雄天王的孫女與檀神成婚所生。檀君建國後治國1038年,這也和《三國遺事》的記載有一些區別。《帝王韻記》型神話中,熊女的形象被排除,檀君也不是來自父系,而是來自母系。朝鮮族民間故事講述家黃龜淵所講述的《檀君神話》基本上與《三國遺事》型相似,但故事情節比文獻記載更具體、完整,將三危、太白解釋為中國甘肅敦煌南部和長白山。
韓國1979年出版的野史《桓檀古記》(환단고기)宣稱,蚩尤即傳說中朝鮮半島的王朝倍達國第14代君主慈烏支桓雄(자오지 환웅)。此書也成為後來的偽歷史書大朝鮮帝國史的引證。

㈧ 鳳凰的傳說典故

一、鳳育九雛

「九雛」出自《晉書·帝紀第八·穆帝哀帝廢帝海西公紀》:「(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於豐城。」後以「鳳引九雛」為天下太平、社會繁榮的吉兆。「九雛」的具體類別名稱以及形象並未提及。之後隨著各種宗教信仰與民間傳說不斷演繹融合,九雛的說法不斷豐富,未有定論。

二、鳳棲於梧

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聞見錄》:「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魏書·王勰傳》「鳳凰非梧桐不棲」,鳳凰擇木而棲,後比喻賢才擇主而侍。

三、得鳳之象

相傳鳳能知天下治亂興衰,是中國歷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體現,是亂世興衰的晴雨表,成為神學政治的「形象大使」。

古人曾分出五個等級,以鳳凰的五種行止標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於是歷代帝王都把「鳳鳴朝陽」「百鳥朝鳳」當成盛世太平的象徵。南齊·謝兆《永明樂十首》:「彩鳳鳴朝陽,元鶴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載為全皇。」

四、吹簫引鳳

相傳春秋時,秦穆公有一個女兒,名叫弄玉,姿容絕世,聰明無比,喜好音律,善於吹笙。她吹起玉笙來,聲如鳳凰啼鳴。秦穆公在宮內築鳳樓讓她居住,樓前築有高台,名叫鳳台。

秦穆公想為女兒擇婿,弄玉發誓說:「必須選擇一個善於吹笙的人。」穆公派人四處尋訪善於吹笙的人,都不能如願。

一天,弄玉夢見一個美男子說:「我是太華山(即華山)的主人,上帝命我與你締結姻緣。」並以玉笙為之吹奏《華山吟》第一弄。弄玉遂將夢中情景告訴穆公,穆公遂派大臣孟明到華山尋訪。

孟明在華山找到一位擅長吹簫的人,名叫蕭史,同載而歸。孟明引蕭史拜見穆公,穆公讓他吹奏。蕭史奏第一曲,清風習習而來;奏第二曲,彩雲四合。

奏第三曲,見白鶴成對,翔舞於空中,孔雀數雙,棲集於林際,一時百鳥和鳴,經時方散。穆公遂將女兒弄玉嫁給他,夫妻和睦,恩愛甚篤。

蕭史教弄玉吹簫,學會《來鳳之曲》。有天晚上,夫婦在月下吹簫,竟有紫鳳飛來聚於鳳台之左,赤龍飛來盤踞鳳台之右。蕭史說:「我本是天上神仙,上帝看人間史籍散亂,命我下凡整理。……周人以我有功於史,就稱我為蕭史,到今天,我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海桑田。

上帝命我為華山之主,與你有夙緣,故以簫聲作合,成就了這段姻緣。然而我不能久住人間,今龍鳳來迎,可就此離去。」

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台翔雲而去。就在這天夜晚,有人於太華山聽到了鳳鳴的聲音。這則美麗的神話傳說,把琴瑟和諧、鸞鳳和鳴詩化了。

五、鳳求凰

漢代還流傳一個故事:文學家司馬相如,少年家貧。有一次被一個叫卓王孫的富商邀去飲酒,無意中發現卓王孫有一在家寡居的年輕女兒,叫卓文君。相如一見鍾情,就彈起鳳凰琴,唱起「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表示愛慕之情。

卓文君聽了十分感動,於是連夜隨司馬相如私奔,後結成夫婦。「鳳求凰」一詞,從此用來喻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大概是由於這些優美動人的故事傳說,在裝飾紋樣上便出現了「吹笙舞鳳」、「吹簫引鳳」、「鸞鳳和鳴」、「鶴飛鳳舞」、「百鳥朝鳳」「龍鳳呈祥」等一系列寓意吉祥的圖案。

鳳紋形象已不再那麼神秘朦朧和似是而非了,鳳鳥圖案已成為一種清新、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逐漸發展為民族裝飾藝術的代表和象徵之一。

㈨ 雞的典故傳說

1、生肖雞的來歷

雞王是個好強爭勝的傢伙,成天惹事生非,打架斗毆(這種德性今天都還有殘留)。玉帝封生肖的時候,考慮了動物對人類有無功勞,雞王當然也排不上了。

有一天,雞王看到已封生肖的馬受人寵愛,金鞍銀澄,心中十分羨慕,於是上前詢問道:「馬大哥,你有今天的榮譽,靠的是什麼?」

馬回答道:「我平時耕田運物,戰時沖鋒陷陣,給人類立下功勞,當然就應該受到愛戴。」雞王道:「我要是也能封上生肖,受人尊重就好了。」

馬開導雞王道:「要得到人們的愛戴不難,只要你能發揮自己長處,給人們實實在在地辦點事就行了。拿已封的生肖的動物來說吧,牛能耕田,狗能守門,豬供人肉食,龍可降雨。

你天生金嗓子,說不定對人類有幫助呢。」雞王回到家中,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用自己的金嗓子喚醒沉睡的人們。

於是每天拂曉,雞王子早早起床,亮開嗓子歌唱,把人們從睡夢中喚醒。人們對雞王的功勞十分感激,決定請玉帝把雞也作為生賜封為神。

可是,當年玉帝封生肖的標准只要走獸,不要飛禽,六畜中的馬、牛、羊、狗都有份,唯獨沒有雞。這下可急壞了雞王,它怨、急紅了臉,喊粗了脖子,可是毫無結果。

一天晚上,雞王為這事艷情不通,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縷幽靈直上天宮,來到玉帝殿前,向玉帝哭訴,自己每天司晨,喚起眾生,功勞頗大,去函讓入選屬相,實在想不通。

說完後,淚流不止。玉帝一想,雞王的功勞實在大,自己規定的挑選生肖標准確實有誤,於是摘下一朵殿前花戴在雞王頭上,以示嘉獎。

雞王醒來後,發現頭上真有一朵紅花。於是它戴著紅花去見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認出這是玉帝的「御爐紅花」,知道玉帝看重雞王,於是破格讓雞王參與生肖競爭。

到了爭排生肖的那天,雞又狗同時起床,相並而行。快到天宮時,雞怕狗佔了先,就連飛帶跑撲到前面去了。狗急起直追,一直沒追上,結果排在雞之後。

從此,狗對雞再無好感,見到雞就追。直到今天也余氣未消,「狗攆雞飛」的現象至今可見。而雞呢,至今還是紅著臉每天司晨,頭上戴著一朵漂亮的大紅花。

2、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

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

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

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

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3、白雞嶺的傳說故事

白雞嶺是信宜市的一座名山,海拔1548米,位於信宜市白石鎮與錢排鎮的交界處,為白石河與錢排河的分山嶺。嶺下有白雞村、白雞寨、白雞街等以白雞命名的地名。

有一年,玉帝派太白金星到人間查看五穀收成,發現人間沒有了太陽,一團漆黑,五穀不生,禽獸殘害百姓,黎民百姓實在無法生活下去。

他正要召集天宮里的大臣們商量辦法,忽見東海龍王敖廣滿頭大汗、氣喘噓噓地跑進靈霄寶殿,撲通跪下,口裡連叫:「玉帝救命,玉帝救命!」

玉帝問明了原由,原來是那個太陽藏到海底不出來,沒有多久,就把海水燒熱了,燙得西海龍王和魚鱉海怪受不了,都在狂蹦亂跳,本來平靜的海面,不斷掀起狂濤巨浪。

西海龍王領著蝦兵蟹將去驅趕太陽,前頭的還沒有靠近,就被太陽烤得受不了。西海龍王斗不過,只好讓老大東海龍王熬廣到天宮來告狀。

玉帝見事情緊急,非同一般,立刻決定,派太白金星去完成這件事。便賜給一對天宮瑤池上所卧的神雞,由兩位神仙帶到長江嶺山頂上,雄的早晨叫鳴,催太陽出海。

雌的天黑時叫鳴,喚太陽回窩。太白金星和炎帝拜辭玉帝,到了人間就把這對神雞安放在長江嶺山頂上。然後,乘坐六螭懸車,去東海督促太陽出海,起來工作。

這對神雞,潔白的羽毛,鮮紅的雞冠,金黃色的嘴巴和爪子,綠色的翅膀和尾巴,長得非常漂亮。神雞的冠子里長有靈蟲。

到時候就在雞冠里起舞跳動,神雞被撫弄得再也睡不著覺,就一聲接一聲地鳴啼。太陽聽到天下的雄雞都跟著神雞引頸而鳴,吵得無法睡懶覺,只好起來。

太陽一起來,黑夜馬上退去,天下又一片光明。後來這對神雞化作了長江嶺的最高山頭,被稱為白雞嶺。

4、呆若木雞

出自戰國時期莊子的《莊子·達生篇》。因為周宣王愛好鬥雞,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就專門為周宣王訓練斗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紀渻子是否訓練好了,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

這只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的,其實沒有什麼底氣。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為它一看到別的雞的影子,馬上就緊張起來,說明還有好鬥的心理。

又過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問,但還是不行,因為紀渻子認為這只雞還有些目光炯炯,氣勢未消。這樣又過10天,紀渻子終於說差不多了。

它已經有些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看上去就像木頭雞一樣,說明它已經進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這只雞放進斗雞場。別的雞一看到這只「呆若木雞」的斗雞,掉頭就逃。

「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著呆,實際上卻有很強的戰鬥力,貌似木頭的斗雞根本不必出擊,就令其他的斗雞望風而逃。可見,斗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

5、牝雞司晨

商紂王進攻蘇國得到美女「妲己」,妲己看到螞蟻爬上銅火盆被燙死,就告訴商紂王,紂王命人做兩根銅柱,把犯人綁在銅柱上,用火燒熱銅柱叫「炮烙」。

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後感慨地說老母雞一旦打鳴,家境就要衰落了。殷商時期,暴君紂王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過著奢華荒淫無恥的生活,紂王對忠臣們的話毫不理會。

只聽信他的愛妃妲己的話。商朝的忠臣比干因為向紂王進忠言卻被紂王殺了,還被開胸挖心,說要看比干長的什麼心眼,紂王的行為引起了群臣百姓的強烈反抗。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帶兵討伐紂王,周武王的部隊在距離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就跟紂王的部隊開戰了,周武王在牧野誓師時說道:過去說雌雞沒有晨鳴之道,雌雞代替雄雞打鳴則家盡。

婦人奪取丈夫的政權則國家要亡,紂王一味的聽信妲己的讒言胡亂施政,是紂王亡國的根本。紂王收到武王反叛的消息。

便組織東夷族的俘虜七十萬人馬迎敵,只是這些俘虜早就對他恨之入骨紛紛倒戈。紂王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絕路,他只好逃回朝歌自焚了結了。

㈩ 飲食文化的典故和傳說

中國歷史上的南宋王朝,尤其是高宗趙構當政統治期間,政治腐敗,奸臣當道。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等人,激起了天下老百姓極大的不滿。但畢竟是奸臣當道,天下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紹興八年(1138年),正是在南宋高宗趙構當政統治的時候,都城臨安(今杭州市)工商業比較發達,人煙稠密,市區南抵江濱,西包括著名的「西湖」。人們傳說,就在市區非常繁華的一個地方,有一家賣燒餅的「燒餅鋪」,鋪里有一個伙計,人稱「王小二」,他為人厚道,聰明伶俐。他在「燒餅鋪」賣燒餅,接觸人多,人來人往的,當他聽說抗金英雄岳飛被奸臣秦檜給殺害了,打心眼裡痛恨秦檜。他一邊賣燒餅,就一邊琢磨起來了,想什麼辦法才能戲弄奸臣秦檜,為天下百姓出口氣呢!

人稱的這位聰明伶俐的「王小二」,經過幾天苦思苦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有一天,他精心製作出了許多面人,捏成像奸臣秦檜和其妻王氏的樣子(因為他老婆也很壞),並將他們倆,給背靠背地粘在一起,放在滾油鍋里炸,一邊炸,一邊大聲喊叫:「大家快看:油炸燴啦!」路過的行人,聽見大聲喊,那有不好事的,就都前來看熱鬧,不一會兒,里三層外三層,大家都前來看「油炸燴」。人群中什麼樣的人都有,有的人,就故意大聲喊:「王小二,我也要一對『油炸燴』。」不僅如此,他沖著人群,緊接著又高聲吶喊道:「我先要揪掉他(她)的腦袋吃……」逗得人們笑聲一片。人群里,有的人,嘴裡還說什麼「吃油炸燴,讓人心裡真痛快!」

這樣,「王小二」燒餅鋪的「油炸燴」,很快就傳遍了南宋的都城——臨安。前來吃「油炸燴」的人,一天比一天多,鬧得燒餅鋪的買賣十分興隆。鬧得王小二做背靠背一對的面人,炸又炸不過來了。怎麼辦?聰明伶俐的「王小二」,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有了:就取其象徵之意,將背靠背地粘在一起的面人,給改做成為兩根面粘在一起,放到滾油鍋里炸。後來,人們都管它叫做「油炸鬼」。再後來,漸漸就出現了人們管「油炸鬼」稱作「油條」了,並且一直流傳到現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