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芋艿典故

芋艿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3 10:18:05

⑴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烤鴨 芋艿

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回有一則流答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元末時期,蒙古人專橫霸道,統治者欺壓漢人,
所以漢人終於決定起來推翻元人,
但當時統制很嚴厲,所以不能明著組織斗爭,
就用暗語.
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不確定字是不是這么寫),
就取諧音"鴨子",
大家約定,中秋節大家都"吃鴨子",
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

⑵ 為什麼中秋要吃鴨子 芋艿和毛豆

因為,中秋以前叫忠秋的,意思是豐收的季節,在古代每當豐收的時候都要舉行盛宴的,全國上下慶祝。這樣就慢慢的傳下來了。 後來再加上一典故,就有了團圓的意含意。

⑶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毛豆芋艿有什麼故事

沒有史料記載,民間傳說吃毛豆和芋艿,寓意多子多孫,團團圓圓。

⑷ 中秋節為什麼要燒寶塔有什麼典故嗎

  1. 首先中秋節燒寶塔,是抄以前揚州城裡的風俗習慣,在供桌上放置一對點燃蠟燭的寶塔燈,面對月光,焚香叩頭,誠心祀月,並祈求家庭幸福。然後按慣例擺放月餅,柿子,石榴,雞頭,紅菱,白藕,花生,芋艿,南瓜等豐盛的食物。全家人圍坐一起團團圓圓的欣賞月亮。

  2. 其次,燒寶塔的典故來自於古代唐玄宗對大明寺棲靈塔的喜愛。

  3. 唐玄宗天寶年間,玄宗皇帝微服出巡到了揚州,一次路上看到了揚州大明寺的棲靈塔,獨特的建築外形,巧妙的結構設計,讓唐玄宗很是欣賞喜愛。於是,每逢到了中秋佳節,皇宮里到處供奉揚州棲靈寶塔燈。因為揚州民間藝人所扎的寶塔燈是完完全全按照棲靈塔的模樣製作,讓皇上在日理萬機之餘還能欣賞心儀的建築,聊以解乏,舒暢心神,甚是喜愛。

  4. 後來,揚州人為了迎合皇上的喜愛以及表達對故鄉的自豪感,年年到了中秋節,家家戶戶都去購買寶塔燈去敬月,並把它作為中秋夜的吉祥物。點寶塔燈敬月,是揚州人獨有的風俗習慣,塔燈用紙紮成,也有用琉璃做的。

  5. 最後,每個習俗都有它特有的一段故事,或喜或憂,或大或小,或美或惡,但不管如何,它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結晶與傳承。我們要保護好,代代相傳才對。

⑸ 土地爺的典故

「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是天上人。」
在江西萍鄉一帶,農歷歲首要舉行參拜土地神的慶賀活動。這天黃昏,鑼鼓喧騰,爆竹聲聲,以一人假裝成土地神,按上線胡須,翻穿皮馬褂,左手持杖,右手執扇,搖頭擺尾,自樂自贊說:「土地神,土地神,土地原來天上人。」這句話道出了土地神的「家底」。
土地神的前身是社神,神可不像土地神,這樣官微言輕,而是地位顯赫,在神界數一數二的大神。社神源於遠古時期人們對土地的崇拜。土地為人類提供了活動場所,土地生長的萬物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故人類感激它、崇拜它。對社神的祭祀,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禮經·郊特牲》中說:「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為什麼要祭祀社神?《孝經援神契》中說得更清楚:「社者,五土之總神。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祭天與祭社(地)是古代兩項最重要、最隆重的祭祀活動,可見社神的地位非同小可。
進入封建社會後,原屬自然崇拜的社神逐漸人格化、社會化,社神的地位不斷跌落。社神就像一位仕途失意的官宦,逐級降職。雖然由皇帝專祀的國家的社神祭祀不斷,但失卻了民眾的參與,名存實亡。倒是那些遍布各個角落的小社神(俗稱土地神),充任了地方保護神的角色,香火頗旺。唐代城隍信仰盛行後,土地神的轄區更加縮小,成了城隍的下屬。至明代,土地神已遍及全國每個鄉村,甚至「倉庫、草場中皆有土地祠」(《水東日記》),橋頭土地、欄頭土地、灶頭土地、田頭土地、山神土地……名目繁多,凡是有土地的地方皆有土地神的存在。
多少有點神氣,大小是個官兒
——獨霸一方(橫批)
這是舊時常書寫於土地廟的一副對聯。這副絕妙的對聯形象地勾畫出了土地神的「神格」和特徵。如果與另一副對聯「黃酒白酒都不論,公雞母雞總要肥——盡管端來」聯系起來,更是生動地說明土地神的地位卑微,供品要求不高,但畢竟是「獨霸一方」的「神」,不可怠慢,像人世間的保長、甲長一樣得罪不起,所以又有副妙聯曰:「莫笑我老朽無能,許個願試試;哪怕你多財善賈,不燒香瞧瞧!」因此,漢族民間凡舉行祈福禳災的重要祭祀活動,供桌上都要設土地神,請土地神到場。如浙江海鹽、海寧一帶的「賧佛」(祈禱神靈護佑,祝願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家丁平安)的活動中,要請中界雲仙官使者請來三界土地:龍天土地、橋神土地、隨身土地、店舍土地、住居土地、山神土地、當坊土地、田公地婆、欄前土地。平時外出做事,也要祭土地求平安,如浙江龍泉的菇(種香菇)民到了種菇的山上,要向當地土地廟燃香點燭,供上一刀肉等,下跪膜拜,懇請神靈保佑外鄉來客平安無事、香菇豐收;浙江縉雲山區的炭農,進深山燒炭時,臨睡前都要在炭鋪不遠處為山神土地設置的屋前,恭恭敬敬地燒上一炷香,請過山神土地後,才能回鋪睡覺。土地神專管土地,因此舊時要動土前必須祭土地,徵得他老人家的同意。如浙江奉化一帶漢族民間認為:土地菩薩專管轄下的地盤安寧,但如果人不事先打招呼,給他一定的報酬,他會不聞不問,任鬼胡來。所以人們從事與土地有關的工程前,必須先祭土地。祭法是「備五碗素菜(豆腐、芋艿、青菜、蘿卜、筍片等)、一副蠟燭香、兩杯黃酒,將這些供品擺在地中間,然後主人叩拜祝念:「土地菩薩,人要在這里造豬廄、牛廄,請幫忙移一移,保佑我家養豬像牛、養牛像馬。」祭畢才可破土動工。
「鄉里鼓兒鄉里打,當坊土地當坊靈。」
土地神雖然官不大,但管的事卻不少。轄區內凡婚喪喜事、天災人禍、雞鳴狗盜之事都要插一手,而且土地神一副慈祥老翁的模樣,與人較為親近,所以人們喜歡向他吐露心聲,向他祈願。如《集說詮真》中所說:「今之土地祠,幾遍城鄉鎮市,其中塑像,或如鶴發雞皮之老叟。或如蒼髯赤面之武夫……但俱稱土地公公。或祈年豐,或禱時雨,供香炷,焚楮帛,紛紛膜拜,必敬必誠。」所以,小小的土地廟往往香火很旺。因為漢族民間相信「縣官不如現管」,「土地不鬆口,毛狗不敢咬雞,」「土產無多,生一物載培一物;地方不大,住幾家保佑幾家。」
舊時有些地方,生下孩子的第一件事是提著酒到土地廟「報戶口」。死了人的第一件事是到土地廟「報喪」,因為死的鬼魂要由土地神送往城隍府。如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篇卷三記載江蘇高郵地區「凡人始死之時,家人必以蘆席稻草,圈於土地祠旁,為魂靈棲留之所,謂之鋪堂。鋪堂之後,家人則按中晚兩餐,備具飯一盂、菜兩盤,送至祠旁所設之鬼寓,多則三天,少跡兩天,謂之送飯。」其意顯然是指人剛死,鬼魂暫留土地祠,尚需家人送飯菜。土地還管人間的婚姻大事,《天仙配》中的土地就促成了董永與七仙女的姻緣,有些地區將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貼壓在土地廟的香案下,以此判斷兩人的命是否相和。至於村中發生瘟疫之災、虎狼之患,祈求土地消災除患;發生盜竊之事、斗訟之爭,祈求土地指點迷津、主持公道,在舊時的農村也是經常舉行的事。

⑹ 為什麼上海中秋節要吃烤鴨芋頭和毛豆有什麼講究嗎

陰歷八月間,正來是芋頭的自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另外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吃鴨是江南地區的習俗,傳說源於南京。南京歷來產鴨,什麼南京板鴨,南京桂花鴨等等。
據說當年有一群妖怪每年到八月十五就去村莊里打劫,百姓對這些妖怪狠之入骨。有一年村裡事先請了除妖的師父來,眾妖怪一看情況不妙,有幾個腦子快的就紛紛變成鴨子跳水逃命,被人家給捉了.百姓不解恨就把鴨子放火上烤,烤熟了吃肉.後來為了紀念八月十五就有了吃鴨子的習慣.而毛豆沒什麼特別典故,只是取諧音,毛豆又稱「毛豆莢」,「莢」音諧「吉」,表示吉祥如意。

⑺ 臘八粥的典故是什麼請老師教

臘八粥的由來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 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回答者:標致607 - 舉人 五級 3-11 20:42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葯、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 八粥之宮廷起源版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幕ㄑ???婢呵桑?分址倍唷F渲幸員逼降淖釵?簿浚?笤詘酌字械奈鍥方隙啵?綰煸妗⒘?印⒑頌搖⒗踝印⑿尤省⑺扇省⒐鷦病五蛔印⑵咸選?墜?⒘飩恰⑶嗨俊⒚倒濉⒑於埂⒒ㄉ???薌撇幌露??幀H嗣竊誒霸魯跗叩耐砩希?塗?濟β燈鵠矗?疵住⑴莨?⒉ζぁ⑷ズ恕⒕?鶉緩笤詘胍故狽摯?賈螅?儆夢⒒癆潰?恢膘賴降詼?斕那宄浚?鞍酥嗖潘惆競昧恕?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葯、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 臘八粥之窮人起源版 由Appel mm提供 臘月初八,家家熬臘八粥,米、豆務求春全!!! 不過我小的時候聽奶奶說:很久以前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閑,坐吃山空,他的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斷炊了,那小夥子飢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裡的壇壇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大人們也就藉此教育我們,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臘八粥之佛教起源版之一 由yuzt奉獻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 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之佛教起源版之二 天一mm提供 臘八粥一種信仰飲食習俗,起源於佛教。據說,佛教創始人釋邊牟尼,得道成佛前,曾游歷印度名川大山,為探究人生的究竟,尋奇人、訪長者、刻苦修行。 這一天,他來到摩揭陀國,因又飢又餓,加上酷熱難熬,便昏倒在地。這時是一位好心的牧女用自己的午飯救了他,這午飯是用粘米糯米粥混合在一起,裡面還加上了一些野果。釋迎牟尼吃起來感到無比的甘美。就是在這一天,他得道成佛。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日,十二月為臘月,俗稱臘八。後來每到這一天,僧眾誦經演法,取香谷及果實等造粥供佛,用此來紀念,舊時這一供佛的粥,稱臘八粥,久而成俗,漸漸通向民間。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是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吳自牧《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周密《武林舊事》卷三:「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梅、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在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臘八粥》中記載更詳細:「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紅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仁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這些都是見於典記的有關臘八粥的記載。 臘八粥之明太祖起源版 天一mm提供 但是在民間,關於臘八粥這一風俗的來歷,有相傳是明太租朱元璋留下來的。據說,朱元璋小時家中很窮,父母把他送到一財主家去放牛。這個財主對他十分虐待,他常常挨打,吃不飽飯。有一天,他牧牛歸來過一獨木板橋,沒想到老牛一滑跌下橋去,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朱元譚關進一間屋子裡不給飯吃,他餓得在屋中直轉,想找點吃的,突然,發現屋中有一鼠洞,便扒開,沒想到這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有豆、有芋艿、還有紅棗,但都是那麼一點點,他便把這些東西合並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因已餓極,吃起來覺得十分甘甜可口。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珍餚美味吃膩了。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小時候吃老鼠洞中挖出的糧豆煮的粥,便叫御廚給他做了一餐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熬的甜粥,吃的這一天正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滿朝文武官員們見皇帝吃臘八粥,便紛紛效仿,漸漸傳到民間,便成了風俗。如今,喝臘八粥的習俗已逐漸失去了本意,變成了娛人的有趣的飲食習俗了,因地域不同,粥的熬制方法也異常豐富多彩,呈現出濃郁的地域特色。

⑻ 老上海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毛豆、鴨子和芋頭如題 謝謝了

八月間,正是芋的收來成時節,源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元末時期,蒙古人專橫霸道,統治者欺壓漢人,所以漢人終於決定起來推翻元人,但當時統制很嚴厲,所以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不確定字是不是這么寫),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大家都"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

⑼ 老上海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毛豆、鴨子和芋頭

關於鴨子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制嚴厲,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當然秋季吃鴨子對身體頗有裨益。關於芋艿在上海、江浙等地方在中秋節有吃芋艿的習慣。小時候,以前每當一盆芋艿一上飯桌,十個兄弟姐妹就你爭我奪的一搶而空。每個人手上拿著一個雞蛋大小的圓圓芋頭,用手撕下那一層層的皮,露出白嫩嫩的芋肉,將一頭蘸滿糖,一口咬下,滿口甜甜酥嫩的口感,簡直棒極了!
農歷八月中旬正好是芋艿上市的季節,而且在江浙一帶,芋艿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艿,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關於毛豆在江浙一帶中秋節除了芋艿外還會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當地又稱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資料來源: http://www.962360.com/goods-958.html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