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孫權典故

孫權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1 18:26:23

❶ 《三國殺》孫權的制衡和救援技能的典故來自哪裡

歷史上,江東孫吳一直在平衡魏蜀吳之間的關系。
赤壁之後,三分天下。東吳先與蜀糾結荊州;也曾兩次攻打合肥但被張遼所克;殺關羽,火燒連營;之後又與蜀聯合抗魏。同時,孫權本人擅長發展但不善戰事,他的貼身護衛周泰為保護他全身都曾受傷。歷史上,孫權曾在一次大宴中許諾,周泰身上每有一處傷口,就喝一碗酒(古時白酒濃度類似現在的啤酒…),當場驗傷飲酒,最後大醉…
制衡與救援,可能來自於此
吳大皇帝。生子當如孫仲謀,是魏武給予的評價,確實,曹操挾天子,就是代表朝廷。劉備打著宗親復漢的旗號,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代表朝廷。孫權呢,代表什麼,他只是純粹的一方諸侯,與袁紹呂布無異,但也只有他撐到最後。不但撐到所有東漢末年的地方軍閥全滅,更連劉曹相繼被滅後,孫氏仍存,這和孫權的國策不無關系。曹操劉備,馳名當世,均敗給他,未嘗因為他的一個「守」字。至於他與孫策孰優孰劣,待有孫策時再論吧。

制衡:
孫權的國策就是制衡,他要從劉備曹操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且這個點要不斷轉換,就像游戲中每回合都要根據需要來換牌。曹操打來了,聯合劉備破他,荊州可以借,妹妹也可以給。關羽強大了,聯合曹操滅了他,劉備打來了,名義上投降曹丕,穩住他,待打跑劉備,又與劉備通好,回過頭來打跑曹丕。總之就是不斷制衡,不斷變換國策。

救援:
孫權究竟是志在千里還是限江自保,這個問題從諸葛亮時代就開始爭論。其實,孫仲謀當然是志在千里的人,只是他首要的就是保住江東,這個孫策已經給他定論了,這樣就造成孫權的眼光和氣魄始終不及曹劉。由於他重點在於一個「保」字,因此給桃就最適合了。同樣地,這個主公技也不如曹劉的主動,待得血只剩下一滴的時候,即使讓你多補一滴又怎樣,大勢去矣。正如歷史上的孫權,不斷制衡,實際上已經喪失奪取天下的資本了。

另外,如果對方張遼在場,則孫權一方不敢留桃,救援之技半廢,果然做到了「威鎮逍遙津

❷ 孫權有什麼經典故事(急)!

1、外貌奇偉

孫權的外貌不凡,有帝王之相,其臣下則多以「至尊」稱呼他。據《江表傳》記載,孫權出生時方頤大口,目光頗有神采。東漢朝廷使者劉琬奉命授予孫策官爵時,曾一一為孫權諸兄弟相面。劉琬形容孫權相貌最為高大挺拔,認為他有大貴之表且會是孫氏兄弟中最長壽的。

裴松之注《獻帝春秋》記載孫權為「紫髯(紫髯象徵武官威風凜凜,非指顏色)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世說新語》中記載,孫權相貌威武,司馬懿與東晉權臣桓溫都頗為神似他。

2、不記前仇

孫策掌理江東時,曾讓呂范管理財計。當時孫權年少,私下向呂范借錢索物,呂范定要稟告,不敢專斷許可,當時被孫權怨恨。後來,孫權代理陽羨長,有私下開支,孫策有時進行核計審查,功曹周谷就為孫權製造假賬,使他不受責問,孫權那時十分滿意他。

但等到孫權開始統管國事後,認為呂范忠誠,深為信任,周谷善於欺騙,偽造簿冊文書,不再錄用。呂范去世後,孫權路過呂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畢淚流不止。

3、提拔囚虜

孫權攻下荊州後,荊州眾將紛紛歸附,只有潘濬稱疾不見。孫權派人抬床將他接來。潘濬還是掩面於床,不肯起來,悲哭哽咽而不能自止。孫權叫著他的字說:「承明啊,過去的丁父是鄀的俘虜,楚武王任用為將帥。彭仲爽是申的俘虜,楚文王以之為令尹。

二人都是你們楚地的賢人,雖為俘虜仍受提拔。你不肯投降,難道是認為我與古人有異嗎?」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巾擦乾他的淚水。潘濬打動於是下地拜謝。孫權任用他為治中,對關於荊州的事務一並向他咨詢。

4、孫權射虎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公元218年10月),孫權親自騎著馬去庱亭這個地方射虎,他所騎乘的馬被老虎抓傷,孫權把雙戟(古代兵器)投向老虎,老虎卻停了下來,孫權用戈(古代兵器)攻擊老虎,才把老虎抓獲了。 孫權每次打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

張昭變色而前曰:「你用什麼抵擋它?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如一旦有所危險,恐天下恥笑?」孫權謝張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

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於是做射虎車,間不置蓋,一人駕駛,自己在裡面射之。時有脫群之獸,犯其車,而權每手擊之以為樂。昭雖苦諫,孫權常笑而不答。

5、奪取荊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孫權與和呂蒙商議,准備伺機收回荊州,於是積極備戰。又命都尉徐詳拜訪曹操,請求歸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結為姻親。

三國鼎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荊州守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趁勢進討關羽,命呂蒙為前部,襲取荊州。呂蒙兵不血刃,得到劉備統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潘璋、朱然也將關羽擒殺。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梁寓向朝廷進貢,又將原先俘虜的朱光等人送歸北方,作出示好舉動。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襲位。同年秋,曹丕將領梅敷派張儉請求孫權安撫接納,南陽郡中五縣的五千多戶百姓也前來歸附。

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建國號「魏」,史稱曹魏。延康二年(221年)四月,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同年,孫權自公安遷都鄂州,改鄂州為武昌,並隨即修築武昌城。

曹丕稱帝後,孫權便遣使請求成為魏的藩屬,並將降將於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同年,劉備興兵問罪,討伐孫權。孫權果斷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迎擊劉備,於次年的彝陵之戰中大破蜀軍。穩固了東吳統治下的荊州疆土。

❸ 孫權不用龐統是出於什麼典故

當孫權見到龐統的時候,看到龐統「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就很不高興。為何孫權這么重視人家的長相呢?
這就要結合漢朝以來的品評人物的風氣來說了。東漢以來,品評人物有兩大標准,一個是「容止」,一個是「精神」,簡單一點來講,就是很看重一個人的外在美和內在美。外在美人人都看得見,內在美沒有三五個月誰又能知道呢。像諸葛亮第一眼就讓劉備動心?「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在劉備眼中,諸葛亮那就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像東吳的前任大都督周瑜,那也是一表人才,風度翩翩,於是吳人才會稱呼周瑜為「美周郎」嘛。可以說,漢末魏晉以來,但凡官員,長相都至少是平頭正臉,這是品評人物,甚至是選拔官員的一項基本原則。
於是,長相醜陋,朝天鼻,黑面孔的龐統,不受歡迎,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過,孫權畢竟是一位有英雄氣質的君主,不會完全因為長相而把龐統一棍子打死。
龐統真正得罪孫權,是因為貶低周瑜,抬高自己。
孫權問龐統,平生所學,以什麼學說為主?在當時,無非是儒學,法學,兵學等等。可是龐統卻說:「不必拘執,隨機應變。」這個不必,孫權聽了就更加不開心了。不必就是何必,何必一定要拘泥是什麼派別的學說呢?我龐統是無門無派,隨意應變而已。龐統的這句話,很明顯有輕視孫權的意思。
但是,孫權依然忍著。
孫權看到龐統這夢看重自己,就使出自己殺手鐧,抬出自己的偶像周瑜來了。他問龐統,你的學問比周瑜周公瑾怎麼樣呢?
龐統聽了笑著說:「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龐統的語言中沒有直接說自己如何高出周瑜,但是卻笑著回答,在一向崇敬周瑜的孫權看來,龐統的笑就無異於是嘲諷,無異於說周瑜算什麼呢,怎麼能和我相比。
於是孫權就很不開心了,告訴龐統,你先下去吧,等以後有機會我再用你好了。
於是,龐統知道自己沒戲了,長嘆一聲出門了。
應該說,龐統的狂傲,讓他失去了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
但是,龐統在東吳出仕的機會並未斷絕。孫權說話也還留有餘地,「待有用公之時,卻來相請」,以後有需要,孫權還是會來找龐統的。
可是,由於魯肅的一番話,完全堵死了龐統在東吳的仕宦之路。
魯肅到底說了什麼,讓龐統受到這樣不公正的待遇呢?
當魯肅知道孫權不準備用龐統時,就進去詢問原因,孫權告訴他:「狂士也,用之何益!」孫權不滿意的,是龐統的狂。其實,狂士未必無才,或許人家是有資格狂傲呢?比如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有人就認為諸葛亮很狂。可是卻也有人認為諸葛亮根本不應該和管仲樂毅相比,那樣太屈才,應該和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子房相比。狂與不狂,因人而異。
如果魯肅這么解釋,孫權未必會生氣。可是,魯肅說了一番話,讓孫權大怒,發誓絕不用龐統。
魯肅怎麼說的呢?
魯肅說:「赤壁鏖兵之時,此人曾獻連環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
魯肅高度評價龐統,認為赤壁之戰勝利的首功當屬龐統,沒有龐統獻上連環計,根本不可能取得勝利。
可是孫權聽了這句話非常刺耳,尤其是對於「第一功」,極為反感。孫權說:「此時乃曹操自欲釘船,未必此從之功也,吾誓不用之。」孫權認為是曹操自己想要把船釘起來,和龐統有什麼關系呢。
其實,孫權講的話自然是有錯。龐統連環計的高明之處,正在於讓敵人曹操看來,連環計是有利於自己,其實長遠來看,確實重大陷阱。正如老子所推崇的「無為之治」的最高境界,明明君王實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百姓們都認為是自己要如此,一點不覺得是官府強迫自己一樣。
但是,魯肅的話其實也有偏頗。
赤壁之戰的成功(不談歷史,只談演義),有三大功勞,周瑜作為孫劉聯盟的主帥,施展苦肉計,然後用火攻大敗曹操,當然應該是第一功。諸葛亮借來東風,讓火攻之計策能夠順利實施,可謂第二功。龐統的連環計,讓火攻計策殺傷力更大,可謂第三功。
我們可以反過來推理。沒有連環計,孫劉聯盟難獲大勝;沒有借來東風,孫劉聯軍無法獲勝;可是沒有周瑜江東主戰,孫劉聯軍都註定了滅亡。
於是,周瑜才是赤壁之戰第一功臣,這個觀點毋庸置疑。
那麼,魯肅為什麼要歪曲事實,故意誇大龐統的功勞呢?
可以從兩方面設想。
一方面是魯肅一片好心,老好人魯肅繼續扮演著老好人的角色,為了要孫權留住龐統,誇大龐統的功勞,沒想到孫權聽了大怒,結果適得其反。
一方面是魯肅用心險惡,老好人魯肅也有著奸詐的面目,故意誇大龐統,甚至凌駕於周瑜之上,必然會激發孫權強烈不滿,然後就可以排擠走龐統,自己獨霸江東政壇。
兩種觀點,截然相反。但是真相只有一個。
我不相信第一種。作為年紀輕輕,第一次見到孫權,就敢於做出江東版「隆中對」,提出孫權可以立足江東,吞並荊州,入川占據蜀地,三分天下,進而二分天下的宏偉構想的偉大政治家魯肅,不可能是目光短淺的人。魯肅不知道孫權性情?魯肅不知道掩蓋周瑜功勞會引發什麼嚴重後果?
我不相信魯肅不知道。
但是我又不願意相信第二種。畢竟第二種的魯肅過於陰險。
不過,生活中也好,歷史中也好,許多我們不相信的事情,都經常發生了並經常發生著。

❹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首詩寫了孫權的總共五句這句中運用了哪幾個典故有什

京口北固亭懷古的典故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此句是懷念孫權的。  又從「無覓英雄孫仲謀處」句可見作者認為如今已沒有孫權這樣能保證讓國家太平的國君了。表達了對孫權的贊嘆,表現他想抗金,收復中原的願望。隱含他對當時統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滿。

2、寄奴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句是懷念劉裕的,他早年家貧,後來憑借自己的努力而當上東晉將領,並親自率兵北伐,最終推翻了東晉王朝而自立為帝。

作為一個帝王,劉裕為了恢復中原,率兵北伐,氣勢好像猛虎一樣,把盤踞中原的敵人一下子都趕回北方去了。同樣是一國之君,可我們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表達了作者對劉裕的贊嘆和對統治者的惋惜。體現了他主張北伐的觀點。

3、佛狸祠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烽火揚州路」寫四十三年前,揚州一帶抵抗金兵,戰火紛飛,肯定是慘不忍睹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是寫現在淪陷區人民安於異族統治,忘了國恥,忘了收復中原。今昔對照,不堪回首   體現了他對國運的擔憂之情。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劉義隆想學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誤聽王玄謨之言,派王玄謨率兵草率北伐,結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打得狼狽不堪。

劉義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贏得倉皇北顧。作者主張打有準備的仗,反對草率北伐。他借古諷今,其實在勸說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5、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滿懷愛國熱情的辛棄疾一心為國效力,可他忠不為用,報國無門。當年廉頗雖終不被重用,但尚有趙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沒有起用的意思了。表達了作者的悲憤之情,用它來結束全詞,不僅使抒情達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鮮明地再現了詞人的自我形象。

❺ 誰給講一下劉備與孫權試劍砍石的典故

是關於「試劍石」的典故,應該是在鎮江北固山,現在還有這個景點。

傳說當內年劉備被容孫權騙到北固山,想要點東西。劉備覺得自己上當了!就拿起劍砍一塊石頭。他一邊砍,一邊想:要是我能從這陷阱逃出來,我也就能砍掉一塊石頭!他一劍砍下去,把這塊石頭砍成了兩半!劉備很開心。

孫權問:「你在干什麼?」

劉備騙孫權:「我在試試我的劍鋒利不鋒利。」

「好啊!我也來試試!」孫權拿起劍,也砍一塊大石頭!他也一邊砍,一邊想:要是我能抓住劉備,這石頭我肯定也能砍下來!孫權他一劍砍下去,也把一塊石頭砍成了兩半!孫權也很開心。他們倆就上山見吳國太了。

後來,被看管北固山的人發現了,就在劉備和孫權砍下石頭的地方,刻了一個「試劍石」三字。這就是試劍石的傳說。

❻ 出自《孫權勸學》的一個典故是什麼

魯肅過尋陽的時候,與蒙議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說:大兄何見識之晚乎,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其實裡面的「吳下阿蒙」也是句成語

❼ 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用孫權的典故有何含義,一定要詳細,學霸們,幫忙啦

詞以「京口北固亭懷古」為題。京口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設置的重鎮,並一回度為都城,也是南答朝宋武帝劉裕生長的地方。面對錦綉江山,緬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棄疾這樣的英雄志士登臨應有之情,題中應有之意,詞正是從這里著筆的。

孫權以區區江東之地,抗衡曹魏,開疆拓土,造成了三國鼎峙的局面。盡管斗轉星移,滄桑屢變,歌台舞榭,遺跡淪湮,然而他的英雄業績則是和千古江山相輝映的。劉裕是在貧寒、勢單力薄的情況下逐漸壯大的。以京口為基地,削平了內亂,取代了東晉政權。他曾兩度揮戈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大片故土。這些振奮人心的歷史事實,被形象地概括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三句話里。英雄人物留給後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而「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傳說中他的故居遺跡,還能引起人們的瞻慕追懷。在這里,作者發的是思古之幽情,寫的是現實的感慨。無論是孫權或劉裕,都是從百戰中開創基業,建國東南的。這和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於江左、忍氣吞聲的懦怯表現,是多麼鮮明的對照!

❽ 關於孫權的典故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這里介紹他能聽諷納諫的兩則小故事。

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的大臣都嚇得不敢上前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不讓他去殺虞翻,並勸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了劉基的一番話後,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以後,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又有一次,孫權在武昌臨釣台飲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後他叫人用水灑席上的大臣,並對大家說:今天飲酒,一定要醉倒在這里不可。當時,任綏遠將軍的張昭,板起臉孔,一言不發地離開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車內。孫權派人叫他回去,說:今天只不過是共同飲酒,取樂罷了,你為什麼要發怒?張昭回答說:過去紂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長夜之飲,也是為了快樂,不認為是壞事。孫權聽了,一句話也不說,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於是立即撤了宴席。

❾ 孫權有哪些故事三個以上

一、廣納忠言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這里介紹他能聽諷納諫的兩則小故事。

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大臣都嚇得不敢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

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當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罷,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天起,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又有一次,孫權在武昌臨釣台飲酒,酩酊大醉後他叫人用水灑席上的大臣,並對大家說:今天飲酒,一定要醉倒在這里不可。當時,任輔吳將軍的張昭板起臉孔,一言不發地離開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車內。孫權派人叫他回去,說:今天只不過是共同飲酒,取樂罷了,你為什麼要發怒?張昭回答說:過去紂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長夜之飲,也是為了快樂,不認為是壞事。孫權聽了,一句話也不說,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立即撤了宴席。

二、孫權勸學

最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手握權柄,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辯護說,不是他不讀書,而是軍中事情太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我豈是要你研究儒家經典,去當教書匠?只不過希望你大略有個印象,知道歷史就夠了。如果說沒有時間,誰能比我更忙,我還常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裨益。」呂蒙才開始求學。

後來,魯肅路過尋陽,跟呂蒙談論,不由大吃一驚,說:「你今天的才識智略,已不是當年吳郡時代的呂蒙。」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發現得未免太遲!」魯肅遂拜見呂蒙的娘親,結交成為好友,然後告辭。

三、開發江南

在開展軍事、外交活動和擴大地盤的同時,孫權注重發展生產、富國強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大約在建安七、八年個,即開始推行屯田。東吳屯田分軍屯和民屯,設典農校尉、典農都尉、屯田都尉等職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戰,屯田戶只須種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區分布很廣,屯田的軍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數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則有男女數萬口。東吳屯田的規模可觀,且多用牛耕,耕作技術也 較先進。

黃武五年(226年),陸遜以所在少谷,上表請令諸將增廣農田一拓開屯田,孫權回報說:「甚善,今孤父子親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與眾均等其勞也。」孫權同意擴大屯田面積,並將駕車的牛改作耕牛,親自耕田,鼓勵將吏屯墾。

孫權也注意興修水利,他於黃龍二年(230年)築東興堤,以遏巢湖水,又於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作堂邑塗塘(今江蘇六合縣互梁堰)。此外,還開鑿了幾條運河,這些運河既是內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為了恢復和發展生產,孫權多次寬賦息調,奪取荊州後,「盡除荊州民租稅」,並下令諸將要居安思危,加強武備,崇尚節儉,黃武五年(226年),下令說:「軍興日久,民離農畔,父子夫婦,不能相恤,孤甚愍之。人今北虜縮竄,方外無事,其下州郡,有以寬息。」其後,於黃龍三年(231年)正月下詔:「兵久不輟,民困於役,歲或不登。」要求放寬催收農夫所欠租稅,並不要再征租賦,又於赤烏三年(240年)正月下令禁止「當農桑時,以役事擾民」,以保證春耕正常進行。

四、外貌奇偉

孫權的外貌不凡,有帝王之相,其臣下則多以「至尊」稱呼他。據《江表傳》記載,孫權出生時方頤大口,目光頗有神采。東漢朝廷使者劉琬奉命授予孫策官爵時,曾一一為孫權諸兄弟相面。劉琬形容孫權相貌最為高大挺拔,認為他有大貴之表且會是孫氏兄弟中最長壽的。

裴松之注《獻帝春秋》記載孫權為「紫髯(紫髯象徵武官威風凜凜,非指顏色)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世說新語》中記載,孫權相貌威武,司馬懿與東晉權臣桓溫都頗為神似他。

五、不記前仇

孫策掌理江東時,曾讓呂范管理財計。當時孫權年少,私下向呂范借錢索物,呂范定要稟告,不敢專斷許可,當時被孫權怨恨。後來,孫權代理陽羨長,有私下開支,孫策有時進行核計審查,功曹周谷就為孫權製造假賬,使他不受責問,孫權那時十分滿意他。

但等到孫權開始統管國事後,認為呂范忠誠,深為信任,周谷善於欺騙,偽造簿冊文書,不再錄用。 呂范去世後,孫權路過呂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畢淚流不止。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