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關於龍的典故

關於龍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1 18:12:57

『壹』 關於龍的成語故事和或典故

葉公好龍
龍的傳說——龍王: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龍的傳說——龍珠:

人們在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綉品等載體上常見「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等)圖案。有朋友問了:什麼是「龍珠」?「龍珠」因何而來?「龍戲珠」又是怎麼回事?

龍珠是與龍有關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這是《莊子》的說法了。《埤雅》也言「龍珠在頜」。《述異記》講,「凡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上述說法講了兩個意思:一是龍珠常藏在龍的口腔之中,適當的時候,龍會把它吐出來;二是龍珠的價值很高,用民諺來說,就是得一顆龍珠,勝過種一千畝柑橘。

那麼,龍珠從何而來呢?龍為什麼要戲珠呢?我們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軟體動物,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刺激下,其貝殼內分泌並形成的圓形顆粒,因其有亮麗的光澤而被人們所喜愛,因而被稱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動物能生出珠來,作為水族之長的龍,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棗這該是龍珠神話產生的一個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還不是這么簡單。龍是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集合的對象有魚、鱷、蛇、豬、馬、牛,以及雷電、雲霧、虹霓等等。其中,鱷類和蛇類是卵生的。卵是圓形的,也可以說是顆粒狀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顆粒。那麼,古人會不會把鱷卵蛇卵當作一種「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將鱷蛇作為主要的集合對象,對其卵自然不會忽略;對鱷和蛇來說,卵的意義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鱷、有蛇,進而才有龍。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進入龍的生活之中的。那麼,龍珠就是龍卵;龍戲珠,實際上就是龍戲「卵」,是龍這個神物,對生命的呵護、愛撫和尊重。其中體現和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生命意識」,即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理解和發揮。

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為我們的看法提供了注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櫃生錢。某財主知道後,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裡,卻一不小心咽了下去。於是口渴求飲,缸水喝乾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於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系。

太陽,是我們對「珠」的另一個理解。我們見到的一些龍戲珠圖案,尤其是那些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為火球躍出海面。在人們的視野和觀念中,堪稱「火球」的,太陽可排在第一。那麼,很顯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陽出海了。既然是太陽出海,為什麼要龍來「戲」呢?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龍的傳說——烏龍:

少華山下的龍潭堡,原先只有十來戶人家。村裡住著:一家姓劉的父女二人,靠做賣豆腐為生。女兒名珠鳳,出落得俏模俊樣。有一天珠鳳去挑水,鉤搭上掛上來一條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來放到井台上,說:「怪可憐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對她點了點頭,一轉身竄到井裡去了。

珠鳳挑水剛進屋,聽見背後有人叫她。轉身一看,是個二十來歲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鳳的手,在她手心裡放了一粒滾圓滾圓的珠子,說:「我是渭河龍君的五太子,剛才在龍潭中戲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鉤搭上掙脫不得,多謝大姐救命之恩。這是一顆龍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後有啥為難事,大姐只管說一聲吧。」說完,頓時不見了影兒。珠鳳追出門外,只見井口一團白霧,聽得井水嘩啦啦響了幾聲。她覺得像是在夢中一般,再看手裡,分明是顆寶珠。進屋後,她將龍珠往水瓮里一丟,嘩棗,水花翻濺,泛起滿滿一瓮清水,嘗一口,比那井水還甜,珠鳳知是寶物,對誰也沒講,連她親大也瞞著。只是常常想起烏龍,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擔水,偷偷往井裡看上幾眼。

離龍潭堡四五里的孫家堡住著一家財東尹立先。珠鳳他媽死的時候,劉老漢沒錢殮葬,借了尹財東十兩銀子。日子窮,還不起,卻常給尹家送些豆腐,全當付了利息。這十兩本銀尹財東也不催要,樂得一年到頭吃豆腐不花錢買。

珠鳳姑娘年長一年,越發出落。尹立先賊眼骨碌一轉,打起了珠鳳的鬼主意。先是請了個能說會道的媒婆,給珠鳳說媒下聘禮來了。劉老漢執意不肯,珠鳳心性剛烈,提起禮盒子摔到門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財東知道了,氣得直翻白眼,罵道:「老東西給臉不要臉,十兩銀子的財十幾年咧欠著不還。哼!連本帶利紋銀百兩,三天內交來啥說不說,交不來銀子棗哼哼!」他眯起眼一聲冷笑:「叫珠鳳姑娘來頂賬!」話傳到劉老漢耳朵里,他也沒了主意。珠鳳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沒辦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兒上,牙一咬,心一橫,大叫一聲:「媽,兒跟你來了!」眼睛一閉,縱身撲進井裡。

珠鳳只覺得頭暈目眩,像是騰雲駕霧一般。忽聽得耳朵邊有人呼喊:「珠鳳,珠鳳妹妹!」慢慢睜開眼一看,原來自己不曾落到水裡,卻躺在烏龍的胳膊上。「烏龍哥!」她像見到親人一般,伏在烏龍的懷里大哭起來。烏龍勸她說:「珠鳳,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難過。狗財東為富不仁,天理難容,看我收拾這條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鳳不肯,他在她耳邊一陣悄聲絮語,說得珠鳳含淚帶笑,連連點頭。

聽得珠鳳投井、鄉親們打著火把下井救人。烏龍見有人下來,輕聲對珠鳳說:「好妹妹,我不送你了。」雙手將珠鳳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鳳,連忙綁上繩子,把她救了上來。

夜深人靜,珠風把她和烏龍的事從頭到尾給父親學了一遍,老漢聽了暗暗驚喜,卻又半信半疑。珠風從瓮里撈起龍珠,老漢見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鳳的話。珠鳳跳井得救的消息傳到尹立先耳里,老賊捋著鼠須一陣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財萬貫,金銀滿箱,再能有這么個美人幾,可真是……啊,嘿……」賊眼一轉,吩咐下人分頭准備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賊帶著一夥家丁朝珠鳳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陣狂風卷著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帶來的財禮早颳得沒了影兒,尹賊連人帶馬翻倒在地。狂風過後,老賊一看,財禮雖空,人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帶著一幫家院,揮棍舞棒,直奔劉老漢家來搶珠鳳。

烏龍見老賊三番事過,仍不知改,待老賊沖到井台邊,便現出真形,口含龍珠,噴出一股清泉。一時間電閃雷嗚,惡浪滔天,尹賊一夥狼哭鬼嚎,隨波翻滾,被沖入渭水河中,餵了魚鱉。一會兒雲消霧散,滿天霞光,雲端里舞起一條黑色巨龍,龍背上坐著珠鳳姑娘。飛到山頂,烏龍卧下歇息,珠鳳向父親和鄉親們揮手告別。

從此,人們就把這村子叫做龍泉村,後來又改成龍潭堡,把龍歇息的山頭也起名叫做烏龍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龍山了。

龍的傳說——百葉龍: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邊,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青年夫婦。妻子懷胎一年,生下一個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長知道後,大發雷霆,一口咬定這是不祥之物,逼著夫妻倆立即把嬰兒卡死。夫妻倆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腳盆,將嬰兒倒入門前的荷花池中。
幾天後,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見她那兒子從荷花叢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討奶吃。娘總是愛兒子的,於是抱起來餵了奶,就這樣,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兒子三次奶。一天,兩天,一直過了三百六十天,兒子漸漸長大,卻現出龍的樣子來。
這消息又傳到老族長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沒卡死,反而長大了,大為惱怒,於是想出一條毒計,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這個老頭兒身邊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邊樹叢里。等到那個女人淘米時,果然看見有條小龍游上岸來向她討奶吃。
老頭兒見狀舉刀就砍,小龍連忙躍人荷花池中。可是遲了,這一刀,把小龍的尾巴砍了下來,霎時間鮮血淋漓。剛好池中停著一隻美麗的大蝴蝶,那蝴蝶見小龍無故受害,沒了尾巴,心裡十分同情,就立即飛過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於是變成了一條美麗的龍尾巴。

就在這時候,狂風大作,烏雲翻滾,滿池荷花的花瓣紛紛揚揚飛旋起來,那條龍一下子長到十幾丈長,驟然從池中躍起來,身上插滿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飛騰而去。

那老頭兒見到這股氣勢,嚇得昏過去,死了。小龍的娘一見兒子飛人雲層,含著眼淚連喚三聲小龍,但是小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
自此以後,苕溪兩岸每逢乾旱,小龍就會飛來降雲播雨,使鄉親們獲得豐收。長興一帶老百姓為了感謝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龍鱗和蝴蝶龍尾,製成長興著名的「百葉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舞龍,用來紀念和慶賀。

龍的傳說——二郎逐蹇龍:

(廣元縣)又二十里為神宣驛,即古籌筆驛也。相傳武侯出師駐此。……神宣驛者,世傳二郎神持劍逐蹇龍過此,故名。(明,曹學*《蜀中名勝記》卷二四)

二郎,李冰子。《朱子語類》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按李冰於「二郎」之名已早見於此書。有關二郎神話,古籍不載,僅見於近人記述。)《都江堰功小傳》雲:「二郎為李冰仲子,喜馳獵,與其友七人斬蛟。又假飾美女,就婚孽鱗,以入祠勸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記》亦有記載。現代民間所傳關於二郎之神話則甚多,茲節述其一:秦災蜀,秦王命李冰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時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尋洪水禍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從冬及春,沓無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頭。七獵人出,二郎舉虎頭示之,七人咸驚。乃求共往偵水患,二郎允之。遂同至灌縣城邊一小河,聞茅屋內有哭聲,覘之,乃老嫗哀其幼孫將往祭水怪孽龍者,知洪水患害,乃在於斯耳。遂與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龍之法,眾人依計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兩刃刀,與七友同入江神廟,伏神座後。頃之,孽龍隨風雨入廟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齊戰孽龍,龍不支,竄出廟。四山鑼鼓喧天,人聲如潮。龍懼入水,二郎與七友亦俱入水;龍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龍。二郎與七友斗疲,暫憩於王婆岩下,而置龍於河中。河有龍洞,通崇床州河,孽龍乃伺機逃。二郎以三尖兩刃刀置河上,傾耳近柄而聽之,驚曰:「龍遁矣!」乃與七友急往覓龍,終復擒之於新津縣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孫老嫗,持鐵鎖鏈來謝贈之。二郎即以此鎖鏈鎖孽龍,系之於伏龍觀石柱下深潭中,後遂無水患。(《中國神話傳說詞典》)

龍的傳說——孽龍與病龍:

農歷的庚辰龍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塊,算來是3000年一遇,於是,這「龍」就成了特別珍稀的「千禧龍」。企業家、文化人都紛紛圍繞著「龍」做文章。總體上講,龍當然是好的,不好,怎麼會將我們民族、國家、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都比作龍呢?具細些說,對龍族的成員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這里得講點辯證法,就像人間有好人壞人之分一樣,龍族也有孽龍、歹龍、惡龍、禍害一方的龍。即就是好龍、善龍、祥龍、忠於職守的龍,也不能保證生生世世都不生瘡、不患病呀。
好龍和孽龍差不多是同時出現的。
早在傳說中的女媧氏時代,中原一帶,就曾張牙舞爪過一條為非作歹的黑龍,這條黑龍被女媧氏斬殺。到了舜帝的時候,九嶷山一帶一下子冒出了九條興妖作怪的惡龍,舜帝從遙遠的北方來到湖南,幫助老百姓除掉了這九條惡龍。滔滔黃河過龍門。龍門附近有一條卧龍溝,當年曾有十條惡龍盤踞在溝中,時不時地爬出來傷害人畜。勤政愛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經過這里,見惡龍呈凶,便持長弓,搭神箭,將這十條惡物一一射殺。也是這位治水英雄,將一條作惡多端的太湖孽龍鎖在了湖底龍洞,並在洞口壓上了一口大鐵鍋。
可見,神話英雄們對付孽龍的辦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斬除。
為什麼非斬除不可呢?英雄們明白:對歹惡的估息,就是對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龍,龍的隊伍才能純凈,才能擔負起布雨理水,為眾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錯開峽和斬龍台是很有名的。相傳大禹當年引導洪水到這里,一龍行錯了水道,被大禹撥劍斬之。玩忽職守,與孽龍無異。
斬龍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龍觀,觀里敬祀著一位頗具神話色彩的真實人物棗李冰。相傳秦時蜀地水患不息,一條孽龍興風作浪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兒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兒子二郎經過調查研究,制定了縝密的擒龍計劃。當孽龍隨風雨入廟攫取祭物的時候,李冰子二郎率眾勇士突然出擊,齊戰孽龍。孽龍搏戰不過,終被擒服,李冰將其以鐵鏈系之,鎖在伏龍觀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無水患。
像李冰這樣的太守還真是不多。
馬師皇是黃帝時代有名的馬醫了。相傳有一條患了病的龍,從天上下來,耷拉著耳朵,張著大口,求馬師皇醫治。馬師皇用銅針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湯葯,幾天後,龍病情好轉,點頭謝恩,騰雲而去。
流傳最廣遠的還是葯王孫思邈醫龍的故事。說是孫葯王五十歲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燈下潛心地攻讀醫書,忽然雷鳴電閃,暴雨傾盆。有人篤篤地敲門,葯王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身穿黃袍的乾瘦老頭來求醫。老頭衣不沾水,一進屋便雷停雨息。葯王為其切脈,說:「這脈像起如騰雲駕霧,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龍吧?」老頭頓首嘆道:「真是神脈啊!」葯王說:「你的病是吃出來的,如今肚子很餓,卻什麼都吃不進去,對吧?」龍又點點頭。葯王說:「後天現出真身來吧。」第三天,龍來了,從後山腳直穿到葯王的院中。葯王在龍頭上深深地扎了一針,又給龍灌了一桶湯葯,龍上吐下瀉地折騰了一陣,又在洞子里養了幾天,好了,飛走了。

如今的疽瘡和病變不算少了,多麼需要醫術高超的當代馬師皇、當代孫思邈!

龍的傳說——雪山龍:

大雪山的頂上有個龍池。據說,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總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老人們說:當年,健馱邏國有個羅漢,常常到龍池的龍王那兒去做客。羅漢神通廣大,坐在床上,就騰雲駕霧地飛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彌就躲在床底下,緊緊抓住床腳,跟著師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龍宮里,小沙彌才出來。
羅漢師徒兩人到了龍宮,龍王就請他們留下來吃飯。龍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飯來招待羅漢,而拿給小沙彌的卻是人世間普普通通的飯菜。
羅漢吃完了甘露飯,坐下來為龍王講經。小沙彌呢,就到廚房間去替師父洗飯缽。飯缽里有師父吃剩下來的飯粒,噴香噴香的。小沙彌想:怎麼我剛才吃的飯菜一點也不香呢?喔,原來你這個龍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厲害,我殺了你,自己來當龍王。
小沙彌這樣想的時候,龍王已覺得頭里疼得不得了。等到羅漢講經完畢,龍王就再三道歉,請求原諒。沙彌還是不答應,回到寺院里以後,就立誓要實現這個願望。
當天晚上,小沙彌死了,變成一條龍,騰空而起,飛到雪山頂上的龍池裡,和龍王狠狠地打了一場,終於把龍王殺死了,住進龍宮,發號施令,把龍王原先的部屬都收歸自己管轄。

沙彌還不滿足。他想,龍王不給我吃天上的甘露飯。你師父也是知道的,為啥也不開腔呢?所以,他連師父也怪上了,就颳起狂風來,把連片的樹木連根拔起,想要砸毀師父的寺院。
這時,迦膩色迦王知道了這件事,就來過問。羅漢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了迦膩色迦王。迦膩色迦王就給沙彌在雪山下專門造一個寺院,修一座佛塔,有一百來尺高。想給他們做做和事佬。可是沙彌不答應,老是呼風喚雨來搗亂,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沙彌龍毀了六次。
迦膩色迦王也發火了,心想我堂堂一個國王,連小小的沙彌也制服不了,像話嗎?就點起了大批兵馬,來到雪山下,非要把龍池填平了不可。

沙彌龍害怕起來,搖身一變,變成個老波羅門,去對國王說:
「你是個堂堂的國王,所向無敵,至高無上,怎麼無緣無故去和一條龍打起仗來呢,龍不過是一種動物,它力大無窮,騰雲駕霧,上天入地,也不是我們人類的對手。國王今天興師動眾,去跟一條龍打,實在不值得。打贏了)你也講不響;打輸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勸你還是趕快收兵回去吧。」
迦膩色迦王不聽他的話,堅持要打。
沙彌龍回到龍池,發起威來,頓時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狂風拔起了大樹,沙石像雨滴一般打過去。天昏地暗,國王的軍馬被打得狼狽不堪,四下逃散。
國王只好去請求如來佛來保護他,說道:
「我這個國工從來沒有打過敗仗,今天卻輸在一條龍的手裡,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來,大慈大悲,保佑我打敗惡龍。」
於是,國王的兩個肩膀上冒出了熊熊的火焰來,狂風平息了,雲霧散開時,沙彌龍再也施不出威,只好逃回龍池。
國王命令每個軍士挑一擔石頭來,發誓要填平龍池。沙彌龍又變成婆羅門,去對國王說:
「我就是雪山龍池裡的龍王,被你打敗了,只好來請求饒恕。你要是真的殺了我,我懷恨在心,生生世世也要尋找機會報仇的,你看著辦吧。」
迦膩色迦王就和沙彌龍講和了,跟它訂了誓約,如果以後再犯,就不再饒恕它。
沙彌龍說:「我是一條龍,龍性發作的時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請你再把寺院造起來,我一定不摧毀了。你可以常派一個人望著山頂上。如果發現山上湧起了黑雲,就趕緊敲響牛骨頭,我聽到了這聲音,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於是,迦膩色迦王就在那裡造了座寺院,建起了佛塔。派人看望山頂雲氣的習慣,一直流傳到現在。(玄奘《大唐西域記》譯寫《龍的傳說》)

『貳』 關於龍的成語或典故

卧虎藏龍、
龍生九子、
葉公好龍、
龍馬精神、
龍爭虎鬥、
龍鳳呈祥、
飛龍在天、
龍飛鳳版舞、
亢龍權有悔、
龍虎風雲、
畫龍點睛、
龍潭虎穴、
車水馬龍、
望子成龍、
鯉魚跳龍門、
魚躍龍門、
筆走龍蛇、
龍騰虎躍、
魚龍混雜、
降龍伏虎、
乘龍快婿、
直搗黃龍、
虎踞龍盤、
跑龍套、
老態龍鍾、
大水沖了龍王廟、
酒虎詩龍、
群龍無首、
白龍魚服、
二龍戲珠

『叄』 龍的傳說和典故

有關龍的傳說

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龍不是被帝王們全部霸佔。在民間,龍仍然以各種方式出現。中國的各個民族幾乎都有以龍為主題的傳說和故事,人們以賽龍舟、舞龍燈來歡慶節日,以祭祀龍來祈求風調雨順,下面介紹一些龍的傳說:

龍的傳說——天龍:
太原晚報副刊以「天龍」為名。有朋友問:天龍是怎樣的龍?為什麼會有天龍?
天龍,當然指天上的龍,或升天的龍。龍能夠騰翔於雲天,是由其取材對象和神性決定的。龍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顯靈、征瑞、兆禍、示威來概括。其中的「好飛」和「通天」,是「天龍」形成的決定性因素。我們知道,作為龍的集合對象,雷電、雲霧、虹霓等本來就是飛騰在空中的「天象」;而魚、鱷、蛇等在水中潛游之快,馬、牛、鹿等在陸地上奔跑之速,都類似於「飛」棗古人由於思維的模糊性,往往將潛游於水中的魚、鱷、蛇等,奔跑於陸地上的馬、牛、鹿等,和飛升騰躍在空中的雷電、雲霧、虹霓等看成一個神物的不同表現,從而認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飛。
「好飛」必然「通天」。因為「飛」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遼闊、至高無上的天。因而,從遠古到如今,人們總是讓神龍常常出現在浩渺無垠的昊天雲氣中。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黑陶雙耳盆上,有將「魚藻紋」和「鳥紋」刻劃在一起的圖案;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鳥魚紋」,也將天上飛的鳥同水中游的魚棗龍的集合對象聯系起來。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龍的模糊集合之初,龍就開始有了「通天」的意味。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一件「龍鳳導引升天帛畫」。畫面上的龍,豎身卷尾,頭臉朝天,肢爪劃動,躍躍而上。旁邊是它的同伴棗昂首展翅的鳳。龍鳳之下,站一位雙手合十的裙服女子。顯然,這位女子在祈禱著、接受著龍鳳的導引,要飛升到天上去,做一名自由自在的「女仙」。
於是,龍就有了溝通天地,做天地間的橋梁和信使的能力和身份。那些專制帝王們之所以稱自己為「真龍天子」,其根本點就在於瞅准了龍的「通天」的神性,和充當天地間橋梁和信使的能力。
對於老百姓而言,「天龍」則是一種民族心理的對應、釋放和外化。我們的祖先們,生活在異常艱辛的環境里,自然界災害頻仍,氏族間你爭我斗,自身面臨生老病死諸多苦痛。進入階級社會後,又增加了來自專制皇權的壓力,而這後一種壓力又同道德倫理相結合,以「三綱五常」等形式箍桶填鴨般灌進人們的血脈中,不容分說、無可拒絕地捆綁住人們的手腳。然而,追求自由乃是人之為人的天性棗天性自由卻無時不在羈絆之中,於是,人們期冀著、希求著、幻想著掙開繩索,超脫塵世,過一種能使天性充分展開的無拘無束的生活。
龍為滿足人們這樣的心理提供了可能。它既可以舒暢地在水中游,矯捷地在地上走,更可以瀟灑地在天上飛。天上多麼美妙啊!皎潔的明月,雪白的雲團,艷麗的霞光,更有長風千里,電掣萬仞,雷霹八方……天龍,天龍,實際上是人心想高飛、在高飛啊。

龍的傳說——龍珠:
人們在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綉品等載體上常見「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三龍戲珠」、「多龍戲珠」之分)圖案。有朋友問了:什麼是「龍珠」?「龍珠」因何而來?「龍戲珠」又是怎麼回事?
龍珠是與龍有關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這是《莊子》的說法了。《埤雅》也言「龍珠在頜」。《述異記》講,「凡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上述說法講了兩個意思:一是龍珠常藏在龍的口腔之中,適當的時候,龍會把它吐出來;二是龍珠的價值很高,用民諺來說,就是得一顆龍珠,勝過種一千畝柑橘。
那麼,龍珠從何而來呢?龍為什麼要戲珠呢?
我們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軟體動物,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刺激下,其貝殼內分泌並形成的圓形顆粒,因其有亮麗的光澤而被人們所喜愛,因而被稱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動物能生出珠來,作為水族之長的龍,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棗這該是龍珠神話產生的一個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還不是這么簡單。龍是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集合的對象有魚、鱷、蛇、豬、馬、牛,以及雷電、雲霧、虹霓等等。其中,鱷類和蛇類是卵生的。卵是圓形的,也可以說是顆粒狀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顆粒。那麼,古人會不會把鱷卵蛇卵當作一種「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將鱷蛇作為主要的集合對象,對其卵自然不會忽略;對鱷和蛇來說,卵的意義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鱷、有蛇,進而才有龍。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進入龍的生活之中的。那麼,龍珠就是龍卵;龍戲珠,實際上就是龍戲「卵」,是龍這個神物,對生命的呵護、愛撫和尊重。其中體現和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生命意識」,即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理解和發揮。
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為我們的看法提供了注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櫃生錢。某財主知道後,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裡,卻一不小心咽了下去。於是口渴求飲,缸水喝乾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於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系。
太陽,是我們對「珠」的另一個理解。我們見到的一些龍戲珠圖案,尤其是那些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為火球躍出海面。在人們的視野和觀念中,堪稱「火球」的,太陽可排在第一。那麼,很顯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陽出海了。既然是太陽出海,為什麼要龍來「戲」呢?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龍的傳說——烏龍:
少華山下的龍潭堡,原先只有十來戶人家。村裡住著:一家姓劉的父女二人,靠做賣豆腐為生。女兒名珠鳳,出落得俏模俊樣。
有一天珠鳳去挑水,鉤搭上掛上來一條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來放到井台上,說:「怪可憐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對她點了點頭,一轉身竄到井裡去了。
珠鳳挑水剛進屋,聽見背後有人叫她。轉身一看,是個二十來歲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鳳的手,在她手心裡放了一粒滾圓滾圓的珠子,說:「我是渭河龍君的五太子,剛才在龍潭中戲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鉤搭上掙脫不得,多謝大姐救命之恩。這是一顆龍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後有啥為難事,大姐只管說一聲吧。」說完,頓時不見了影兒。珠鳳追出門外,只見井口一團白霧,聽得井水嘩啦啦響了幾聲。她覺得像是在夢中一般,再看手裡,分明是顆寶珠。進屋後,她將龍珠往水瓮里一丟,嘩棗,水花翻濺,泛起滿滿一瓮清水,嘗一口,比那井水還甜,珠鳳知是寶物,對誰也沒講,連她親大也瞞著。只是常常想起烏龍,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擔水,偷偷往井裡看上幾眼。
離龍潭堡四五里的孫家堡住著一家財東尹立先。珠鳳他媽死的時候,劉老漢沒錢殮葬,借了尹財東十兩銀子。日子窮,還不起,卻常給尹家送些豆腐,權當付了利息。這十兩本銀尹財東也不催要,樂得一年到頭吃豆腐不花錢買。
珠鳳姑娘年長一年,越發出落。尹立先賊眼骨碌一轉,打起了珠鳳的鬼主意。先是請了個能說會道的媒婆,給珠鳳說媒下聘禮來了。劉老漢執意不肯,珠鳳心性剛烈,提起禮盒子摔到門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財東知道了,氣得直翻白眼,罵道:「老東西給臉不要臉,十兩銀子的財十幾年咧欠著不還。哼!連本帶利紋銀百兩,三天內交來啥說不說,交不來銀子棗哼哼!」他眯起眼一聲冷笑:「叫珠鳳姑娘來頂賬!」話傳到劉老漢耳朵里,他也沒了主意。珠鳳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沒辦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兒上,牙一咬,心一橫,大叫一聲:「媽,兒跟你來了!」眼睛一閉,縱身撲進井裡。
珠鳳只覺得頭暈目眩,像是騰雲駕霧一般。忽聽得耳朵邊有人呼喊:「珠鳳,珠鳳妹妹!」慢慢睜開眼一看,原來自己不曾落到水裡,卻躺在烏龍的胳膊上。「烏龍哥!」她像見到親人一般,伏在烏龍的懷里大哭起來。烏龍勸她說:「珠鳳,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難過。狗財東為富不仁,天理難容,看我收拾這條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鳳不肯,他在她耳邊一陣悄聲絮語,說得珠鳳含淚帶笑,連連點頭。
聽得珠鳳投井、鄉親們打著火把下井救人。烏龍見有人下來,輕聲對珠鳳說:「好妹妹,我不送你了。」雙手將珠鳳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鳳,連忙綁上繩子,把她救了上來。
夜深人靜,珠風把她和烏龍的事從頭到尾給父親學了一遍,老漢聽了暗暗驚喜,卻又半信半疑。珠風從瓮里撈起龍珠,老漢見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鳳的話。珠鳳跳井得救的消息傳到尹立先耳里,老賊捋著鼠須一陣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財萬貫,金銀滿箱,再能有這么個美人幾,可真是……啊,嘿……」賊眼一轉,吩咐下人分頭准備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賊帶著一夥家丁朝珠鳳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陣狂風卷著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帶來的財禮早颳得沒了影兒,尹賊連人帶馬翻倒在地。狂風過後,老賊一看,財禮雖空,人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帶著一幫家院,揮棍舞棒,直奔劉老漢家來搶珠鳳。
烏龍見老賊三番事過,仍不知改,待老賊沖到井台邊,便現出真形,口含龍珠,噴出一股清泉。一時間電閃雷嗚,惡浪滔天,尹賊一夥狼哭鬼嚎,隨波翻滾,被沖入渭水河中,餵了魚鱉。
一會兒雲消霧散,滿天霞光,雲端里舞起一條黑色巨龍,龍背上坐著珠鳳姑娘。飛到山頂,烏龍卧下歇息,珠鳳向父親和鄉親們揮手告別。
從此,人們就把這村子叫做龍泉村,後來又改成龍潭堡,把龍歇息的山頭也起名叫做烏龍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龍山了。

龍的傳說——龍舟: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一種源遠流長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其起因歷來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說是為了紀念越王勾踐操練水師,打敗吳國。「越地傳雲,競渡之事起於越王勾踐,今龍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陽》)吳越交戰,勾踐敗而被俘,在吳國過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騙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國。回國後,他卧薪嘗膽,立志雪恥,於當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師,開始操練,終於在數年後,一舉消滅吳國。後人為了昭彰勾踐這種堅韌不撥的精神,便效仿越國水師演練時的情景,於五月五日這一天劃船競渡,以示紀念。
二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和曹娥。傳說伍子胥因遭讒言誹謗,被吳王夫差命人拋於錢塘江波濤之中,有曹娥駕舟去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曹娥碑》)。後世遂劃龍舟,作救伍員狀。
三說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這種說法普遍被接受,其文字記載始見於南朝梁人撰寫的《續齊諧記》:「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除上述外,各地還有一些不同的說法。在貴州黔東南地區,有說法認為龍舟競渡是為了紀念捨身殺死毒龍的老人;雲南傣族認為是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又作「岩宏窩」)。還有「迎夏至」、「避惡日」——認為五月是「惡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等說法。
這些說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沒有說清楚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不管是為了紀念某某人,還是為了「迎夏至」、「避惡日」,為什麼偏偏要舉辦「龍舟」競渡呢?也就是說,為什麼要賽「龍舟」而不賽其它什麼「舟」呢?
回答這個問題,得從龍的基本神性入手。我們說過,龍有喜水、好飛、善變、征瑞等神性和興雲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職。既然有這樣的神性和神職,被生活在江瀆四流、湖泊星羅的水鄉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崇拜意識必然要外化為具體行為。這些行為包括:祭神,將人間美味敬獻給神靈,並伴之以香火,讓其款款享用;娛神,歌唱、舞蹈,想著法兒讓神快樂;擬神,模仿神的舉止形態,表示自己和神物有密切的關系,自己身上已秉賦了「神性」,從而能夠「神靈活現」。這大概是「龍舟競渡」的深層動因。人們相信,通過聲勢浩大的競賽龍舟,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龍心神感應而大娛大悅,從而煥發神性,克盡神職,保佑一方水土風調雨順,稼漁豐成。同時,也使人們自身秉賦龍性,像龍那樣強悍矯健,進而怯邪彌難。至於紀念某某人雲雲,只不過是一種附會。原因大概在於,這些人傑的「人性」和龍的「神性」有相通一致之處,又多少分擔了龍的一部分「神職」。比如伍子胥就曾被奉為長江水域的「水仙」、「濤神」、「潮神」和「江神」;屈原也曾被封為「廣源順濟王」,有「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之說。
「龍舟」是做成龍形或刻有龍紋的船隻。古代那些有「真龍天子」之稱的帝王們,行走水路時一般都要乘龍舟。如「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穆天子傳》),「上御龍舟,幸江都」(《隋書·煬帝紀》)。皇帝乘坐的龍舟,高大寬敞,雄偉奢華,舟上樓閣巍峨,舟身精雕細鏤,彩繪金飾,氣象非凡。南宋畫院待詔李嵩畫的「大龍舟」,即是一例。民間用來競渡的龍舟和皇家龍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狹長一些,以利賽事。
用作競渡的龍舟,其形制因時代而變化,因地域而不同。據載,舊時西湖上的龍舟,約四五丈長,頭尾高翹,彩畫成龍形;中艙上下兩層,船首有龍頭太子和鞦韆架,均以小孩裝扮,太子立而不動,鞦韆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劍、戟等「十八般武藝」和各式旗幟。尾有蜈蚣旗,中艙下層敲打鑼鼓,旁坐水手劃船。
蘇州的龍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艙,兩旁劃手十六人。篙師執長鉤立於船頭,稱作擋頭篙。船頭亭上,選面端貌正的兒童,裝扮成台閣故事,稱龍頭太子。船尾高丈余,牽系彩繩,由擅長嬉水的小兒表演「獨占鰲頭」、「童子拜觀音」、「指日高升」、「楊妃春睡」等節目。
當代用來競渡的龍船,形制比舊時簡化了許多。船以色彩分赤龍、青龍、黃龍、白龍、黑龍等。船身、船上的羅傘旌旗等裝飾,以及劃手們的服裝乃至船槳,都要求一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龍舟短則七丈多,長則十一丈余,劃動時有如游龍戲水。福建的龍舟,船首雕刻龍頭,口能開合,舌能轉動。貴州的龍舟由三隻獨木船聯合而成,中間較長的一隻稱「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揮,兩邊的兩只船身稍短,稱「子船」。
有關競渡的儀式、規定、技巧和情景也因時因地不同而豐富多彩。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鑼挾鳴濤鼓駭雷,紅旗斜插剪波來。錦標奪到軒騰處,風卷龍髯雪作堆。」古人的詩句將幾百年前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躍然紙上。
詩中提到的「標」即「標竿」或「標船」,是各龍船爭奪的目標。「標竿」上懸掛錦彩、銀碗、錢鈔等賞物,立於水中,快捷先到者可得。「標船」設置在終點,當競渡的龍舟接近時,將「標」拋入水中,讓諸「龍」爭奪。標有「魚標」、「鴨標」、「鐵標」等。魚標鴨標是活的,投入水中即刻遊走,要一下子捉住,是不容易的。鐵標沉重,拋落便到水底,如果沒有相當棒的潛水本領,同樣是捉不起來的。因此,龍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兩個水性極好的「標手」,專司奪標之職。
有的地方還流行「做勝會」——即由看船上的遊客買土罐或鴨子,擲入水中,由參與競渡的龍舟,入水爭奪以為娛樂。
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羅江畔,每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著龍頭,一批一批地匯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弔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繫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將龍頭扛到江邊洗澡,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才開始賽龍舟。地域不同,講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龍前數日,要祀神演試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稱作「撥龍頭」。競渡的組織者,年前率眾位游手,將一根帶葉竹竿豎立橋頭,以便來年「出龍認色」,其名曰「鑽五」;月朔互相往來,名曰「拜客」,等等。
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龍舟競渡也傳到了日本及東南亞諸國。比如,日本的九州、沖繩等沿海地區,就流行一種賽船活動。不過他們不叫龍舟競渡,而叫「爬龍」。新加坡常在端午節這天,舉行全國性的龍舟比賽。他們的龍舟披紅掛彩,扮作「獅子」、「狗熊」的司鼓手站在龍舟最前面,擂動大鼓,指揮和協調劃手動作。整個比賽,一般從下午兩三點開始,直到夕陽西下才告結束。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84年5月16日作出決定,將龍舟競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年10月,在廣東佛山舉行了全國首屆屈原杯龍舟賽。1985年6月6日,中國龍舟協會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7月,第二屆屈原杯龍舟賽在葛洲壩三江航道舉行,觀眾多達十餘萬。這樣的龍舟競渡至今已舉行了十數屆。近年來的龍舟競渡,賽制趨於完善,規模也越來越大,並向國際性賽事進展。
龍舟競渡需要寬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淺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競渡不成了。於是,淺水地的人們就做成「旱龍舟」,在街市、高台、場地上遊走,俗稱「迎鬼船」。江西一帶有這樣的風俗,時間亦在端午節。
造龍船也不只是為了競渡。如貴州黔東南和湘西一帶苗族同胞的「龍船節」,所做的龍船就不是為了競賽,而主要是為了乘坐龍船游村串寨,會親訪友。龍船下水前,先由歌師唱吉祥祝福歌,祝願龍船一路順風。每條船上都有一位「鼓頭」,由全寨推選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坐於龍頸擊鼓發令,主持船上活動。龍船過寨,鳴放鐵炮傳告親友,岸上報以「接龍」鞭炮,親友遂上前向船上的人敬米酒,並將鴨、鵝、綵綢等禮品掛於「龍頭」。龍船靠岸,水手們將糯米飯團和菜餚放在船幫上就餐,不用碗筷。婦女、兒童這時紛紛前來「討路邊飯」,據說吃了龍船上的食品能消災避難。龍船形制精巧美觀,龍身由一隻母船和兩只子船捆紮而成,叫做「子母船」,皆為獨木鏤空。龍頭約長兩米多,用水柳木雕刻,裝有一對一米多長的龍角。因龍頭著色不同,分為青龍、赤龍、黃龍等。各寨為了保護龍船,還專門建有「龍篷」。龍船節從農歷五月十六日開始,具體節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龍船即可下水,歷時三天左右。在廣東水鄉,龍船出遊時,家家送米酒給劃船的人,並由老人為龍點眼,然後才下水游去。游完後,龍頭供奉在龍王廟,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第二年挖出來再用。傍晚,村民們還要燒一大鍋「龍船飯」,不管什麼人都可以食用,以廣結「龍緣」,遍得「龍福」。

【龍陽泣魚】《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後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龍去鼎湖】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因以「龍去鼎湖」謂帝王去世。

『肆』 關於 龍 的典故

原文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譯文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樑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裡的牆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我得去他家裡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麼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裡不一的人。但歷史上的葉公卻不是這樣的人。 葉公最著名的功勞是他不以怨報德,果斷率兵平定了白公勝的叛亂,從而穩定了楚國政權。之後,為了楚國的長治久安,把職位讓給別人,這一讓賢之舉,被專家們評為不迷權貴、深明大義。 葉公沈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為葉邑尹而始姓葉。葉公生於楚國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秦國出兵擊退吳軍後,楚昭王把沈諸梁封到楚國北疆重鎮「方城之外」的葉邑為尹。沈諸梁受到了楚國朝野及四境諸侯的敬重,時年24歲。 經考古發掘證實,他主持葉政期間,採取養兵息民、發展農業、增強國力的策略,組織民眾修築了中國現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當地數十萬畝農田得以灌溉,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鄭國渠早300多年。至今,葉公修築的東陂、西陂遺址保存尚好,是葉公治水的歷史見證。 史學專家安國樓博士稱,葉公確實有畫龍的愛好,但龍是神化了的動物,不可能下降葉宅,「葉公好龍」折射出葉公所在地和所處時代龍文化的豐厚內涵。專家們還指出,漢代劉向描寫的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漢代儒家思想走向獨尊的地位後,對楚道之風等其他學派的貶斥。 根據《周禮》規制,葉公去世後,即被立祠享祭。葉公的後裔為紀念祖上之德與祖居之地,部分改沈為葉,是為葉姓之源。因此,葉公沈諸梁又是世界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後,澧河之濱的葉公墓前,來自海內外的葉姓子孫紛紛回鄉祭祖,已成為中原文化旅遊的一大景觀。

『伍』 有關龍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1、畫龍點睛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那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2、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3、蠻龍歸正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大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裡翻身打滾,興風作浪,還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

於是烏龜帶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揮它,它全然不理。大禹於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

烏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只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制服了。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5)關於龍的典故擴展閱讀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在中華,龍文化、龍的傳說蘊涵著中國人所重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互主體觀的訴求;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兼容並包的多元文化觀。中國龍文化內涵豐富,從性質和內涵來看,龍文化可分為三大類型:宗教龍、政治龍和藝術龍。

宗教龍即把龍當作聖物或神靈來崇拜,把龍視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護神等。政治龍是統治階級利用人們普遍崇拜龍的心理,把帝王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用以維護統治。

藝術龍就是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對龍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繪畫、舞蹈、神話傳說、競技活動等方式表現龍。

中國龍文化傳入東南亞要比日本早的多,因而顯得更具原始文化的特性。越南、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龍鳳藝術,明顯具有中國長江文化系的特徵。龍的頭大,有些像獅子或牛,腹粗,尾大,足小。

這種龍的形象在這一地區的建築、服飾、雕刻,以及龍舟、龍舞和龍燈等民俗活動中,隨處可見。長江以南有星羅棋布的江河湖泊。龍舟文化甚為發達。指揮龍舟競渡的銅鼓飾有龍鳳等吉祥動物圖案。東南亞的銅鼓藝術源於中國。

滇系和粵系銅鼓藝術的差別也見之於東南亞,成為長江龍鳳文化的地方演變體。從古代文化史的角度看,東南亞龍文化是長江文化系,特別是苗蠻文化向南的伸延。

『陸』 龍的典故

惡龍不鬥地頭蛇地頭蛇:比喻稱霸一方的人。比喻外來者盡管很厲害,也斗不過本地的惡勢力

托鳳攀龍〖解釋〗猶言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權貴。

人中龍虎〖解釋〗比喻人中豪傑。

攀龍附驥〖解釋〗攀:攀附;驥:好馬。比喻攀附聖賢,歸附俊傑。

烹龍炮鳳〖解釋〗①比喻烹調珍奇餚饌。亦形容菜餚豪奢珍貴。②比喻高超的藝術技藝。亦作「烹龍庖鳳」。亦作「烹龍煮鳳」。

炮龍烹鳳〖解釋〗形容豪奢珍奇的餚饌。也指一種餚饌名。同「炮鳳烹龍」。

炮鳳烹龍〖解釋〗①形容豪奢珍奇的餚饌。②指一種餚饌名。

矯若游龍〖解釋〗常用於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同「矯若驚龍」。

畫龍刻鵠〖解釋〗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同「畫虎刻鵠」。

畫龍不成反為狗〖解釋〗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虎踞龍蟠〖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

虎據龍蟠〖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

虎超龍驤〖解釋〗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變龍蒸〖解釋〗指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

筆底龍蛇〖解釋〗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大水淹了龍王廟龍王廟:管水之神的廟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互相之間發生了爭端。

祖龍之虐指秦始皇焚書坑儒。祖龍,指秦始皇。

擲杖成龍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葯,然後就跳進壺里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於是向老翁學道,後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於葛陂,變成一條龍。事見《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後以「擲杖成龍」為典,借指還鄉。

真龍天子舊時認為皇帝是天上的真龍下凡,因以為皇帝的代稱。

真龍活現形容逼真。

雲蒸龍變雲氣興起,神龍飛動。比喻英雄豪傑遇時奮起。

雲起龍襄比喻英雄豪傑乘時而起。

魚質龍文魚的實質,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魚躍龍門同「魚化龍」。

魚升龍門同「魚化龍」。

魚龍漫衍見「魚龍曼延」。

魚龍曼延亦作「魚龍漫衍」。亦作「魚龍曼衍」。①古代百戲雜耍名。由藝人執持製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②喻虛假多變,玩弄權術。

魚龍曼羨喻世事變幻。

魚龍變化謂魚變化為龍。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變化。

魚龍百變像魚龍那樣變化多端。

一龍一豬比喻兩個人高下相差極大。

綉虎雕龍比喻文章的辭藻華麗。

舞鳳飛龍猶龍飛鳳舞。氣勢奔放雄壯的樣子。

屠龍之伎比喻雖有很高造詣卻不切實用的技能。

土龍沐猴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歲在龍蛇《後漢書·鄭玄傳》:「五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當命終,有頃寢疾。」李賢註:「北齊劉晝《高才不遇傳》論玄曰『辰為龍,巳為蛇,歲至龍蛇。賢人嗟,玄以讖合之』,蓋謂此也。」歲,歲星;龍,指辰;蛇,指巳。後謂命

歲在龍虵見「歲在龍蛇」。

屍居龍見居:靜居;見:出現。靜如屍而動如龍。

事火咒龍比喻荒誕不經之事。事火,指祀火為神;咒龍,指咒龍請雨。

神龍失埶喻失去權位。埶,同「勢」。

神龍馬壯喻身體健壯、氣宇軒昂。

神龍見首清趙執信《談龍錄》:「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司寇哂之曰:『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後以「神龍見首」指詩文跌宕多姿。

如龍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

日角龍顏舊時相術家謂額頭隆起為龍顏。「日角龍顏」為帝王的貴相。

日角龍庭舊時相術家謂天庭隆起為龍庭。「日角龍庭」為帝王的貴相。

雀馬魚龍泛指珍禽異獸。語本《漢書·西域傳贊》:「自是之後,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青龍金匱指六辰。謂良辰吉日。舊時星命家以為,青龍、明堂、金匱、天德、司命等六辰為吉神,六辰值日,諸事皆宜,為黃道吉日。

強龍不壓地頭蛇比喻實力強大者也難對付當地的勢力。

前怕龍,後怕虎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潛龍伏虎潛藏的蛟龍,潛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騎龍弄鳳①比喻成仙。②比喻騰達。

批逆龍鱗同「批逆鱗」。

烹龍煮鳳見「烹龍炮鳳」。

烹龍庖鳳見「烹龍炮鳳」。

炮龍烹鳳見「炮鳳烹龍」。

攀龍託鳳猶言攀龍附鳳。

描龍綉鳳指精美的手工刺綉。泛指古代女紅。亦作「描鸞刺鳳」、「描龍刺鳳」。

曼衍魚龍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獸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戲節目。魚龍:古代百戲節目。古代演出的雜戲名。比喻事物的離奇變幻。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葉公好龍: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樑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裡的牆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我得去他家裡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麼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龍的傳說——龍王: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龍的傳說——龍珠:

人們在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綉品等載體上常見「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等)圖案。有朋友問了:什麼是「龍珠」?「龍珠」因何而來?「龍戲珠」又是怎麼回事?

龍珠是與龍有關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這是《莊子》的說法了。《埤雅》也言「龍珠在頜」。《述異記》講,「凡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上述說法講了兩個意思:一是龍珠常藏在龍的口腔之中,適當的時候,龍會把它吐出來;二是龍珠的價值很高,用民諺來說,就是得一顆龍珠,勝過種一千畝柑橘。

那麼,龍珠從何而來呢?龍為什麼要戲珠呢?我們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軟體動物,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刺激下,其貝殼內分泌並形成的圓形顆粒,因其有亮麗的光澤而被人們所喜愛,因而被稱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動物能生出珠來,作為水族之長的龍,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棗這該是龍珠神話產生的一個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還不是這么簡單。龍是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集合的對象有魚、鱷、蛇、豬、馬、牛,以及雷電、雲霧、虹霓等等。其中,鱷類和蛇類是卵生的。卵是圓形的,也可以說是顆粒狀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顆粒。那麼,古人會不會把鱷卵蛇卵當作一種「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將鱷蛇作為主要的集合對象,對其卵自然不會忽略;對鱷和蛇來說,卵的意義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鱷、有蛇,進而才有龍。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進入龍的生活之中的。那麼,龍珠就是龍卵;龍戲珠,實際上就是龍戲「卵」,是龍這個神物,對生命的呵護、愛撫和尊重。其中體現和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生命意識」,即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理解和發揮。

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為我們的看法提供了注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櫃生錢。某財主知道後,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裡,卻一不小心咽了下去。於是口渴求飲,缸水喝乾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於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系。

太陽,是我們對「珠」的另一個理解。我們見到的一些龍戲珠圖案,尤其是那些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為火球躍出海面。在人們的視野和觀念中,堪稱「火球」的,太陽可排在第一。那麼,很顯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陽出海了。既然是太陽出海,為什麼要龍來「戲」呢?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龍的傳說——烏龍:

少華山下的龍潭堡,原先只有十來戶人家。村裡住著:一家姓劉的父女二人,靠做賣豆腐為生。女兒名珠鳳,出落得俏模俊樣。有一天珠鳳去挑水,鉤搭上掛上來一條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來放到井台上,說:「怪可憐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對她點了點頭,一轉身竄到井裡去了。

珠鳳挑水剛進屋,聽見背後有人叫她。轉身一看,是個二十來歲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鳳的手,在她手心裡放了一粒滾圓滾圓的珠子,說:「我是渭河龍君的五太子,剛才在龍潭中戲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鉤搭上掙脫不得,多謝大姐救命之恩。這是一顆龍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後有啥為難事,大姐只管說一聲吧。」說完,頓時不見了影兒。珠鳳追出門外,只見井口一團白霧,聽得井水嘩啦啦響了幾聲。她覺得像是在夢中一般,再看手裡,分明是顆寶珠。進屋後,她將龍珠往水瓮里一丟,嘩棗,水花翻濺,泛起滿滿一瓮清水,嘗一口,比那井水還甜,珠鳳知是寶物,對誰也沒講,連她親大也瞞著。只是常常想起烏龍,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擔水,偷偷往井裡看上幾眼。

離龍潭堡四五里的孫家堡住著一家財東尹立先。珠鳳他媽死的時候,劉老漢沒錢殮葬,借了尹財東十兩銀子。日子窮,還不起,卻常給尹家送些豆腐,全當付了利息。這十兩本銀尹財東也不催要,樂得一年到頭吃豆腐不花錢買。

珠鳳姑娘年長一年,越發出落。尹立先賊眼骨碌一轉,打起了珠鳳的鬼主意。先是請了個能說會道的媒婆,給珠鳳說媒下聘禮來了。劉老漢執意不肯,珠鳳心性剛烈,提起禮盒子摔到門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財東知道了,氣得直翻白眼,罵道:「老東西給臉不要臉,十兩銀子的財十幾年咧欠著不還。哼!連本帶利紋銀百兩,三天內交來啥說不說,交不來銀子棗哼哼!」他眯起眼一聲冷笑:「叫珠鳳姑娘來頂賬!」話傳到劉老漢耳朵里,他也沒了主意。珠鳳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沒辦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兒上,牙一咬,心一橫,大叫一聲:「媽,兒跟你來了!」眼睛一閉,縱身撲進井裡。

珠鳳只覺得頭暈目眩,像是騰雲駕霧一般。忽聽得耳朵邊有人呼喊:「珠鳳,珠鳳妹妹!」慢慢睜開眼一看,原來自己不曾落到水裡,卻躺在烏龍的胳膊上。「烏龍哥!」她像見到親人一般,伏在烏龍的懷里大哭起來。烏龍勸她說:「珠鳳,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難過。狗財東為富不仁,天理難容,看我收拾這條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鳳不肯,他在她耳邊一陣悄聲絮語,說得珠鳳含淚帶笑,連連點頭。

聽得珠鳳投井、鄉親們打著火把下井救人。烏龍見有人下來,輕聲對珠鳳說:「好妹妹,我不送你了。」雙手將珠鳳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鳳,連忙綁上繩子,把她救了上來。

夜深人靜,珠風把她和烏龍的事從頭到尾給父親學了一遍,老漢聽了暗暗驚喜,卻又半信半疑。珠風從瓮里撈起龍珠,老漢見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鳳的話。珠鳳跳井得救的消息傳到尹立先耳里,老賊捋著鼠須一陣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財萬貫,金銀滿箱,再能有這么個美人幾,可真是……啊,嘿……」賊眼一轉,吩咐下人分頭准備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賊帶著一夥家丁朝珠鳳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陣狂風卷著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帶來的財禮早颳得沒了影兒,尹賊連人帶馬翻倒在地。狂風過後,老賊一看,財禮雖空,人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帶著一幫家院,揮棍舞棒,直奔劉老漢家來搶珠鳳。

烏龍見老賊三番事過,仍不知改,待老賊沖到井台邊,便現出真形,口含龍珠,噴出一股清泉。一時間電閃雷嗚,惡浪滔天,尹賊一夥狼哭鬼嚎,隨波翻滾,被沖入渭水河中,餵了魚鱉。一會兒雲消霧散,滿天霞光,雲端里舞起一條黑色巨龍,龍背上坐著珠鳳姑娘。飛到山頂,烏龍卧下歇息,珠鳳向父親和鄉親們揮手告別。

從此,人們就把這村子叫做龍泉村,後來又改成龍潭堡,把龍歇息的山頭也起名叫做烏龍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龍山了。

龍的傳說——百葉龍: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邊,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青年夫婦。妻子懷胎一年,生下一個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長知道後,大發雷霆,一口咬定這是不祥之物,逼著夫妻倆立即把嬰兒卡死。夫妻倆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腳盆,將嬰兒倒入門前的荷花池中。
幾天後,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見她那兒子從荷花叢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討奶吃。娘總是愛兒子的,於是抱起來餵了奶,就這樣,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兒子三次奶。一天,兩天,一直過了三百六十天,兒子漸漸長大,卻現出龍的樣子來。
這消息又傳到老族長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沒卡死,反而長大了,大為惱怒,於是想出一條毒計,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這個老頭兒身邊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邊樹叢里。等到那個女人淘米時,果然看見有條小龍游上岸來向她討奶吃。
老頭兒見狀舉刀就砍,小龍連忙躍人荷花池中。可是遲了,這一刀,把小龍的尾巴砍了下來,霎時間鮮血淋漓。剛好池中停著一隻美麗的大蝴蝶,那蝴蝶見小龍無故受害,沒了尾巴,心裡十分同情,就立即飛過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於是變成了一條美麗的龍尾巴。

就在這時候,狂風大作,烏雲翻滾,滿池荷花的花瓣紛紛揚揚飛旋起來,那條龍一下子長到十幾丈長,驟然從池中躍起來,身上插滿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飛騰而去。

那老頭兒見到這股氣勢,嚇得昏過去,死了。小龍的娘一見兒子飛人雲層,含著眼淚連喚三聲小龍,但是小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
自此以後,苕溪兩岸每逢乾旱,小龍就會飛來降雲播雨,使鄉親們獲得豐收。長興一帶老百姓為了感謝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龍鱗和蝴蝶龍尾,製成長興著名的「百葉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舞龍,用來紀念和慶賀。

龍的傳說——二郎逐蹇龍:

(廣元縣)又二十里為神宣驛,即古籌筆驛也。相傳武侯出師駐此。……神宣驛者,世傳二郎神持劍逐蹇龍過此,故名。(明,曹學*《蜀中名勝記》卷二四)

二郎,李冰子。《朱子語類》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按李冰於「二郎」之名已早見於此書。有關二郎神話,古籍不載,僅見於近人記述。)《都江堰功小傳》雲:「二郎為李冰仲子,喜馳獵,與其友七人斬蛟。又假飾美女,就婚孽鱗,以入祠勸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記》亦有記載。現代民間所傳關於二郎之神話則甚多,茲節述其一:秦災蜀,秦王命李冰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時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尋洪水禍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從冬及春,沓無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頭。七獵人出,二郎舉虎頭示之,七人咸驚。乃求共往偵水患,二郎允之。遂同至灌縣城邊一小河,聞茅屋內有哭聲,覘之,乃老嫗哀其幼孫將往祭水怪孽龍者,知洪水患害,乃在於斯耳。遂與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龍之法,眾人依計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兩刃刀,與七友同入江神廟,伏神座後。頃之,孽龍隨風雨入廟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齊戰孽龍,龍不支,竄出廟。四山鑼鼓喧天,人聲如潮。龍懼入水,二郎與七友亦俱入水;龍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龍。二郎與七友斗疲,暫憩於王婆岩下,而置龍於河中。河有龍洞,通崇床州河,孽龍乃伺機逃。二郎以三尖兩刃刀置河上,傾耳近柄而聽之,驚曰:「龍遁矣!」乃與七友急往覓龍,終復擒之於新津縣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孫老嫗,持鐵鎖鏈來謝贈之。二郎即以此鎖鏈鎖孽龍,系之於伏龍觀石柱下深潭中,後遂無水患。(《中國神話傳說詞典》)

龍的傳說——孽龍與病龍:

農歷的庚辰龍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塊,算來是3000年一遇,於是,這「龍」就成了特別珍稀的「千禧龍」。企業家、文化人都紛紛圍繞著「龍」做文章。總體上講,龍當然是好的,不好,怎麼會將我們民族、國家、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都比作龍呢?具細些說,對龍族的成員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這里得講點辯證法,就像人間有好人壞人之分一樣,龍族也有孽龍、歹龍、惡龍、禍害一方的龍。即就是好龍、善龍、祥龍、忠於職守的龍,也不能保證生生世世都不生瘡、不患病呀。
好龍和孽龍差不多是同時出現的。
早在傳說中的女媧氏時代,中原一帶,就曾張牙舞爪過一條為非作歹的黑龍,這條黑龍被女媧氏斬殺。到了舜帝的時候,九嶷山一帶一下子冒出了九條興妖作怪的惡龍,舜帝從遙遠的北方來到湖南,幫助老百姓除掉了這九條惡龍。滔滔黃河過龍門。龍門附近有一條卧龍溝,當年曾有十條惡龍盤踞在溝中,時不時地爬出來傷害人畜。勤政愛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經過這里,見惡龍呈凶,便持長弓,搭神箭,將這十條惡物一一射殺。也是這位治水英雄,將一條作惡多端的太湖孽龍鎖在了湖底龍洞,並在洞口壓上了一口大鐵鍋。
可見,神話英雄們對付孽龍的辦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斬除。
為什麼非斬除不可呢?英雄們明白:對歹惡的估息,就是對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龍,龍的隊伍才能純凈,才能擔負起布雨理水,為眾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錯開峽和斬龍台是很有名的。相傳大禹當年引導洪水到這里,一龍行錯了水道,被大禹撥劍斬之。玩忽職守,與孽龍無異。
斬龍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龍觀,觀里敬祀著一位頗具神話色彩的真實人物棗李冰。相傳秦時蜀地水患不息,一條孽龍興風作浪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兒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兒子二郎經過調查研究,制定了縝密的擒龍計劃。當孽龍隨風雨入廟攫取祭物的時候,李冰子二郎率眾勇士突然出擊,齊戰孽龍。孽龍搏戰不過,終被擒服,李冰將其以鐵鏈系之,鎖在伏龍觀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無水患。
像李冰這樣的太守還真是不多。
馬師皇是黃帝時代有名的馬醫了。相傳有一條患了病的龍,從天上下來,耷拉著耳朵,張著大口,求馬師皇醫治。馬師皇用銅針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湯葯,幾天後,龍病情好轉,點頭謝恩,騰雲而去。
流傳最廣遠的還是葯王孫思邈醫龍的故事。說是孫葯王五十歲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燈下潛心地攻讀醫書,忽然雷鳴電閃,暴雨傾盆。有人篤篤地敲門,葯王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身穿黃袍的乾瘦老頭來求醫。老頭衣不沾水,一進屋便雷停雨息。葯王為其切脈,說:「這脈像起如騰雲駕霧,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龍吧?」老頭頓首嘆道:「真是神脈啊!」葯王說:「你的病是吃出來的,如今肚子很餓,卻什麼都吃不進去,對吧?」龍又點點頭。葯王說:「後天現出真身來吧。」第三天,龍來了,從後山腳直穿到葯王的院中。葯王在龍頭上深深地扎了一針,又給龍灌了一桶湯葯,龍上吐下瀉地折騰了一陣,又在洞子里養了幾天,好了,飛走了。

如今的疽瘡和病變不算少了,多麼需要醫術高超的當代馬師皇、當代孫思邈!

龍的傳說——雪山龍:

大雪山的頂上有個龍池。據說,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總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老人們說:當年,健馱邏國有個羅漢,常常到龍池的龍王那兒去做客。羅漢神通廣大,坐在床上,就騰雲駕霧地飛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彌就躲在床底下,緊緊抓住床腳,跟著師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龍宮里,小沙彌才出來。
羅漢師徒兩人到了龍宮,龍王就請他們留下來吃飯。龍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飯來招待羅漢,而拿給小沙彌的卻是人世間普普通通的飯菜。
羅漢吃完了甘露飯,坐下來為龍王講經。小沙彌呢,就到廚房間去替師父洗飯缽。飯缽里有師父吃剩下來的飯粒,噴香噴香的。小沙彌想:怎麼我剛才吃的飯菜一點也不香呢?喔,原來你這個龍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厲害,我殺了你,自己來當龍王。
小沙彌這樣想的時候,龍王已覺得頭里疼得不得了。等到羅漢講經完畢,龍王就再三道歉,請求原諒。沙彌還是不答應,回到寺院里以後,就立誓要實現這個願望。
當天晚上,小沙彌死了,變成一條龍,騰空而起,飛到雪山頂上的龍池裡,和龍王狠狠地打了一場,終於把龍王殺死了,住進龍宮,發號施令,把龍王原先的部屬都收歸自己管轄。

沙彌還不滿足。他想,龍王不給我吃天上的甘露飯。你師父也是知道的,為啥也不開腔呢?所以,他連師父也怪上了,就颳起狂風來,把連片的樹木連根拔起,想要砸毀師父的寺院。
這時,迦膩色迦王知道了這件事,就來過問。羅漢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了迦膩色迦王。迦膩色迦王就給沙彌在雪山下專門造一個寺院,修一座佛塔,有一百來尺高。想給他們做做和事佬。可是沙彌不答應,老是呼風喚雨來搗亂,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沙彌龍毀了六次。
迦膩色迦王也發火了,心想我堂堂一個國王,連小小的沙彌也制服不了,像話嗎?就點起了大批兵馬,來到雪山下,非要把龍池填平了不可。

沙彌龍害怕起來,搖身一變,變成個老波羅門,去對國王說:
「你是個堂堂的國王,所向無敵,至高無上,怎麼無緣無故去和一條龍打起仗來呢,龍不過是一種動物,它力大無窮,騰雲駕霧,上天入地,也不是我們人類的對手。國王今天興師動眾,去跟一條龍打,實在不值得。打贏了)你也講不響;打輸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勸你還是趕快收兵回去吧。」
迦膩色迦王不聽他的話,堅持要打。
沙彌龍回到龍池,發起威來,頓時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狂風拔起了大樹,沙石像雨滴一般打過去。天昏地暗,國王的軍馬被打得狼狽不堪,四下逃散。
國王只好去請求如來佛來保護他,說道:
「我這個國工從來沒有打過敗仗,今天卻輸在一條龍的手裡,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來,大慈大悲,保佑我打敗惡龍。」
於是,國王的兩個肩膀上冒出了熊熊的火焰來,狂風平息了,雲霧散開時,沙彌龍再也施不出威,只好逃回龍池。
國王命令每個軍士挑一擔石頭來,發誓要填平龍池。沙彌龍又變成婆羅門,去對國王說:
「我就是雪山龍池裡的龍王,被你打敗了,只好來請求饒恕。你要是真的殺了我,我懷恨在心,生生世世也要尋找機會報仇的,你看著辦吧。」
迦膩色迦王就和沙彌龍講和了,跟它訂了誓約,如果以後再犯,就不再饒恕它。
沙彌龍說:「我是一條龍,龍性發作的時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請你再把寺院造起來,我一定不摧毀了。你可以常派一個人望著山頂上。如果發現山上湧起了黑雲,就趕緊敲響牛骨頭,我聽到了這聲音,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於是,迦膩色迦王就在那裡造了座寺院,建起了佛塔。派人看望山頂雲氣的習慣,一直流傳到現在。(玄奘《大唐西域記》譯寫《龍的傳說》)

『柒』 跟龍有關的成語典故

  • 畫龍抄點睛:

  •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襲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捌』 有關龍的故事

一、葉公好龍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檯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

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二、畫龍點睛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很 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贊畫得好,太逼真了。

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三、鯉魚躍龍門

東海中一大群金背鯉魚白肚鯉魚,灰眼鯉魚,聽說禹王要挑選能躍上龍門的風流毓秀之才管護龍門,便成群結隊,沿黃河逆流而上。

還沒望見龍門的影子,那一條條灰服鯉魚便被黃河中的泥沙打得暈頭轉向,就拐過頭來,順流而下,不費吹灰之力又游回黃海。不幸,正碰上張著大口的魚鱉海怪,便嗚呼哀哉了。

但金背鯉魚和白肚鯉魚,擺成一字兒長蛇陣,輪流打前鋒,迎風擊浪,日夜兼程,終於游到了龍門腳下。它們把頭伸出水面,仰望龍門神采:只見那神奇的龍門兩旁,各有一根合抱粗的漢白玉柱。玉柱上雕著活靈活現的石龍。

龍身纏著玉柱,盤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頂。龍門中水浪滔天,銀亮的水珠飛濺到龍頭之上,—恰成「二龍戲珠」的奇異彩圖。背景是藍天白雲,映襯著龍門兩側的石刻對聯: 「長長長長長長長,朝朝朝朝朝朝朝」。這景色勝過那蓬萊仙境。

鯉魚們看罷美景,就向禹王報名應試。禹王一見大喜,說: 「魚龍本是同種生,躍上龍門便成龍。」鯉魚們一聽,立即鼓鰓搖尾,使盡平生氣力向上躍去,沒想到剛跳出水面一丈多高,就跌了下來,摔在水面上,老痛老痛的。但它們並不灰心喪氣,而是日夜苦煉摔尾跳躍之功。

就這樣直練了七七四十九天,一下能躍七七四十九丈高。但要躍上那百丈龍門,還差得很遠。大禹見鯉魚們肯苦練過硬功夫,就點化它們說: 「好大一群魚!」

有條金背鯉魚聽了禹王的話大有所悟,對群魚說: 「禹王說: 『好大一群魚』,不是啟發我們要群策群力躍上龍門嗎?」群魚齊呼: 「多謝禹王!」鯉魚們高興得搖頭擺尾,一條條瞪眼、鼓鰓,用尾猛擊水面,只聽「膘膘」的擊水聲接連不斷。

一躍七七四十九丈高,在半空中一條為一條墊身,喘口氣兒,又是一躍七七四十九丈高。只差兩丈了,禹王用手扇過一陣清風,風促魚躍,眾魚一條接一條地躍上了它們日夜嚮往的龍門。卻說有條為眾魚喚氣墊身的金背鯉魚,跟看同伴們都躍上了龍門,惟獨自己還留在龍門腳下。

它尋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躍上龍門。恰巧黃河水正沖在龍門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濺幾十丈高,這金背鯉魚猛地竄出水面,躍上浪峰,又用尾猛擊浪尖,魚身一躍而起,沒想到竟躍到藍天白雲之間。一忽兒又輕飄飄地落在龍門之上,如同天龍下凡。

大禹一見,贊嘆不已,隨即在這條金背鯉魚頭上點了紅,一霎時,魚龍變化。金背鯉魚變成一條吉祥之物一黃金龍。大禹命黃金龍率領眾鯉魚管護龍門。

四、井龍故事

1999年,永昌縣電視台出了一檔反迷信的節目,因為:說法是:永昌縣附近的一個村有口井,已經幹了好久了,在一戶人家院子里,有一天井裡往外冒水,他們那有條河也有水了,人門感到奇怪,這戶人家的女人正好是經期,晚上去WC聽見井裡有動靜。

就過去看,一看不得了,一條龍在裡面,但是她不幹凈,龍走不了,第二天全村人都知道了,請了和尚道士念經,請龍走,請了一周才請走。後來永昌電視台知道了,過去采訪,結果遲了,龍走了。出了一檔反迷信的節目。希望馬小星去調查。

五、蠻龍歸正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大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裡翻身打滾,興風作浪,還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於是烏龜帶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

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揮它,它全然不理。大禹於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

烏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只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制服了。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玖』 龍到頭歷史典故故事

您好,應該是龍抬頭吧

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見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見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次年農歷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傳說有誤,武則天是唐朝時期人物,玉米是明朝才傳入中國的,那時哪裡來玉米種子?)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從此,民間形成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這種「天上人間,融為一體」的民間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古代農業受天氣制約的現實以及耕者渴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但據資料記載,「二月二,龍抬頭」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28個星座,稱為28宿。古人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4宮,每宮7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4宮附會為4種動物。其中東宮7宿被想想像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30顆恆星組成。恆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移動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發現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當被稱為「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在地平線的時候,正值春天來臨,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到來的標志。此時,恰逢我國農歷二月雨水節氣前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雲:「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拾』 關於龍的成語典故

惡龍不鬥地頭蛇 地頭蛇:比喻稱霸一方的人。比喻外來者盡管很厲害,也斗不過本地的惡勢力
托鳳攀龍 〖解釋〗猶言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權貴。
人中龍虎 〖解釋〗比喻人中豪傑。
攀龍附驥 〖解釋〗攀:攀附;驥:好馬。比喻攀附聖賢,歸附俊傑。
烹龍炮鳳 〖解釋〗①比喻烹調珍奇餚饌。亦形容菜餚豪奢珍貴。②比喻高超的藝術技藝。亦作「烹龍庖鳳」。亦作「烹龍煮鳳」。
炮龍烹鳳 〖解釋〗形容豪奢珍奇的餚饌。也指一種餚饌名。同「炮鳳烹龍」。
炮鳳烹龍 〖解釋〗①形容豪奢珍奇的餚饌。②指一種餚饌名。
矯若游龍 〖解釋〗常用於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同「矯若驚龍」。
畫龍刻鵠 〖解釋〗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同「畫虎刻鵠」。
畫龍不成反為狗 〖解釋〗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虎踞龍蟠 〖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
虎據龍蟠 〖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
虎超龍驤 〖解釋〗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變龍蒸 〖解釋〗指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
筆底龍蛇 〖解釋〗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大水淹了龍王廟 龍王廟:管水之神的廟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互相之間發生了爭端。
祖龍之虐 指秦始皇焚書坑儒。祖龍,指秦始皇。
擲杖成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葯,然後就跳進壺里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於是向老翁學道,後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於葛陂,變成一條龍。事見《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後以「擲杖成龍」為典,借指還鄉。
真龍天子 舊時認為皇帝是天上的真龍下凡,因以為皇帝的代稱。
真龍活現 形容逼真。
雲蒸龍變 雲氣興起,神龍飛動。比喻英雄豪傑遇時奮起。
雲起龍襄 比喻英雄豪傑乘時而起。
魚質龍文 魚的實質,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魚躍龍門 同「魚化龍」。
魚升龍門 同「魚化龍」。
魚龍漫衍 見「魚龍曼延」。
魚龍曼延 亦作「魚龍漫衍」。亦作「魚龍曼衍」。①古代百戲雜耍名。由藝人執持製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②喻虛假多變,玩弄權術。
魚龍曼羨 喻世事變幻。
魚龍變化 謂魚變化為龍。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變化。
魚龍百變 像魚龍那樣變化多端。
一龍一豬 比喻兩個人高下相差極大。
綉虎雕龍 比喻文章的辭藻華麗。
舞鳳飛龍 猶龍飛鳳舞。氣勢奔放雄壯的樣子。
屠龍之伎 比喻雖有很高造詣卻不切實用的技能。
土龍沐猴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歲在龍蛇 《後漢書·鄭玄傳》:「五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當命終,有頃寢疾。」李賢註:「北齊劉晝《高才不遇傳》論玄曰『辰為龍,巳為蛇,歲至龍蛇。賢人嗟,玄以讖合之』,蓋謂此也。」歲,歲星;龍,指辰;蛇,指巳。後謂命
歲在龍虵 見「歲在龍蛇」。
屍居龍見 居:靜居;見:出現。靜如屍而動如龍。
事火咒龍 比喻荒誕不經之事。事火,指祀火為神;咒龍,指咒龍請雨。
神龍失埶 喻失去權位。埶,同「勢」。
神龍馬壯 喻身體健壯、氣宇軒昂。
神龍見首 清趙執信《談龍錄》:「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司寇哂之曰:『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後以「神龍見首」指詩文跌宕多姿。
如龍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日角龍顏 舊時相術家謂額頭隆起為龍顏。「日角龍顏」為帝王的貴相。
日角龍庭 舊時相術家謂天庭隆起為龍庭。「日角龍庭」為帝王的貴相。
雀馬魚龍 泛指珍禽異獸。語本《漢書·西域傳贊》:「自是之後,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青龍金匱 指六辰。謂良辰吉日。舊時星命家以為,青龍、明堂、金匱、天德、司命等六辰為吉神,六辰值日,諸事皆宜,為黃道吉日。
強龍不壓地頭蛇 比喻實力強大者也難對付當地的勢力。
前怕龍,後怕虎 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潛龍伏虎 潛藏的蛟龍,潛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騎龍弄鳳 ①比喻成仙。②比喻騰達。
批逆龍鱗 同「批逆鱗」。
烹龍煮鳳 見「烹龍炮鳳」。
烹龍庖鳳 見「烹龍炮鳳」。
炮龍烹鳳 見「炮鳳烹龍」。
攀龍託鳳 猶言攀龍附鳳。
描龍綉鳳 指精美的手工刺綉。泛指古代女紅。亦作「描鸞刺鳳」、「描龍刺鳳」。
曼衍魚龍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獸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戲節目。魚龍:古代百戲節目。古代演出的雜戲名。比喻事物的離奇變幻。亦作「魚龍曼衍」。
馬足龍沙 指馳騁邊疆,揚威域外。龍沙,塞北沙漠地方。
馬水車龍 猶言車水馬龍。
龍姿鳳采 形容姿態風采非凡。
龍爭虎戰 同「龍爭虎鬥」。
龍睜虎眼 形容蠻橫霸道。
龍蟄蠖屈 喻隱居不仕。語本《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龍章秀骨 喻文章秀逸遒勁。
龍章麟角 比喻珍希,不凡。
龍章鳳函 喻文采炳煥。
龍章鳳彩 不凡的儀表風采。
龍戰魚駭 喻戰爭激烈。
龍戰玄黃 見「龍血玄黃」。
龍戰虎爭 同「龍爭虎鬥」。
龍躍虎踞 喻超逸雄奇。
龍躍鴻矯 喻高舉遠逝。
龍御上賓 見「龍馭上賓」。
龍馭上賓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龍游曲沼 傳說龍耀五彩,所以以游龍為喻。沼:池子。
龍陽泣魚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
龍顏鳳姿 指帝王之相。
龍言鳳語 喻輕松悠揚的音樂之聲。
龍血鳳髓 比喻高貴的血統。
龍興雲屬 《易·干》:「雲從龍,風從虎。」後遂以「龍興雲屬」喻王者興起則必遇賢臣良將。
龍行虎變 《易·干》:「飛龍在天……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又《革》:「大人虎變。」孔穎達疏:「損益前王,創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煥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後遂以「龍行虎變」喻帝王革故鼎新,創制建業。
龍興鳳舉 喻王者興起。
龍心鳳肝 喻指極珍貴稀有的名菜。
龍驤麟振 龍驤,昂舉騰躍貌。麟振,語出《詩·周南·麟之趾》:「鱗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毛傳:「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龍驤麟振」喻將軍恩威兼備。
龍驤蠖屈 喻隨時屈伸、上下。
龍翔虎躍 喻奮發有為。
龍驤虎嘯 喻氣概威武。
龍驤虎跱 雄踞貌。
龍翔鳳翥 ①喻瀑布飛瀉奔騰。②喻神采飛揚。
龍翔鳳躍 見「龍翔鳳舞」。
龍翔鳳舞 猶言龍飛鳳舞。
龍驤鳳矯 龍騰鳳飛。喻指行動迅猛。
龍驤豹變 喻書法氣勢壯盛而善於變化。
龍威燕頷 形容威嚴雄武的相貌。
龍威虎震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龍頭鋸角 喻大膽冒險。
龍跳虎伏 猶言龍騰虎卧。喻筆勢。
龍騰虎擲 同「龍騰虎蹴」。
龍騰虎躑 同「龍騰虎蹴」。
龍騰虎嘯 聲勢壯盛貌。
龍騰虎踞 勢力強盛,雄據一方。
龍騰虎蹴 喻勇猛沖擊,勢不可當。
龍騰鳳集 喻王業興盛,英雄會合。
龍騰豹變 喻議論風發,能言善辯。
龍首豕足 猶言牛頭不對馬嘴。謂對書義的解釋與原旨相去甚遠,風馬牛不相及。
龍生九子 古代傳說,龍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質、愛好各不相同。
龍生九種 見「龍生九子」。
龍神馬壯 謂像駿馬一樣的有精神。
龍伸蠖屈 形容筆勢飛動,書法高超。
龍蛇飛舞 見「龍蛇飛動」。
龍跧虎卧 猶言龍蟠虎踞。喻山勢逶迤起伏。
龍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龍去鼎湖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因以
龍潛鳳采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現。
龍蟠虯結 猶言旋繞糾結。
龍盤虎拏 虯曲蒼勁貌。
龍蟠虎繞 猶言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龍蟠虎踞 象龍盤著,象虎蹲著。形容地勢雄偉險要。特指南京。
龍蟠虎伏 雄踞貌。
龍蟠鳳翥 謂賢者遁世歸隱。
龍盤鳳翥 ①喻山勢雄壯蜿蜒。指王者的氣象。②喻書法筆勢飛動貌。
龍盤鳳逸 喻懷才不遇。
龍盤鳳舞 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氣象。
龍攀鳳附 猶言攀龍附鳳。
龍拏虎擲 猶言龍爭虎鬥。
龍拏虎跳 猶言龍爭虎鬥。
龍拏虎攫 猶言龍爭虎鬥。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門點額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爾雅》曰:『鱣,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