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燈的寓意

燈的寓意

發布時間: 2020-12-24 10:21:58

㈠ 元宵節觀燈的寓意是什麼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
元宵節
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

㈡ 花燈寓意

掛燈籠,傳統上認為有鴻(紅)運當頭的吉祥寓意,逢年過節掛的燈籠上,基本都回是吉祥的圖案和祝福的吉祥答話,加之燈籠的正紅色是硃砂的顏色,而硃砂是風水上講去邪擋煞效力極強的寶物,所以自古逢年過節,就有在大門上掛紅色燈籠的傳統。
燈籠不僅是古代用以照明的工具,在傳統風水命理學中,它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徵,又因「燈」與「丁」讀音相近,更意味著人丁興旺,被人們視為吉祥好預兆。
每年的農歷正月,家家戶戶都要掛起象徵吉祥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燈籠也成為中國人喜慶的象徵。
我國古代講究好事成雙、福祿雙全,掛燈籠也一樣,一般都要偶數,而不掛單數,而且講究對稱,要掛在大門兩旁,還講究掛南不掛北等。另外,每年春節時掛燈籠,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再接著掛,古代對此一般是以「碰燈」的方式銷毀,即是將燈籠互相一撞,燈籠著火後銷毀。某寶「億耀旗幟」的大紅燈籠,外層採用高透PVC,PVC材料色彩艷麗不易褪色,長期置於日曬雨淋的戶外也不易腐蝕風化。

㈢ 佛教的『燈』有什麼實際含義嗎

佛前面為什麼要供燈?你們說點燈的功德很大,有什麼功德?你以為點這個燈,佛菩薩就保回佑你,你搞錯了答。點燈為什麼點油燈?點電燈不是很好嗎?何必點油燈?它用意很深,這就是教育。燈放光明,光明不是照自己,照別人,燈油愈點愈少,這就是說犧牲自己,照耀別人,是提醒你這一點。我們能夠犧牲自己,舍己為人,這是佛教給我們常常提醒自己,提醒自己我們在佛前發的願,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誨,我們要舍己為人。沒有人提醒就會忘掉,人自私自利,不肯犧牲自己,成就別人,所以用這個方法來提醒你。
電燈不明顯,電燈雖然光照別人,但是燃燒自己的意思很少。當然它也要用電、也耗電,沒有燈油這么顯著,愈點愈少,這是舍己為人。點蠟燭尤其是這個意思,蠟燭愈燒愈短,它都照耀別人。燃燒自己,照耀別人,點燈是這個意思。燈代表智慧、代表光明,我們要把我們的智慧貢獻給社會、貢獻給國家、貢獻給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造福,這就是燃燈的意思。還有燃香,你們受菩薩戒,燒幾個香,就是這個意思,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就取這個意思。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

㈣ 荷花燈的寓意(各個部分)

1.荷花燈也叫「和」燈或者「合」燈,屬於河燈的一種,因為諧音,所以寓意著團圓和美,和諧回美滿,同時以荷花答為燈底,更象徵著一種潔身自好,清廉正直的高尚品質。如今的荷花燈,不僅出現在一些傳統節日中,而且還應用在人們婚慶、出遊、約會等場所。

2.荷花燈亦是年輕姑娘成群結隊的燈舞。開始是在手上表演,後來發展成「蓮花盤」,即用竹筒紮成一個圓圈,圓圈四周扎有荷花,圓圈吊有四根細麻繩扎在表演者身上,表演者在圓圈內表演。解放前這種燈在湖治工區很盛行。解放初,這個歌舞團運用荷花燈這一民間藝術,改編成《荷花舞》,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身受世界各國文藝工作者的喜愛和歡迎。

㈤ 花燈的寓意

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紅紅火火,團團圓圓,合家歡樂。

花燈,專又名燈籠。屬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中華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花燈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燈節。每到這時,各式花燈高懸街頭。勝芳花燈多以亭台禽魚蟲花卉的題材製做。以染色紙綴以各色華麗細條製成,鮮艷奪目。

花燈,又名"彩燈",是我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歷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㈥ 正月十五點燈的寓意

1、正月十五抄點燈油燈是一種傳統習俗,辟邪、喜慶,代表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點燈,亮起火光,有希望、光明的寓意。
3、正月十五點燈籠的由來:
「火化揚州」的神話故事
古揚州城,人情淡薄,世風日下,天上神君命「火心娘娘」下凡,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將揚州城付之一炬。
火心娘娘下凡,化作一個鄉下老太太,在揚州遇見一個特別善良的老人,為火心娘娘搭順路車,將口袋裡的干糧給火心娘娘吃。可是正月十五晚上要火化揚州城,火心娘娘把老人叫到她的跟前,說:「你回家後,在你家大門口掛上一盞大紅燈籠」。回家之後,老人就將此事告訴了他的媳婦,他媳婦可是個十里八鄉有名的明白人,於是又將掛燈的事告訴了她的娘家人,一傳十,十傳百,到了天黑以後幾乎家家都掛上了大紅燈籠。
火心娘娘因此而無法火燒揚州城,揚州城躲過一劫。
從此,每年的正月十五,揚州城人們就有了掛大紅燈籠的習慣。後來此習慣延伸到整個中華民族,正月十五掛燈籠成了辟邪喜慶的象徵。在自家門前點油燈,就是正月十五點燈掛燈籠的習俗傳承至今。

㈦ 花燈的寓意

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庄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關於打燈籠的由來,民間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一個聰明人想出個法子,他讓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3天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天兵已經放過火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3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而作罷.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來紀念這個日子
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但也有相傳唐明皇於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是為了慶祝國泰民安,才扎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著「彩龍兆祥,民阜國強

㈧ 元宵節觀燈的寓意

元宵節的花燈寓意:民間在除夕供奉老天爺時要設立「天地堂」。人們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裡面小桌上立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擺著香爐、供品,還掛著一盞燈籠,燈籠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據說姜太公當年封神時,別人都封了,就是忘記了封自己,自己沒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爺坐在一起。
燈籠與神有關,所以也賦予很多象徵意義。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在閩南語中「燈」與「丁」發音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有一種「光明燈」,在歲末年初時,把燈籠放在寺廟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順利。也有農家在田間立長竹竿掛上一盞燈「照田蠶」,觀察火色以預測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豐年。

「放天燈」,來由是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後,以燃放天燈為互報平安的信號。由於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節,從此以後,每年這一天,人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所以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其後逐漸演變為向上天祈福許願的民俗活動。天燈上寫滿了心裡的各種祈願,希望天燈能上達天庭,帶給人無限的希望和光明。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鼓勵讀書,民間都把小孩送上學。入學的第一個節目叫「開燈」,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燈帶到學校去,請一位博學的老先生點起來,象徵前途光明。從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後開學,因此開學的花燈,也成了「上元節」的點綴。

元宵節花燈種類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編制的形象燈,如龍燈、虎燈、兔燈等等,或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而成的活動燈,如牛郎織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精神。各種花燈製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㈨ 元宵節觀燈的寓意是什麼

燈在台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遊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遊走,好生男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