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虢典故

虢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3 04:12:01

『壹』 假途滅虢的成語典故

出 處:《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
《呂氏春秋》亦有記載
示 例:此乃「~」之計也。虛名收川,實限荊州。(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
典故簡介
春秋初期,晉國傳至獻公,積極擴軍,拓展疆土。晉獻公為了奪取崤函要地,決定南下攻虢(國都上陽,今河南陝縣境),但虞(今山西平陸北)鄰虢的北境,為進攻虢的必經之途。晉獻公害怕二國聯合抗晉,遂採用大夫荀息各個擊破之計,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機滅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晉獻公派荀息攜帶美女、駿馬等貴重禮品獻給虞公,請求借道攻虢。虞公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語所迷惑,遂不聽大臣勸阻,不但應允借道,還自願作攻虢先鋒。
當年夏,晉虞聯軍攻下虢國重鎮下陽(今山西平陸境),使晉控制了虢虞之間的要道。二十二年,晉又故計重演向虞借道。宮之奇用「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明虢、虞地理相連,利害攸關,虢亡虞必亡,勸虞公絕不能答應借道。但虞公認為:晉、虞是同宗,不會相欺,拒不聽勸。十月十七日,晉軍圍攻虢都上陽(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區青龍澗河北岸的李家窯村)。十二月初一破城滅虢。後晉班師暫住虢國休整。晉軍乘虞不備,發動突然襲擊,俘虞公,滅其國。虢、虞亡國的慘痛教訓,使後世加強了弱國聯合抗擊強國的思想。
這次戰爭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卻揭示了軍事斗爭的一些重要規律,給後世留下重要的啟示和教益。
《呂氏春秋》:
晉獻公想攻打虢國,但去虢國需從虞國經過。於是就派荀息去向虞國借路以便攻打虢國。荀息說:「請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產的良馬作為禮物贈給虞公,這樣去請求借路,虞公就一定會同意。」晉獻公說:「垂棘之璧是先君傳下來的寶貝;屈地所產的良馬是我的坐騎。如果他們接受了我們的禮物而又不借給我們路,那可怎麼辦?」荀息說:「這情況不會出現,他們如果不借路給我們,一定不會接受我們的禮物;如果他們接受我們的禮物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再說了,把垂棘之璧屈地產的良馬送給虞國,就好像我們把垂棘之璧從內府轉藏到外府,把屈地產的良馬從內廄牽出來關到外廄里。有什麼好擔憂的呢?」晉獻公就同意了,派荀息把屈地出產的良馬作為禮物,再加上把垂棘之璧送給虞國,以借路攻打虢國。虞公一看寶玉和駿馬,就一口答應了荀息。宮之奇勸虞君說:「不能答應呀,虞國跟虢國,就像車牙跟車輔,車牙依賴車輔,車輔也依賴車牙,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勢。古人有句話說:『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唇齒相依的來歷)虢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虞國;虞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虢國。如果我們借路給晉國,那麼虢國早晨滅亡,虞國晚上也就會跟著滅亡。怎麼能借路給晉國呢?」虞公不聽宮之奇的話,把路借給了晉軍。荀息帶兵消滅了虢國。再回軍又消滅了虞國。荀息拿著玉璧牽著駿馬回來向晉獻公報告。獻公高興地說:「玉璧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馬的年齡稍微長了一點。」所以說,小利是大利的禍害。
原文:
昔者晉獻公使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荀息曰:『請以垂棘之璧與屈產之乘,以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獻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寶也;屈產之乘,寡人之駿也。若受吾幣而不吾假道,將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猶取之內府而藏之外府也,猶取之內皁而著之外皁也。君奚患焉?』獻公許之。乃使荀息以屈產之乘為庭實,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於虞而伐虢。虞公濫於寶與馬而欲許之。宮之奇諫曰:『不可許也。虞之與虢也,若車之有輔也,車依輔,輔亦依車,虞、虢之勢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齒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聽,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還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牽馬而報。獻公喜曰:『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殘也。《呂氏春秋》
詳細簡介
《左傳·僖公五年》記載: 晉國 向 虞國 借路去攻打 虢國 ,在滅 虢 後的回師途中,把 虞國 也滅了。後以「假途滅虢」泛指以向對方借路為名行滅亡對方之實的計謀。《三國演義》第五六回:「 玄德 又問如何。 孔明 曰:『此乃假途滅 虢 之計也,虛名收 川 ,實取 荊州 。』」 明 楊慎 《滇載記》:「殺虎子而還喂其虎母,分狙栗而自詐其狙公,假途滅 虢 ,獻璧吞 虞 ,金印玉書,乃為釣魚之香餌。」
戰爭背景
這次戰爭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卻揭示了軍事斗爭的一些重要規律,給後世留下重要的啟示和教益。春秋初期,諸侯並立,兼並無已。位處中原地帶的晉國,在這場弱肉強食的大混戰中不斷兼並征服小國,勢力迅速崛起。晉獻公在位期間,又把其南面的兩個小國——虢國和虞國預定為吞並的目標。
可是,晉國要順利實現這一目的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虢、虞兩國雖然地狹人稀,國力弱小,但卻是同姓毗鄰,結有同盟。晉國同其中任何一國開啟戰端,都意味著要同時和兩國之師相抗衡。如何拆散虢、虞兩國的同盟關系,使自己避免陷於兩線作戰,這乃是晉國在吞並兩國軍事行動中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
終於,晉國大夫荀息想出了一條一箭雙雕的妙計:即用厚禮重寶賄賂收買虞公,拆散虢、虞之間的同盟,向虞國假道攻打虢國,待虞國中計、虢國敗亡後再圖後舉。晉獻公聽了荀息這一獻計後,認為計謀很好,但是還存在有一定的顧慮,一是有些捨不得自己的珍寶,二是忌憚虞國那位賢臣宮之奇會揭穿晉國的用心。針對晉獻公的猶豫,荀息一一予以妥善的解釋,指出送珍寶給虞國,等於是將它暫時存放在那裡,遲早還將收回;至於宮之奇,雖有些能耐,但他的意見虞公不一定會採納,未足為懼。一番話打消了獻公的最後顧慮,他決定依照荀息的計謀展開行動。
計謀實現
不久,荀息攜帶著良馬、美玉等奇珍異寶出使虞國。到了那裡後,即晉見虞公,獻上珍寶,並向虞公正式提出借道攻虢的要求。虞公既貪利收下了良馬、美玉,又不敢輕易開罪於晉國,於是便應允晉國軍隊通過虞國土地去征伐虢國,並表示願意出兵協助晉國作戰。宮之奇認為此事大為不妥,在一旁加以諫阻,但虞公根本聽不進去,只是一意孤行,硬朝著晉人的圈套里鑽去。
公元前658年夏,晉大夫里克、荀息統率晉國軍隊通過虞國的土地去攻打虢國,虞公踐約派出軍隊同晉軍會師,然後協同晉軍展開軍事行動。晉軍在虞軍的積極配合下,進展順利,很快攻佔了虢國的下陽(今山西平陸境),一舉控制了虢、虞之間的戰略要地,並通過此事進一步摸清了虢、虞兩國的虛實,為下一步行動創造了條件。
時隔3年,晉獻公又一次向虞國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要求。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更透徹地看清了「假道」背後所包藏的險惡用心。指出「虢國如果滅亡,虞國必然跟著完蛋」。警告虞公「晉不可啟,寇不可玩」。力圖以虢、虞兩國「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的利害關系勸阻虞國假道於晉。可是虞公利慾熏心,根本不採納宮之奇的建議,反而以晉為自己的同姓國,必不會害己作理由,又答應了晉國借道的要求。宮之奇見虞國滅亡近在旦夕,為避禍計,便率領族人逃離了虞國。
這次晉獻公親自統軍借道虞國攻打虢國,聲勢遠較前一次為大,可見其志在必得。晉軍進展迅速,很快兵臨虢都上陽(今河南陝縣境)城下,加以團團圍困。虢國弱小無援,數個月後即為晉軍所滅,虢公丑率公族家眷突圍奔京師(今洛陽)。晉軍隨即凱旋迴師,行經虞地駐扎時,即乘其不備發動突然襲擊,生俘虞公,輕而易舉地滅亡了虞國,最終達到了吞並兩國的目的。
晉軍的勝利,在於它能夠做到「必勝之兵必隱」這一點,以借道的假象巧妙掩蓋自己各個攻滅虢、虞的真實企圖。「兵不厭詐」,晉國君臣深諳此中奧秘,故能確保自己以強擊弱、以大攻小戰略意圖的實現。在行施「借道」這一計謀過程中,晉國君臣還能針對虞公貪利愛財的弱點,誘之以利,迷惑其心智,使敵人始終由自己牽著鼻子走,無所作為。
虞國的失敗
虞國的失敗,首先是國力、軍力遠不逮人,故成為晉國敢於覬覦的對象。其次是其最高統治者虞公昏聵庸劣,貪圖眼前小利,破壞與虢國的戰略同盟關系;又文過飾非,拒納諫言,終於引狼入室,自取咎殃。第三,與上兩點相聯系的是,虞國對晉國滅虢後的戰略新動向毫無察覺,放鬆警惕,不作戒備,以至晉軍發動突然襲擊之時,無暇抵抗,束手就擒。
假道滅虢之戰體現了相當豐富深刻的軍事斗爭藝術,因此受到歷代兵家的廣泛重視。著名兵書《三十六計》還曾將它立為一計,以概括軍事斗爭中這樣一條重要規律:戰爭指導者有意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利用敵人貪利、畏怯等弱點,借攻擊第三者為由,順勢滲透自己的勢力,控制對方。一俟時機成熟,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攻擊,一舉消滅或制服對手,達到一石兩鳥的目的。
在歷史上,假道伐虢也經常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為強兼弱、大吞小過程中所慣用的策略手段。比如公元963年,北宋趙匡胤「假道荊湖」,襲占荊、湖,並滅南平、武平兩地割據勢力,就是顯著一例。當然,此戰中所反映的唇亡齒寒的另一層道理,也為後世弱國聯合以抗擊強國的斗爭實踐提供了有益的啟迪。

『貳』 請教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的典故和當今應用事例(請留意詳細說明)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語出《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 產之乘,與垂棘之壁,假道於虞以滅虢。」 處在敵我兩大國中間的小國,當受到敵方武力脅迫時,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 態,把力量滲透進去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系不錯。 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 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立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獻公哪裡捨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 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吧?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壁,高興得嘴都合不擾。 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到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虞國大臣宮子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 事辦不得的。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很快就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里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 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 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里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

對處在夾縫中的小國,只用甜言蜜語是不會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護」為名,迅速進軍,控制其局勢,使其喪失自主權。再 乘機突然襲擊,就可輕而易舉地取得勝利。

周瑜用假道伐虢之計,可憐被諸葛亮識破。

『叄』 求假道伐虢的典故

公元前年,晉國士大夫荀息向晉獻公提出請求: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對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昵之;雖諫,將不聽。」(晉國的荀息請求用屈地出產的馬匹和垂棘出產的玉璧向虞國借路以攻打
晉國形勢圖
號國。晉獻公說:「這是我的寶貝啊!」荀息回答說:「如果向虞國借到了路,東西放在虞國就好像放在外庫里一樣。」晉獻公說:「宮之奇在那裡。」苟息回答說:「宮之奇的為人,懦弱而不能堅決進諫,而且從小就和虞君在宮里一起長大,虞君對他親昵,雖然進諫,虞君不會聽從。」)

於是晉獻公派荀息去虞國借路(乃使荀息假道於虞)。荀息向虞公呈上禮物,並對他說:「冀為不道,人白顛嶺(虞坂),伐冥三門。冀之既病,則亦為君故。今虢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於虢。」(冀國無道,從顛嶺入侵,攻打虞國冥邑的三面城門。敝國伐冀而使冀國受到損傷,也是為了君王的緣故。現在虢國無道,在客舍里築起堡壘,以攻打敝國的南部邊境。謹敢請求貴國借路,以便到虢國去問罪。)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諫,不聽,遂起師。晉里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虞公答應了,而且自己請求先去攻打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公不聽,就起兵攻打虢國。晉國的里克、苟息領兵會合虞軍,攻打虢國,攻陷了下陽。)

三年以後,即公元前655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凍曰:「虢,虞之表也;號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狎。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乙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荀息牽馬操璧而報獻公。獻公說曰:「壁則猶是也,雖然,馬齒亦益長矣。」(晉侯再次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宮之奇勸阻說:「虢國是虞國的外圍,虢國滅亡,虞國必定跟著完結。晉國的野心不能開啟,引進外國軍隊不能玩忽。一次已經過分,難道還可以來第二次嗎?俗話所說的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說的就是虞國和虢國的關系。」虞公說:「晉國是我的宗族,難道會害我嗎?我祭祀的祭品豐盛而清潔,神靈必定依從我.」虞公不聽,答應了晉國使者的要求。宮之奇帶領了他的族人出走,說:「虞國過不了今年的臘祭了。就是這一次,晉國用不著再次發兵了。」八月某日,晉侯包圍上陽。冬十二月初一日,晉國滅亡虢國。晉國軍隊回國,住在虞國,乘機襲擊虞國,滅亡了它。荀息牽著馬匹,拿著玉壁去向獻公匯報。獻公高興地說:「玉璧還和從前一樣,雖然馬的牙齒已經長長了。」)

『肆』 暮虢朝虞的成語典故

金·元好問《俳體雪香亭雜詠》:「洛陽城闕變灰煙,暮虢朝虞隻眼前。」

『伍』 描寫動物,人體部位,歷史故事,人物典故,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成語各四個.

  1. 描寫動物:蠢蠢欲動、抓耳撓腮、搖尾乞憐、喪家之犬

  2. 人體部位:慈眉善目回、俯首帖耳、五體答投地、拳打腳踢

  3. 歷史故事:卧薪嘗膽、背水一戰、負荊請罪、假途滅虢

  4. 人物典故:聞雞起舞、江郎才盡、紙上談兵、單刀赴會

  5. 春天成語: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東風化雨、鶯歌燕舞

  6. 夏天成語:赤日炎炎、揮汗如雨、暴雨成災、電閃雷鳴

  7. 秋天成語: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秋月連綿、秋風瑟瑟

  8. 冬天成語:數九寒天、滴水成冰、朔風怒號、冰天雪地

『陸』 電視劇東方里用到的歷史典故假途滅虢原文

昔者晉獻公使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荀息曰:『請以垂棘之璧與屈產之乘,以賂虞公,而求專假道焉屬,必可得也。』獻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寶也;屈產之乘,寡人之駿也。若受吾幣而不吾假道,將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猶取之內府而藏之外府也,猶取之內皂而著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獻公許之。乃使荀息以屈產之乘為庭實,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於虞而伐虢。虞公濫於寶與馬而欲許之。宮之奇諫曰:『不可許也。虞之與虢也,若車之有輔也,車依輔,輔亦依車,虞、虢之勢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齒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聽,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還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牽馬而報。獻公喜曰:『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殘也。《呂氏春秋》

『柒』 簡述假途伐虢典故的內容

"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壁,假道於虞以伐虢。公假道伐虢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對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昵之,雖諫,將不聽。'乃使荀息假道於虞,曰:'冀為不道,人自顛轉,伐鄍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今虢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於虢。'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諫,不聽,遂起師。夏,晉里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左傳》.僖公二年) 。
譯文:
晉國的荀息請求用屈地出產的馬和垂棘出產的璧玉向虞國借路來進攻虢國。晉獻公說:"這是我的寶物啊!"荀息回答說:"如果向虞國借到了路,東西放在虞國,就像放在宮外的庫房裡一樣。"晉獻公說:"宮之奇還在那裡。"荀息回答說:"宮之奇的為人,懦弱而不能堅決進諫,而且從小就和虞君在宮里一起長大,虞君對他親昵,雖然進諫,虞君不會聽從的。"於是晉獻公就派荀息到虞國去借路,說:"冀國無道,從顛軨入侵,圍攻虞國鄍邑的三面城門。敝國伐冀而使冀國受到損失,也是為了君王的緣故。現在虢國無道,在客舍里築起堡壘,來攻打敝國的南部邊境。謹大膽地請求貴國借路,以便到虢國去問罪。"虞公答應了,而且自己請求先去進攻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公不聽,就帶兵進攻虢國。夏季,晉國的里克、荀息領兵會合虞軍,進攻虢國,滅亡了下陽。《春秋》把虞國寫在前面,因為虞國接受了賄賂。

『捌』 寶雞市陳倉區的來歷和歷史典故都有哪些

陳倉區的來歷和歷史典故虢國故事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滅紂,把天下封給跟他打仗有功的臣子和親族。共170多個諸侯小國。汘河以東的渭河兩岸封給了周文王同母弟弟虢步。因而稱虢國。都城就在渭河北岸,周塬坡下的高台上。秦改國為縣,這里就叫虢縣。在這一塊富饒的土地上流傳下很多美麗動人的故事,「虢國公主」、「文公建城」、「暗渡陳倉」……讓世人為之感動,也讓虢鎮成為歷史名城。 吹簫引鳳《水經注·渭水》載:雍「有鳳台、鳳女祠,秦穆公時,有蕭史者,善吹簫,能致白鵠、孔雀。穆公女弄玉好之。公為作鳳台以居之。積數十年,一旦隨鳳去。」後經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演繹:秦穆公女弄玉喜歡吹簫,其音韻悠揚如鳳鳴叫。後遇蕭史,他的簫吹的特別好,簫聲和諧悅耳,能引白鵠、孔雀飛來。兩人志趣相投,日久生情,相戀相愛,結為夫妻。穆公為女築樓台,讓居其上,朝暮歡悅。一天,蕭史吹簫,弄玉吹笙,其樂聲悠揚婉轉如行雲流水,相聞數里,不一會,引來玉龍丹鳳。於是,蕭史跨龍,弄玉乘鳳,夫妻吹簫引鳳飄飄而去。 日中為市《周易·系辭下傳》載:炎帝「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傳說,炎帝看到族民家裡,有的糧食多,吃不了,霉壞了;而有的族民家裡想藏糧食或煮飯,卻沒有陶罐。於是,炎帝就想了個辦法,讓大家以物易物。但大家住得分散,忙於耕種打獵,常常碰不到一起,炎帝又出了個主意,讓大家在太陽正午的時候,各自帶上自己要交換的東西,到指定的地方「趕集」。這樣以來,調濟了族民們的豐欠餘缺,生活方便多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市場就從那個時候孕育和形成了。 泛舟輸糧 《史記·秦本紀》載:秦穆公十二年(前648),晉國大旱,派使者前來請求秦國借粟,以救民飢。穆公徵求大臣意見,丕豹說不給借,「因其飢而伐之」。公孫支說:飢餓是大事,不能不借。百里奚說:晉國君得罪了大王您,而百姓有什麼罪過呢。於是,穆公採用公孫支、百里奚之言,決定給晉國借糧。「以船漕車轉,自雍相望至降。」即在渭河上船運,陸上車運,從秦國都雍(今陝西鳳翔)至晉國都降(今山西翼城)連綿不斷,浩浩盪盪。史稱此次輸糧為「泛舟之役」。

『玖』 三國時期,假途滅虢是出自哪個故事

三國時期假途滅虢的典故如下:

昔者晉獻公使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荀息曰:『請以垂棘之璧與屈產之乘,以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獻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寶也;屈產之乘,寡人之駿也。若受吾幣而不吾假道,將奈何?』

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猶取之內府而藏之外府也,猶取之內皁而著之外皁也。君奚患焉?』獻公許之。乃使荀息以屈產之乘為庭實,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於虞而伐虢。虞公濫於寶與馬而欲許之。

宮之奇諫曰:『不可許也。虞之與虢也,若車之有輔也,車依輔,輔亦依車,虞、虢之勢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齒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

虞公弗聽,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還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牽馬而報。獻公喜曰:『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殘也。

譯文:

晉獻公想攻打虢國,但去虢國需從虞國經過。於是就派荀息去向虞國借路以便攻打虢國。荀息說:「請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產的良馬作為禮物贈給虞公,這樣去請求借路,虞公就一定會同意。」晉獻公說:「垂棘之璧是先君傳下來的寶貝;屈地所產的良馬是我的坐騎。如果他們接受了我們的禮物而又不借給我們路,那可怎麼辦?」

荀息說:「這情況不會出現,他們如果不借路給我們,一定不會接受我們的禮物;如果他們接受我們的禮物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再說了,把垂棘之璧屈地產的良馬送給虞國,就好像我們把垂棘之璧從內府轉藏到外府,把屈地產的良馬從內廄牽出來關到外廄里。有什麼好擔憂的呢?」晉獻公就同意了,派荀息把屈地出產的良馬作為禮物,再加上把垂棘之璧送給虞國,以借路攻打虢國。虞公一看寶玉和駿馬,就一口答應了荀息。

宮之奇勸虞君說:「不能答應呀,虞國跟虢國,就像車牙跟車輔,車牙依賴車輔,車輔也依賴車牙,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勢。古人有句話說:『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唇齒相依的來歷)虢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虞國;虞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虢國。如果我們借路給晉國,那麼虢國早晨滅亡,虞國晚上也就會跟著滅亡。怎麼能借路給晉國呢?」

虞公不聽宮之奇的話,把路借給了晉軍。荀息帶兵消滅了虢國。再回軍又消滅了虞國。荀息拿著玉璧牽著駿馬回來向晉獻公報告。獻公高興地說:「玉璧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馬的年齡稍微長了一點。」所以說,小利是大利的禍害。

出自:《呂氏春秋》,作者:呂不韋的門客,朝代:戰國末期

假途滅虢:泛指用借路的名義而滅亡這個國家。


(9)虢典故擴展閱讀:

「假途滅虢」在後世的應用:

1、晉假途滅虢之戰在歷史上曾經常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為強兼弱,大吞小過程中所慣用的「一石兩鳥」策略手段,而此戰中所反映的唇亡齒寒的道理,也為後世兵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如北宋趙匡胤「假道荊湖」,襲占荊、湖,並滅南平、武平兩地割據勢力,就是顯著一例。

2、北宋被金國用此計與宋聯合滅遼,最後亦為金國所滅。而南宋不吸取北宋滅亡的經驗教訓,反爾被蒙古用此計先與其聯合滅金,最後又將其滅亡。

3、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毛主席不顧國內外的重重困難,毅然決定出兵朝鮮,進行抗美援朝戰爭,直至勝利,則是對唇亡齒寒另一種方式的應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