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荔枝典故

荔枝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3 23:13:11

㈠ 荔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美麗的故事

唐代楊貴妃不但對荔枝情有獨鍾,而且對荔枝酒也一樣獨愛。古有「貴妃醉酒」的故事娓娓動人,但鮮為人知的是,楊貴妃平生最愛飲的酒之中,就是荔枝酒,而這荔枝酒正是在廣東高州浮山嶺(今高州市根子鎮)釀出。

㈡ 關於荔枝的文學典故

原詩欣賞]
過華清抄宮襲絕句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佳句解析]
這首詩描述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據傳楊貴妃喜歡吃荔枝,聽說海南的荔枝要比四川產的荔枝好吃,便向唐玄宗撒嬌,想吃海南的荔枝。可是,當時交通不便,海南離長安有數千里之遙,運得慢了,荔枝就會腐爛。於是,唐玄宗為了博得楊貴妃一笑,傳令快馬日夜兼程將海南的荔枝送往長安,路途中累死了多少匹戰馬,士兵們流了多少汗水,為的卻是令妃子一笑,此舉可與「烽火戲諸侯」一拼。本句辛辣尖刻地描繪出唐玄宗荒淫的生活,它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㈢ 關於荔枝的文學典故

是說楊貴妃吧。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說是楊貴妃喜歡吃荔枝,但從江南運到長安容易壞,所以唐玄宗令人快馬加鞭送荔枝。

㈣ 有關荔枝的故事有哪些

1、晚唐詩人來杜牧《過華清宮三絕自》詩有:「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是唐明皇為博楊貴妃紅顏一笑,不惜勞師動眾,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圖序》:「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3、蘇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年間被貶嶺南,在紹聖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後多次在他詩詞內提到荔枝,當中以《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為著名,亦足見他對荔枝的喜愛。
4、宋·宋徽宗趙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絳苞初結水晶丸。酒酣國艷非朱粉,風泛天香轉蕙蘭。何必紅塵飛一騎,芬芳數本座中看。」

㈤ 急求關於荔枝的歷史故事

唐代楊貴妃不但對荔枝情有獨鍾,而且對荔枝酒也一樣獨愛。古有「貴妃醉酒」的故事娓娓動人,但鮮為人知的是,楊貴妃平生最愛飲的酒之中,就是荔枝酒,而這荔枝酒正是在廣東高州浮山嶺(今高州市根子鎮)釀出。

傳說,當時楊貴妃每到五月初五期間就出現一種怪病,叫「體臭」,全身大汗淋漓,臭不堪聞。這怪病使楊貴妃大為煩惱,唐玄宗亦為此事,出過皇榜召天下名醫,但應徵者廖廖無幾,致使楊貴妃日夜茶飯不思,一天天消瘦。唐玄宗痛在心裡,大臣急在心上,尤其是高力士更為著急。後來高力士想,家鄉高州既然是荔枝出產地,而浮山嶺酒泉釀出的荔枝酒又因有辟邪除疾強身健體之特有功效而遠近聞名,何不回家鄉帶些荔枝酒給貴妃品嘗呢?於是,高力士立即召令宮中一隊輕騎,快馬加鞭速從高州浮山嶺取回荔枝酒,進獻給楊貴妃。楊貴妃也迫不及待,打開酒埕,頓時酒香撲鼻,直沁心肺,使之心曠神怡,令人精神百倍。貴妃驚喜萬分,立即開宴暢懷痛飲,飲罷,楊貴妃醉態迷人,走出席間舞起霓裳羽衣舞來,一飄一起,一步一舞,婀娜多姿,意態非凡,煞是動人,使得唐玄宗與眾臣連連拍掌叫好。詩人李白即賦出「人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現,會向瑤台月下逢」的千古絕句來。還有「貴妃飲罷荔枝酒,霓裳羽衣舞不夠」的「貴妃醉酒」的故事,不徑而傳了開來。

更奇的是,怎知,這荔枝酒力一發,貴妃的「體臭」怪病亦跑得無影無蹤,全部消失了。貴妃更興奮不已,立即叫皇上給高力士加官封候。據說,後來楊貴妃每月必到「華清池」和「海棠湯浴池」去沐「荔枝酒」浴。這一來驅邪除臭,二來抗毒養顏,後來「酒浴」的由來,皆因楊貴妃而出,一直至今還保留有「酒浴」這行服務業。說也奇怪,當時高州釀的荔枝酒每年要進貢楊貴妃上萬埕,亦因此而一時「高州酒貴」與「洛陽紙貴」而齊名天下。

㈥ 有關荔枝的歷史典故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蘇軾《惠州一絕》

㈦ 楊貴妃與荔枝的故事

楊貴妃與荔枝的故事是:當年楊貴妃想吃荔枝,自然是唐玄宗一句話的事,盡管路途遙遠,困難重重,這都不在話下。然後離荔枝的產地又遠,荔枝要新鮮才好吃,而古時候了保存技術又不過關,所以快馬加鞭了,跑死了人,跑死了馬。

文學家蘇軾有一首《荔枝嘆》,描述的就是當時楊貴妃吃荔枝的情景,詩中嘆道:「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一次次跨山崗越河道快跑狂奔的接力賽,以致「驚塵濺血」,不少人把性命都搭了進去,最後荔枝傳到宮中竟如新採摘的一般。用一句白話可概括蘇老先生的詩意:楊貴妃往嘴裡填進的那些荔枝,顆顆都浸著別人的汗、別人的血。

楊貴妃愛荔枝的原因:隨著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搶救性考古發掘的完成,這個問題終於真相大白。

坐落在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保南鄉山西村的高力士墓是唐玄宗李隆基「泰陵」的陪葬墓。考古結果發現,高力士本姓馮,名元一,潘州(今廣東茂名一帶)人,幼年被送入宮中,賜姓高。專家在研讀詳述高力士生平的墓誌銘時,意外發現當年驛馬傳送進宮供楊貴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種產自高力士家鄉的名為「白玉罌」的優質早熟荔枝。這就說明,若沒有高力士的力薦,楊貴妃絕不會對嶺南荔枝如此垂青。專家們於是得出結論:「貴妃喜荔枝,緣起高力士」。

㈧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有什麼典故。

春秋時周幽王為來博妃子一笑,點燃烽自火,導致國破身亡。讀者是很容易聯想到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出自唐代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釋義: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綉,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8)荔枝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是杜牧經過驪山華清宮時有感而作。華清宮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宮,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裡尋歡作樂。後代有許多詩人寫過以華清宮為題的詠史詩,而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賞析

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無人知」三字也發人深思。其實「荔枝來」並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

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㈨ 古代哪個皇帝跟荔枝故事

應該是唐明皇吧。抄

唐明皇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故事,史載楊貴妃愛啖鮮荔枝,玄宗李隆基便命人從南方運送荔枝到宮中,累死過好幾匹馬。

有杜牧《過華清宮》詩: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㈩ 日啖荔枝三百顆說的是什麼典故

「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典故為:蘇東坡於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專先朝」的罪名屬被貶嶺南,「不得簽書公事」。於是,東坡先生流連風景,體察風物,對嶺南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連在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愛得那樣執著。

「日啖荔枝三百顆」出自蘇軾的《惠州一絕 食荔枝二首·之二》

原文: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譯文:

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10)荔枝典故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蘇東坡因仕途坎坷曾經想避世遁俗,又因戀戀不忘國運民生終於沒能做到歸隱山林。在嶺南時,東坡先生的內心正處於這種出世與入世兩難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正是這種兩難心境的形象描述。

蘇軾的其他關於荔枝的詩文: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新年五首》、《贈曇秀》、《〈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引》、《和陶歸園田居》、《食荔枝二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