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於謙的典故

於謙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5 21:25:07

成語「兩袖清風」的典故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這個成語源自明代於謙。
於謙(1398.5.13-1457.2.16),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四年召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於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太上皇得歸。天順元年謙以「謀逆」罪被冤殺。弘治謚肅愍,萬曆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於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而於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於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還特意寫詩《入京》以明志:手(絹)帕蘑(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兩袖清風」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閭閻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說長道短。此詩寫成後遠近傳誦,為一時佳話。於謙如此不阿,自然引起了宦官王振的極度不滿。

❷ 於謙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於謙(1398年—1457年),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版驚奇於他的相貌,說:「這是權將來救世的宰相呀.」永樂十九年,於謙考中了進士.
宣德初年,任命於謙為御史.奏對的時候,他聲音洪亮,語言流暢,使皇帝很用心聽.顧佐任都御使,對下屬很嚴厲,只有對於謙客氣,認為他的才能勝過自己.護從皇帝駐扎在樂安時,高煦出來投降,皇帝讓於謙口頭數說他的罪行.於謙義正詞嚴,聲色俱厲.高煦伏在地上戰保,自稱罪該萬死.皇帝很高興.班師回朝北京,給於謙賞賜和各大臣一樣.
於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他上疏奏報陝西各處官校騷擾百姓,詔令派御史逮捕他們.皇帝知道於謙可以承擔重任,當時剛要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接派駐省的巡撫,於是親手寫了於謙的名字交給吏部,越級提升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於謙到任後,輕裝騎馬走遍了所管轄的地區,訪問父老,考察當時各項應該興辦或者革新的事,並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幾次,稍有水旱災害,馬上上報.

❸ 和於謙有關的成語

錚錚鐵骨
千錘百煉
一身正氣
堅強不屈
潔身自好

❹ 於謙留下了什麼人生典故

保衛京師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大舉進犯,王振挾持明英宗親征。於謙和兵部尚書鄺埜極力勸諫,但明英宗不聽。鄺埜跟隨明英宗管理軍隊,留於謙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師大為震驚,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郕王監國,命令群臣討論作戰和防守的方略。
侍講徐珵(即徐有貞)說星象有變化,應當遷都南京。於謙厲聲說:「提議南遷的人應當斬首!京師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動便大事去矣。難道不見宋朝南渡的故事嗎?」於謙力主抗戰,得到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等愛國官員的支持。郕王肯定了他的說法,防守的決策就這樣定下來了。
當時京師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精銳的騎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憊的士卒不到十萬,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沒有堅定的信心。於謙請郕王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立即奔赴順天府,依次經營籌畫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隨後,於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

鏟除奸黨

郕王剛剛攝政朝議時,右都御史陳鎰上奏請求誅殺王振全族,廷臣一時紛紛響應。朱祁鈺無法做決定,於是下令擇時改議,廷臣則抗議不依。此時,王振黨羽、錦衣衛都指揮使馬順站出叱斥百官。戶科給事中王竑突然帶頭在朝廷上猛擊馬順,眾臣紛紛跟隨,馬順當即斃命,一時血濺朝堂,而士卒亦聲洶欲誅。郕王朱祁鈺看後大懼,欲起身離去,於謙擠到郕王身前,扶臂勸導道:「馬順等人罪該誅死,打死勿論」,眾人聽後方止,而此時於謙的袍袖已經裂開。在他退出左掖門時,吏部尚書王直握著於謙的手嘆道:「國家正是倚仗您的時候。今天這樣的情況,即使是一百個王直也處理不了啊!」在那時,朝廷上下都倚重於謙,而於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❺ 於謙留下了什麼的人生典故

古往今來,凡為官清廉、不貪錢財者,常以「兩袖清風」自譽。說起它的由來,專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屬 明人都穆的《都公譚纂(zuǎn)》記載了下面的故事。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於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於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敗,貪污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裡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皇上和朝中權貴。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於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❻ 石灰吟的典故

於謙為官非常清廉,每次進京辦事,從不帶任何禮物送人。有人勸他帶些土特產做交際聯絡,他聽罷,笑著舉起兩袖,答道:「吾唯有清風而已。」於謙擔任兵部尚書的時候,除西部的瓦剌之外,全國還有很多地方出現動亂。這些前後征調的事務,全仗於謙一人運籌帷幄。於謙的雄才大略,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景帝得知於謙節儉,家中的房屋僅能遮風擋雨,極其簡陋,就賜給他一處位於西華門的府第,於謙辭謝道:現在國家多難,臣子何敢自安。最終沒有接受皇上的賞賜的府第。景帝對於謙的了解越深,越感佩他的為人,每當提拔大臣的時候,必定徵求於謙的意見。於謙不避嫌怨,向皇上如實匯報,結果有些沒當上官的人,就怨恨他,而才能 不如於謙的人,往往嫉妒他。於謙性情剛強,當遇到處理事情不能如意時,忍不住撫胸嘆息:我這一腔熱血,不知會撒到何處!景泰八年正月,石亨等人趁景帝病重之際,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推舉英宗即位。他們懷挾私心,誣陷於謙謀反。於謙被害當天,京城百姓哭聲震天,行刑之時,烏雲蔽日,可謂是天怒人怨。錦衣衛的官兵在抄查於謙的家產時,什麼值錢的東西和罪證也沒查出來。只看到於謙的房屋僅能擋住風雨,屋裡空盪盪的,除了書籍之外,沒有任何錢財。只有一間正室的大門鎖得很牢固,打開一看,裡面是景帝所賜的蟒衣、劍器等,密封得很嚴,從來沒有動用過。錦衣衛被他的高風亮節所感動,不禁失聲慟哭。

皇太後聽到於謙被處死的消息,嘆息、哀悼了好幾天。事後,英宗皇帝也後悔自己錯殺了一位忠臣。而那些誣陷於謙的人,不到一年的時間,竟接二連三地因貪污或謀反罪落獄,使於謙的冤情得以天下大白。明憲宗成化二年,於謙的冤案昭雪,憲宗在詔書中贊嘆於謙道:「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恃,為權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詔書被天下人傳誦,歷史終於還忠臣以公道。由此可見,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年少時的一首《石灰吟》正是他一生的寫照,其忠烈的丹心,足以明徹千古,與日月同光。《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1398-1457),明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永樂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是一位著名的「救時宰相」。。出按江西,頌聲滿道。五年 (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獄論死。後復任。十四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征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

❼ 兩袖清風來自什麼典故

兩袖清風 未時將盡,冬日的斜陽冷森森的,忙活了一天的巡撫衙門漸漸安靜下來。 巡撫於謙把一切政務都交代給了副史與主事,明天就應召進京述職去了。自總領河南、山西兩省政事以來,勤於政務,日理萬機,似乎繁忙已成習慣,這一閑暇起來,心裡空落落的,倒不自在了。 於謙慢慢踱進書房,坐在書案前,右手輕輕按撫前胸讓自己安靜下來,他要再認真思考一下入朝後的形勢與應對方法。 先帝宣宗晏駕之後,年僅九歲的太子即位,大宦官王振趁機攫取了朝廷實權,他籠絡親信,排斥異己,接納黨羽,壯大實力,朝野官吏,莫不仰視,統稱他為「翁父」。各地官員進京辦事,都要送上厚禮,打通他這個關節,唯有於謙不買賬。王振幾次暗示於謙願與結好,於謙都沒理睬。王振十分惱火,但於謙為官清正,政績卓著,一時奈何他不得,只能心中記恨,以後再尋機整治他。對此,於謙心知肚明。這次進京肯定會受到王振的刁難甚至於陷害,他橫下一條心,無論如何都要維護國家利益保持個人名節,絕不能與之同流合污。這時他想起了自己早年寫的一首明志詩,於是展紙研墨,飽蘸狼毫,一揮而就: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面對書案正在沉吟,副史帶著三個小吏進來了,那三人放下各自抱著的朱漆木箱,轉身退出。副史看著巡撫一臉的詫異,趕忙解釋:「當今的朝政大人十分清楚,哪有前去面聖不給大宦官送上重禮的。況且王振對大人您早已挾嫌,最好趁此緩和一下。當然我知道大人一向清廉自守,所得餉銀多半周濟貧苦,補貼官用,住房只求能避風雨,服飾只講保暖整潔,三餐只用粗茶淡飯,沒有金銀珠寶可送。我與主事商量,從大人官餉里預支一些,采買了一點土特產,不過是普通的絹帕、蘑菇與線香。也算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在吧,總比兩手空空好。」 於謙臉色愈來愈凝重,深深地嘆口氣說:「謝謝您的好意,可是這些都是老百姓的生活用品,拿來送官,恐有不妥。況且現在朝野送禮成風,一些貪官收納重金珍玩之外,也接受土特產品。不過屬下心裡明白,所謂土特產,上邊是只求」特「不求「土」啊。於是絹帕必是蘇杭雙面綉頂級珍品,蘑菇必是大興安嶺深山猴頭,線香必是雲貴百年檀木材心所制,每求一物,萬民塗炭。我豈能隨波逐流,助長這種歪風。」 副史憂心忡忡地說:「水至清則無魚,官至清則無友,屬下真為大人的前程,不,命運,擔憂啊!」 於謙欣然一笑說:「無魚則不吃,無友則不交,我憂心如焚的是國家命運而不是身家安危啊。」他擺動著兩管寬大的衣袖,朗聲大笑道:「我進京,纖塵不帶,帶去的只有這兩袖清風啊。」 說完,略一沉思,又伏案題詩一首: 入京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❽ 相聲大師於謙,都有哪些關於他的故事

故事內容:於謙一生都在家裡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遺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於家的祖先一樣,甚至比供奉自家的祖先還要虔誠。

據傳於謙出生前的那個晚上,他的父親於仁做一個夢,夢見一個緋袍金襆的神對他說:我感動於你們於家對我的供奉,也感動於你們於家一門忠義,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轉世投胎,來做你們於家的子嗣。

於仁聽了這話,大吃一驚,趕快口稱遜謝,說不敢當。但夢中那位金神說完轉眼就不見了。於仁醒來不久,於謙就出生了。

而於仁之所以給孩子起名叫「謙」,就是「以志夢中遜謝之意」。 就是說對於文丞相的盛意,他心裡還一直惴惴受之不安。

(8)於謙的典故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永樂十九年(1421年),於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

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

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於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於謙獨運征調,合乎機宜。

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❾ 於謙的故事

於謙是我國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愛戴,被尊敬地稱為「於青天」。

於謙60歲壽辰那天,門口送禮的人絡繹不絕。於謙叮屬管家,一概不收壽禮。

皇上因為於謙忠心報國,戰功卓著,派人送了一隻玉貓金座鍾。誰知管家根據於謙的叮屬把送禮的太監拒之門外。太監有點不高興了,就寫了「勞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勞勁不松。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情不通。」四句話,叫管家送給於謙。於謙見了,在下面添了四句:「為國辦事心應忠,做官最怕常貪功。辛勞本是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太監見於謙這樣堅決,無話可說,回去向皇上復命去了。

不一會兒,於謙的同鄉好友,和於謙一起做官的鄭通也來送禮了,於謙又寫了四句話:「你我為官皆剛正,兩袖清風為黎民。壽日清茶促膝敘,勝於厚禮染俗塵。」鄭通見了十分敬佩,於是叫家人帶回禮物,自己進門與於謙敘談友情。

於謙正和鄭通談得十分投機,管家進來通報,有一個叫「黎民」的送來了一盆萬年青,還讓管家帶來一首詩:「萬年青草情義,長駐山澗心相關。百姓常盼草常青,永為黎民除貪官。」於謙見後,親自出門迎接,鄭重地接過那盆萬年青,高聲詠唱了一首詩:「一盆晚年情義深,肝膽相照萬民情。於某留作萬年鏡,為官當學萬年青。」

於謙辦事鐵面無私,清廉不賂,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貪官。皇帝也覺得於謙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裡,心中老是不快,於是在貪官的誣陷下,皇帝尋個罪名,罷了於謙的官,還要問他的罪。於謙在牢里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❿ 「意欲」的典故出自何人

B.徐有貞

明宣宗去世後,剛滿九歲的皇長子朱祁鎮即位,史稱英宗。英宗寵信太監王振,釀成了土木之變,自己也成了瓦剌的俘虜。兵部侍郎於謙為了斷絕瓦刺利用明英宗進行政治訛詐的陰謀, 建議皇太後立英宗之弟朱祁鈺為帝,年號景泰,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景泰帝升於謙為兵部尚書,全權布署保衛北京的各項事宜。
當時北京守軍不足十萬,而且盡是老弱。於謙號召京城男兒捍衛京城,許多青壯年自帶武器投軍效力,很快使兵額增加到二十萬。
軍仗局和盔甲廠的工匠幾天內就趕制出大批盔甲。軍器局的工匠生產了大量的軍器、火炮和戰車。居民幾天內就挖成了護城的防禦掩體五千一百餘丈,並自發地幫助軍隊將通州糧倉中儲存的糧食運進京城,共計百萬石,足夠守軍食用一年。
於謙宣布了造成「土木之變」的禍首王振的罪狀,請旨查抄了王振的家產。把王振黨羽馬順的屍體拖到街頭示眾,軍民視之,無不切齒痛恨,爭著擁上前去鞭屍,以解心頭之憤。有力地打擊了宦官集團的氣焰,鼓舞了全體軍民的鬥志。
在於謙的領導下,北京軍民贏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瓦剌敗退出長城之後,覺得繼續扣留英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於是把他放了回來。景泰把這位「太上皇」安置在南宮「頤養天年」。景泰八年(1457年),景泰帝突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而太子這時已經早逝,皇位繼承權發生了問題。武清侯石亨、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野心家勾結了起來,在正月十六日凌晨發動政變。石亨帶領親軍一千餘人,借加強防守之名,混入皇城(紫禁城外,地安門、安天門以里的城區),推倒南宮的宮牆,擁著英宗登上御輦到東華門外。守門禁軍見是太上皇,不敢阻攔,石亨揮軍直入東華門,扶英宗入奉天殿。這時天已啟明,群臣進宮早朝,見英宗已端坐在寶座上,均大吃一驚。英宗安撫群臣說:「景泰帝病重,大家迎我復位,你們各安其事,各安其位吧。」
早朝的鍾鼓聲驚動了病榻上的景泰帝,他得知英宗復辟的消息後已無計可施了。英宗廢景泰帝為郕王,又過了一個多月,景泰帝病故,享年三十歲。
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復辟功臣,緊接著又捏造了於謙「意欲迎立外藩」的「謀逆罪」,將於謙逮捕入獄。天順元年(1457年)正月二十二日,於謙被押往刑場,北京百姓聞之,夾道痛哭,行刑之時,巧逢陰雲蔽天,可謂天怒人怨。
抄查於謙私宅時,什麼值錢的東西和謀逆的罪證也沒有查出來,於謙的住室僅遮風雨,四壁蕭然,除了書籍之外,家無余資。錦衣衛的士兵見之,不禁潸然淚下。成化二年(1466年)明憲宗為於謙平反昭雪,將他的故宅改為「忠節祠」,1984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忠節祠」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