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人生典故

人生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6 23:16:27

㈠ 人生哲理成語典故

首先抄找成語,比如孟母三遷,你去網路一搜就有典故,最後總結一下環境對一個人生成長的重要性,不就出來了~很少有人會原創地給你寫一篇的!要不也是去網路找,你還不如自己找,先想出一個成語,網路一下啥都有!

㈡ 《列子》中的六個成語典故,蘊含人生大道理

愚公移山復太行王屋二山,方七制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㈢ 人生七次機會典故是誰說的

哈佛大學一項調查報告:人平均一輩子只有7次決定人生走向的機會,兩次機會間相隔約7年,大概25歲後開始出現機會,75歲以後就不會有什麼機會了。

這50年裡的7次機會,第一次不易抓到,因為太年輕,最後一次也不用抓,因為太老,這樣只剩5次了,這5次機會里又有兩次不小心錯過,所以實際上只有3次機會了。

第一次機會:在25歲左右,正是選擇第一份工作的時候,不過這一次往往因為太年輕,而抓不住。

第二次機會:在32歲左右,絕大多數人,是這次機會把握住了,確定了自己的事業。因此,這次機會很重要。

第三次機會:在39歲左右時候,很多人在從政、從學、從商上獲得了成功,有些人更上一層樓,提干、升職稱、企業進一步做大。放棄了這次機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第四次機會:在46歲左右時候,對於更多的中國人來講,這個機會只能是錦上添花,很難雪中送炭了。轉換職業,謀求突破,突然反轉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第五次機會:在53歲左右時候,大多數人在此時已經位高權重,但還要做好人際關系,提放小人或誤入歧途。

第六次機會:在60歲左右的時候,已經知天命,人生剩下的時間不多,所謂活到老學到來,抓住最後的機會充實自己。

第七次機會:在67歲左右的時候,此時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此時應注意修身保健。

(3)人生典故擴展閱讀:

無論做什麼,把握機會都尤為重要。當然,做到准確把握機會是非常困難的。然而,面對事物只要真正心懷熱情,機會隨處都是。

如虎添翼

頭腦機靈的人未必能夠成功;頭腦稍微遲鈍,但熱情高漲的人容易成功;又有熱情,頭腦又機靈,這就好比如虎添翼。

本行就是本行

興趣與本行決不能混同。本行就是本行,興趣就是興趣。

本行工作之餘,體味興趣的快樂,有助於干好本行,也有助於良好人格的形成,這樣的興趣是有益的。不過,相較於本行更偏好興趣的人,或許更應該把興趣當作自己的本行。

一步一步的前行

人生如烏龜行步,重要之處在於一步一步前行。提速是可以的,但如果想把兩步、三步並作一步,往往會失敗。

終身學習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沒有這樣的信念,終將停滯不前。所謂大器晚成之人,一定是終身學習信念無比堅定之人。

㈣ 【人生若只如初見}】有什麼典故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出自納蘭性德的《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美好而又淡然,沒有後來的怨恨埋怨。一切只停留在最開始的美好。與此同名的還有安意如和我是紫愛的書籍也名為《人生若只如初見》以及歌曲《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通本做「故心人」,娛園本做「故人心」。)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該詩被收錄於《飲水詞》 ①人生句: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美好而又淡然,沒有後來的怨恨埋怨。一切只停留在最開始的美好。②何事句: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③等閑二句:意思是說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驪山二句:《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參見《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講解」。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倖,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謂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亦可通。
連起來就是:與意中人相處若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的甜蜜,那樣的溫馨,那樣的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又怎麼會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㈤ 於謙留下的人生典故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㈥ 「人生如若初見」的典故

人生若只如初見①,何事秋風悲畫扇②。等閑變卻故人心③,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④,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⑤,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是全文
好像是納蘭性德的《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勵志著名典故

.炎黃子孫: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chī)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自稱「炎黃子孫」。

2.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因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3.桀驁不馴: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不馴」都出於此人。

4.烽火戲諸侯: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連台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為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5.春秋五霸: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後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後兩位也有說是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6.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

7.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yíng)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8.問鼎中原: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徵,楚庄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9.卧薪嘗膽: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歷經22年,復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

10.商鞅變法:商鞅(yāng),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得強大,但因執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後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屍)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11.圍魏救趙: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於魏帝,並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後有「圍魏救趙」的事跡,並在一次戰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後人的啟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2.戰國時期四大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13.屈原與《楚辭》:屈原投江,屈原是我國偉大的詩人、政治家、思想家、愛國人士,因遭讒言被流放,後因不忍看到國家(楚國)淪亡,抱石自投汨(mì)羅江,

㈧ 俗語人生73.84的典故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對此,一直認為是老百姓們為了順口瞎編的,至少沒有經典可憑。從以往的考證看,歷代文人百姓對「七十三八十四」這句俗語,通常有過三種意思不同的用法或說頭。

其一,如《中國俗語大辭典》上說的,七十三八十四,是被作為「形容說話東一句,西一句,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用的。《水滸全傳》第二十一回:唐牛兒道:「是了。這閻婆惜賊賤蟲!他自和張三兩個打得火塊也似熱,只瞞著宋押司一個。他敢也知些風聲,好幾時不去了;今晚必然吃那老咬蟲假意兒纏了去。我正沒錢使,喉急了,胡亂去那裡尋幾貫錢使,就幫兩碗酒吃。」唐牛兒捏手捏腳,上到樓上,板壁縫里張時,見宋江和婆惜兩個都低著頭;那婆子坐在橫頭桌子邊,口裡七十三八十四隻顧嘈。《三言二拍•醒世恆言》第十三卷提到:卻有一個三都提事使臣,姓冉名貴……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說開了去。《醒世姻緣傳》第十三回同樣提到:卻有一個三都捉事使臣姓冉名貴,喚做冉大,極有機變。不知替王觀察捉了幾多疑難公事。王觀察極是愛他。當日冉貴見觀察眉頭不展,面帶憂容,再也不來答擾,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說開了去。還有其書第四十八回再次提到:狄婆子只得忍耐,後來聽的狄希陳叫爹娘救人,狄婆子跑進房去,素姐正坐著狄希陳的頭,鷹拿寒雀,鞭子象雨點似的往下亂打。狄婆子把素姐推了個骨碌,奪過鞭子,劈頭劈臉摔了幾下子,他就手之舞之的照著。狄婆子也象他騎著狄希陳的一般使屁股坐著頭,打了四五十鞭子,打的那素姐口裡七十三八十四無般不罵。《續燃燈錄卷》第二十回也提到:無鼻孔底將什麼聞香。上堂。難難幾何船。易易沒巴鼻。好好催人老。默默從此得。過這四重關了。泗洲人見大聖。參。上堂。若要七縱八橫見老和尚。打鼓升堂七十三八十四。

其二,是自己或他人用來形容「人老不能自理,老而無用,活著惹兒女輩嫌棄的」。如《三言二拍•喻世明言》第十卷「仉善繼對老子說道:『人生七十古來稀』。父親今年七十九歲,明年八十齊頭了,何不把家事交卸與孩兒掌管。」《太行風雲》中描述說:「元他娘把散亂的白頭發,往耳鬢後邊一收,瓷起兩只灰濛朧眼,說:『人老了就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兒女眼裡一根刺』。」

其三,是封建迷信的「坎(檻)兒說」。《俗諺•中》里有兩句話,一句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自己不想去怎麼辦呢?第二句告訴你:「七十三,八十四,閻王叫你商量事。」

民間在不少方面都用這個數字,如青花白地瓷鼻煙壺中的一個珍品就叫「七十三八十四歪毛淘氣」。

後來才發現,這種「七十三八十四」說法有一個最後的玄機,這就是它與兩位聖人有關。孔老夫子的生卒年代為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按中國人習慣的虛歲算,一共活了73歲;孟老夫子的生卒年代為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同樣按虛歲,一共活了84歲。既然兩位聖人設了這兩道坎,一般常人想越過它們,當然很不容易,而「閻王爺」也自然會嚴格把關。

可見孔孟之道對國人影響之深,連人壽都管了。

㈨ 關於笑對人生的典故

「應該笑著去面對人生,不管一切如何。」這是名人伏契克說的一句話
《神跡版 》故事
法國一個權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試想: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㈩ 以人生為話題的歷史典故

提到夕陽,每個人都一定先想到一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個傳誦千古的名句專.
但有否歷史典故,能世代傳誦的詩屬詞定有其特殊情懷或故事背景才能作出如此絕世經典.
只是歷史本就是帝王皇家紀事史,民間能流傳的典故,不是野史裨傳就是淹沒歷史的塵埃了.
這首是出自李商隱的"登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而李商隱是唐開成二年進士,當時牛李之爭劇烈,他受到排擠,一生困頓失意.天賦加因景傷情
才能詠誦出那麼多千古同嘆的絕世詩詞.這句的感染力太強悍了,多少作家引用在著作里啊.
而其實個人腦中立馬想到的是楊慎的千古絕詩"臨江仙"里的一句: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這神童故事真不少,與解縉,徐渭合稱明朝三才子,與父楊廷和同朝為官,但年青人就是
沈不住氣,遇到嘉靖這絕世"怪"(道)帝,活生生的栽在其一手主導的大禮儀事件.
(碼的有點累,就寫到這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