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與諸葛亮有關的典故

與諸葛亮有關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1 21:26:43

㈠ 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簡短

諸葛亮來故事




諸葛亮不僅自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

㈡ 有關諸葛亮的歷史典故

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為什麼沒算到上方谷的大雨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從正史上看,沒有哪裡提及到到上方谷戰役,有沒有還是個未知數,權當沒有吧。諸葛亮和司馬懿正面交鋒只有幾次,一次是鹵城大戰,司馬懿大敗;一次是空城計,諸葛亮退卻,再一次就是巾幗之辱,司馬懿堅守不戰。

司馬懿劇照

那麼按演義的說法,既然都算準不會下雨的天氣為什麼還會下雨呢?我們從今天的科學角度來分析。

首先從上方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深谷,兩邊高山林立,出入口很小,適合藏一些東西在裡面。

其次這個季節正是雨季時候,經常下雨,所以上方谷裡面肯定有充分的水氣,比較潮濕。

再次,當諸葛亮的火點著之後,溫度的升高導致這些水汽慢慢升高,最終形成水滴雲,又因為是谷地地形,也沒有風勢,這些水滴雲沒辦法從其他地方散去,最後越積越多,形成了雨降了下來,最後成為了一場人工降雨。

演義裡面的諸葛亮手段已經很通天了,但是利用的都是現有的天氣變化得出的結論,完全沒有想到通過這樣的方法也能夠降雨,最終諸葛亮歸咎為上天的安排。

㈢ 請寫出與諸葛亮有關的六個故事名稱

1、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

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

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祭七星壇借東風

周瑜為沒有東南風而病倒在床上。諸葛亮給周瑜開了個「葯方」,上面寫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後自我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後,果然颳起了東南風。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殺諸葛亮。然而諸葛亮早有預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3、草船借箭

周瑜刁難諸葛亮,令其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卻立軍令狀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動,暗中叫魯肅備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個。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霧迷漫,諸葛亮率船到曹軍水寨前擂鼓吶喊佯攻,曹軍怕中計,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這一妙計使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務。

4、揮淚斬馬謖

馬謖自告奮勇駐守街亭,遇到了魏將張郃所率主力部隊的抵抗。馬謖違背了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聽從部將王平的建議,在眾寡不敵的形勢下,居然不下據城,而舍水上山,結果被張郃軍隊切斷水道,殺得大敗。

街亭失守,使諸葛亮十分被動,一場十分有利的戰局頓時變成敗局。盡管諸葛亮十分愛惜馬謖的才華,但是,為了嚴明軍紀,他毅然按照軍法處斬了馬謖,還上疏朝廷,自請貶官三級,追究個人「不能訓章明法」、用人不當的責任。

5、空城計

諸葛亮屯兵於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葛亮臨危不懼,傳令打開城門,還派人到城門口灑掃。

諸葛亮自我卻登上城樓,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6、孔明巧布八陣圖

劉備兵敗,陸遜追至夔關,遇此陣,土人言:「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於沙灘之上。自此常常有氣如雲,從內而起。」遜入陣不得出,後被孔明岳父黃承彥放出。

八陣圖「名八陣圖。反復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

㈣ 和諸葛亮有關的成語和故事

談笑風生
運籌帷幄
三顧茅廬
三分天下
欲擒故縱
火燒赤壁
六齣祁山
1。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准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裡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欲擒故縱。
蜀丞相諸葛亮受昭烈帝劉備託孤遺詔,立志北伐,以重興漢室。就在這時,蜀南方之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當即點兵南征。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說什麼勝敗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獲。放走孟獲後,孔明找來他的副將,故意說孟獲將此次叛亂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頭上。副將聽了十分生氣,大聲喊冤,於是孔明將他也放了回去。副將回營後,心裡一直憤憤不平。一天,他將孟獲請入自己帳內,將孟獲捆綁後送至了漢營。孔明用計二次擒獲了孟獲,孟獲卻還是不服,諸葛亮便又放了他。這次,漢營大將們都有些想不通。他們認為大家遠涉而來,這么輕易地放走敵人簡直是像開玩笑一樣。孔明卻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讓人心服;以力服人將必有後患。孟獲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優給他獻了個計謀。半夜時分,孟優帶人來到漢營詐降,孔明一眼就識破了他,於是下令賞了大量的美酒給南蠻之兵,使孟優帶來的人喝得酩酊大醉。這時孟獲按計劃前來劫營,卻不料自投羅網,被再次擒獲。這回孟獲卻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歸山。孟獲回到大營,立即著手整頓軍隊,待機而發。一天,忽有探子來報:孔明正獨自在陣前察看地形。孟獲聽後大喜,立即帶了人趕去捉拿諸葛亮。不料這次他又中了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鱉。孔明知他這次肯定還是不會服氣,再次放了他。孟獲帶兵回到營中。他營中一員大將帶來洞主楊峰,因跟隨孟獲亦數次被擒數次被放,心裡十分感激諸葛亮。為了報恩,他與夫人一起將孟獲灌醉後押到漢營。孟獲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內賊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來戰。這次,孟獲回去後不敢大意,蜀軍大舉南征,孔明用計挑撥離間,使高定殺了雍闓、朱褒,提著兩人首級來降,永昌之危遂解。太守王伉迎孔明入城,守將呂伉獻上「平蠻指掌圖」,孔明大喜,以呂凱為向導官,深入蠻境。正待出兵,忽報天子差使者前來犒軍,乃為馬謖。
孔明問馬謖怎樣才能平定南蠻造反。馬謖說蠻人反復無常,必須令其心服才行。孔明覺得這話很有道理。
孔明大敗南蠻的三洞元帥後,又布下伏兵,讓王平、關索誘敵。二人假裝戰敗,引南蠻王孟獲入峽谷,再由張嶷、張翼兩路追趕,王平、關索回馬夾攻。孟獲抵擋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孟獲不服,要與孔明再戰,若再被擒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
孟獲在瀘水紮寨,請兩洞元帥相助,他怕中孔明計謀,只守不戰,要等天熱後讓蜀軍自行退兵。
孔明令軍士在樹林中紮寨以避暑熱,又令馬岱領三千兵從沙河口渡河,繞到蠻兵後方,斷蠻兵糧草,還招降了兩洞元帥作為內應。
孟獲堅守瀘江天險,以為萬無一失,每天飲酒取樂。蜀將馬岱半夜渡瀘水,奪了元帥董荼那的糧草,絕斷了夾山糧道,孟獲得報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一百大棍,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懷怨恨,趁孟獲大醉,糾集手下將孟獲綁了見孔明。孟獲仍是不服,孔明讓孟獲看過蜀營的精兵糧草後,孟獲仍是不服,便又將他釋回。
孟獲對弟弟孟優說,我們已知蜀軍軍情,你領百餘精兵去向孔明獻寶,藉機殺了孔明。
孔明問馬謖是否知道孟獲的陰謀,馬謖笑著將孟獲的陰謀寫於紙上。孔明看後大笑,命人在酒內下葯,讓孟優等蠻人吃喝。
當夜,孟獲帶三萬兵沖入軍中要捉孔明,進帳才知上當,孟優等蠻兵全部爛醉如泥。魏延、王平、趙雲又分兵三路殺來,蠻兵大敗,孟獲一人逃往瀘水。
孟獲在瀘水被馬岱扮成蠻兵的士兵截獲,押見孔明。孟獲說這次是弟弟孟優飲酒誤事,仍不服氣。於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獲為了報仇,借了十萬牌刀獠丁軍,來戰蜀兵。孟獲穿犀皮甲,騎赤毛牛。牌丁兵赤身裸體,塗著鬼臉,披頭散發,像野人般朝蜀營撲來。孔明卻下令關閉寨門不戰,等待時機。
等到蠻兵威勢已減,孔明出奇兵夾擊,孟獲大敗,逃到一棵樹下,見孔明坐在車上,沖過去便要捉拿,不料卻掉入陷坑裡反被擒獲。孟獲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獲躲入禿龍洞求援,銀冶洞洞主楊鋒感激日前孔明不殺其族人之恩,在禿龍洞捉了孟獲,送給孔明。孟獲當然不服,要再與孔明於銀坑洞決戰,孔明又放了他。
孟獲在銀坑洞召集千餘人,又叫妻弟去請能驅趕毒蛇猛獸的木鹿大王助戰,正在安排要與蜀軍決戰之時,蜀軍已到洞前。孟獲大驚,妻子祝融氏便領兵出戰。
祝融氏用飛刀傷了蜀將張嶷,活捉了去,又用絆馬索絆倒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計捉了祝融氏,用她換回了張嶷、馬忠二將。
孟獲要木鹿大王出戰。木鹿騎著白象,口念咒語,手裡搖著鈴鐺,趕著一群毒蛇猛獸向蜀軍走去。
孔明取出早已准備好的木製巨獸,口裡噴火,鼻里冒煙,嚇退了蠻兵的怪獸,佔了孟獲的銀坑洞。
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緝擒孟獲忽得報,說孟獲的妻弟將孟獲,帶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聲令下全部拿下,並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獲不服,說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於是又放了他。
孟獲又請來烏戈國的藤甲軍,與孔明決戰。孔明用油車火葯燒死了無數蠻兵,孟獲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孔明見蠻地已平,班師回國。行至瀘水,狂風暴雨大作,兵馬不能過河。當地土人說是鬼怪冤魂作怪。孔明在瀘水邊祭祀亡靈,放聲大哭。瀘水才變得平靜,大軍方能渡河而回。
大軍回到成都,後主劉禪出城三十里迎接。劉禪與孔明並車而行,設太平筵,重賞三軍。從此每年有三百多個鄰邦向蜀國進貢。

三國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220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280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三國演義》取材於三國歷史,這里選取的是一些和諸葛亮有關的故事。
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這木鹿大王之營極為偏僻,孔明帶兵前往,一路歷盡艱險,加上蠻兵使用了野獸入戰,使漢兵敗下陣來。這之後漢兵又碰上了幾處毒泉,使情況變得更為不妙。幸虧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將軍及孟獲兄長孟節指點,他們才安全回到大營。回營後,孔明造了大於真獸幾倍的假獸。當他們再次與木鹿大王交戰時,木鹿的人馬見了假獸十分害怕不戰自退了。這次孟獲心裡雖仍有不服,但再沒理由開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舊放了他。孟獲被釋後又去投奔了烏戈國,這烏戈國國王兀突骨擁有一支英勇善戰的藤甲兵,所裝備的藤甲刀槍不入。孔明對此卻早有所備,他用火攻將烏戈國兵士皆燒死於一山谷中。孟獲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獲忙跪下起誓:以後將決不再謀反。孔明見他已心悅誠服,覺得可以利用,於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蠻之地,孟獲等聽後不禁深受感動。從此孔明便不再為南蠻擔心而專心對付魏國去了。
3.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4.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裡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卧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卧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卧龍,將軍是不是願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裡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裡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佔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5.五丈原
五丈原位於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餘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裡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牆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遊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跡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於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牆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6.欲擒故縱
出處 : 《三國志蜀書 •諸葛亮傳》裘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縱使更戰,七縱七禽(即擒),而亮猶遺獲,獲止不去。
釋義 :人們用「七縱七縱」這個成語,來表示正確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悅誠服。
故事 : 公元 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後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
功告成准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彝 (yi)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
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於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
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不顧一切地追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說,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松綁,好言勸他歸順。
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諳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布置過的軍營,之後特意問他:
「你看這軍營布置得怎麼樣?」
孟獲觀看得很仔細,他發現軍營里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說:「以前我不知道你們虛實,給你贏了一次,現在看了你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贏你並不難!」
諸葛亮也不作解釋,笑了笑就放孟獲回去。他料定盂獲今晚准來偷營,當即布置好埋伏。孟獲回去後,得意洋洋地對手下人說,蜀軍都是些老弱殘兵,軍
營的布置情況也已經看清楚,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營,
定能逮住諸葛亮。
當天夜裡,孟獲挑選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進蜀軍大營,什麼阻擋也沒有。孟獲暗暗高興,以為成功在即,不料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接連被擒,再也不敢魯莽行事了。他帶領所有人馬退到滬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滬水,沒有船不能過去,天氣又熱,困難重重。」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裝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對岸射來的箭立即退回來,隨後再去渡河;一面將大軍分成兩路,繞到上游和下游的狹窄處,渡過河去包圍孟獲據守的上城。後來,孟獲又被擒住。孟獲雖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氣。諸葛亮還是不殺他;款待他後又放他回去。將士中有人對諸葛亮的這種做法不理解,認為他對孟獲大仁慈寬大了,諸葛亮向大家解釋說:「我軍要徹底平定南方,必須重用孟獲這樣的人。要是他能心悅誠服地聯絡南人報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萬大軍。你們現在辛苦些,以後就不必再到這里來
打仗了。」
孟獲這次被擒又釋放後,下決心不再跟蜀兵作戰。但時間一長。營里快斷糧了,他派人向諸葛亮借糧,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獲親自出來,與蜀軍大將一對一比武。孟獲接連打敗了幾名蜀將,但剛到大堆糧食旁,被絆馬索絆倒被擒。蜀將當即傳達請葛亮的命令,讓盂獲回去,並把糧食搬走。
在這種情況下,孟獲終於從心裡佩服諸葛亮。為了讓各部族都歸順蜀國,他把各部族首領請來,帶著他們一起上陣。結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一網打盡。蜀營里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首
領請孟獲作主,究竟怎麼辦。孟獲流著眼淚說:「作戰中七縱七擒(即
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
就這洋,孟獲等終於順服蜀漢,聽從管轄。

㈤ 與諸葛亮有關的經典故事(3個)

諸葛亮作為三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歷史上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即便是現在人都知道他字孔明,號卧龍,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非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三國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留下非常濃厚的一筆。

很多人都不知道,諸葛亮其實有兩個兒子,分別叫諸葛喬和諸葛瞻。大兒子諸葛喬其實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的次子,小兒子諸葛瞻才是他的親生兒子,據說這個孩子是諸葛亮四十多歲才有的,這也是諸葛瑾為何將自己的次子過繼給諸葛亮的原因。畢竟在古人眼中,沒有後人是一件天大的事情,過繼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

㈥ 關於諸葛亮的典故有哪些

典故有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之戰、七擒孟獲、木牛流馬、空城計和死後星落五回丈。

㈦ 與諸葛亮有關的成語典故

〖三顧草廬〗 成語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淡泊明志〗 成語典故: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
〖半籌莫展〗 成語典故: 周瑜雖能用計,豈能出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
〖不求聞達〗 成語典故: 不求聞達於諸候。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不知所言〗 成語典故: 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德薄任重〗 成語典故: 德薄任重,慘慘憂慮。 三國·蜀·諸葛亮《坐上與杜微書》
〖方寸已亂〗 成語典故: 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伏龍鳳雛〗 成語典故: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裴松之注引《襄陽記》
〖非學無以廣才〗 成語典故: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苟全性命〗 成語典故: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成語典故: 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計日而待〗 成語典故: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儉以養德〗 成語典故: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如魚得水〗 成語典故: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木牛流馬〗 成語典故: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臨危受命〗 成語典故: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
〖囊中取物〗 成語典故: 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三國志通俗演義·諸葛亮二擒孟獲》
〖偏安一隅〗 成語典故: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七擒七縱〗 成語典故: 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如虎生翼〗 成語典故: 今玄德得諸葛亮為輔,如虎生翼矣。《三國演義》第三九回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成語典故: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毛澤東《組織起來》
〖三顧茅廬〗 成語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事後諸葛亮〗 成語典故: 不是我事後諸葛亮,決定拉武裝時我就說過,我們不拉出去,郭忠還可以存在,因為引不起小島的注意。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
〖受命於危難之間〗 成語典故: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深入不毛〗 成語典故: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識時務者為俊傑〗 成語典故: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襄陽記》
〖視微知著〗 成語典故: 君子視微知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慮》
〖思賢如渴〗 成語典故: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舌戰群儒〗 成語典故: 諸葛亮舌戰群儒。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成語典故: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諸葛亮集》
〖妄自菲薄〗 成語典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
〖以柔克剛〗 成語典故: 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三國·蜀·諸葛亮《將苑》
〖坐而待斃〗 成語典故: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語出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志存高遠〗 成語典故: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美趣?何患於不濟?(三國·諸葛亮《勉侄書》)

㈧ 與諸葛亮有關的成語故事

1。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裡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准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裡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神機妙算。
這個……故事很多。

3。欲擒故縱。
蜀丞相諸葛亮受昭烈帝劉備託孤遺詔,立志北伐,以重興漢室。就在這時,蜀南方之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當即點兵南征。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說什麼勝敗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獲。放走孟獲後,孔明找來他的副將,故意說孟獲將此次叛亂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頭上。副將聽了十分生氣,大聲喊冤,於是孔明將他也放了回去。副將回營後,心裡一直憤憤不平。一天,他將孟獲請入自己帳內,將孟獲捆綁後送至了漢營。孔明用計二次擒獲了孟獲,孟獲卻還是不服,諸葛亮便又放了他。這次,漢營大將們都有些想不通。他們認為大家遠涉而來,這么輕易地放走敵人簡直是像開玩笑一樣。孔明卻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讓人心服;以力服人將必有後患。孟獲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優給他獻了個計謀。半夜時分,孟優帶人來到漢營詐降,孔明一眼就識破了他,於是下令賞了大量的美酒給南蠻之兵,使孟優帶來的人喝得酩酊大醉。這時孟獲按計劃前來劫營,卻不料自投羅網,被再次擒獲。這回孟獲卻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歸山。孟獲回到大營,立即著手整頓軍隊,待機而發。一天,忽有探子來報:孔明正獨自在陣前察看地形。孟獲聽後大喜,立即帶了人趕去捉拿諸葛亮。不料這次他又中了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鱉。孔明知他這次肯定還是不會服氣,再次放了他。孟獲帶兵回到營中。他營中一員大將帶來洞主楊峰,因跟隨孟獲亦數次被擒數次被放,心裡十分感激諸葛亮。為了報恩,他與夫人一起將孟獲灌醉後押到漢營。孟獲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內賊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來戰。這次,孟獲回去後不敢大意,蜀軍大舉南征,孔明用計挑撥離間,使高定殺了雍闓、朱褒,提著兩人首級來降,永昌之危遂解。太守王伉迎孔明入城,守將呂伉獻上「平蠻指掌圖」,孔明大喜,以呂凱為向導官,深入蠻境。正待出兵,忽報天子差使者前來犒軍,乃為馬謖。
孔明問馬謖怎樣才能平定南蠻造反。馬謖說蠻人反復無常,必須令其心服才行。孔明覺得這話很有道理。
孔明大敗南蠻的三洞元帥後,又布下伏兵,讓王平、關索誘敵。二人假裝戰敗,引南蠻王孟獲入峽谷,再由張嶷、張翼兩路追趕,王平、關索回馬夾攻。孟獲抵擋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孟獲不服,要與孔明再戰,若再被擒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
孟獲在瀘水紮寨,請兩洞元帥相助,他怕中孔明計謀,只守不戰,要等天熱後讓蜀軍自行退兵。
孔明令軍士在樹林中紮寨以避暑熱,又令馬岱領三千兵從沙河口渡河,繞到蠻兵後方,斷蠻兵糧草,還招降了兩洞元帥作為內應。
孟獲堅守瀘江天險,以為萬無一失,每天飲酒取樂。蜀將馬岱半夜渡瀘水,奪了元帥董荼那的糧草,絕斷了夾山糧道,孟獲得報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一百大棍,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懷怨恨,趁孟獲大醉,糾集手下將孟獲綁了見孔明。孟獲仍是不服,孔明讓孟獲看過蜀營的精兵糧草後,孟獲仍是不服,便又將他釋回。
孟獲對弟弟孟優說,我們已知蜀軍軍情,你領百餘精兵去向孔明獻寶,藉機殺了孔明。
孔明問馬謖是否知道孟獲的陰謀,馬謖笑著將孟獲的陰謀寫於紙上。孔明看後大笑,命人在酒內下葯,讓孟優等蠻人吃喝。
當夜,孟獲帶三萬兵沖入軍中要捉孔明,進帳才知上當,孟優等蠻兵全部爛醉如泥。魏延、王平、趙雲又分兵三路殺來,蠻兵大敗,孟獲一人逃往瀘水。
孟獲在瀘水被馬岱扮成蠻兵的士兵截獲,押見孔明。孟獲說這次是弟弟孟優飲酒誤事,仍不服氣。於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獲為了報仇,借了十萬牌刀獠丁軍,來戰蜀兵。孟獲穿犀皮甲,騎赤毛牛。牌丁兵赤身裸體,塗著鬼臉,披頭散發,像野人般朝蜀營撲來。孔明卻下令關閉寨門不戰,等待時機。
等到蠻兵威勢已減,孔明出奇兵夾擊,孟獲大敗,逃到一棵樹下,見孔明坐在車上,沖過去便要捉拿,不料卻掉入陷坑裡反被擒獲。孟獲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獲躲入禿龍洞求援,銀冶洞洞主楊鋒感激日前孔明不殺其族人之恩,在禿龍洞捉了孟獲,送給孔明。孟獲當然不服,要再與孔明於銀坑洞決戰,孔明又放了他。
孟獲在銀坑洞召集千餘人,又叫妻弟去請能驅趕毒蛇猛獸的木鹿大王助戰,正在安排要與蜀軍決戰之時,蜀軍已到洞前。孟獲大驚,妻子祝融氏便領兵出戰。
祝融氏用飛刀傷了蜀將張嶷,活捉了去,又用絆馬索絆倒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計捉了祝融氏,用她換回了張嶷、馬忠二將。
孟獲要木鹿大王出戰。木鹿騎著白象,口念咒語,手裡搖著鈴鐺,趕著一群毒蛇猛獸向蜀軍走去。
孔明取出早已准備好的木製巨獸,口裡噴火,鼻里冒煙,嚇退了蠻兵的怪獸,佔了孟獲的銀坑洞。
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緝擒孟獲忽得報,說孟獲的妻弟將孟獲,帶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聲令下全部拿下,並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獲不服,說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於是又放了他。
孟獲又請來烏戈國的藤甲軍,與孔明決戰。孔明用油車火葯燒死了無數蠻兵,孟獲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孔明見蠻地已平,班師回國。行至瀘水,狂風暴雨大作,兵馬不能過河。當地土人說是鬼怪冤魂作怪。孔明在瀘水邊祭祀亡靈,放聲大哭。瀘水才變得平靜,大軍方能渡河而回。
大軍回到成都,後主劉禪出城三十里迎接。劉禪與孔明並車而行,設太平筵,重賞三軍。從此每年有三百多個鄰邦向蜀國進貢。

三國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220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280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三國演義》取材於三國歷史,這里選取的是一些和諸葛亮有關的故事。
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這木鹿大王之營極為偏僻,孔明帶兵前往,一路歷盡艱險,加上蠻兵使用了野獸入戰,使漢兵敗下陣來。這之後漢兵又碰上了幾處毒泉,使情況變得更為不妙。幸虧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將軍及孟獲兄長孟節指點,他們才安全回到大營。回營後,孔明造了大於真獸幾倍的假獸。當他們再次與木鹿大王交戰時,木鹿的人馬見了假獸十分害怕不戰自退了。這次孟獲心裡雖仍有不服,但再沒理由開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舊放了他。孟獲被釋後又去投奔了烏戈國,這烏戈國國王兀突骨擁有一支英勇善戰的藤甲兵,所裝備的藤甲刀槍不入。孔明對此卻早有所備,他用火攻將烏戈國兵士皆燒死於一山谷中。孟獲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獲忙跪下起誓:以後將決不再謀反。孔明見他已心悅誠服,覺得可以利用,於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蠻之地,孟獲等聽後不禁深受感動。從此孔明便不再為南蠻擔心而專心對付魏國去了。

4。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昏庸無能的阿斗繼位,他只知享樂,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准備兩次北伐,在最後一次北伐前夕給阿斗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6.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想必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應周瑜造十萬支箭用於破曹,出了「草船借箭」之計。但不知,當日諸葛孔明算準時機,便命隨從部下三人,在二十艘小船兩邊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蓋。其隨從完成後,回報軍師,並提出這樣布置恐讓曹軍看出破綻。三人心有一計,但只不說,明日安排好領軍師看。只見每艘小船的船頭都立著兩三個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看起來就像真人一樣。後曹軍果然中計。真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人難敵三人之智。
「皮匠」實際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副將」的意思。這句俗語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是民間俗語,已經熟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可是你有時偶爾一想,「三個臭皮匠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頂個諸葛亮」是講幹活嗎?顯然不是;是講力量嗎?三個人的力量顯然比一個人大,顯然這並非題中之義;是講智謀嗎?顯然這才是這句俗語的要義,可是三個臭皮匠,他們可能連行軍打仗都沒有見過,怎麼比得上諸葛亮呢?要知道諸葛亮是打仗的,講軍事的,這是哪門對哪門啊?如果要說群體的智慧,可也得和戰爭沾邊啊,和戰爭沒怎麼沾邊的三個臭皮匠,怎麼能夠比得上諸葛亮呢?顯然,這比喻實在是有點問題。 皮匠,也就是城裡街上或者村上做皮毛生意的,像做皮衣啦,皮棉啦,皮貨啦,等等,今天也可能是做皮革生意的,他們當然有來自實踐中的經驗和智慧,只是這經驗和智慧實在跟戰爭不沾邊。對於諸葛亮和皮匠而言,顯然是各有各的智慧,皮匠有皮匠的智慧,諸葛亮有諸葛亮的智慧;他們的智慧是不同的。拿皮匠的智慧去比作行軍打仗的智慧,這是哪門跟哪門啊?他怎麼能同習慣於行軍打仗、天天講謀略的諸葛亮比智慧呢?顯然,這裡面有個錯位的問題。
錯位在哪裡呢?——錯位就錯在聲音的訛用上。
近日翻讀朱正的隨筆集《思想的風景》,見其中有一短文《皮匠辨》,文中說:「三個臭皮匠,賽個諸葛亮。大約是說明群眾的智慧吧,一個不如二人計嘛。人多,各有各的經驗,各有各的知識領域,思考問題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大家湊起來,互相補充,糾正,結果總會比較好。一個再高明的人,總不免有他的局限性,他獨自作出的決定往往也不見得就是最好的、最准確的。就說諸葛亮吧,盡管正史上說他『將略非其所長』,可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怎麼民間諺語說:三個臭皮匠,賽過他呢?
「為什麼是三個皮匠,而不是別的鐵匠、砌匠、花匠,或別的裁縫、老農之類呢?依我看,『皮匠』應該寫作『裨將』才對,裨將也就是副將(在戰爭中多沖在第一線上的),所謂偏裨,指的是中下級軍官,這才和戰爭有關,也才能同軍事家諸葛亮比一比高低了。」——這一段話,分明是指出了問題的要害,也就是說,在當時的情況下,三個下層的、在第一線上行軍打仗的裨將,有時候他們的經驗和智慧集中起來,就比遠在大寨里指揮、足智多謀的、穩位軍中帳的諸葛亮來得正確,來得實在和有效。「三個臭裨將,賽過諸葛亮(或:頂個諸葛亮)。」這才是這句諺語的原義和原字。也就是說,後人以訛傳訛,將「裨將」訛成了「皮匠」——這畢竟是同音字,而且容易寫,容易記,容易為文化不高的民間百姓口頭上使用和口口流傳。就像中國老百姓許多同音訛用一樣,比如將杜拾遺(杜甫)寫成杜十姨(見《聊齋志異》)、梁武帝訛成梁五弟(見《彷徨·長明燈》),又像辛亥革命期間的鄉下偏僻的農民,像阿Q一樣,將自由訛成「柿油」,所以「裨將」訛成「皮匠」也就毫不奇怪了。只是不知何時,它由「裨將」訛成了「皮匠」?——那實在不是我們所能知道了。

㈨ 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有哪些

諸葛亮的事跡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裡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卧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卧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卧龍,將軍是不是願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裡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裡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佔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五丈原
五丈原位於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餘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裡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後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牆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遊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跡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於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牆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下是應網友要求而整理。2004.03.31

吃瓜留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神機妙算救後代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0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0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0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0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0,0打開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0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0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0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著頭腦。諸葛亮心裡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夫人。司馬夫聽了請葛亮喂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說情。司馬先生說:「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馬夫人反復替諸葛亮說情,說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
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說:「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說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說的辦。
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諸葛亮的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
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丑」。阿丑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諸葛亮的傳說
1、「借一箭之地」,傳說今宜賓一帶古時為夷人居地,諸葛亮為了安定「南中」,鞏固蜀國後方,親自領兵南征。途徑宜賓發覺這里為山川形勝之地,意欲奪而據之又不想為此分散兵力。便與夷人商議:允借「一箭之地」。朴實厚道的夷人頭領想:蜀人縱有萬鈞之力,諒他一箭又能射出多遠。便答應了。於是按諸葛亮安排:這邊一箭射出去,那邊即派人去尋箭的落點,並隨即舉族遷到箭落點之外。不想,諸葛亮還有另外安排,他叫人早已將箭帶到幾百里之外的地方,插在一個大山的崖壁上。夷人在那裡找到,只好按事前協商遷去那裡居住。

2、「蜀漢軍以空黃桶挑水,嚇走夷人」,三國時,夷人據守在三江口上的宜賓古城,聽說諸葛亮領兵到來,便隔著岷江與蜀漢兵馬對峙。諸葛亮決計不用武力而智取宜賓,他讓少量蜀兵一到天黑便趕著頭角上掛著燈籠的山羊群,從背著古城的山那面上山,翻過山頂再從古城看得到的前面下來,而後又繞道回到山後再上山、再下來。如此周而復始,徹夜不停。連續數夜,夜夜如此,象是蜀兵正源源不斷的從外地調來。白天,則挑選軍中孔武大漢挑著無底大黃桶,來往江邊佯裝挑水,個個健步如飛,顯得力大無比。此招令隔江相看的夷人吃驚不小,都以為是「天神」降臨,不可爭鋒,悄悄撤守遠走。

㈩ 20個諸葛亮有關故事名稱

空城計、草船借箭、舌戰群儒、三顧茅廬、隆中對、火燒赤壁、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城、七擒孟獲、六齣祁山、白帝城託孤、揮淚斬馬謖、死諸葛嚇走活仲達、智算華容道、石八卦陣退陸遜、智收姜維、三氣周瑜、借東風、遺計斬魏延、卧龍弔孝 。

1、空城計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

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

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

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

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

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2、三氣周瑜

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備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失利受傷,然後又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氣得周瑜金瘡迸裂,摔下馬來。

劉備的夫人死後,孫權按照周瑜的計策假裝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許配給劉備,想把劉備騙到東吳,再將其殺害。誰知吳國太(孫權的母親)看中了劉備,不僅不許孫權殺他,還真要把孫尚香許配給他。

周瑜便想讓劉備長期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隔開,並且用聲色迷惑劉備,使之喪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敗了。諸葛亮又使計讓劉備安然的回到了荊州,並且讓周瑜中了埋伏,還讓士兵譏諷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讓周瑜氣得金瘡再次迸裂。這也就是現在「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俗語的由來了。

劉備向東吳借取荊襄九郡,圖謀發展壯大自己,然而東吳怕養虎為患,等劉備強大後勢必對自己構成威脅,三番五次要求其歸還荊州,劉備和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後,必還荊州為由,但遲遲不攻取。

此舉令周瑜氣急敗壞,遂想出了過道荊州幫助劉備攻取西川,因為欲攻取西川必須途經荊襄,可是周瑜實則是為了攻取荊州,此計卻被諸葛亮識破,使得周瑜被圍,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不治身亡。

3、火燒新野

諸葛亮第一把火燒博望坡,夏侯惇大敗,曹操便親自領兵伐新野。劉備放棄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軍。 曹操的部將曹仁領的兵到新野,見城門洞開,城中無人,便引軍進城中駐扎。

夜來時分,就被火燒了。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兩把火。曹仁引眾將突煙冒火,尋路奔走,聞說東門無火,急急奔出東門。

軍士自相踐踏,死者無數。曹仁等方才脫得火厄,背後一聲喊起,趙雲引軍趕來混戰,敗軍各逃性命,誰肯回身廝殺。正奔走間,糜芳引一軍至,又沖殺一陣。曹仁大敗,奪路而走。

4、白帝城託孤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擊敗曹操、占據戰略要地漢中。

在這樣節節勝利的情況下,劉備部將關羽孤軍北伐曹魏,雖然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於襄陽,達到軍事上的最高峰。

但是荊州後方空虛,東吳違背湘水劃界,在背後對盟友倒戈一擊,呂蒙以白衣渡江乘機奪取荊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最後關羽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失荊州」使得劉備元氣大傷,蜀漢政權也開始走下坡路。

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被陸遜擊敗,劉備兵敗退到白帝城。

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諸葛亮等人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

諸葛亮哭著說:「我一定盡我所能去中興大漢,為了大漢竭智盡忠,直到死那一刻。」

5、智收姜維

三國時期,西蜀丞相諸葛亮北伐中原,用詐城之計,攻奪北魏的天水關。天水關太守馬遵果然中計,下令全營火速披掛,去解救被圍的南安。

此刻,一個職位低微的牙將姜維識破諸葛亮之計;向太守馬遵進諫,嗣南安是諸葛亮用的計,蜀兵欲乘虛攻取天水。馬遵恍然大悟。姜維接著又向他講出一個可以打敗諸葛亮,以解南安之危的將計就計的妙計。

馬遵聽了將信將疑,姜維立下軍令狀,他才下令出兵。諸葛亮沉浸於樂曲中,在等待著趙子龍老將軍的勝利消息。

忽有探馬飛報,趙子龍在天水關前被圍困,這使他十分震驚。他立刻命傳關興、張苞二人各帶800騎兵,速速飛馳天水關前,解救趙老將軍,不得有誤。

然後又命馬岱去陣前探聽,務要查明是何人布陣,其人如何。馬岱探聽歸來,諸葛亮得知天水關領兵布陣之將名叫姜維,是一個智勇雙全、孝義無雙的賢將良才,雖才高智廣,卻身居偏裨,甚是屈屈不得志。

就決心納錄英才,收服姜維。諸葛亮一面布置了連環扣戰,讓岱、關興、張苞拖住姜維;一面派魏延假扮姜維「罵關」,使心地狹窄、多疑妒賢的馬遵中反間之計。

又讓趙雲乘虛而入,攻進天水關,救出被馬遵扣為人質的姜維的母親、妻子。諸葛亮的周密安排逐一實現。

最後,姜維被困在風鳴山下。諸葛亮曉以大勢,耐心說服,並接來家眷使姜維合家團圓,終使姜維心悅誠服地歸降西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