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麾的歷史典故

麾的歷史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2 22:06:33

⑴ 八百里分麾下炙 典故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晉書》載: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瑩其蹄角,王濟與王顗賭射得勝,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軍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們在軍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⑵ 八百里分麾下灸的典故

滿懷家國之愁,壯志未酬的詞人在友人縱談離去之後,借酒澆愁愁更愁,他撥回亮油燈,抽出寶劍答,醉眼朦朧中,恍惚回到當年戰斗的情境。嘹亮的號角吹遍了「連營」,廣闊的土地上,戰士們正在分食大塊的烤肉。此時鼓瑟齊鳴,反映邊塞生活的軍樂雄壯震天。原來戰士們正在沙場點兵!在詞人的筆下,看似信手拈來的點兵場面,火熱的戰斗激情卻自然噴涌而出。一個「連」字,透出聲勢之豪壯,軍容之整肅。「八百里」、「五十弦」佳對天成,與「吹角連營」相輔相成,營造了雄渾闊大的意境。

⑶ 古代禁止殺牛吃牛。那為什麼辛棄疾寫出「八百里分麾下炙」還有「八百里」典故的出處王愷為什麼能吃牛

據說在宋代有一個合法吃牛肉的機會就是犒勞軍隊。比如北宋司馬光《版將軍行》講的「羽林精卒權二十萬,注聽鍾鼓觀麾旟。肥牛百頭酒萬石,爛漫一日供歡娛」。
還有就是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宋真宗年間大臣鄭志誠從洛陽到首都開封,一路上遇到很多售賣牛肉的人。「鬻牛肉者甚眾」。也就是說公然買賣牛肉的店鋪隨處可見。
還有南宋洪邁在《夷堅志》記載,浙江仙居一帶有一個鄉全鄉人都吃牛肉。《明公書判清明集》里也有記載,當時各路都有公開賣牛肉的店鋪。

⑷ 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典故

八百里分麾下炙字面上是:廣布八百里范圍的將士分熟肉吃。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 以「八百里」渲染駐地之廣,兵將之重。(還有人解說八百里代指牛肉,因為《世說新語·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駁』)

⑸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的典故是什麼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醒時聽見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
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美餐,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
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
完成君王統一國家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
可憐已成了白發人!

注釋:
①破陣子:詞牌名。題目是《為陣同甫賦壯詞以寄》。

②挑(tiǎo)燈:把油燈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夢回:夢醒。吹角:軍隊中吹號角。連營:連接成片的軍營。

④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頭駿牛,名叫「八百里駁(bò)」。麾(huī)下:指部下將土。麾,古代指軍隊的旗幟。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種瑟有五十根弦。詞中泛指軍樂合奏的各種樂器。翻:演奏。塞外聲,反映邊塞征戰的樂曲。

⑥的(dí)盧:一種烈性快馬。相傳三國時劉備被人追趕,騎「的盧」一躍三丈過河,脫離險境。

⑦霹靂(pī lì):響聲巨大的強烈雷電。

⑧了(liǎo)卻:完成。天下事:指收復中原。

賞析一:

這是辛棄疾寄給陳亮(字同甫)的一首詞。陳亮是一位愛國志士,一生堅持抗金的主張,他是辛棄疾政治上、學術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歲才狀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倆同是被南宋統治集團所排斥、打擊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陳亮與辛棄疾曾經在江西鵝湖商量恢復大計,但是後來他們的計劃全都落空了。這首詞可能是這次約會前後的作品。
這詞全首都寫軍中生活,也可以說是寫想像中的抗金軍隊中的生活。上片描寫在一個秋天的早晨沙場上點兵時的壯盛場面。開頭兩句寫軍營里的夜與曉,「醉里挑燈看劍」一句有三層意思:「看劍」表示雄心,「挑燈」點出時間,醉里還挑燈看劍是寫念念不忘報國。次句「夢回吹角連營」,寫拂曉醒來時聽見各個軍營接連響起雄壯的號角聲。上句是看,此句是聞。接下三句寫兵士們的宴飲、娛樂生活和閱兵場面,詞的境界逐漸伸展、擴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麾」是軍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們在軍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聲」,指各種樂器合奏出雄壯悲涼的軍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隱詩:「錦瑟無端五十弦。」這詞里的「五十弦」,當泛指合奏的各種樂器。「翻」,指演奏。「塞外聲」,指雄壯悲涼的軍歌。

下片寫投入戰斗的驚險場面:「馬作的盧飛快」,「的盧」,駿馬名。相傳三國劉備在荊州遇厄,的盧馬載著他一躍三丈,越過檀溪(《三國志·先主傳》引《世說》)。「作」,作「如」解。「弓如霹靂弦驚」,比喻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如雷震。「了卻君王天下事」兩句,描寫戰斗獲勝,大功告成時將軍意氣昂揚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復中原。收復中原,不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關心的大事。末句一結,卻轉到在南宋統治集團的壓抑下,恢復祖國河山的壯志無從實現的悲憤。這一轉折,使上面所寫的願望全部成為幻想,全部落空。

這首詞題是「壯詞」,前面九句的確可稱得上是壯詞,但是最後一句使全首詞的感情起了變化,使全首詞成為悲壯的而不是雄壯的。前面九句是興高采烈、雄姿英發的。最後一句寫出了現實與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現實生活中的幻滅。這是辛棄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憤,也同樣是陳亮的悲憤。

辛棄疾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宗師。在這首詞中表現的藝術風格有兩方面:一是內容感情的雄壯,它的聲調、色彩與婉約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這首詞結構布局的奇變。一般詞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別寫景和抒情,這個詞調依譜式應在「沙場秋點兵」句分片。而這首詞卻把兩片內容緊密連在一起,過變不變(過變是第二片的開頭)。依它的文義看,這首詞的前九句為一意,末了「可憐白發生」一句另為一意。全首詞到末了才來一個大轉折,並且一轉折即結束,文筆很是矯健有力。前九句寫軍容寫雄心都是想像之辭。末句卻是現實情況,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幾十個字。前九句寫的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這樣的結構不但宋詞中少有,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正表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精神。但是辛棄疾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不是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手法正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於他的恢復大志難以實現,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這決不是一般只講究文學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賞析二:

辛棄疾20歲時,就在家鄉歷誇(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這首詞,抒寫了他夢寐以求、終生不變的抗敵救國的理想,抒寫了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詞的上片,寫作者閑居家中心情苦悶,只能借酒澆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時,還一次又一次地撥亮燈火,久久地端詳著曾伴隨自己征戰殺敵的寶劍,渴望著重上前線,揮師北伐。作者帶著這樣的思念和渴望進入夢中。他恍惚覺得天已拂曉,連綿不斷的軍營里響起了一片嘹亮雄壯的號角聲。他把大塊的烤牛肉犒勞將士們,讓他們分享;軍樂隊奏著高亢激越的邊塞戰歌,以助興壯威。在秋風獵獵的戰場上,他檢閱著各路兵馬,准備出征。

詞的下片,緊接著描寫了壯烈的戰斗和勝利的結局:將士們騎駿馬飛奔,快如「的盧」,風馳電掣;拉開強弓萬箭齊發,響如「霹靂」,驚心動魄。敵人崩潰了,徹底失敗了。他率領將士們終於完成了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偉業,贏得了生前死後不朽的英名。到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意氣昂揚、抱負宏大的忠勇將軍的形象,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然而,在詞的最後,作者卻發出一聲長嘆:「可憐白發生!」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斗,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過全是夢境。實際上,在苟安賣國的統治集團的壓制下,作者報國無門,歲月虛度。「可憐白發生」,包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郁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

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嘆。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的一腔忠憤,無論在醒時還是在醉里、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沉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的生動體現。

賞析三: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遭當權者忌恨,被免官閑居江西帶湖。好友陳亮(字同甫)到帶湖拜訪辛棄疾,他們促膝暢談,共商抗金北伐大計。分手後又相互贈和,言志抒懷。《破陣子》便是辛棄疾寄給陳亮的一首以抒壯懷的詞。詞中追憶了昔日起義軍豪邁壯闊的戰斗生活,抒發了渴望殺敵報國、收復中原的雄心,也表達了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
首句「醉里挑燈看劍」是現實醉態的寫照。辛棄疾遭貶閑居,胸中郁悶,唯有借酒消愁,不覺酩酊大醉。然而酒醉之後也不忘收復大業,於是,撥亮燈光,深情的注視曾經伴他馳騁殺場的寶劍.「挑燈」意為將油燈撥亮,用詞十分精當,既點明「看劍」的時間是夜晚,又極其細致的勾勒出詞人仔細端詳寶劍的神態,從而顯示出詞人在刀光劍影中殺敵報國的迫切願望。開篇一句雖是「醉態」描寫,但醉意朦朧中抽劍在手,蘊含殺機,為全篇定下了雄渾的基調。
從「夢回吹角連營」到「 贏得生前身後名」描寫的是夢境。「夢回」二字點明此事。夢境中又回到了當年的軍營生活,耳邊傳盪著陣陣響亮的號角。詞人21歲時曾組織2000人馬參加農民領袖耿京的抗金義軍,不斷襲擊金兵後方,聲勢浩大。失敗後率萬人渡淮,奔赴南宋.南渡近三十年,詞人夢寐以求就是能重新指揮千萬雄師馳騁疆場,建功立業.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是寫戰前的充分准備。「八百里」指牛名,「五十弦」指軍中的各種樂器。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出兵開戰之前,戰士們興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軍營里奏響了雄壯的戰歌。充足的給養保證了將士們旺盛的士氣,雄壯的塞外之音鼓舞了將士們必勝的鬥志。雖未開戰,但詞人已表達出了胸有成竹、戰無不勝的信心.
「沙場秋點兵」預示著激戰即將開始。僅僅五個字,就把雄壯威武的陣容描繪的栩栩如生。那一面面飄飛的戰旗,一陣陣點兵出征的號角,一隊隊沖鋒陷陣的人馬,一把把寒光閃亮的刀槍,所有這一切構成一幅庄嚴、肅殺的畫面,顯示了將士們無堅不摧的決心。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描寫驚險激烈的戰斗場面。它如特寫鏡頭,使我們好像看到了的盧馬在戰場上風馳電掣般飛奔,義軍與敵人展開激戰,開弓放箭之聲如霹靂轟響。「的盧」為良馬名,後來常指英勇善戰的良馬。「弓」「馬」代指武藝高強、殺敵報國的義軍將士。這兩句連用兩個比喻生動的描繪了戰斗場面的激烈,進一步刻畫了沖鋒陷陣、英勇無比的英雄形象,是詞人早年戰斗生活的真實寫照。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描寫大功告成後的喜悅,抒發英雄的理想.這兩句的意思是生前要報效祖國、收復中原,死後要留下建功立業的美名。字里行間洋溢著忠君報國的理想,使詞的感情上升到了極點。
結句「可憐白發生」筆鋒陡轉,使詞的感情突然從高亢跌落下來,轉為低沉。詞人的理想是收復中原,現實卻是當權者偏安江南。詞人只能一聲悲憤的長嘆,盡吐壯志難酬的感慨。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燈看劍」相照應,都是描寫現實,又與中間的夢境形成鮮明的對比,揭示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從而更有利的表達了詞人壯志難酬的悲憤。
這首詞基調豪邁高昂,大氣磅礴,藝術成就極高。其一,構思層層遞進。整首詞按照「醉態—夢境—現實」謀篇布局,有條不紊。夢境中又展現了「戰前准備、沙場點兵、沖鋒陷陣、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動的描繪了一個愛國者馳騁沙場的全過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從而領略到作者運筆自如而又章法嚴謹的特色。其二,結構奇特巧妙。雙調詞一般是上片寫景,下篇抒情。這首詞打破了這種格式,首尾兩句相互照應,描寫現實,中間八句一氣呵成,描寫夢境,夢境里追憶往事,豪邁激昂,現實中壯志難酬,沉痛悲憤,二者對比鮮明,深化主題。這種奇特巧妙的結構與內容配合得天衣無縫,顯示了辛棄疾在藝術上的獨創精神。
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歷城(在今山東濟南)人。辛棄疾是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詞人。當時,以辛棄疾為核心曾經出現一大批以抒寫愛國思想為主的豪放詞人。辛棄疾在擴大詞的內容和發展詞的藝術表現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的。但是,在擴展豪放詞風的同時,在詞壇上又產生過以叫噪怒張代替形象思維的不良風氣。

⑹ 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典故很急!!!謝了!!!

上面又是一個人雲亦雲的……
八百里是指牛,最早是因為商朝武成王黃飛虎的坐騎,五色回神牛答的名字就叫八百里,因為那頭牛十分高大,雄健,據說一天就能跑八百里,所以就叫這個名字。
在晉朝,王顗有頭犍牛,比一般的牛都要來得大,王顗十分喜歡這頭牛,給他取名「八百里駁」,意思是像五色神牛一樣健壯的牛,結果有次和王濟比猜謎輸了(估計不少人要說「射」是射箭了……),結果王濟把牛心挖出來烤了吃。

⑺ 八百里分麾下炙典故

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頭駿牛,名叫「八百里駁(bò)」。麾(huī)下:指部下將土。麾,古代指軍隊的旗幟。炙(zhì):烤熟的肉。全句的意思是:兵士們在軍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⑻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用了什麼典故

八百里:牛名。復《制世說新語·汰侈》篇:「王君夫(愷)有牛,名八百里駁,常瑩其蹄角。王武子(濟)語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賭卿牛,以千萬對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謂駿物無有殺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卻據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韓愈《元和聖德詩》:「萬牛臠炙,萬瓮行酒。」蘇軾《約公擇飲是日大風》詩:「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雲溪友議》卷下《雜嘲戲》條載李日新《題仙娥驛》詩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陳䵮䭔饠古䭃頭。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盤數臠紫光毬。」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賞給部下。麾下,部下。麾,軍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
五十弦:原指瑟,此處泛指各種樂器。《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翻:演奏。塞外聲:指悲壯粗獷的戰歌

⑼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用的什麼典故

使用了「八百里」、「五十弦」兩個典故。

1、八百里:出自《世說新語.汰侈》記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里駁bó」,分麾下炙」。釋義:晉王愷有頭珍貴的牛,叫八百里駁,把烤牛肉分賞給部下。後世詩詞多以「八百里」指牛。

2、五十弦:典出《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釋義:太帝命素女奏五十弦瑟,由於太過悲哀,太帝禁而不能止,所以把她的瑟分為兩半成二十五弦瑟。後常用以稱瑟。亦指悲哀的樂曲,或美稱音樂。

出自宋代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原詩: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代: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釋義: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烤好的牛肉分給部下,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人!


(9)麾的歷史典故擴展閱讀:

這兩句渲染軍中的戰斗氣氛,部隊給養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軍樂隊奏響雄壯的戰歌,以鼓舞鬥志。

我們分明看到威武如山的軍營里,斧戟從立,直指蒼穹;旌旗翻飛,嘩嘩作響;將士們鎧甲發亮,一個個雄姿英發。

這場面是何等壯觀、熱烈!

辛棄疾這樣,曾經真的在沙場搏殺過的大好男兒,才能真正地領會秦王破陣樂的精髓,才能把那種博戰沙場、搏擊天地的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夢回吹角連營」,迅速回到了辛棄疾所熟悉的軍營生活。

⑽ 燕然未勒歸無計;親射虎,看孫郎;何日遣馮唐;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典故是什麼,典故應該是寫成語吧,急急~~

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三國志》記載在一次出行中,孫權的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打死了老虎。這就在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獵的群眾場面後,又特別突出地表現了作者的少年狂氣。
就是魏尚被貶官之後,漢文帝派遣馮唐"持節"赦免他的罪過,使其重任雲中郡太守.蘇軾在此引用這個典故,表達了他希望重回朝廷,報效國家的感情.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晉書》載:王顗有牛名八百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