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杜甫的典故

杜甫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5 01:36:48

① 與杜甫有關的成語典故

長年三老 古時指船工。
炙手可熱 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權勢大,氣焰盛版,使人不敢接近權。
指揮若定 形容態度冷靜,考慮周全,指揮起來就象一切都事先規定好了似的。
簪纓世族 簪和纓,古時達官貴人的冠飾,用來把冠固著在頭上。舊時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樽酒論文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後遂以「樽酒論文」謂一邊喝酒,一邊議論文章。
眾流歸海 大小河流同歸於海。比喻眾多分散的事物匯集於一處。
自救不暇 解救自己都來不及。指無力再幫助他人。
一寸丹心 丹心:赤心,忠貞的心。一片赤誠的心。
雨打風吹 原指花木遭受風雨摧殘。比喻惡勢力對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嚴峻的考驗。

② 杜甫的軼事典故

多少年來,杜甫給後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學、史學界針對杜專甫的死因屬提出了五種死因:
一、病死說
翻閱莫礪鋒、童強著《杜甫傳》,關於杜甫的死,書中寫道:「冬天到了,詩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陽的舟中。……一顆巨星就在這無限的孤獨、寂寞中隕落了。」
二、賜死
此說最早出自於假冒唐朝李觀的名義寫的《杜拾遺補遺》。這種說法自提出後,後來歷朝歷代的學者對此說進行批駁,並明確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問題,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賜死杜甫,而唐玄宗死於寶應元年(762)。
三、自沉於水而死
此說源於偽托唐朝韓愈名義撰的《題杜子美墳》提出「三賢(指屈原、李白、杜甫)同歸一水」的說法。三人懷沙自沉,這顯然是一種沒有絲毫根據的想像。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說的是現代著名學者郭沫若,郭沫若的這種說法同樣具有猜測性,幾乎沒有文獻作為依據純屬於個人的文學創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死和飢餓有著斬不斷的聯系,離開四川後的杜甫客居湖南,由於被突然的洪水所圍困,連續餓了9天(一說是連續餓了5天)。當地縣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難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許久未進食,腸胃難以承受,最終因消化不良而死。

③ 關於杜甫的成語典故

杜甫寫「詩史」

安史之亂結束了。這對於飽受戰亂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來說,畢竟是版一件值得高興權的事。當時在梓州(今四川三台)過流亡生活的詩人杜甫,聽到這個消息,更是欣喜若狂,淚流滿面。

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樣,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詩人之一。在文學史上,把他們合稱「李杜」。杜甫原是河南鞏縣人,生長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就下苦功讀書,也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寫了不少優秀的詩歌。三十幾歲的時候,他在洛陽,遇見了李白。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兩個人性格不一樣,但是,共同的志趣和愛好使他們成為親密的好友。

④ 為什麼餘光中管杜甫叫杜二,典故是什麼

杜甫在家排行老二,
譬如:詞人柳永,又叫柳七,排行第七
古人喜歡用自己家裡的排行順序來作為自己的別稱,這種稱呼限於同輩份的朋友之間這么稱呼,餘光中稱呼杜甫為杜二,有失穩妥。

⑤ 滄州有什麼典故為什麼李白杜甫都在詩中提到它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李白

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徒傷未拂衣。—版—杜甫

請注意,權洲vs州。此「滄洲」非彼「滄州」。

滄洲,指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來稱隱士的居處。

更有:

三國魏 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箋》:然後臨滄洲而謝支伯,登箕山以揖許由。

南朝齊 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

清 林則徐《中秋炮台眺月有作》:涵空一白十萬頃,凈洗素練懸滄洲。

⑥ 杜甫詩三首中的典故

高中杜甫詩三首
1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專波浪兼天涌,屬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未引用典故
2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猿嘯哀:指長江三峽中猿猴凄厲的叫聲。《水經注·江水》引民謠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昭君出塞

⑦ 杜甫的哪些詩中有典故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專兩朝開濟老屬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
老臣:諸葛亮
典故:三顧茅廬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先主病篤,謂亮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初,亮自表後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這就是「老臣心」。

⑧ 杜甫有什麼典故和名言

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怎樣才能得到。這是欲得而不能的假設與感嘆。廣廈:高大寬敞的房子。大庇(bi必):全部遮蔽。寒士:貧寒的讀書人,此處泛指窮困的人民。這幾句大意是:怎樣才能得到千萬間高樓大廈,讓普天下貧寒的人都歡天喜地地住在裡面,安穩得像山一樣,任憑風吹雨打也不動搖呢?詩人由自己的茅屋為秋風所破,飽受風雨之苦,推想到天下廣大人民的苦難.因而產生了這樣偉大的理想,表現了詩人關心人民,熱愛人民的熾熱感情和博大的胸襟。這幾句可用以表現偉大人物願與人民共甘苦、同命運的高尚情操。

⑨ 典故,杜甫的詩詞請老婆婆看的懂

叫 老嫗能解 典故是 白居易寫詩,都念給老太太聽。老太太能明白了,就不修改了。否則改到老太太能懂為止

⑩ 關於杜甫的典故,,求解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1],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後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 雖然杜甫在當朝不為世人所知,但經過後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3]。 杜甫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安祿山與史思明)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759),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工部。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准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後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杜甫的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曾祖父杜依藝曾任鞏令一職。祖父是初唐詩人杜審言官至膳部員外郎且有自己的自傳。父親杜閑有奉天令一職。青年時期,杜甫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並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杜公祠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編輯本段杜甫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 杜工部像
[4]15歲揚名,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雖然被後世稱為「詩聖」,詩歌被稱為「詩史」,可在唐朝當時並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有一首《戲為六絕句(其二)》就是寫「初唐四傑」的:「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詩人的自比,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盪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開始漫遊吳越,5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第,之後杜甫再漫遊齊趙。之後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這便是「詩仙」與「詩聖」的最後一次相見。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當朝宰相李林甫為了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的職位。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連舉行了三個盛典。杜甫藉此機會寫成了三篇《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 杜甫墓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註:「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四、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飢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嚴,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成都杜甫草堂(12張)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