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里的典故

里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6 01:52:57

㈠ 詩經里的成語典故

1. 戰戰兢來兢
【拼音】:
zhàn
zhàn
jī自ng
jīng
【解釋】:
戰戰:恐懼的樣子;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發抖的樣子。也形容小心謹慎的樣子。
【出處】:
《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2.求之不得
【拼音】:
qiú
zhī


【解釋】:
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後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出處】:
《詩·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3.輾轉反側
【拼音】:
zhǎn
zhuǎn
fǎn

【解釋】:
輾轉:翻來復去;反側:反復。翻來復去,睡不著覺。形容心裡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處】:
《詩經·周南·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4.窈窕淑女
【拼音】:
yǎo
tiǎo
shū

【解釋】:
窈窕:美好的樣子。美好的女子。
【出處】:
《詩經·周南·關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君子好逑
【拼音】:
jūn

hào
qiú
【解釋】:
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後遂用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語。
【出處】:
《詩經·周南·關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㈡ 水滸傳里的典故有哪些(共四十個典故)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大鬧五台山、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花和尚倒拔垂 楊柳、大鬧野豬林、單打二龍山、浙江坐化、解脫緣纏井。
史進,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夜走華陰縣、剪逕赤松林、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周通,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林沖,豹子頭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道、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雪夜上樑山、梁山泊林沖落草、林沖水寨大並火。
柴進,小旋風門招天下客、橫海郡柴進留賓、柴進失陷高唐州、簪花入禁院、藏炮擊賊、

楊志,汴京城楊志賣刀、青面獸北京鬥武、楊志押送金銀擔、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索超,急先鋒東郭爭功、
劉唐,赤發鬼醉卧靈官殿、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放火燒戰船、
晁蓋,晁天王認義東溪村、晁蓋梁山小聚義、梁山泊義士尊晁蓋、曾頭市中箭、
吳用,吳學究說三阮撞籌、吳用智取生辰綱、梁山泊吳用舉戴宗、吳學究雙用連環計、使時遷盜甲、賺金鈴吊掛、智賺玉麒麟、智取大名府、布四斗五方旗、智取文安縣、打蓋郡智多星密籌、計鴆鄔梨、

公孫勝,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芒碭山降魔、
朱仝,智穩插翅虎、義釋宋公明、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宋江,私放晁天王、怒殺閻婆惜、夜看小鰲山、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及時雨會神行太保、潯陽樓吟反詩、智取無為軍、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一打祝家莊、二打祝家莊、三打祝家莊、大破連環馬、鬧西嶽華山、兵打北京城、雪天擒索超、賞馬步三軍、夜打曾頭市、義釋雙槍將、棄糧擒壯士、排九公八卦陣、兩嬴童貫、一敗高太尉、二敗高太尉、三敗高太尉、全伙受招安、奉招破大遼、陳橋驛滴淚斬小卒、兵打薊州城、夜度益津關、大戰獨鹿山、大戰幽州、夢授玄女法、破陣成功、五台山宋江參禪、兵渡黃河、宋江兵分兩路、忠感後土、避暑療軍兵、大勝紀山軍、剿寇成功、東京城獻俘、智取潤州城、大戰毗陵郡、蘇州大會垓、寧海軍宋江弔孝、智取寧海軍、大戰烏龍鎮、烏龍鎮神助宋公明、智取清溪洞、衣錦還鄉、神聚蓼兒窪。
武松,景陽岡打虎、武松斗殺西門慶、武都頭十字坡遇張清、威鎮平安寨、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夜走蜈蚣嶺、醉打孔亮
孫二娘,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施恩,義奪快活林、重霸孟州道、三進死囚牢、
燕順,錦毛虎義釋宋江、
花榮,大鬧清風寨、梁山射雁、振軍威小李廣神箭、
黃信、大鬧青州道、
秦明,霹靂火夜走瓦礫場、
穆弘,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張橫,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李逵,黑旋風斗浪里白跳、黑旋風沂嶺殺四虎、打死殷天錫、斧劈羅真人、探穴救柴進、元夜鬧東京、黑旋風喬捉鬼、壽張喬坐衙、扯詔謗徽宗、夢鬧天池、莽陷眾人、

戴宗,戴宗傳假言、智取公孫勝、定計賺蕭讓、
張順,活捉黃文炳、夜鬧金沙渡、水上報冤、鑿漏海鰍船、夜伏金山寺、涌金門張順歸神、魂捉方天定、
楊林,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楊雄,病關索長街遇石秀、醉罵潘巧雲、大鬧翠屏山、
石秀,智殺裴如海、火燒祝家店、劫法場石秀跳樓、
扈三娘,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孫立,孫立孫新大劫牢、
解真解寶,雙越獄、
雷橫,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夜月賺關勝、力擒番將、
湯隆,賺徐寧上山、
徐寧,教使鉤鐮槍、
燕青,放冷箭救主、智撲擎天柱、月夜遇道君、雙林鎮燕青遇敵、
時遷,火燒翠雲樓、秋林渡射雁、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大戰玉田縣、兵陷青石峪、賺城黑夜、兵分宣州道、分兵歙州道、大戰昱嶺關、
張清,飛石打英雄、緣配瓊英、瓊英雙建功、
阮小七,活閻羅倒船偷御酒、
李俊,水灌太原城、太湖小結義、
朱武,龔端被打軍師犯、打破六花陣、

㈢ 文學翹楚裡面都有什麼典故

翹楚就是佼佼者的意思,比喻傑出人物。比如說某人是某個領域的翹楚,就是說這人是這個領域的傑出人物。

㈣ 《滕王閣序》里的典故分別是哪些

1、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晉書•張華傳》:張華見斗、牛二星間常有紫氣,請雷煥登樓觀看。雷煥說這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劍在豫章郡豐城縣(今屬江西)。於是張華任雷煥為豐城令。雷煥果然在豐城獄的地下挖出了兩把寶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劍挖出之後,紫氣就消失了。兩劍的奪目光芒即龍光。後來寶劍入水化為雙龍。

2、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見於《後漢書•徐穉傳》。徐孺,即徐稚,字孺子。東漢時名士,豫章南昌人。家貧,常親自耕種,德行為人所景仰。陳蕃,字仲舉,東漢汝南人,為人剛正方嚴,他曾任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待賓客,只是徐稚來時才特設一榻,徐稚走後就把榻懸起來。

3、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西京雜記》:董仲舒夢見蛟龍入懷,於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詞;揚雄著《太玄經》,夢見自己在《太玄經》上吐出了鳳凰。

4、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紫電」之典見《古今注•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其中第二把叫紫電。清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12年磨一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

5、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列子•湯問》: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沒有學得精髓就以為自己已經都學會了,於是向老師秦青辭行。秦青沒有阻止他,在郊外為他餞行。餞行時秦輕撫節悲歌,歌聲振動林木,連天上的雲朵都為之停了下來。

6、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

謝家之寶樹典出《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安)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接孟氏之芳鄰典出劉向《列女傳·母儀篇》。據說孟軻的母親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最後定居於學宮附近。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典出《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喜托龍門典出《後漢書·李膺傳》:「膺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㈤ 呂氏春秋里的典故有哪些

《呂氏春秋》里有一段,講孔子周遊列國,曾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請孔子進食,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干凈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漲紅臉,囁囁地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里,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反而愧疚,抱歉地說:

「我平常對顏回已最信任,但仍然還會懷疑他,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要了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㈥ 詩經里的成語及典故有哪些

1.戰戰兢兢

【拼音】: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解釋】: 戰戰:恐懼的樣子;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形容非專常害怕屬而微微發抖的樣子。也形容小心謹慎的樣子。

【出處】: 《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2.求之不得

【拼音】: qiú zhī bù dé

【解釋】: 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後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出處】: 《詩·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3.輾轉反側

【拼音】: zhǎn zhuǎn fǎn cè

【解釋】: 輾轉:翻來復去;反側:反復。翻來復去,睡不著覺。形容心裡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出處】: 《詩經·周南·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4.窈窕淑女

【拼音】: yǎo tiǎo shū nǚ

【解釋】: 窈窕:美好的樣子。美好的女子。

【出處】: 《詩經·周南·關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君子好逑

【拼音】: jūn zǐ hào qiú

【解釋】: 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後遂用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語。

【出處】: 《詩經·周南·關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㈦ 歷史典故

烏河的歷史故事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30年以前烏河沿岸,到處是河汊,蘆葦密布。蘆葦的外圍,才是農田。如今的烏河兩岸,到處是農田、菜棚,在烏河上游地區,蘆葦是再也找不到了!可是,可是幾百年前,幾千年前的烏河又是怎樣的呢?

當然,這可能是誰也說不明白的。但是,烏河上游地區,在春秋戰國獨立封國的時候,曾經是齊國的國家園林,這恐怕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

這要先從儒家的經典《孟子》說起。在《孟子·梁惠王》中孟子與齊宣王有這樣一段對話: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宜宜乎?臣始之於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於國中。民以為大,不宜宜乎?」
從這段話我們得到這樣一些信息:齊王有一座嚴禁平民百姓入內的苑囿,方圓四十里;這座苑囿的位置在郊關之內。這話非常確定。一是孟子直接對苑囿的主人說的;二是以此為勸諫內容;三是從言談中可以看出,孟子這些話說得十分審慎。如關於文王之囿的規模問題,他就不是直接肯定,而是說:「於傳有之。」這就更增加了這段文字的可信度。

據《爾雅》的解釋,古時國都「方五十里為郊關」。孟子從魯國來,自然這「郊關」應該是指西面的。我們知道,先秦的「里」比現在要小得多。根據《左傳》,記載,從臨淄城到蘼棘山(濟南千佛山)為五百里,現在的距離是120公里,也就是大約當時4里相當於現在的2華里、1公里。再考之於實地,臨淄城西25華里的地方有個村子叫召口。關於召口村名的來歷,據《臨淄縣志》記載,這里是臨淄城西郊的關口。而在關口之外數里的高陽(今臨淄高陽鄉)建有接待外國來使的館舍——高陽館。使臣待召晉見,必從此關口,故稱之為「召口」。顯然,今天的25華里,與當時50里的「郊關」定位是基本吻合的。孟子自西南的魯國來,那麼,這「郊關之內」,顯然應當是在臨淄城西邊。臨淄城西接近郊關,又有方圓40里(今10公里)的規模,再加上苑囿所需的水草條件,那就只能是烏河流域。因為烏河河道正是在西距臨淄城20華里一帶地方。

也許有人會說,「郊關」並不一定是孟子經過的地方。這話也不無道理。但是,齊宣王時,齊國已是東方大國,幾乎擁有了除魯國之外的今山東全境地區。臨淄城向東向北都是自己的國土,外臨大海,沒有鄰國,似乎也就不必設「郊關」。而臨淄城向南10餘華里便是牛山等連綿群山。這么說來,交關之內,只有西邊具備開辟「方四十里」之苑囿的唯一條件。

當然,如果沒有其他證據,單是這么說,也難以使人信服。還有從這苑囿的名字可以進一步考證,它就在烏河一帶。《左傳》中曾經兩次提到齊國苑囿的名字:
《左傳·文公十八年》:夏五月,公游於申池。二人(僕人邴躅和驂乘閻職)浴於池。躅以撲跌職,職怒。躅曰:「人奪汝妻不怒,一秩汝,庸何傷?」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乃謀弒懿公,納諸竹中。歸,舍爵而行。」

(二)《左傳· 襄公十八年》記晉平公會盟魯、宋、衛、鄭、曹、莒等12諸侯軍伐齊,「趙起以上軍圍盧,弗克。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秋,......己 亥,焚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竹木。

第一段文字介紹的是荒淫無行的齊懿公,在到申池苑中遊玩的時候,被他的兩個僕人(一個有殺父之仇,一個有奪妻之恨)給暗殺後,拋屍竹林而去。

第二段文字介紹在齊國弱勢的時候,晉平公聯合12國諸侯一直攻打到臨淄,並焚燒了申池的竹木。

從這兩段記述中不難看出,申池空曠幽靜,規模頗大的苑囿特點。因為是國家苑囿,外人不能隨便進入,所以,兩個僕人輕而易舉的殺死了國王,而藏屍竹林。因為其規模很大,所以特別寫出「率諸侯之師」去放火焚燒。

從這些介紹也自然可以解決一個爭議的問題:就是關於申池的位置。晉代學者杜預《春秋左氏經傳集解》說:「齊南城西門名申門。齊城無池,唯此門左右有池,疑此則是。」於是,從此人們斷定「申池」就是齊南城西門外的護城河。當然,現代考古也已經否定了這一觀點。

據《齊文化叢書·齊都臨淄城》介紹:臨淄城「由大小二城組成,小城位於大城之西南部(即杜預所謂南城)。」「大城的修築年代是早於小城的。又根據大城夯土打破周代文化層,夯土中雜有灰土及戰國時期陶片等推測,其建築時期當在戰國時期以後。」而《左傳》記載「申池」事,一在文公十八年,一在襄公十八年,即前609年和前555年,均為春秋史事。前者距戰國(前475年始)134年。僅此可見,「申池」早於南城至少一個半世紀。申門為「南城西門」,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民俗遺留是考古學上的一條重要依據。而在臨淄城正西20華里的烏河上有一座古橋,叫申橋。《臨淄縣志》稱這座橋是臨淄現存最古老的三座橋之一。其始創年代已經失考。橋兩邊兩個村子,分別叫做東申橋村、西申橋村。而當地人稱申橋一帶叫「申池片」。問一下,為什麼叫「申池」,誰也不知原由。但是,老輩里這么叫,現在仍就這么叫而已!

由此可以推斷,今天的臨淄區路山鎮一帶的烏河上游地區,正是兩千年以前的齊國苑囿「申池」所在地。

據歷史記載,先秦時期我國北方地區氣候溫和多雨,自然十分適合竹子的生長。可以想像,那時,申池之中竹木茂密,溝汊縱橫,獐狍野鹿之類禽獸眾多。正是齊王和他的大臣們游獵的絕好場所。也是其他諸侯國非常羨慕嫉妒的地方,所以,敵對的晉國,攻入齊國腹地之後,就率各路諸侯軍隊,放火焚燒了這座園林。

㈧ 典故具體的含義在哪裡

典故具體含義為:抄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辭海》、《辭源》為「典故」一詞立了兩個義項:一是典故一詞的古義,與現代漢語所說的「故實」有些相當,指古代的典章制度、舊事舊例。另一是典故的今義,與《現代漢語詞典》釋作「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相同。

㈨ 山海經里的典故有哪些

誇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

㈩ 呂氏春秋里的典故

樂羊食子西巴釋麑【原文】
樂羊為魏將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縣其子示樂羊,樂羊不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食之盡一杯。中山見其誠也,不忍與其戰,果下之。遂為文侯開地。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歸,其母隨而鳴,秦西巴不忍,縱而與之。孟孫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太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將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而見疑,秦西巴以有罪而益信,由仁與不仁也。
【譯文】
樂羊是魏國大將攻打中山國。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懸掛樂羊兒子給樂羊看,樂羊並沒有因此而減弱進攻的意志,攻打更為猛烈。中山國於是將樂羊兒子烹了之後送羹給樂羊,樂羊喝乾了一杯。中山國看到了樂羊的決心,不忍心和他對戰,終於拿下了中山國。於是成為文侯發跡的地方。文侯欣賞他的戰功,但懷疑他的內心。
孟孫打獵捕獲一隻貘。讓秦西巴拿著回家,貘的母親一邊跟一邊鳴叫,秦西巴不忍心,放了貘給母貘。孟孫(因此)發怒放逐了秦西巴。一年過後,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師。旁邊的人說:「秦西巴對君王是有罪的,現在又任命他為太子傅,為什麼?」孟孫回答:「他能因為一隻貘而不忍心,又怎麼能忍心我的兒子啊?」所以說:巧妙的奸詐不如拙樸的誠實。樂羊因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原因就在於仁與不仁的差別啊。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