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知識點典故

知識點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4 00:00:33

1. 請幫我歸納一下滕王閣序的知識點!

教學目標
1.了解王勃生平與作品,了解駢體文的文體特徵,積累一些文化知識。
2.掌握文中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領會情景交融的寫法,感悟語言。
4.准確把握詩人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江南三大名樓: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
大家學過有關岳陽樓的有范仲淹寫的《岳陽樓記》,有關黃鶴樓的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崔顥的《黃鶴樓》,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滕王閣序》。
二、背景介紹
1、 關於作者
王勃(649—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人,祖父是隋朝學者王通。王勃六歲即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修撰,後因一篇游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後又因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在滕王閣上設宴。王勃在宴會上賦詩並寫下了這篇著名的《滕王閣序》。隨後前往交趾途中溺水驚悸而死。本文遂成為他的「絕唱」
2、 關於滕王閣
滕王閣始建於唐高祖之子李元嬰為洪州刺史之時。民國十五年(1926年)終毀於兵燹。其間創而重修,修而又毀,毀而復建,有確鑿文字可考者達28次之多。今日的滕王閣重建於1989年。
3、 關於本文的寫作
《唐摭言•卷五》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
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雲:『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是亦老生常談。』又報雲『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又報雲『落霞與孤鶩齊飛,長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三、 熟讀課文
1、 聽錄音
2、 指名朗讀,正音。
讀音準確,斷句恰當。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種情況,即二二式,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六字句的情況大致有四種,如:
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
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
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七字句的情況則更復雜一些,如: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住。
3、 齊讀
四、 整體感知
整體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段:扣「洪府」, 地勢雄偉、物產珍異、
人才傑出、賓主尊貴。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閣」, 樓閣壯麗、山川勝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餞」, 宴會勝況,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窮且益堅
第六、七段:扣「別」, 自敘遭際,謝主引賓
五、 分析第一段
1、根據課文注釋,翻譯本段。
補充注釋:
1.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西漢豫章郡的治所在南昌。故:舊
2.地接衡廬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帶五湖 襟、帶:名詞用作動詞,連接、環繞的意思。
4.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霧、星:名詞作狀語,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5.賓主盡東南之美 盡:全都是,形容詞作動詞。美:形容詞作名詞,俊傑。
6.千里逢迎 千里: 數量詞作名詞,遠道而來的客人。
7.高朋滿座 高:尊貴
8.騰蛟起鳳:《西京雜記》中說:「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詞。」又說揚雄「著《太玄經》,夢吐鳳凰,集《玄》之上」。
2、 賞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寫稱名的沿革,道出歷史的久遠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由天及地,寫界域的廣大,可見轄境的遼闊。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襟」「帶」活用為動詞,生動形象,並同「控」「引」一樣,將洪州的氣勢寫出。----具體寫地理位置。
「物華天寶」和「人傑地靈」,兩個四六句相對,既擴展了敘述,又升華了情感。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兩句,又轉為四字短句,節奏的變換帶來了文意的轉折,由贊美「雄州」到稱賞「俊采」,另闢話題,漸近本事。
「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兩句,寫州城形勝,寫賓主才美,作為過渡句,承上啟下。
「都督閻公」和「宇文新州」大駕光臨,節奏舒緩,語氣雍容,給人一種和樂的感覺。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幾句,又變而為四字短句,起到這樣幾個作用:一、在寫作方法上,由平和的敘述轉為抒情;二、在內容上,由詳寫到概寫;在結構上,分離上下文,避免單調的羅列。
「騰蛟起鳳」和「紫電清霜」兩句,接著寫來賓。句式又變成四六式,描摹在前,引介在後,節奏急促,格調高昂,造成「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效果,與前面的人物出場相對應,別有情味。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幾句寫自己的「闖入」,委婉含蓄。贊美而又不失身份,謙遜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處。
3、小結: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變遷)
「雄州霧列」 「星分翼軫」……(空間地勢)「台隍」一句
「俊采星弛」 「物華天寶……」 (人物之盛)「賓主」一句

六、 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 點名背誦
二、駢體文有關知識
駢體文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是全盛時代,這時駢體文成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運動興起才逐漸走向衰落。我們要培養閱讀古文的能力,就不能不了解這種特殊文體。

(一)語句方面的駢偶與「四六」
A.駢偶:即對仗。駢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結構的相互對稱,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復句對復句。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例句:
例(依次):a 雄州 霧列,俊采 星馳。
b 披 綉闥,俯 雕甍。
c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d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駢體文一般是用平行的兩句話,兩兩配對,即上下句相對。也有句中自對,然後兩句相對,這種「當句對」的句式顯得更加工整。試從文中找出例句:
例:a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b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B.「四六」:即駢體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結構有五種: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這就決定了對仗的句式特點相應為四字句對四字句,六字句對六字句……請同學們找出例句。
例:四四四四
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三、、學習第二三段
1、 口譯本段內容
補充注釋:
1.青雀黃龍之軸 青雀黃龍:名詞作動詞,雕有青雀黃龍頭形
2.彩徹區明 徹:普照
3.雁陣驚寒 驚:被……驚擾
4.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序:時間。屬:是。
5.潦水盡而寒潭清 而:因而。盡:乾涸。寒:寒冷。清:澄清
6.煙光凝而暮山紫 煙光:山嵐。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現紫色。
7.即岡巒之體勢 即:依附。體勢:態勢,形勢。

2、 分析鑒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兩個短句,點明了時令,字面與音韻屬對工整,格調高亢嘹亮,領起下面對秋景的描繪。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這兩個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論,「而」字前為因,後為果。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兩個有代表性的特徵來寫秋天,寫水寫山,動靜結合,如詩如畫。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寫滕王閣的自然環境和氣勢,已開始轉入正題。
「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兩個四六句,「四字」托出敘述主體,「六字」作描繪、渲染,意在指出閣在山水形勝之地
第三段開頭用三字句,加快節奏。「披綉闥」,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視下。僅用六個字,就極簡練概括地寫出登閣的情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兩句,寫登高望遠所見山川之美。
「閭閻撲地」「舸艦彌津」兩個四六句,極寫人煙之盛,「舸艦」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氣象。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又變而為四字句,轉寫自然景物,繪出雨後天晴的景色,由此引發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絕唱,將對滕王閣的景物描寫推向高潮。
漁舟唱晚」,寫生活之樂;「雁陣驚寒」,寫候鳥之歌。社會與自然各具情趣,又融為一體。
3、 小結
本部分寫滕王閣構築之宏,眺望之廣,周圍秋景之美。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二句為描寫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秋之圖景。

四、解讀四、五兩段
1、 翻譯本段
補充注釋: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難並 並:會聚一起。
3.窮睇眄於中天 窮:望盡。中:最高處。
4.極娛游於暇日 極:盡情。娛游:歡樂。
5.興盡悲來 興:興致。
6.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悲:悲憐。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賈宜於長沙 屈:被……貶謫。
8.所賴君子見機 賴:依賴。
9.老當益壯:老了應當更加有壯志。
10.窮且益堅:且:反而。
11.不墜青雲之志 墜:拋棄。

2、 鑒賞
「甫暢」和「遄飛」,都表明興致高昂,情緒激動。
「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用清新自然的描述,寫管弦之盛,歌聲之美。
「四美具,二難並」兩個三字短句,變換節奏,心緒也為之—轉,由喜悅漸生悲慨。
「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放開一筆,視野又擴展到宴會之外,感情亦隨之升華,為下面的抒情張本。
「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兩句是虛寫,表面上是「望」「看」,實際上是在想。這里用了雙關的手法,十分巧妙:由日落而想到西北的長安,由雲海而想到東北的吳會,日下即長安,雲間即吳會的意思又暗含其中。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兩句,通過進一步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下面的感慨,即:「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這兩個四六句,一問一答,答非所問,流露出懷才不遇的心緒,充滿了自我悲傷的情調。
「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兩句,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懷,寫自己報國無路,濟世無門,言辭哀婉。情意綿綿。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這是比較現實的認識,將人生的窮通得失看作常態;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則是從歷史中擷取的兩個實例,以此來寬慰包括自己在內的失意之人。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言之鑿鑿;「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反問有力。「非無」「豈乏」,一個否定判斷,一個反詰論述,行文搖曳生姿。然後以「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作結,總束上文,開啟下文。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是一種理想的人格境界,表明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觀。
「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作進一步的補充,同時也表現了樂觀開朗的情懷。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以超越空間為喻,「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趕時間為喻,都表現出了不甘沉淪的豪情壯志。
「孟嘗高潔」「阮籍猖狂」兩個四六句,微譏孟嘗,非議阮籍,來反襯自己堅定的意志。
3、小結
第四段集中筆墨,描寫和渲染閣中氣氛,贊美文人雅士們的氣概和風采。第五段筆鋒陡轉,由盛贊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轉為慨嘆人世艱難仕途崎嶇,大發懷才不遇之感慨,為自己也為別的文人被壓抑被埋沒深鳴不平。
第三課時
一、 點名提問,復述二至四段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六七段
1、翻譯課文內容。
補充注釋:
1.一介書生 介:個
2.等終軍之弱冠 等:等同。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行冠禮,為成年人。
3.有懷投筆 懷:心思。
4.奉晨昏於萬里 奉:侍奉。
5.接孟氏之芳鄰 接:結交。
6.勝地不常,盛宴難再 勝:美好。再:第二次。
7.蘭亭已矣 已:過去。
8.奉承恩於偉餞 於:在。
9.是所望於群公 是:這。於:對。
10.敢竭鄙懷 竭:使動用法,使……完全表露出來。
2、鑒賞
「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是自謙之詞,如此簡單地給自己定位,其復雜心情一言難盡。(參見後面附錄)
「等終軍之弱冠」兩個四六句,又避開了正面表白,仍借古寫懷。先以終軍自比,表示請纓無路;再以班超、宗愨自許,表示投筆從戎、乘風破浪的志向。這兩句,都暗示了自己不甘做「一介書生」的決心。
「路出名區」的四個六字句,以平穩的語氣,含蓄地敘述了自己棄官事父,得以結識各位嘉賓的人生際遇。
然後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親的教誨和今日拜謁閻公,都是值得高興的事。
「楊意」「鍾期」兩個四六句,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嘆懷才難用和知己難遇。
「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寥寥數語,寫盡古今盛會曲終人散、無跡可尋的凄涼。
「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歸結到寫詩做序的本事上來,從對宇宙人生的無限感慨中回到現實情境。
「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是說自己不避淺近,先寫了序和詩;
「請灑潘江,各傾陸海」是期望在坐的嘉賓各展文才,各賦所懷。全文在這種禮讓中結束,不失分寸,非常得體。
3、 小結
第六段在繼續慨嘆人世不平的同時,又有峰迴路轉之筆,抒發了作者運舛志不衰,、正視現實、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第七段除繼續抒發自己抑鬱情感、表明自己的遠大志向外,以謙恭的筆調,表明了自己對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三、寫作特點分析
1.句式錯落,節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為主,雜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這些句式,根據表意的需要而交錯運用,使節奏分明,內容啟承轉合。一般來說,二字句用於抒情(文中有兩處:「嗟乎」「嗚呼」),三字句、四字句用於一個話題的開始或轉折。六字句或七字句連用,為平實的敘述;四六句或六四句連用,為敘述或抒情的展開部分。僅有一個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頓。這樣,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轉。

2.駢儷藻飾,辭采華美
駢是「兩馬並駕」的意思,儷是「男女成對」之意,駢儷就是使用對偶句,是駢文的共同特點,但這篇序文尤為突出。全篇採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即一句之中,平節和仄節交替;上下聯之間,平節與仄節相對。前面分析了四字句對偶的情況,下面舉幾個別的句式。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為:「仄仄仄(於)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於)仄仄,仄仄平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為:平仄仄(於)平平,仄平平(於)仄仄。(以上「覺」「識」「屈」「曲」「乏」「落」「一」「色」「極」「日」為人聲字,算仄聲;「共」古代為平聲字,「暇」古代為去聲字。)如此講求音律,又不影響意義表達,寫出來的句子當然抑揚頓挫,富於樂感,富於詩意。
藻飾是指運用色彩濃艷、華麗典雅的詞語,來裝飾文句。這篇序文,如「物華天寶」「俊采星馳」「紫電清霜」「鍾鳴鼎食」「青雀黃龍」「睢園綠竹」「鄴水朱華」等,都是講求辭採的典型例子。這樣,使文章辭采華美,賞心悅目。

3.運用典故,簡練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強論證的作用外,還能以古比今、借古寫懷,可以使文章內容充實,聯想豐富。語言簡練,風格典雅。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是正用,如「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4.警句品味
例:①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前者高度概括了江南各地的繁華富庶,後者形象的說明了南昌一帶人才濟濟。
②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作者將「老」和「壯」,「窮」和「堅」從相反相成中統一起來,突出了「貧賤不能移」的美好節操。
③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表達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後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獨,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獨。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2. 5、《原君》通篇推究「設君之道」,既閃耀民主主義光芒,同時也交織著作者認識

導言

問一個文科生《原君》是誰寫的,TA可能一臉懵地回你一句"你在說啥"。但你要問"'天下為主君為客'這句是誰的",TA保准給你翻個白眼,"能別考這個知識點嗎?快背吐了。"

沒錯,"天下為主君為客",這句話出自黃宗羲的文章《原君》。其原話是:

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
但凡背了書的文科生都知道,這篇《原君》有什麼歷史意義的標准答案是什麼。

諸如繼承發展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中國民主思想的萌芽,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那麼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黃宗羲的《原君》。

首先,我們得知道《原君》講了什麼。

《原君》梗概

從題目上看:"原"是個動詞,意為"推究本原","君"是"君主"的意思。」原君「一詞,意為探究君主的來源。

該文內容的道理邏輯都很清晰,一共五段,第一段講的是上古人們為什麼進行禪讓,不僅有人不當君主,而且上了位的君主也是一個接一個走馬燈似的換,這是因為君主在上古是一門苦差事。黃宗羲認為:上古的君主把臟活累活都攬在自己身上,"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這簡直就是現代的雷鋒。

第二段的內容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現在的君主,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他們不僅沒有發揚"我為人人"的精神,而且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了殘酷的迫害和剝削,讓天下人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而這樣的原因就是"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

至於第三段,體現了他對孟子民本思想的推崇和對不懂得君主本職的愚者的批評。他提到"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這個典故是從《孟子·梁惠王》中化出來的。大意是:齊宣王問孟子,"湯放桀,武王伐紂這樣的事存在嗎?"孟子說:"有這樣的記載。"於是齊宣王問:"臣可以弒君嗎?"孟子答:"成湯、武王殺的是匹夫,不是君王。"

第四段講朝代更迭的必然性。一家一姓的私利敵不過天下人的利益需求,因此王朝更迭成為必然。

第五段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總結,認為君主要明白踐行君主的職責。

總體上說,這篇文章從人皆有私的視角上寫出了天下之私為公,為天下之私者為君,古代君主之所以聖明,在於其堅守職責。今朝君主昏庸,在於其忘記職責,以天下為私。

由於成文年代較近,《原君》很容易讀懂,其中的字詞並不像先秦書面語那樣晦澀,接近於白話。

黃宗羲

本文的技法及其語言特點

①.重立論和論證而不重論據的真實性

《原君》的立論和論證都非常的出色,觀點非常新穎,有一些甚至還很正確,但是它的論據卻未必真實。用不正確的論據來推出正確的觀點,總給人一種歪打正著的感覺。

例如第1段中提到許由、務光之所以不當君主,是因為他們害怕承擔責任。實際上許由和務光的動機我們不得而知,堯舜當了一半的君主又不當了的動機,我們也不可而知。我們暫且不論這些遠古人物的真實性,畢竟在古人眼中他們都是真實的,但即便如此,也沒有任何的證據能夠推論他們的心中所想,因此這里有一種"我注六經"的感覺。

更兼之《史記》中說道:

(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
也就是說,舜是在掌握政權時候南巡打獵,最後死在了蒼梧之野,而這句話又是《史記》中說到的,我想黃宗羲一定看到過這句話,然而他卻認為堯舜當了一半的君主又不當了,是在推卸責任。我認為他是為了自己的論證而篡改了論據的真實性。

②正反論證,古今對照

這一點我覺得不必多說,古人的種種好處,今人的種種劣端,黃宗羲在文中一一進行了相互比較與對照。

③.文章的語言質朴,以短句為主,兼有長句,讀起來慷慨激昂,就像一篇演講

這篇文章的語言說的好聽是質朴,說的不好聽的話,就是缺乏文采,好在它讀起來很激昂,不至於讓人感到過於乏味。同時這篇文章是以它的思想取勝,並不是以它的文採取勝。

思想源流及其發展

黃宗羲的民本思想並不是空穴來風,平地起高樓的,它發跡於西周時期。

在殷商時期,君權神授思想泛濫,武王伐紂之時,紂王曾經說過一句話:我生不有命在天。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有天命的扶持,大權自然不會旁落於他人之手。然而武王依然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周朝。

而在周武王打敗了周朝之後,一方面人們發現天命是可以轉移的,另一方面為了鞏固政權,自然要對殷商時期的天命觀進行一些修改,於是出現了"皇天無親,惟德是輔"這樣的話語,所謂「德」,某種程度上就是指關注民生。

到了戰國,孟子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樣的話。

戰國末期的荀子也提出了"君舟民水"的理念,這句話發展到了唐代,便成為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俗語。

宋朝人范仲淹提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里的天下就指百姓,此話不僅是規勸臣子,當然也在警醒著君王。

到了黃宗羲,則出現了"天下為主,君為客",一聲高呼,此乃中國民本思想的頂峰。

《原君》的杠精杠精之處。

我對該文的評價如題,」杠精「兩個字足以概括全文。

說它「杠」,是因為它的觀點言辭都很尖銳。說它「精」,是因為它的觀點有些"精分",故曰"杠精"。

不用細看,在中央集權制的君主專制政體中,黃宗羲直接把現今君主制和君主說得狗屁不是,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因為只說君主,可能還可以以殺身成仁來"沽名釣譽",要是說出了天下人是主人的話,估計就只有挨罵的份了。要知道孟子都因為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差點被逐出孔廟。

可是黃宗羲不知道是對清朝怨言頗多,還是對明代遺恨頗深,寧可拼著自己的名聲和腦袋不要,非得把當今君主罵的狗屁不是。不僅如此,人們通常推崇的聖明堯舜還有贊頌的隱者許由,通通都被他看不上。他看上的是誰呢?是孔子不推崇的大禹。理由是因為他扛把子扛到了底,一直把這個雷鋒式的君主當到了頭。這個觀點在當時的確算得上離經叛道。

橫向觀之,黃宗羲的觀點與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有相似之處,至少都承認了人有私利,他也發展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將其推向了最高峰。

至於它的精分,主要表現在它的不徹底性:

雖然指出了天下人皆有私,天下人的私利組成了公利,需要一個人承擔職責。但他將希望寄託於有私的天下人中能產生無私的君主,這是不切實際的。

既然天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為什麼能指望君主沒有自己的私心呢?還是說君主就不能算得上一個人?因此黃宗羲沒有認識到所謂天下為公的基礎是建立在天下有私的基礎上,是各種利益協調之後產生的結果。他僅僅提到了天下要為主,君主只是客。卻沒有提出解決天下如何為主君主如何為客的正確方案。他所謂的解決方案,只不過是在之後的文章中提到恢復井田制、分封制,恢復丞相制度。於是這又將他的思想拉入了新一輪的崇古空想中。

同時他的思想嚴格來說就算不得民主思想,民主不是君主為民做主,而是人民當家作主,他充其量夠到了封建社會的天花板,但並沒有突破一層,使其產生民主思想的萌芽,而這也是他的思想與文藝復興中人文主義思想的本質區別。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