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數典故

數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2 22:22:31

⑴ 數學典故,4個或6個,謝謝!!

◆圓周率的故事
1.祖沖之、七位、世界第一,保持了一千年;「歷史上一個國家所算得的圓周率的准確程度可以作為衡量這個國家當時數學發展水平的一個標志」
2.1427年,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16位;
1596年,荷蘭數學家盧道夫、35位;
1990年,計算機4.8億位;
2002年12月6日,東京大學,12411億位。
◆「0」
羅馬數字沒有0;
五世紀時,「0」從東方傳到羅馬,當時教皇非常保守,認為羅馬數字可以用來記任何數目,已足夠用,就禁止用「0」,一位羅馬學者的手冊介紹了0和0的一些用法,教皇發現後,對它施以酷刑。
◆以「規」、「矩」度天下之方圓
山東省嘉祥縣一座古建築石室造像中,有兩位古代神化中我們遠古祖先的形象,一位是伏羲,一位是女媧。伏羲手中物體就是規,與圓規相似;女媧手中物體叫矩,呈直角拐尺形。
◆希帕索斯悖論與第一次數學危機

希帕索斯悖論的提出與勾股定理的發現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從勾股定理談起。勾股定理是歐氏幾何中最著名的定理之一。天文學家開普勒曾稱其為歐氏幾何兩顆璀璨的明珠之一。它在數學與人類的實踐活動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人類最早認識到的平面幾何定理之一。在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就已有了關於這一定理的初步認識。不過,在我國對於勾股定理的證明卻是較遲的事情。一直到三國時期的趙爽才用面積割補給出它的第一種證明。

在國外,最早給出這一定理證明的是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因而國外一般稱之為「畢達哥拉斯定理」。並且據說畢達哥拉斯在完成這一定理證明後欣喜若狂,而殺牛百隻以示慶賀。因此這一定理還又獲得了一個帶神秘色彩的稱號:「百牛定理」。

⑵ 小學數學典故

高斯是著名數學家,他十歲的時候被老師罰從1加到100,他想了想,一會兒就算出來了,他把1加100再乘以50,得5050

⑶ 數學名人小故事 數學典故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1+2+3+ .+97+98+99+100 =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高斯已經算 出來了,高斯告訴大家他算出的答案:5050,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由於研究無窮時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邏輯的但又荒謬的結果(稱為「悖論」),許多大數學家唯恐陷進去而採取退避三舍的態度。在1874—1876年期間,不到30歲的年輕德國數學家康托爾向神秘的無窮宣戰。他靠著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證明了一條直線上的點能夠和一個平面上的點一一對應,也能和空間中的點一一對應。這樣看起來,1厘米長的線段內的點與太平洋面上的點,以及整個地球內部的點都「一樣多」,後來幾年,康托爾對這類「無窮集合」問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通過嚴格證明得出了許多驚人的結論。康托爾的創造性工作與傳統的數學觀念發生了尖銳沖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攻擊甚至謾罵。有人說,康托爾的集合論是一種「疾病」,康托爾的概念是「霧中之霧」,甚至說康托爾是「瘋子」。來自數學權威們的巨大精神壓力終於摧垮了康托爾,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進精神病醫院。
真金不怕火煉,康托爾的思想終於大放光彩。1897年舉行的第一次國際數學家會議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認,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羅素稱贊康托爾的工作「可能是這個時代所能誇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這時康托爾仍然神志恍惚,不能從人們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悅。1918年1月6日,康托爾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裡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裡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裡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後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⑷ 在濫竽充數典故中,充數者是

【典故】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准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⑸ 我是怎樣利用數學典故或故事來創設問題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創設問題情境,即:利用和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類比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對老問題進行延伸創設問題情境;利用數學建模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利用聯想來創設問題情境;利用簡單的數學實驗來創設問題情境;利用數學材料創設問題情境;利用數學故事、典故來創設問題情境。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方法
數學改革如火如荼,減負增效勢在必行,如何提高45分鍾的效果是每一個老師研究的課題。近年來,我們在各級領導的組織指導下,進行了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的探索,通過互聽探索公開課、聽後進行講座和總結的方法來研究。通過教學實踐的探索、檢驗探索的效果,最後總結出以下方法:
一、利用和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類比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
例如:在整式同類項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和實際中的例子相比較,把數學分類的思想形象化。在電化教室對一群豬羊的圖片進行分類,分類的方法:無角的是豬,有角的是羊。這基本就是一個游戲,每個同學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對於七年級的同學,還感到新奇以致於達到情緒高漲。這時抓住時機自然地過渡到同類項的分類中來,分類的方法: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數相同。學生乘勝追擊,很自然地應用剛剛在豬羊分類中形成的程序,先看字母,再看字母的指數。
即:豬羊的分類(按外部形態)→多項式的分類(按字母和字母的指數)。
在初二根式的加減運算中也可以做這樣的比喻,實際上它們和合並同類項是一樣的,這樣不僅降低了問題的難度並且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同時讓學生接觸了數學分類的思想。
二、利用數學建模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
例如在教學扇形的面積問題時,課題引入的部分可設置一段《上甘嶺》機槍掃射的戰爭場面,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然後,話題一轉:「同學們,假設敵人碉堡的機槍射程是100米,機槍轉動的角度是60度,那麼敵人機槍的控制區域是多大?」自然地引入了扇形的面積問題,同時也讓學生接觸了用數學建模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利用數學建模的方法來創設問題情境,要選擇絕大多數同學所熟知的、感興趣的、比較容易的事物,畢竟我們只是利用模型,而不是學習數學建模。

⑹ 濫芋充數典故

濫竽充數: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近義詞:名不副實、掩人耳目、魚目混珠。反義詞: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成語典故
原文
濫竽充數① 齊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④請⑤為王吹竽,宣王說⑥之,廩食⑦以⑧數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聽之,處士逃。 ————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譯文
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用幾百人的口糧養他。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只好逃走了。
注釋
⑴節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混子,提醒人們只要嚴格把關,混子就難混。濫:失實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充數:湊數。 ⑵齊宣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姓田,名辟疆。 ⑶使:派,讓,指使。 ⑷ 南郭:郭指外城牆,南郭指南城。處士:古代稱有學問、有品德而沒有做官的人為處士,相當於「先生」。 ⑸ 這里是戲 稱。請:請求。 ⑹說:通「悅」,喜歡。 ⑺廩食(lǐn sì)以數百人:官府供食。廩:糧倉。食:給東西吃。以:同「與」。 ⑻以:用。 ⑼湣王:齊國國君,宣王的兒子,在宣王死後繼位。姓田,名地。 ⑽好∶喜歡。
編輯本段寓言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 濫竽充數
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准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後都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⑺ 濫竽充數典故的由來與誰有關

出處 韓非子《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②為王吹竽,宣王說③之,廩食④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⑤一一聽之,處士逃."
和南郭先生有關
網址里有詳細的

⑻ 「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典故出自什麼地方

典出石崇《金谷園詩序》:「余以元康六年(296年),從太僕卿出為使,持節監青、徐諸軍版事征虜將軍。有權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葯草之屬。金田十頃,羊二百口,雞豬鵝鴨之類,莫不畢備。又有永礁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時征西大將軍祭酒王詡當換長安,余與眾賢共送往澗中。晝夜遊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水,或列坐水濱,
時琴笙築,合載車中,道路並作。及住,令與鼓吹遞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
此典原意是講晉代石崇於金谷園宴請賓客,賦詩不成者罰酒三斗的故事。後遂用於泛指酒宴上罰酒之數。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如詩不成,罰以金谷酒數」。清人陳忱《水滸後傳》第四十回:「諸位中有能詩的,各自做來;如不能者,罰依金谷酒數。」

⑼ 趣味數學典故

ok,那我換一份

◆圓周率的故事
1.祖沖之、七位、世界第一,保持了一千年;「歷史上一個國家所算得的圓周率的准確程度可以作為衡量這個國家當時數學發展水平的一個標志」
2.1427年,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16位;
1596年,荷蘭數學家盧道夫、35位;
1990年,計算機4.8億位;
2002年12月6日,東京大學,12411億位。
◆「0」
羅馬數字沒有0;
五世紀時,「0」從東方傳到羅馬,當時教皇非常保守,認為羅馬數字可以用來記任何數目,已足夠用,就禁止用「0」,一位羅馬學者的手冊介紹了0和0的一些用法,教皇發現後,對它施以酷刑。
◆以「規」、「矩」度天下之方圓
山東省嘉祥縣一座古建築石室造像中,有兩位古代神化中我們遠古祖先的形象,一位是伏羲,一位是女媧。伏羲手中物體就是規,與圓規相似;女媧手中物體叫矩,呈直角拐尺形。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209051.html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