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靜的典故

靜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2 03:54:16

⑴ 靜若處子,動如脫兔有什麼典故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jìng ruò chǔ zǐ,dòng ruò tuō tù
〖解釋〗指軍隊未行動時就專像未出嫁的女子屬那樣沉靜,一行動就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
〖出處〗孫武《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示例〗古人說『~』,也是不動的時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閨中,動起來像脫網的兔子那麼快。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5章

⑵ 但用東山謝安石 為君談笑靜胡沙用了什麼歷史典故

這句是用了東晉政治家、名士謝安東山再起的故事

謝安,字安石。東晉政治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從弟。謝安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土山,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擬浙江會稽東山景色,在土山上大興土木搞建築,並改土山為東山。

前秦符堅率百萬大軍南下伐晉。此時的皇帝想起了謝安,決定重新啟用他,就派員到東山,封他為征討大都督。他才東山再起,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二》,原詩如下: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

譯文:北方的胡虜在三川一帶紛亂如麻,中原地區的人民爭相南奔避難,似晉朝的永嘉之難。如果起用東山謝安石來輔佐平叛,一定能為君在談笑中掃靖胡沙。

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後,躊躇滿志,以為可以一抒抱負,成為像謝安那樣叱吒風雲的人物。

(2)靜的典故擴展閱讀:

《永王東巡歌》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組詩創作於唐肅宗至德二載,永王李璘軍隊東下,贊頌了永王的「功績」,抒發了作者的「遠大抱負」,表現出嚮往和平的願望和愛國愛民的熱情。全詩運用豐富奇特的想像和大膽的誇張手法,充分表現出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詩風。

當時李白在廬山,被李璘召為僚佐。李璘的思想動向及皇族內部的政治斗爭,李白當然不清楚。於是他從愛國熱情出發,寫下了這組熱情洋溢地贊頌永王李璘"功績"、抒發自己"遠大抱負"的七言絕句。

⑶ 靜靜是誰 我想靜靜是什麼典故

這是一種戲虐的網路用詞法 斷句改變原來的意思 沒什麼意思 就是好玩
比如我想靜靜版 靜靜是誰
叫吧權 你叫破喉嚨也沒人來的 破喉嚨
溫酒斬華雄 誰是溫酒

⑷ 詩經取名女孩靜姝典故

靜姝取自《詩經》: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典故翻譯:姑娘文靜又漂亮,等待我在城樓上。心裡愛他看不見,手抓頭皮心發慌。姑娘文靜真美麗,送我紅色管一支。紅色管子多鮮明,我愛紅管更愛你。野外歸來送白茅,實在漂亮又奇妙。不是白茅多奇妙,美人贈送價值高。

靜姝是漢語詞語,意思是嫻靜美好。借指嫻靜美好的女子。

(4)靜的典故擴展閱讀:

出自詩經的經典好名字:

1、馨逸:香氣噴溢。適用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蘭熏麝越,自成馨逸。」

2、恬雅:沉靜文雅。適用於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吏部郎江智淵素恬雅,漸不會旨。」

3、文懿:華美的文章。適用於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白居易《除裴度中書舍人制》「茂學懿文」。

4、婉慧:柔美聰慧。適用於女孩取名字。出自《晉書·列女傳·慕容垂妻段氏》:「少而婉慧,有志操。」

5、婉靜:溫順嫻靜。適用於女孩取名字。出自《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三女﹞皆孝順小心,婉靜有禮。」

6、婉柔:溫順柔弱。適用於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宣鼎《夜雨秋燈錄·龍梭三娘》:「主見其婉柔,不忍誅。」

7、婉儀:美好的儀態。適用於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張居正《來雁說》:「矧其耿特之禽,婉儀斂翮。」

8、婉悅:恭順和悅。適用於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宋濂《怡養堂記》:「愛而肅恭之禮存焉,敬而婉悅之意備焉,斯可以為善養矣。」

9、欣怡:喜悅。適用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王禹偁《回孫何謝秘書丞直史館京西轉運副使啟》:「方切欣怡,忽承緘翰,備認謙沖之旨,彌增感荷之誠。」

10、文麗:華麗。適適用於女孩取名字。出自《韓非子·亡征》:「喜淫而不周於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於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⑸ 請問仙童好靜什麼意思,是出自哪裡的典故嗎

「此去經年」出自柳永《雨霖鈴》:「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歲月靜好」,這是胡蘭成在新婚時寫給張愛玲婚書上的話:「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意為:自此往後的所有年歲及時光,生活平安寧靜為好。

⑹ 勤能補拙,靜能生慧的典故

勤能補拙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qí néng bǔ zhuō,意思是指後天的勤奮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缺陷。
出處
【故 事】公元825年,唐敬宗將杭州刺史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蘇州是唐東南地區最大的州,地方事務繁雜。白居易上任後謝絕了所有的宴請,一心處理政務,很快就熟悉當地的情況,整頓吏治,贏得老百姓的好評。他認為自己生來笨拙只有靠勤奮才能來彌補。
靜能生慧
靜能生慧,指在平靜安逸之中增長智慧。
佛家也說 "靜能生慧,慧能生智。"
儒家亦認為「靜能生慧」。《昭德新編》說:「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延乎答問錄》:「蓋心下熱鬧,如何看得道路出?須是靜,方看得出。所謂靜坐,只是打疊得心下無事,則道理始出。道理即出則心下愈明靜矣。」《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陶弘景說:「靜者壽,躁者夭,靜而不能養,減壽;躁而能養,延年。」
總之,儒家、佛家、道家都認為,「靜能生慧」,「靜能開悟」,「靜能正道」.
佛陀把智慧分為三種——「聞慧、思慧、修慧」,最關鍵的是修慧。通過修習內觀可以獲得智慧
戒、定、慧,是佛陀留給眾生的教誨。也是引向頓悟的一條捷徑。
要拒絕引誘,不再過份專注於外物,心才會達到靜定,這就是戒的意義。心清靜、意清靜,智慧即會涌現。

⑺ 古人學習時做到靜的故事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孔子韋編三絕)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關於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

(一)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於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裡,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麼這么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麼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我錯了!今後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後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二)

張衡(78~139),字平子,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他的出生地在現在的河南省南陽縣的石橋鎮。他的祖父張堪做過太守,為官清廉。父親早逝,因此張衡家裡很貧窮。張衡從小就勤奮好學,加上天資聰穎,很早就聞名鄉里。據史書記載,他10歲時就「能五經貫六藝」,過目成誦。他興趣很廣泛,常常涉獵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而且寫得一手好辭賦。一天,張衡從一本詩集里讀到四句詩,描述了北斗星在各個季節傍晚時的變化:「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覺得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閃爍,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們的運行義各有怎樣的規律呢?這簡直是太美妙了。(勵志故事 )於是張衡根據詩的內容又參考別的書籍畫成了天象圖,每夜只要是沒有雲彩,他就默默地對著天象圖仔細觀察著夜空。廣漠的星空有多少難解之謎呀,他觀察著、記錄著、思考著,他的腦袋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幻想。後來,他終於確認那四句詩里描述得不夠准確,事實上斗柄早春指東北,暮春卻指東南。

(三)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四)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關於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

學習需要勤奮。勤奮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無數與勤奮有關的事例歷來為人們稱道,車胤「螢入疏囊」是勤奮;孫康「雪映窗紗」是勤奮;匡衡「鑿壁偷學」是勤奮;蘇秦「懸梁刺股」是勤奮;祖逖「聞雞起舞」也是勤奮,勤奮使他們最終都成就了一番偉業。

諸葛亮的故事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先生開始很惱怒,但不久還是被諸葛亮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對他更關心,更器重,對他的教育也就更毫無保留了。而諸葛亮也就更勤奮了。通過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個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一帶飽學之人。

牛頓的故事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扎實實、步步推進,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准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華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實學;認定的成才之路,是發憤學習。中國人重視讀書、勤奮好學,已成為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中國民間有許多關於學習的格言,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學到老」等,也流傳著很多古人珍惜時間、發憤苦讀的故事。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復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於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後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

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www.gs5000.cn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的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理論家。

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每看一本書,不是一上來就從頭至尾地去讀,而是對著書本閉目沉思,猜想書中寫了些什麼。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再打開書。如果書的內容與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讀了;如果與猜想的不同,他就認真地去讀。華羅庚的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終於成為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有一次,他想買一部明代的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城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時值冬日,他頂風冒雪,連續十八天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⑻ 萬簌俱靜出自哪個典故

【詞目】 萬籟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釋】 籟:古代的一種簫,泛指聲音;萬籟:自然界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音。寂:靜。一切聲音都沒有了。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寂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出處】 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賴此俱寂,但余鍾磬音。」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非常安靜
【示例】 清·沈復《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但見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長空,~。」
【近義詞】 萬籟無聲、鴉雀無聲、鴉默雀靜 、萬籟悉寂
【反義詞】 人聲鼎沸、沸沸揚揚、沸反盈天、人喊馬嘶
【連用】 常於「夜深人靜」連用
【辨析】 「鴉雀無聲」重在表示人聲消失,或群眾聚集的場所極安靜,或人們閉口不言,默不做聲;「萬籟俱寂」重在表示沒有任何聲響,到處非常寂靜,而不能表示「鴉雀無聲」的上述意思,且語義較重。
【詞譯】英文:a great depth of stillness
日文:萬らい寂(せき)として音聲がない
法文:silence complet
德文:vollkommen gerǎuschlos
【成語典故】 唐朝詩人常建中了進士後,仕途一直不得志,40歲才做縣尉。他一生游覽了許多山川名勝,寫了不少田園詩,代表作有《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賴此俱寂,但余鍾磬音。」

⑼ 靜水流深出自哪裡,有典故嗎

1、出自趙萬里散文集《靜水流深》

2、靜水流深 jìng shuǐ líu shēn
釋 義 :

靜水:象徵著為人處世不張揚,態度柔和;流深:意味著胸中自有萬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內容。

靜水流深的真正含義恰可比喻為做人的態度:洞察一切卻不被矛盾束縛,不被慾望捆綁,這樣就能擁有和諧的生命,擁有長久的快樂,擁有真正的自由。

拓展資料:

靜水流深,聞喧享靜。空山鳴響,見慣司空。

這是一句有名的禪語,初看並不知道他的真實內涵。其實也是這種人的一類寫照。諸葛孔明亦如此,姜太公亦如此。而放到現在,未出道的俞敏洪也是如此,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鳴,可以是因為羽翼未豐,或者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不鳴則可以韜光養晦,避免刀光劍影的暗傷,同時也可以坐山觀虎鬥,閑似信步,笑看江月秋風。

思想:

中國人講修身,大凡是成功者,都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宰相肚裡能撐船」「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一種氣度,這是一種修養。這些人,往往能在喜悅中沉靜中思考,在失敗中從容面對,很少言表於臉上。

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這種中國人的思想推到了至高的境界。古代中國人了不起,能讓這么一個自然現象去解釋心靈深處那些輕易不能到達的境界,表達得又是如此的酣暢,淋漓盡致。靜,就是生命的完滿,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體現;深,就是生命的蘊藉。

網路:靜水流深

⑽ 靜字的典故與來歷


jìng
【形】
(形聲。從青,爭聲。本義:彩色分布適當)
安靜;寧靜〖quiet;tranquil;peaceful〗
靜言思之。——《詩·邶風·柏舟》
宵靜女德,以伏蠱慝。——《國語·晉語》
本朝不靜。——《呂氏春秋·音律》
靜乃明幾。——《呂氏春秋·審分》
莫不靜好。——《詩·鄭風·女曰雞鳴》
清和肅穆,莫不靜暢。——晉·支遁《八關齋會詩序》
又如:靜雅(安靜);靜鞭(帝王儀仗的一種,鞭形,振之作響,令人肅靜。也叫「鳴鞭」);靜辦處(安靜的地方)
靜止,物體不運動(跟「動」相反)〖still;motionless〗
怒則動,動則手足不靜。——《淮南子·本經》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韓詩外傳》
又如:靜物(靜止不動的物體);靜美(靜止形態的美);靜風(空氣無顯著的運動);靜海(平靜的海);靜流(死水)
沒有聲響;寂靜〖silent;quiet〗
茅檐人靜。——陸游《夜聞杜鵑》
靜間按些。——《楚辭·招魂》
又如:靜巉巉(靜磣磣,靜沉沉。形容沉靜、靜悄悄);靜盪盪(寂靜空曠的樣子);靜室(靜舍。清靜的居室。寺院)
沉著,冷靜〖sober;calm〗。如:靜言(沉靜地思考);靜鈍(沉著冷靜,不露鋒芒);靜處(冷靜地立身處世)
貞潔,不輕佻〖chaste〗。如:靜女(貞靜、不輕佻的女子);靜專(貞靜專一)
同「凈」。干凈,純凈〖clean;pure〗
其告維何,邊豆靜嘉。——《詩·大雅·既醉》
靜潔足以享上帝,禮鬼神。——《淮南子·本經》
又如:靜掃(打掃干凈);靜青(純青);靜嘉(潔凈美好)
恬淡;平和〖peaceful〗。如:靜退(恬淡謙遜);靜意(靜心,不動心意);靜好(安定美好)
善〖good〗
東門之栗,有靜家室。——《藝文類聚》引《韓詩》
倦怠〖tired〗
其靜也,日減其所有,而損其所成。——《太玄》


jìng
【動】
清理;使干凈〖putinorder;sortout〗
又如:靜獄(清理牢中的囚犯);靜室(清掃居室)
使安定〖stabilize〗
大匡用惠,施捨靜眾。——《逸周書·大匡》
又如:靜心(使心靈安定);靜民(安定民心);靜邊(安定邊境)
通「諍」。直言相勸,止人之失〖admonish〗
陳言而伏,靜而正之。——《禮記·儒行》

jìng
【名】
古州名〖Jingprefecture〗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縣西南
遼置。在今遼寧省境
通「情」。真情〖thefacts〗
中靜不留,裕德無求。——《管子·勢》
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禮記·樂記》
義而順,文而靜,寬而有辨。——《禮記·表記》
飾貌者不情。——《大戴禮·文王官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