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積極典故

積極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6 11:28:35

1. 積極向上的典故

一個積極向上的寓言故事

2. 優秀積極上進的歷史典故

中國:范仲淹劃粥而食、王安石雙喜臨門、鑿壁偷光、書非借不能讀……
外國:格林試劑的發明人的故事、居里夫人……

3. 有關樂觀向上的典故有哪些

悲觀者總是看到灰暗的一面,而樂觀者總是看到光明的一面。我們有權選擇做一個悲觀者還是樂觀者。如果要想使生活充滿陽光,要想駕馭好自己的人生,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只能選擇樂觀。
一味抱怨的悲觀者,看到的總是灰暗的一面,即使是春天的花園里,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斷的殘枝,牆角的垃圾;而樂觀者看到的卻是奼紫嫣紅的鮮花,飛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裡到處都是春天。
故事:有一位父親想對自己的雙胞胎兒子進行一次「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新奇的玩具給悲觀的兒子,又把樂觀的兒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裡。結果,悲觀的孩子泣不成聲,父親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新玩具呢?」「玩了就會壞的。」孩子仍在哭泣。父親嘆了口氣,走進車房,卻發現樂觀的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里玩著什麼。「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里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
改變一個視角,生活就隨著改變了,痛苦的對面是快樂,哭泣的對面那是歡笑,與悲觀相對的則是樂觀,事物都是由多個層面組成的,就看自己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了……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改變一個視角,生活就跟著改變了。
有兩個人同時遙望夜空,一個人看到的是沉沉的黑夜,而另一個人看到的卻是繁星閃爍,這就是樂觀與悲觀的區別。
樂觀的人生,是浮盪在地平線那裊裊升起的熱望與希冀,是普照生靈的不息的陽光,更是尋得一份曠達與美好的鋪墊與勇氣。人生就是選擇,你選擇如何去面對各種處境。歸根結底,是你自己選擇如何面對人生。務實的樂天派,面對重挫也能應變,永不言敗。生活應有一個辯證的挫折觀,經常保持心情坦盪和樂觀的態度。挫折和教訓使我們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我們要學會悅納自己,自我寬慰、心懷坦盪、情緒樂觀、滿懷信心去爭取成功。
樂觀是珍惜和熱愛生活,樂觀在獲得成就上具有重要價值,積極投身於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在工作中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把工作看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過去了的艱難往往成為今天的明媚風光,想著無垠大海,想著遼闊草原,的確使人心曠神怡,興奮不已,積極的心態能使人健康、增加快樂,並使人容易成功。
樂觀,並不是樂不思蜀,盲目自信,也非羅曼蒂克的自我陶醉,它需要面對生活的實際,人本身就值得樂觀。恰當地使用樂觀,不僅不會使你減少你的價值觀或判斷力,反而讓你可以自由運用它來完成你的既定目標,使你的智慧得以更好的發揮。樂觀的人前面似乎總是春暖花開陽光和諧,又總能化腐朽為神奇,在不幸中創造奇跡。樂觀態度能使一個人用生命去譜寫著對事業的熱愛,抱著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面對一切,會讓你快樂、幸福。
熱愛生活認真修行老實念佛,求生凈土,一生成佛。

4. 有沒有激勵人心、積極向上的成語典故

人定勝天 《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宋·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人定:指人謀。指人力能夠戰勝自然。

有志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艱苦奮斗,創立了一番事業。

卷土重來 人馬奔跑時捲起的塵土。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

晨鍾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鍾,暮擊鼓以報時,用以使人驚悟的言論。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投筆從戎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金石為開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勤能補拙 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勤奮能夠彌補不足。

人定勝天 比喻人力可以戰勝自然。

有志竟成 有堅定的志向,只要努力從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葯苦口 能治病的好葯,味苦難吃。比喻直言勸戒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對人卻是有益的。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問心無愧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二回:「就是將來外面有點風聲,好在這錢不是老爺自己得的,自可以問心無愧。」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志在四方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磨杵作針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前車之鑒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後車戒。」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經過磨練,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業遲。

卧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鑿壁借光
高鳳流麥
蘇秦刺股
截蒲為牒
三餘讀書
陶侃運甓
臨池學書
孫康映雪
囊螢映雪
奮發圖強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斗,努力謀求強盛。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力爭上游 努力奮斗,爭取先進再先進

勤能補拙 指勤勉努力能彌補天資上的不足。

立志礪志
強學博覽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意思是自己已經盡力而為,至於能否達到目的,那就要看時運如何了。

笨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專一不移
不甘後人 不甘心落在別人後面。
手不釋卷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典故: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愚公移山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胸懷大志 懷:懷藏。胸有遠大志向。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業精於勤 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篤志好學
策頑磨鈍
發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夕寐宵興
繩鋸木斷 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典故: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焚膏繼晷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典故: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出處: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典故: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山不轉水轉。來自那英演唱的同名電視劇主題曲(1990。比喻情況總是在變化的,一時不順利也不必懊惱和悲傷。
咸魚翻身。咸魚本來不能「翻身」,說咸魚翻身有起死回生、否極泰來的意思,指處境短時間內由壞變好。

亡羊補牢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典故: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勇往直前 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道統一·周子書》:「不顧旁人是非,不計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說出人不敢說的道理。」
典故: 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持之以恆 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堅持不懈 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跛鱉千里 出處: 《淮南子·說林訓》:「跬步不休,跛鱉千里。」
典故: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日計不足,歲計有餘 出處: 《淮南子·真訓》:「其道可以大美興,而難以算計舉也。是故日計之不足,而歲計之有餘。」
典故: 每天算下來沒有多少,一年算下來就很多了。比喻積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有很大收獲。

精衛填海 出處: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典故: 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始終如一 出處: 《荀子·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
典故: 始:開始;終:結束。自始自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始終不渝 出處: 《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典故: 渝:改變,違背。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堅忍不拔 出處: 宋·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典故: 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廢寢忘食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急起直追 立即行動起來,努力追趕上去。 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故今日之亂,且置無豐,元佑勿論,宜度時之所宜為者,急起而趨之,如拯焚救罔,不然,襲常祖故,以亂救亂,天下紛紛,何時而定也。」

九轉功成 轉:循環變華。原為道家語,指煉得九轉金丹。後常比喻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而終於獲得成功。《抱朴子·金丹》:「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轉數少,其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逆水行舟 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駑馬十駕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人一己百 別人一次就做好或學會的,自己做一百次,學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別人 《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事在人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觀努力如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

夜以繼晝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郅惲傳》:「昔文王不敢盤游於田,以萬人惟憂,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 用夜裡的時間接上白天的時間。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再接再厲 接:接戰;厲:磨快,引伸為奮勉,努力。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唐·韓愈《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自強不息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勃然奮勵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勃然奮勵,不可恐懾也。」
典故: 勃然:奮發的樣子;奮:奮發;勵:激勵。奮發起來,激勵自己。

百煉成鋼 出處: 漢·陳琳《武軍賦》:「鎧則東胡闕鞏,百煉精剛。」典故: 比喻經過長期鍛煉,變得非常堅強。

百折不撓出處: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庄,疾華尚朴,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典故: 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疾風知勁草 出處: 《後漢書·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盡草。」
典故: 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成語: 堅定不移 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記·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典故: 穩定堅強,毫不動搖。

堅強不屈出處: 《荀子·法行》:「堅強而不屈,義也。」
典故: 屈:屈服。堅韌、剛毅,毫不屈服。

將勤補拙 出處: 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典故: 以勤奮彌補笨拙。

據鞍讀書出處: 《淵鑒類函·驢三》:「江鄰幾調藍山尉,騎驢赴官,第據鞍讀書,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覺。」
典故: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後多形容學習勤奮。

勇猛精進 出處: 《無量壽經》卷上:「勇猛精進,志願無倦。」
典故: 原意是勤奮修行。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朝經暮史 出處: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典故: 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孳孳不倦 出處: 《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典故: 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晝耕夜誦 出處: 《魏書·崔光傳》:「家貧好學,晝耕夜誦,佣書以養父母。」
典故: 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朝乾夕惕 出處: 《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典故: 乾:乾乾,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不恥最後出處: 《韓非子·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典故: 因為跑到最後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動心忍性 出處: 《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典故: 動心:使內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

艱苦奮斗 典故: 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英勇斗爭。

始終如一出處: 《荀子·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
典故: 始:開始;終:結束。自始自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九死未悔 出處: 戰國楚·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典故: 縱然死上九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心堅石穿 出處: 宋·江鄰幾《雜志》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典故: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出處: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典故: 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山溜穿石 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
典故: 山裡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心堅石穿 出處: 宋·江鄰幾《雜志》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典故: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勝敗乃兵家常事 出處: 《舊唐書·裴度傳》:「一勝一負,兵家常勢。」
典故: 勝利或失敗是帶兵作戰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勝利或失敗看得太重。

5. 形容貧困中積極進取的成語和典故

卧薪嘗膽
窮且益堅
白手起家
東山再起
背水一戰
絕路逢生

6. 有沒有激勵人心,積極向上的成語典故古代的最好

人定勝天 《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宋·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人定:指人謀.指人力能夠戰勝自然.
有志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艱苦奮斗,創立了一番事業.
卷土重來 人馬奔跑時捲起的塵土.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
晨鍾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鍾,暮擊鼓以報時,用以使人驚悟的言論.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投筆從戎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金石為開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勤能補拙 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勤奮能夠彌補不足.
人定勝天 比喻人力可以戰勝自然.
有志竟成 有堅定的志向,只要努力從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葯苦口 能治病的好葯,味苦難吃.比喻直言勸戒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對人卻是有益的.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問心無愧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二回:「就是將來外面有點風聲,好在這錢不是老爺自己得的,自可以問心無愧.」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志在四方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磨杵作針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前車之鑒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後車戒.」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經過磨練,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業遲.
卧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奮發圖強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斗,努力謀求強盛.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笨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手不釋卷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典故: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愚公移山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胸懷大志 懷:懷藏.胸有遠大志向.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業精於勤 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發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夕寐宵興
繩鋸木斷 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典故: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焚膏繼晷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典故: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出處: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典故: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亡羊補牢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典故: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勇往直前 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道統一·周子書》:「不顧旁人是非,不計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說出人不敢說的道理.」
典故: 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持之以恆 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堅持不懈 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跛鱉千里 出處: 《淮南子·說林訓》:「跬步不休,跛鱉千里.」
典故: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日計不足,歲計有餘 出處: 《淮南子·真訓》:「其道可以大美興,而難以算計舉也.是故日計之不足,而歲計之有餘.」
典故: 每天算下來沒有多少,一年算下來就很多了.比喻積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有很大收獲.
精衛填海 出處: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典故: 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始終如一 出處: 《荀子·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
典故: 始:開始;終:結束.自始自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始終不渝 出處: 《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典故: 渝:改變,違背.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堅忍不拔 出處: 宋·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典故: 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廢寢忘食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急起直追 立即行動起來,努力追趕上去. 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故今日之亂,且置無豐,元佑勿論,宜度時之所宜為者,急起而趨之,如拯焚救罔,不然,襲常祖故,以亂救亂,天下紛紛,何時而定也.」
九轉功成 轉:循環變華.原為道家語,指煉得九轉金丹.後常比喻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而終於獲得成功.《抱朴子·金丹》:「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轉數少,其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逆水行舟 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駑馬十駕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人一己百 別人一次就做好或學會的,自己做一百次,學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別人 《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事在人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觀努力如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
夜以繼晝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郅惲傳》:「昔文王不敢盤游於田,以萬人惟憂,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 用夜裡的時間接上白天的時間.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再接再厲 接:接戰;厲:磨快,引伸為奮勉,努力.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唐·韓愈《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自強不息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勃然奮勵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勃然奮勵,不可恐懾也.」
典故: 勃然:奮發的樣子;奮:奮發;勵:激勵.奮發起來,激勵自己.
百煉成鋼 出處: 漢·陳琳《武軍賦》:「鎧則東胡闕鞏,百煉精剛.」典故: 比喻經過長期鍛煉,變得非常堅強.
百折不撓出處: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庄,疾華尚朴,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典故: 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疾風知勁草 出處: 《後漢書·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盡草.」
典故: 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成語: 堅定不移 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記·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典故: 穩定堅強,毫不動搖.
堅強不屈出處: 《荀子·法行》:「堅強而不屈,義也.」
典故: 屈:屈服.堅韌、剛毅,毫不屈服.
將勤補拙 出處: 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典故: 以勤奮彌補笨拙.
據鞍讀書出處: 《淵鑒類函·驢三》:「江鄰幾調藍山尉,騎驢赴官,第據鞍讀書,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覺.」
典故: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後多形容學習勤奮.
勇猛精進 出處: 《無量壽經》卷上:「勇猛精進,志願無倦.」
典故: 原意是勤奮修行.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朝經暮史 出處: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典故: 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孳孳不倦 出處: 《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典故: 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晝耕夜誦 出處: 《魏書·崔光傳》:「家貧好學,晝耕夜誦,佣書以養父母.」
典故: 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朝乾夕惕 出處: 《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典故: 乾:乾乾,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不恥最後出處: 《韓非子·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典故: 因為跑到最後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動心忍性 出處: 《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典故: 動心:使內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
艱苦奮斗 典故: 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英勇斗爭.
始終如一出處: 《荀子·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
典故: 始:開始;終:結束.自始自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九死未悔 出處: 戰國楚·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典故: 縱然死上九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心堅石穿 出處: 宋·江鄰幾《雜志》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典故: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出處: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典故: 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山溜穿石 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
典故: 山裡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心堅石穿 出處: 宋·江鄰幾《雜志》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典故: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勝敗乃兵家常事 出處: 《舊唐書·裴度傳》:「一勝一負,兵家常勢.」
典故: 勝利或失敗是帶兵作戰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勝利或失敗看得太重.
聞雞起舞:晉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歡讀書,後來發奮攻讀,他與志同道合的劉琨在司州(今洛陽一帶)擔任文官小職,晚上經常蓋著一床被子聊天,談起國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啼聲驚醒,就把劉錕叫醒說:「你聽雞都叫了,我們起來練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劍,一直練到天亮。晉元帝時,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長江討伐匈奴貴族,收復了中原不少失地。「聞雞起舞」這一千古佳話,後比喻有志者抓緊時間學習和鍛煉的奮發精神,其實,它也含有珍惜光陰之意
天道酬勤:上天會偏愛勤奮的人們,多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更多的回報,也說明了機遇和靈感往往只垂青於孜孜以求的勤勉者。
老驥伏櫪: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先後消滅董卓、黃巾軍、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地方勢力,控制北方領土。袁紹的兒子投奔北方的烏桓,53歲的曹操親率大軍徹底征服20萬烏桓人,凱旋後作《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龍躍鳳鳴:像龍在騰躍,鳳凰在高鳴。比喻才華出眾。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君兄弟龍躍雲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
鐵杵成針
李白看到一位老婦在磨石上磨鐵棒很好奇,經老太太的講解,李白明白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的道理。

鑿壁偷光
西漢時幼年的匡衡因家境貧窮而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三顧茅廬
三國時劉備一行不辭辛勞,三次前往諸葛亮的茅廬居處,終以誠心感動,請到曠世奇才諸葛亮出山輔佐大業。用於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亡羊補牢
戰國時,楚襄王是個昏庸的國君。秦國時時覬覦楚國土地,妄圖占為己有。楚襄王卻不聞不問,成天吃喝玩樂。
大夫庄辛直言進諫,勸他多加提防。楚襄王非但不聽,還訓斥庄辛是「老胡塗」。庄辛無可奈何,只好離開到了趙國。
不久秦國果然發兵強佔了楚國許多城鎮。這時,楚襄王才省悟庄辛當初的話是對的。他立刻把庄辛請回國。他虛心請教庄辛:「現在這種局面怎麼辦?」庄辛道:「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亡:丟失。牢:關牲囗的圈。「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差錯,設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一暴十寒 專心致志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游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游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裡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麼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准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
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於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裡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水滴石穿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7. 關於勵志成語故事大全

1、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晉書 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2、卧薪嘗膽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卧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裡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
總捫心自責: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跟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3、破釜沉舟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下面,講一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
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么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沖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4、投筆從戎的成語故事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奉獻自己。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
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5、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裡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准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裡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8. 誰知道一些積極向上的成語典故,或是警示良言

人定勝天 《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宋·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人定:指人謀。指人力能夠戰勝自然。

有志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艱苦奮斗,創立了一番事業。

卷土重來 人馬奔跑時捲起的塵土。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

晨鍾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鍾,暮擊鼓以報時,用以使人驚悟的言論。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投筆從戎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金石為開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

勤能補拙 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勤奮能夠彌補不足。

人定勝天 比喻人力可以戰勝自然。

有志竟成 有堅定的志向,只要努力從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葯苦口 能治病的好葯,味苦難吃。比喻直言勸戒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對人卻是有益的。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問心無愧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二回:「就是將來外面有點風聲,好在這錢不是老爺自己得的,自可以問心無愧。」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志在四方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磨杵作針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前車之鑒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後車戒。」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大器晚成 有本事的人,要經過磨練,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業遲。

卧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奮發圖強 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斗,努力謀求強盛。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註:「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笨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手不釋卷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典故: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愚公移山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胸懷大志 懷:懷藏。胸有遠大志向。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業精於勤 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發憤忘食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夕寐宵興
繩鋸木斷 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典故: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焚膏繼晷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典故: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出處: 《論語·秦伯》:「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典故: 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亡羊補牢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典故: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勇往直前 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道統一·周子書》:「不顧旁人是非,不計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說出人不敢說的道理。」
典故: 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持之以恆 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堅持不懈 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跛鱉千里 出處: 《淮南子·說林訓》:「跬步不休,跛鱉千里。」
典故: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日計不足,歲計有餘 出處: 《淮南子·真訓》:「其道可以大美興,而難以算計舉也。是故日計之不足,而歲計之有餘。」
典故: 每天算下來沒有多少,一年算下來就很多了。比喻積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有很大收獲。

精衛填海 出處: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典故: 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始終如一 出處: 《荀子·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
典故: 始:開始;終:結束。自始自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始終不渝 出處: 《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典故: 渝:改變,違背。自始自終一直不變。指守信用。

堅忍不拔 出處: 宋·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典故: 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廢寢忘食 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急起直追 立即行動起來,努力追趕上去。 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故今日之亂,且置無豐,元佑勿論,宜度時之所宜為者,急起而趨之,如拯焚救罔,不然,襲常祖故,以亂救亂,天下紛紛,何時而定也。」

九轉功成 轉:循環變華。原為道家語,指煉得九轉金丹。後常比喻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而終於獲得成功。《抱朴子·金丹》:「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轉數少,其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逆水行舟 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駑馬十駕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人一己百 別人一次就做好或學會的,自己做一百次,學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別人 《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事在人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觀努力如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

夜以繼晝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郅惲傳》:「昔文王不敢盤游於田,以萬人惟憂,而陛下遠獵山林,夜以繼晝。」 用夜裡的時間接上白天的時間。形容日夜不息地努力。

再接再厲 接:接戰;厲:磨快,引伸為奮勉,努力。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唐·韓愈《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自強不息 《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勃然奮勵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勃然奮勵,不可恐懾也。」
典故: 勃然:奮發的樣子;奮:奮發;勵:激勵。奮發起來,激勵自己。

百煉成鋼 出處: 漢·陳琳《武軍賦》:「鎧則東胡闕鞏,百煉精剛。」典故: 比喻經過長期鍛煉,變得非常堅強。

百折不撓出處: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庄,疾華尚朴,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典故: 折:挫折;撓:彎曲。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疾風知勁草 出處: 《後漢書·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盡草。」
典故: 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成語: 堅定不移 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記·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典故: 穩定堅強,毫不動搖。

堅強不屈出處: 《荀子·法行》:「堅強而不屈,義也。」
典故: 屈:屈服。堅韌、剛毅,毫不屈服。

將勤補拙 出處: 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典故: 以勤奮彌補笨拙。

據鞍讀書出處: 《淵鑒類函·驢三》:「江鄰幾調藍山尉,騎驢赴官,第據鞍讀書,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覺。」
典故: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後多形容學習勤奮。

勇猛精進 出處: 《無量壽經》卷上:「勇猛精進,志願無倦。」
典故: 原意是勤奮修行。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朝經暮史 出處: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典故: 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孳孳不倦 出處: 《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典故: 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晝耕夜誦 出處: 《魏書·崔光傳》:「家貧好學,晝耕夜誦,佣書以養父母。」
典故: 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朝乾夕惕 出處: 《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典故: 乾:乾乾,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不恥最後出處: 《韓非子·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典故: 因為跑到最後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動心忍性 出處: 《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典故: 動心:使內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

艱苦奮斗 典故: 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英勇斗爭。

始終如一出處: 《荀子·議兵》:「慮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
典故: 始:開始;終:結束。自始自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九死未悔 出處: 戰國楚·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典故: 縱然死上九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心堅石穿 出處: 宋·江鄰幾《雜志》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典故: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出處: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典故: 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山溜穿石 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
典故: 山裡的滴水可以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心堅石穿 出處: 宋·江鄰幾《雜志》引封特卿《離別難》詩:「佛許眾生願,心堅石也穿。」宋·王懋《野客叢書》卷二十八:「世言:『心堅石也穿。』」
典故: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勝敗乃兵家常事 出處: 《舊唐書·裴度傳》:「一勝一負,兵家常勢。」
典故: 勝利或失敗是帶兵作戰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勝利或失敗看得太重。

9. 有沒有激勵人心、積極向上的成語典故

「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骨,車胤囊螢學,孫康映雪讀,主人家雖窮,有志自勤苦,終日酬壯志,功名傳千古!」這首詩里就包括幾個激勵人心、積極向上的成語典故。

10. 團結積極的典故成語

萬眾一心
千萬人一條心。形容團結一致。
[拼音]
wàn zhòng yī xīn
[出處]
《後漢書·朱擕傳》:「萬人回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答」
[例句]
中國人民萬眾一心,打敗了美帝國主義。
[近義]
同心同德 步調一致 上下一心 舉國同心 ...
[反義]
四分五裂 各自為政 掛一漏萬 一盤散沙 ...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