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鳳凰寓意

鳳凰寓意

發布時間: 2020-12-18 02:02:36

❶ 鳳凰的寓意

鳳凰是中華民族傳統神話傳說之中出場次數最多的神鳥之一,是家喻戶曉的「百鳥之王」,也被稱之為「鳳皇」,雄性為鳳,雌性為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

在傳統神話傳說中,鳳凰是一種代表祥瑞的神鳥,鳳凰齊飛,更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以來便有記載,甲骨文中還有關於商紂王捕獲鳳凰的傳說。

鴻鵠:《說文》「鴻鵠二字為名,與黃鵠別。此鳥色白,異於黃鵠之蒼黃也。」

鸑鷟:《禽經》雲「鳳之小者,曰鸑鷟。五彩之文,三歲始備也。」

❷ 鳳凰是什麼意思

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叫凰。常用來象徵祥瑞。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通稱為「鳳」或「鳳凰」。常用來象徵祥瑞。其形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

鳳凰和龍是漢族的圖騰。又稱丹鳥、火鳥、珍尼鳥、魏峰雞等。其他東亞國家的歷史上也有類似的傳說。鳳凰,被認為是幸運的鳥,在世界各地的地名中也很常見。

鳳凰和麒麟一樣,是男性和女性的統稱。雄性是鳳凰,雌性是鳳凰。它的總名字是鳳凰。鳳凰齊飛是好運和和諧的象徵。

它和龍的形象一樣,越復雜,它就越有一個大腦袋,一個大屁股,一個蛇頸,一條魚尾,一個龍的圖案,一個烏龜的身體,一個燕子的下巴和一個雞的嘴。鳳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鳳凰寓意擴展閱讀:

鳳凰涅盤的傳說

這是一個與火有關的美麗神話。傳說中的天方國,有一對神鳥,雄為鳳,雌為凰。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從此鮮美異常,不再死。

雄奇的大黑山上,全彩激光燈映射出長達數公里的時光隧道和漫天的雲彩,高達十米的烈焰從山頂噴薄而出,飛瀑飛流直下,在水與火的交融中,鳳在歌鳴,凰在和弦,演繹一部五百年前的神話,一個流傳千古的美麗傳說。

❸ 鳳凰的含義是什麼

鳳凰,fèng huáng。

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叫凰。常回用來象徵祥瑞。

1、鳳凰是「華答貴、偉岸、進取、太平」的象徵。

2、鳳凰是愛情的象徵。

3、鳳凰有「和」的象徵意義。

4、鳳凰是「權力」的象徵。

5、鳳凰是華夏民族的精神圖騰。

(3)鳳凰寓意擴展閱讀

傳說典故

百鳥朝鳳

黃帝即位,自覺天下太平,想親眼看看傳說中的鳳凰。為此,他請教天老。天老回答:鳳凰顯形,乃是祥瑞的預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現。

見到它一掠而過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鳥群里飛舞那就是千載難逢的祥瑞了。黃帝聽後很不高興,他說:我即位以來,天下太平,為什麼連鳳凰的影子都沒有看見?

天老說:東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顓頊,四方強敵虎視眈眈,何來太平?黃帝聽罷便率兵討伐,於是天下一統。

他看見一隻帶有五彩翎毛的大鳥在天空翱翔,而數不清的奇珍異鳥圍著它翩翩起舞。黃帝知道,這只大鳥就是鳳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鳥朝鳳。

❹ 鳳凰的意義誰知道

比喻地位高貴或德才高尚的人,也形容傑出人才,賢能之人。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無法獨立支配自然力,也無法解釋自己的來源。人們充滿了對自然的幻想、渴望和恐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是圖騰的社會基礎。

鳥圖騰崇拜通常與太陽崇拜有關。廣為人知的三足烏,原本就是「日中陽鳥」。四川金沙「太陽神鳥」的金飾,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象徵,也是四鳥繞日飛翔的形狀。這種對太陽和鳥類的雙重崇拜促生了中國文化一個重要形象——鳳凰的誕生。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

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這件器物兩側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鉤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著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業發明以後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


(4)鳳凰寓意擴展閱讀:

鳳凰的形象習性:

南宋地理學家周去非寫了一本著名的地理書《嶺外代答》,詳細描述了鳳凰:鳳凰生於南方的丹穴,在邕州(今廣西南寧)無法到達的高崖上築巢。鳳凰的羽毛五顏六色,大得像孔雀。當一百隻鳥相遇時,它們就會站在一起。

頭頂的冠上總是充滿了水,男女輪流進餐,從不接近世界。據記載,鳳凰巢在兩江地區的深林中。鳳凰下蛋後,將桃子膠與樹枝混合,將雌鳳凰關在巢中,只留下一個小氣孔。然後雄鳳凰尋找食物喂雌鳳凰。如果得到食物,就把蓋子取下來。如果沒有食物,它們會封住洞口,窒息死母鳳凰。

❺ 鳳凰的意思是什麼

司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長卿,是西漢大辭賦家。他與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長期以來膾炙人口,傳為佳話。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他人京師、梁國宦遊歸蜀,應好友臨邛(今四川邛崍)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當地頭號富翁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才貌雙全,精通音樂,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孫舉行數百人的盛大宴會,王吉與相如均以貴賓身分應邀參加。席間,王吉介紹相如精通琴藝,請他彈奏,相如就當眾彈了兩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動文君。「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這兩首詩,據說就是相如彈琴歌唱的《鳳求皇》歌辭。因《史記》未載此辭,到陳朝徐陵編《玉台新詠》始見收錄,並加序說明,唐《藝文類聚》、宋《樂府詩集》等書亦收載,故近人或疑乃兩漢琴工假託司馬相如所作。琴歌一類作品,假託的現象確實很多,但又難以找到確切根據來證明。這方面的問題,只好存疑。
第一首表達相如對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相如自喻為鳳,比文君為皇(凰),在本詩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義。其一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曰鳳,雌曰凰。古人稱麟、鳳、龜、龍為天地間「四靈」,(《禮記‧禮運》)鳳凰則為鳥中之王。《大戴禮‧易本名》雲∶「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長卿自幼慕藺相如之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當時文壇上已負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絕非等閑女流。故此處比為鳳凰,正有浩氣凌雲、自命非凡之意。「遨遊四海」更加強了一層寓意,既緊扣鳳凰「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風穴」(郭璞注《爾雅》引天老雲)的神話傳說,又隱喻相如的宦遊經歷∶此前他曾游京師,被景帝任為武騎常侍,因景帝不好辭賦,相如志不獲展,因借病辭官客游天梁。梁孝王廣納文士,相如在其門下「與諸生游士居數歲」。後因梁王卒,這才反「歸故鄉」。足見其「良禽擇木而棲。」其二,古人常以「鳳凰於飛」、「鸞鳳和鳴」喻夫妻和諧美好。如《左傳‧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凰於飛,和鳴鏗鏘。」此處則以鳳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愛,而「遨遊四海」,則意味著佳偶之難得。其三,鳳凰又與音樂相關。如《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又《列仙傳》載∶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蕭史吹簫,鳳凰皆來止其屋,穆公為作鳳台,後弄玉夫婦皆乘鳳而去。故李賀嘗以「崑山玉碎鳳凰叫」(《李憑箜篌引》)比音樂之美。文君雅好音樂,相如以琴聲「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的音樂交浪,從而發出芸芸人海,知音難覓之嘆。; 第二首寫得更為大膽熾烈,暗約文君半夜幽會,並一起私奔。「孳尾」,指鳥獸雌雄交媾。《尚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傳》雲∶「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說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溝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兩句呼喚文君前來幽媾結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連夜私奔,不會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遠走高飛,叮嚀對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為你感念相思而悲傷。蓋相如既已事前買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對文君寡居心理狀態和愛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復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膽無忌如此。這兩首琴歌之所以贏得後人津津樂道,首先在於「鳳求凰」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膽沖破了封建禮教的羅網和封建家長制的樊籬,什麼「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什麼「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儀禮‧喪服》)什麼「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班昭《女誡》)什麼「男女……無幣不相見,」(《禮記‧坊記》)「門當戶對」等等神聖禮法,統統被相如文君的大膽私奔行動 踩在腳下,成為後代男女青年爭取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的一面旗幟。試看榜樣的力量在後代文學中的影響吧∶《西廂記》中張生亦隔牆彈唱《鳳求凰》,說∶「昔日司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雖不及相如,願小姐有文君之意。」《牆頭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為自己私奔辯護;《玉簪記》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動陳妙常私下結合;《琴心記》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見《鳳求凰》反封建之影響深遠。
其次,在藝術上,這兩首琴歌,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徵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即使是後人偽托之作,亦並不因此而減弱其藝術價值。

鳳求凰
其一: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皇。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其二:

皇兮皇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參考資料:http://y2.cn/viewthread.php?tid=77109

❻ 「鳳凰」象徵的意義是什麼

是吉祥和諧的象徵。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鳳是人們心目中的專瑞鳥。

❼ 鳳凰的標志含義

它有鮮艷的顏色,一般是五種基本色的組合;都強調它能歌善舞的天版賦,強調它專食權極為罕見的竹花,等。鳳凰的高大是與其精神的偉大相符的;五色使人想到一切道德或文化積累;自商朝以來,鳳字在甲骨文中,上面總有一個三角寶蓋,與龍字的寶蓋頭一模一樣,這可解釋為是其優越地位的標志;另一方面,鳳凰之歌也是鑒別優雅音樂的標准。總之,鳳凰的每二個特點、每一種姿態,都是完美的標志。此外,某些作者認為,一直與南方連在一起的鳳凰應該產自南方國家。但它實際上還有其它的故鄉,在西部有昆侖,在東方有蓬萊。劇說,孔雀是鳳凰的後代哦

❽ 什麼是鳳凰【含義】

司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長卿,是西漢大辭賦家。他與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長期以來膾炙人口,傳為佳話。據《史記

❾ 關於鳳凰的傳說還有鳳凰代表的精神和什麼美好意義

鳳凰目錄
一、傳說中的神物
二、電影《鳳凰》
三、作家鳳凰
四、地名:鳳凰縣
五、2008年第八號台風台鳳凰
六、魔獸世界風暴要塞一號BOSS
七、香港鳳凰電視台

[編輯本段]一、傳說中的神物
1.1鳳凰的簡介
鳳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鵾雞等,在西方神話里又叫火鳥、不死鳥,形象一般為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盤」。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稱,雄為鳳,雌為凰,其總稱為鳳凰。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 它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復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自古以來鳳凰就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鳳凰外形】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鳳鳴】
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鍾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
1.2鳳凰崇拜的起源與演變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彩陶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距今約6700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雙鳥紋的雕刻形象,這雙鳥紋應是古代鳳凰的最早記載。
根據神話傳說,鳳是從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
今日所見關於鳳的最早記錄,可能是在《尚書·益稷》篇中。書中敘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龍主持音樂,群鳥群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最後,一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孔傳:「靈鳥也,雄曰為鳳,雌曰皇。」鄭玄註:「儀,言其相乘匹。」我們注意的是,在這里,鳳凰被古代住家視作一種象徵吉慶的神鳥。所謂「來儀』,鄭玄釋作「乘匹」。
[註:「儀」古音「俄」,與「偶」音近通。所以,鄭玄釋儀為「偶」,即所謂「成(乘)匹」,也就是成雙成對的意思。但是,根據《尚書》文義,我卻以為,這個「儀」字實當讀作「舞」字(儀、舞古音亦相通。)鳳凰來儀,即鳳凰來跳舞。故下文中夔高興地說:「於!予擊石搏石,百獸率舞!」]
實際上,鳳凰在較早的先秦文獻中,正是作為一種祥瑞和一位舞神出現的。《山海經·南山經》:「有鳥焉,其形如鶴……名曰鳳凰。……是鳥也,自飲自食,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鸞鳥自歌,鳳鳥自舞。」(大荒西經)「五彩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大荒西經)《詩·卷阿》:「鳳凰於飛,口口其羽(此為古體字,又「口」符代替。),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毛傳:「口口(此為古體字,又「口」符代替。),羽聲也。亦,與眾鳥也。眾鳥慕鳳皇而來。傳鳳皇至眾多,是鳳與群飛。《白虎通》雲:黃帝之時,鳳凰蔽日而至,是來必眾多也。」
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關於鳳凰的這種種傳說,究竟只是一種神話,還是一種可能的歷史真實?換句話說也就是,鳳凰,在歷史中是否確曾有過一種真實的動物原形?對這個問題,正如對於龍的問題一樣,學術界過去的觀點多傾向於否定。但是我們卻不能注意到,在商代殷墟(今安陽小屯一帶)甲骨文中曾發現過如下一條記載:
「甲寅卜,呼鳴網,獲鳳。丙辰,獲五。」(甲3112)。
(釋文參看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第324頁)
據於省吾說,這條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鳴用網捕鳥,於丙辰這天捕了五隻鳳。「由於系用網埔之,故所獲自是生鳳。」
由此看來,在商代,中國確曾有過鳳鳥。那麼這條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剛孤證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鼎》銘辭中,我們還可以讀到如下一則記載:
「……歸生鳳於王。」
文中所提到的「生鳳」一詞,郭沫若亦曾斷定正是指活鳳凰(《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中鼎」)。據此,則無論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確切無誤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際,鳳凰還是一種雖然稀見、但卻並非不存在的鳥類。
戰國秦漢以後,鳳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種靈異之鳥。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漢史籍中,關於鳳凰出現的記載卻仍然時有所見。例如《左傳昭17年》:
「我商祖少吳摯之立地,鳳鳥適至,故紀於鳥師而鳥名。」
又據《漢書》記,漢時鳳凰數至,鳥身「高五、六尺」。
《後漢書·光武紀》記:建武十七年,有五鳳皇見於潁川之陝縣。注引《東觀漢記》曰:「鳳高八尺」。而據《京房易傳》:「鳳皇高丈二。」
兩漢是讖緯迷信盛行的時代,史籍中所記許多祥瑞奇異之事往往不足徵信。但恐怕我們也不能認為,其中完全不會有某些可信成分。至少秦漢人所描繪的形體特徵,有一個極可注意的共同之處,這就是鳳凰體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我們再來更全面地考察一下古代關於鳳凰形態的記載。
《爾雅·釋鳥》:「鳳,其雌皇。」郭璞註:「鳳,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頜,龜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許。」
《說文》:「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鱗後、蛇頸、魚尾、鸛嗓鴛思,龍紋、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從鳥,凡聲。鳳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爾雅翼》解釋:「鴻前者,軒也。麟後者,豐也。蛇頸者,宛也。魚尾者,岐也。鸛嗓聲,椎也。鴛思者,張也。龍紋者,文也。龜背者,隆也。燕頜者,方也。」
《韓詩外傳》:「鳳鳴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鳴曰固常,晨鳴曰發鳴,晝鳴曰保章,舉鳴曰上翔,集鳴曰歸昌。」(《太平御覽》引)
漢李陵詩:「鳳凰鳴高岡,有翼不好飛」。
《瑞應圖》:「鳳不啄生蟲,不折生草。」
《韓詩外傳》中還記錄了關於鳳凰的這樣一個傳說:
「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紆,宇內和平,未見鳳皇。唯思其象,夙
昧晨興,乃招天老而問之曰:『鳳象如何?』天老對曰:
『夫鳳,鴻前,鱗後,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頜而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舉,鳴動八風,氣應時雨。食有質,飲有儀。往即文始,來即嘉成。唯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天下有道,得鳳象之一則鳳過之。得鳳象之二則鳳翔之,得鳳象之三則鳳集之。得鳳象之四則鳳春秋下之。得鳳象之五,則鳳沒身居之。
黃帝曰:『於戲,允哉!朕何敢與焉?』於是黃帝乃服黃衣、戴黃冕,致齋於宮,鳳乃蔽日而至。黃帝降於東階,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乃止帝東園,集帝梧桐,食帝竹實,沒身不去。」
這個傳說中顯然有不少荒誕成分。但可注意的是天老所描繪的鳳凰形態,與《說文》所引述的「天老說」顯然同出一源。關於鳳凰所謂「戴德、負仁、報忠、挾義」之說,乍看頗令人不解(然而此說在古代流傳頗廣)。
對此,《抱朴子》中卻有一種解釋:
「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
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
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據此,漢代經學家的那些神秘說法,就不過是以儒家的五行符號,對鳳鳥身體各部不同顏色的一種描寫罷了。即:
——頭部呈青色,
——頸部呈白色,
——喙部呈赤色,
——胸、背部呈黑色,
——趾、爪呈黃色。
綜觀以上這些記載,都是秦漢以後沒有見過真鳳的人,所采輯的前人關於鳳的各種傳說。其中頗不乏荒謬虛妄的成分。例如《說文》中所謂「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翱翔四海之外」的說法,顯然來自《莊子·消遙游》篇中關於「鯤鵬」的著名哲學寓言。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傳說似乎指出鳳凰是一種自西北而東南往返流遷的動物。針對《韓詩外傳》中關於鳳凰鳴叫的一系列奇怪說法,清代著名學者王念孫曾指出:
「一鳥之鳴,既以節足為異,又復數更其響,乃至應候而殊聲,成文以協韻。語由增飾,事涉虛誣,識者所不取也。」
但是,如果剔除掉傳說中那些神奇妄誕不可置信的成分,我們從古人對於鳳凰的形態描述中,卻可以篩選整理出如下一些印象:
1、鳳鳥形體甚高,約六尺至一丈。
2、鳳鳥具有柔而細長的脖頸(蛇頸)
3、鳳鳥背部隆起(「龜背者,隆也」)
4、鳳鳥喙如雞,頜如燕。
5、鳳鳥羽毛上有花紋。
6、鳳鳥尾毛分叉如魚。
7、鳳鳥以植物為食(竹根)。
8、鳳鳥雌雄鳴叫不同聲。(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鳳鳥好結集為群,來則成百。
10、鳳鳥不善飛行。
11、鳳鳥穴居。(居「丹穴」、「風穴」)
12、鳳鳥足腳甚高(體態如鶴),行走步態倨傲而善於舞蹈。(鳳鳥別名「 」,字從「 」,徐鍇註:「 ,行步舒遲也。」)
由此我們就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從古生物學觀點看,中國古代是否存在過具有以上特徵,而又為先民所崇拜的一種鳥類呢?
回答是,的確曾存在。
——這種鳥類,就是大鴕鳥。
但是,關於鴕鳥與鳳凰關系更加重要的證據,是在考古學中發現的。1987年4月1日新華社消息:
「繼內蒙古陰山岩畫之後,最近在阿拉善旗有新的發現。其中有一幅鴕鳥岩畫(地點在阿拉善右旗曼佐拉山中)」。
在此之前(1976—1980),內蒙古陰山—狼山地區曾發現大批史前原始岩畫。位於狼山南麓格爾敖包溝(漢代逆方郡所在地)有一組古岩畫群。其中編號第13組中有一幅引人注意的岩畫(高1.28米,寬0.60米)。據岩畫發現者蓋山林教授報道:
「這幅畫的畫面上方有兩只鴕鳥(Struthio)。其前有一無頭輪廓的人面像,下又有五隻鴕鳥……右旁還有—人面,頭飾長羽。其下,有一馬鹿,尾上翅。鹿前足下又是一鴕鳥及一隻動物。其間似有兩條被肢解的肢體。最下方,有一輪形,似抽象人面。」
蓋山林教授指出:
「鑿刻如此眾多的鴕鳥、人面,還有鹿、肢體等等,只能作一種解釋,就是這是一個娛神、媚神的場面。」
那麼我們要問,這里所祭禮的是什麼神呢?在同一地點發現的另一幅岩畫對於這個問題提供了解釋。那是一幅先民拜日的圖畫。
「圖高042米,寬016米,在半山腰上。拜日者虔誠地站立在大地上,雙臂上舉,雙手合十過頂,朝拜太陽。被朝拜的圓圓太陽,高懸於天際。」
除此之外,同一地點的岩畫中,尚有大量關於太陽神和羽人的形象。我們知道,鳳凰乃是中國的太陽之鳥。而《周禮》中記祭祀太陽的舞蹈,正是一種戴羽舞和執羽舞。由此可似看出,上述岩畫中同時出現鴕鳥、太陽、羽人以及拜日者,絕不是偶然的。在上古,鴕鳥實際上正是作為太陽神之鳥而受到崇拜的。
鴕鳥在中國瀕於絕滅的時間,大致可推定約在距今四千一六千年左右——這正是傳說中的黃、炎帝時期。這一時期以後,關於鳳鳥出現的報告,愈來愈趨於稀少。偶或出現,即被看作具有吉祥涵義的珍異。(參看前引《韓詩外傳》)
實際上,從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見關於「生鳳(中鼎)」的最後記載,到漢代讖緯家關於重新發現鳳鳥的傳說之間,有著將近兩、三千年的一段空白。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內,鳳凰的傳說,由上古以一種真實鳥類為原型的動物圖騰,演變為既有宗教意義、又具有政治意義的一種靈鳥神話。
據古人記載,鳳凰有許多不同的品類。諸說不一,其中不少屬於秦漢後人的增飾附會之談。但其中比較著名者有四:
1. 鸞鳥 2. 翳鳥
3. 口口(此字為古字) 4. 獄族
鸞鳥,在鳳凰的諸種異名中,可能是最為人們熟知的一種。從語音上來說,「鸞鳥」與「玄鳥」具有共同語源。而古人所描述的鸞鳥形態,更是諸家說異。漢、晉小說中流行的說法,是把鸞鳥——玄鳥——青鳥視為春神之使者,以及東王公與西王母的象徵。
又有一種說法認為「鳳凰,青黑者鸞鳥。」但另一種相反的說法,卻認為鸞鳥的形態是「赤色,五彩,雞形,鳴中五音。」(《藝文類聚·鳥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歸納者說認為:
「赤為鸞之正色,而諸說各異。《禽經》:黃鳳謂之鸞。《春秋讖緯》引漢太史令蔡衡:凡象鳳者有五。多赤色者鳳,多青色者鸞,多黃色者口(此字為古字)雛,多紫色者獄族。多白色者鵠。」
以赤色為鸞鳥的正色,實際上是把「鸞」訓作「丹」(二字疊韻,古音相近通),從而認為鸞鳥就是丹鳥。
丹鳥,又稱丹朱、朱鳥、離朱,也都是鳳凰的別名。
《山海經·南山經》:
「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一般認為,《山海經》一書結集於戰國之際,則《南山經》關於鳳凰的這種看法,似乎代表戰國時期人們的看法。
據記載,被認為是「鳳凰」化身的雞,名叫「金雞」,又叫「錦雞」,「赤雉」,乃是中國所特有,出產於湖南、四川、青海的一種美麗禽鳥。
《水經注》「浪水」引《南越志》,認為這種雞就是口口(此字為古字):
「口口(此字為古字),山雞也。光彩鮮明,王色炫耀,利踞善斗。」
這種金雞在古代還有一個名稱叫「鱉」。《說文》:「鱉,赤雉也。」桂馥《義證》引《漢書》註:「其尾毛紅赤,光彩鮮明。」《山海經》:「少華之山,其鳥多赤鱉,可以御火。」《昭17年左傳》:「丹鳥氏,司閉者也。」注雲:「丹鳥,鱉雉也。」
這種鱉雉,實際也就是五方獸中南方「朱雀」的原型。
鱉雉,又別名「華蟲」,在《尚書》種與龍對稱。(《尚書》:「日、月、星、辰,山龍華蟲。」註:『華蟲,鱉雉也。五彩,故謂之華蟲。」)由此看來,與古人所謂「鳳凰」關系密切的禽類,並不是許多人所樂於想像的孔雀,卻是黑色的燕子與生存於中國中南部的這種野雞。
李時珍林草綱目增詳細考察這種野雞雲:「鱉,《逸周書》謂之彩雞。又名錦雞、金雞。錦雞小於鱉,而背文揚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此乃《爾雅》所謂天雞者也。二種大抵同類,而錦雞文尤燦爛如錦。或雲錦雞乃其雄者。」
《淵鑒類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條極可注意的記載:「黃帝時代以鳳為雞。」此一記載有一定的可信性。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鴕鳥——真風已不多見。可能正是在此時,雞成為鳳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實際上,唐宋以後的鳳凰圖,就是以錦(金)雞的形象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飾而產生的。
《說文》有所謂「鳳出東方君子之國」的說法,實際這也是指雞。所謂東方君子之國,古代指東夷——朝鮮。而《本草綱目》引《別錄》:「雞生朝鮮平澤。」這表明古人認為,朝鮮是家雞的起源地。《本草綱目》又記載:
「朝鮮一種長尾鳴,尾長三、四尺。」「其雞也知時刻,棲也知晴陰。」「其羽焚之,可以致風。」「古人言雞能解邪,則雞亦靈禽也。」
參照《三國志·魏志》:
「馬韓國出細尾雞,其尾長五尺余。」
我們可以知道,產於東方的長尾雞是漢代以後鳳凰的又一原型。
雞之所以成為鳳的替身,可能主要是由於它與太陽的關系——雞鳴日升。古代傳說,太陽所居扶桑樹上有天雞報時,其一呼鳴則天下雞皆鳴,從而破曉日出,因此雞成為太陽神的象徵。
《易·說卦》:「離為目、為雉。」
鳳皇,鸞鳥又名離朱。離朱即丹朱,而雞之古名亦叫「朱」。
《爾雅》:「雞大者蜀。」蜀,又記作「朱」。
《風俗通》:「呼雞曰朱朱。」《博物志》:「今世人呼雞祝祝。」另一方面,傳說山雞善舞,因而與鴕鳥一樣也是一種舞鳥:
「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魏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而無由。公於倉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鑒形而舞不知止。」(《異苑》卷三)
更有趣的是,鴕鳥在古代語言中亦有雞名,稱「鴕雞」:
「鴕雞昂首高可七尺,出忽魯莫斯國。長尾雞尾細而長,長六尺者出朝鮮。長五尺余者出馬韓國。」(《淵鑒類函》引《交廣志》)。
了解鴛鴦與鳳凰的關系,我們就可以知道,中國人在禽類中之所以特別鍾愛鴛鴦——常以其作為愛情的象徵,這與把燕子看作青鳥——高媒鳥,亦即報春和愛情之鳥的風俗,實際上具有共同的神話與文化淵源。
我們再來考察一下甲骨文中的「鳳」字字形。在甲骨文中,鳳字蓋有兩個系統。第一系統為古文「朋」字,另一系統音符從於「凡」字。根據《說文》,第一系統鳳字,顯然是象形文字。而第二系統鳳字,顯然是形聲字。
我們可以注意到,此兩系統鳳字中,多數字體在形象上似乎都突出地描寫了風鳥那兩只很長的足腳。這一點,與鴕鳥的體型特徵是吻合的。而與突出描寫翅羽的鳥字和隹字,則形成強烈對比。
最後我還需要補充說明的一點是,「鳳凰」一辭的本來語義,似乎就是美大之鳥。猶如動物中馬龍、龍馬是體大雄偉者的通用。
綜上所述,鳳凰崇拜本來起源於上古石器時代的鴕鳥——太陽神圖騰。
但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後,由於鴕鳥的滅絕和鳳凰的非圖騰化,關於鳳凰的傳說遂愈演而愈復雜。商周秦牧之際,燕子和金(錦)雞,曾先後成為鳳凰的替身。但唐宋以後,鴛鴦、鶴、天鵝、鷹雕、孔雀,都曾與鳳凰發生或深或淺的關系。因之在同一語詞記號下,注入了語義不同的動物學意象。這種演變,也反映在歷代鳳凰圖的演變中。我們看先秦的鳳凰圖,多為蛇頸高足,尚保留著鴕鳥的特徵。而漢唐特別是明清以後,就逐漸發展為以錦(金)雞的形態為主體,飾有孔雀式羽毛的綜合形相了。
最後,還應當指出,先秦出土的鳳鳥文物中,常見到一種形制極奇特的、背部有巨大鹿角的鳥。這種鳥在自然界中不會存在,其由來為考古學界所不解。但如果我們注意到鴕鳥群隊中常溫伴有食草動物(鹿類)的習性,那麼這個鹿鳥合體的謎也就不揭自明。現代人常以為我們的祖先是有幻想狂的神話編造者。而我對中國古代神話的研究卻日益使我深信,最高奇的神話也一定有其現實性的基礎,只看我們能不能通過理性的分析破譯之。在這個意義,神話不過只是遠古人類經驗的一種升華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