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清明典故

清明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4 09:16:38

① 清明果的傳說典故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內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容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團子。然後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② 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典故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版,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權傳統節日。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揚,活動活動筋骨。

③ 關於清明節,流傳著一個什麼典故

關於清明節,流傳著這樣一則感人肺腑的典故,說的是晉文公重耳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在大臣介子推的保護下,流亡國外。

有一天,他們在一座大山裡迷了路,幾天幾夜沒吃上東西,重耳餓得頭昏眼花再也無力走動。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用火烤熟送給重耳。重耳吃完後問肉是哪來的,介子推告訴說是自己腿上的肉。重耳感動地說:"你這樣待我,日後我怎樣報答你呢?"介子推說:"我不求報答,但願你不要忘記我割肉的痛苦,要多想些治理國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後做一個清明的國君。"重耳流亡後的第十九年,終於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他把流亡時期跟隨他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都封賞了,唯獨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原來,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綿山位於現在的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見不到介子推,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但還是沒有找到。這時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等火熄滅後,還是不見介子推出來。晉文公和御林軍一起搜山。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伏地哭拜,然後安葬遺體。這時,他突然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像有什麼東西。

晉文公命人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離開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帶回到宮中。

晉文公命人將柳木做了雙木屐,每天穿在腳上,常常望著它哀嘆:"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

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就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帶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右銘。他治國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④ 關於清明節的詩詞曲,歷史典故等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佳節清明桃李笑抄,野田荒冢只襲生愁。____黃庭堅《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____王禹偁《清明》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____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____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____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張先《青門引·春思》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____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____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⑤ 清明節稱為寒食節的歷史典故

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避山裡,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回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答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漢時,山西民間要禁火一個月表示紀念。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這個習俗。《陰罰令》中有這樣的話,「聞太原、上黨、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雲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

三國歸晉以後,由於與春秋時晉國的「晉」同音同字,因而對晉地掌故特別垂青,紀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習俗又恢復起來。不過時間縮短為三天。同時,把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說法推而廣之,擴展到了全國各地,於是寒食節成了全國性的節日,寒食節禁火寒食成了漢民族的共同風俗習慣。

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比端午節的發生早358年)。據《辭源》、《辭海》「寒食節」釋義:春秋時,介之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

⑥ 清明節的來歷(簡述)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上古干支歷法的制定為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清明節氣特點與祖先信仰、祭祀文化衍化成清明祭祖節日,清明祭祖經歷代沿襲已成為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氣是干支歷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二十四個特定節令之一,這一時節,吐故納新、生氣旺盛、氣溫升高,萬物皆潔齊,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

(6)清明典故擴展閱讀:

清明節的主要習俗:

1、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2、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清明節植樹的習俗,據說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

3、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 「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4、掃墓祭祖

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據考古發現,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萬年前的墓葬。經加速器質譜(AMS)測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是廣東乃至嶺南發現年代最早的墓葬,表明距今1萬多年前,嶺南古人類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和禮俗觀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明節

⑦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一定要有典故或詩文賞析

1、臨安春雨初霽

宋代: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賞析:

《臨安春雨初霽》沒有豪唱,也沒有悲鳴,沒有憤憤之詩,也沒有盈盈酸淚,有的只是結腸難解的郁悶和淡淡然的一聲輕嘆,「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嚴酷的現實,使作者不得不對朝廷對皇帝,對人生對社會作出一些陰暗的結論。

臨安城雖然春色明媚,但官僚們偏安一隅,忘報國仇,粉飾太平。作者是時刻清醒的,在表面的昇平氣象和繁榮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聵,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壯志。但既不能高唱,又無法托情夢,只好借春色說愁緒,把春天寫成了無情之物。



2、清明

宋代: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賞析:

這首詩以清明時節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現了古代清貧知識分子的困頓生活,表達了詩人生活的艱難和以讀書為樂的情懷。

前二句開門見山,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發的時節,到這一天,人們不論貧富,都要穿著春裝,到郊外去賞花踏青。然而,就在這樣一個觀賞大好春光,舒散自己抑鬱心情的日子裡,我們的詩人卻兀坐家中,既沒有花酒助興,也沒有高朋作陪。

作者身居人境自比「野僧」,一種幾乎被世人遺忘、自生自滅的感覺不禁油然而生,作者凄苦冷寂的心情也被表現得更為強烈了。

後二句是現身說法,自訴人窮志不窮,表明寒士的清明佳節,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讀書,主題思想是勵志勸學,發憤讀書。昨日詩人向鄰家「乞新火」本是為了生活所需(包括燒水煮飯等),而詩人在這里只說「分與讀書燈」,這就使興味得以轉化,是一種寄託和享受。

和先前感到的「蕭然」迥然有別:將痛苦與郁悶化為前進的動力。這盞伴隨苦讀詩書的燈,彷彿點燃了生命的火炬,驅走了眼前的黑暗,照亮了前進的道路,於是心胸豁然亮堂,情感得以凈化,另有一番「興味"在心頭。

全篇語言朴實,議論明快,敘述簡潔。全詩運用襯托、對比的手法,再現了古代清貧寒士的困頓生活,給人凄涼、清苦之感,寥寥數語,質朴平實,於小處見大,自然揭露出社會生活真實的一面。

⑧ 清明節的典故和來歷,非常急啊!!!

清明節的典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准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系,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庄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斗雞,鏤雞子(雞蛋),斗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斗雞與斗雞蛋之戲了。斗雞今多見,斗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游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斗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鞦韆。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鞦韆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⑨ 有關清明節的詩詞散文典故戲曲

清明散文一首:


清明

清明。是一場花事。

先是妖妖的桃花在疏忽間就專完成了一季開落。屬轉眼間粉白的杏花也已經美人遲暮。眼跟前鋪天蓋地的是雲白雪白的梨花正歡唱青春少年。

遲暮的杏花開的清寂。淡然的倚在門邊牆角。等不到前世清音出塵的笛子,便再不肯做驚鴻一舞。水袖決然,落英滿地。

滿眼的梨花卻是鬧的。這一樹,那一株,不羞怯,不謙讓。開的驚天動地開的海海洋洋。開的人心旌搖盪 ,開的人恍恍惚惚。開的人總想在這春天必須做點什麼才好。

可是做點什麼才好呢?花事到了極致,這春便深成了一筆濃墨。似乎做什麼都成了多餘。便只有抱著一腔柔情任這春色一點點暈染成詩。

春色入了詩,入了畫,入了眉間心上,一顆心裡便是山高水遠最愛春的你。煮了艾草,團了青團,江南的清明碧色如玉的綠在我的指尖,這曾是你愛的春色。坐在盛開的梨樹下,溫了梨酒,風與日光讓人未飲已是薄醉。先發的幾樹開始飛花碎玉。樹下的人無諾亦白頭。這也曾是你愛春的理由。你總說,花開的春色就是你嚮往的愛情,濃烈糾纏,盛大綿長。如今,這花事又起,你又在哪裡追著你的愛情?

⑩ 清明日對酒有幾個典故和其的作用效果

你把你醉酒後面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說先對節目所出來,結果就相對比較才能獲得更多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