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進學解典故

進學解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5 20:02:21

1. 學文科的 歷史好的進來幫我找個典故 關於唐宋八大家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德宗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任節度推官,其後任監察御史、陽山令等職。憲宗即位,為國子博士。後又歷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官國子祭酒、吏部侍郎等顯職。卒於長安,韓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強統一,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統的繼承者自居。他反對六朝以來的形式主義的駢偶文風,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領導了中唐古文運動。韓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韓文公廟碑》)。韓愈的議論文內容廣博,體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論佛骨表》、《師說》、《進學解》等,立意新穎,觀點鮮明,大膽坦率,戰斗性強。他的碑誌文「隨事賦形,各肖其人」(《韓愈志》),創造性地把《左傳》、《史記》的傳記手法運用於碑誌,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誌這種歷來枯燥無味的文體增輝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為優秀的傳記文學,如《柳子厚墓誌銘》等。《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贈序,手法多樣,使贈序發展成為一種富有文學性的實用性的文體。《答崔立之書》等書啟,因人陳詞,情真意切。韓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蘇洵《上歐陽內翰書》)。深於立意,巧於構思,語言精練,富有創造性。其詩亦別開生面,勇於創新,工於長篇古風,採用散文辭賦的章法筆調,氣勢雄渾,才力充沛,想像奇特,形成奇崛宏偉的獨特風格,開創了李、杜之後的一個重要流派,糾正了大歷以來的平庸詩風。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等。七律《左遷藍關示侄孫湘》、七絕《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助教》,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他過於追求新奇,不免流於險怪,強調「以文為詩」,又不免使詩變成「押韻之文」。有門人李漢所編《昌黎先生集》傳世。宋魏仲舉所輯《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較完善。詩注以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較好。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韓愈卒於長慶四年(824),終年五十七。韓愈的生平事跡,見《舊唐書》卷一六○、《新唐書》卷一七六及皇甫湜所撰《神道碑》、李翱所撰《行狀》。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總結一下,韓愈一生經歷大致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4歲以前。3歲喪父。受兄韓會撫育。後隨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隨嫂鄭氏北歸河陽。後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究心古訓,並關心政治,自稱"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於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於意也"(《與鳳翔邢尚書書》),確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歲赴長安應進士試,三試不第。
第二階段,25至35歲。先登進士第。然後三試博學鴻詞不入選,便先後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至京師,官四門博士。這一階段重要詩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書》、《師說》、《送李願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此日足可惜贈張籍》、《山石》等。
第三階段,36至49歲。先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徭役賦稅,指斥朝政,被貶為陽山令。順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團進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對立場。憲宗即位,獲赦北還,為國子博士。改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歷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後與宦官、權要相對抗,仕宦一直不得志。這一階段重要詩文,有《張中丞傳後敘》、《毛穎傳》、《送窮文》、《進學解》、《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南山詩》、《秋懷詩》11首、《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石鼓歌》等。
第四階段,50至57歲病故。先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任行軍司馬,貫徹了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的主張。淮西平定後,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奮不顧身,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官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顯職。為兵部侍郎時,鎮州王庭湊叛亂,他前往宣撫,成功而還。最後這一階段,政治上較有作為。重要詩文有《平淮西碑》、《論佛骨表》、《柳子厚墓誌銘》、《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瀧吏》等。

二、創作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贊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並無二致。這些復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論說文在韓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歷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敘》,融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一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盪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韓愈的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具有多樣的藝術特色。柳宗元《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說是"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與司馬遷"相上下"而"過揚雄遠甚";蘇洵《上歐陽內翰書》說是"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黿蛟龍,萬怪惶惑",很能形容出韓文的主要風貌。這樣的散文,對六朝以來柔靡的駢儷文風,具有掃盪作用。韓愈又是語言的大師,善於對前人的語言推陳出新,對人們的口語進行提煉。如"蠅營狗苟"(《送窮文》)、"貪多務得"、"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等新穎詞語,韓文中為數不少,一直沿用至今,豐富了中國語言的寶庫。他主張"文從字順各識職"(《南陽樊紹述墓誌銘》),創造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面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另一方面,他還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只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來一部分文人也有影響。
韓愈的詩也有獨創成就,向來亦稱大家。其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奇特雄偉、光怪陸離。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一類詩,不僅是"怪怪奇奇"的幾幅"西藏曼荼羅畫"(沈曾植評《陸渾山火》詩語),而且具有深刻的時代現實內容。那種雄奇境界,也存在於不少寫景詩如《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抒情詩如《孟東野失子》等作品中。但韓愈詩在追求奇譎的同時,往往也有填砌僻語、生字、押險韻等近於文字游戲的缺陷。韓詩藝術特色的另一表現為樸素無華。一些反映社會現實、關心政治得失、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長篇如《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繼承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的傳統;短篇如《汴州亂》,接近白居易、張籍的風格。一些寫景詠物詩如《山石》、《南溪始泛》、《杏花》,一些抒情詩如《題驛梁》、《答張十一功曹》,也都具有不尚雕繪、本色天然的好處。
韓愈寫詩的方法,是"以文為詩"。這是他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的主張在詩歌領域的貫徹。主要表現為:①把散文的篇章結構、句式、虛詞等運用於詩歌寫作,使詩的形式散文化。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清人方東樹指出它們使用了"古文手筆"、"古文章法"(《昭昧詹言》)。《瀧吏》則用古文《進學解》的結構布局為詩。這種詩體散文化的長處,是比較自由流暢,擴大了詩歌表達的功能。缺點在於有時把散文的虛詞過多地引進詩中,如"放縱是誰之過歟"(《寄盧仝》)"知者盡知其妄矣"(《誰氏子》)之類,其實都是文章語句而不是詩句。後代詩人如錢載、翁方綱等,就受了這種影響而變本加厲。②把大量的議論成分引進詩中,以議論為詩,有時甚至通篇是議論。如《君子法天運》一首,通篇用《荀子》的議論和語句為詩,味同嚼蠟。《誰氏子》、《謝自然詩》的後半篇排斥道教,《送靈師》頭一段排斥佛教,則是押韻的《原道》、《論佛骨表》。《薦士》上半篇,概論詩歌發展,又是《送孟東野序》一類文論的翻版。這些,都不符合形象思維的寫作規律,和《詩》三百篇以及杜甫詩中結合少許議論的作品不同。宋人如歐陽修、王安石的部分作品,尤其是理學家的詩,就受了這種影響。③用辭賦家鋪張雕繪的手法為詩。傳統的文學作品分類,賦是列在文章體裁之內的。韓愈的以賦為詩,也是以文為詩的一種表現。《南山詩》最有代表性,宋代洪興祖指出它"似《子虛》、《上林賦》"(《韓集五百家注》引);朱□尊說它是"以賦為詩,鋪張宏麗"(《韓昌黎詩集》兩色批點本)。這首詩中連用50多個"或"、"或如"、"又如",又連用14個迭字句,吸收《高唐賦》、《神女賦》、《洛神賦》、《七發》、《文賦》以及佛經《佛所行贊》中的句式並加以擴展,排比形容,層出不窮,別開長篇雕繪的途徑,在山水詩的發展史上,一變謝靈運以來五言的清麗風格,跟杜甫的五言短篇也不相同。《城南聯句》寫長安各種事物,用的也是賦體。這類詩,有光怪陸離、雄奇縱恣的藝術特色,但也有累贅堆砌、晦澀呆鈍、僻詞怪字滿紙的缺點。
韓愈以文為詩,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沈括說:"退之詩押韻之文耳,雖健美富贍,然終不是詩。"呂惠卿卻說:"詩正當如是,吾謂詩人亦未有如退之者。"(惠洪《冷齋夜話》)各著眼於一面,得出褒貶不同的結論。
韓愈以文為詩,因而在各類詩體方面,擅長古體,律詩絕句數量較少。但其律、絕中也有少數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為歷來選家、評論家所贊賞。
韓愈詩文,唐代以來久有定評,古文方面評價尤高。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讀韓杜集》)。蘇軾稱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潮州韓文公廟碑》)。茅坤選《唐宋八大家文鈔》,以韓愈冠首。詩歌方面,評論則有分歧。贊揚韓詩的,司空圖說它"驅駕氣勢,若掀雷挾電,撐抉於天地之間"(《題柳集後》),宋代人以為"雖杜子美亦不及"(張戒《歲寒堂詩話》引),趙秉文以為"昌黎以古文渾灝,溢而為詩,而古今之變盡"(《與李孟英書》),葉燮說"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為鼻祖"(《原詩》),總之,都承認他是開派的大家。持貶抑論者,除沈括外,陳師道以為"退之於詩,本無解處"(《後山詩話》),王世貞以為"韓退之於詩,本無所解"(《藝苑卮言》),近代如王□運、章炳麟諸人對韓詩也多貶詞。兩種評論,各走極端。陳三立說:"不能病其以文為詩,而損偏勝獨至之光價。"(《題程學恂〈韓詩臆說〉》)這是對韓詩藝術成就較為公允的論斷。
在文章方面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苟」(《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面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他也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只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世有一定影響。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但也帶來了講才學、發議論、追求險怪等不良風氣。尤其是以議論為詩,甚至通篇議論,把詩歌寫成押韻的理論,對宋代以後的詩歌產生了不良影響。

韓集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明徐氏東雅堂翻刻)最為通行。清代顧嗣立、方世舉各有詩集單行注本。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為韓集作校勘或補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陳景雲、王元啟、沈欽韓、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譜以宋洪興祖《韓子年譜》最為詳備。趙翼《甌北詩話》、方東樹《昭昧詹言》、林紓《韓柳文研究法》中有關部分,是評論其詩文的代表著作。

韓愈生平大事年表

唐貞元二年(786)韓愈十九歲,懷著經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直至貞元八年(792)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後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三次給宰相上書,沒有得一回復;三次登權者之門,被拒之門外。

貞元十二年(796)七月,韓愈二十九歲,受董晉推薦,出任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這是韓愈從政開始。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中,一方面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外,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六年冬,韓愈第四次參吏部考試,第二年(801)通過銓選。這時期寫的《答李翊書》,闡述自己把古文運動和儒學復古運動緊密結合一起的主張,這是韓愈發起開展古文運動的代表作。這年秋末,韓愈時年三十四歲,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韓愈步入京師政府機構任職開端。任職四門博士期間,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人稱「韓門第子」。貞元十九年(803)寫了名作《師說》,這是韓愈系統提出師道的理論。

貞元十九年冬,韓愈晉升為監察御史,在任不過二個月,為了體恤民情,忠於職守,上書《論天旱人飢狀》,因遭權臣讒害,貶官連州陽山令。韓愈三年任職陽山令,深入民間,參加山民耕作和魚獵活動,愛民惠政德禮文治,《新唐書·韓愈傳》因此特書「有愛於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陽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韓愈門下,與青年學子呤詩論道,詩文著作頗豐,今見之昌黎文集有古詩二十餘首,文數篇。尤其此時構思並開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構成韓學重要論著「五原」學說,這是唐宋時期,新儒學的先聲,理論建樹影響巨大。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夏秋之間,韓愈離開陽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06)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元和三年(808),韓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韓愈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職調為河南令,以後相繼任職方員外郎、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晉升為比部郎中史館修選,完成《順宗實錄》著名史書編寫。

元和九年(814),韓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誥,第二年晉升為中書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協助宰相裴度,以行軍司馬身份,平定淮西亂,因軍功晉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憲宗皇帝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京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書《論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將佛骨「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憲宗得表,龍顏震怒,要處以極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極力說情,免得一死,貶為潮州刑史。韓愈任潮州刑史八個月,概括說來:驅鱷魚、為民除害;請教師,辦鄉校;計庸抵債,釋放奴隸;率領百姓,興修水利,排澇灌溉。千餘年來,使潮州成為具有個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區成為禮儀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九月,韓愈詔內調為國子祭酒。長慶元年(821)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單身匹馬,冒著風險赴鎮州宣慰亂軍,史稱「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鎮州之亂。九月轉任吏部侍郎。

長慶三年(823)六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稱復雜難理,在韓愈整治下,社會安定,盜賊止,米價不敢上。後相繼調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長慶四年,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韓愈因病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

縱觀韓愈一生,業績最為巨大是文學,是唐代古文運動開宗立派主帥,唐宋八大家之首,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評論已為定評,尊仰韓愈為中國文壇之「泰山」「北斗」,「百代文宗」。

韓愈一生從事時間最長,著作論述最為完備之一是教育;任職有變,獎掖後代,提攜青年學子從來間斷。盛唐一朝,文人雅士數不勝數,唯獨韓愈之學問,得以流傳光大,這種「韓學現象」,是豐富多彩的中國古代文化中,一枝獨秀,光艷照人的奇特景觀。

韓愈孜孜以求是復興儒學。面對唐代佛教勃興,道教日盛,深感儒家道統之重任,著述「五原」,系統闡述道統,改造儒學,為宋明新儒學的建立奠定理論基礎,這是韓愈在思想史上又一大建樹。

韓愈一生盡管仕途坎坷,但即使任職地方小官,也有大作為;至於入職中央三省六部樞要之職,大施才幹,禮、吏、刑、兵四部任職政績卓著,為唐代中興,建功立業,載入史冊。

韓愈是唐代大文學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一生政績卓著。陽山因韓愈任陽山令而為之變,邊遠小縣,為世人所矚目;韓愈因任陽山令,從陽山開始,走向人生之輝煌。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會長張清華先生說得好:「韓愈改變了陽山,陽山造就了韓愈。」(《賢令芳蹤序》)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於京城長安,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於柳州。一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號柳河東或柳柳州。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親以荻桿畫地教他識字。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先後在中央和地方任職,歷任知制誥、翰林學士、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但多次被貶,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寧四年(1071),以太子少師的身分辭職,歸於穎州(今安徽阜陽)。次年卒,謚文忠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號潁濱遺老。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為中國古典文學「唐宋八大家」之一。19歲時與兄蘇軾同登進士。又同策制舉,因直言置下等,授商州軍事推官。神宗時,王安石以執政領三司條例,命蘇轍為下屬。王安石行青苗法,蘇轍力陳不可,被貶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右司諫,累遷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紹聖初年因上書諫事被貶,築室於許(今河南許昌),名曰「遺老齋」,作《潁濱遺老傳》萬言,自述生平經歷。此後10年間終日默坐,不與外人相見,直至故去。
蘇轍曾於熙寧六年(1073年)冬任齊州掌書記,居官三年。當時齊州連年大旱,赤地千里,社會秩序很不安定。掌書記為知州從官,雖不需四處奔波,卻也「官事成林」,劬勞辛苦。蘇轍是因久慕濟南山水而要求來齊州的,官事之餘,遍歷齊州名勝,寫下了大量詩篇。
蘇轍的文章以議論為主,文勢汪洋,筆力雄健,說理清晰有力。其詩境界開闊,多步蘇軾後塵。著有《欒城集》950卷、《欒城後集》924卷、《欒城三集》10卷、《應詔集》912卷、《詩集傳》、《春秋集解》、《孟子解》、《論語拾遺》、《古史》、《龍川略志》、《道德經解》等,並傳於世。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簽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還。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蘇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據說27歲才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帶領蘇軾、蘇轍到汴京,謁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權書》、《衡論》、《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賈誼、劉向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託有病,不肯應詔。嘉佑五年,任為秘書省校書郎。後與陳州項城(今屬河南)縣令姚辟同修禮書《太常因革禮》。書成不久,即去世,追贈光祿寺丞。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
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南豐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聰慧,十二歲作《六論》,一揮而就,言簡意賅,氣勢雄渾,得到歐陽修的贊賞,從此名聞四方。青年時,多次外游,和王安石友善,常有詩文往來,並將安石推薦給歐陽修。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後,調任太平州司法參軍。翌年,召回京師,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三年,徙知滄州,過京師,神宗召見時,他提出節約為理財之要,頗得神宗賞識,留三班院供事。元豐四年,神宗以其精於史學,委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次年卒於江寧府。理宗時追謚文定。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

2. 形容努力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努力的成語有:

一、夙興夜寐 [ sù xīng yè mèi ]

1.【解釋】:夙:早;興:起來;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2.【出自】:《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3.【示例】:可憐數載宮闈,克勤克儉,~,何敢輕為妄作,有黍姆訓。

二、持之以恆 [ chí zhī yǐ héng ]

1.【解釋】: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2.【出自】:清·曾國藩《家訓喻紀澤》:「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舉止欠端重,看書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恆,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

3.【示例】:學習要鍥而不舍,~,就能取得好成績。

三、焚膏繼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1.【解釋】: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2.【出自】: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3.【示例】: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以致損明。

四、業精於勤 [ yè jīng yú qín ]

1.【解釋】: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

2.【出自】: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3.【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學業精深在勤奮。

五、勤學苦練 [ qín xué kǔ liàn ]

1.【解釋】: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2.【出自】:秦牧《秘訣》:「他的兒子聽後,再不敢妄圖僥幸走上捷徑,經過真正的勤學苦練,終於也成為書法家。」

3. 熟能生巧的典故,除了賣油翁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是韓愈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學業的精深在於勤奮,而荒廢在於貪玩。

業精於勤荒於嬉,出自韓愈的《勸學解》。意思是說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通,但它卻荒廢在嬉笑聲中,事情由於反復思考而成功,但他卻能毀滅於隨隨便便。古往今來,有許多成就事業的人都來自於業精於勤荒於嬉。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進學解》原文與譯文
《進學解》原文與譯文
譯文: 國子先生清晨來到太學,把學生們召集來,站在講舍之下,訓導他們說:「學業靠勤奮才能精湛,如果貪玩就會荒廢;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隨大流就會毀掉。當今朝廷,聖明的君主與賢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規章制度全都建立起來了,它們能鏟除姦邪,提拔賢俊,略微有點兒優點的人都會被錄用,以一種技藝見稱的人都不會被拋棄。仔細地搜羅人才、改變他們的缺點,發揚他們的優點。只有才行不夠而僥幸被選拔上來的人,哪裡會有學行優長卻沒有被捉舉的人呢?學生們,不要擔心選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們的學業不能精湛;不要擔心他們做不到公平,只怕你們的德行無所成就!」

這和熟能生巧差不多,都是說要勤奮天天訓練,才能學有所成。反正是學校作業,在加點自己的銜接,應該就沒有問題拉~~~

4. 帶牛成語有哪些

帶「牛」來字的成語有牛頭源馬面、對牛彈琴、目無全牛、泥牛入海、九牛一毛等。
氣沖牛斗
氣沖牛斗,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出自《杜袁卅墓誌銘》。
對牛彈琴
對牛彈琴比喻對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對不懂得美的人講風雅。也用來譏諷人講話時不看對象。
全目無牛
《莊子·養生主》記載,一個初殺牛的人,看見的是整個的牛,三年以後,技術熟練了,動刀時只看到皮骨間隙,而看不到全牛。後用以比喻技藝到了純熟的、得心應手的境界。也比喻未看到整體情況。
泥牛入海
泥牛入海,成語,意思是泥塑的牛一入海中就化掉了。比喻一去不返,杳無音信。
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這九頭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渺小、輕微,或很大數量中的極少數。出自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