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智慧典故

智慧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8 02:23:33

㈠ 名人智慧故事有那些

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孫臏搖搖頭說:「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田忌毫無信心地說:「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便站起來譏諷地說:「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㈡ 與智慧有關的成語典故

1開卷有益 出處:宋·王辟之《繩水燕談錄·文儒》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釋義:「開卷」就是翻開書,表示讀書。比喻讀書有好處。
故事:宋大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時候,各地還存在著一些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的任務,直到他的弟弟趙光義當皇帝後才完成。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光靈,史稱宋太宗。宋太宗統一全國後,立志宏揚傳統文化,下令整理各種古籍。同時,又重視各種古代文化資料的收集。在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下令編纂《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從而為保存和發揚我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太平御覽》中引用的古書,十之七八現在已經無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說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識的總匯。這部書原名《太平編覽》。編成後,宋大宗對它非常重視,規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後全部看完;因而改名為《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經常因處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計劃閱讀這部書,於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補讀。侍臣怕他讀得時間太久,影響身體健康,太宗說:「只要翻開書卷閱讀,就會有收益,所以我不覺得疲勞。」
2大器晚成
出處:《三國志·魏書》「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
釋義:形容成名較晚。
故事:袁紹身邊的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武藝,到了23歲才開始讀《論語》、《韓詩》.求師學習。由於他刻苦努力,學問也逐漸多起來。當時袁紹的士兵非常殘暴,掘開墳墓將屍骨暴露出來。崔淡勸說袁紹不要這樣做,袁紹認為他說得對,封他為騎都尉。後來,崔琰跟隨曹操,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而崔琰反對,他說:「自古以來的規矩是立長子,怎麼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盡管是親屬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後來,崔林果然當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還在魏文帝手下任過司空。

㈢ 古人的智慧故事

蘇小妹至今為止都不知道是否歷史上真有其人,可是在對聯的世界裡,她和她的哥哥蘇軾的互以對聯嘲諷卻十分有名。
如:諷刺哥哥胡須多的一聯是: 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
而哥哥則諷刺妹妹額頭高: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諷刺哥哥臉長: 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妹妹眼窩太深: 幾回拭眼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
阿兄門外邀雙月,(雙月指朋字)
小妹窗前捉半風。(半風是指虱字,諷刺小妹綉花象捉虱子)

另外,蘇小妹三難秦少游的故事也是和對聯有關,其中兩難秦少游不假思索,一笑而過,但是對蘇小妹出的「閉門推出窗前月」卻思索再三,直到蘇東坡給了一個暗示,才對出「投石沖開水中天」

另外,蘇小妹和哥哥蘇東坡的好友佛印和尚也以對聯進行過戲謔。
佛印和尚:碧紗帳里坐佳人煙籠芍葯
蘇小妹: 清水池邊洗和尚水浸葫蘆(諷刺和尚的光頭)
佛印和尚: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蘇小妹: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紀曉嵐和朋友經常互相取笑,一日,一位姓陸,名耳山的朋友邀他踏青,在路過一方井時,紀曉嵐取水來喝,看到井中的倒影,朋友說道:四眼井(諷刺紀曉嵐近視眼)
紀曉嵐立馬反戈:陸耳山(陸是大寫的六字,耳和山相對,井和山相對,十分工整,屬於對聯中的無情對)
另:紀曉嵐的好朋友牛太守為兒子完婚,紀曉嵐送聯慶賀:綉閣團圓同望月,香閨靜好對彈琴
主人家見是大學士送來的對聯馬上掛上,與眾人品評,十分榮幸的樣子。第2天,紀曉嵐才告訴朋友,你還是不要掛了,我上聯是用了「牛郎織女」的典故,下聯是說「對牛彈琴」

紀曉嵐與和紳的關系經過三個連續劇的熱播,大家都很熟悉了,這里說說幾個小故事:
工部和水部辦公的衙門失火後,大司空金簡督工重修,他與和紳一樣借機搜刮金銀,引起大眾不滿,有人在新建的衙門上貼了這樣一個上聯:
水部失火金司空大興土木(這個對聯因為嵌入了金木水火土,被認為是絕對)
當時和紳為中書令,紀曉嵐對到:南腔北調中書令什麼東西
和紳記恨在心,升任尚書後,請同僚喝酒,一隻狗從旁跑過,和紳故意問:是狼是狗?(侍郎是狗?紀曉嵐官居侍郎)
紀曉嵐從容對到:垂尾是狼,上豎是狗!(尚書是狗)

巧解對聯:
紀曉嵐一次書寫了這樣一幅對聯送給一家三兄弟:
驚天動地門戶,數一數二人家 橫批:先斬後奏
結果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告到了朝廷,皇上震怒,要治紀曉嵐的罪,紀曉嵐不慌不忙的答到:
這家大哥是賣炮竹的,所以是「驚天動地」
二哥是專管斗和秤的,所以是「數一數二」
三哥是賣燒雞的,所以是「先斬後奏(先宰後做)」
皇帝聽完大笑,免罪。

巧罵庸醫:
有一次紀曉嵐得病,因醫生誤診,吃了不少苦頭,好了之後,庸醫還來求取對聯,以顯名聲。紀曉嵐於是把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名句:「不才名主棄,多病故人疏」,換動了一下變成了一副絕妙的諷刺聯:
「不明(名)才主棄,多故病人疏」 醫術不高明,所以人們都嫌棄;診病多出事故,所以被病人疏遠。

㈣ 你所知道的智慧典故有哪些

  1. 司馬光砸缸,

  2. 曹沖稱象,

  3. 一字之師,

  4. 華盛頓砍樹,

  5. 紀曉嵐對對聯,

  6. 曾子殺豬,

  7. 周恩來和派克筆,

  8.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9. 東床快婿王羲之

㈤ 歷史上有哪些智慧的典故

‍‍千里送鵝毛。唐太宗時一個少數民族派緬伯高送幾只天鵝進貢。路上不小心天鵝飛走了內。到了長容安無法交差,就靈機一動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果然受到了厚待。但我懷疑緬伯高路上因想吃天鵝肉把天鵝宰了吃了。‍‍

㈥ 與智慧有關的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1

開卷有益
出處:宋·王辟之《繩水燕談錄·文儒》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釋義:「開卷」就是翻開書,表示讀書。比喻讀書有好處。
故事:宋大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時候,各地還存在著一些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的任務,直到他的弟弟趙光義當皇帝後才完成。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光靈,史稱宋太宗。宋太宗統一全國後,立志宏揚傳統文化,下令整理各種古籍。同時,又重視各種古代文化資料的收集。在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下令編纂《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從而為保存和發揚我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太平御覽》中引用的古書,十之七八現在已經無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說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識的總匯。這部書原名《太平編覽》。編成後,宋大宗對它非常重視,規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後全部看完;因而改名為《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經常因處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計劃閱讀這部書,於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補讀。侍臣怕他讀得時間太久,影響身體健康,太宗說:「只要翻開書卷閱讀,就會有收益,所以我不覺得疲勞。」

升堂入室
出處:《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子室也。」
釋義:「堂」古代房舍的前屋,「室」後屋。「升」登上,升堂比喻剛剛入門。入室比喻更高境界。原意學習所達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淺之別,現一般用來贊揚人在研究學問或鑽研技術方面已深得老師的傳授。
故事: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的辦學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個。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筆直的竹桿,生來可做一支好箭。還讀書干什麼。孔子開導他說,讀了書就有了學問,好比在竹箭尾部裝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鋒利的金屬頭,這樣箭就更有用了。子路聽孔子說得很有理,便拜孔子為師。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裡彈瑟。他人很剛勇,彈出的聲音也像打仗一樣充滿著殺氣。孔子是主張「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覺得這聲音不平和,不滿意他說:「他為什麼要在我家裡彈瑟呢?」孔子的弟子聽了老師這話,琢磨出這是老師對子路彈瑟作的不好的評論,對子路的看法頓時有了改變,言語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後,就對大家解釋說:「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進入內室。他已經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沒有達到高深的境地。」

韋編三絕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釋義:「韋」是熟牛皮;「韋編」指用牛皮繩編連起來的竹簡書。「三」是概數,表示多次;「絕」是斷的意思。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後人用「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加以概括。用來形容讀書刻苦勤奮。
故事: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開誠布公
出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釋義: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化為成語」,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故事: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任。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結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並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後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並認為自己受先帝委託,已經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麼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
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己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為左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於軍中。他一生清貧,並無什麼產業留給後代。

分庭抗禮
出處:《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抗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
釋義:「抗」原作「伉」,對等、相當的意思,表示賓客與主人分處庭中兩旁,相對行禮,以示平等對待。後來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對立。
故事:一天,孔子和弟子門在樹林里休息。弟子門讀書,孔子獨自彈琴。一曲未了,一條船停在附近的河岸邊,一位須眉全白的老漁夫走上河岸,坐在樹林的另一頭,側耳恭聽孔子的彈奏。孔子彈完了一支曲子後,漁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貢、子路到他跟前,並且問道:「這位彈琴的老人是誰呀?」子路高聲說道:「他就是我們的先生,魯國的君子孔子呀!」子貢補充說:「他,就是以忠信、仁義聞名於各國的孔聖人。」漁夫微微一笑,說:「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愛呀。」漁夫說完,轉身朝河岸走去。子貢急忙把漁夫說的話報告孔子。孔子聽後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驚喜地說:「這位是聖人呀,快去追他!」孔子快步趕到河邊,漁夫正要劃船離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兩拜,說:「我從小讀書求學,到現在已經六十九歲了,還沒有聽到過高深的教導,怎麼敢不虛心地請求您幫助呢?」漁夫也不客氣,走下船對孔子說:「所謂真;就是精誠所至,不精不誠,就不能動人。所以,強哭者雖悲而不哀。強怒者雖嚴而不威,強親者雖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沒有聲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沒有發出來而顯得威,真正的親不笑而感到和藹。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貴的。以此用於人間的情理,事奉親人則慈孝,事奉君主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
孔子聽得很有啟發,不住地點頭。最後,孔子卑謙地對漁夫說:「遇見先生真是幸運。我願意做您的學生,得到您的教授。請告訴我您住在哪裡好嗎?」漁夫沒有告訴他住在哪裡,而是跳上小船,獨自劃船走了。這時,顏淵已把車子拉過來,子路把上車拉的帶子送給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兩眼直勾勾地望著漁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見船的影兒,聽不見劃水的聲音,才惆悵地上車。子路對孔子出乎尋常的表現不理解,在車旁問道:「我為您駕車已經很久了,還沒見過像漁夫這樣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諸侯見到您,也是相對得禮,平等相待,您還帶有點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個漁夫撐著船篙漫不經心地站著,而您卻彎腰弓背,先拜後說話,是不是太過分了呢?我們幾個弟子都對您這舉動覺得奇怪,對漁夫怎麼可以這樣恭敬呢?」孔子聽了子路的話很不高興,伏著車木嘆口氣說:」唉,子路,你真是難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點,我告訴你聽:「遇到年長的不敬是失禮,遇到賢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愛是造禍的根本。今天這位漁夫是懂得道理的賢人,我怎麼能不敬他呢?」

一字千金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稱贊文辭精妙,形容文章價值極高。
故事:秦始皇贏政年幼繼位,任用大商人出身的原相國呂不韋輔政。呂不韋認為,象秦國這樣的強國,應該招納更多的學者名士,提供他們更高的待遇,這才相稱。他門下擁有賓客三千,家僮萬人。這些文人在他組織下共同編寫了《八覽》、《六論》、《十二紀》等巨著,內容包羅萬象,通貫古今,題名為《呂氏春秋》。他下令把全書張掛在京城咸陽的市門上,一旁放著千金重賞,公開宣布說:「能指出書中不足、增加或刪去一字者,賞給千金。」
呂不韋這樣大張旗鼓地宣傳,也是為自己擴大影響,張揚政治權勢。那時人們懾於呂不韋的位高威重,誰也不願出面指摘《呂氏春秋》的缺失,著作公布一個多月,前來觀看的人成千上萬,卻始終沒有一個人出來改動一字、領取千金之賞。於是,呂不韋下令集中人力抄錄全文傳送各地,他的名聲因此遠揚天下。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有咸陽市千金懸賞的故事,成語「一字千金」流傳至今。

大器晚成
出處:《三國志·魏書》「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
釋義:形容成名較晚。
故事:袁紹身邊的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武藝,到了23歲才開始讀《論語》、《韓詩》.求師學習。由於他刻苦努力,學問也逐漸多起來。當時袁紹的士兵非常殘暴,掘開墳墓將屍骨暴露出來。崔淡勸說袁紹不要這樣做,袁紹認為他說得對,封他為騎都尉。後來,崔琰跟隨曹操,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而崔琰反對,他說:「自古以來的規矩是立長子,怎麼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盡管是親屬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後來,崔林果然當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還在魏文帝手下任過司空。

㈦ 富含智慧的成語典故大全

足智多謀 足:充實復,足夠制;智:聰明、智慧;謀:計謀。富有智慧,善於謀劃。形容人善於料事和用計。
聰明智慧 智力過人,心思敏銳。
大智若愚 某些才智出眾的人,看來好象愚笨,不露鋒芒。
大智大勇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氣。
大智如愚 指才智極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來好象愚笨。
智周萬物 天下萬物無所不知。形容知識淵博

㈧ 古人智慧的故事,哪有

中國古代幾個經典智慧故事

一、曾經有個小國的人到大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碧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二、陳阿土是台灣的農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攢了半輩子的錢,終於參加一個旅遊團出了國。國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陳阿土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一個標准間。這讓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務生來敲門送早餐時大聲說道:「GOODMORNING SIR!」 陳阿土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呢?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的人見面都會問:「您貴姓?」 於是陳阿土大聲叫道:「我叫陳阿土!」 如是這般,連著三天,都是那個服務生來敲門,每天都大聲說:「GOODMORNING SIR!」而陳阿土亦大聲回道:「我叫陳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氣。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麼,告訴他又記不住,很煩的。終於他忍不住去問導游,「GOODMORNING SIR!」是什麼意思,導游告訴了他,天啊!!真是丟臉死了。 陳阿土反復練習「GOODMORNING SIR!」這個詞,以便能體面地應對服務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門一開陳阿土就大聲叫道:「GOODMORNING SIR!」 與此同時,服務生叫的是:「我是陳阿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他,就是他影響你,而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只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為最強者。
三、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 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後,第一個沖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裡鼻孔里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裡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裡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系,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的創造自己的將來。
四、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裡,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五聰明的縣令 古代有一個縣令很會判案。一天,有兩個人來衙門打官司。原來這兩人是為了一匹絹布。他們都說這絹是自己的。縣令說:「好吧,你們都說是自己的,我看這樣好了,把絹剪了,一分為二,各人一半,行了吧?」於是他就命令手下把絹剪了,一人一半。兩人只好各自拿著絹回家了。縣令對手下的說:「你們分別去看他兩有什麼表現。難過的人是絹的主人,高興的那個就抓起來。」衙役暗中去觀察,果然看見一人很開
心,一人很難過。他們就把那個高興的人抓了起來,一審問,絹當真不是他的。(屬於自己的東西不但被損壞,而且被別人無端地佔有,這個人當然很難過了;那個人得到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肯定很開心。聰明的縣令顯然十分了解常人的這一心理,並以此推斷案情,設了一個小圈套,讓那個貪婪的人鑽。)
謝道韞

謝道韞身出名門,系東晉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謝世家,在魏晉南北朝那是響當當的字型大小。即使在門閥林立的東晉,王謝兩門也自視極高,婚嫁除了入宮攀龍附鳳以外,都只在兩族之內進行。他們兩家在晉朝消亡之後仍是風光不減,直到梁武帝時大梟雄侯景向兩族求婚被拒絕遂視此為平生恨事,最後造反時順便將王謝兩族徹底誅絕。王謝的數代風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劉禹錫的一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後人懷詠。謝道韞還是個小MM的時候就相當了得。一次叔父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謝道韞答道,」詩經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雲,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謝安大贊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這一贊,謝安何等樣人,不說他在淝水之戰中的鎮定氣度,也不說他權謀機變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歸隱的澹泊心態,只說後世的詩仙李太白向來眼高於頂,有著天子呼來不上來的狂氣,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這個東山不出的謝安石。其時天下號稱名士的何止千萬,能得謝安一贊幾乎可以藉此榮耀終身。另一則故事就更經典了,一次冬日謝氏家族聚會,正趕上大雪鵝毛般片片落下,謝安於溫酒賞雪之餘,雅興大發,問在座的謝氏後輩,飄飄大雪何所似?謝道韞的堂哥謝明介面:「撒鹽空中差可擬。」(這位老兄空中撒鹽何故,難道想人工降雪?:))。謝道韞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風起。」簡單一句,謝道韞的詩情才氣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謝安大聲稱善,誇獎道韞敏慧過人。
王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這段關於路邊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記載在《世說新語》上。這個哲理味濃郁的小故事,讓我們毫不猶豫地將王戎劃在神童的圈子裡。如果說曹沖的天分在於解決問題,那麼王戎的天分則在於觀察總結。

孔融
三字經有雲: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一個四歲的孩子就懂得謙讓之道,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注意,後來以他為楷模澆鑄出來的成批作品,可沒法跟這個始作俑者相提並論)。
有關孔融,還有一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歲,隨父到洛陽,時李元禮有威名,登門者須雋才之士或有清譽,又或是中表親戚,閣人始肯通傳,孔融獨自到李府,向門官言道:「我是李府君親。」 門官為他通傳後請人府相見,李元禮問道:「君與仆有何親?」,孔融對日:「昔先祖仲尼(孔子)與君先人伯陽(老子)有問禮之誼,是以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個十歲幼童之口,李元禮及在座賓客莫不奇之。時有太中大夫陳韙後至,得聞此事,便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能佳。這倒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卻是對孔融的不以為然。沒想到孔融應聲答道:「想君小時,乃當了了。」
這里用了一個歇後手法,意思說陳韙現在是「大未必佳」。陳韙遭此反擊,大為尷尬,一時語塞。一個十歲的孩子,一句話堵得名士張口結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實在令人贊嘆。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僅僅停留在辯捷的層次上。而這種沒有智慧作後盾的辯才,除了得罪人之外,於人於己,實在沒有更好的用途。孔融成人之後,先後擔任過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職。在職期間,除了空發議論,作一些修復城牆重建學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沒干過什麼足以證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大凡能說會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對於幹活的人總是指手畫腳一百個不順眼,孔融也沒跳出這個窠臼。他依附於曹操的翼護下,得以在盜賊蜂起的軍閥割據時代作著「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的香夢,但是對於曹操的政策卻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如果說他勸阻曹操伐劉備是「興無義之師,恐失天下之望」雖然迂腐但是還帶著點為天下計的味道,那麼他為諷刺曹丕納甄氏而編造的「想當然」的故事,就純粹屬於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過把癮就死的嬉皮士心態。

三國時代的統治者,對待知識分子通常有著驚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終於還是被逼到了極限。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滿門抄斬。當時還有一個令人凄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時候,大兒子九歲,小兒子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專心地做著某種游戲。孔融還懷著一種僥幸心理問使者:「我好漢做事好漢當,能不能放過我的孩子?」沒想到他兒子秉承了他的硬骨頭精神和早慧特徵,慢慢說道:「父親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兩個小孩子口中造出的。從這寥寥數語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遺傳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還有著超乎他上的非凡見識。

㈨ 中國古代智慧故事

謝道韞
謝道韞身出名門,系東晉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謝世家,在魏晉南北朝那是響當當的字型大小。即使在門閥林立的東晉,王謝兩門也自視極高,婚嫁除了入宮攀龍附鳳以外,都只在兩族之內進行。他們兩家在晉朝消亡之後仍是風光不減,直到梁武帝時大梟雄侯景向兩族求婚被拒絕遂視此為平生恨事,最後造反時順便將王謝兩族徹底誅絕。王謝的數代風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劉禹錫的一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後人懷詠。
謝道韞還是個小MM的時候就相當了得。一次叔父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謝道韞答道,」詩經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雲,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謝安大贊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這一贊,謝安何等樣人,不說他在淝水之戰中的鎮定氣度,也不說他權謀機變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歸隱的澹泊心態,只說後世的詩仙李太白向來眼高於頂,有著天子呼來不上來的狂氣,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這個東山不出的謝安石。其時天下號稱名士的何止千萬,能得謝安一贊幾乎可以藉此榮耀終身。另一則故事就更經典了,一次冬日謝氏家族聚會,正趕上大雪鵝毛般片片落下,謝安於溫酒賞雪之餘,雅興大發,問在座的謝氏後輩,飄飄大雪何所似?謝道韞的堂哥謝明介面:「撒鹽空中差可擬。」(這位老兄空中撒鹽何故,難道想人工降雪?:))。謝道韞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風起。」簡單一句,謝道韞的詩情才氣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謝安大聲稱善,誇獎道韞敏慧過人。

曹沖
曹操不但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還是一個成功的父親。他的幾個兒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處,而他最喜愛的,首推曹沖。古代所謂神童,以語言天賦突出的居多,曹沖卻表現出解決問題的高超思維能力。曹沖七歲時以等量置換的辦法稱大象體重,不但震驚了當時之眾,也流傳千古,成為最經典的兒童智力啟蒙故事之一。
還有一個典故:孫權曾送來一隻漂亮的雉雞。曹操想觀賞雉雞舞蹈,但使盡辦法,這珍禽就是不鳴不舞,讓人徒嘆奈何。曹沖想出一個辦法,讓人製作一面大鏡,擺在雉雞面前。那雉雞於鏡中看到同類,起了爭勝之心,當即舞將起來,這一下對鏡成雙,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體現了曹沖的智慧,還表現了他寬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騎的馬鞍放在倉庫中,不慎被老鼠咬壞。庫吏大驚失色,自認必死。曹沖知道後,心生一計:他先用利刃將自己的單衣穿戳成鼠齒狀,然後裝成一臉愁色的樣子去見父親。曹操問他何事憂慮?曹沖說:「世俗以為鼠齒衣者,其主不利。今單衣見齒,是以憂戚。」曹操趕緊安慰愛子,說:「此妄言耳,無所苦也。」過了一會兒,庫吏前來報道曹操那樁馬鞍被鼠咬壞一事,曹操聽後,笑著說:「連我兒子的單衣都被咬壞,何況馬鞍乎?」根本沒有追究的意思。據說,每當曹沖見到當刑者,總要上去尋問是否冤枉,是否處理過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設法為之救命或減刑;每當見到那些勤奮而能乾的官吏因小過或失誤而觸犯法律,他都要親自到曹操那裡說情,請求父王寬大。史書稱曹沖「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這種悲憫寬厚的氣質在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簡直催人淚下。
可恨天道難測。上蒼把智慧慷慨地賦予曹沖,卻又殘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僅十三歲的曹沖突患大病而亡,據後人推斷,可能是「絞腸痧」。曹沖的夭折,留給歷史一道殘缺的美麗,留給後人一份遺憾的嘆息。

也許上天的深遠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
曹沖死後,曹操悲痛萬分,曹丕來寬慰他,曹操說道:「曹沖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們的大幸。」曹丕即位後,也經常對臣下說:「若使倉舒(曹沖之字)在,我亦無天下。」可見,曹沖之死,客觀上為曹丕爭奪王位掃除了最大障礙。
才高八斗的曹植,力能搏虎的曹彰,都在爭當曹操繼承人的交鋒中鬱郁而終。假使曹沖活著,以他的仁慈,在與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爭斗中會是一個什麼結局,又有誰能夠預料呢?

王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這段關於路邊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記載在《世說新語》上。這個哲理味濃郁的小故事,讓我們毫不猶豫地將王戎劃在神童的圈子裡。如果說曹沖的天分在於解決問題,那麼王戎的天分則在於觀察總結。

歷史上的王戎是個很難下定義的人物,簡直具有典型的性格分裂症狀。《世說新語》里有關他的條款還有許多,摘列一二,就不難得出這個結論。
1,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後更責之。(王戎在其侄子結婚時送過一件單衣,後來數次討還)
2,司徒王戎既貴且富,區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契書鞅掌,每與夫人燭下散籌算計。(王戎作司徒的時候富了起來,一到天黑就和老婆關起門來數錢)
3,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王戎家的李子樹品種優良,賣的時候怕別人引進,先把核鑽破)
4,王戎女適裴頠,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說,女遽還錢,乃釋然。(女兒出嫁借了他的錢,他就甩臉子看,女兒還了錢,馬上眉開眼笑)

單從上面的記載來看,王戎的吝嗇,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世說*儉嗇第二十九》中記載了九條儉嗇的故事,他一人就佔了四條。但是在同一本《世說新語》里,他卻另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1,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
「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
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譯:王戎、和嶠都很孝,同時死了老母。和嶠規規矩矩服喪,王戎雖然不遵守規矩路數守孝,卻因為痛苦而消瘦得像只乾乾雞了。)
2,王戎父渾,有令名,官至涼州刺史。渾薨,所歷九郡義故,懷其德惠,相率致賻數百萬,戎悉不受。(他作官的老爹有清官的名聲,死後,下面的人送錢數百萬表示懷念,王戎一概拒絕)
3,魏明帝於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歲,亦往看。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
(魏明帝虐待老虎還招呼老百姓圍觀。老虎一聲大吼,嚇得眾人屁滾尿流,七歲的王戎卻鎮定自若)
4,王戎喪兒,「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曰;
『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
(他死了兒子,哭得昏天黑地,天性流露)
5,王戎弱冠詣阮籍,時劉公榮在坐,阮謂王曰:「偶有二斗美酒,當與君共飲,彼公榮
者無預焉。」
(阮籍有酒,給小王戎喝)
6,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本條出自《晉書》——並非無殊能,只怕是不願表現殊能,盡到本分就成了)

這幾條描寫的王戎,至情至性,臨危不懼,見財不貪,實在無法把他和那個吝嗇的王戎統一起來。結合當時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嗇極有可能是一種韜晦之計,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則,依照嵇康阮籍等人的性子,如何肯和一個卑下貪婪的傢伙混在一起號稱「竹林七賢」呢?
王戎曾經帶兵參加滅吳的戰爭,也算文功武略齊備,從234年生到305年沒,活了七十一歲,最後死於「八王之亂」,位至左僕射,司徒。在當時動盪的社會背景下和復雜的政治斗爭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當的不容易,這恐怕與他自污式的韜晦之計不無關系。

孔融

三字經有雲: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一個四歲的孩子就懂得謙讓之道,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注意,後來以他為楷模澆鑄出來的成批作品,可沒法跟這個始作俑者相提並論)。
有關孔融,還有一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歲,隨父到洛陽,時李元禮有威名,登門者須雋才之士或有清譽,又或是中表親戚,閣人始肯通傳,孔融獨自到李府,向門官言道:「我是李府君親。」 門官為他通傳後請人府相見,李元禮問道:「君與仆有何親?」,孔融對日:「昔先祖仲尼(孔子)與君先人伯陽(老子)有問禮之誼,是以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個十歲幼童之口,李元禮及在座賓客莫不奇之。時有太中大夫陳韙後至,得聞此事,便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能佳。這倒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卻是對孔融的不以為然。沒想到孔融應聲答道:「想君小時,乃當了了。」
這里用了一個歇後手法,意思說陳韙現在是「大未必佳」。陳韙遭此反擊,大為尷尬,一時語塞。一個十歲的孩子,一句話堵得名士張口結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實在令人贊嘆。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僅僅停留在辯捷的層次上。而這種沒有智慧作後盾的辯才,除了得罪人之外,於人於己,實在沒有更好的用途。孔融成人之後,先後擔任過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職。在職期間,除了空發議論,作一些修復城牆重建學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沒干過什麼足以證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大凡能說會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對於幹活的人總是指手畫腳一百個不順眼,孔融也沒跳出這個窠臼。他依附於曹操的翼護下,得以在盜賊蜂起的軍閥割據時代作著「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的香夢,但是對於曹操的政策卻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如果說他勸阻曹操伐劉備是「興無義之師,恐失天下之望」雖然迂腐但是還帶著點為天下計的味道,那麼他為諷刺曹丕納甄氏而編造的「想當然」的故事,就純粹屬於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過把癮就死的嬉皮士心態。
三國時代的統治者,對待知識分子通常有著驚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終於還是被逼到了極限。 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滿門抄斬。當時還有一個令人凄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時候,大兒子九歲,小兒子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專心地做著某種游戲。孔融還懷著一種僥幸心理問使者:「我好漢做事好漢當,能不能放過我的孩子?」沒想到他兒子秉承了他的硬骨頭精神和早慧特徵,慢慢說道:「父親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兩個小孩子口中造出的。從這寥寥數語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遺傳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還有著超乎他上的非凡見識。上Ю

㈩ 關於智慧的故事

中國有多少錢
1
一次有位外國人問周總理:「你們中國人走路總是低著頭啊,你看我們走起路來挺胸抬頭的,多有氣勢啊。」

總理回答到:「我知道,一般上坡的人總是低頭走路,而走下坡路的人總是高抬著頭」

2

有人問周總理「你們國家有多少錢啊?」總理機智的答到「我們國家只有十八塊八角八分錢。」(在當時我國發行的人民幣只有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這十種幣值的人民幣,其和正好是18.88元)。

3

在一次外交中,一位很不友好的外國人與周總理握完手後,竟然掏出手卷擦了擦手,之後又把手卷放入兜中。周總理見後,毫不客氣的掏出手卷,擦了擦手後,直接把手卷扔到了垃圾筒中,有利地維護了中國人的尊嚴。

4

在一個外交場合,一位外國人問周恩來:「你們國家有妓女嗎?」周恩來回答到:「有。」這時場內一片嘩然。可總理接著說到:「在中國的台灣!」聽到這里,場內響起了一片掌聲。

周總理設宴招待外賓。上來一道湯菜,冬筍片是按照民族圖案刻的,在湯里一翻身恰巧變成了法西斯的標志。外客見此,不禁大驚失色。周總理對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隨即泰然自若地解釋道:「這不是法西斯的標志!這是我們中國傳統中的一種圖案,念『萬』,象徵『福壽綿長』的意思,是對客人的良好祝願!」接著他又風趣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志也沒有關系嘛!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話音未落,賓主哈哈大笑,氣氛更加熱烈,這道湯也被客人們喝得精光。

在外交場合出現法西斯的標志很容易引起外交糾紛,尤其是曾經遭受法西斯鐵蹄蹂躪的國家,他們看見這種標志是很反感的。周總理的解釋及時解除了他們的誤會,但令人叫絕的是周總理借題發揮,號召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那個菜吃掉。意外的這么一個被動場面,經周總理反意正解,反倒起了活躍宴會氣氛的作用。

5

一位西方記者問周總理:「請問總理先生,現在的中國有沒有妓女?」不少人納悶:怎麼提這種問題?大家都關注周總理怎樣回答。周總理肯定地說:「有!」全場嘩然,議論紛紛。周總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補充說了一句:「中國的妓女在我國台灣省。」頓時掌聲雷動。

這位記者的提問是非常陰毒的,他設計了一個圈套給周總理鑽。中國解放以後封閉了內地所有的妓院,原來的妓女經過改造都已經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位記者想:問「中國有沒有妓女」這個問題,你周恩來一定會說「沒有」。一旦你真的這樣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會緊接著說「台灣有妓女」,這個時候你總不能說「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這個提問的陰毒就在這里。當然周總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倆,這樣回答既識破了分裂中國領土的險惡用心,也反襯出大陸良好的社會風氣和台灣的對比。哎呀,周總理考慮問題周密細致,同時又那麼快速反應,你不佩服他也難啊!

6

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恩來握手,周總理出於禮節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麼跟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後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恩來握過的那隻手,然後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周恩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裡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後——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痰盂。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幹凈了!」

——盡管中美當時處於敵對狀態,但周總理一貫的思想,還是把當權者和普通美國民眾分開。在談判桌上橫眉冷對,那是一點情面也不講的。但會場外,他可是統戰高手,盡量做工作,力圖潛移默化。他對普通美國民眾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聞記者在內。所以,在那個美國記者主動要和周總理握手時,周總理沒有拒絕。但這個記者看來純粹要使周總理難堪,否則不會自己主動握手,然後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

周總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會意識到他會這樣做。當時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來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總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請注意兩人做法不同的是:記者擦完手後仍把手帕塞回褲兜,而周總理是擦完手後把手帕扔進了痰盂。周總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還能用,我的手帕因為擦了以後沾染了你的細胞,你這無恥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凈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