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葫蘆的典故

葫蘆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4 22:27:22

① 有關葫蘆的傳說

葫蘆又稱蒲抄蘆,諧音"福祿」,草本植物。其枝莖稱為蔓帶,諧音"萬代」,故蒲蘆蔓帶諧音為"福祿萬代」,是吉祥的象徵,葫蘆與它的莖葉一起被稱為"子孫萬代」。
葫蘆果實裡面有很多種子,所以中國人把葫蘆作為繁育生育、多子多孫的吉祥物。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葫蘆被很多民族認為是人類的始祖而崇拜。在神話和故事里,葫蘆始終與神仙和英雄為伴,被認為是給人類帶來福祿、驅魔辟邪的靈物。很多神仙、神醫也都身背葫蘆或腰懸葫蘆,如八仙中的鐵拐李,壽星南極翁,濟公和尚等。
所以葫蘆自古以來就是福祿吉祥的象徵,也是保宅護家的良品。
葫蘆還用作除病之用,只須掛在病者的睡床尾或擺放在病者的睡側。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氣,使其快速的好起來.如果是健康人,則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氣,提升運勢。
葫蘆掛在大門外,則有保屋內人平安的作用。
總之,葫蘆已成為觀賞、收藏、實用的上好佳品,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徵。

② 日本有拿著葫蘆放出飛馬的典故

應該有拿著葫蘆放出飛馬的典故呀

③ 八寶葫蘆鴨的由來,或者典故

八寶葫蘆鴨的由來:
八寶葫蘆鴨是形如葫蘆,以糯米,芡實,蕙仁,冬筍,香回菇,金鉤,火腿丁為輔料烹答制而得名的。

做法:整鴨除骨,做到肉體完整,鴨皮不破;將制好的八寶餡填入鴨腹內,使腹隆起,在鴨頸處挽結,即成葫蘆形;入沸湯中稍燙,摘凈殘毛,搌干水分,裝入盤內,將少許鹽和料酒遍抹鴨身,放上蔥,姜上籠蒸熟;取出稍晾,再入熱油鍋中炸至皮酥脆,色呈金黃。
特點:色澤金黃,外酥內扒,鮮美爽口,酒飯均宜。

④ 依樣畫葫蘆的成語典故

【出自】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撿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內乃俗所謂診樣畫葫蘆耳容,何宣力之有?」
故事:北宋初年,有個翰林學士叫陶谷,在宋太祖趙匡胤身邊擔任起草各種文告的工作。時間一長,他自以為有功,便向宋太祖討個高官做。誰知宋太祖卻說:「翰林學士起草文告,無非是參照前人的舊本,其間不過換幾個字句,充其量不過照葫蘆畫瓢而已,談不上有什麼貢獻。」陶谷深感失望,一氣之下就作詩自嘲,其中有這樣兩句: 「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從此以後,「依樣畫葫蘆」就作為一句熟語,流傳在人們的口頭筆下。常用來比喻模仿別人,毫無創見。
【例句】他只知道依樣畫葫蘆,讓他寫論文是不會有新意的。
【原文】陶谷久在翰林,意希大用……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⑤ 端午節掛葫蘆是什麼典故

據神話傳說,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化作賣油郎到一山村中賣油,油價標明後任人根據內所打油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
於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錢則少付。有一少年也學著別人的樣子,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錢。這位少年歸家後將大家買油及自身買油情況向母親如實介紹,母親對兒子進行了嚴肅批評,並責令兒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並前去對賣油郎賠禮。
呂洞賓深感其誠實,於是告訴這位少年,五月初一將有大禍降到人間,在門口掛一個葫蘆則可太平無事,躲過災難。這位心地善良的母親急忙把這一消息轉告鄰友,凡是聽到消息的家家戶戶都紛紛在門眉處掛起了葫蘆。
果然未過數日,一場特大山洪捲走了沒有掛葫蘆的人家,而掛葫蘆人家則是安然無恙。從此留下了端午節前幾天掛葫蘆的習俗。也有民間傳俗,說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葯王爺下凡,見到人間毒蟲橫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裝神葯的葫蘆掛在一家門口,滅蟲降瘟,普救眾生,留下了這一習俗。

⑥ 廣東方言「放葫蘆」(吹牛)的典故

「葫蘆祥」、「葫蘆明」、「葫蘆洪」……在廣州,若某人的名字前面帶上「葫專蘆」兩字,大致是屬指其人平常愛吹牛。如某人講某事時,或愛吹噓講大話講假話,或言過其實誇大其詞生安白造,人們會責之為「放葫蘆」。

「放葫蘆」一語源自上世紀60年代初的一部電影《寶葫蘆的秘密》,是根據作家張天翼的同名童話小說改編的兒童戲,影片運用夢幻式的結構方法展開故事———小學生王葆在夢中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寶葫蘆,心裡想的東西馬上就飛到眼前。可是他快樂不了多久,不盡的煩惱就接踵而來,最後他把寶葫蘆燒了。該片放映後風行全國,廣州的孩子們便將「葫蘆」比作無中生有、連篇大話、虛幻泡沫的代名詞。於是就派生出「放葫蘆」一語,再衍生出「葫蘆祥」、「葫蘆×」等等稱謂來。此語及稱謂與另一句意思相近的廣州口語「大隻廣(講)」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對言過其實、誇誇其談者的嘲諷。

⑦ 葫蘆僧斷葫蘆案是什麼典故

馮、薛兩家爭買英蓮(甄士隱的女兒),薛蟠打死馮淵後潛逃,積案一年;賈雨村接案。賈雨村初聞案情,先是大怒,但其後卻因門子(葫蘆廟的沙彌)的出現,以及門子所提供的護官府改變了審案初衷,最後徇情枉法,讓薛蟠逍遙法外。

⑧ 誰知道按下葫蘆浮起瓢典故

比喻顧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無法使事情圓滿解決。
按下葫蘆又起瓢就是說在水缸里把葫蘆按下去了,瓢又浮起來了。用一句成語叫作「顧此失彼」。意思就是顧了這邊又丟了那邊。形容在遇到問題時由於事先沒有準備而手忙腳亂。

⑨ 懸壺濟世源於什麼典故

懸壺濟世是古代頌譽醫者道者救人於病痛。醫者仁心,以醫技普濟眾生,世人稱之,便有懸壺濟世之說。

出處:《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記曰

費長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葯,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子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

惟見玉堂嚴麗,旨酒甘餚盈衍其中,其飲畢而出。翁約不聽與人言之,復乃就耬上侯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長房遂欲求道,隨從入深山,翁撫之曰:子可教也,遂可醫療眾疾。

譯文

《後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一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葯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葯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鑽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鑽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

後來,費長房隨老翁十餘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餘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後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師,就在葯鋪門口掛一個葯葫蘆作為行醫的標志。如今,雖然中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一說法保留了下來,而且不少葯店、制葯廠等沿以為用,葯房有以葫蘆為幌子,葯廠有以葫蘆為商標圖案,又有「不知葫蘆里賣的什麼葯」一說。


(9)葫蘆的典故擴展閱讀:

懸壺濟世是對醫者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贊美。我們在很多古裝劇,武俠劇裡面可以看到在葯店門口都會掛一個葯葫蘆,很多郎中也會在身上背一個葫蘆,這就是他們行醫的標志。

除了懸壺濟世的偉大目標之外,更多的是葫蘆的價值。

因為在古代經常用葫蘆來作為盛酒、水的器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壺。葫蘆的作用可不僅僅是這樣,有資料記載,古代行醫者無論走到哪裡,葫蘆是它們隨身攜帶的必備品。可以用來盛葯。

在采葯之後將葯物放置於葫蘆中,它有很強的密閉性,保持葯物的乾燥性,不至於減低葯性

而葫蘆本身也具有很強的葯用價值,具有利水消腫,除煩止渴,以及通淋散結的功效。而現在的我們,去掉了懸壺這樣的形式,但是對患者的那份仁愛之心,赤誠之心,救人於水火之中的迫切之心從不曾改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懸壺濟世

⑩ 葫蘆和瓠子的異同,典故

葫蘆是葫蘆科、葫蘆屬植物,學名是Lagenaria
siceraria。其中Lagenaria是屬名,
siceraria是種名。
瓠子的學名跟葫蘆一樣專,是屬同屬同種植物,也是Lagenaria
siceraria。
但二者是不同的變種或品種,它們的果實在形狀上差異很大。葫蘆是很可愛的形狀,誰都見過;瓠子的性狀是很平淡的直筒狀,跟黃瓜、茄子差不多。
葫蘆:
http://ke..com/view/33197.htm
瓠子:
http://ke..com/view/258094.htm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