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周公相關典故

周公相關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5 15:16:58

『壹』 周公的故事梗概

1、周公吐哺

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為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權。

管叔和他的諸弟在國中散布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

周公就告訴太公望、召公奭說: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三位先王為天下之業憂勞甚久,現在才剛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為了完成穩定周朝之大業,我才這樣做。

於是終究輔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

但我卻洗一次頭要多次握起頭發,吃一頓飯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

2、恐懼流言

周公有聖德,輔其兄武王姬發伐商,平定天下,定了周朝基業。武王病,周公為冊文告天,願以身相代。

藏其冊於金滕,內容無人得知。後來武王駕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盡心輔佐,將周成王抱於膝上,朝見諸侯。

當時其庶兄管叔、蔡叔圖謀不軌,但忌憚周公,於是在列國間散布流言,說周公欺侮幼主,圖謀篡位。久而久之,周成王起疑。

周公為避禍辭了相位,避居東國,心懷恐懼。後來有一日,天降大雨,雷電擊開金滕,成王見了冊文,方辨明忠奸,誅殺了管叔、蔡叔,迎周公重歸相位。

3、懲前毖後

周王朝的開國君主周武王登基時間不長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周成王繼位。由於成王年歲太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協助處理國家大事。

對此,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很為不滿。他們到處造謠,誣蔑周公助理成王是想伺機廢除成王,奪取王位。

周公是個待人忠心誠實、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這些謠言後,為了不招惹是非,便離開京都,住到外地去避嫌。

管叔鮮和蔡叔度見周公離開了成王,便暗中勾結殷紂王的兒子武庚,一起發動叛亂,企圖篡奪王位。

周成王得到密告,急忙召集大臣商議,可誰也拿不出辦法來,急得成王不知如何才好。

一個大臣見了,說:「這事只有周公才有辦法處理!」成王一聽立刻把周公請了回來。周公來了,成王馬上命令周公帶兵東征,討伐叛賊。

經過三年的艱苦征戰,叛亂終於被周公平息了。接著,周公又忠心耿耿地替成王料理了幾年的國家大事,一直到成王長大成人後,便把政權交還給他,讓他自理朝政。

正式接管朝政這一天,成王前往宗廟典祭祖先。在祭祀儀式上,成王回顧了以往的歷史教訓,並說:「我一定要從以前所受的懲戒中汲取教訓,小心謹慎地辦事,以免再遭禍害」。

4、周公之禮

相傳西周初年男女濫情,但是周公發現這樣不行,於是規定:男女在結婚前不能隨便發生性關系,除非到了結婚當天。後來人們管這個叫「周公之禮」。

「周公之禮」通俗指夫妻同房,做愛,發生性關系。「周公之禮」是漢語中關於性關系的一種委婉說法,有點戲謔的意味。

5、周公假王

滅商歸來,在鎬京武王同周公談起在洛水和伊水之間的平原地帶建立新都,以便控制東方。由於日夜操勞,武王身染重病,周公虔誠地向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祈禱。

他說:你們的元孫某得了危暴重病,如果你們欠了上天一個孩子,那就讓我去代替他。我有仁德,又多才多藝。你們的元孫某不如我多才多藝,不能侍奉鬼神。

祈禱以後,武王的病雖然有所好轉,但不久還是病故了。武王在臨終前願意把王位傳給有德有才的叔旦——周公,並且說這事不須占卜,可以當面決定。

周公涕泣不止,不肯接受。武王死後,太子誦繼位,是為成王。成王不過是個十多歲的孩子。面對國家初立,尚未穩固,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復雜形勢,成王是絕對應付不了的。

武王之死使整個國家失去了重心,形勢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幹又有威望的能及時處理問題的人來收拾這種局面,這個責任便落到了周公肩上。

周公執政稱王,發揮了王的作用。這在當時是自然的事情。古書中有不少周公稱王的記載,只是到了漢代,大一統和君權至上局面形成之後,周公稱王變成不可思議,於是才有周公是「攝政」「假王」的說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公

『貳』 周公反哺這個典故是什麼意思詳細點

周公吐哺 成語 周公吐哺
發音 zhōu gōng tǔ bǔ
解釋 後用為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
出處 《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後用為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
示例:~,天下歸心。 ★東漢·曹操《短歌行》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據《曲阜縣志》記載:"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於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於魯"。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准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余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發吐哺」典故。周公無微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裡,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流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示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叄』 諸侯的相關典故

『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歷。』---周本紀
黃帝—少昊—蟜極—帝嚳—棄(史稱後稷,本名姬棄)—不窋(kū)—鞠—公劉(姬劉)—慶節—皇仆—差弗—毀隃(姬隃)—公非(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姬類)—周太王(又稱古公亶父,本名姬亶)—周王季(也稱季歷,本名姬歷)—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朝開國君主)
『太伯之罐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吳太伯世家
第一《吳太伯世家》
『封尚父於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魯。封召公?#93;於燕。封弟叔鮮於管,弟叔度於蔡。餘各以次受封。』---周本紀
第二《齊太公世家》
第三《魯周公世家》
第四《燕召公世家》
第五《管蔡世家》
『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周本紀
第六《陳杞世家》
『衛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衛康叔世家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後,國於宋。頗收殷餘民,以封武王少弟封為衛康叔。晉唐叔得嘉穀,獻之成王,成王以歸周公於兵所。』---周本紀
第七《衛康叔世家》
第八《宋微子世家》
第九《晉世家》

『肆』 周公與王莽的典故(字數控制在50以內)

1、周公典故:成王年幼為王,周公攝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說周公要害成王,於是周公躲避了起來。後來成王發現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來,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亂。

2、王莽典故:王莽在篡奪政權之前,為了收攬人心,常以謙恭退讓示人,後來終於篡漢自立,改國號為「新」。

出處:唐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原文: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譯文:

我送給你一種解決疑問的辦法,這個辦法不需龜甲,蓍草莖來占卜吉凶。

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後。

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

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4)周公相關典故擴展閱讀:

賞析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

詩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試玉」、「辨材」期滿,自然會澄清事實,辨明事偽。這是用詩的形式對他自身遭遇進行的總結。

詩的意思極為明確,出語卻曲折委婉。從正面、反面敘說「決狐疑」之「法」,都沒有徑直點破。前者舉出「試玉」、「辨材」兩個例子,後者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讓讀者思而得之。這些例子,既是論點,又是論據。

哲理於形象之中,以具體事物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耐人尋思。其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表達一種深刻的哲理,令讀者思之有理,讀之有味。

『伍』 夢見周公的「周公」指誰有典故嗎

周公 ,周武王的復弟弟,姓姬,名旦制。他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因為采邑(封地)在周(現在的陝西岐山北),所以稱為周公。周公曾經幫助周武王滅掉商朝。武王死後,繼位的是兒子成王,但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攝政。管叔、蔡叔等人不服,周公便出師東征,平定叛亂。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從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會等級制度。

夢見周公是個成語,來源於《論語》中孔子的話: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意思是說,我衰老的多麼厲害呀!我已經好長時間沒再夢見周公了!

周公是孔子心目中的聖人。周公制定的禮樂制度,也是孔子最敬服的。孔子經常夢見周公 ,是表達他對周公的敬仰之情,表達他對周公制定的一套典章制度的嚮往。孔子感嘆自己很久沒有夢見周公,言外之意是說當時社會的禮樂典章制度遭到了破壞,從而藉此間接地表達了他的政治思想。
僅供參考。

『陸』 周公 所處的朝代背景 以及他的典故是什麼

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版前1100年),權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1、周公先聖 儒學先驅 2、輔助武王 翦滅殷商 3、東征叛國 平定三監 4、大行封建 以屏周室 5、營建洛邑 制禮作樂 6、讓位成王 有始有終 7、現代周公 千年恩來 8、周公之夢 9、周易 周公解夢

『柒』 周公輔成王 典故

周公輔成王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後,過了兩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

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再說,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固。於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

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權。歷史上通常不稱周公旦的名字,只叫

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魯國,因為他要留在京城處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兒子伯禽長大

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魯國去做國君。

伯禽臨走的時候,問他父親有什麼囑咐。周公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當

今天子的叔叔,你說我的地位怎麼樣?」

伯禽說:「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說:「對呀!我的地位確實很高,但是我每次洗頭發的時候,一碰到急事,就馬上

停止洗發,把頭發握在手裡去辦事;每次吃飯的時候,聽說有人求見,我就把來不及咽下的

飯菜吐出來,去接見那些求見的人。我這樣做,還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這兒來呢。你到了

魯國,不過是個國君,可不能驕傲啊!」

伯禽連連點頭,表示一定記住父親的教導。

周公盡心盡意輔助成王,管理國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卻在外面造謠,說周公有

野心,想要篡奪王位啦!

紂王的兒子武庚雖然被封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監視,覺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發

生內亂,重新恢復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氣,聯絡了一批殷商的舊貴族,

還煽動東夷中幾個部落,鬧起叛亂來。

武庚和管叔等人製造的謠言,鬧得鎬京也沸沸揚揚,連召公奭聽了也懷疑起來。成王年

小不大懂事,更鬧不清是真是假,對這位輔助他的叔父也有點信不過。

周公心裡很難過,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瀝膽地談了一次話,告訴召公奭,他決沒有野

心,要他顧全大局,不要輕信謠言。召公奭被他這番誠懇的話感動,消除了誤會,重新和周

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內部之後,毅然調動大軍,親自率領大軍東征。

這時候,東方有幾個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動。周公下命令給太公

望,授權給他,各國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討。這樣,由太公望控制了東方,

他自己全力對付武庚。

費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終於平定了武庚的叛亂,把帶頭叛亂的武庚殺了。管叔一看武庚

失敗,自己覺得沒有面目見他的哥哥和侄兒,上吊自殺了。周公平定了叛亂,把霍叔革了

職,對蔡叔辦了一個充軍的罪。

在周公東征的過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貴族成了俘虜。因為他們反抗周朝,所以叫他們是

「頑民」。周公覺得讓這批人留在原來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時,又覺得鎬京在西邊,要控制

東部的廣大中原地區很不方便,就在東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陽市),把殷

朝的「頑民」都遷到那裡,派兵監視他們。

打那以後,周朝就有了兩座都城。西部是鎬京,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輔助成王執政了七年,總算把周王朝的統治鞏固下來,他還制訂了周朝一套典章制

度。到周成王滿二十歲的時候,周公把政權交給成王管理。

從周成王到他的兒子康王兩代,前後約五十多年,是周朝強盛和統一的時期,歷史上叫

做「成康之治」。
參考資料:
回答者:fenghao_3 - 經理 五級 12-3 12:42

『捌』 關於周公的典故

首先:這句話不是什麼典故,只是引用歷史人物所做的一種假設情景。回

「使成王殺召答公,周公可得言不知耶?」
假如成王要殺召公,周公敢說他不知道嗎?

成王:周成王姬誦,是周武王的兒子。
召公:姬奭,西周宗室,與周公姬旦,武王姬發應屬同輩。
周公:姬旦,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所以說假設成王殺召公,周公肯定是知道的,因為是周公攝政)

這是諷刺曹操說:殺楊彪是朝廷的意思,他曹操(這個權臣)自己不知道。

『玖』 行周公之禮中的周公是誰,那裡的典故

周公之禮 相傳西周初年,世風澆薄,婚俗混亂。輔佐天子執政的周公為整飭民風,親自製禮教民。周公格外重視婚禮,從男女說親到嫁娶成婚,共分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敦倫七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具體細致的規定,合稱「婚義七禮」、「士婚義七禮」,為讓「士」人理解如何執行「七禮」,周公遂與妻子一起演禮,現身說法。可演試到「敦倫」一節時,周公之妻拒絕了。敦倫,即敦睦夫婦之倫,含有指導新婚夫婦依禮行事的用意。但妻子不同意演試「敦倫」。躊躇間,周公見到兒子伯禽擺弄的幾個葫蘆瓢,試合兩爿能重新合為一個葫蘆,他靈感頓生。次日,周公把「士」人子弟召到辟雍(學校),講解「婚義七禮」,說到「敦倫」時,他拿出一對原配的葫蘆瓢來,以此為喻:未分之前如混沌一體,剖開之後如男女有別,敦夫婦之倫,就如同把葫蘆瓢重新合為一體,其儀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載的萬物推原之理,於是陰陽合諧,乾坤有序,維綱常而多子孫。從此新婚夫婦均據「七禮」行事,原本的教具葫蘆瓢也在婚禮上被奉為禮器:用根繩子拴住兩個瓢柄,表示夫婦二體合一;又得一仰一合地擺在新房內,象徵男俯女仰及子孫繁衍。到了「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周公制定的婚儀亦漸廢弛,孔子遂重修禮典。修到「士婚義」中「敦倫」一節時,他認為時過境遷,可以省掉。「六禮」於是產生。不過民間照舊把世代相傳的葫蘆瓢置於婚儀中。孔子又順遂民意收葫蘆瓢入禮書,稱為「合巹」,不算婚儀中的 胬衿鰨 欠蚋盡骯怖味 場?即共吃祭祀肉食)後以酒漱口的器具。時間一久,不少人認為這是喝「同心酒」的器具;也有人仍學前輩的做法將其一仰一合地放著,哪裡還知曉它的本義呢? 結合初民婚配的發展史實來考察這類民間傳說,似乎不無道理。考古發現,如半坡和馬家窯類型的文化遺存中,都有模擬葫蘆整體和縱剖面的陶制器物,有人就認為這是人類原始的交媾符號;而在漫長的風俗實踐中,葫蘆也經常扮演男女結合象徵物的角色,如有些地區在男女新婚之夜,婆婆要向媳婦贈送葫蘆形狀的「禮饌」,上面既有蓮花一朵暗示女性,又有突起物一個表示男性;有些地區姑娘出嫁時,要佩戴綉有葫蘆的織物;還有些地區流行著在洞房樑上懸掛木勺的習俗,也可看作是葫蘆瓢的演變。此外,後人常稱夫婦同房為「周公之禮」,雖然帶有戲謔意味,但也能說明古人對此事之倫理性質的看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