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渠橫三典故

渠橫三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3 03:45:51

❶ 京口北固亭懷古五個典故故事

元嘉草草.......倉惶北顧
文帝統治二十餘年,府庫充盈,器杖精良,國家日久無事,也正應了那句"無事生非"之語,恰巧又有彭城太守王玄謨迎合文帝經略中原之意,不時慷慨進言,勾起劉義隆一腔熱血。他對侍臣講,"觀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追慕漢朝霍去病伐匈奴,在狼居胥封山告天,以臨瀚海的雄圖偉業。正如王夫之所言:"坐談而動遠略之雄心,不敗何待焉?"南朝自東晉謝玄以北府兵擊破苻堅,威振淮北;劉裕平廣固,入長安,盡有河南之地,破姚興,敗拓撥嗣,也是倚仗北府兵。接下來劉裕南返改朝換代,深覺自己的幾個兒子沒有蓋世英才,聽任王鎮惡沈田子等人內哄關中。文帝即位後,深懼權臣,連一個檀道濟也容不得,大將凋零,原先北府兵老的老,少的少,青黃不接,已經沒有戰鬥力。
攻略黃河以南之地後,宋軍只想守住這些地方。而河南恰恰是四戰之地,攻易守難。沿千里黃河屯戍置守,戰線過長,每處即可輕松被擊破。黃河雖是天險,冬天結冰後就成平地,無船即可沖殺過來。真正想攻敗北朝,是要有一鼓作氣進攻河北的雄心。元嘉八年第一次北伐時,北魏謀臣崔浩根據宋兵分布早已判定宋軍不過是固河自守,沒有北渡的想法。宋朝只有青州剌史劉興祖有遠見,他上表進言,說應該進兵河北,堵塞太行山各個隘口,將北魏遏於山西之內,河北平定,河南自然歸宋所有。可惜的是,劉義隆比起劉裕要差得多,沒有採納這一良策,難怪拓撥燾不無輕蔑地講:"龜鱉小豎,何能為也!"這位北魏太武帝拓撥燾是一代雄王,他擊滅赫連勃勃的大夏國,平滅北燕,又親自率軍八擊柔然,使得柔然極大削弱,西遷至歐洲,竄逃的敗軍後來成為威震歐洲的阿爾瓦人。
北伐未成,北魏大舉反擊。秋高馬肥之際,北魏鐵騎不僅盡奪河南,還大舉南進,直抵長江北岸。十二月,魏王親自到達建康對面的爪步山上,軍鼓之聲震天蓋地,宋軍各線潰退,建康城內居民都"荷擔而立",值錢的東西都放在挑筐里,隨時准備逃亡。
幸虧性命交關之際,南朝有薛安都、魯方平、張暢、臧質,沈璞等血性男兒,戰至流血凝肘而不退,保全了彭城、盱眙等重鎮,堅壁清野,拖延到雨季,終於在付出巨大代價後,迫使魏兵北返。史載:"魏人凡破南兗、徐、兗、豫、壽、冀六州,殺傷不可勝計,丁壯者即加斬截,嬰兒貫於槊上,盤舞以為戲。所過郡縣,赤地無余,春燕歸,巢於林木。......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

封狼居胥
原指 漢 大將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漢書·霍去病傳》:「票騎將軍 去病 率師躬將所獲 葷允 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於 章渠 ,以誅 北車耆 ,轉系左大將 雙 ,獲旗鼓,歷度 難侯 ,濟 弓盧 ,獲 屯頭王 、 韓王 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姑衍 ,登臨 翰海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廣地也。」後用以指建立顯赫武功。

生子當如孫仲謀
是曹操在一次和孫權交戰後發出的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演義里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三國演義》里曹操,指師南下,兵臨濡須,遙望東吳戰船,「各分隊伍,依次擺列,旗分五色,軍器鮮明」,不禁對年輕英俊、治軍有方的孫權發出的贊嘆。這首詞中「年少萬兜鍪,坐短江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詞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對三國吳主孫權的贊揚。而孫權也堪當此譽。

佛狸祠
「佛狸」是北魏魏文帝拓跋燾的小名,「佛狸祠」也就是他死後供奉他的廟宇的名字而已,沒有什麼特殊的典故含義。

寄奴
滅掉後秦的劉裕的小名,米啥特別的典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具體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後,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❷ 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五個典故,詳細介紹,越詳細越好,知道多少說多少

元嘉草草.......倉惶北顧
文帝統治二十餘年,府庫充盈,器杖精良,國家日久無事,也正應了那句"無事生非"之語,恰巧又有彭城太守王玄謨迎合文帝經略中原之意,不時慷慨進言,勾起劉義隆一腔熱血。他對侍臣講,"觀玄謨所陳,令人有封狼居胥意。"追慕漢朝霍去病伐匈奴,在狼居胥封山告天,以臨瀚海的雄圖偉業。正如王夫之所言:"坐談而動遠略之雄心,不敗何待焉?"南朝自東晉謝玄以北府兵擊破苻堅,威振淮北;劉裕平廣固,入長安,盡有河南之地,破姚興,敗拓撥嗣,也是倚仗北府兵。接下來劉裕南返改朝換代,深覺自己的幾個兒子沒有蓋世英才,聽任王鎮惡沈田子等人內哄關中。文帝即位後,深懼權臣,連一個檀道濟也容不得,大將凋零,原先北府兵老的老,少的少,青黃不接,已經沒有戰鬥力。
攻略黃河以南之地後,宋軍只想守住這些地方。而河南恰恰是四戰之地,攻易守難。沿千里黃河屯戍置守,戰線過長,每處即可輕松被擊破。黃河雖是天險,冬天結冰後就成平地,無船即可沖殺過來。真正想攻敗北朝,是要有一鼓作氣進攻河北的雄心。元嘉八年第一次北伐時,北魏謀臣崔浩根據宋兵分布早已判定宋軍不過是固河自守,沒有北渡的想法。宋朝只有青州剌史劉興祖有遠見,他上表進言,說應該進兵河北,堵塞太行山各個隘口,將北魏遏於山西之內,河北平定,河南自然歸宋所有。可惜的是,劉義隆比起劉裕要差得多,沒有採納這一良策,難怪拓撥燾不無輕蔑地講:"龜鱉小豎,何能為也!"這位北魏太武帝拓撥燾是一代雄王,他擊滅赫連勃勃的大夏國,平滅北燕,又親自率軍八擊柔然,使得柔然極大削弱,西遷至歐洲,竄逃的敗軍後來成為威震歐洲的阿爾瓦人。
北伐未成,北魏大舉反擊。秋高馬肥之際,北魏鐵騎不僅盡奪河南,還大舉南進,直抵長江北岸。十二月,魏王親自到達建康對面的爪步山上,軍鼓之聲震天蓋地,宋軍各線潰退,建康城內居民都"荷擔而立",值錢的東西都放在挑筐里,隨時准備逃亡。
幸虧性命交關之際,南朝有薛安都、魯方平、張暢、臧質,沈璞等血性男兒,戰至流血凝肘而不退,保全了彭城、盱眙等重鎮,堅壁清野,拖延到雨季,終於在付出巨大代價後,迫使魏兵北返。史載:"魏人凡破南兗、徐、兗、豫、壽、冀六州,殺傷不可勝計,丁壯者即加斬截,嬰兒貫於槊上,盤舞以為戲。所過郡縣,赤地無余,春燕歸,巢於林木。......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

封狼居胥
原指 漢 大將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漢書·霍去病傳》:「票騎將軍 去病 率師躬將所獲 葷允 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於 章渠 ,以誅 北車耆 ,轉系左大將 雙 ,獲旗鼓,歷度 難侯 ,濟 弓盧 ,獲 屯頭王 、 韓王 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姑衍 ,登臨 翰海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廣地也。」後用以指建立顯赫武功。

生子當如孫仲謀
是曹操在一次和孫權交戰後發出的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演義里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三國演義》里曹操,指師南下,兵臨濡須,遙望東吳戰船,「各分隊伍,依次擺列,旗分五色,軍器鮮明」,不禁對年輕英俊、治軍有方的孫權發出的贊嘆。這首詞中「年少萬兜鍪,坐短江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詞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對三國吳主孫權的贊揚。而孫權也堪當此譽。

佛狸祠
「佛狸」是北魏魏文帝拓跋燾的小名,「佛狸祠」也就是他死後供奉他的廟宇的名字而已,沒有什麼特殊的典故含義。

寄奴
滅掉後秦的劉裕的小名,米啥特別的典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具體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後,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❸ 古今歷史上修路建橋開渠名人都有誰,有沒有典故謝謝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李冰父子建都江堰,還有鄭國渠,李春建趙州橋,留美回回國的詹天佑修中國第答一條自己的鐵路,茅以升造橋。關於鄭國渠的典故,鄭國被派到秦國修渠以削弱秦的實力,被秦發現,鄭國向秦王說明了修渠的好處,被准許繼續修渠,鄭國渠修好後,農業得到發現,反而大大增強了秦的實力。

❹ 合縱連橫的典故

戰國中後期,七雄爭霸,出現了秦齊兩大強國遙相對峙的局面。為了爭取在兼並戰爭中獲勝,齊國和秦國都展開了爭取鄰國,孤立敵國的斗爭,而魏、趙、韓、楚等國內部也分成聯秦抗齊和聯齊抗秦兩派。各國之間的相互結約聯盟不斷變更,既沒有穩固的朋友,也沒有世代的仇敵。這種錯綜復雜變化多端的結約活動,被稱為「合縱」與「連橫」。從地域上來看,當時那些弱國是以「三晉」(韓、趙、魏)為主,北連燕,南連楚為「合縱」;東連齊或西連秦為「連橫」。合縱可以對齊,也可以對秦,從策略上講,是「合眾弱以攻一強」,是阻止強國進行兼並的策略;連橫是「事一強以攻眾弱」,是強國迫使弱國幫助它進行兼並的策略。隨著兼並戰爭的開展,兼並統一已成定局,但由誰統一呢?非秦即齊。縱橫戰略中的得失在統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兼並統一的戰爭舞台上,在合縱、連橫的戰略中,一批游士和食客取得了發言表現的機會。他們講究權變,積極為各國君主出謀劃策。他們的學說適於合縱的為縱說,便於連橫的為橫說,歷史上把這些人叫做縱橫家。張儀、公孫衍、蘇秦是縱橫家的代表人物。

張儀是魏國貴族的後代。他求見過魏惠王,魏惠王沒有用他。他就帶著妻子到楚國去求見楚威王,楚威王也沒有見他。他只好投在令尹昭陽的門下,做個門客。

有一天,令尹昭陽大會賓客,把楚國的無價之寶「和氏壁」給大家傳看。大家看了都很驚奇。贊嘆不已。傳來傳去,「和氏壁」忽然不翼而飛。這天正好窮困潦倒的張儀也在場,昭陽懷疑是他偷的,叫手下的人把他打得遍體傷痕,奄奄一息。回到家後,張儀便要妻子看看他的舌頭是否還在。他說,只要舌頭還在就不怕,還可以靠三寸不爛之舌游說謀取官職。公元前329年,張儀入秦,擔任了大良造的職務。他極力慫恿秦國攻魏。同年秦出兵攻佔魏國的曲沃、平周兩地。這使其他各國受到威脅,為了聯合對付秦國,在山東各國中出現了由公孫衍倡導的合縱策略。

公孫衍魏國人,曾做秦相,後因張儀的排擠,就跑到魏國去了。公元前319年魏國用公孫衍為相。次年,公孫衍發起合縱,聯合東方各國,對抗秦國,因而出現了「五國伐秦」之舉。此次攻秦,有魏、趙、韓、燕、楚五國參加,推舉楚懷王為縱長。但楚、燕兩國並沒出兵,只有韓、趙、魏三國和秦交戰,結果在公元前317年的修魚之戰中,三國聯軍被秦打敗,傷亡八萬餘人。第一次「合縱」以失敗告終。

秦國的強盛,使其他各國感到了危機。於是齊楚結盟,加強了齊國與秦國爭雄的力量。秦國派張儀前往楚國,離間齊楚。張儀到楚國後,首先收買了舊貴族靳尚等人,然後去見楚懷王。

他說,如果楚懷王與齊國斷交,秦王就獻出商於一帶600里的土地給楚國。楚懷王不聽屈原等忠臣的勸告,貪圖便宜和齊國斷交。齊楚聯盟就這樣被破壞了。齊王一怒之下,反而和秦國聯合。共同對付楚國。當楚懷王派人向秦國討取土地的時候,秦國拒絕不給,張儀翻臉不認帳,說獻給楚國的是6里地,不是600里。楚懷王受了侮辱,於公元前312年發兵攻秦,兵敗丹陽,秦軍進而佔領楚國的漢中郡。楚失漢中,再集軍隊反攻,一直打到秦國的藍田。但因孤軍深入,秦軍一反擊,,楚軍大敗而回。秦國取得漢中,貫通了關中和巴蜀的聯系,免除了楚國對秦本土的威脅。因此,張儀的連橫政策,對秦國的強大和以後成就統一全中國大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楚國為秦國擊敗後,能與秦抗衡的就是東方的齊國了。西秦、東齊兩國的強大,對其他國家都有威脅,在這樣的政精形勢下,公孫衍之後的合縱者蘇秦,開始活動手政治舞台,得到了東方各國的支持。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最初蘇秦企圖游說秦惠王促成連橫,兼並諸侯,吞食天下。他十次上書,不被採用,只好窮困潦倒地回到家中。結果「妻不下*任,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戰國策·秦策》)蘇泰「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磨。」(同上)

當讀書累了想睡的時候,就拿錐子自刺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上。此後出山,主張合縱,得到六國重用。他的政治活動主要在齊閔王時期。公元前314年,燕國內亂,齊宣王大舉攻燕,險些亡燕。燕昭王即位,力圖報仇,廣招人才。這時蘇秦到了燕國,得到燕昭王重用,成為燕昭王的親信。蘇秦為燕昭王定的策略是:「大者使齊勿謀燕,次可以惡齊趙之交。」公元前 300年左右,蘇秦去齊搞反間活動,在齊國的五年中,蘇秦做到了使齊沒有謀燕。公元前288年,秦昭王派稷侯魏冉到齊國來,約齊同時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眼見齊秦聯合,齊國將更加強大,對燕國不利。於是燕昭王第二次派蘇秦去齊,繼續在暗中從事反間活動。

蘇秦到齊國後,還不斷奔波於齊、趙、韓、魏等國之間,積極組織合縱攻齊或攻秦。他的策略是使齊「西勞於宋,南疲於楚」,從而牽制齊的力量,防止齊國吞並燕國。因此,蘇秦極力慫恿、引誘齊國攻宋。因為攻宋對燕國有利。宋處齊國南面,燕在齊國北面,攻來必不能顧及燕。再說楚、魏與來交界,齊攻宋,勢必與楚、魏發生矛盾。還有秦是保護宋的,攻宋又必然得罪秦。這樣就使齊處於四面樹敵的位置。

對於齊國來說,蘇秦的用心是很險惡的。為了解除齊秦聯盟,蘇秦又勸告齊閔王主動放棄帝號,用以孤立秦國,拉攏各國反秦,以便乘機滅宋。齊閔王採取了蘇秦的主張,廢除帝號,由蘇秦發動合縱,於是齊國聯合韓、趙、魏、燕共同伐秦,同時不放鬆攻宋。但五國同床異夢,軍隊逗留在榮陽、成皋一帶並不西進。特別是齊國又犯了一個大錯誤,它不僅不真心攻秦,反而私下裡和秦國勾結,乘各國准備攻秦之時大舉攻宋。聯盟瓦解。公元前286年,宋國內亂,齊國滅宋,軍事上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卻引起了各國的震動。韓、趙、魏、楚等國嚴重不安,背離齊國,倒向秦國。公元前285年,秦國派兵越過韓、魏,進攻齊國河東地區,攻取齊國九個城,設立為九縣。第二年,秦、韓、趙、魏等國聯軍向齊大舉進攻,在濟西大敗齊軍。由於齊閔王對蘇秦的信任,所以對燕國毫無防備,齊國在西線失敗後,燕昭王乘機派大將樂毅率領軍隊從齊國北部攻打齊國。齊國大敗,幾乎亡國。至此,蘇秦的弱燕勝強齊的策略幾經周折,終於成功了。此時,蘇秦在齊為燕反間的**也完全暴露,齊閔王用車裂之刑把他處死。此後,齊國雖然打敗燕國,恢復國土。但從此一蹶不振,齊、秦兩國對峙的局面結束了。齊國的削弱,為秦國完成全國統一事業創造了有利條件。而曾「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強盛之極、最有條件統一中國的齊國,也從此失去了這一時機。

❺ 廣開三邊有怎樣的典故

漢武帝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間是西漢王朝的鼎古代風景畫鑒賞盛時期,不但政令統一,經濟繁榮,而且在奠定我國疆域的事業中,也創造了空前輝煌的紀錄。

東南沿海一帶,是東漢時期百越之族的聚居地。其中居住在現在浙江省南部的越人,漢代稱作「東甌」;居住在現在福建省境內的稱作「閩越」;居住在兩廣地區的稱作「南越」。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曾在百越之地設置會稽、閩中(治今福建福州市)、南海(治今廣東廣州市)、桂林(治今廣西桂平縣西南)、象郡(治今廣西崇左縣),進行統治。當時百越之族,在秦朝地方政府統治之下,輸納租稅;或退入山嶽地帶,繼續與秦朝政府對抗。秦末,中原大亂,百越之族群起叛亂。當陳涉起事時,今浙江、福建一帶的越族,在其君長無諸和搖的領導下,參加了劉邦反秦的戰爭。劉邦即位,封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治(今福建福州市)。其後惠帝三三年,又封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今浙江溫州)。景帝時,東甌曾參加吳王濞之叛,後其王為漢政府所收買,誘殺吳王濞於丹徒。劉濞的兒子逃到閩越,慫恿閩越攻打東甌。武帝初即位,閩越發兵圍攻東甌,東甌向漢王朝告急。武帝派嚴助發會稽郡(治今江蘇蘇州)兵浮海往救,閩越軍聞訊退走。東甌為避免再受攻擊,請求內遷,漢朝將其一部分越人,遷徙到江淮之間,和漢族人民雜居,他們從此成為西漢的編戶齊民。

南越,秦時已置郡,秦末變亂時,秦南海郡龍川令趙佗奉命代理南海尉事,他乘機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漢初,劉邦派陸賈通使南越,趙佗表示願意臣服於漢,漢封趙佗為南越王。呂後時,因漢對南越實行鐵器封鎖,趙佗乃自稱南越武帝,脫離漢朝,並發兵進攻長沙王國邊邑,大敗漢兵。文帝即位後,派人整修趙佗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南)的祖墳,優待他留在老家的親屬,並再派陸賈出使南越,說服趙佗和漢恢復原來的關系。景帝時,趙佗遣使朝請,表示臣服,但在國中仍用帝號。建元六年(前135),閩越出兵攻打南越,武帝派王恢、韓安國發兵往援。漢兵未至,閩越王弟余善殺閩越王郢歸漢。武帝立前閩越王無諸之孫丑為越繇王,立余善為東越王,共治閩越。元鼎六年(前、111),東越王余善又反漢自立為武帝,進攻豫章郡,殺漢地方官吏。武帝派韓說等領兵進討,東越貴族同越繇王等共殺余善請降。武帝認為閩,越地形險阻,叛服無常,便改封越繇王及東越一些貴族為侯,將當地越人遷徙到江淮地區。江淮之間的東甌人和閩越人此後逐漸與漢人相融合。

古代風景畫鑒賞元鼎四年(前113),南越王趙興和榜(音流)太後願意內屬,請求漢朝撤除邊境關塞,要求同內地諸侯同樣對待。武帝允准,賜南越丞相呂嘉銀印,並賜內史、太傅、中尉等主要官吏印綬,其餘官吏仍由南越王自己署置,取消南越沿用的古代肉刑,奉行統一的漢法。呂嘉在南越歷相三王,宗族七十多人都身居要職,實權超過王室,因此,不甘心放棄半獨立地位,他代表越人貴族勢力阻止趙興內屬無效,於是在元鼎五年夏起兵反叛,殺死南越王趙興、樛太後以及漢朝使者,另立建德為王。漢武帝聞訊,派路博德為伏波將軍,楊仆為樓船將軍,率領十萬大軍攻入南越,招納越人,奪得番禺(今廣州市)。呂嘉等兵敗逃走,南越守軍大部分投降,呂嘉被追兵俘斬,南越各地官員紛紛迎降。武帝封許多南越貴族為列侯,取消南越國,劃分其地為儋耳、珠崖、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九郡,由西漢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漢朝時候,對居住在我國西南山麓地帶的諸少數民族,統稱為「西南夷」。大體說來,貴州西部有夜郎、且蘭,雲南滇池區域有滇,洱海區域有離(音西)、昆明,四川西南部有邛都,成都西南有徙(音斯)、筰都,成都以北有冉(音忙)。甘肅南部的自馬氐,當時也列在西南夷中。西南夷各族的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夜郎、滇、邛都等族人民習慣於梳椎發,從事農耕,有邑聚和「君長」;巂、昆明等族習俗編發,隨畜遷徙,過著游牧生活,無「君長」。西南夷各族社會發展很不平衡,有的處於原始社會,有的已進入奴隸社會。

西漢初年,西南夷地區與巴蜀地區聯系密切,經常進行商業貿易往來。漢人商賈從西南夷中運出筰馬、髦牛和焚僮(焚族奴隸,焚音博)及金、銀、銅、象牙等。巴蜀的鐵器、枸(音舉)醬和其他商品也運人西南夷地區。建元六年(前135),番陽令唐蒙在南越發現蜀地出產的枸醬,探知從蜀經西南夷地區,有路可以通達南越,因而上書向武帝建言:「南越王黃屋左纛(皇帝車輦及裝飾),地東西萬余里,名為外臣,實一州主也。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餘萬,浮船群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武帝允其所請,派唐蒙率兵千人,輜重隊伍萬餘人,攜帶繒帛等禮物,前去招降夜郎。夜郎侯多同及其附近小邑貪圖漢王朝財物,同意歸漢。於是漢在其地置犍為郡(治僰道,今四川宜賓),並動工修建從焚道直通夜郎群柯江(今北盤江)的山路。武帝又聽從司馬相如的建議,派他去招撫邛都、(榨都、冉等部。這些君長也喜好漢王朝的厚賜,願意歸附。漢在其地置一都尉,設十餘縣,隸屬於蜀郡(治成都,今屬四川省)。後來因接受御史大夫公孫弘的建議,欲專力在北方對付匈奴,漢廷一度放棄經營西南夷。

古代山水畫張騫在中亞的大夏時,曾發現邛竹杖和蜀布,據說來自身毒(印度),因而得知巴蜀與身毒可以交通。元狩元年(前122),張騫自大夏歸國,向武帝報告上述情況,建議重開西南夷路,以通身毒。武帝派遣使者自巴蜀四齣尋找通身毒的道路。漢使到達滇國,由於昆明、巂等族貪圖財利,殺害漢使,搶掠財物,阻閉通路,漢使尋求身毒道路之目的未能達到。滇王曾同漢使談話,問漢使曰:「漢孰與我大?」夜郎侯也曾有過同樣故事,「夜郎自大」的典故,即本於此。

元鼎五年(前112),南越反,漢發夜郎附近諸部兵攻南越,且蘭君以此反漢,殺漢使者及犍為太守。次年,漢兵從巴蜀南下,攻下且蘭,在其地置群柯郡(治所在今貴州黃平縣西南)。夜郎侯初倚南越,及漢滅南越,遂歸降漢朝,漢武帝封他為夜郎王,於是西南諸夷皆爭求內屬。武帝乃以邛都為越巂郡(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東),以榨都為沈黎郡(治所在今四川漢源縣東北),以冉肱為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茂汶縣北),以白馬為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肅武都縣東北)。元封二年(前109),武帝發兵攻滇,降滇王,以其地為益州郡(治所在今雲南晉寧縣東),同時賜滇王王印,使治其部族。於是今西南大部分地區均歸人西漢版圖,漢朝的西南邊界擴展到今高黎貢山和哀牢山一線。

古代風景畫居住在我國東北地區的烏桓、鮮卑等少數族,漢代稱之為「東,胡」。烏桓活動於西喇木倫河以北的烏桓山一帶。烏桓人「俗善騎射,弋獵禽獸為事,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他們也經營農業,種植耐寒耐旱的穄和東牆(黑色糜子)。烏桓「男子能作弓矢鞍勒,鍛金鐵為兵器」,婦女能刺綉,善於編織毛織品。烏桓部落中「有勇健能理決斗訟者,推為大人」。自「大人以下各自畜牧營產,不相徭役」,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階段。西漢初年,烏桓為匈奴冒頓單於所破,臣服於匈奴,每年被迫繳納牛馬羊皮。漢武帝派霍去病率軍擊敗匈奴左部後,烏桓被徙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今河北北部及遼寧南部),設護烏桓校尉進行統轄。

鮮卑最初與烏桓同為東胡部落,言語、習俗與烏桓同。公元前三世紀末,匈奴破東胡後,遷至遼東塞外鮮卑山,遂以山名為族號。漢武帝時,烏桓降漢,南移至老哈河流域,鮮卑亦向西南推進,居住在今西喇木倫河流域,與烏桓為鄰,也受匈奴族的奴役。

西漢時期,東夷之族也分化為許多部族或種族。其分布於今日沈陽以北者曰夫余,分布於鴨綠江北岸者曰高句驪,分布於朝鮮半島之東者曰貉(音匯莫),之西者曰朝鮮。秦末,中原大亂,燕、齊、趙人,避亂而徙往遼東者數萬口。漢初,「燕王盧綰反,入匈奴。(燕人衛)滿亡命,聚黨千餘人椎結(發髻)蠻夷服而東走出塞,渡壩水(今朝鮮清川江),居秦故空地上下鄣(雲鄣、屬樂浪郡),稍役屬真番(約在今朝鮮信川一帶),朝鮮蠻夷及故燕、齊亡命者工之,都王險(今朝鮮平壤)」。衛滿在朝鮮建立了政權,當時朝鮮的疆域大致包括今遼寧東部、吉林西南和朝鮮半島的西北部。漢遼東太守和衛滿相約,「滿為外臣,保塞外蠻夷,無使盜邊;諸蠻夷君長欲入見天子,勿得禁止」。衛滿利用這一政治優勢,逐步統一了朝鮮北部。元朔元年(前128),貉君主南問率其部屬二十八萬人歸服漢朝,漢以其地為蒼海郡(今朝鮮北部東海岸)。後來衛滿傳位於其孫右渠,右渠大量招誘逃亡漢人,又不入覲漢朝皇帝,並阻遏半島上其他小國。元封三年(前109),漢武帝派涉何出使朝鮮,曉諭右渠遵守前約,右渠終不肯奉詔。武帝派樓船將軍楊仆率軍從齊浮渤海,左將軍苟彘出遼東,兩路討伐右渠。次年,朝鮮貴族大臣參等使人殺右渠來降。武帝封參等為列侯,分其地為四郡:樂浪郡(治朝鮮,今平壤)、玄菟郡(初治夫租,今朝鮮咸興,後遷高句驪,今遼寧新賓西)、臨屯郡(治東曰隨,今朝鮮江陵)、真番郡(約在今朝鮮信川一帶),轄境南至朝鮮半島中部江華灣一線。

西漢的疆域在武帝後期達到極盛。由於擴展太快,建置過多,兵力和財力不能適應,加上有些地方官的苛政引起當地人民的反抗,因此,其後在局部地區曾有所收縮。如武帝末年撤銷了沈黎郡,並入了相鄰的蜀郡。但總的來說,從武帝以後,西漢的疆域基本上是穩定的。漢武帝時期疆域的擴展和邊疆的開發,為以後中國的廣袤疆域奠定了初步基礎。

❻ 、狡兔三穴成語的典故

狡兔三穴
拼音: jiǎo tù sān xué
近義詞: 狡兔三窟 反義詞:

語法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狡猾
感情色彩: 褒義詞

解釋:
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同「狡兔三窟」。
出處:
《宋史·河渠志》:「乃是狡兔三穴,自為潛身之計。
成語接龍
狡兔三穴 穴室樞戶 戶告人曉 曉以大義 義膽忠肝 肝膽欲碎 碎骨粉身 身無立錐 錐處中 中流底柱 柱小傾大 大手大腳 腳不點地 地平天成 成事不說 說來話長 長材茂學 學如穿井 井井有法 法脈准繩 繩愆糾違 違強陵弱 弱不好弄 弄巧成拙 拙貝羅香 香輪寶騎 騎馬找馬 馬壯人強 強死賴活 活龍活現 現身說法 法不阿貴 貴人多忘 忘恩失義 義海恩山 山呼海嘯 嘯傲湖山 山陰夜雪 雪花飛舞 舞弄文墨 墨子泣絲 絲竹管弦 弦外有音 音容宛在 在所不辭 辭富居貧 貧病交迫 迫不可待 待賈而沽 沽譽釣名 名不符實 實至名歸 歸真反璞 璞玉渾金 金石交情 情見乎言 言行信果 果行育德 德言工貌 貌是情非 非池中物 物以羣分 分香賣履 履盈蹈滿 滿面紅光 光明正大 大行大市 市井之徒 徒有虛名 名利雙收 收園結果 果刑信賞 賞罰信明 明搶暗偷 偷寒送暖 暖衣飽食 食甘寢寧 寧折不彎 彎弓飲羽 羽翼既成

❼ 狡兔三穴的成語典故

出處:《宋史·河渠志》:「乃是狡兔三穴,自為潛身之計。」

❽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有幾個典故

5個典故復
孫權的典故,制劉裕的典故,宋文帝的典故,後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頗的典故~

生子當如孫仲謀
是曹操在一次和孫權交戰後發出的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演義里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三國演義》里曹操,指師南下,兵臨濡須,遙望東吳戰船,「各分隊伍,依次擺列,旗分五色,軍器鮮明」,不禁對年輕英俊、治軍有方的孫權發出的贊嘆。這首詞中「年少萬兜鍪,坐短江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詞人懷著崇敬的心情,對三國吳主孫權的贊揚。而孫權也堪當此譽。

佛狸祠
「佛狸」是北魏魏文帝拓跋燾的小名,「佛狸祠」也就是他死後供奉他的廟宇的名字而已,沒有什麼特殊的典故含義。

寄奴
滅掉後秦的劉裕的小名,米啥特別的典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具體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後,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❾ 渠作為第三人稱的詩詞古文還有多少

杜子美《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回頭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寒山《詩三內百三首》其三十六:「渠容笑我在後,我笑渠在前。」
王荊公《擬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四:「我終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另外,還有「渠濃」,表示「他們」。
辛稼軒《賀新郎》:「問渠濃,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龔定庵《已亥雜詩》:「卿家滄桑卿命短,渠儂不關關我儂。

❿ 薩爾滸之戰是什麼典故

在現今遼寧省撫順市東大夥房水庫附近,有一座形勢險要的山,名叫薩爾滸山,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就發生在這里。這次戰爭以明軍慘敗、後金(即後來的清王朝)軍大勝而告終。從此以後,明朝在對後金的戰爭中,一直處於防禦地位。

明朝末年,朝政腐敗,遼東守將李成梁貪污跋扈,國家的軍費大部被他吞沒,使遼東武備日益廢弛。這時居住在今吉林東北部牡丹江、綏芬河地區的建州女真,一天天壯大。公元1563年,在其傑出領袖努爾哈赤(1559-1626)的領導下,基本上完成了女真族內部的統一,於1616年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附近)建立了大金汗國,史稱後金。為了向內地掠奪口擴張勢力,努爾哈赤將進攻矛頭指向明中央政權。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四月,努爾哈赤宣稱與明廷有「七大恨」,以此為口實,告天誓師,對明朝發動進攻。

「七大恨」的第一條,是說明朝殺害了他的祖父和父親。原來明神萬曆二年(1574),建州右衛首領王杲(ɡǎo。稿)帶兵進攻遼東,被明遼東總兵李成梁打敗,王杲投奔海西女真(居住在今松花江流域)哈達部王台,王台把他縛送到李成梁那裡,被李成梁磔死。1583年,王杲的兒子阿台為父報仇,占據古勒山寨(在今遼寧新賓附近),反對明朝。李成梁利用明朝扶植的蘇克素滸河部的圖倫城主尼堪外蘭,引明軍攻打阿台,阿台困於古勒寨內,被部下殺死。明軍攻入寨內,對戰敗者全部屠殺,連前來勸說阿台降明的努爾哈赤的祖父叫場和父親塔失(都是王杲的部將),也被殺死。因此,這就成為努爾哈赤進攻明朝的一個主要借口。

「七大恨」的第二、四、六、七條,是訴說明朝偏袒他的對手女真族的哈達、葉赫部(均為海西女真部落)。第三、五條,是說明朝竊踰疆場,肆其攘奪;拘捕後金使臣,挾殺金人;遣兵驅逐柴河、三岔、撫安三路耕民,不容刈獲。

努爾哈赤在發布誓師詞後,親自率領大軍二萬人,分兩路進攻撫順。在進軍前,他向全軍申明軍紀:「陣中所得之人,勿剝其衣,勿淫其婦,勿離其夫妻;拒敵者殺之,不拒敵者勿妄殺」。同時頒布《兵法之書》,規定了用兵作戰的原則:「用兵則以不勞己、不頓兵、智巧謀略為貴焉。若我眾敵寡,我兵潛伏幽邃之地,毋令敵見,少遣兵誘之。誘之而來,是中吾計也,誘而不來,即詳察其城堡遠近。遠則盡力追擊,近則直薄其城,使壅集於門而掩擊之。倘敵眾我寡,勿遽近前,宜預退以待大軍,俟大軍既集,然後求敵所在,審機宜,決進退,此遇敵野戰之法也。至於城郭,當視其地之可拔,則進攻之;否則勿攻。……蓋制敵行師之道,自居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斯善之善者也。」在奪取撫順的戰役中,努爾哈赤正是運用上述的用兵之道因而取勝的。

撫順城瀕臨渾河,是建州女真同明朝互市的重要場所,努爾哈赤青年時,常來這里貿易,因此這里的山川地理形勢,他了如指掌。當時明朝駐守這里的是游擊李永芳,以前努爾哈赤也曾同他打過交道。努爾哈赤派出先遣部隊假冒商人來撫順扣市,將撫順商人和軍民誘出城外貿易。然後後金主力乘機突入城內,捉住守將李永芳,撫順遂不戰而下。同日,後金軍左四旗兵又攻佔東州(今沈陽東南)、馬根單(在赫圖阿拉西南)兩座城池。當後金軍撤走時,明廣寧(今遼寧北鎮)總兵張承胤領兵萬餘人倉促來追。努爾哈赤派軍環攻,利用風沙大作的有利天時,全殲明軍,俘戰馬九千匹,甲七千副,兵仗器械不可勝計。努爾哈赤在初戰大勝後,又於同年七月,親統八旗軍,進鴉鶻(hú胡)關,圍清河城(今遼寧本溪東北),明朝守將閉門固守,城上施放火器,八旗兵死傷千餘人。努爾哈赤命軍士頭頂木板,從城下挖牆而入,城陷,守將及兵民萬人皆戰死。

撫順敗報傳至京師,明廷舉朝震驚。明神宗慌忙召集九卿科道會議,商討「大舉征剿」赫圖阿拉的決策。萬曆四十七年(1619)二月,後金軍轉攻葉赫部,葉赫部向明告急。明神宗感到邊事十分危急,立即從全國各地調集軍丁十萬人齊集沈陽,派兵部尚書楊鎬(hào號)為遼東經略,向後金發動總攻擊。楊鎬的作戰方針是:以赫圖阿拉為目標,分進合擊,四路會攻,企圖一舉圍殲後金軍,其部署如下:

西路:即撫順路,以山海關總兵官杜松為主將,率領三萬人擔任主攻,由沈陽出撫順關,沿渾河右岸(北岸),入蘇子河谷,從西面進攻赫圖阿拉。

南路:即清河路,以遼東總兵官李如柏為主將,率軍二萬餘人,從清河出鴉鶻關,從南面進攻赫圖阿拉。

北路:即開原路,以原任總兵官馬林為主將,率領所部及葉赫兵共二萬餘人,由靖安堡出,經開原、鐵嶺,入渾河上游地區,從北面進攻赫圖阿拉。

東路:即寬甸路,以總兵官劉鋌為主將,率官兵一萬餘人,會合朝鮮軍隊共約二萬餘人,經寬甸沿董家江(今吉林渾江)北上,由南面進攻赫圖阿拉。

遼陽和廣寧為明朝遼東根本重地,派總兵官秉忠率兵一部駐守遼陽,為機動部隊;總兵官李光榮率軍一部戍守廣寧,保障後方交通。並以管屯都司王紹勛總管督運各路糧草。

楊鎬坐鎮沈陽,指揮全局。此人既庸懦昏聵,又驕躁寡謀。原定二十一日出師,十六日天降大雪,跋涉不前,復改於二十五日進攻。杜松因大雪迷路,請緩師期。劉鋌也以未諳地形,再請緩師。楊鎬勃然大怒道:「國家養士,正為今日,若復臨機推阻,有軍法從事耳!」楊鎬只圖僥幸取勝,置天時、地利、人心、敵情於不顧,限令明軍四路兵馬於三月初二會攻赫圖阿拉。但是,四路明軍出動之前,「師期已泄」,作戰企圖已為後金細作偵知,因而努爾哈赤得以從容作出對策。

努爾哈赤探知明軍四路進擊的軍事部署後,認為明軍「南北二路皆山險,且遠敵不能即至,宜先敗其中路之兵」,並決定採取「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擊破的作戰方針。努爾哈赤率八旗精兵六萬人,再加上其它兵力共約十萬人,集結於赫圖阿拉附近,准備迎擊來勢洶洶的明軍。二月二十九日,後金軍發現劉鋌軍先頭部隊從寬甸北上,後又偵知杜松軍出撫順關東進。努爾哈赤判斷:「明使我先見南路有兵者,誘我兵而南也;其由撫順所西來者,必大兵也,急宜拒戰。破此,則他路兵不足患矣。」因此,只派五百人防守自寬甸來攻的劉綎先頭部隊,集中主力迎戰杜松軍。杜松是一個剛愎自用、有勇無謀的將官,他懸軍深入,輕敵冒進。為了搶頭功,他命令軍卒不待舟筏,策馬渡河,渾河流急,明軍淹死的不計其數。三月初一,他馳至薩爾滸。其時,北路馬林軍始由開原出鐵嶺,葉赫軍尚未行動,後金軍砍樹塞道阻滯,尚在途中;南路李如柏軍,雖由清河堡出發,但行動遲緩,二月二十九日則剛出鴉鶻關;東路劉鋌軍雖於二月二十五日出寬甸,但因在涼馬佃會朝鮮軍,尚在馬家口一帶行進中。只有杜松所部「違期先時出一口」,已進至薩爾滸。杜松分兵為二,以主力駐薩爾滸山下;自率萬人進抵吉林崖(在薩爾滸東北),攻打界凡(在赫圖阿拉西北鐵背山上)城。

努爾哈赤命代善、皇太極率少數兵力援界凡,親統八旗鐵軍沖向薩爾滸。明軍用戰車列陣,放火銃,發巨炮,炸彈爆發,血肉橫飛。後金鐵甲騎兵奮力沖擊,在吶喊聲中,狂撲明軍薩爾滸大營。鐵騎集中一點,攻陷方陣,突破戰線,縱橫馳突,一鼓作氣,攻下了薩爾滸明軍大營。緊接著,後金軍又馳赴界凡。當時進攻界凡的杜松軍,聽到薩爾滸大營失陷的敗報,軍心已動搖,又遇到從吉林崖山下壓過來的後金軍,士氣更加低落。杜松率官兵奮戰數十餘陣,企圖占據山頭,忽然大風揚塵,對面不見人,明軍打起火把,從明擊暗,銃炮打人叢林,對後金軍殺傷甚微;後金軍從暗擊明,發無不中。後金軍以數倍於杜松軍的兵力四面圍攻,杜松左右沖殺,矢盡力竭,落馬而死,他率領的軍隊全軍覆沒。《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說:「明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等皆沒於陣,橫血流成渠,其旗幟、器械及士卒死者,蔽渾河而下,如流澌焉。」杜松貪功冒進,輕騎深入,不諳地形,舍長取短,終於遭致慘敗,是必然的。

明軍主力杜松部被殲滅後,努爾哈赤又乘勝揮戈北上,急攻駐守在尚間崖(在薩爾滸東北三十餘里)的馬林軍。馬林見杜松兵敗,所部軍嘩,急忙轉攻為守,形成「牛頭陣」:馬林親自率軍駐尚間崖,依山結成方陣,環營挖三層壕塹,壕外排列騎兵,騎兵外布槍炮、火器、壕內布列精兵。參將龔念遂在斡琿鄂漠結營。潘宗顏在飛芬山扎營,兩營相距數里,成犄角形。馬林自以為「牛頭陣」既能互相救援,又能以戰車和壕塹阻遏後金騎兵的突襲。但他消極防禦,兵力分散,恰好給努爾哈赤提供可乘之機。三月初三,努爾哈赤集中兵力進攻龔念遂營。後金騎兵猛沖龔營一隅,突破缺口後,接著以步兵正面沖擊,攻破明軍車陣,龔念遂營破戰死。

努爾哈赤在攻破龔念遂後,又率主力進攻尚間崖,馬林率軍迎戰。兩軍短兵相接,騎兵橫馳,正在酣戰之際,主將馬林怯戰,策馬先奔,副將麻岩戰死,余眾大潰,後金軍奪占尚間崖。接著率兵擊破潘宗顏部,潘宗顏營潰戰死。葉赫軍至開原中固城,聞馬林兵敗,大驚而遁。北路明軍。除主將馬林率數騎逃回開原外,全軍皆沒。

努爾哈赤擊敗馬林軍後,立即移兵南下,進攻寬甸路的劉鋌軍。劉鋌治軍向稱嚴整,行則成陣,止則成營。炮車火器齊備,裝備精良。努爾哈赤為全殲劉鋌軍,乃採取誘其速進,設伏聚殲的戰術,事先設伏於距赫圖阿拉東南約五十里的阿布達里岡,以五百名精騎詐充明杜松軍賺誘劉鋌速進。阿布達里岡一帶,重巒疊嶂,山路險隘,劉鋌督令兵馬單列行進。後金軍彌山盈谷,伏兵四起,首尾齊擊,四圍廝殺。劉鋌力戰,中流矢而死。朝鮮援兵被迫投降。

楊鎬在沈陽,聽到明軍三路敗報,急令清河路李如柏回軍。李如柏怯懦蠢弱,出師晚,行動緩,僅進至虎攔岡(在清河堡東),還沒有同後金軍交鋒,即接到回師命令。後金哨探二十人在巡邏中,發現李如柏退兵,發出沖擊信號,明軍以為後金主力發起進攻,驚恐潰逃,後金軍乘勢斬殺四十人,獲馬五十,明軍自相踐踏,死傷千餘人。

薩爾滸之戰,是明與後金爭奪遼東的關鍵性一戰。這次戰斗前後不過五天,以明軍潰敗和後金軍大獲全勝而告結束。明軍由於政治腐敗,軍事廢弛、將帥不和、指揮失算而遭到慘敗。後金汗努爾哈赤則正好利用明軍上述弱點,再加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指揮才幹,終於取得輝煌戰果。後金軍此戰的勝利,不但使其政權更趨穩固,而且從此奪取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而明軍自遭此次慘敗,完全陷入被動,遼東局勢頓形危急。乾隆皇帝曾稱頌這次戰役說,清朝的「基業實肇乎此。」可見此役對後金的深遠意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