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世界典故

世界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3 22:45:01

① 情感世界的歷史典故

漢朝王粲作《柳賦抄》:「枝扶疏襲而覃布,莖森梢以奮揚。人情感於舊物,心惆悵以增慮。」南朝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金蘭之分,義深情感,是以獻其乃懷,布之朝聽。」
晉人陸雲《與陸典書書》:「且念親各爾分析,情感復結,悲嘆而已。」 唐白居易《庭槐》詩:「人生有情感,遇物牽所思。」魏巍《東方》第六部第二章:「但是這種情感也以對英雄的景仰居多。」

② 世界歷史名人具體典故故事

岳母刺字
閻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據學家閻若璩小時候是個口吃的孩子,常專受到大家的嘲屬笑和欺負,在母親和老師的鼓勵下,閻若璩憑著勤能補拙的精神,刻苦讀書,付出別人幾倍的努力,趕上了正常的同學,此後,閻若璩仍舊憑著這股好學肯吃苦的精神,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母親鼓勵)
歐陽修借閱典籍。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母親巧思,良苦用心)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老師的高招,巧妙的點撥)

③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典故

我第一次遇見這句話是在《少年派》里,林妙妙說的。這句話有一個反派意思,一般一般顯著很謙虛,而世界第三又感覺很自豪。這句話是我的口頭禪。

④ 一花一世界有什麼典故

菩提時一種樹,相傳釋迦在菩提樹下修行得道,所以菩提意指 覺悟的境界

一葉一菩提就是從一片葉子里可以領悟生死達到大自在的境界

一花一世界和一葉一菩提相對應,也含有小中見大見微知著的意思,一花一世界是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的總結,佛祖拈花微笑的故事是這樣的:釋迦牟尼有一日給門下眾弟子講法,結果他半天沒有說話,只是手中捏著一朵花,對著大家轉一圈,好像暗示大家看一看這朵花的樣子,一句話也沒有講,下面的弟子,誰也不懂老師這一個動作是什麼意思。所以這個動作叫做「拈花」,就是釋迦拈花。這時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迦葉尊者,突然笑了出來。當然他的笑也很含蓄,只是破顏微笑。南大師曾經解釋什麼叫做破顏。他說:「因為宗教的教育集團,上來都規規矩矩、鴉雀無聲,大家神態都很嚴肅。可是在這嚴肅的氣氛中,迦葉尊者忍不住了,於是噗嗤一笑,這就叫作破顏,打破了那個嚴肅的容顏,但是不敢大笑,因為宗教性團體的戒律,等於說管理制度,非常嚴肅。他破顏以後,沒有大笑,只是微笑。那麼兩人的動作聯合起來,就叫做拈花微笑。」
然後釋迦牟尼他老人家發話了,說的很深奧:「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大體的意思是說,最好的佛門正道就是這個,不需要什麼語言文字來說來講就直接可以悟道,現在我已經將這個正道交給大弟子迦葉了。我完全不懂佛學禪宗,只是站在門外傻想,那迦葉尊者作為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肯定是下了很多年苦功夫讀了很多書的,慢慢積累,而拈花微笑的一刻便是他完成量變到質變升華之時,倒也不需要什麼外物了,全憑經驗和心悟了。

——真誠為你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還有疑問歡迎繼續追問。

⑤ 世界上著名的有關蘋果的故事 越多越好

查理一生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死後上了天堂,對上帝抱怨說:"主啊,我一生沒有成就,是因為沒有機會呀,"上帝想了想,說,:"那麼我給你一次機會",於是,上帝讓時光倒退回50年前,

查理在蘋果樹下睡覺,上帝搖了搖蘋果樹,一個蘋果掉了下來,砸在查理頭上,查理醒來,發現是蘋果,於是把蘋果吃了,然後繼續睡覺,,

上帝很無奈,於是再次搖了搖蘋果樹,於是又一個蘋果掉了下來,砸在查理頭上,查理再次醒來,發現仍是蘋果,於是又把蘋果吃了,接著繼續睡覺,

上帝決定再來一次,於是,一個更大的蘋果落下來,砸在查理頭上,查理醒來後發現還是蘋果,於是生氣的把蘋果用力丟了出去,不巧,砸在了正在其他蘋果樹下睡覺的牛頓,

於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歷史到今天為止有三個最著名的蘋果:一個誘惑了夏娃,一個砸醒了牛頓,一個現在握在喬布斯手中~這三個蘋果說明了,情慾,求知,裝X,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5)世界典故擴展閱讀

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走一次

要不回頭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圖覺得很容易

充滿信心地出去

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去

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

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

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

「那就是愛情」

「愛情是一種理想,而且很容易錯過。」

柏拉圖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婚姻

蘇格拉底叫他到彬樹林走一次

要不回頭地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適合用來當聖誕樹用的樹材

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圖有了上回的教訓

充滿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後,他一身疲憊地拖了一棵看起來直挺,翠綠,卻有點稀疏的杉樹

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樹材嗎?」

柏拉圖回答老師:

「因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又發現時間,體力已經快不夠

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來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

「那就是婚姻」

「婚姻是一種理智,是分析判斷,綜合平衡的結果。

柏拉圖又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外遇

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

可以來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圖又充滿信心地出去

兩個小時之後,他精神抖擻地帶回了一支顏色艷麗但稍稍焉掉的花,

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花嗎?」

柏拉圖回答老師:

「我找了兩小時,發覺這是最盛開最美麗的花,但我採下帶回來的路上,它就逐漸

枯萎下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

「那就是外遇」

「外遇是誘惑的。它也猶如一道閃電,雖照亮,但稍縱即逝。而且,追不上,留不住。「

又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生活

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

可以來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圖有了以前的教訓

又充滿信心地出去

過了三天三夜,他也沒有回來。

蘇格拉底只好走進樹林里去找他,最後發現柏拉圖已在樹林里安營紮寨。

蘇格拉底問他:「你找著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圖指著邊上的一朵花說:「這就是最好看的花嗎。」

蘇格拉底問:「為什麼不把它帶出去呢?」

柏拉圖回答老師:

「我如果把它摘下來,它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遲早會枯。所以我就在

它還盛開的時候,住在它邊上。等它凋謝的時候,再找下一朵。這已經是我找著的第

二朵最好看的花。」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

「你已經懂得生活的真諦了」

「生活是追隨與欣賞,對生命中的每一次美麗。「

⑥ 世界著名的話成語

(一)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二)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三)亡羊補牢
【典故】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釋讀】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據古代印度佛經中講,古時印度有一個小國,國王名叫鏡面王。他信奉釋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誦經,十分虔誠。可是,國內當時流行著很多神教巫道,多數臣民被它們的說教所迷惑,人心混亂,是非不明,很不利於國家的治理。鏡面王很想讓其臣民們都歸依佛教,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現身說法教育誘導他們。鏡面王吩咐侍臣說:「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來。」使者很快就湊集了一群盲人,帶領他們來到王宮。
使者走進宮殿向鏡面王稟報說:「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現已帶到殿前。」鏡面王說:「你明天一早帶領盲人們到象苑去,讓他們每人只能觸摸大象身體的一個部位,然後馬上帶他們來王宮前廣場。」
第二天上午,鏡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數萬平民聚集在王宮前的廣場上,沸沸揚揚的人們交頭接耳,誰也不知道國王將要宣布希么重大的事情。不一會,使者領著盲人們來到了鏡面王的高座前,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鏡面王向盲人們問道:「你們都摸到大象了嗎?」盲人們齊聲回答說:「我摸到大象了!」鏡面王又說:「你們每個人都講述一下大象是什麼模樣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來說:「稟告聖明的國君,大象就像一隻盛漆的大圓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說:「大王,大象應該像一把掃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說:「大王,大象確實像大鼓。」隨後,摸到大象頭部的說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說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後部的說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則說大象猶如簸箕。最後,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說:「聖明的大王,大象實在像一根粗繩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幾伙,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都說自己正確而別人說的不對。他們又紛紛到鏡面王前爭辯說:「大王!大象的模樣確實像我說的那樣!」這時,在場的臣民見此都大笑不止,鏡面王也意味深長地看著眾人笑了起來。
【出處】
《大般涅槃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解釋】
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釋讀】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六)揠苗助長
【典故】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嫌自已田裡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一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一點也沒長大,於是苦心思索著有什麼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一點。
忽然,他靈機一動,毫不猶豫的捲起褲管就往水田裡跳,開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點。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傑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裡的稻苗長高了不少。」農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裡去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子聽到家裡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裡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釋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可以學宋國農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如果一心只想早點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到頭來不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無成。
(七)買櫝還珠
【典故】
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
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里,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裡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裡。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釋讀】
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當取捨;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有些可笑。
(八)濫竽充數
【典故】
據《韓非子》記載,齊宣王愛聽吹竽,又好講排場。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看到這個機會,就到齊宣王那裡去,請求參加這個吹竽隊。齊宣王就把他編在吹竽隊里,並且給他很高的薪水。這位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隊里,拿著竽裝腔作勢。這樣一天天混過去,不曾被人發現。
等到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齊宣王不同,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歡叫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來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釋讀】
西方諺語說,你可以在某時欺騙某一些人,卻不能一直欺騙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硬裝做會吹竽,終有露出馬腳之時。
這個故事也說明南郭先生不善於運用良好的學習條件。在齊宣王300人的吹竽隊里,與其他299名樂師相處,學習資源還算豐富。但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滿足於濫竽充數,自欺欺人,只能落個逃之夭夭的下場。
(九)按圖索驥
【典故】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徵,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裡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出處】
這個成語來源於《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釋讀】
按圖像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現在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
(十)邯鄲學步
【典故】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釋讀】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⑦ 花花世界是指什麼樣的世界出自什麼典故

源於佛家用語,後來指大千世界,雲雲眾生,世間一切景象。

【花花世界】
佛教關回於「答世界」的說法很多。如《華業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梵網經》卷上謂: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提樹下。後俗語花花世界源於此。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華之地,塵世間。如《說岳全傳》第十五回:「每想中原花花世界,一心要奪取宋室江山。」又如《何典》第一回:「中界便是今日大眾所住的花花世界。」
參考資料:http://www.cnbuddhism.com/cidi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1131

⑧ 天下 第一的典故

老子天下第一,寫下這個題目,我覺得再准確不過了。
在老子之前無人昭示比天還大的秘密——道,因此說老子天下第一!
一部《老子》,猶如一團迷霧,縈繞在世界幾千年。
《老子》問世以來,研究者眾多,可謂汗牛充棟。面對堆積如山的《老子》研究著作,我不得不說:所有的研究,都凝聚著學者們的心血,令人景仰與欽佩。我也不得不說:所有的研究,都是讀書人的解讀,是先賢們智慧的結晶,但學慧與思慧無法與老子的「修慧」實現真正的對接,從而落入「學而知之」的巢窠。如此說,並非是我不敬先賢。
有人說:老子五千言,是一本網路全書,包含了哲學、宇宙學、人體學、修道學、生命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文學、教育學、歷史學、美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氣象學等等。這樣說,表面看來沒有錯,但並沒有把握《老子》的本意。那麼,《老子》的本意是什麼呢?老子,是一位大修道家,他以自己修道的親身實踐,經歷了超越自我、超凡脫俗、脫胎換骨的過程,最後返回到道而獲得與道相合之身,具有與道圓融的智慧,究極天地宇宙至理。把握《老子》的本意,就應該站在老子所站的道的高度來把握。《老子》一書,是闡述萬物來源與修道理論的書,揭示了道這個比天還大的秘密,指出了人返本歸根的途徑。
老子以博大的愛心,向世人昭示了道這個比天還大的秘密,告訴世人如何去修道。修道的過程,是從有形向無形轉變的過程,是返本歸根的過程。在修道過程中,必然會體會到博大精深的哲學,體會到天地宇宙的至理。對老子而言,修道是源頭,而哲學及其它學科的內容則是支流。因此,老子在講述道及修道的過程中,必然會包含哲學及其它學科的內容。
我是一個修道者,與老子有一夢之緣。1994年農歷9月9日晚上,老子來到我的夢中。他個子不高,幾乎是團臉,滿面紅光,白色長眉下的丹鳳眼笑成了一條線,長長的褐色胡須隨風飄動,身上明黃色長袍上的黑色圓壽字非常顯眼。之後,我寫了一首《夢老》以紀念。詩曰:九九重陽夜,秋深霜寒月。忽見一老者,滿臉慈祥色。鳳眼眯成線,笑聲震耳朵。醒來猶記得,黃衣壽字多。再之後,我又寫了一首名為《九月九》的樂曲,來表達我的景仰之情。
我以為,《老子》一書,其主要內容為四個方面:一是道,二是德,三是修道,四是行道。
請您跟我一起同行,走進《老子》,領悟真諦。

老子是聖人
聖人,是得道高人,是與道相合之人,其身上顯現了「道」的特性。老子就是聖人,這可以從他的所作所為得到證實。
老子直言不諱。「天下皆謂我大,大而不宵。」(六十九)天下都說我偉大,好像不一般。作為與道相合的聖人,自然與眾不同,肯定不一般,無論其思想,還是其行為,都超出常人能夠想像的之外。但是,他身上顯現了道的特性,必然顯得平凡,又好像與常人差不多,因此說好像不一般而不說就是不一般。老子承認自己是偉大之人,在他眼裡夠得上偉大之人的只有一種,那就是與道相合的聖人。
老子間接說出。「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二十一)大德之人,只隨從道。道這物質,似有似無。不明呵細看呵,裡面有形象呵。細看呵看清呵,裡面有實物呵。隱微呵不明呵,裡面有本質呵。裡面的本質甚至很真實,其中包含著信息。從遠古到今天,它的形態始終沒有變,依然是萬物萌生之前的樣子。我憑什麼知道是萬物萌生之前的狀態即道呢?靠的是道。道是什麼樣的?道的性格、特徵及運動規律又是什麼樣的?老子對此描述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他為什麼能夠這樣清楚明白,他說是靠道。一般的有道之人,只能感覺到道的存在和作用,但無法把握道的本質。而老子對道的描述,證明老子是與道相合之人。
老子境界證明。老子與世無爭,不顯山不露水,默默地做了數不清的好事。如果不是那位可愛的函谷關關令的話,現在恐怕就看不到這五千言了。五千言中所描述的聖人所作所為,除了古代聖人之外都是老子所為。「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三十五)這是最有代表性的,老子聽到了道說的話:淡呵!沒有滋味。看它,不能見其形。聽它,不能聞其聲。用它,永遠無窮盡。
綜上所述,完全可以說老子就是聖人。

道 是 主 宰

道,是宇宙的本原,是產生宇宙最初級、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質。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二十五)有個東西混然一體,在天地形成之前產生。寂靜呵!無形呵!獨立長存而不變,可以看作是天地的母親。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取名叫作道。
道是什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萬物是道演化發展而來,萬物是構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因此,道是宇宙的本原,是生成宇宙的原始物質。宇宙萬物是物質,那麼產生宇宙萬物的母體——道,也只能是物質。這里的物質是一個全新概念,即全部的物質客觀存在。人類目前未知區域還相當廣闊,這是不爭的事實。在這里,我們要確立的物質概念是:全部的、全息的、包括虛態與實態在內的物質存在。道,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一種強信息、高能量的物質形式。它的信息最強,宇宙中所有的信息都來源於此。它的能量最大,宇宙中所有能量也都來源於此。宇宙是道的現實載體,宇宙中,道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就是道,永存的道,連綿不絕的道,作用無窮無盡的道。道是宇宙的主宰,是變化的源泉,是未來的動力。
道的形態。「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沕望。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十四)視而不見,稱它微小。聽而不聞,稱它稀少。摸之不著,稱它平坦。這三者不可分,原本混然一體。道這東西,其先並非不實,其後不是不明。連綿不斷啊很難描述,返本歸根為虛無。道,無形,無聲,無痕。對常人來說是如此。對聖人老子來說是有形、有聲、有痕。早先不是不實,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以後也不是不明,是清清楚楚的東西。是從遠古到今天連綿不斷的!道返本成為不具任何形象的實存體。這個實存體是沒形狀的形狀,沒物象的形象,是混沌狀態。
道的時空。「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十四)跟著它看不見後尾,隨著它看不見前頭。道,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道的物質。「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道這物質,似有似無。不明呵細看呵,裡面有形象呵。細看呵看清呵,裡面有實物呵。隱微呵不明呵,裡面有本質呵。裡面的本質甚至很真實,其中包含著信息。道的物質:一是道中有象。是可以看見的,是有形的,是以波的形態存在著的。二是道中有物。是虛態的實存體,是物質的一種存在形式。三是道中有情。存在著萬物的本質,萬物都由道演化而來的。四是道中有信。存在著信息,這是構成道的元素之一。

道的作用
道,無所不能,無比偉大。道,是宇宙的主宰,是宇宙萬物發展變化的動力。
無所不能。「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十)生萬物養萬物,生萬物而不佔有,養萬物而不主宰,這叫崇高品德。道是永恆的,不管人們信與不信,它都按照自身的規律運行著。道是按照自己的法度運行的自在者,那麼生也好養也好,都是應該的,都是必然的,都是自然而然的。道是無形的,常人看不見它,也感覺不到它,但它永遠按照自己的形式存在著。道雖微小,其小無內,是最初級、最原始、最微小的物質;道的作用是大得無邊的,萬事萬物都由它生成,都由它主宰,都由它支配。這就是道,盡管很微小,但作用是偉大的。
善始善成。「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四十)只有道,才能善始並且善成。善始,是說宇宙萬物都由道生,都由道開始。善成,是說宇宙萬物都是由道養育的,都是由道成就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正。」(三十九)天得道,就會變得清亮、明快。地得道,就會變得安寧、靜謐。神得道,就會變得靈敏、驗信。谷得道,就會變得豐滿、充盈。萬物得道,就會蓬勃、生長。人心得道,就會有大德,自然也就成為天下的典範。
永無窮盡。「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三十五)因此道說話了:淡啊沒有滋味。看它不能見其形,聽它不能聞其聲,用它永遠無窮盡。道說話是絕對真理,其內涵之廣無邊無際,其份量之重無法比擬,其作用之大無法估計。看它不能見其形,聽它不能聞其聲,用它永遠無窮盡。看不見形,聽不聞聲,這都是對常人說的。而聖人是可以看見也可以聽見的,因此老子才說「用之不可既也」,是說道用起來是無窮無盡的。
懲惡揚善。「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五)道就是與天一樣大的羅網,稀疏得看不見但卻不漏任何東西。道是與宇宙一樣大的網,常人看不見可什麼都不會漏網。它洞悉宇宙中的一切,並以自己的准則裁判一切,不會漏掉一星半點,善會給予善報,惡會給予惡報。

道的性格
道的所作所為,令人肅然起敬,令人五體投地,令人贊不絕口。
心至善。「生而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五十一)生育萬物卻不據為己有,興作萬物卻不自恃己能,滋長萬物卻不為其主宰,這稱作崇高的品德。道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道心決定的,都是由道心支配的。道心是至善的,是登峰造極的善,是無邊無際的善,是永遠不變的善。道是自在的,道是永恆的。自在並非無序,而是按照一定的密碼和程序排列的,這種排列是永恆不變的。道心至善,生育萬物卻不據為己有,興作萬物卻不自恃己能,滋長萬物卻不為其主宰。
自在者。「寂呵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二十五)寂靜呵無形呵,獨立長存而不變,可以看作是天地的母親。道,獨立長存而不變。獨立就是自在,長存就是永存,不變就是永恆。它具有絕對性和永恆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這是老子五千言中著名的論斷之一, 是對人、地、天、道的關系的最為精彩的論述。「人法地」。人指的是人類,而地指的是地球,人是生長在地球上的高級動物,其構成人體的物質的主要來源是地球,因此地球對人的影響最大,而人則是效法地球而生成與生存的。「地法天」。地指的是地球,天指宇宙,地球是宇宙的一個微小的組成部分,僅僅是宇宙中的一個分子,構成地球的物質來源於宇宙。因此說宇宙對地球影響最大,而地球則是效法宇宙生成的一個天體而已。「天法道」。天指宇宙,構成宇宙的物質來源於道,道產生了宇宙,因此道對宇宙影響最大,而宇宙則是效法道生成的。「道法自然」。道,是自在的,是永恆的。自在,就是按照自己的法度運行的。永恆,就是其運行的法則是不變的。這,就是自然而然的,就是「道法自然」。
創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道的演化,產生了宇宙萬物,萬事萬物都來源於道。道生一,演化成混沌的元氣。一生二,混沌的元氣分裂成陰陽二氣。二生三,陰陽相合產生新物質。三生萬物,陰陽相合產生的物質再發展變化,不斷重組,不斷整合,就產生了萬物。宇宙的產生,是無中生有,是由無形變成有形的。是由無形的能量、信息及時間構成的。能量在信息的指引下作凝聚的運動,在時間的參與下形成實體物質。宇宙產生的初始過程就是如此。
拯救者。「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六十二)道是萬物的主宰,是善人的珍寶,也是不善人的保護傘。道,是萬物的主宰,決定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決定著萬事萬物的命運。道是至寶。它是善人的珍寶。「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八十一)天道對誰都一樣,總是給予善良的人。它是不善人的保護傘。不善人求道,則免惡入善。不善人修道,就會從心裡向善,就會不斷地做好事,這樣就可以抵消原來的罪過,罪過就會被免除,從此進入善人的行列。

⑨ 關於黃河的發源地,流經省市、世界排名.諺語.成語、典故.詩詞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約古宗列盆地的瑪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成語
中流砥柱、
問鼎中原、
河清海晏、
俟河之清、
河汾門下、
河清難俟、
河山帶礪、
黃河水清、
河清雲慶、
河漢江淮、
河不出圖、
礪山帶河、
河清社鳴、
河清人壽、
礪帶河山、
帶礪山河、
負石赴河、
河清海竭、
魚爛河決
諺語
跳進黃河洗不清、黃河富寧夏,最富是吳忠、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天下黃河富寧夏、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淚不流。
詩詞
王昌齡的「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黃河渡頭歸問津,離家幾日茱萸新」。
杜甫《黃河二首》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鍾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南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願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賀敬之《三門峽--梳妝台》:「望三門,三門開,黃河東去不回來」、「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
元代詩人薩都剌《過古黃河堤》:「古來黃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變通津,滄海化為塵。」
唐代劉禹錫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吼萬里觸龍門」、「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
王維的「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李商隱的「土花漠碧雲茫茫,黃河欲盡天蒼黃」。
白居易的「黃河水白黃雲秋,行人河邊相對愁」。
宋代丘崈《黃河清》鼓角清雄占雲祲。喜邊塵、今度還靜。一線乍添,長覺皇州日永。樓外崇牙影轉,擁千騎、歡聲萬井。太平官府人初見,夢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闈,雲章粲、鳳鸞飛動相映。寶帶萬釘,與作今朝佳慶。勛業如斯得也,況整頓、江淮大定。這回恰好,歸朝去、共調金鼎。
柳中庸《徵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張養浩《潼關懷古》)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渡黃河詩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檝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余故塍。
不覩人行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渡黃河詩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檝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余故塍。
不覩人行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黃河詩歌
【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
崔曙
吾友東南美,昔聞登此樓。人隨川上逝,書向壁中留。
嚴子好真隱,謝公耽遠游。清風初作頌,暇日復銷憂。
時與文字古,跡將山水幽。已孤蒼生望,空見黃河流。
流落年將晚,悲涼物已秋。天高不可問,掩泣赴行舟。
「黃河落盡走東海,萬里寫入襟懷間。」 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劉禹錫•唐《浪淘沙》
關於描寫長江的詩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懷》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廣陵》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清•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
孤城鐵瓮四山圍,絕頂高秋坐落暉。眼見長江趨大海,青天卻似向西飛。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廣陵》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從前,有個打漁的老頭,他有個女兒叫黃荷。有一天,老頭在河中撈起一個小男孩,這男孩和黃荷一般大小。老頭將男孩帶回家,給他起了個名子叫黃河。黃河漸漸長成了一個英俊威武的小夥子,老頭便把美麗賢慧的黃荷嫁給了黃河。有一年過年的時候,老頭突然得了一種病,什麼也吃不進去,急得一家人團團轉,又求神,又請醫,還是治不好老頭的病。這事樂壞了一個對黃荷不懷好意的財主,財主叫人裝神弄鬼,說什麼,要治地好老頭的病,除非用懸崖草,河底沙做葯引子,小兩口一聽便各自去取葯引子,黃河去河底取沙,黃荷去懸崖摘草。誰知黃河一去不復返,淹死在河裡,家裡人知道後哭的死去活來,不久,黃荷的爹娘相繼去世,財主一見時機到了,便千方百計的迫使黃荷嫁給他,黃荷為給爹爹報仇,就假裝同意,不過她讓財主向黃河取沙的那條河叫三聲"爺爺"那天,黃荷全身潔白,站在河邊,淚水象斷了線的珠子,在財主面對黃河叫"爺爺"的當兒,她乘財主不注意,將他推入河中,然後自己也跳進去,河水馬上掀起大浪,渾濁洶涌,氣勢逼人....
從此,黃河的水再也沒有清過,好象日夜向人們訴說著黃荷的不幸遭遇.......

鯉魚跳龍門!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河水流到這里被子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
居住在黃河裡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孟津的黃河裡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一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那麼高,怎麼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線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一試。」只見它從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里,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著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呢。

⑩ 請告訴我一些世界各地有趣有益的歷史典故或習俗。諺語

過生日吹蠟燭的由來

過生日吃蛋糕吹蠟燭已為人們熟悉,這一習俗據說源於希臘。

在古希臘,人們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斯。在她的一年一度的生日慶典上,人們總要在祭壇上供放蜂蜜餅和很多點亮著的蠟燭,形成一片神聖的氣氛,以示他們對月亮女神的特殊的崇敬之情。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疼愛孩子,古希臘人在慶祝他們的孩子的生日時,也總愛在餐桌上擺上糕餅等物,而在上面,又放上很多點亮的小蠟燭,並且加進一項新的活動——吹滅這些燃亮的蠟燭。他們相信燃亮著的蠟燭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這時讓過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許下一個願望,然後一口氣吹滅所有蠟燭的話,那麼這個孩子的美好願望就一定能夠實現。於是吹蠟燭成為生日宴上有著吉慶意義的小節目,以後逐漸地發展到不論是在孩子還是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生日晚會或宴會上都有吹蠟燭這個有趣的活動。

各地結婚的習俗
這是河北一農村的結婚習俗,兒子結婚那天,父母都要有親朋好友把自家鍋底上的灰塗抹在臉上,早在以前三天都不能洗掉。
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因為當地老鼠成災,州當局宣布,男子要登記結婚,必須先打死25隻大老鼠送交政府,否則不予辦理結婚手續。

在蘇格蘭,當舉行婚禮儀式時,新娘一進門,她先要把一大塊蛋糕拋向空中,拋得越高,就意味著婚姻越美滿。如果她拋得不高,新郎和家人就會悶悶不樂,因為這預示著他們的婚姻會破裂。

美國人的婚禮可概括為「新、舊、借、藍」。「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禮服必須是新的,它是純潔童貞的象徵,它也標志新娘將開始新的生活。「舊」指新娘頭上的白紗必須是母親用過的舊紗,表示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借」指新娘手裡拿的手帕必須是從女朋友那兒借來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誼之情。「藍」指新娘身上披的緞帶必須是藍色的,表示新娘對愛情的忠貞之情。

法國一些地方,青年男女結婚前要分別為自己的朋友舉辦「埋葬單身漢生活」和「辭行宴會」,要製作一個象徵性的「棺材」,舉行一次「葬禮」,宴請親友,再奏哀樂,燃蠟燭,舉行安魂祈禱儀式,眾人再抬棺材送到花園、田野埋葬,或扔到河裡。

(PS.雖然沒有諺語 但是我已經盡力了哈。。。)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