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典故
『壹』 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故事都基本成為了典故或成語,那你知道具體有哪些故事嗎
三顧茅廬的故事
在與曹操大戰時失敗了,曹操想藉此把劉備身邊的文官徐庶,便布下了一個騙局,曹操謊稱他的母親病危了,需要他及時回家去,徐庶在即將回家的時候,告訴了劉備一個可以一統天下的秘訣,那就是去卧龍找一個叫諸葛亮的人。
劉備聽到有此好消息,當然很高興,迫不及待的就准備去拜見諸葛亮,果然第二日他就帶領了自己的兩個手下去卧龍拜訪諸葛亮,結果因為當時通訊還是很不方便,不能提起預約,第一次去恰巧諸葛亮出門去遊山玩水了,因此第一次探訪失敗了。
劉備當然不會就此放棄,沒過幾天,他又帶著他的手下去拜訪諸葛亮了,那天的天氣十分糟糕,但也不能阻擋去拜訪諸葛亮的腳步。好不容易到了,卻還是沒有見到諸葛亮,諸葛亮恰好和好友出去了,這次還是沒有見到諸葛亮,劉備給了諸葛亮弟弟一封信便走了。
新年過後,劉備再一次去拜訪,這次諸葛亮終於在家中,可是恰恰他正在休息,因此劉備在外面等了很久,當諸葛亮醒來之後,劉備見到了諸葛亮,與諸葛亮說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幫助他成就霸業,經過一番談論,諸葛亮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2.白帝城託孤的故事
劉備被吳火燒連營,大敗後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諸葛亮前來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廢黜了,你自己當皇帝吧。」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的,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一定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劉備乘亂取荊州的故事
曹操南下的時候,劉表已死,劉琮繼任荊州之主。劉備向南撤退,諸葛亮勸劉備在路過襄陽的時候襲取劉琮,奪取荊州。但劉備沒有採納這個意見,於是才有了當陽之敗,也才有了赤壁之戰。
4.勸劉備稱帝的故事
劉備取得益州和漢中之後,稱帝建國的條件已經成熟。於是群臣勸劉備稱帝,但劉備沒有立即答應。這時,諸葛亮以漢光武帝為例,語重心長地勸說劉備,使劉備很快放下了思想包袱,建立了蜀漢政權。
5.舌戰群儒的故事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准備並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
『貳』 劉備的成語故事。
諸葛亮→成語:鞠躬盡粹,死而後已↓典故:七擒孟獲 劉備→成語:三顧茅廬↓典故:煮酒論英雄
『叄』 關於劉備的成語典故
【三顧茅廬】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釋義】: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處】:元·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造句】:劉廠長~,終於把身懷絕技的老工人請回廠。
【近義詞】:禮賢下士
【反義詞】:拒人千里 妄自尊大
【典 故】: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拼音代碼】: sgml
【歇後語】: 劉備訪賢
【燈謎】: 劉備請孔明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真心誠意邀請
【英文】: repeatedly request somebody to take up a responsible post
【草廬對】
1、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為劉備奉獻草廬對策,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三分天下」的《草廬對》受到劉備推崇,正是在這一戰略決策指導下,劉備建立蜀漢政權,與孫吳和曹魏兩大政權成三國鼎立之勢。後《草廬對》成為千古名篇佳作,成為中國政治和軍事謀略的代表作品,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草廬對》具有典範價值。
2、《草廬對》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略構想之一,在政治謀略和戰略學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
『肆』 關於劉備或諸葛亮的成語典故
一、關於劉備的成語: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三讓徐州、織席賣履、白帝託孤、求賢若渴等等;
二、關於諸葛亮的成語:三分天下、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欲擒故縱、鞠躬盡瘁、七擒孟獲等等。
三、成語簡介(節選):
1、桃園結義: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2、三顧茅廬: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南陽卧龍崗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3、火燒赤壁: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里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贊美,因而引生創作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推動著智慧的啟迪與發展。
三、兩人簡介:
1、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赤壁之戰時,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 ,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2、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諸葛亮幼年喪父,同叔父到南陽躬耕,後追隨劉備,為了劉備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礎。蜀漢開國後,被封為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光復大漢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將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伍』 劉備的著名典故有哪些
劉備成語故事1:不知所雲
劉備一舉而佔領了陽平關,在陽平關停頓了一些時候。於建安二十四年的春天,帶軍隊向南,渡過漢水的一個支流沔水,依著當地的山勢,逐步向南移動,選定了定軍山的山坡之下扎營。
夏侯淵不知是計,用了全力來沖劉備在這山坡之下新紮的營,沒想到劉備已經在事先命令黃忠率兵埋伏在定軍山山頭之後。黃忠於曹軍沖擊劉軍正沖得激烈之時,突然「乘高鼓噪」而下,給曹軍以側擊與俯擊。不僅把曹軍殺得潰不成軍,而且當場殺掉了作為曹軍主帥的夏侯淵,連帶也殺了曹操所任命的「益州刺史」趙顒。
曹操接到報告,親自帶了大軍由長安經斜谷前來,准備與劉備拚個你死我活;很快,就到達了「遮要」。
劉備卻不肯、也不敢與曹操拚,守住了陣地,說什麼也不把自己的將士放出來與曹軍交鋒。
就這樣,曹軍天天喊打,劉軍理也不理。兩軍相持了一個多月,劉備收獲到心理作戰的成果:曹軍的兵士,紛紛逃亡,逃亡得一天比一天多。原因不是沒有糧食,曹軍的糧食多得很,而且後方也不曾被切斷。原因是什麼呢?是劉軍的這一邊懂得揭發曹操的真面目:「名為漢臣,而實為漢賊」。每逢曹、劉對壘,常常在曹的後方有人作劉的內應。以前,有昌豨與雷緒;以後,在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之時,又有南安、天水、安定,三個郡的官吏與人民,一齊起而響應諸葛亮的號召。
曹操決定下令搬軍,走前,他說了一句「阿Q式」的聊以解嘲的話,「我本來就不相信劉備有如此的能力。他身邊現在有了人才(所指的,是法正)。」
以前,他在赤壁烏林被孫劉兩軍燒去他的兵船,殺得他的軍隊狼狽而逃之時,他也說兩句「阿Q式」的話:一句是:「船是我自己燒的。」另一句是:「孤不羞走(我並不認為退走是難為情的事)。」
曹操不僅撤退了他帶來的大軍,也下令所有滯留在漢中三郡的大小部隊,一概離開。
於是,劉備佔有了漢中三郡:原來的漢中郡,加上曹操所分設的西城郡與上庸郡。
漢中郡於定軍山之戰以後,立刻被佔領;西城郡也沒有什麼抵抗。上庸郡遠在今日的湖北西北部,曹操的太守申耽不肯望風而降。劉備派了養子劉封與宜都太守孟達,對申耽用武力威脅,申耽才終於投降。
劉備不僅仍叫申耽當上庸太守,而且也任命了申耽的弟弟申儀,當西城太守。劉封由「副軍中郎將」被升為「副軍將軍」。另一個荊州的新設的郡房陵,也已經被孟達於攻擊申耽以前,打了下來,房陵郡的太守蒯棋,死在孟達之手。
劉備成語故事2:三顧茅廬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
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遊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有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台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劉備成語故事3:桃園結義
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陸』 三國演義中的典故有哪些
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庄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准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怒鞭督郵
其實真正的肇事者是劉備。讓我們看看正史的描述:
先主(劉備)討黃巾賊有功,除(授與官職)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兩百,解綬〔系印章的絲帶〕系其頸,著馬柳(下民服裝)棄官亡命。(三國志?;先主傳)
為什麼劉備要杖打督郵,最後棄官潛逃?典略有記載這件事的原因:
朝廷下詔書要州郡淘汰一些因軍功而當官的小吏,劉備在黑名單里頭。督郵到安喜縣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了便前去求見。督郵稱病不見,劉備大怒,把督郵捆綁於樹上,鞭杖百餘下,最後劉備逃亡。
三國演義描寫督郵求賄不成處處刁難劉備,惹得張飛怒鞭督郵。把官場的丑、張飛的魯、劉備的正,描述得絲絲入扣。雖不符合史實,不過情節鋪設相當精采,生動刻劃了老實人在醜陋官場的為難和無奈。
溫酒斬華雄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 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 袁紹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 就請砍下我的腦袋。」 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沒涼呢......
青梅煮酒論英雄
曹操滅了呂布之後,請劉備去飲酒。酒席間,曹操就問劉備天下誰稱得上是英雄。劉備將孫策、袁紹、袁術、劉表等人一一列舉。曹操都說不是。劉備便問他,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一聽大驚。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於是以截殺袁術為介面向曹操借兵走人了。
曹操一語道出了之後三國時期針鋒相對的兩個英雄,顯示出了曹操的洞察力以及頗為自負的豪情壯志。也顯示出劉備寄居人下的謹慎應變的心態。
過五關斬六將
過五關斬六將是指關羽逃出曹營後,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在張飛占據的古城外殺蔡陽,「過五關斬六將」因此得名
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再去請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隆中決策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很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裡接待劉備。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幾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裡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佔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或「草廬對」。
白帝城託孤
劉備病危之時,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
『柒』 劉備的軼事典故
求田問捨出自《三國志·陳登傳》,本意是指只知道購置房田產業,沒有遠大的志向。
許汜和劉備一起在荊州牧劉表處坐,劉表與劉備一起品論天下人。許汜說:「陳登是個江湖之士,豪橫之氣不加檢點。」劉備問劉表:「許汜君說的對不對啊?」劉表說:「要說不對,許汜君是個善士,不會說虛假的話;要說他對,陳元龍可是名重天下呀。」
劉備問許汜:「你說他豪橫,難道有什麼事例嗎?」許汜說:「我曾經遭遇戰亂路過下邳,我去見陳登。他沒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長時間不跟我說話,他自顧自地上大床睡卧,讓我這個客人睡下床。」
劉備說:「您有國士的名聲,現在天下大亂,帝主不能執政,希望您憂國忘家,有一點救世的念頭。可是您呢,整天忙著求購土地,到處詢問房產價格,說的話沒有能采為良言的,這是元龍所忌諱的做派,他憑什麼跟您說話呢?如果是當時是在下,我會自己睡在百尺樓上,讓您睡地板,怎麼會只是上下床之間呢?」 出自《九州春秋》。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後表示感嘆虛度光陰,想要有所作為。
據記載:劉備依附荊州劉表後,在荊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劉備發現自己大腿生出贅肉,由此感概而落淚。劉表見了,詢問內因,劉備回答:「我過去常常騎馬,大腿沒有贅肉。現在不再騎馬了,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時光飛逝,人即將步入垂老,卻沒能建功立業,因此感到悲傷。」
『捌』 有關劉備的典故
現在考證三國人物是女性的已經出現很多,說諸葛亮、趙雲這樣面如冠玉的是女性還罷了,連曹操這醜人也成了女的,實在太出乎意料,而我考證的劉備是女性,卻是有確鑿證據的,請看,我是從生理、心理、行為,以及他和其他三國人物的關系來考證出——劉備是女性——這一嚴肅的命題!
第一,從生理角度來考證,劉備是沒有鬍子的。《三國志*蜀書十二》里,記載了張裕因為嘲笑劉備沒有鬍子的事情:「初,先主與劉璋會涪時,裕為璋從事,侍坐。其人饒須,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縣,特多毛姓,東西南北皆諸毛也,涿令稱曰『諸毛繞涿居乎』!」裕即答曰:「昔有作上黨潞長,遷為涿令【涿令】者,去官還家,時人與書,欲署潞則失涿,欲署涿則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無須,故裕以此及之。先主常銜其不遜,……裕遂棄市。」從這里看,劉備是沒有鬍子的,這是劉備性別考證的一大證據。其次,劉備為什麼耳朵大?呵呵,還用說嗎?那是以前戴耳環墜的。
第二,從心理角度來考慮,劉備好哭,動不動就眼淚直流,翻一部《三國演義》,劉備幾乎是從頭哭到尾。還有就是膽子比較小,聽見打雷就嚇得筷子都丟了。這樣的性格,足以證明他是女性。
第三,從行為角度來考慮,劉備有做手工的習慣,在新野閑得無聊的時候,會用牛尾巴毛做做手工,編個帽子,這個習慣,不能僅僅看他的手工業者出身,而是應該從性別習慣來考慮。
以上這三個證據,如果單個地看,還不足以證明劉備的性別,但是從三維立體的角度觀察,全方位地互相印證,我們就可以證實劉備是女人的命題。
既然從多角度確立了劉備是女性的命題,他的種種關系就可以順利成章地理順了。
劉備和關張:劉備和關張,是最早的情人關系,有人說他們是同志,你們想想,和曹操爭女人的關羽會是同志嗎?既然不是同志,寢則同床當然是異性關系了。劉備是很有魅力的,所以愛女色的關羽在曹營,雖然曹操費盡心計,他還是回到了劉備身邊。
劉備和趙雲:和孔武有力的關張比,趙雲就顯得剛柔並濟,難怪劉備執手垂淚,不忍相離。幾經周折,趙雲終於追隨劉備,他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浴血奮戰,很可能這個劉阿斗是他和劉備的結晶。
劉備和曹操:我們知道,曹操是個色鬼,而且有喜歡成熟女性的愛好,看看他身邊的女人吧:何進的兒媳、秦宜祿的老婆、張濟的遺孀……聰明而又好色的曹阿瞞一看見劉備,就知道了她的秘密。所以想方設法把劉備留在自己身邊,找到機會,就拿語言挑逗,說什麼:「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這些話,放到現在就叫性騷擾。但曹操畢竟模樣太丑,劉備還是逃離了他。曹操從汝南、新野、苦苦追到赤壁,他憂郁地吟唱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皎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然而無情的烈火焚燒著他的愛心,即使這樣,當曹操聽到劉備這個令他魂牽夢縈的名字,還會不由自主地把筆掉在地上。
劉備和徐庶:劉備的身邊,有的是赳赳武夫,但他也喜歡文質彬彬的男士,就在這個時候,徐庶走進了他的視野,可惜時間不長,徐庶不得不離開劉備,看看劉備的感受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將奈何?」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玄德以鞭指曰:「吾欲盡伐此處樹木。」眾問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這是多麼情深意長,只是等到他遇到孔明,就再也沒提起徐庶。
劉備和孔明:孔明很顯然是劉備最喜愛的男人,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難怪劉備要三請諸葛亮,諸葛亮起先不願意,但女人最厲害的武器就是眼淚,諸葛亮不得不出山,為劉備貢獻出自己的後半生。劉備和他食則同桌,寢則同榻,還害得關張吃醋,由來只見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那時的劉備,只知道「如魚得水」的快樂了。
劉備和龐統:劉備並不是愛才的人,他很早就從水鏡先生那裡知道卧龍鳳雛的大名,對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苦苦哀求,可龐統自己送上門去,劉備卻愛理不理,如果愛才,那就無法解釋,主要原因,是孔明英俊,而龐統實在太丑了。
劉備和妻子們:劉備雖然是女扮男裝,但為了掩人耳目,結婚娶妻還是免不了的。但她對自己名義上的妻子毫無感情,連著四次拋棄她們,甘夫人、麋夫人都是弱女子,不敢聲張,後來麋夫人跳井自殺,甘夫人鬱郁而終,但孫尚香卻大不一樣,她陳列兵器,恨不得殺了劉備,害得劉備見了她就心中不安,最後孫夫人終於跑回東吳。
赤壁之戰是諸葛亮「聯吳抗曹」思想的一次大演習,也是劉備得以脫穎而出、最後「三國割據」局面形成的一主要契機。其主角雖非諸葛亮,但沒有他,赤壁之戰是不可能戰勝的。
曹操統一北方後,雄心勃勃,企圖一舉南下,統一全國。於是在公元208年七月,統率十萬大軍南征劉表。八月,劉表病死,次子劉蹤率眾向曹操投降。如此一來,劉備在襄陽一帶無法立足,只好奔向江陵。
江陵地處要沖,劉表在江陵屯有大量物資,曹操恐怕劉備先佔江陵,於是率精騎五千,晝夜行軍三百餘里,兼程急迫。當時,襄樊的百姓害怕被曹軍屠殺,跟隨劉備的很多。由於百姓和物資多,所以隊伍行動緩慢。在此情況下,劉備只好派關羽先率領水軍一萬人,從水路趕往江陵;劉備等依舊行進。
結果在當陽的長坡(今湖北當陽縣東北),劉備的隊伍被曹操騎兵追上,劉備幾乎全軍覆沒,僅帶領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人逃脫。之後,這支游勇散兵在江津與關羽水軍相遇,渡過漢水,又和劉表長子劉琦的軍隊會合,退至樊口(今湖北鄂城縣西北)。至此,劉備所部僅存兩萬多人,實力大為削弱。
曹操佔領江陵後,決定乘勝順江東下,一舉消滅江東。他統率大軍二十萬,號稱八十萬,自江陵沿江東下,向東吳進攻。
早在曹操南征、劉表病死時,孫權即深感不妙,於是派魯肅前往荊州借弔唁劉表之機勸說劉備和諸葛亮,向東聯合孫權。此時,諸葛亮見情況緊急,也勸劉備向孫權求救。於是兵退樊口後,劉備便派諸葛亮出使東吳。
當時孫權擁軍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但是他在降曹還是抗曹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諸葛亮於是便以激將法勸說孫權,他說:「曹操現在攻破荊州,威震四海,實力強大。將軍如果能夠抵抗曹操,就應當及早與曹操絕交。如果不能抵抗曹操,為什麼不束手向他投降呢?」孫權聽後大怒說:「我擁有全吳之地,十萬甲兵,豈能受制於人?」於是決定聯劉抗曹。
諸葛亮則進一步分析指出:劉備雖兵敗長坂,但是所部仍有兩萬餘眾;而曹操勞師遠征,十分疲憊。況且北方之人,不習慣水戰;而且荊州歸附的部隊並非心服。只要將軍派出幾員猛將,必能破曹,如此,「則三足鼎立之勢成矣」。
聽了諸葛亮的分析,孫權決定派周喻、程普、魯肅率三萬水軍,會同劉備抗曹。
公元208年,孫劉聯軍與曹軍在赤壁(今湖北嘉魚東北)形成對峙局面。時曹軍上下水土不服,染上瘟疫,戰鬥力大為削弱。聯軍趁機採用火攻,曹軍大敗。
劉備聽從諸葛亮的建議,乘勝追擊曹兵,占據了荊州江南地區,勢力大為擴張。之後,又依從諸葛亮的意見,借得孫權佔領的荊州江北地區。這後一段典故,即是歷史上有名的「劉備借荊州」。
幾年休整後,公元214年,劉備挺軍四川,取得益州;五年後,又從曹操手中取得漢中。至此,劉備成為了與曹操、孫權鼎足而立的軍事集團之一,東漢末年以來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至此戛然結束,三國鼎立的形勢初步形成。所有這一切,都是「赤壁之戰」的結果。
『玖』 劉備戴木桶是什麼典故
劉備戴木桶是什麼典故,劉備是三國時期的,這種典故的話應該就是一種育人的道理,現在來說在書中應該就是說明一個一物一金的意思吧。
『拾』 劉備有哪些典故 劉備韜光養晦真正目的
非常多的典故,最經典桃園結義和三英戰呂布等。劉備成功的韜光養回晦幫助自己度過了一段劫答難,最後成功逃出了曹操的地盤,成立了一番霸業。
1,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2,「三英戰呂布」是指劉備、關羽、張飛兄弟三人與猛將呂布的殊死戰斗為描述對象,描繪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沙場血拚。
3,劉備韜光養晦,在劉備早期的時候,他的發展非常不順,可以說一直受到各種各種制約,在徐州更是被呂布擊敗,不得不投靠曹操,在這段時間劉備展現了頂尖的「裝孫子」的技術,說的好聽點就是韜光養晦,以至於就連曹操都看錯了劉備,放劉備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