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趨利去弊典故

趨利去弊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7 23:17:43

⑴ 俗話說:「 。」任何亊總是有利有弊,我們要趨利避害

非常正確,角度不度思維也會不一樣,

⑵ 想找一些關於大學生兼職利大於弊的名言警句、古語典故

文眼:現代社會競爭激烈,需要綜合型的人才。但這種人才是建立在專業知識基礎很棒又能廣泛涉獵具有多種實踐能力的人才。而不時那種空有一身「實踐能力」卻無理論知識的所謂的「綜合型人才」。連自身的專業知識都沒掌握好又怎能算一個合格的人才呢?

時下許多大學生紛紛加入兼職大軍,甚至許多大一新生也不甘人後,頗有泛濫之勢。在高高兼職的同時還美其名曰:「增加社會經驗,培養綜合能力」事實果真如此嗎?我看到未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剖析一下對大學生兼職的利與弊吧!

我本人一直堅定地以為:無論時光如何轉變,學習始終都是大學生的第一要務。大學建立的初衷也是為了傳承人類文明,造福社會,探索和改造世界。大學的作用便是塑造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傳授給學生謀生的技巧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這也正是大學與職業學院的分野之處。

但現在學多大學生模糊了這種界限,把大學經歷純粹當成了找工作的資本,兼職與考證反而取代了學習與研究成了主要工作。這種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認識成了當代大學生思想認識中的痼疾。當然兼職與學習也並非與預熊掌不可兼得,關鍵是您如何處理罷了,

兼職一般分兩類,一類是部分家境不好的,出於無奈必須做些兼職來補貼家用的。這類學生一般都回很好的處理學習與兼職的關系。這一類我們撇開不談我們主要來分析第二類。他們是為了兼職而兼職,荒廢了學業的那一部分「學子們」。

我的身邊就有類似的同學。談起推銷電話卡、代售純凈水、做營銷代理他們頭頭是道、口若懸河。當談到起他們的專業知識是卻是一問三不知,一付呆若木雞的樣子「實踐經驗」倒是增加了不少,到頭來卻考試多門掛科,專業知識一無所知,空耗了四年大學時光。結果發現自己除了一身「工作能力」之外一無所長,專業課也給荒廢了。等到踏上工作崗位是發現在其最迫切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卻沒有絲毫准備。這空有一身工作熱情與能力的同學們卻沒有了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間與機會!因為他連基本的工作能力都沒有,悲哀嗎?流水東逝而技無所長。這樣的學生到最後必定仰天長嘆,悔恨當初。

的確,現代社會競爭激烈,需要綜合型的人才。但這種人才是建立在專業知識基礎很棒又能廣泛涉獵具有多種實踐能力的人才。而不時那種空有一身「實踐能力」卻無理論知識的所謂的「綜合型人才」。連自身的專業知識都沒掌握好又怎能算一個合格的人才呢?

誘惑的增加,機會的增添,選擇的多元化。使專一性變得越來越困難。豈不知「板凳要坐十年冷」,釘子之所以能夠鑽入木板正是因為它的專一與堅持,在這里我想起了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力翁效應」。雕塑家皮格馬力翁用心地雕塑一尊女神像,數十年如一日,終於有一天上帝被其感動,命塑像變成了一名風華絕代的的女子,來到塵世做他的妻子,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緣。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傳奇。這或許會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示吧!

咱們中國的另一個古老的傳說亦說明了專一的偉大力量,那就是愚公移山的的傳說。愚公的堅持的精神最終感動了天帝,於是玉帝命天神將大山移走,成就了愚公的心願。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負有心人」堅持與專一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如果僅是傳說不足為信的話,那請看下面的事例:曾鞏的《墨池記》想必大家都讀過這可是貨真價實的例子,我就不贅述了;隋唐時期的書法家智永為練習書法,光寫壞的筆頭就足足裝了五大簏頭;而唐代的「草聖」懷素和尚甚至為他寫壞的毛筆頭建了一座墳冢,名喚「筆冢」,又因為無錢買紙,便把自家周圍的芭蕉葉當作紙來聯系,最後連的上萬株芭蕉都

這樣的例子還用多舉嗎?古人已經為我們做足了榜樣。只不過是我們當代的大學生似乎都太聰明了,聰明的將專一當成了迂腐,將堅持當成了守舊。只不過是。。。。。。。

其實兼職本身並沒有錯,關鍵是我們的態度與行事方式的問題。我們可以在學業內做兼職呀!比如說做助教、做家教、給老師教授們做副手、學經濟的可以適當的做做營銷、學法律的可以到法律事務所做兼職等等。這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提高實際工作能力,更可以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我們也不能對那些兼職的同學持完全否定的的態度。或許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好心卻不一定有好結果,如果你的方向不正確,甚至可能會在歧途上越走越遠。

的確,在世事喧囂的現代社會之中要保持一顆平常心真是不容易。更何況是在象牙塔中做著美妙的幻夢的青年學子呢?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犯錯或走向歧途的借口與擋箭牌!

正因為在當今社會之中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容易,才更顯示使出專一與堅持的彌足珍貴。專一到一定程度便成了「痴」!蒲松齡說過:「性痴則其志凝,古書痴者責文必工,藝痴者則技必良。」即使我們不能達到痴的境界,我們依舊可以學著專一,學會堅持。

說到這里。再返過頭來看那些大師、大學者們,又有哪一位不是數十年如一日的鑽研才作出了令人仰慕的成就?像錢鍾書、像陳寅恪、像胡適。

所以,在這里我真心提醒我的同齡學子、同輩學人們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務必學會與專一堅持。堅持就是勝利。尤其是在年輕時候學會專一就更加寶貴了。我不反對兼職、但對於如何兼職,如何處理好學習與兼職的關系卻希望大家好好思量。

兼與不兼,全在您自己的選擇!

選擇——彰顯智慧。是非利弊,一切在您掌握!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⑶ 表示是使事物向好的方向發展去除不利的因素有個片語叫做趨利什麼弊請幫助查一

表示是事物向好的方向發展,
去除不利的因素。
這個詞語應該就是趨利避害。

⑷ 君子弊害而趨利,何解 之前都說君子趨義小人趨利,可突然看見這樣

君子趨利這個利不單指金錢物質財富,可以是自身修養的提高,甚至一次進步的機會

⑸ 人之常情的成語典故

【出來處】: 南朝·粱·江淹《雜體詩源三十八首·序》:「又貴遠賤近,人心向背;重耳輕目,俗之恆弊。」
【舉例造句】: 慕富貴者,人之常情也。 ★明·趙弼《趙氏伯仲友義傳》
十大人之常情 轉自網路知道石漁湖網友回答
1.喜歡聽好話。良葯苦口,忠言逆耳。好譽而惡毀。2.正直的人難於親近,阿諛奉承的人卻容易投合。正直難親,諂諛易合。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4.趨利避害。利者就接近,趨向之,危害者去躲避。5.關心家人。念父母,顧妻子。6.思念家鄉。落葉歸根、遊子思鄉。7.好生惡死,好安惡病。8.惻隱之心。人非草木,焉能無情?9.禮尚往來。10.偏心。愛屋及烏,憎人及胥。

⑹ 反應古今中外國學通俗化有弊的事例和典故,拜託啦。。。 對了辯論賽的題目是國學通俗化的利與弊,按題目答

引用耐人尋味的俗語、諺語、典故、事例,在哲學教學中是常見的事。如果運用得恰當,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擴展思維、豐富聯想,使學生從中受到有益的啟迪,而且可以使深奧的哲理通俗化,對全面完成教學任務會起到神奇的功效。但若運用不當,則會事與願違、得不償失。下面就哲學教學中引用俗語、諺語、典故、事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引用俗語、事例要注意精選

所謂精選,是指所引用的俗語、諺語、典故、事例能恰如其分地說明和揭示教材中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並富有啟發性和教育性。

為了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在備課和授課過程中,不僅要准確把握教材基本原理的內涵和外延,而且必須使所引用的俗語、諺語、典故、事例的內涵和外延與教材保持一致。否則,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

有位年輕教師在闡述「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各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時,引用了「舍財免災」這句俗語。為了說明其中的道理,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張某在公共汽車上遇到一個歹徒,隨身所帶的2000元錢被歹徒搶走了。他抱著「舍財免災」的信條,未與歹徒搏鬥。他認為,雖然丟了錢,但身體未受損傷。歹徒下車時,還給了他一個「甜甜的飛吻」。李某在路途遭劫,因奮力與歹徒搏鬥,身負重傷,不僅所帶錢財全部被搶,還住院治療達一個月之久,真是人財兩失。

這是一個從消極方面說明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相互轉化的例子。從中可以看出,這位年輕教師只注重了對基本原理內涵的處理,而忽視了對基本原理外延的把握,更為嚴重的是不利於對學生進行弘揚正氣、勇於同壞人壞事作斗爭的教育。所以,引用俗語、事例一定要認真精選,注意其嚴肅性、科學性和教育性。

二、引用諺語、典故要通俗易懂

所謂通俗易懂,是指所引用的俗語、諺語、典故、事例要適合學生的水平,包含的道理顯而易見,不必教師多講,學生就能理解和把握。

引用做到通俗易懂,既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收集、理解俗語、諺語、典故、事例的興趣,又能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和負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如果所引用的諺語、典故過難、過疏、生僻,需要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釋,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那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產生沉悶感、厭倦感,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受挫。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引用學生熟悉、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的俗語、諺語、典故、事例。如「水滴石穿」、「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等。這些諺語、典故,學生熟悉易懂,道理深入淺出,內容短小精悍。若恰當運用,定會事半功倍。
三、引用要防止喧賓奪主

教學中引用俗語、諺語、典故、事例,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處理不當,而佔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講解所引用的內容、情節,盡管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表面上聽得津津有味,但這種喧賓奪主的做法勢必會干擾和沖淡正常的教學活動。
有位教師在講解「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這一基本觀點時,引用了「孟母擇鄰」這個典故。此典故不僅可以較好地說明在事物的變化發展過程中外因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使學生明確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理解外因在事物變化發展中的重要性。然而,這位教師用了10多分鍾的時間講孟母3次擇鄰的經過,並沒有結合教材的基本觀點對孟母擇鄰的原因作精闢的分析和點評。所以,用事例說明觀點這一基本教學目的未能達到。況且,上述觀點只是「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這一基本原理的一個要點,從時間上也不能保證本節課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

在教學中引用俗語、諺語、典故、事例要做到精癬精講、精評,切忌顧此失彼、不分主次、面面俱到。

⑺ 趨利之舉 避害之心=社會進步(800字作文)

從「范跑跑」反思動物「趨利避害」本能的失卻現象
范美忠人稱范跑跑,地震一刻那一跑,跑出了名,在網民中可謂是臭名昭著,千夫所指的對象.在輿論面前,他說出了跑的理由,主要是他說出了,在生命受到威脅面前,他不能為學生,甚至為自己的母親而置自己於危險境地,犧牲自己的生命,就是說身家性命最為重要.
求生的本能讓他在那一刻做出了跑的決定,並且第一個跑到了操場.「趨利避害」是動物的天性,從動進化的角度上看,應該沒有錯,自然界動物正是因為像美忠這樣會跑(也叫自我保護吧),才會跑出動物界延續的可能性,也才有可能有我們今天的這個自然身體存在著.從這個意義上,跑是對的,我想森林中的動物們,不會有某一種類會指責,或也不會大驚小怪什麼的,用另外眼光看待范美忠.不過,有兩點值得提出探討.
(一)低等動物界「趨利避害」本能的失卻反思
我們發現在自然界動物中,當貓、狗侵害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時,母雞會不顧一切保護自己的小雞.當狐狸在山上石縫之間尋找海鷗等下的蛋或對他們的小雛鳥有所侵害時,母性的愛沒有讓他們感到害怕,而擋在危險的最前面.這樣的境頭,我們應該不止一次地在動物世界電視欄目中,或自然界中看到過.當危險來臨時,為了照顧和保護好自己的幼雛,他們沒有跑.他們在這個時候,表現的是「趨害避利」. 把自己置於不利的位置,置生命於受到威脅的境地.盡管求生的本能是動物的天性,在保護幼稚的小生命面前,他們失去了動物的本能避害天性.是什麼力量,我認為是一種愛,愛的力量,讓他們失去的理智,失去了個人的「趨利避害」本能,而想到的是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大的「利」,而個人的「害」是無法顧及的,所以,在那刻不容緩之時,才有可能想不到自己的害處有多大.
(二)高等動物界「趨利避害」本能的失卻反思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那位母親用身體遮擋屋樑對小生命的保護,當然,她不能像范跑跑那樣跑,因為她無法跑,但是,她想到的是,運用自己的血肉之身,抵抗承擔房屋的重量,讓那弱小的生命在她軀體的保護下,安然熟睡.最後用自己手機留下了「永遠愛你」的簡訊.這就是不同於普通動物的最大區別.前者也許有動物母性本能力量所致,就如前面闡述的普通動物出現的那樣,在危險來臨時,失卻了自己的避害本能,首先想到保護幼小的生命利益.但是,簡訊里表現的愛的力量,已經上升到不同於一般動物的境界,表達了母親的愛,本能的愛,和理性的愛.理性的愛讓她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讓她表現出更為堅強的韌性,也讓她的身體表現出最大的抗擊力量,支撐著上面房屋壓力.91和98年的抗洪救災,SRS病毒的流行,今年的南方雪災等,我們看到的是解放軍沖在抗洪救災的最前線.我們看到的是,一批批醫務工作者沖在了最前線.危險就在目前,生命時刻受到威脅,他們都沒有想到跑.解放軍出於對人民生命財產的保護,忘記了自己的危險;醫護工作者出於救死扶傷,忘記了自己的危險.如果他們都是范跑跑,人民的生命財產誰來保護?我們還能不能重建家園?正是由於他們在出於一種愛,失卻了「趨利避害」的本能,才會出現那麼多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英雄舉措.邱少雲面對烈火燒身沒有跑,董存瑞捨身炸碉堡沒有跑,他們是出於對民族的愛,才忘卻了動物本身的避害本能,而首先想到是的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三 )范跑跑「趨利避害」本能的失卻反思
1、存在著低等動物「趨利避害」本能失卻現象
從事後的話語中,可以分析出.他說,雖然不可以為學生,甚至為自己母親而置於危險境地不跑,但是,他說可以為女兒而不跑.這是動物界的本能之愛,個人「趨利避害」的暫時失卻,我覺得符合實際,不應該指責這一點,應該是動物界共有的特徵.不過,這還屬於,低層次的愛,動物本能之愛,造成的失卻現象,也就是說,他對女兒那種愛,只是停留在自然人的層面,還沒有上升到社會人愛的高度.所以,當危險來臨時,他就不真正可能失卻「趨利避害」本能.因為,在他眼裡,所面對的那些人學生(只是學生),只是傳授知識的對象,接受知識的容器,沒有情感互動,就不可能上升到一種對學生之愛,更不會有心靈交流的高層次教學.也許在光亞中學他是個合格的純知識傳授者,但是,不會成為合格的教育者,或教育大家.從他的那一跑可以看出他不會注入自己的教學情感,注入對學生無私的愛.正因為如此,才會有那一跑.
2、缺乏愛的教育,就不會失卻「趨利避害」動物本能現象
在范跑跑平時教學中,沒有教學之愛,缺乏情感交流,應該說沒有情感投入,所以不會產生對學生之愛,沒有對學生之愛,像對自己女兒一樣,愛學生,就不會產生「趨利避害」動物本能失卻現象.當地教育部門取消了其教學資格,我們覺得是對的.只知道傳授知識而不知道教育的教學工作者,不能算是合格的老師,他們不能也不會為社會義培養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也不能保證培養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後備人才.這樣的人不能要,不能因其一時的個人教學之長,而忽略教育大計,國家發展大計.這樣人只顧個人私利(動物之利),不顧人民之利,國家之利,清理得正確.我們需要著這樣的「趨利避害」者,在個人和國家之利面前,趨人民和國家之利,而不是只知趨個人之利;要避人民和國家之害,而不是只知避個人之害.

⑻ 滕王閣序中23個典故的詩句和它們各自的作用

滕王閣序中23個典故的詩句和它們各自的作用:

1、徐孺下陳蕃之榻。

這個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順便說到,將徐孺子稱為徐孺是古漢語中的節縮,節縮的目的是為了使結構勻稱、節奏整齊。

2、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張華見斗、牛二星間常有紫氣,請雷煥登樓觀看。雷煥說這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劍在豫章郡豐城縣(今屬江西)。於是張華任雷煥為豐城令。雷煥果然在豐城獄的地下挖出了兩把寶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劍挖出之後,紫氣就消失了。

兩劍的奪目光芒即龍光。後來寶劍入水化為雙龍。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3、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西京雜記》:董仲舒夢見蛟龍入懷,於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詞;揚雄著《太玄經》,夢見自己在《太玄經》上吐出了鳳凰。

4、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紫電」之典見《古今注•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其中第二把叫紫電。「清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12年磨一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

5、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鄴水朱華」兩句是寫宴會之文,意思是說,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意謂可以和謝靈運相比。

6、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

《世說新語》:晉明帝小時候坐在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就問明帝說:「你認為長安和太陽哪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從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所以這樣說。」元帝感到很驚訝。

第二天,大宴群臣時又問明帝同樣的問題,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問:「怎麼和昨天的回答不一樣?」明帝回答說:「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表層就是說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游目騁懷,視野開闊,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呼應。含蓄地表達自己象陸機一樣少年高才,而同時又流露了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感慨。

7、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天柱」之典見《神異經》,昆侖山上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北辰」之典見《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里指北極星,喻指國君。通過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託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下文的感慨。

8、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見於《史記》。馮唐:西漢人,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曾當過官,後被罷免。漢武帝時求取賢良,他被舉薦,可是當時已經年過九十,無法任職。

李廣:西漢名將,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戰,被匈奴稱為「飛將軍」,但始終未獲封侯。借馮唐、李廣的遭遇,表達自己懷才不遇之感。

9、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梁鴻,字伯鸞,東漢初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文學家。著名的「舉案齊眉」典故的由來。有一次給主人看見了,驚嘆道:「能使妻子這樣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

於是換了間大房子給梁鴻夫婦居住,自此梁鴻方得潛心學問,閉門著書十餘篇。後代文人常引「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來抒發自己一生襟懷未曾開的抱怨。

10、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貪泉」之典見《晉書•吳隱之》。傳說廣州北20里的石門有水叫貪泉,人喝了這里的水就會變得貪婪。有個叫吳隱之的廣州刺史,聽了傳說後就去喝了貪泉的水,並賦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表明自己清廉的決心。果真,他上任後,是一個人人稱頌的清官。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濁的環境中也能保持純正,不受污染。

涸轍:水乾涸了的車轍溝。見於《莊子·外物》:莊周到監河侯家借糧食,他不借,莊周便給他講了一個寓言:我來的途中聽到有人叫我,我環顧四周,發現是一條掉在車轍溝里的鮒魚。我問他:「你叫我干什麼?」

魚說:「我本來是生活在東海里的,但是現在流落到這里,你可以找來一斗的水救我嗎?」我說:「可以,讓我到越國去游說越王,引西江的水來迎接你,好嗎?」鮒魚生氣地說:「我失去了水,現在只要有一斗一升的水我就可以活下去。

你這樣說的話,還不如早點到賣魚乾的地方去找我。」在此反用其意,是說無論處於何種惡劣環境,都不會改變高尚志節和樂觀情懷。

11、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見於《後漢書》:東漢將領馮異出征,先戰敗於回谷,後得勝於澠池。漢光武帝劉秀致書慰勞他說:「你開始雖然在回谷戰敗,但終於能在澠池獲勝,可謂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12、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志。

見於《後漢書》。孟嘗,字伯周,東漢人,曾任合浦太守,為官清正賢能,興利除弊,政績卓著,受到人民愛戴。後隱居。漢桓帝時,尚書楊喬多次舉薦,稱他「清行出俗,能於絕群」, 但始終沒被起用。

13、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

據《漢書·終軍傳》:「南越與漢和親,乃遣(終)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

14、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漢代未央宮前殿的一個宮室。是皇帝辦公之處。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後,漢文帝曾把他召回,在宣室接見了他。指自己不知何時才能受到皇帝的召見。

15、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晉書•謝安傳》:晉朝謝安曾問子侄們:「為什麼人們總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說:「比如有芝蘭玉樹,人們都會希望它生於自己的庭院中。」 玉樹即寶樹,比喻不辱門庭的好子弟。後來就稱謝玄為謝家寶樹。

見《烈女傳•母儀篇》。據說孟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孟子的鄰居是做喪事的,孟子跟他們學做喪事,孟母就搬家;第二個鄰居是商人,孟子跟他們學做買賣,孟母就又搬了家;這一次搬到了私學旁,孟子就開始學習知識和禮儀。

16、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出自《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說話沒有依據)。』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立身沒有準則)。』鯉退而學禮。」

他日:來日。趨庭:恭敬地快步走過庭前。作為典故,「趨庭」「鯉對」「庭對」都指子女接受父親的教誨;「庭訓」多指父親的教誨或培育。叨陪:慚愧地用以自比。鯉:孔鯉,孔子之子。對:指庭對,有接受教誨之意。

17、今茲捧袂,喜托龍門。

龍門:據《後漢書•李膺傳》載,李膺當時名聲很大,被他接待的讀書人,感到慶幸,稱為登龍門。後來往往把登龍門用來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榮耀。

龍門:在現在山西省稷山縣和陝西省韓城縣之間的黃河中,那裡水險流急,河裡的大魚聚集龍門的下邊上不去,據傳說,上去的魚將化為龍,因此,「登龍門」往往用來比喻士子忽然得到榮耀,「鯉魚跳龍門」即此意;也用來比喻由於謁見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

18、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

事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楊意:楊得意的省稱。撫:撫弄。凌雲:指司馬相如的《大人賦》。楊得意是漢武帝時一位掌管天子獵犬的官員,向武帝推薦了司馬相如。

19、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鍾期:即鍾子期,春秋時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裡在想高山或流水,鍾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後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難得的知音、知己。

20、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蘭亭:在今浙江省紹興西南。晉朝王羲之曾和群賢宴集於此,賦詩作文,作有《蘭亭集序》,文壇上傳為佳話。梓澤:晉朝石崇的金谷園,又名梓澤,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亦曾有文人聚會於此。這兩句是說,當年蘭亭宴集的盛況已成陳跡,繁華的金谷園也早變為一片廢墟。

21、「請灑潘江,各傾陸海」。

潘江陸海:鍾嶸《詩品》:「陸(機)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為成語,一般寫作「陸海潘江」。這里用來形容眾賓客的文才。

22、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有懷投筆:有投筆從戎的懷抱。投筆從戎的故事,見《後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尤當效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乎?』

23、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見《晉書•阮籍傳》。阮籍,晉朝詩人,竹林七賢之一。因不滿當時的黑暗政治,內心憂憤,以飲酒來掩飾自己,不拘禮法。他常獨自駕車外出,也不順著路走,當前面有什麼障礙不能前進時,就慟哭而返,藉此宣洩苦悶心情。

(8)趨利去弊典故擴展閱讀:

寫作特色:

《滕王閣序》的寫景頗有特色,作者精心構畫,苦苦經營,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描寫山水,體現了一定的美學特徵。

1、色彩變化之美

文章不惜筆墨,濃墨重彩,極寫景物的色彩變化。如「紫電清霜」中的「紫電」,「飛閣流丹」中的「流丹」,「層巒聳翠」中的「聳翠」,「青雀黃龍之軸」中的「青雀」「黃龍」無不色彩繽紛,搖曳生輝。

尤其「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於靜止畫面色彩,著力表現水光山色之變化,上句樸素淡雅,下句設色凝重,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之句。

2、遠近變化之美

作者採用恰當的方法,猶如電影的拍攝技術,由近及遠,構成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全景圖。「鶴汀鳧渚」四句寫閣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和河流、湖澤,是中景;「虹銷雨霽」以下則是水田浩淼的遠景。

這種寫法,是《滕王閣序》寫景的最突出特點,體現了作者立體化的審美觀,把作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江南勝境,讀者和景物融為一體,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渾成之美

「層巒聳翠」四句,借視角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裡城外,相與為一,不可分離,體現了作者整齊劃一的審美觀。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寫景名句,水天相接,渾然天成,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美妙圖畫。

4、虛實相襯之美

「漁舟唱晚」四句,即憑借聽覺聯想,用虛實手法傳達遠方的景觀,使讀者開闊眼界,視通萬里。實寫虛寫,相互諧調,相互映襯,極盡鋪敘寫景之能事。

⑼ 俗話說:「————-,——————」任何事物總是利弊交織,像一把雙刃劍,我們應當趨利避害。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這個問題,我以前就遇上過,答案就是這個,肯定對,放心,還請多給點分數啊 謝謝了

⑽ 趨利弊害的意思

讀音:qū lì bì hài
釋義:趨向有利的一面,避開有害的一面。
【出處】漢·霍諝《奏記大將軍梁商》:「至於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
【近義】趨吉避凶【反義】以卵擊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