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

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2 18:45:25

1. 孔夫子所說的「三月不知肉味」是什麼意思,出自什麼典故

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聽韶樂,喜愛之極,說:「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誇張的話。肉對孔子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學費,收的就是肉乾(束修)。但他聽了美妙無比的韶樂之後,整個身體,很長一段時間都被韶樂所帶來的愉悅和回味所佔據縈繞,他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聯翩;也可能就是發呆,什麼想不起來,但身心是舒坦的、寧靜的、甜美的,感到極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真赤子之心也!
釋義:一般是用來形容音樂的好聽及華美.
典故:周敬王的大夫萇弘正在自家廳堂里接待客人。說是廳堂,其實很簡陋,四堵土牆頂著一個寬大的茅草棚,地上鋪滿竹席,席上擺放著幾張粗朴的矮腳長方木桌。這位來客不是別人,是魯國大夫孔子。孔子精通詩、書、禮、易,也頗為擅長音樂,但還沒達到精通的程度。他聽說周天子的大夫萇弘,知天文,識氣象,通歷法,尤其精通音律,於是借著代表魯君朝覲天子之機,專門來萇弘家拜訪。
看樣子,寒暄已畢,二人對面席地而坐,各自面前的桌案上放著一杯熱茶,冒著盈盈的水氣。主客都三十五六歲,只是萇弘體貌清峻,幾縷黑須垂掛胸前;孔子卻微微發胖,一部茂密的落腮鬍子。談話逐漸轉入正體,孔子雙手抱拳欠身一拱,謙恭地說:「萇大夫博學多才,孔丘孤陋愚頓,須請教者甚多,然不便過多打擾,今天只就一事,請先生指點迷津。」萇弘略一擺手,笑道:「孔大夫聲名遠播,只是相見恨晚,今既光臨蔽舍,正好向先生求教。若有疑難不決之處,咱們共同研討吧。」孔子說:「丘,喜愛音樂,卻半通不通。韶樂和武樂都很高雅,都流行於諸侯國的宮廷之間,二者的區別在哪裡呢?」萇弘緩緩地說:「據弘愚見,韶樂,乃虞舜太平和諧之樂,曲調優雅宏盛;武樂,乃武王伐紂一統天下之樂,音韻壯闊豪放。就音樂形式來看,二者雖風格不同,都是同樣美好的。」孔子進一步問:「那麼,二者在內容上有什麼差別嗎?」萇弘回答說:「從內容上看,韶樂側重於安泰祥和,禮儀教化;武樂側重於大亂大治,述功正名,這就是二者內容上的根本區別。」孔子恍然大悟地說:「如此看來,武樂,盡美而不盡善;韶樂則盡善盡美啊!」萇弘稱贊道:「孔大夫的結論也是盡善盡美啊!」孔子再三拜謝,辭行回國去了。
第二年孔子出使齊國,齊國是姜太公開建的,是韶樂和武樂的正統流傳之地。正逢齊王舉行盛大的宗廟祭祀,孔子親臨大典,痛快淋漓地聆聽了三天韶樂和武樂的演奏,進一步印證了萇弘的見解。而孔子出於儒家禮儀教化的信念,對韶樂情有獨鍾,終日彈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連三個月,睡夢中也反復吟唱;吃飯時也在揣摩韶樂的音韻,以至於連他一貫喜歡的紅燒肉的味道也品嘗不出來了。後人常用「盡善盡美」和「三月不知肉味」來評論孔子向萇弘請教和痴迷於韶樂的這段佳話.

2. 餘音繞梁中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

餘音繞梁和三月不知肉味不是出自同一篇文章。
①.餘音繞梁:《列子·湯問》:版「昔韓娥東之①齊,匱權②糧,過雍門③,鬻歌④乞食⑪。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⑤以其人弗去⑥。過逆旅⑦,逆旅主人辱之。韓娥因曼聲⑧哀哭,十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⑨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⑩老幼喜躍汴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也。
②.三月不知肉味:《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朱熹集注:「蓋心一於是,而不及乎他也。」

3. 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誰知道啊幫幫忙

孔子聽韶樂,喜愛之極,說:「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誇張的話。肉對孔子回那個時代的人答來說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學費,收的就是肉乾(束修)。但他聽了美妙無比的韶樂之後,整個身體,很長一段時間都被韶樂所帶來的愉悅和回味所佔據縈繞,他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聯翩;也可能就是發呆,什麼想不起來,但身心是舒坦的、寧靜的、甜美的,感到極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真赤子之心也!

4. 餘音繞梁中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

餘音繞梁和三月不知肉味不是出自同一篇文章。
①.餘音繞梁:《列子·湯問專》:「昔韓娥東之①齊,匱屬②糧,過雍門③,鬻歌④乞食⑪。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⑤以其人弗去⑥。過逆旅⑦,逆旅主人辱之。韓娥因曼聲⑧哀哭,十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⑨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⑩老幼喜躍汴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也。
②.三月不知肉味:《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朱熹集注:「蓋心一於是,而不及乎他也。」

5.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

此典故來自戰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論語》中的《述而》篇,全文如版下:

子在齊聞《韶》,權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譯: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後,三個月吃肉感覺不到肉的香味。感嘆道:沒想到聽《韶》樂能達到如此境界啊!

(5)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擴展閱讀

1、典故背景:孔子出使齊國,是韶樂和武樂的正統流傳之地。正逢齊王舉行盛大的宗廟祭祀,孔子親臨大典,痛快淋漓地聆聽了三天韶樂和武樂的演奏。

而孔子出於儒家禮儀教化的信念,對韶樂情有獨鍾,終日彈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連三個月,睡夢中也反復吟唱;吃飯時也在揣摩韶樂的音韻,以至於連他一貫喜歡的紅燒肉的味道也品嘗不出來了。

2、典故應用:後人常用「三月不知肉味」來比喻集中注意力於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他事情,如今還可用來形容清貧,三個月都沒有吃過肉。

例句:為了這項工作,他已經三月不知肉味,所有時間都拿來工作了。

6. 「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是什麼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年襲輕的孔丘在季府趕車,曾偷偷去季府樂師師襄子那裡去學琴,也能練幾曲。後來師襄子得罪了季武子被趕出季府,在外沿街乞討與賣藝。孔子在街頭遇到落魄的琴師,訴說他當年在齊國聽到《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覺。
【出處】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論語·述而》
【解釋】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於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生活或比喻句等

7. 簡單說說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

故事是發生在當時周朝的首都--洛邑。周敬王的大夫萇弘正在自家廳堂里接待客人。說是廳堂,其實很簡陋,四堵土牆頂著一個寬大的茅草棚,地上鋪滿竹席,席上擺放著幾張粗朴的矮腳長方木桌。這位來客不是別人,是魯國大夫孔子。孔子精通詩、書、禮、易,也頗為擅長音樂,但還沒達到精通的程度。他聽說周天子的大夫萇弘,知天文,識氣象,通歷法,尤其精通音律,於是借著代表魯君朝覲天子之機,專門來萇弘家拜訪。

看樣子,寒暄已畢,二人對面席地而坐,各自面前的桌案上放著一杯熱茶,冒著盈盈的水氣。主客都三十五六歲,只是萇弘體貌清峻,幾縷黑須垂掛胸前;孔子卻微微發胖,一部茂密的落腮鬍子。談話逐漸轉入正體,孔子雙手抱拳欠身一拱,謙恭地說:"萇大夫博學多才,孔丘孤陋愚頓,須請教者甚多,然不便過多打擾,今天只就一事,請先生指點迷津。"萇弘略一擺手,笑道:"孔大夫聲名遠播,只是相見恨晚,今既光臨蔽舍,正好向先生求教。若有疑難不決之處,咱們共同研討吧。"孔子說:"丘,喜愛音樂,卻半通不通。韶樂和武樂都很高雅,都流行於諸侯國的宮廷之間,二者的區別在哪裡呢?"萇弘緩緩地說:"據弘愚見,韶樂,乃虞舜太平和諧之樂,曲調優雅宏盛;武樂,乃武王伐紂一統天下之樂,音韻壯闊豪放。就音樂形式來看,二者雖風格不同,都是同樣美好的。"孔子進一步問:"那麼,二者在內容上有什麼差別嗎?"萇弘回答說:"從內容上看,韶樂側重於安泰祥和,禮儀教化;武樂側重於大亂大治,述功正名,這就是二者內容上的根本區別。"孔子恍然大悟地說:"如此看來,武樂,盡美而不盡善;韶樂則盡善盡美啊!"萇弘稱贊道:"孔大夫的結論也是盡善盡美啊!"孔子再三拜謝,辭行回國去了。

第二年孔子出使齊國,齊國是姜太公開建的,是韶樂和武樂的正統流傳之地。正逢齊王舉行盛大的宗廟祭祀,孔子親臨大典,痛快淋漓地聆聽了三天韶樂和武樂的演奏,進一步印證了萇弘的見解。而孔子出於儒家禮儀教化的信念,對韶樂情有獨鍾,終日彈琴演唱,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一連三個月,睡夢中也反復吟唱;吃飯時也在揣摩韶樂的音韻,以至於連他一貫喜歡的紅燒肉的味道也品嘗不出來了。

拓展資料: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個月內,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專心一意,全神貫注,別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現亦用以形容清貧,謂三個月沒有吃過肉。出自於《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朱熹集注:"蓋心一於是,而不及乎他也。"

讀音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釋義

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於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他事情。

折疊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

8. 「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是什麼這個成語的由來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年輕的孔丘在季府趕車,曾偷偷去季府內樂師師襄子那裡去學琴容,也能練幾曲。後來師襄子得罪了季武子被趕出季府,在外沿街乞討與賣藝。孔子在街頭遇到落魄的琴師,訴說他當年在齊國聽到《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覺。
【出處】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論語·述而》
【解釋】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於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生活或比喻句等
【其它使用】 孔丘聽了一種音樂而"三月不知肉味",這是較早說明藝術感染力足以使人陶醉的例子。"

9. 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是怎麼回事

http://ke..com/view/1406.htm
看這來個自,很詳細的。

10. 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是什麼

【成語來故事】春秋時期,年輕的源孔丘在季府趕車,曾偷偷去季府樂師師襄子那裡去學琴,也能練幾曲。後來師襄子得罪了季武子被趕出季府,在外沿街乞討與賣藝。孔子在街頭遇到落魄的琴師,訴說他當年在齊國聽到《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覺。

【出處】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論語·述而》

【解釋】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於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生活或比喻句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