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有什麼典故嗎

有什麼典故嗎

發布時間: 2020-12-25 06:08:00

⑴ 代表什麼,有什麼典故嗎,又出自何處

山谷中復優美的蘭花.形容十制分難得,常用來比喻人品高雅……夫幽蘭之生空谷,非歷遐絕景者,莫得而采之,而幽蘭不以無采而減其臭;和璞之蘊玄岩,非獨鑒冥搜者,誰得而寶之,而和璞不以無識而掩其光……(明)張居正《七賢詠敘》

⑵ 非楊即墨有什麼典故嗎

《孟子.滕文公》篇雲:"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可知春秋之世楊朱之學與墨學齊驅,並屬顯學。至於這兩門顯學後世為什麼沒有人傳承下來,似乎是值得我們深究的。

楊朱自己沒有著書立說,關於他的言論全部來自別人的書中,涉及比較多的《孟子》,這裡面大部分是罵他的,「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在這個地方楊朱墨子已經是禽獸了。「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這是孟子對他們倆的評價。

《列子》中有《楊朱》一篇是對楊朱哲學思想的歸納,當然,列子成書時間不定,作者不定,但是書中所描述的楊朱卻比較符合從其他各家記載下來的關於楊朱的形象。列子的言論是對儒家經典的顛覆,所以也就不能怪孟子對其大加鞭撻,楊朱說「天下之美歸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惡歸之桀紂。然而舜耕於 河陽,陶於雷澤,四體不得暫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愛,弟妹之所不親。 行年三十,不告而娶。乃受堯之禪,年已長,智已衰。商鈞不才,禪位於禹,戚 戚然以至於死:此天人之窮毒者也。鮌治水土,績用不就,殛諸羽山。禹纂業 事仇,惟荒土功,子產不字,過門不入;身體偏枯,手足胼胝。及受舜禪,卑宮 室,美紱冕,戚戚然以至於死:此無人之憂苦者也。武王既終,成王幼弱,周公 攝天子之政。邵公不悅,四國流言。居東三年,誅兄放弟,僅免其身,戚戚然以 至於死:此天人之危懼者也。」堯舜禹湯這些都是儒家的聖人賢人,而在楊朱的眼裡他們卻不如小國寡民生活的平凡人。在他看來既然做聖人做好人是充滿痛苦的那就不如享樂,所以雖然孟子總是把楊墨放在一起但是楊墨的學說卻是背道而馳的,楊朱認為道德只是一種聰明人愚弄凡夫俗子的手段而兼愛則是一種誘騙誘騙不懂得形成生活律法是由於天下的敵對這個道理的小孩子的手段;聲譽是一種死後才有的好看而不中用的東西,只有傻瓜才會付出那樣大的代價去追求,但偏又享受不到。在人生中好人與壞人同樣的受苦但是壞人似乎要比好人更懂得享受。這樣一種觀點跟我們現在所流傳廣泛的傳統的觀點是大不相同的,是與孔孟之道對著乾的,誰對誰錯很難回答。杜蘭在他的作品中最後寫道:對於楊朱,唯一的解答是加入在予和取,持己和忍受的道德規范上無法與他人合作,那麼社會就無法存在;社會不存在就談不上發展個人;我們的生活必須依著這些規范來維持。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中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的分崩離析與功利主義的傳播不無關系。

⑶ 杭州有什麼典故

白娘子和許仙的傳說
關於西湖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像「斷橋殘雪」中的斷橋,就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和許仙邂逅之處。雷峰塔亦出於此
西湖的橋與古典愛情傳說
西湖麗山秀水,風花雪月,自古即是談情說愛的勝場,與纏綿韻事相關聯的橋可舉出多處。
譬如斷橋,我國四大古典傳奇之的《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娘娘相識在此,同舟回城;後又在這里邂逅重逢,言歸於好,演繹成《斷橋相會》這出許多劇種作為保留劇目的摺子戲。
又如西泠橋,古稱《蘇小小結同心處》。相傳南齊歌妓蘇小小,富才華,頗自重,一次乘車出遊,在白堤上遇到青年才子阮郁,兩人一見傾心。蘇小小口佔一絕雲:「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即西泠)松柏下。」迫於時勢身世,蘇小小終難與阮郁諧秦晉之好,積憂成疾,病歿後葬於西泠橋畔,墓亭就叫「慕才亭」。
再如長橋,早先橋長百步,為名副其實的湖上勝景之一。南宋時這里發生過一樁殉情悲劇:青年女子陶師兒與書生王宣教相愛,她的後母挑撥離間橫加阻撓。陶、王坐船夜遊西湖,在長橋下荷花深處雙雙投水以死相抗,杭城人聞之無不唏噓,有人作歌謠哀悼,長橋從此又名「雙投橋」。
石香爐的傳說
有一年,山東巧匠魯班,帶著他的小妹,到杭州來。他們在錢塘門邊租兩間鋪面,掛出「山東魯氏,鐵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剛剛掛出,上門來拜師傅的便把門檻都踏斷了魯班挑挑揀揀,把一百八十個心靈手巧的年輕後生,收留下來做徒弟。魯班哥妹的手藝巧極了,真是鬼斧神工:鑿成的石狗會管門,雕出的木貓會捉老鼠。一百八十個徒弟經他們一指點,個個都成了高手。
一天,魯班哥妹正在細心給徒弟們教生活,忽然一陣黑風刮過,頓時天上烏雲亂翻,原來有一個黑魚精到人間來作祟啦,黑魚精一頭鑽到西湖中央,杭州一個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在深潭潭裡吹吹氣,杭州滿城魚腥臭;它在深潭潭裡噴噴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這一天,湖邊的楊柳折斷了,花朵凋謝了,大水不斷往上漲
魯班哥妹帶著一百八十個徒弟,一齊爬上了寶石山。他們朝山下望望,只見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裡,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頭上。湖中央,轉著一個老大老大的漩渦,漩渦當中翹起一隻很闊很闊的魚嘴巴,魚嘴巴越翹越高,慢慢地露出整個大魚頭,魚頭往上一挺,驀地飛起一朵烏雲,升到天上。烏雲飄呀飄呀,飄到寶石頂上,慢慢落下來,裡面鑽出一個又黑又丑的後生。
黑後生滾動圓鼓鼓的斗雞眼珠,朝魯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當?」
魯妹說:「你問姑娘啥行當,姑娘是個巧工匠。」
黑後生把魯妹從頭看到腳說:「對了,對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彎彎眉,想必能綾羅綢緞巧裁剪。走,跟我去做新衣。」 魯妹搖搖頭。黑後生魯妹從腳看到頭:「對了,對了!我看你苗條的身材纖巧的手,想必有描龍綉鳳好針線。走,跟我去綉錦被。」 魯妹搖搖頭。 黑後生猜來猜去猜不著,心裡想一想,眯起眼睛說:「漂亮的大姑娘,不會裁剪不要緊,不會刺綉不要緊,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樂得享清福哩。」說著,伸手來拉魯妹。魯班一榔頭隔開他的手,喝聲:「滾開點!」黑後生仍舊咧開大嘴,嘻皮笑臉:「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頭!大姑娘嫁了我,什麼都好講;大姑娘不嫁我,再漲大水漫山崗!」魯妹心裡想:倘若再漲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兒轉了兩轉,辦法便有了,對黑後生說:「嫁你不急,讓阿哥替我辦樣嫁妝。」
黑後生一聽開心了:「好姑娘,我答應,你打算辦樣啥嫁妝呢?」
魯妹說:「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鑿成一隻大香爐。」
黑後生高興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魚王,落凡立廟堂。有個你陪嫁的石香爐,正好拿它來收供養!」魯妹拉過阿哥商量了一陣。魯班對黑後生說:「東是水,西是水,怎麼辦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動手。」
黑後生張開闊嘴巴一吸,滿城的大水竟飛了起來,倒灌進他的肚皮里去啦。 魯班指指山上的一塊懸崖問黑後生:「你看,你看,把這座山劈下來鑿只香爐怎麼樣?」 黑後生說:「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鑿,鑿得越大越風光!」
魯班說:「香爐高,香爐大,重重的石香爐你怎麼搬呢?」 黑後生說:「喏喏喏,只要我抬抬腳,身後就會刮黑風;小小的石香爐算得了什麼,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動!」 逃難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魯班他們便爬上那倒掛著的懸崖。魯班掄起大榔頭,在懸崖上砸下第一錘:他一百八十個徒弟,跟著砸了一百八十錘。「轟隆」一聲,懸崖翻下來了。
從此以後,西湖邊的寶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懸崖真大呀,這邊望望白洋洋,那邊望望洋洋白,怎麼把它鑿成滾圓滾圓的石香爐呢?魯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長繩子,站在懸崖當中,叫妹妹拉緊繩子的另一頭,「啪嗒啪嗒」繞著自已跑了一周,魯妹的腳印子便在懸崖上畫了一個圓圈圈。魯班先鑿了大樣,一百八十個徒弟按著樣子鑿。鑿一天,又一天,一共鑿了七七四十九天,懸崖不見啦,變成一隻頂大頂大石香爐。圓鼓鼓的香爐底下,有三隻倒豎葫蘆形的尖腳;尖腳上,都有個三面透光的圓洞洞。大石香爐鑿成了,魯班朝黑後生說:「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妝已辦好,現在就請你搬下湖!」
黑後生要領新娘子。魯班說:「別忙,別忙,你先把嫁妝搬去擺起來,再打發花轎來抬。」黑後生高興死了,一個轉身就往山下跑,他捲起的旋風,竟把那麼大的一個石香爐咕碌碌吸在後面滾。黑後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變成黑魚,鑽進深潭潭;石香爐滾呀滾呀,滾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邊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過來,把深潭潭罩得嚴嚴實實,不留一絲縫隙。黑魚精被罩在石香爐下面,悶得透不過氣來;往上頂頂,石香爐動不動;想刮一陣風,又轉不開身子,沒辦法,只好死命往下鑽。它越往下鑽,石香爐就越往下陷`……
黑魚精終於悶死在湖底了,石香爐也陷在湖底的爛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隻葫蘆形的腳。
從此,西湖留下一個奇妙的景緻:每年中秋節夜裡,人們劃船到湖中央去,在爐腳上那三面透光的圓洞洞里點燭火;燭光映在湖裡,就現出了好幾個月影。後來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事,撩撥著遊人的情懷,使得西湖更加令人難忘。

⑷ 為什麼都忌諱說四十一歲,有什麼典故嗎

說起41歲,在德州卻是個很忌諱的年齡!到過德州的人,尤其在德州生活過的人都納悶一個事,當問及當地老德州的年齡時,總見不到41歲的人。對此,德州當地有許多的解釋,其原因與乾隆南巡有關:
德州自古就是南北的水陸交通要沖,特別是古老的大運河讓德州在地理位置上顯得十分重要,山東漕運總督衙門便設在此,戶部在德州也設有直屬分支機構。歷史上的乾隆數次南巡,德州都是必經之地,為此德州建有乾隆行宮。一次,乾隆皇帝駐蹕德州,按例接見地方官員。當問及年輕知縣年齡的時候,那位知縣說自己41歲。當乾隆問及屬相的時候,知縣卻表現的十分為難,因為他是屬龍的。在皇帝面前說自己屬龍那是大不敬,有殺頭的危險。於是,在皇帝的追問之下脫口說出自己是屬驢的,引起皇帝龍顏大悅。
德州盛產大黑驢,在周邊有很大的知名度。由於大黑驢性情不勻,粗暴,倔強,常用來喻人,後來成為一句罵人的話。於是,41歲屬驢的典故在民間逐漸傳開。德州人也就開始忌諱別人知道自己41歲了,每到41歲的時候,不是讓自己過2個40歲,就是連續過2個42歲。
之前收看《金婚》電視劇,劇中人物佟志的扮演者張國立被人問起年齡,他說41歲了,忽然升起人生感慨,感到自己步入中年仍然一事無成,很失落,決意要離開北京獨自到「三線」建功立業。41歲確實是個人生分水線,過了41歲便意味著步入了中年旅途,在反思的情緒增長的同時,常會有人生苦短之感,也會更多的感到過去的人生虛度和盲目追求。過了40歲的人,開始喜歡回憶忘事,總結工作和生活中的得與失。正如清末一位落魄秀才的感慨:40歲以前,總是想把自己變成一個「混蛋」;40歲後,開始考慮自己怎麼會成為一個「混蛋」的!細想,其中還真有一些味道。

⑸ 飯桶的由來有什麼典故嗎

飯桶
拼音 :

fàntǒng
釋義 :飯桶,顧名思義,即裝米飯的桶或裝剩飯菜的桶,也常用來形內容人,容形容人的時候多數則表示這個人除了能「裝進去飯」——就是除了吃飯之外什麼也做不了,比喻無能至極。(貶義詞)
反義詞:天才
古代所用的桶都是木桶,又沒有機器,就需要人工一點點切割木板拼裝出來,木桶做的也是有好有壞,做得好的木桶可以做到滴水不漏,有的木桶做的不好就做不到。做壞的桶無法拿來裝水,只好用來裝飯。稱為飯桶,時間長了,就成為對沒本事的人的稱呼。

⑹ 關於缶有什麼典故嗎

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約趙王在秦趙邊境的澠池相會,聲稱是促進兩國友好。當時趙王猶豫不決,他不敢去澠池相會秦王。趙國謀臣藺相如與大將廉頗等考慮再三,他們主張讓趙王赴會。藺相如勸諫趙王說:「大王,我覺得您還是去吧!如果您不去的話,我們趙國就會被秦國所取笑的。如果您擔心有什麼變故的話,可以讓廉頗將軍帶兵在邊境暗中保護!」趙王認為藺相如說得有理,便決定應約去澠池會見秦王,並命令藺相如隨他同行,大將廉頗在邊境上布置重兵,以防不測。

在澠池宴會上,秦王盛氣凌人,他假裝酒醉,旁敲側擊,戲弄趙王,對趙王說:「寡人聽說趙王善於彈瑟,今日盛會,還請趙王彈上一曲助興吧。」趙王不敢不依,他勉強拿出瑟來彈了一曲。哪知,秦國史官很快便把這件事記載下來,史官在竹簡上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喝酒,秦王命令趙王鼓瑟。」藺相如見此情景,他非常氣憤,上前對秦王說道:「趙王聽說秦王很會擊缶,今日盛會,也請大王擊缶助興。」秦王不肯,厲色拒絕。藺相如面不改色,大聲喝斥秦王,他誓要以死相逼秦王。眾人嚇得目瞪口呆,當時局勢異常緊張。

秦王為了解除眼前危機,他迫不得已在缶上敲了一下。藺相如立即命令趙國史官將此事記錄下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其實,故事中的缶是我國古代一種土類樂器,其盛行於我國戰國時期前後,關於這個「澠池擊缶」的故事,最早出自於後來我國西漢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

⑺ 詩經中的瓊瑤是美玉之意,有何典故嗎

在我國的《詩經》當中,瓊瑤被翻譯成美玉的意思。《詩經·衛風·木瓜》中有一句話講的就是瓊瑤,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講述就是若是你給我一個木瓜,那麼我將會以美玉作為報答,一次來感激曾經的恩情。現代著名的女作家瓊瑤的筆名就是如此。這個詞語在我國的文學名著中有著非常詳細的解釋,但是對於這個詞語卻有著將近7種的不同的解釋,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和愛情有關的信物。這個詞語的典故還沒有發現,但是,這個詞語卻有著非常廣泛的用途,著實讓人覺得十分的奇妙。古代的人都是極其的風雅的,對於一件事物都有著特別雅緻的名稱和用途,瓊瑤亦是如此。

⑻ 飛花令是什麼,有什麼典故嗎

飛花令,原是飲酒助興的游戲之一,輸者罰酒。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興取樂的飲酒游戲,萌生於儒家的「禮」,最早誕生於周。飲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傳統的表現,又是他們飲酒藝術與聰明才智的結晶。
以「飛花令」為代表的飲酒行令,其實是中國人在飲酒時的一種特有的助興游戲。飛花令屬雅令,比較高雅,沒有詩詞基礎的人根本玩不轉它,所以這種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們喜愛的文字游戲,就連名字也來源於詩詞之中。因唐代詩人韓翃的名詩《寒食》中有「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句,故名「飛花令」。
其實在唐代,帶有「飛花」二字的詩句不少,如武元衡的「飛花寂寂燕雙雙」,顧況的「飛花檐卜旃檀香」,薛稷的「飛花亂下珊瑚枝」,薛曜的「飛花藉藉迷行路」等。而只有「春城無處不飛花」被公認為「飛花令」的緣起,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韓翃是唐德宗李適欣賞的詩人,其二是韓翃本人也是好酒之人,其詩作中不少都和酒有關。
古代的飛花令要求,對令人所對出的詩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詩句格律一致,而且規定好的字出現的位置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些詩可背誦前人詩句,也可臨場現作。
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和詞,也可用曲,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比如說,酒宴上甲說一句第一字帶有「花」的詩詞,如「花近高樓傷客心」。乙要接續第二字帶「花」的詩句,如「落花時節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紅」,「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著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發」、「出門俱是看花人」、「霜葉紅於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個字位置上則一輪完成,可繼續循環下去。行令人一個接一個,當作不出詩、背不出詩或作錯、背錯時,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在酒宴上,行令方式還可以有一些變化,如直接說一句帶「花」字的詩,「花」字在詩中的位置對應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對應到自身,則罰酒。如行令人說「牧童遙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從行令人開始數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剛好是行令人自己,則行令人喝酒。
此外還有另外一種行令方法:行「飛花令」時,詩句中第幾個字為「花」,即按一定順序由第幾個人喝酒。如巴金的小說《家》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淑英說一句『落花時節又逢君』,又該下邊的淑華吃酒。」

⑼ 250有什麼典故

國人常把傻瓜或說話不正經、辦事不認真、處事隨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據考證,大致有以下幾個可能的來源,.....
源於戰國故事
戰國時期,有個歷史人物叫蘇秦,是個縱橫家。他說服齊、楚、燕、趙、魏、韓六國聯合起來,結成同盟,對付共同的敵人——秦國,從而受到了大國君王的賞識,被封為丞相,史稱「六國封相」。
正當蘇秦在齊國積極效力的時候,遇上了刺客。蘇秦被當胸刺了一劍,當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齊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生氣,立即下令捉拿兇手。可是刺客已逃得無影無蹤,到哪裡去捉呢?齊王靈機一動,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計。他下令把蘇秦的頭割下來,還讓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屍體,弄得滿頭滿臉都是血。然後把血淋淋的人頭懸掛在城門口,張貼出黃榜,上面寫著:「蘇秦是個大內奸,死有餘辜。齊王一直想殺了他,卻沒想到什麼好的辦法。今幸有義士為民除害,大快人心。齊王下旨重賞,獎勵黃金千兩,請義士來領賞。」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鉤。竟有四人前來領賞,而且他們都一口咬定:蘇秦是自己殺的。於是士兵把他們「請」到齊王跟前。齊王見到他們四個人,恨得咬牙切齒。可他還是煞有介事地問:「這一千兩黃金,你們四個人怎麼個分法?」 這四個人不知道中了計,還高興得立即回答說:「這好辦,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齊王一聽他們還樂滋滋地想著賞金,拍案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這四個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殺了。而真正的刺客,據說是秦國派來的殺手,早就逃回秦國去了。從此民間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說法,人們常用它來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財色所迷惑的人。
源於民間傳說
從前有一個秀才,為了考取功名廢寢忘食、發奮苦讀,可是終其一生都不曾中舉,連兒子都沒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終於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貴子,添得雙丁。秀才回想一生成敗,不由得感慨萬千,於是給兩個兒子起名:一個叫做成事,一個叫做敗事。從此秀才在家閉門課子,日子過得其樂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寫字,大兒子寫三百個,小兒子寫二百個。」秀才趕集回來之後詢問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寫是寫了,不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個都是二百五!」
源於推牌九
牌九系一種賭具,其中有「二板」(四個點)和「么五」(六個點)兩張牌,這兩張牌配在一起就是十個點,在推牌九這一賭博活動中,被稱為「斃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點,誰都比它大,它什麼牌也「吃」不了,所以後來人們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簡稱)這個詞來戲稱什麼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時間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源於街機游戲
90年代流行的街機游戲「街頭霸王」,出自於90年代的一個街機游戲叫「街頭霸王(street fighter)」。是一個格鬥游戲,當一方以滿血打敗另一方時,系統會出示一個英文PERFECT,由於系統發音不標准(日本做的游戲,日本人配音),讀音非常像「二百五」,於是就以此調侃獲勝之人。直到今天,在格鬥類街機游戲上(如拳皇),PERFECT仍被稱為「二百五」,從90年代玩街機的朋友都知道。當然這里的「二百五」只是調侃!
源於智商IQ
IQ的意思其實就是智商,是衡量智力的一種指數,其最高指數為250。在140以上者接近極高才能(國外常把這種人稱為「天才」),120~140者為很高才能,110~120為高才能,90~110為正常才能,80~90為次正常才能,70~80為臨界正常才能,60~70為輕度智力孱弱,50~60為深度智力孱弱,25~60為亞白痴,25以下者為白痴。正常智力的界限為智商90~110。常理來說,正常的測智商的題庫,能達到140的,就已經算是天才了,而據說愛因斯坦的IQ達到了180,所以250的智商,可以說是超天才。又有人說,天才和精神病只有一線之差,所以,250這個幾乎無人可及的境界,更多的就是用來形容笨蛋了(有些人被形容為愛因斯坦,意思為他的話語行為是我們這些普通智力的人無法理解的,不是天才就是蠢材)。
其他說法
據某中學語文書記載,古代人用銀子按兩劃分,一般五百兩是個整數單位,用紙包好,當時包五百兩是為「一封」,而二百五十兩就是「半封」銀子,因為跟「半瘋」諧音,所以後來人們也把瘋瘋癲癲的人做「二百五」。
從前有一個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賣傳家至寶,寶物上寫「賣金二百五十八兩」,結果他賣的時候有人和他討價還價,硬是只給250,他想250就250,於是賣得金子250兩,很多人笑話他少要了8兩金子,笨蛋一個。從那以後人們就把做事糊塗的人稱為二百五。
到了現代,據說有人學唱歌星伍佰的歌,怎麼也學不象。別人說他頂多算半個五百。
山東棗庄、微山、江蘇徐州方言「半熟(讀作『半浮』)」就是「二百五」的意思,這里把傻瓜或說話不正經、辦事不認真、處事隨便、好出洋相的人稱為「半熟(讀作『半浮』)」。話說「二百五」
「二百五」不是一個很古老的詞,不用說《爾雅》、《說文》、《康熙字典》不載,即便《辭源》、《辭海》也不見蹤跡,只有《現代漢語詞典》收有詞條,卻也未標明出處,只提示了一句「[方]半瓶醋。」「半瓶醋」出自元雜劇《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清代《石頭記》六十四回有:「又有一等半瓶醋的讀書人。」何謂「半瓶醋」,即「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比喻一知半解卻好人前賣弄,也叫「半吊子」。其實,《現漢》只說對了一半,且拐了一個「彎兒」。「二百五」說的是「錢數」,與「半吊子」的關系更密切些。
如同「馬大哈」源於馬三立的相聲《買猴》,俗語「二百五」的「根兒」恐怕也要從文藝作品中去尋。在稍早的文字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清代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發表於1903年-1905年)第八十三回:「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1913年上海亞細亞影戲公司製作了由張石川執導的電影短片《二百五白相城隍廟》。丁楚鶴出演主角「二百五」,這個第一次走進上海的農民,由於不懂規矩,傻氣四溢,鬧劇不斷,被演得惟妙惟肖,給人印象極深,此後「二百五」不脛而走,流行各地。1924年,陳獨秀在《收回教育權》一文中言及「二百五」。1949年,上海大同電影公司又攝制了電影《二百五小傳》,描寫一位正直憨厚、愛打抱不平的評戲藝人,其綽號「二百五」。此後,「二百五」的「名氣」更大,幾乎傳遍全國。
另外,據著名戲劇人翁偶虹說,早年崑曲本有《蝴蝶夢》演繹莊子幻化故事。梆子改名為《大劈棺》,增添了「二百五」、「三百三」兩個靈童角色,頗有噱頭,反勝崑曲。京劇《蝴蝶夢》基本翻自梆子,筱翠花(於連泉)挑班演出不見出色。上海名丑劉斌昆重新塑了「二百五」這一角色,獨創漆布長衫、坎肩、小帽,酷肖紙質,其功夫極深,被抱出場後,鵠立椅上,右手拿煙袋,左手彎胸前,歷時一刻,身無少動,觀眾詫為奇技,直呼其「紙人」。京劇《蝴蝶夢》有一對白:雜扮童兒道:「什麼人雞毛喧叫?呀,這個人好像我二百五十大錢買來的童男,怎麼活了?不要緊,待我叫他一叫。特(忒),二百五。」童男答道:「怎叫我二百五……你買的是紙的,我是個人,怎會一樣?」
「二百五」就是二百五十文大錢,就是「半吊子」。(但是實際上一弔錢是一千文,半吊子就是五百文了。)從以上分析來看,猜測「二百五」一詞很可能產生於晚清民初。至於「半吊子」,可能就更早一些了。
楚劇是一個古老的地方聲腔劇種,舊稱哦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由清代道光年間(1821年-1851年)鄂東流行的哦呵腔與黃陂、孝感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1926年改稱楚劇。楚劇有一出傳統小戲就叫《半吊子賣鞋》,是搬演一個綽號「半吊子」的鞋匠臘月三十賣鞋過年的故事。說明那時就有「半吊子」一說。
二百五是「二桿子、半吊子、無所不至」幾詞各取詞頭「二、半、無」諧音而成,是一句罵人很重的話。

⑽ 是有什麼歷史典故嗎

射王中肩
周朝分封的諸侯國中有一個鄭國,和周天子的關系一直很好,平王東遷就曾立下汗馬功勞,因此一直得到周天子的寵信,擔任周朝的卿士(也就是後來的宰相,現在的總理)。到了平王的孫子桓公繼位的時候,鄭國實力更加強大。周桓王借口鄭庄公是先王老臣,不敢驅使,鄭庄公憤然離去。從此「周鄭交惡」,兩國關系彼此緊張起來。
鄭庄公哪裡會咽下這口氣,正好宋國和衛國作亂,鄭庄公就假借周桓公的名義,聯合齊國和魯國,把宋國打敗,重立了宋庄公。這件事在諸侯國中間可是有很大的反響的,許多諸侯國都把鄭庄公看作是諸侯國的首領,周桓公在大家的眼裡就更沒有地位了。
周桓公當然很氣憤,怎麼可以這樣。他正式將解除鄭庄公的卿士職位,鄭庄公五年不去朝見周桓公。於是,雖然實力不足,但桓公還是召集了蔡、衛、陳等幾個國家去討伐(古時候的戰爭很講究出師有名,如天子對諸侯的戰爭稱為討伐,意為正確的,應該的)鄭國。周天子以為這樣,鄭庄公就會趕快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在那時,天子名義上還是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的。鄭庄公自然不會如他所願,而戰爭的結果我們可想而知,在周朝軍隊已經失敗的情況下,周桓公還是很勇敢,親自指揮軍隊斷後,更慘的是鄭軍中有位猛士,叫「祝聃」。他在追趕的過程中向周桓公射出了一箭(古時候,因為周禮規定,每一個人都要按照自己的地位乘坐不同的車輛,在戰爭中也有自己規定的戰車,所以,周桓公在混戰中是很醒目的),這一箭射在了周桓公的肩上,雖然沒有危急生命,但已讓周天子的威信降到了最低,僅僅只是大家共同的天子而已。而周桓公在實際較量後,也不得不承認諸侯國的強大和自己的無可奈何。
從此,周天子失去了對諸侯國的控制。一個個強大的諸侯國王開始粉墨登場,開始了「大國爭霸」的較量。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