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羊肉典故

羊肉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7 22:55:23

1. 歷史上鐵鍋燉羊肉的典故或來由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台」(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這些天人數眾多,正值趕上水草豐盛,羊肥馬壯之時,所以每次聚會,都要大量屠宰草原羊,放到大鐵鍋里燉出來,然後大家按照份數分著吃,由於大鐵鍋燉肉,溫火慢燉很入味,燉起來也比較簡單,是大鍋飯中唯一,做的量大食用人數眾多,而且因為量大而更美味的一中美食。分配的時候容易均衡,最主要是由於全羊燉熟很入味,因為羊的各個器官都均衡入味,而且大鐵鍋可以把羊湯熬制到羊肉內,羊肉營養又美味。

後來,嘎查村子裡的男女老少當秋後明月當空的夜晚,或是平日陰雨連綿的日子,人們閑著沒事,就走家串戶,結伴拉伙。後來發展到打平伙的方式去吃大鐵鍋燉羊肉,大家攤錢,伙吃熟羊,就鍋抓肉,不拘小節的吃法,正是黃土高原的風格。它既象原始人狩獵歸來聚火而餐的遺風,又類似與此地毗連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飲食特徵。恐怕這些正是「打平伙」這一習俗形成的重要原因。在晉西北有,而且在山、陝、內蒙交界的廣大地區也有這種習俗。

不管那慕達鐵鍋燉羊肉還是,打平伙的方式去燉羊肉,基本都是以大鍋燉整隻羊肉為主,從歷史上流傳下來這么就,人們世世代代以各種方式延續著,說明大鐵鍋燉羊肉有它獨特的民族風情,以及這種燉肉方式獨特的味道是分離不開的。因此,鄂爾多斯現如今每年都舉行那達慕的時候,都會有這一道靚麗的美食文化風景線。

2. 羊肉湯的歷史故事

牛羊是最早馴養的動物,早期的羊肉湯是頂級美食,主要用於祭祀和皇宮御宴回,一般人吃不到。答正史里很多羊肉湯的故事,顯示著羊肉湯在當時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戰國策》記載有中山國君,一次分賜大臣吃羊肉湯,不小心漏掉了司馬子期,就此得罪了。這傢伙一怒之下,跑去更強大的楚國,硬是說服楚國出兵,滅了中山國。這是一杯羊湯招致亡國的事例。

《宋書》記載南北朝時期,宋武帝一次打勝仗,抓的俘虜里有個叫做毛修之的,這人是個奇才,逮住機會給宋武帝露了一手煮羊肉湯的絕活。宋皇帝喝了高興的不得了,不讓他當俘虜了,直接提拔當了「太官史」,後來又連連提拔到尚書光祿大夫,位列公卿。也是沒誰了。

及至隋唐以後,羊肉湯開始走向平民百姓家,成了中國飲食文化里最有色彩的組成部分,中國四大羊湯就是後來發展的結果。

3. 有關羊湯的故事來歷、傳說

1、相傳清朝乾隆末年,大約1776年,金家老店羊湯創始人金茂勝,因家境貧寒,迫於生計,萌生了做羊湯生意養家糊口的念頭。羊肉雖是上等肉食,但腥膻之氣讓食客常常退避三舍,不敢問津。

為了找到能夠消除腥膻之氣的妙方,金茂勝老人煞費苦心,從佐料上搞試驗,在製作上下功夫,精選了上百種天然調料,進行了無數次組方搭配,無數次篩選濃縮,終於做成了不腥不膻、湯鮮味美、老少皆宜,為眾人喜愛的羊肉湯。

由此,金茂勝老人也成為斐聲老城內外的傳奇人物,並流傳了一段令人回味的優美的傳奇故事。

2、河北平泉羊湯的來歷有多種傳說,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康熙皇帝在圍場溝(今河北平泉黨壩)設圍打獵,在追趕一隻梅花鹿時,一直追到八溝地面(今平泉縣平泉鎮)。鹿鑽入柳林沒有追到,皇帝的餓勁兒倒是上來了。

正在這時,不遠處飄來一陣香氣,十分誘人,康熙尋香找來,發現一個小店,店內一老者正忙活著在鐵鍋內煮著一堆看著油乎乎的東西,香氣正是從鍋中飄來。他也不問價,直叫:「快來飯!」開店的老者不敢怠慢,趕緊盛出一碗切好的羊雜湯,順手拿了兩個燒餅。

康熙食後容光煥發,精神百倍,才想起沒問吃的是什麼,老者告訴說:「這叫羊雜湯,是用羊的雜碎做成的。」他覺得十分夠味,便隨口道出一首詩來:「喜峰口外遠,塞北古道長。野鹿入柳林,八溝羊雜湯。」

從此,八溝羊湯名聲大振,關里關外無人不曉,外來食客交口稱道:「難怪平泉的羊湯這么好,原來還受過康熙的皇封呢!」

(3)羊肉典故擴展閱讀

羊肉湯是一道菜品,製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辣椒油、胡椒面、鹽、等,湯汁發白,肥而不膩,無膻味,在全國各地均有各具特色的地方名吃。

功效特點:羊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鐵等。其性溫味首,溫中散寒,化滯,健腺益氣,溫補腎陽,對治療虛勞贏瘦,乳汁不下有一定功效。懷牛膝味苦酸,性平,有強筋骨,活血通經作用。此菜以羊肉為主料,配以多種中葯,有健胸作用。

羊肉湯在豫西靈寶,幾乎每個人都喝羊肉湯,每個人都有幾個關於羊肉湯的故事。羊肉湯對於靈寶已不單單是一種飲食,而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靈寶人與之不可分割的情愫。靈寶羊肉湯的歷史源於何年何月無從查考,但它的歷史悠久毋庸置疑。

「單縣羊肉湯」最早創於1807年,當時由徐、竇、周三家聯手創建,故取名為「三義春」羊肉館。如今,已有近208年歷史的單縣羊肉湯,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凈,鮮而不膻,香而不膩,爛而不黏」獨特風格,載入中華名食譜,以湯入譜的只有單縣羊肉湯,被國人稱為「中華第一湯」。

北京的羊湯裡面加入了韭菜花、醬豆腐,充滿了鹵煮的味道;而陝西的羊湯口味較重,裡面加入了羊血、油菜、粉絲。丹東的羊湯館很多,主要分布在寬甸、河口和丹東市區。大部分的羊湯館都是每天早晨先宰羊,所以湯特別新鮮。

4. 粉蒸羊肉的典故

羊肉泡饃de典故

傳說當年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於長安,終日過著忍飢挨餓的生活。某一日,他窮困潦倒到懷里只剩下一個干饃,正飢腸轆轆之間,路過一家買牛羊肉的小店。掌櫃見其可憐,遂將他的干饃掰碎後用一勺肉湯在火上煮透。自然,餓壞了的他吃的是狼吞虎咽,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出巡長安,同文武大臣又來到這家小店,命店主做一碗牛羊肉泡饃。多年後他再食泡饃,仍感鮮美無比,勝過山珍海味,於是龍心大悅,當即給店主賞銀百兩。此事很快傳遍長安,來吃這種羊肉湯泡饃的人越來越多。
由於生意興隆,店小二來不及給客人掰饃,於是改為客人自己掰饃,此法一直流傳至今。
以前老陝鄉親們一早睜眼便要忙於生計,頂著滿天星光吃一碗泡饃下肚,暖身長力氣,肚子里實實在在,干一天活都不餓。販夫走卒出遠門,懷里都揣上干糧,到了大車店小飯館的,叫碗便宜羊肉湯,然後從懷里掏出一大饃,掰碎後泡湯吃,舒舒服服吃完就走。那帶了多日的干糧越來越硬棒,就得花功夫細細地掰碎。這是鄉野的吃法。
一千多年來,羊肉泡饃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進和提高,成為一道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厭的絕佳美食。這小吃的後面有著多麼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啊。

5. 關於羊的典故有什麼

羊和馬都是人類的朋友,不過馬年的吉利話兒張口就來:「萬馬奔騰」、「馬到成功」、「龍馬精神」……羊年就沒這份幸運——您聽過「羊到成功」的祝福嗎?
不過在古人眼中,羊正經是吉祥的象徵——古文字中「吉祥」常常寫作「吉羊」。在羊的身上,古人還寄託了不少美好的意蘊,如古代婚禮以羊為贄,取其「群而不黨、跪乳有禮」之義——羊的群體意識很強,卻從不結黨營私;而小羊喝母乳時取跪姿,古人認為這符合孝道。
羊又有美好之意,「羊大為美」嘛。這個「美」是指形象美還是味道美,不得而知,或許兼而有之吧?
不錯,在古代,羊肉是屈指可數的美味。明、清以前,北方似乎不大養豬,牛又要留著犁田,因而餐桌上通常是羊肉當家。如北宋御廚中便「止用羊肉」。元代驛站接待「正使」的伙食標準是「日供米一升,面一斤,羊肉一斤,酒一升」。(《經世大典》)
不過那時一般百姓吃不起羊肉,饞了只能煮些「干羊腳子」下飯。肥美的羊肉屬於財主的美食、官員的特供。元代富人一大早起床,「先吃些醒酒湯,或是些點心,然後打餅熬羊肉,或白煮著羊腰節胸子」。大宴賓客時則買「二十隻好肥羊,休買母的、休要羯的」(《老乞大諺解》)。
宋代蘇東坡名動天下,讀書人爭著學他的文章,有口碑傳誦:「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這里的「吃羊肉」,便是指做官。
唐代宰相李德裕年輕時曾得一夢,夢見一面山坡上擠滿上萬只羊。有牧羊人前來拜見,說這些羊是您一輩子的食料!那時也只有當宰相的,才有這份口福!——如今大不同,只要您吃得下,兩扎啤酒,幾十串羊肉串,小百姓照樣能大快朵頤!

6. 積累一些關於羊的典故故事

《左傳》中有則故事,宣公十二年,楚國攻打鄭國,鄭國被打敗了,鄭伯在投降的時候,「肉袒牽羊以迎」。「肉袒」是說鄭伯脫衣露體,表示請降,也有誠惶誠恐的意思。但鄭伯在投降時,為什麼要牽羊呢?就因為羊象徵著吉祥,在亡國臨危之際,獻上羊以祈求得到楚國方面的寬恕,免遭於難。

據考證,我國早在8000年前就開始養羊了,而從獵羊古岩畫中看羊的馴化約在萬年以上,人同羊的關系密切。「美」字是由羊、大兩個字組成,「羊大為美」。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說:「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美與善同意。」善字從羊。「鮮」字本是一種魚。古人造字,旁有「羊」成「鮮」字。魚肉、羊肉味道鮮美,羊是古人容易得到的主要衣食來源。「美」字的本意是羊肉味美好吃。「羨」字也是從羊而來,《說文》曰:「羨,食慾也。」因羊肉味鮮美,引起食慾。羊羔都是跪著吃母乳的,很有孝道,所以羊又成為「忠孝節義」中孝的代表。羊在先民中,是有些民族崇拜的圖騰,羊被選入十二生肖,名列第八,當之無愧。有學者研究,中國西部古老的民族「羌」是以羊為圖騰的原始部族。

「羊左」的典故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戰國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個人相識,兩個人一塊到楚國求職,途中遇到下起大雪,他們兩個穿得衣服非常單薄,帶得糧食也不夠兩人吃的了。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最能知心、友誼深厚叫做「羊左」。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還根據這個故事編排了一本新戲《羊角哀》,又名《捨命全交》。

長期以來,羊成為人們最喜愛的家畜,因此,產生了許多含有「羊」字的成語。丟了羊,趕快修補羊圈,叫「亡羊補牢」,也就是說在日常受了損失,想辦法趕快補救,為時還不算太晚。「十羊九牧」是形容某地方官多而百姓少,可以說是誇張而不失其真。溫順、羊的腸子曲折細長,「羊腸小道」便常用來比喻崎嶇窄小的道路或嚴峻艱險的環境。柔弱的羊一旦落入虎群,其後果可想而知,所以人們常「羊入虎口」比喻處於險境,有死無生。《水滸傳》第九十九回有一段寫魯智深的文字:「前面馬靈正在飛行,卻撞著一個胖大和尚,劈面搶來,把馬靈一禪杖打翻,順手牽羊,早把馬靈擒住。」後來比喻人們乘機偷拿別人的東西叫作「順手牽羊」。

與羊有關的俗語和歇後語也很多。冬天人們多喜歡食羊肉以禦寒,羊肉貨少時則價高,過去偶有不法之徒為求取暴利常懸羊頭而售狗肉(古時羊肉貴而狗肉賤)來欺詐顧客,被稱為「掛羊頭賣狗肉」現在多用來比喻表裡不一,明一套暗一套。「羊角插在籬笆里」的寓意是「伸頭容易縮頭難」。「羊羔踩到泥田裡」則是說「不能自拔」。「養羊剪毛」是比喻某處所花費的,仍從某處取回,換句話說,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7. 臘羊肉的典故

1900年,庚子事變,慈禧太後攜光緒帝來之西安,一日坐御輦經城內城隍廟坡道,聞香停輦,問:何處美味?答:有家老童家的羊肉鋪在煮制臘羊肉。太後便饞涎欲滴,派人索之,嘗後大喜,賞金字招牌:「輦止坡」掛於店前,並將老童家臘羊肉列為貢品。
輦止坡的羊肉便是老童家臘羊肉。本是百姓食物,太後竟也輦止;而在這以前,百姓更是早已馬止、步止,故此食品更朝換代數百年流傳不失,傳至今日有第四代傳人童寶林所經營。老童家臘羊肉在第四代童寶林手中已經獲得陝西省著名商標等眾多榮譽,中央電視台、陝西衛視等多次報道。是陝西特產。
製作此肉一腌:大瓷缸倒入井水,羊肉,帶骨鮮羊肉,皮面相對折疊而放,撒精鹽、芒硝,夏腌一至兩天,春秋腌三至四天,冬腌四至五天,腌到肉里外色紅。二煮:倒老鹵湯多少,倒清水多少,輔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為料,旺火燒開,羊肉下鍋,老嫩分別,皮面朝上,再燒開放鹽,爾後加蓋,武火文火煮四五個小時至肉爛。三撈:撇凈浮油,火壓來滅,燜半小時待湯溫下降,用長竹棍挑肉,放入瓷盤。四潷:肉皮面上平放盤中,用原汁湯沖澆數遍,再小心以凈布揩乾。
因為是當年慈禧所留的遺風吧,此肉漸漸進入上流宴席,且趨熱愈來愈甚,已大有攀高枝之德性。近多年更有人以此作後門的見面禮,致使聲名大壞。
錄者聲明:有人曾非議臘羊肉,建議將其開除出小吃之列。但念其畢街巷有賣;況且,以送臘羊肉走後門,罪應在送肉人而不在臘羊肉本身,故不從。

8. 誰知道冬至吃餃子和羊肉的典故是什麼

冬至吃餃子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吃羊肉是為了補腎內壯陽、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容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

所以,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往往選在在冬至。冬至又被稱作「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

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9. 關於羊的典故,或者小故事

1、羊救人

在神話故事中,羊還會佑助孝子,救人於危難之中。從前,有個叫王孝良的農民,十分孝順母親。一天,王孝良在地里幹活,忽然西北天上烏雲翻滾,電閃雷鳴。

不一會,瓢潑大雨下了起來,眼看山洪就要下來了。他急忙撂下鋤頭往家緊跑,剛進院子,妻子沖他喊:「水要進院子了,快點把我和孩子救走!」

王孝良顧不得老婆孩子,幾步沖進東屋背起母親就往山坡上跑。回頭看了看自家院子,已經變成一片汪洋。山水漲得急,消得也快。水退下去後,王孝良趕忙跑回家,進院子一看。

妻子和孩子都在屋裡,安然無恙。妻子說,洪水猛漲的時候,院子外邊全是水,咱家院子里倒沒上來水,我還看見有兩只小山羊在門外頂架兒玩呢。

王孝良跑到門外一看,哪有什麼小山羊?!他趕忙接回母親,母親一看全家人都平安,望著消下去的洪水說:「你們的孝心,感動了神羊。」

2、講真話的山羊

這一天,老狼又到山羊門上轉悠。他見守門犬不在,想破門而入。不過,他還是沒有敢冒然從事,唯恐守門犬躲在院子裡面什麼地方了。

於是,他悄悄地從門縫中向里瞅,並敲門輕聲吆喝:「喂,請開開門。」「哎呀,不好了,狼來了,千萬不能開門!」幾只山羊在裡面驚恐地嚷著。

「喂喂,別怕,別怕嘛,今天我是來找狗大哥有事的。狗大哥在家嗎?」老狼問得很溫和。「狗大哥不在,他到牛伯伯家作客去了。」山羊們回答。

「好好!」老狼一聽守門犬不在家,欣喜若狂地嚎叫一聲,用力向門撞去。老狼撞開門,叨走一隻小山羊。守門犬回來後聽了事情的緣由,十分惱火。

責備山羊說:「你們為什麼告訴狼,說我不在家?」「狗大哥,你確實不在家呀,我們怎麼能說謊呢?」山羊們鳴咽著說。

守門犬嚴肅地說:「說真話,需要看對象。對於作惡害人的壞蛋,說真話,是要倒霉的。」

3、羊的民間故事

上古時期,帝堯手下有一個大法官叫皋陶,小時候就喜歡評個理,鄉鄰們有啥瓜葛事,一找到他就能分明是非了。大家都說他是大賢,公正無私,很敬佩他。

時間一長,皋陶的名字傳到京城。那時候,還沒有公堂,平時很多打架罵人的事都沒人來解決,堯也很頭痛。他聽說皋陶的賢名後,高興極了,便騎著小毛驢,翻了幾十座山,來到皋陶家裡。

在堯帝再三請求下,皋陶只得跟他一起到了京城。堯叫他管天下行法斷案的事兒,每件事他都公平如水。不幾年,就把全國許許多多的案子辦得一清二楚,人人都服他。

有一年,西番國向堯帝進貢來一隻怪獸,頭上長了一個角,像麒麟一樣,很好看。堯一高興,就下令讓文武百官都上朝開眼界。

誰知他們還沒排好隊,就聽「哎喲」一聲慘叫,一個名叫孔壬的大官兒被怪獸抵死了。官員們都很害怕,有的轉身就想跑。皋陶說:「大家都別怕,這是一隻神羊,它最會判斷誰好誰壞。

它抵誰,就說明誰做了壞事。」大家一聽,都說有理兒,孔壬平時為非作歹,早該懲罰了,只是由於堯為人寬厚,才沒有懲罰他。堯帝一看皋陶認識怪獸,就要封賞他。

皋陶什麼也不要,就要這只神羊。從此,每次辦案,皋陶就把這只神羊拉到公堂上,它要是一抵誰,皋陶就判誰沒理,輕的攆出大堂,重的判刑坐監。

3、亡羊補牢

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

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

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4、五羊的傳說

周朝的楚國在如今的廣州建造了一個城邑,名叫楚庭。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廣州曾一度出現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人民不得溫飽。

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並出現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口銜著一莖六齣的優良稻穗,降臨楚庭。

仙人把稻穗給了廣州人,並祝願此處永無飢荒。祝罷仙人騰空飛逝,五隻仙羊化為石頭留在廣州山坡。從此,廣州便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

5、白石化成羊

從前,有個個性非常謹慎的好人,名叫黃初平,是丹溪這個地方的牧羊人。有一天,一個修煉成道的道士看到他,認為是個可以造就的人才,就帶他到金華山上去修煉氣術。

黃初平進入石室修煉後,經過了四十年才重回人間。當初黃初平被帶走的時候,他的親友都替他擔心著急,以為他會遭遇禍患。

黃初平的哥哥也時常想念走失的弟弟,就堅決地放下羊群,到各地去找尋弟弟的行蹤。經過了許多年,總算讓他在金華山找到了黃初平。

黃初平和哥哥快樂的相聚幾天後,哥哥不禁想起家中的羊群,於是就把心中的排念告訴黃初平。黃初平餐了笑說:「哥哥,您放心,絕對是家中平安,羊群健在。」

黃初平說完,就帶著哥哥回家看看。他們來到了家附近的曠野一看,那裡有羊群,只看到一塊白色的大石頭!哥哥不禁著急起來,轉身問黃初平:「羊呢?」

「羊不是在這里嗎?」接著,只聽黃初平大叫一聲,拿出鞭子往白色大石頭上一抽,那一塊白色大石頭,立刻就變成了幾萬只白綿綿的羊兒來了。

「哇!真是太棒了!弟弟,你已經修煉成好法術了。」哥哥不禁替黃初平高興。

10. 關於羊的民間傳說

話說上古時候,人間沒有五穀雜糧。有一年九月,一隻神羊來到人間,發現老百姓只吃野果、野菜,瘦得皮包骨頭,十分同情。好心的神羊得知人間沒有五穀雜糧後,就回到天上,從玉皇大帝的五穀田裡偷了五種谷穗,送到人間,又教給人們播種五穀的辦法。從此,人間才吃上了五穀雜糧,日子也好起來。

玉皇大帝知道後,非常惱怒,就命令天神把神羊拉到人間宰殺,並要人們吃羊肉。沒想到,第二年在宰神羊的地方,長滿了青青的馬蓮草,又生出個小羊羔。羊從此在人間一代一代傳下來,自己以吃草為生,但把羊奶、羊肉和皮毛供給人享用。

這則神話不僅闡釋了羊的來歷,而且表明了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及人類對羊的情感。

(10)羊肉典故擴展閱讀

羊與人類關系密切,堪稱最親密的六種動物之一,其他五種還包括雞、狗、豬、馬、牛。所以古人喜歡羊,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羊的痕跡,「如飲食、服飾、建築、鍾鼎祭器、家居裝飾、宗教祭祀等等。」

很多與羊有關的漢字、詞語字面意思都比較美好。文化學者胡野秋表示,「羊」在遠古漢語里和「祥」是通假字,最早的漢字里很多好的字眼都與羊有關,比如「羊大為美」「羊口為善」「羊祀為祥」等等,「許慎在《說文解字》里直白地解讀羊字:『羊,祥也』,所以說羊在幾千年的民間生活中是美與善的化身。」

由於羊又與「陽」諧音,春節發生在春天,陽性回歸,羊也就成為了吉祥文化的一種象徵,「所以傳統文化所謂的吉祥,古代又稱為吉羊。民間常見的吉祥用語有三羊(陽)啟泰,吉羊(祥)如意,鍾報吉祥等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