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三有關的典故
1. 四大名著中與「三」有關的故事
《三國演義》羅貫中: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桃園三結義,陶恭祖三讓徐內州、三英戰呂布、劉琦容荊州三求計
《西遊記》吳承恩: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探無底洞
《紅樓夢》曹雪芹:劉姥姥三進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寶玉三探病黛玉
《水滸傳》施耐庵:三打祝家莊、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三山聚義打青州、宋江三敗高俅
2. 帶有三字的典故有哪些
【三顧茅廬】:顧:拜訪。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回王對臣答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
【孟母三遷】: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入木三分】: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三過其門而不入】: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後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三馬同槽】:隱指司馬懿父子三人將篡奪魏的政權。也泛指陰謀篡權。
【退避三舍】: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
3. 與「三」有關的成語或典故有哪些
1、三百六十行
【拼音】: 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
【解釋】: 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出處】: 明·無名氏《白兔記·投軍》:「左右的,與我扯起招軍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買賣的,願投軍者,旗下報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三百六十行中人,盡有狼心狗行,狠似強盜之人。」
2、三拜九叩
【拼音】: sān bài jiǔ kòu
【解釋】: 指封建社會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
【出處】: 《左傳·僖公十五年》:「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後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3、三長四短
【拼音】: sān cháng sì ǎn
【解釋】: ①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長兩短」。②猶閑話,壞話。
【出處】: 周立波《山鄉世變》下四:「小心呵,今年的天氣還不曉得如何呢?要是秧苗有個三長四短的,都死在你手裡。」
4. 帶三有關的歷史典故
捱三頂四 挨三頂五 捱三頂五 白璧三獻 不成三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管三七二十一 避軍三舍 避君三舍 八難三災
不三不四 半三不四 巴三覽四 巴三攬四 不壹而三
半夜三更 此地無銀三百兩 草廬三顧 差三錯四 重三迭四
重三疊四 攢三聚五 攢三集五 垂涎三尺 此中三昧
鼎分三足 得其三昧 掉三寸舌 倒三顛四 顛三倒四
丟三落四 丟三拉四 讀書三到 讀書三餘 丟三忘四
低三下四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二滿三平 二三君子
二三其德 二三其意 二桃殺三士 二心三意 分三別兩
觀隅反三 喙長三尺 河東三篋 華封三祝 火冒三尺
火冒三丈 河清三日 紅日三竿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橫三豎四
橫三順四 幾次三番 接二連三 九流三教 九烈三貞
假眉三道 九衢三市 金人三緘 接三連四 頰上三毫
頰上三毛 狡兔三窟 狡兔三穴 舉一反三 距躍三百
徑一周三 君子三戒 九蒸三熯 犒賞三軍 狂三詐四
六臂三頭 兩般三樣 屢次三番 兩次三番 兩道三科
連二並三 連二趕三 六街三陌 六街三市 兩兩三三
兩面三刀 連三並四 拉三扯四 連三接二 連三接四
連三接五 連三跨五 利市三倍 立時三刻 六韜三略
兩頭三面 兩頭三緒 六問三推 兩意三心 連中三元
茅廬三顧 孟母三遷 暮四朝三 目無三尺 拿三搬四
偏三向四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欺三瞞四 日出三竿 日高三丈
繞梁三日 入木三分 讓三讓再 日上三竿 日已三竿
讓再讓三 三榜定案 事不過三 三班六房 三百六十行
三步兩腳 三般兩樣 三不拗六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三病四痛 三百瓮齏 三寸不爛之舌 三曹對案 三差兩錯
三長兩短 三茶六飯 三茶六禮 三寸鳥,七寸嘴 三從四德
三長四短 三差五錯 三朝五日 三朝元老 三寸之舌
三冬二夏 三等九般 三等九格 三對六面 三迭陽關
三疊陽關 三復白圭 三夫成市虎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三番兩次 三翻四復 三翻四覆 三反四覆 三風十愆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三復斯言 三番五次 三墳五典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夫之對 三夫之言 三更半夜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三顧草廬 三跪九叩 三姑六婆 三宮六院 三顧茅廬
三過其門而不入 三告投杼 三綱五常 三魂出竅 三好二怯
三槐九棘 三回九轉 三好兩歹 三好兩歉 三魂七魄
歲寒三友 三回五次 三皇五帝 三環五扣 三戶亡秦
三葷五厭 三句不離本行 三家村 三句話不離本行 三教九流
三飢兩飽 三腳兩步 三街兩市 三街六市 三節兩壽
三街六巷 三緘其口 三江七澤 詩家三昧 三江五湖
三諫之義 三六九等 三老四少 三鄰四舍 三老五更
三令五申 三命而俯 三媒六證 三毛七孔 三沐三熏
三沐三薰 三馬同槽 三臡八菹 三年化碧 三年五載
三年之艾 三平二滿 三婆兩嫂 三朋四友 三拳不敵四手
三親六故 三親六眷 三拳兩腳 三清四白 三求四告
三親四眷 三妻四妾 三期賢佞 三遷之教 三人成虎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三人為眾 三日新婦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屍暴跳
三獸渡河 說三道四 三十而立 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行
三首六臂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三十六行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三三兩兩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三蛇七鼠 三豕涉河 三三四四 三十三天
三牲五鼎 三屍五鬼 三三五五 三山五嶽 三生有幸
三頭八臂 三台八座 三頭對案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三頭六臂
三湯兩割 三頭兩面 三頭六面 三頭兩日 三天兩頭
三推六問 三頭兩緒 三頭六證 三吐三握 三湯五割
三五成群 三窩兩塊 三瓦兩舍 三瓦兩巷 事無三不成
三位一體 三徙成都 三徙成國 三寫成烏 三心二意
三旬九食 三心兩意 三熏三沐 三薰三沐 三釁三浴
三下五除二 三省吾身 三寫易字 三星在戶 三星在天
三月不知肉味 三怨成府 三餘讀書 三言訛虎 三陽交泰
三陽開泰 三言兩句 三言兩語 三浴三釁 三盈三虛
三諫之義 三六九等 三老四少 三鄰四舍 三老五更
三令五申 三命而俯 三媒六證 三毛七孔 三沐三熏
三沐三薰 三馬同槽 三臡八菹 三年化碧 三年五載
三年之艾 三平二滿 三婆兩嫂 三朋四友 三拳不敵四手
三親六故 三親六眷 三拳兩腳 三清四白 三求四告
三親四眷 三妻四妾 三期賢佞 三遷之教 三人成虎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三人為眾 三日新婦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屍暴跳
三獸渡河 說三道四 三十而立 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行
三首六臂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三十六行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三三兩兩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三蛇七鼠 三豕涉河 三三四四 三十三天
三牲五鼎 三屍五鬼 三三五五 三山五嶽 三生有幸
三頭八臂 三台八座 三頭對案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三頭六臂
三湯兩割 三頭兩面 三頭六面 三頭兩日 三天兩頭
三推六問 三頭兩緒 三頭六證 三吐三握 三湯五割
三五成群 三窩兩塊 三瓦兩舍 三瓦兩巷 事無三不成
三位一體 三徙成都 三徙成國 三寫成烏 三心二意
三旬九食 三心兩意 三熏三沐 三薰三沐 三釁三浴
三下五除二 三省吾身 三寫易字 三星在戶 三星在天
三月不知肉味 三怨成府 三餘讀書 三言訛虎 三陽交泰
三陽開泰 三言兩句 三言兩語 三浴三釁 三盈三虛
三諫之義 三六九等 三老四少 三鄰四舍 三老五更
三令五申 三命而俯 三媒六證 三毛七孔 三沐三熏
三沐三薰 三馬同槽 三臡八菹 三年化碧 三年五載
三年之艾 三平二滿 三婆兩嫂 三朋四友 三拳不敵四手
三親六故 三親六眷 三拳兩腳 三清四白 三求四告
三親四眷 三妻四妾 三期賢佞 三遷之教 三人成虎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三人為眾 三日新婦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屍暴跳
三獸渡河 說三道四 三十而立 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行
三首六臂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三十六行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三三兩兩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三蛇七鼠 三豕涉河 三三四四 三十三天
三牲五鼎 三屍五鬼 三三五五 三山五嶽 三生有幸
三頭八臂 三台八座 三頭對案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三頭六臂
三湯兩割 三頭兩面 三頭六面 三頭兩日 三天兩頭
三推六問 三頭兩緒 三頭六證 三吐三握 三湯五割
三五成群 三窩兩塊 三瓦兩舍 三瓦兩巷 事無三不成
三位一體 三徙成都 三徙成國 三寫成烏 三心二意
三旬九食 三心兩意 三熏三沐 三薰三沐 三釁三浴
三下五除二 三省吾身 三寫易字 三星在戶 三星在天
三月不知肉味 三怨成府 三餘讀書 三言訛虎 三陽交泰
三陽開泰 三言兩句 三言兩語 三浴三釁 三盈三虛
三災八難 三占從二 三足鼎立 三折肱為良醫 三折肱,為良醫
三貞九烈 三災六難 三戰三北 三智五猜 三紙無驢
三貞五烈 三旨相公 退避三舍 蹄間三尋 蹄閑三尋
湯去三面 挑三撥四 調三惑四 挑三豁四 挑三揀四
挑三檢四 推三推四 調三窩四 調三斡四 條三窩四
挑三嫌四 推三阻四 蹄閑三尋 韋編三絕 穩吃三注
五大三粗 五典三墳 無風三尺浪 網開三面 亡秦三戶
無事不登三寶殿 五申三令 咸五登三 一板三眼 一波三折
一唱三嘆 一倡三嘆 壹倡三嘆 楊穿三葉 一而二,二而三
一而再,再而三 一飯三吐哺 約法三章 陽關三迭 一國三公
勇冠三軍 一舉三反 一口三舌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日三復
一日三覆 一日三秋 一日三歲 一日三省 一日三月
一時三刻 一歲三遷 余聲三日 有三有倆 言三語四
語四言三 一問三不知 一獻三酬 游戲三昧 一獻三售
一隅三反 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長年三老 晝日三接 著三不著兩
張三李四 朝三暮二 朝三暮四 遮三瞞四 再衰三涸
5. 關於「三」的典故或故事,成語,有什麼
1、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出自元·關漢卿《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譯文:不管怎麼爭,都是匪盜或者妓女;意志都不堅定。
示例:(1)他干一行愛一行,從不三心二意。
(2)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兩面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出自元·李行道《灰闌記》二折:「豈知他有兩派手法。」
譯文:怎麼知道他居然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示例:(1)這人平時總是陰陽怪氣、兩面三刀的,你要留個心眼,以免上當。
(2) 他不只言行不一,更是兩面三刀,暗中陷害競爭對手。
3、約法三章 [ yuē fǎ sān zhāng ] 出自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譯文:與父老訂立共同遵守的簡要條款,殺人者死,而傷人及盜抵罪。
示例:(1)為了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校長與全校師生約法三章,作業當天完成,不上第七節課,節假日不補課。
(2)劉邦一到關中,立即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
相關典故
秦二世是個無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趙高,而且還殺了許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過得很不好,因此,到處都有人起來反抗。而劉邦和項羽就是歸屬於楚懷王的軍隊中。 有一天,楚懷王對劉邦和項羽說:「你們誰要是先進入關中,誰就可以稱王。」於是,劉邦和項羽分別帶著軍隊像西路和北路出發。 一路上,劉邦沒有受到什麼阻力,還打了幾場勝仗,順利進了關中。
不過,劉邦一進入咸陽城後,顯現原本貪酒好色的本性,一直待在宮里不肯出來,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等到張良去勸他,他才恍然大悟,趕快召集關中父老、英雄們開會,和他們做了三個約定 ─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剩下的都可以廢掉秦朝法律。
所有的官吏和以前一樣平安無事,百姓們得知也都很高興,四處宣傳:「如果劉沛公可以回到關東,那麼我們老百姓就有好日子過了。」因此,劉邦很順利地收買了關中的人心。
4、挑三揀四 [ tiāo sān jiǎn sì ]出自徐特立《讓革命的紅旗世代相傳》:「他們一旦了解了過去的痛苦,就會懂得今天我們對工作挑三揀四是多麼不對!」
示例:(1)他幹活總是挑三揀四的,大家都不喜歡他。
(2)些畢業生甚至總結出就業課「老三篇」:先強調形勢嚴峻,增強緊迫感;然後調整心態,對工作不要挑三揀四;最後提出本專業往年就業率高,鼓勵要有信心。
5、三番五次 [ sān fān wǔ cì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三番五次;纏的老和尚急了;說道:『你是何處光棍;敢來鬧我們!』」
譯文:屢次過來將纏的老和尚急了;說道:『你是哪裡的潑皮無賴;敢來鬧我們!』」
示例:(1)離畢業分配還有幾個月,他就三番五次地訴說困難,請求領導照顧。
(2)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他三番五次地找人調查取證。
6. 與三有關的成語或典故
挨三頂五 形容人多,連接不斷。
巴三覽四 比喻說話拉扯,沒有中心。
半夜三更 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齊全。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不三不四 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樣子。
草廬三顧 顧:拜訪。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
差三錯四 顛倒錯亂。形容差錯很多或虛假不實。
垂涎三尺 口水掛下三尺長。形容極其貪婪的樣子。也形容非常眼熱。
此地無銀三百兩 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比喻這裡面的奧妙...
攢三聚五 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倒三顛四 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得其三昧 三昧:梵語,意為正定。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專心致志,達到悟境。引申為訣竅或精義。指在某方面造詣...
低三下四 形容態度卑賤低下也指工作性質卑賤低下。
顛三倒四 形容說話做事錯雜紊亂。
丟三落四 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
讀書三到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讀書三餘 余: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指讀好書要抓緊一切閑余時間。
二三其德 二三:不專一。形容三心二意。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二桃殺三士 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比喻借刀殺人。
紅日三竿 指天已大亮,時候不早。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比喻眾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個超群出眾的人。
喙長三尺 喙:嘴。嘴長三尺。形容人善於辨說。
火冒三丈 形容憤怒到極點。
幾次三番 番:次。一次又一次。
頰上三毛 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准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接二連三 接連不斷。
接三連四 接連不斷。
九烈三貞 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九流三教 泛指宗教、學術中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
利市三倍 形容買賣得到的利潤極多。
連中三元 三元: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
兩面三刀 比喻耍兩面派手法,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六街三市 六街:唐代長安城中的六條大街;市:古代稱早晨、中午、傍晚為三時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六韜三略 《六韜》、《三略》:都是古代的兵書。後泛指兵書、兵法。
屢次三番 許多次。形容反復多次。
孟母三遷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拿三搬四 比喻不服從調派。
欺三瞞四 一再欺騙隱瞞。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准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日上三竿 太陽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樣高。形容太陽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入木三分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三百六十行 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三班六房 三班:指皂、壯、快班,均為差役;六房:指吏、戶、禮、兵、刑、工房,均為書辦胥吏。明、清時州縣衙門中吏...
三曹對案 指審問對質。
三差兩錯 比喻偶然的差錯。
三茶六飯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
7. 跟三有關的成語典故
不三不四 [bù sān bù sì]
生詞本
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樣子。
貶義
典故
梁山泊好漢魯智深因版救賣唱父權女而拳打鎮關西命案,被迫削發為僧,他到大相國寺去管理被地痞流氓霸佔的菜園。這幫不三不四的人想方設法給魯智深一個下馬威,逼他離開,正設計圍攻他,沒想到魯智深把他們全打入糞坑裡求饒。
8. 與諸葛亮有關的經典故事(3個)
諸葛亮作為三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歷史上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即便是現在人都知道他字孔明,號卧龍,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三國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留下非常濃厚的一筆。
很多人都不知道,諸葛亮其實有兩個兒子,分別叫諸葛喬和諸葛瞻。大兒子諸葛喬其實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的次子,小兒子諸葛瞻才是他的親生兒子,據說這個孩子是諸葛亮四十多歲才有的,這也是諸葛瑾為何將自己的次子過繼給諸葛亮的原因。畢竟在古人眼中,沒有後人是一件天大的事情,過繼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
9. 古典名著中與 三 有關的典故
三人哭活紫荊樹
這是二十四孝的故事,相傳陝西臨潼田真三兄弟,三人長大後分家,將祖上遺留的田產家私分成三份各得其一,僅剩庭院中一株紫荊樹未分。三兄弟約定明日一早將紫荊樹分斫為三,誰知次日早晨樹已枯萎。田真驚嘆樹魂有知「聞知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兄弟三人相擁而泣,遂不再斫樹分樹。從此三人相互團結興家立業,紫荊樹也重新繁茂。
三寸之舌
漢語拼音 sān cùn zhī shé
成語釋義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成語出處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三生有幸
唐朝有一個和尚,號國澤,對佛學有高深的造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過一處地方,看見一個婦人在河邊汲水,那位婦人的肚子很大,已經懷孕了。圓澤指著婦人對李源善說:"這個婦人懷孕已經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兒子,可是我一直避著,現在看見她,沒有辦法再避了。三天之後,這位婦人已經生產,到那個時候請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嬰孩對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這一笑作為憑證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時我們再相會罷。"他們分別後,就在這一天夜裹圓潭果然死了,同時那個孕婦也生了一個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圓澤的話,到那位婦人家裡去探看,嬰兒果然對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後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達天竺寺去尋訪;剛到寺門口,就看到一個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舊情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現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別的緣份。或朋友閑在一種偶然的機會里或特殊的環境中相識,成為知己,又能夠幫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來稱譽。
三令五申
春秋時,有個著名的軍事家叫孫武,吳王為了試試他的才能,從宮中選出一百八十名宮女,讓孫武訓練。
孫武命令宮女手拿著長戟(古代一種兵器)並且分成兩隊,並且讓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當隊長。孫武對她們說:「我說前,你們就看前方,說左就看左邊,說右就看右邊,說後就看後面。」他命令人准備了處罰的刑具斧頭,又再三重申剛才的命令。孫武喊:「右!」宮女們你看我,我看你,覺得好玩,根本就不服從孫武的命令。孫武說:「是我解釋得不夠明白,命令得不到執行,是指揮官的責任。」就把前面的命令又詳細說了一遍。當他再次發出「左」的命令時,宮女們還是笑著不動,吳王也覺得好笑。這次孫武不再自責,他說:「解釋、交代得不清楚是將官的責任,交代清楚而不服從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於是命令左右把隊長推出去砍頭。吳王嚇得大叫:「等等,她們是我的愛妃,將軍用兵的才能,我很明白,請不要殺她們。」孫武回答:「將在軍中,君王的命令可以不聽從。」堅決把吳王的兩名寵妃砍了頭,同時另外任命兩位宮女做隊長。宮女們很害怕,孫武再次發令時,所有的宮女都整齊認真地操練,不敢當作兒戲了。吳王也不得不佩服孫武的才能。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士別三日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後,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後,不久地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麼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後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位開玩笑說:
「現在,你的學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後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後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贊人離開後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10. 與和有關的故事典故
和能睦鄰
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葉氏鄰,葉氏越用之。家人馳書於都,公內批詩於後容寄歸,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葉氏感其義,亦退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這里的張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學士桐城人張英(清代名臣張廷玉的父親)。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葉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
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寄回老家,便是這首膾炙人口的打油詩。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葉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