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清風常在典故

清風常在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1 16:27:44

成語「兩袖清風」的典故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這個成語源自明代於謙。
於謙(1398.5.13-1457.2.16),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四年召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於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太上皇得歸。天順元年謙以「謀逆」罪被冤殺。弘治謚肅愍,萬曆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於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而於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於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還特意寫詩《入京》以明志:手(絹)帕蘑(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兩袖清風」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閭閻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說長道短。此詩寫成後遠近傳誦,為一時佳話。於謙如此不阿,自然引起了宦官王振的極度不滿。

㈡ 兩袖清風的典故

【典 故】 兩袖清風(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一、
其實早在元朝文學家魏初的《送楊季海》一詩中就已出現了「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魏初,字太初,號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書省掾吏、監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職,品性清廉,頗有政聲。
二、
此外,元朝陳基在《次韻吳江道中》一詩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兩袖清風身欲飄,仗藜隨月步長橋。」只不過當時這一詞語還沒有與為官清廉這一意思聯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吳應箕的筆下,「兩袖清風」這一成語就已被用來表達清貧之意了:「入計時,止於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至不能治裝以去。」從此以後,「兩袖清風」(亦作「清風兩袖」)才逐漸演變成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況鍾(1383~1443年)在出任蘇州知府任滿赴京考績時,為拒收群眾送的禮物,就曾作詩雲:「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注如泉。」
三、
古往今來,凡為官清廉、不貪錢財者,常以「兩袖清風」自譽。說起它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譚纂(zuǎn)》記載了下面的故事。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於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於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敗,貪污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裡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皇上和朝中權貴。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於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他曾作過《入京詩》一首: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絹帕、蘑菇、線香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為貪官污吏的搜刮,它們反而給人民帶來了災難。所以我什麼也不帶,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古時,人們把隨身的錢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滿。這首詩嘲諷了進貢的歪風,表現了於謙為官清廉、不願同流合污的錚錚風骨。
「兩袖清風」比喻為官清廉或表示貧窮,手頭一點積蓄也沒有。
絹帕、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於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自己的態度:我進京什麼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了。詩中的閭閻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

㈢ 清風自來出自哪個典故

最早出自三毛的隨筆,後來用於形容一些美好的意境,與此類似的話還有:

陌上花已開,君可緩緩歸。

你若笑靨如花,我便心中安好。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於是當這些話連起來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你若盛開,笑靨如花,清風自來,如沐春風,我心安好,便是晴天。唯你而安! 有所感悟了嗎?

其實有時候,人的心情就跟風中飛舞的鈴鐺一樣:一頭是天空,代表希望與夢想,另一頭是心底,代表情愫和旋律。你越是安靜,越能聽清它的聲音,你若越是喧囂,反倒越聽越惱。風起,音來,緣生,相守;淡然,如風,清脆,如鈴,僅此而已。

㈣ 兩袖清風來自什麼典故

兩袖清風 未時將盡,冬日的斜陽冷森森的,忙活了一天的巡撫衙門漸漸安靜下來。 巡撫於謙把一切政務都交代給了副史與主事,明天就應召進京述職去了。自總領河南、山西兩省政事以來,勤於政務,日理萬機,似乎繁忙已成習慣,這一閑暇起來,心裡空落落的,倒不自在了。 於謙慢慢踱進書房,坐在書案前,右手輕輕按撫前胸讓自己安靜下來,他要再認真思考一下入朝後的形勢與應對方法。 先帝宣宗晏駕之後,年僅九歲的太子即位,大宦官王振趁機攫取了朝廷實權,他籠絡親信,排斥異己,接納黨羽,壯大實力,朝野官吏,莫不仰視,統稱他為「翁父」。各地官員進京辦事,都要送上厚禮,打通他這個關節,唯有於謙不買賬。王振幾次暗示於謙願與結好,於謙都沒理睬。王振十分惱火,但於謙為官清正,政績卓著,一時奈何他不得,只能心中記恨,以後再尋機整治他。對此,於謙心知肚明。這次進京肯定會受到王振的刁難甚至於陷害,他橫下一條心,無論如何都要維護國家利益保持個人名節,絕不能與之同流合污。這時他想起了自己早年寫的一首明志詩,於是展紙研墨,飽蘸狼毫,一揮而就: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面對書案正在沉吟,副史帶著三個小吏進來了,那三人放下各自抱著的朱漆木箱,轉身退出。副史看著巡撫一臉的詫異,趕忙解釋:「當今的朝政大人十分清楚,哪有前去面聖不給大宦官送上重禮的。況且王振對大人您早已挾嫌,最好趁此緩和一下。當然我知道大人一向清廉自守,所得餉銀多半周濟貧苦,補貼官用,住房只求能避風雨,服飾只講保暖整潔,三餐只用粗茶淡飯,沒有金銀珠寶可送。我與主事商量,從大人官餉里預支一些,采買了一點土特產,不過是普通的絹帕、蘑菇與線香。也算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在吧,總比兩手空空好。」 於謙臉色愈來愈凝重,深深地嘆口氣說:「謝謝您的好意,可是這些都是老百姓的生活用品,拿來送官,恐有不妥。況且現在朝野送禮成風,一些貪官收納重金珍玩之外,也接受土特產品。不過屬下心裡明白,所謂土特產,上邊是只求」特「不求「土」啊。於是絹帕必是蘇杭雙面綉頂級珍品,蘑菇必是大興安嶺深山猴頭,線香必是雲貴百年檀木材心所制,每求一物,萬民塗炭。我豈能隨波逐流,助長這種歪風。」 副史憂心忡忡地說:「水至清則無魚,官至清則無友,屬下真為大人的前程,不,命運,擔憂啊!」 於謙欣然一笑說:「無魚則不吃,無友則不交,我憂心如焚的是國家命運而不是身家安危啊。」他擺動著兩管寬大的衣袖,朗聲大笑道:「我進京,纖塵不帶,帶去的只有這兩袖清風啊。」 說完,略一沉思,又伏案題詩一首: 入京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㈤ 清風和煦成語典故

春風和抄煦是由兩個漢語詞彙:「襲春風」及「和煦」連起來而創造的一個詞語。春風:春天的風。和煦:溫暖。春風和煦:形容溫暖的春風。
中文名
春風和煦
拼音
chūn fēng hé xù
釋義
形容溫暖的春風
出處
不詳
春風和煦
拼音寫法:chūn fēng hé xù
釋義:形容溫暖的春風。春風:春天的風。和煦:溫暖。
春風:春天的風。
煦 : 煦 xù ,溫暖。
春風和煦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2002增補本)》[1]及《辭海(第六版)》[2]中均查無此詞。目前無法確定其具體出處。不過形容春風時經常使用「和煦」一詞,如「和煦的春風」。因此,春風和煦一詞應該是將「春風」與「和煦」兩片語合而成的一個新詞彙。形容溫暖的春風。用於環境描寫。

㈥ 上有清風下有明月出自誰的典故

這句出自《南抄史·謝惠傳襲》:「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惟當明月。」
典故出之《西遊記》,書中有個道觀叫五庄觀,以出產「人參果」而名揚天下,觀主鎮元大仙乃地仙之祖,他有兩個看家的小徒弟,一個叫「清風」,一個叫「明月」,二人看似奶聲奶氣,實際上卻已有三千年之高齡,五庄觀之靈秀超凡,僅此四字便已活脫脫躍然紙上。
但是,這「清風明月」四字也未必就意味著寧靜安詳。清代就有過一個充滿血腥味的真實故事:一對故友重逢,對月暢飲之後即將分別,其時恰逢月朗風清,被送者感激萬分,便對送行者吟了一句:「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不料當局者認定,此乃「懷念亡明,詆毀大清」。即:公然懷念明朝的月,詆毀大清的風,其罪當誅,可憐一介書生有口難辯,眼睜睜地掉了腦袋。
如此看來,清風明月雖屬自然美,但若沒有欣賞這種自然美的社會條件,而是充滿白色恐怖,清風明月再美再妙,也照樣會讓人見之色變聞之喪膽的。供參考。

㈦ 成語「兩袖清風」的典故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這是明朝於謙的一首詩,成語兩袖清風就從這里流傳下來了!望樓主採納!

㈧ 明月清風典故,故事

明月清風
解釋 只與清風、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 出處
《南史·謝惠傳》:「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惟當明月。」

清風明月隨想

張玉庭

清風明月,自然是指清涼的風,明朗的月,其詩情畫意,的確令人神往。清風明月,又可比喻高雅,如南朝時的謝惠,從不亂交朋友,常獨酌自樂,他曾說:「入吾室者,但有清風,伴吾飲者,唯有明月。」(《南史·謝惠傳》)

讓我們再看《西遊記》,書中有個道觀叫五庄觀,以出產「人參果」而名揚天下,觀主鎮元大仙乃地仙之祖,他有兩個看家的小徒弟,一個叫「清風」,一個叫「明月」,二人看似奶聲奶氣,實際上卻已有三千年之高齡,五庄觀之靈秀超凡,僅此四字便已活脫脫躍然紙上。

但,這「清風明月」四字也未必就意味著寧靜安詳。清代就有過一個充滿血腥味的真實故事:一對故友重逢,對月暢飲之後即將分別,其時恰逢月朗風清,被送者感激萬分,便對送行者吟了一句:「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不料當局者認定,此乃「懷念亡明,詆毀大清」。即:公然懷念明朝的月,詆毀大清的風,其罪當誅,可憐一介書生有口難辯,眼睜睜地掉了腦袋。

如此看來,清風明月雖屬自然美,但若沒有欣賞這種自然美的社會條件,而是充滿白色恐怖,清風明月再美再妙,也照樣會讓人見之色變聞之喪膽的。

好在如今是新社會,文字獄早已盪然無存,不僅自然界月朗風清,社會環境也是萬紫千紅。因此,月朗風清之際,情人們盡可以在月下相擁,孩子們盡可以在月下嬉戲,文人雅士也盡可以靈感大發,弄月吟詩。正如陳毅元帥在《莫干山記游》中所說:「莫干好,好在山河改,林泉從此屬人民,清風明月不用買。」

㈨ 為什麼用兩袖清風形容官員清廉,有什麼典故

之所以用兩袖清風來形容官員清廉,就是由於袖子裡面如果沒有銀兩的話就可以扇動清風,典故一般都來自於古代一些名人的詩詞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如果要誇一個人做官公正的話,一般都會用到就清風這個詞語,這個詞語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而且其中還蘊含著很多典故的意思。可是小夥伴們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兩袖清風可以代表一個人坐觀憐憫,畢竟袖子跟做官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更何況清風也搞不懂他到底代表的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接下來就在家好好的講解一下。
對於這些事情你要是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嘛。

㈩ 「清風不識字,無故亂翻書」後兩句是什麼有何典故

是雍正朝庶吉士徐駿做的
公元1727年,就在本周的6月22日,即清世宗雍正五年戊午,一個文臣查嗣庭因為文字觸怒了朝廷,被系於牢獄而死,其屍體被戮。

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後,對明朝留下來的文人,一面採取招撫辦法,一面對不服統治的,採取了嚴厲的鎮壓手段。就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員告發:浙江湖州有個文人庄廷釒龍,私自招集文人編輯《明史》,裡面有攻擊清朝統治者的語句,還使用南明的年號。這時候,庄廷釒龍已死去,朝廷下令,把庄廷釒龍開棺戮屍,他的兒子和寫序言的、賣書的、刻字的、印刷的和當地官吏,被處死的處死,充軍的充軍。這個案件,一共株連到七十多人。

公元1711年,又有人告發,在翰林官戴名世的文集里,對前明政權表示同情態度,又用了南明的永曆帝的年號,朝廷就下令把戴名世打進大牢,判了死刑。這個案件牽連到他的親友和刻印他文集的,又有三百多人。另外有不少文字獄,完全是牽強附會,挑剔文字過錯,甚至為了一句詩、一個字也惹出大禍。有一次,翰林官徐駿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音bì)字,雍正帝見了,馬上把徐駿革職。後來再派人一查,在徐駿的詩集里找出了兩句詩:「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於是挑剔說,這「清風」就是指清朝,這一來,徐駿犯了誹謗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因為這些案件完全是由寫文章引起的,就管它叫「文字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