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非典故事

非典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3 18:03:26

A. 非典時期的感人故事

護士長葉欣
抗擊非典 以生命書寫大醫精誠。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病人,這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頑強奮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才得以遏制。人民群眾才得以安享寧靜的生活。
鄧練賢
廣東首位殉職醫生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時40分,沖鋒在抗擊「非典」最前線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鄧練賢不幸逝世,終年53歲。這是廣東省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戰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生。
衛保周
洛陽花開非典戰 奮戰在非典防治一線的洛陽市直機關第二門診部51歲的副主任醫師衛保周,因勞累過度,導致心臟病復發,於5月29日犧牲在她所熱愛的崗位上。 5月23日,衛保周主動請纓參加洛陽市駐鄉鎮衛生院防治非典醫療隊,勞累過度並帶病工作,一直戰斗到倒下的一刻。 衛保周曾說過的話:抗擊非典,我不能當逃兵。

B. 有關非典的故事

非典的故事:

2003年4月17日,由於疲勞和緊張的工作,王晶不幸染病。王晶同志在患病期間,仍然堅持盡自己所能協助護士的工作,堅持做身邊病友的思想工作,鼓勵她們樹立信心。

她用無比堅強的毅力同病魔展開了殊死的搏鬥。她在生命垂危的時候,托醫護人員幫她轉交了她一生中最後一筆黨費。

在王晶生病期間,為了救治王晶同志,醫院專門成立了特別醫護小組,為搶救王晶同志提供了技術、物質和器械的全力支持。

她的病也牽動了北京市、北京大學和醫學部領導的心,他們多次組織本市及外地專家會診,地壇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協和醫院的領導和醫護人員也全力投入搶救工作。

(2)非典故事擴展閱讀

非典該病最早是於2002年11月16日在廣東順德爆發的。而第一例有報告病例的患者是於2002年12月15日在河源市發現患病的黃杏初。

2003年1月10日,黃杏初康復出院,後被認定為中國首例非典型肺炎報告病例。2002年12月底,廣東民間出現了關於一種致命怪病的傳言,甚至說出在一些醫院有病人因此怪病而大批死亡。由於坊間流傳指煲醋和喝板藍根可以預防怪病,因此市面出現搶購米醋和板藍根的風潮。

不少人由於買不到米醋和板藍根,轉而致電在香港的親友協助,使病情得以為外間知悉。而另一方面,由於香港鄰近廣東省,有不少有親友在廣東省的工人都要求僱主在工作間煮米醋,讓米醋的蒸氣消毒殺菌。有部份僱主拒絕了這種聽似無稽的方法,但亦有僱主為求雇員安心而遵從。

C. 非典的故事

練賢生前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2003年2月1日,他連續工作15個小時,因搶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榮殉職,終年53歲。
葉欣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直到病倒前長達2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始終沒有離開過崗位,沒有回過一次家,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經搶救無效,於3月24日光榮殉職,終年46歲。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醫院內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間,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心中想的還是別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治療無效,梁世奎同志光榮殉職,終年57歲。
陳洪光1987年從廣東醫學院畢業到廣州市胸科醫院工作,親手組建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並擔任主任。在一線搶救病人的7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親自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機,經常會被病人噴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臉。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為非典型肺炎,雖經全力救治,終因病情過重於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職,年僅39歲。
李曉紅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役中,她連續奮戰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終因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29歲。

D. 關於非典的故事簡短

丁秀蘭:
丁秀蘭是一位在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的醫務工作者。面對非典病魔,她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有堅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腳步。生前,她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頭上少有耀眼的光環,甚至沒有多少人留心她在一線付出的種種辛勞。她只是在日常的一點一滴中,忠實地履行著救死扶傷的職責。
可當她離去後,人們卻被她的事跡深深感動了,並對她寄予無盡的思念。人們發現,倒下去的是一位好同事、好醫生、好黨員,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
發生在丁秀蘭身前身後的故事說明: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她是一位挽救過無數生命的醫生。面對肆虐的非典疫情,她毫不猶豫地奔向被病魔擊倒的人群,勇敢地站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最前沿。
她是一位眾多人執意挽留的患者。在她病重期間,家人和同事為她日夜祈禱,包括鍾南山院士在內的10多位專家先後多次為她會診,一位康復出院的女大學生主動為她獻出血清。
然而,人們期待的奇跡沒有發生。5月13日凌晨,噩耗從北京地壇醫院傳來:在同非典病魔頑強抗爭了近一個月後,因多臟器衰竭,她永遠地離開了深愛著她的人們,離開了她深愛著的工作崗位,終年49歲。
她就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急診科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師丁秀蘭。
離開這個世界時,她沒說一句話,只把無盡的思念留給人們。
丁秀蘭病逝的噩耗傳來,北大人民醫院的所有醫務人員都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院長呂厚山詢問救治丁秀蘭的醫護人員:「丁大夫有沒有留下遺言,有什麼未竟的心願?」醫護人員搖頭無語。聽說朝思暮想的媽媽離她而去,遠在國外求學的女兒申潔悲痛欲絕。她打電話問爸爸:「媽媽走時,可有什麼囑咐的話?」父親申業桐無言以對。
丁秀蘭病危時,病魔已經將她折磨得精疲力竭。離開這個世界時,她沒有說一句話,只把無盡的思念留給人們。

E. 非典的感人事跡

2003春節前後,一來種病因未明的非源典型肺炎開始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2月上旬剛過,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就開始收治確診或疑為「非典」的病人,最多時一天5人。面對增加了兩倍的工作量,葉欣周密籌劃、冷靜部署,重新調班時,安排了加強班。隨著「非典」患者的急劇增多,廣東省中醫院當機立斷,緊急抽調二沙分院急診科部分護士增援位於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診科護士力量出現了明顯的不足。葉欣身先士卒,從2月8日便開始加班。
3月4日中午,極度疲倦的葉欣開始出現發熱症狀,後確診染上了非典型肺炎。為了救治葉欣,醫院在最短時間內成立了治療小組。葉欣的病情幾乎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委託蔡東士秘書長慰問她和家屬;雷於藍副省長也在省政府副秘書長黃業斌、省衛生廳廳長黃慶道的陪同下,親自到醫院了解治療情況。省衛生廳、省中醫葯管理局、廣州中醫葯大學的領導也為搶救葉欣提供了技術、物質、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葉欣最後所搶救的、也是傳染給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後不到一個星期,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享年47歲。

F. 關於「非典」的動人故事有那些

護士長葉欣
抗擊非典 以生命書寫大醫精誠。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病人,這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頑強奮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才得以遏制。人民群眾才得以安享寧靜的生活。
鄧練賢
廣東首位殉職醫生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時40分,沖鋒在抗擊「非典」最前線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鄧練賢不幸逝世,終年53歲。這是廣東省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戰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生。
衛保周
洛陽花開非典戰 奮戰在非典防治一線的洛陽市直機關第二門診部51歲的副主任醫師衛保周,因勞累過度,導致心臟病復發,於5月29日犧牲在她所熱愛的崗位上。 5月23日,衛保周主動請纓參加洛陽市駐鄉鎮衛生院防治非典醫療隊,勞累過度並帶病工作,一直戰斗到倒下的一刻。 衛保周曾說過的話:抗擊非典,我不能當逃兵。
王晶
用激情托起脆弱的生命 現年32歲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護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頑強抗爭了一個多月後,於5月27日下午與世長辭。 在這次抗擊非典的戰斗中,她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忠實履行著一名白衣天使應盡的職責。由於過度勞累和緊張的工作壓力,病倒在工作崗位上。 在她病重期間,來自廣東、北京的著名專家多次對王晶進行了會診,雖然經過全力搶救,還是沒有能夠挽留住她年輕的生命。中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委員會決定授予王晶同志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王晶曾說過的話:我是一名護士,作為護士我就是要把病人護理好。
謝婉雯
愛心傳遍香江 因救治非典病人而染病殉職的首位香港女醫生謝婉雯,於5月13日逝世以來,一直為各界敬仰,並被視為香港的「南丁格爾」。其逝世喚起了港人在逆境中團結求生的精神。謝婉雯的生命永遠的凝固在年輕的35歲。 5月22日,香港特區政府以最高規格儀式為無私救人、英勇抗炎而殉職的謝婉雯舉行葬禮,並稱頌她是「香港的女兒」。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發表聲明說:「謝婉雯醫生在幫助他人時表現出高度的專業精神和勇氣,我相信全港市民都不會忘記她無私的奉獻。」 謝婉雯曾說過的話:我要快點出院,回病房幫忙。
李曉紅
以生命之軀迎擊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年僅28歲的主治醫師李曉紅,猝然倒在了抗擊非典的戰場上。她是第一個犧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線的軍隊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名身著「橄欖綠」的白衣天使,為挽救人民群眾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軀迎擊肆虐的非典,給世間留下一曲悲壯的生命絕唱。 中央組織部追授她「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武警北京總隊為她追記一等功,並批准她為革命烈士。 李曉紅曾說過的話:現在治療上是否找到新的辦法,如需要試驗,就拿我做試驗吧。
梁世奎
用生命銘刻的豐碑 山西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梁世奎,與那些為救治SARS病人而殉職的醫務人員一樣,2003年4月24日,他把生命的最後時光留在了他一生摯愛的手術台上。而就在梁世奎走了的那一天,他最後搶救的「非典」患者已完全康復,即將健康出院。 4月29日,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向梁世奎同志學習的決定。一個抗擊「非典」、實踐「三個代表」、學習時代勇士的熱潮,在三晉大地開展起來。 梁世奎曾說過的話:我是黨培養的,關鍵時候我要為黨分憂為民解愁。
劉永和
用生命譜寫忠誠 在舉國上下如火如荼全面抗擊非典時,山東省膠南市公安局大珠山派出所民警劉永和卻離開了他曾經奮斗過的戰線。 5月8日下午4時,本來是劉永和與同事們交班的時間。雖然已經緊張工作了近10個小時,多病的身體早已發出抗議,但是看著較往日增多的待檢車輛和人員,劉永和實在放心不下。為了加快檢疫速度,防止車輛阻塞,他毅然決定放棄按時換班,繼續奮戰在檢疫點上。 正當劉永和站在路邊對箱式貨車進行例常登記的時候,一場意想不到的車禍讓年僅39歲的鮮活生命就這樣在剎那間隕落。 這是全國公安系統第一個犧牲在抗非一線的勇士,5月22日,公安部追授劉永和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稱號。 劉永和曾說過的話:抗擊『非典』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危,是我們人民警察的責任,我一定要到第一線去。
額爾敦陶格陶
草原上不落的太陽 額爾敦陶格陶是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旗委常委、副旗長,旗牧區防控非典工作組組長。自今年4月22日內蒙出現第一例輸入性非典疑似患者以來,他就開始夜以繼日實施布控方案,帶領衛生、防疫、畜牧、民政等單位的領導,深入牧區,將1.2萬份蒙文宣傳資料發放到牧戶,部署春季生產及「圍封轉移」工作。終因過度勞累,腦溢血突發,5月7日倒在了防控非典的第一線。 年僅51歲的額爾敦陶格陶是目前在全國抗擊非典戰役中因公殉職的第一位副處級黨政幹部。 額爾敦陶格陶曾說過的話:人這一輩子光陰不多。要抓緊每一天、辦好每件事。
范信德
人民健康好衛士 在對抗非典型肺炎疾患的戰斗中,醫療戰線的英雄前仆後繼地用汗水和生命築起了一道血肉堤防。這當中,運送危重非典病人而不幸染病去世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司機范信德,就是其中的一位。這是一位普通的司機,平實的廣東漢子,他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一個共產黨員「舍己為人、不怕犧牲」的錚錚誓言。 范信德曾說過的話:讓我去送病人。?張積慧:護士長的「前線」日記 4月15日,《人民日報》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土長張積慧的《護士長日記》後,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張積慧也因此榮獲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成為全省青年的楷模。 2003年2月15日張積慧走進了抗非第一線。在與她的戰友們朝夕相處,並肩作戰的同時,不僅盡心盡職完成本職工作,還在短暫的休息時間里用她的真情,以最平實的語言記錄下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臨時病區的醫務人員走過的心路歷程。 透過她真實的記錄,我們看到,在對抗非典型肺炎的斗爭中,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這個團結一致、樂於奉獻的集體。而張積慧細膩的觀察,我們更看到,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中,廣東省全體醫務人員忘我的犧牲精神和勇敢探索的崇高品質。 歷史不會忘記,2003年春天,勇敢、無私的醫務工作者們! 張積慧曾說過的話:在這些日子裡,所看、所聽、所感,每每使我震撼。
姜素椿
願把夕陽化烈火 北京三O二醫院姜素椿教授為抗擊「非典」譜寫了一首動人樂章。這位古稀專家的英雄壯舉感動了中央領導同志,他在搶救「非典」患者時不幸感染,又以無私無畏的精神,在自己身上大膽試驗,注射「非典」患者康復後的血清,患病僅23天就康復了。胡錦濤總書記對他的高尚醫德、醫術和救死扶傷精神給予高度評價。 姜素椿這種以生命挑戰SARS的行動給戰斗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以極大的鼓舞,並在這場抗擊「非典」的特殊戰斗中作出大貢獻。 姜素椿曾說過的話:我年齡大了,能夠趕上這次抗擊非典的斗爭,為降伏疫魔做點貢獻,是我的幸運。
鍾南山
抗非最前沿的科學家 今年66歲的鍾南山,有著中國知識分子的智慧與剛毅。說到他,廣東幾乎無人不曉。 出身醫學世家的鍾南山是廣東醫療衛生界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呼吸道疾病,特別是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病的診治方面獨樹一幟。 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把鍾南山推到了一場大戰的最前線。「醫德的內涵是什麼?我以為主要體現於『想方設法為病人看好病』。」鍾南山如此平和地詮釋他的職業。 出身醫學世家的鍾南山,是位屢創醫學奇跡的呼吸病專家。作為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長,鍾南山和同事們一道沖在救治「非典」病人的最前線。 歷史也不會忘記為防治「非典」無私無畏、勇於奉獻的白衣戰士,不會忘記鍾南山——這位中國醫療界的傑出代表,站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最前沿的科學家。

G. 2003年非典的故事

非典中護士醫生救助病人的感人事跡
葉欣抗非典,護士長葉欣的事跡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

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病人,這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頑強奮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才得以遏制。人民群眾才得以安享寧靜的生活。

———《人民日報》4月18日述評:《人民健康重於泰山》

「凡大醫治病,必當無欲無求,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

唐代名醫孫思邈將這篇《大醫精誠》冠於中醫巨著《備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為醫者必須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才是德才兼備的「大醫」。

這篇《大醫精誠》,正是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護士長葉欣在1974年,考上該院的「衛訓隊」正式從醫所上的第一課。

在廣東省中醫院當了23年的急診科護士長,無論是現場急救跳樓的垂危民工,還是帶頭護理艾滋病吸毒者,還是冒死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葉欣從來沒有「瞻前顧後,自慮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中國大醫之「精誠」。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葉欣光榮殉職,終年46歲。

連日來,記者探訪了葉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診醫生(負責她臨終前的搶救工作),追尋這位白衣天使不滅的精神。

每天給大家派葯送湯

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預防葯物,連清潔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醫院二沙分院陸續接診非典型肺炎病例。由於此前在大德路總院已經有一線醫護人員被傳染病倒,葉欣護長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時回科室,給大家准備預防葯物,派發到每位醫生、護士、護工手裡,連清潔工也不例外。有些預防葯物有較強的副作用,葉欣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

進病房前,葉欣反復強調各項預防措施:換工作服、鞋子、襪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進隔離病房前要更換隔離衣;出隔離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戰非典型肺炎的日子裡,她每天睡覺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但仍不忘記臨睡前煲一鍋老火靚湯,有時是花旗參,有時是冬蟲草,她要在第二天帶回醫院給同事們喝,提高抵抗力。

總是把危險留給自己

面對危重傳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人介入

沒有人能確定,葉護長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確診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診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擔起繁重的醫護工作,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經給這個病人探過體溫、聽過肺、吸了痰,你們就別進去了,盡量減少感染機會。」在迎戰「非典」的日子裡,這番話令很多年輕護士落淚。

「葉護長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護士小容回...........

H. 非典的故事

正值非典期間,一位農村的老母親,由於在初中讀書的孩子一個月沒回家,於是她帶回了些家產特產,從答60多公里的山區去看孩子,他從早上6點出發,還好在孩子放學時趕到了學校,她見了自己的孩子,心裡是說不出的喜悅,可是學校卻規定不能近距離接近學生,母親苦苦哀求,只求讓她把帶來的東西遞給他,卻遭到不幸的冷諷。雖然這不是個生離死別的感人故事,可是卻是個感人的母愛真實故事o

I. 2003年非典中感人的故事

鍾南山同志先進事跡 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他既是一名可親、可敬、可愛、可信的醫學專家,又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為祖國爭一口氣 在旁人看來,抗擊非典是鍾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但鍾南山不這么認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戰是早年留學英倫時的求學生涯。 1979年鍾南山考取公派留學資格,前往英國倫敦愛丁堡大學進修。但英國法律不承認中國醫生的資格,導師不信任鍾南山,把2年的留學時間限制為8個月,鍾南山暗下決心為祖國爭口氣。他拚命工作,取得了6項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學術論文,其中有4篇分別在英國醫學研究學會、麻醉學會和糖尿病學會上發表。他的勤奮和才幹,徹底改變了外國同行對中國醫生的看法,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信任。英國倫敦大學聖·巴弗勒姆學院和墨西哥國際變態反應學會分別授予他「榮譽學者」和「榮譽會員」稱號。當他完成2年的學習後,愛丁堡大學和導師弗蘭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鍾南山回國報效的決心已定,他說:「是祖國送我來的,祖國正需要我,我的事業在中國!」 為黨工作高於生命 2003年我國局部地區發生SARS疫情,國外一小撮別有用心的勢力借機醜化中國。鍾南山作為防治SARS的權威專家,利用經常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的機會,實事求是地告訴各國的專家學者在中國發生的SARS事件,中國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績。5月28日,鍾南山應邀在全美胸肺學會(ATS)上作了《中國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發病情況及治療》的專題學術報告,他專業、開放、實事求是的態度,有理有利有節的辯論風格,引起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著名的CNN電視台在《今日美國》中評論「中國大陸的SARS發病率已經明顯下降,令人鼓舞」。鍾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國外勢力借SARS事件醜化中國的「話語壟斷」企圖,使國際社會對中國疫情有了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 那段時間,鍾南山既要在臨床一線救治SARS患者,又要協調各地的防治工作,極少休息,身體很疲憊。老伴經常勸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為此朝他發脾氣。但鍾南山停不下來,因為他把自己為祖國服務、為黨工作的有限時間,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寶貴! 看病「三個一樣」 說起鍾南山,廣州市郵政局女工阿瓊總是很動情。她說:假如不是遇上鍾院長,自己就沒命了。8年前,阿瓊反復咳嗽、氣喘,吃了很多葯也不行,病越來越重,後來慕名找到了鍾南山。根據阿瓊的病史和症狀,鍾南山給她做了哮喘檢查,結果呈陽性,一般而言,診斷應該已經明確,剩下的就是對症下葯了。而鍾南山卻不放心,繼續細心地觀察了一段時間,終於從一個細微的症狀里發現了新問題,懷疑是氣管腫瘤。為確診,鍾南山親自為她做了支氣管纖維鏡檢查。病情得到證實後,鍾南山又親自安排了醫生手術,術中一看,好險,那隱蔽得很好的腫瘤竟已堵住氣管的五分之四,什麼時候堵滿了,阿瓊什麼時候就沒了。阿瓊深情地說:「鍾教授的過人之處豈止在於他的醫術,他對病人的高度責任心和對病人的愛心,同樣常人難及。」 對個別醫生索取紅包禮物的行為,鍾南山深惡痛絕,「醫生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必須具備這個品德。」在鍾南山身邊工作的人員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還有著名的「三個一樣」———高幹、平民,有錢、無錢,城市、農村,一樣的熱情耐心,一樣的無微不至,一樣的負責到底。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現在,「三個一樣」成了所內醫務人員的共同追求。 科學不能明哲保身 鍾南山是一個求實嚴謹的科學工作者。早在留學英國的時候,他決定開展關於吸煙與健康問題的研究。為了取得可靠的資料,他讓皇家醫院的同事向他體內輸入一氧化碳,同時不斷抽血檢驗。當一氧化碳濃度在血液中達到15%時,同行們都不約而同地叫嚷:「太危險了,趕快停止!」但他認為這樣還達不到實驗設計要求,咬牙堅持到血紅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濃度達到22%才停止。實驗最終取得了滿意效果,但鍾南山卻幾乎暈倒。要知道,這相當於正常人連續吸60多支香煙,還要加上抽800cc的鮮血。 在2003年抗擊SARS戰斗中鍾南山更是這樣。他堅持實事求是,不畏權威,勇敢地對「衣原體之說」提出質疑,促成廣東省決策層堅持和加強了原來的防治措施,這也是廣東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癒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現出了一個科學家應有的良知和勇氣。 人要活在理想中 鍾南山很喜歡中學老師的一句教導:「人不只生活在現實中,還應生活在理想中。」他經常跟身邊的人強調,一個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靈魂和支柱。 從醫以來,鍾南山先後取得了國家、省市各級科研成果20多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三等獎一項,在國內外醫學雜志發表論文70多篇。他是近十幾年來推動我國呼吸疾病科研和臨床事業走向世界前列的傑出領頭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們在這個專業的突出貢獻,奠定了我國呼吸疾病某些項目的研究水平在亞太地區的領先地位。用「著述等身」、「聲名顯赫」來形容鍾南山的成就一點也不為過。但這位68歲的老人,他仍然對事業保持著熾熱的追求,在科學的殿堂堅持創新、永不停步。這種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圍的人,熏陶出了一個勇於奉獻、蓬勃向上的群體,使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為了國內矚目的學術陣地———國家重點學科、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葯理基地、博士學位授予點。 多年來,鍾南山「奉獻、開拓、實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們親切地譽為「南山風格」。1997年1月15日,中共廣州市委授予他「模範共產黨員」的稱號。廣東省衛生廳也專門行文,要求全省醫療戰線的同志學習「南山風格」。2003年6月19日,因在抗非戰斗中表現卓越,他被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國內衛生系統的最高榮譽稱號———白求恩獎章。

J. 抗擊非典的故事

抗擊非典的故事:
鍾南山與非典作斗爭,03年的一場非典讓鍾南山一夜成名,鍾南山抗擊非典的重要貢獻。鍾南山作為中國抗擊非典的領軍人物,非典期間一直奮斗在工作崗位救死扶傷。

經驗可復制,疫苗更可靠
2002年12月22日,鍾南山所在的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收了一個來自廣東河源的奇怪的肺炎病人,兩天後,河源救治過該病人的8位醫護人員全部被感染。這是鍾南山接觸的第一例「非典」病人。2003年春節後,非典病例劇增,鍾南山出任廣東省「非典」醫療救護專家組組長。他向廣東省衛生廳主動提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那一年,他67歲。
「『非典』來的時候是『遭遇戰』。我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知道是什麼病源,也不知道怎麼防禦,於是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迷惘。」鍾南山借用軍事術語,形象地打了個比方。而現在,經歷了十年的發展,面對重大公共衛生安全問題,我國已經能夠高效預防。鍾南山指出,從近年來發生的禽流感、豬流感(新甲流)兩個疫情來看,「我覺得中國防治能力,公眾的態度,對突發性傳染病的認識,都更加理性了,政府這方面的准備更加充足。」這得益於SARS以後國家加強了疾控方面的投資,部署人力及研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此外,鍾南山指出,國家也非常重視病源,一旦發現一些不明原因的傳染病,馬上就會進行檢測,「這個方面,我看中國的水平不比國外的低!」鍾南山肯定地說。
「假若再次發生『非典』,那麼我們獲得的經驗完全可以復制。」鍾南山說,以前需要一兩周才能做出病原的測序,可現在技術發展了,只需要一兩天就可以做出來。「一旦發現了一些不明原因的發燒、肺炎,或者帶有傳染性的疾病,國家很快就會隔離病源,並且進行基因測序分析,這樣一來,疫苗就可以很快做出來,對抗疾病。」
這十年裡,建立了應急體系
不過,2003年後,突然爆發的SARS又突然地消失了。鍾南山透露,有科研工作者研究發現,SARS病毒仍然存在,但現在的傳染性致命性都不強。「90年代的人和最近幾年的人的血清中都發現了SARS抗體,所以SARS還有可能在特殊的環境下爆發。」鍾南山認為,類似SARS的動物源性或者不明原因的傳染病,並非自「非典」才有,只不過人們不大關心它,不大認識它。他指出,以前醫務工作者遇到這樣的情況,並不會努力研究原因。而經歷了非典,一旦出現一兩例不明原因的傳染病,醫生們便一定會搞明白病原,「這就是SARS帶給公眾、給政府的教育。病毒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大家要更重視。」
其實,與非典類似的疾病在這十年裡也有過,但中國建立了應急體系,於是良好地應對了公共衛生危機。鍾南山說,抗擊甲流,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2009年4月份,墨西哥發生甲流。中國立即採取了「外堵輸入,內防擴散」的措施,用了不到半年時間,成功研製出甲流疫苗。2009年年底至2010年年初,有將近一億老百姓接受了甲流疫苗的注射。鍾南山說:「我自己也注射了疫苗。當然後來的甲流並沒有大量地蔓延,所以將近一個億的人接種疫苗以後,它真正的效力並沒看得出來,但是我覺得,對這種突發性傳染病,就應該這樣重視預防,它的積極的處理是對的。」
不過,對於當下的傳染病防治體制,鍾南山的評價仍然有所保留。記者問起目前傳染病機制是否還存在像10年以前那樣的瞞報情況?鍾南山的答復是:「有,也沒有。」他補充解釋道:「有是說現在政府非常明確,發生傳染病要及時通報;沒有是指,可能有些省份、有些地方,對於及時通報疫情有顧慮。體制健全還需要一個過程。」
防疫無國界,需全球協作
「傳染病是無國界的,一旦發生,就是全人類的事情。」鍾南山說,這也是非典帶給人們的教訓。因此,傳染病的防控是全人類的事,要全人類共同去做,而不是靠一個國家做。疾病發生時,應該提倡國際、境內境外的大協作,更快地發現病原,研究疫苗。
非典實際上最早在中國發現,可是中國卻保密不講,於是耽誤了研究。鍾南山說,當時中國最先有非典病人,可以更好地做研究尋找對策,可是卻秘而不宣,耽誤了許多時間。「各個國家都有它自己的特長,大協作才能更快地解決問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