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征衣的典故

征衣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3 11:53:42

⑴ 《三國演義》中的成語典故 詩詞

三國成語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雲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姦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註:「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註:「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註:「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盪氣

【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盪氣回腸。」

古詩常見典故的含義 碧血

碧血,指為正義死難而流的血,烈士的血。語出《莊子·外物》:「 萇弘死於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莊子·外物》:「 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後因以「碧血」稱忠臣烈士所流之血。
元 鄭元佑《汝陽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明 邊貢《謁文山祠》詩:「黃冠日月胡雲斷,碧血山河龍馭遙。」
清 魏麐徵《於忠肅祠》詩:「丹心縱死還如鐵,碧血長埋未化燐。」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三三章:「今後自當努力報國,灑碧血於疆場,為國家民族盡孝。」
指為國犧牲的精神。
清 陳維崧 《減字木蘭花·題山陰何奕美小像》詞:「傳家碧血,怕聽子規啼夜月。」
清 陳夢雷 《擬古十九首序》:「歌以當哭,留碧血於他年;古直作今,續騷魂於後代。」[1]

其它含義編輯
「碧血」和「丹心」常常連在一起,例如「甘灑碧血獻丹心」,是對為國為民而死的稱頌,「碧血」也就是為正義事業而流的鮮血了。
為什麼稱「碧血」而不叫其他什麼血呢?原來有個出典:春秋時有個叫萇(cháng)弘的人,在諸侯內亂中被放歸蜀地,後被剖腹而死。當地人被他的正氣所感動,用盒子藏起他的血,三年以後血化成碧玉,這才用「碧血」指稱為正義而流的鮮血的。
後來人們常常用「碧血」來指忠貞堅強的人或烈士,借指為正義事業所流的血。顧炎武《贈朱監紀四輔》:"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七日圍。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語出《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萇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辜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後,當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來,三年後血變成了碧玉。後來也用"碧血"、"萇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竇娥冤》:"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朱敦儒《木蘭花慢》:"化碧海西頭,劍履問誰收。"顧炎武《贈朱監紀四輔》:「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七日圍。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
出自「血化為碧」這個典故 《莊子·外物》中講到「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就是說周敬王時劉文公屬下的大夫萇弘蒙冤,因忠於劉氏被人殺於蜀地,其血三年化為碧玉。

歷史記載編輯

原文
《莊子集釋》卷九上〈雜篇·外物〉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而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天地大絯,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螴蜳不得成,心若縣於天地之間,慰昬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月固不勝火(22),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
唐·成玄英疏:「碧,玉也。子胥萇弘,外篇己釋。而言流江者,忠諫夫差,夫差殺之,取馬皮作袋,為鴟鳥之形,盛伍員屍,浮之江水,故雲流於江。萇弘遭譖,被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腸而死。蜀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

譯文
外在事物不可能有個定準,所以忠良之士關龍逢被斬殺,比干遭殺害,箕子被迫裝瘋,而諛臣惡來同樣不能免於一死,暴君夏桀和殷紂也同樣身毀國亡。國君無不希望他的臣子效忠於己,可是竭盡忠心未必能夠取得信任,所以伍子胥被賜死而且飄屍江中,萇弘被流放西蜀而死,西蜀人珍藏他的血液三年後竟化作碧玉。做父母的無不希望子女孝順,可是竭盡孝心未必能夠受到憐愛,所以孝己愁苦而死、曾參悲切一生。木與木相互摩擦就會燃燒,金屬跟火相互廝守就會熔化。陰與陽錯亂不順,天與地都會大受驚駭,於是雷聲隆隆,雷雨中夾著閃電,甚至燒毀高大的樹木。心存憂喜而且在這兩種心境中越陷越深就會沒有辦法逃避,小心翼翼、恐懼不安而又一無所成,內心像高懸在天地之間,憂郁沉悶,利害得失在心中碰撞,於是內心煩亂焦躁萬分;世俗人內熱如火燒毀了中和之氣,清虛淡泊的心境抑制不住內心如火的焦慮,於是便精神頹然玄理盪然無存。

⑶ 對聯中的「典故串聯法」

曾讀獻縣倪星垣的《聯語粹編》,卷一收錄吳佩孚挽張作霖聯:
有仲謀繼起英雄,憂患可興邦,願文台無復多恨;
與祖逖共圖恢復,河山今異昔,豈周顗一哭了之?
上聯以三國孫堅(字雲台)比喻張作霖,意為你有孫權一樣優秀的好兒子,可以死而無恨了。下聯以周顗自喻,對張作霖不能像祖逖那樣恢復河山竟齎志而歿深為感嘆。倪星垣認為「下聯收句,具有英氣,惜與上聯不甚對,筆調亦不能高唱入雲。且上聯是一串事,下聯祖逖、周顗雖同時,然不相連屬,意思亦不稱。」於是改為:
有孫仲謀繼起英雄,憂患可興邦,願文台無復多恨;
與周公瑾共摧仇敵,死生今異路,俾諸葛何以為情?
倪星垣的改動是有道理的。原作祖逖、周顗雖然同處東晉,但二人生平事跡並無瓜葛。改為周瑜、諸葛亮,他們曾聯手火燒赤壁,所以顯得更加貼切精妙。這種用典前後呼應的技巧可以稱之為典故串用法。台灣著名駢文大師成惕軒先生的對聯以對仗精工切實著稱,其《楚望樓聯語》中不乏成功運用此法的例子,比如挽佚名二聯:
此日念孟郊慈母,征衣濺淚,蓬山猶是隔春暉。
此聯是挽一位文士的母親,上聯首句將逝者的兒子比為廬陵歐陽修,結句便用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的典故。下聯首句將逝者比為孟郊的母親,結句便用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典故。用典可謂渾如鐵鑄,移易不得。
以太沖作難兄,左芬才德真無忝;
有微之悼賢婦,長慶詩篇定不磨。
此聯則是挽一位女士,上聯以左思比擬她的兄長,次句便說她的才德堪比左芬。下聯以元稹比擬她的丈夫,次句便以《元氏長慶集》借指其夫的悼亡詩篇。前後毫無脫節,渾然一體。
也有將此法僅用於一句之中的,如胡林翼挽林則徐聯:
報先帝而忠陛下,兩朝開濟屬宗臣,表續出師,千古英雄同下淚;
佐天子以活百姓,萬口歡呼起司馬,家傳畫像,四方婦孺亦知名。
上聯分別化用了杜甫《蜀相》詩中「兩朝開濟老臣心」和「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句子,中間夾以《出師表》,都是諸葛亮的典故。
又如梁啟超挽康有為聯: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國陸沉魚爛之慘;
西狩獲麟,微言遽絕,正恐天之將喪,不僅動吾黨山頹木壞之悲。
下聯「西狩獲麟」典出《左傳 哀公十四年》,「微言遽絕」典出《漢書 藝文志》,「天之將喪」典出《論語 子罕》,「山頹木壞」典出《禮記 檀弓》,都是關於孔子的。真可謂一氣呵成,寸步不離。
不獨輓聯,其他聯語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倪嗣沖賀馮國璋婚聯:
將略裼輕裘,奪龍蟠虎踞,好作洞房,從此兒女莫愁,想顧曲英姿,當不愧小喬夫婿;
家風寄蕪蔞,喜裙布荊釵,迎來瓊島,為報湖山罨畫,有執柯元首,始得歸大樹將軍。
上聯的「顧曲英姿」「小喬夫婿」都是用的周瑜之典,用以切合馮國璋軍人的身份。下聯則用東漢馮異的故事,來切合馮國璋的姓氏。「蕪蔞」是湖北饒陽縣境內的一個亭子,也作「無蔞」,劉秀起兵經過饒陽時,馮異曾在此處為劉秀進粥,事見《後漢書 馮異傳》。尾句的「大樹將軍」,更是人盡皆知了。可知典故的串用,中間也可加入其它內容,並不妨礙前後呼應的效果。
再如張謇的題慕疇堂聯:
莊周以至人自居,乃謂游逍遙之墟,食苟簡之田,立不貸之圃;
韓愈為天下所笑,猶將求家國之事,耕寬閑之野,釣寂寞之淵。
此聯所詠慕疇堂是張謇興辦的海通墾牧公司廳堂名,因為作者仰慕東漢隱士田疇,因以為名。上聯以莊子自況,後面三句出自《莊子 天運》,下聯以韓愈自況 ,後面出自韓愈的《答崔立書》。這種情況更像是將一個典故分為幾句話來自相呼應,雖然和串用不同典故略有區別,但效果是一樣的。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郭沫若撰寫了這樣一副春聯: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語武陵人,於今可改秦衣服;
鐵馬金戈回地軸,吟詩錦城客,此後休嗟蜀道難。
上下聯分別用《桃花源記》《蜀道難》的典故,因分為兩句,故顯得豐滿渾成。此類例子極多,暫不贅述。關於詩聯用典的問題,古今論述很多,大多提倡用典要穩切,僻典明用之,熟典化用之,如鹽入水,但得其味,不睹其形方妙。至於串用典故以前後呼應的手法,似乎尚無人道及。筆者試為總結如上,供廣大文友批評借鑒。

⑷ 轅門的轅門射戟典故

公元196年,袁術派大將紀靈帶領步騎共三萬多人馬征討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援。呂布手下將領說:「將軍您一直想除掉劉備,如今可借袁術的手除掉他。」呂布說:「袁術如果占據了小沛,就會聯合北面泰山一帶的部隊,我們就會被袁術所包圍」於是前往救援。

呂布在離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紮下營寨,派衛士去請紀靈等將領一起飲酒。呂布說:「玄德,是我的賢弟。如今他被諸位所圍,我特意趕來救他。我呂布生性不愛看別人互相爭斗,只喜歡替別人解除紛爭。」

呂布命門候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戟,說:「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發射中,諸君當立即停止進攻,離開這里,如射不中,那你們就留下與劉備決一死戰。」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

諸將大為震驚,誇贊說:「將軍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第二天,呂布又與諸將歡會宴飲,然後各自回兵。

(4)征衣的典故擴展閱讀

轅門射戟背景

公元195年,袁術率軍攻打徐州,袁術寫信給呂布,許諾送上二十萬斛大米,誘使其襲擊下邳。為了奪取徐州,袁術又煽動呂布部將郝萌發動兵變,但在呂布大將高順及時平定了郝萌的叛亂,袁術害怕呂布危害自己,就為兒子向呂布女兒求婚,呂布答應後袁術再次將劍鋒指向劉備。

轅門射戟影響

公元197年,袁術派手下大將張勛、橋蕤等人同韓暹、楊奉合兵,率幾萬步兵騎兵,分七路進攻呂布。當時呂布只有三千兵力,四百匹馬,但在謀士陳珪、陳登的相助下,策反韓暹、楊奉反戈一擊,大敗袁術大軍。

參考資料

網路-轅門射戟

⑸ 歌詞「身騎白馬 走三關」的來歷

創作靈感來源於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王寶釧嫁薛平貴後,平貴從軍。寶釧在家苦守,薛平貴收到王寶釧血書,遂身騎白馬走三關直奔長安城,與王寶釧寒窯相會。他們之間那真摯的愛情讓徐佳瑩有感而發,進而凝練,創作出這這首歌曲。

《身騎白馬》講的是薛平貴與王寶訓的故事,用通俗的話來說,《身騎白馬》的意思就是, 薛平貴本來是個不得志的青年,而王寶訓是丞相的女兒,兩人因為一些偶然和命運,王寶訓喜歡上了薛平貴並且執意要嫁給薛平貴,但是因為西涼國的代戰公主發兵討閥中原,薛平貴從軍。

後來當大家都以為平貴死了,而事實,上經過一-些事,他已經和西涼國的公主結婚了,後來還登上了王位。而此時的王寶訓還在家苦守,不僅這樣,還有人一直為難她、陷害她,薛平貴的義兄後來知道薛平貴沒死,就帶著寶川一路乞討到西涼。最後薛平貴得知王寶訓的際遇後,就有了這段曲。

(5)征衣的典故擴展閱讀:

《身騎白馬》當中「身騎白馬走三關」的歌仔戲橋段成為經典的流行音樂元素,被多位歌手所運用,也幫助了徐佳瑩成就了一首高辨識度的流傳金曲。其最大的特點是改編自台灣的民間劇種歌仔戲。

由徐佳瑩和音樂製作人蘇通達再度合力打造的《身騎白馬》完整版。在mv中,不但傳達了一個平凡女生義無反顧追求愛情、追求夢想的勇敢與孤獨,也更像是徐佳瑩為了音樂勇往直前孤身北上的真實寫照。音樂錄像帶由黃中平導演執導,沒有煽情的劇情、沒有華麗的包裝,平實且誠懇的視覺風格將徐佳瑩的素人情感傳達得淋漓盡致。

⑹ 關於海棠花有什麼典故和有名的詩句

1、《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金朝】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譯文:
海棠枝間新長出的綠葉層層疊疊的,小花蕾隱匿其間微微泛出些許的紅色。一定要愛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輕易地盛開,姑且讓桃花李花在春風中盡情綻放吧!

2、《題磁嶺海棠花》

【唐朝】溫庭筠

幽態竟誰賞,歲華空與期。

島回香盡處,泉照艷濃時。

蜀彩淡搖曳,吳妝低怨思。

王孫又誰恨,惆悵下山遲。

3、《賞海棠花妖詩》

【清朝】高鶚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為底開?

應是北堂增壽考,一陽旋復佔先梅。

4、《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

【宋朝】管鑒

春陰漠漠。海棠花底東風惡。

人情不似春情薄。

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綠尊細細供春酌。酒醒無奈愁如昨。

殷勤待與東風約。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卻。

5、《海棠花》

【唐朝】劉兼

淡淡微紅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

煙輕虢國顰歌黛,露重長門斂淚衿。

低傍綉簾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難尋。

良宵更有多情處,月下芬芳伴醉吟。

(6)征衣的典故擴展閱讀

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玉棠富貴」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稱斷腸花,思鄉草。有象徵遊子思鄉,表達離愁別緒的意思。又因為其嫵媚動人,雨後清香猶存,花艷難以描繪,又來比喻美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