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牛斗的典故

牛斗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1 12:20:54

❶ 出自騰王閣序的成語有多少個裡面提到的歷史典故有多少個

俊采星馳、鍾鳴鼎食、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老當益壯、窮且益堅、青雲之志、秋水長天、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桑榆晚景、萍水相逢、白首之心。

❷ 秋瑾在《滿江紅》中借用歷史典故的一句是

1.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典故:此處用《史記·項羽本紀》「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故事

2.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典故: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滿江紅·小住京華》清代: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獨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俗子 一作:俗夫,磨折 一作:折磨)

(2)牛斗的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瑾18歲時,嫁給湖南人王廷鈞。王廷鈞是一個暴發戶的浮盪子弟。1898年前後王廷鈞用錢捐了個戶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隨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間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並在當時的革命形勢影響下,立志要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婦女獨立與解放。

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值八國聯軍入侵後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獻身救國事業,而其丈夫無心國事。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廷均發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後雖由吳芝瑛出面調解,但秋瑾下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便東渡日本留學。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

❸ 物華天寶 龍光射牛斗之墟用了典故,其作用是

這句話用的典故是,晉朝初,天空上牛、斗二星之間有紫氣照射。張華請教精通天象的雷煥,雷煥說這紫光是因為有寶劍之精氣沖上天。於是張華命雷煥尋劍,後來果然在豐城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內有龍泉、太阿二劍。

作用是:這里用龍泉、太阿兩把神劍從豫章郡挖出來的典故,來表現出這個地方風水很好,人傑地靈,有無數精華和珍寶。

出自:王勃《滕王閣序》。原文是: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意思是:物的精華就是天的珍寶,寶劍的光輝照射到牛、斗二星,這里人傑地靈,徐孺留宿在陳蕃特設的客榻。

(3)牛斗的典故擴展閱讀:

《滕王閣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

滕王閣是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

王勃的《滕王閣序》被稱為「千古奇文」,用典精彩紛呈是其一大特點。該文用典多,且信手拈來,十分貼切,使其意蘊極其深沉,風格十分典雅。濃縮了寓意深沉、極耐尋味的故事或前賢富含智理、啟人聯想的詩文,而且契合主旨,顯得雋永、典雅而和諧。

文章緊扣題意,開篇就用「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虛;人傑地靈,徐孺下 陳蕃之榻」之典贊美滕王閣所在地聚集寶藏,鍾靈毓秀。

❹ 關於牛的成語,典故

鑽牛角尖
椎牛歃血
椎牛發冢
壯氣吞牛
執牛耳
爭貓丟牛
一牛鳴
一牛鳴地
一牛吼地
以羊易牛
一牛九鎖
羞以牛後
休牛散馬
休牛歸馬
犀照牛渚
犀牛望月
蹊田奪牛
問牛知馬
蝸行牛步
吳牛喘月
亡羊得牛
兔角牛翼
土牛木馬
童牛角馬
屠所牛羊
司馬牛之嘆
鼠入牛角
散馬休牛
殺雞焉用牛刀
如牛負重
氣吞牛斗
氣克鬥牛
騎牛讀漢書
敲牛宰馬
牽牛織女
氣壯如牛
齊王舍牛
騎牛覓牛
氣喘如牛
氣沖鬥牛
氣沖牛斗
牽牛下井
庖丁解牛
牛頭不對馬面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牛之一毛
牛衣夜哭
牛衣歲月
牛衣病卧
牛羊勿踐
牛星織女
牛童馬走
牛聽彈琴
牛蹄中魚
牛蹄之魚
牛蹄之涔
牛溲馬渤
牛農對泣
牛馬襟裾
牛口之下
牛角之歌
牛驥同皁
牛驥同槽
牛驥共牢
牛黃狗寶
牛高馬大
牛鬼蛇神
牛角掛書
牛頭馬面
牛頭不對馬嘴
牛不喝水強按頭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
牛溲馬勃
泥牛入海
牛刀小試
牛衣對泣
牛驥同皂
牛鼎烹雞
牛刀割雞
牛毛細雨
牛郎織女
牛角書生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目牛無全
買牛息戈
買牛賣劍
馬牛其風
馬浡牛溲
獼猴騎土牛
賣劍買牛
馬牛襟裾
目無全牛
馬面牛頭
馬勃牛溲
犁牛之子
犁牛騂角
老牛舐犢
老牛破車
扛鼎抃牛
襟裾馬牛
裾馬襟牛
九牛一毛
九牛二虎之力
鯨吸牛飲
九牛拉不轉
繭絲牛毛
雞口牛後
雞屍牛從
九牛一毫
呼牛作馬
汗牛塞棟
汗牛充屋
汗牛充棟
呼牛呼馬
歸馬放牛
割雞焉用牛刀
隔山買老牛
風馬牛
風牛馬不相及
飯牛屠狗
風馬牛不相及
放牛歸馬
服牛乘馬
對牛鼓簧
多如牛毛
對牛彈琴
帶牛佩犢
吹牛皮
槌牛釃酒
吹牛拍馬
充棟汗牛
椎牛饗士
床下牛斗
初生牛犢不怕虎
喘月吳牛
版築飯牛
搏牛之虻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南北朝時代寫成的《荊楚歲時記》里有這么一段:「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綞。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這個神話傳說作為千古佳話流傳至今。「牛郎織女」多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老牛舐犢
《後漢書·楊彪傳》載:三國時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楊修,聰明博學,智慧過人。曹操對楊修萬分嫉恨,又因楊修是曹的對頭袁術的外甥,怕以後會有後患,所以就借口楊修擾亂軍心,把楊修殺了。楊修被殺,老父楊彪萬分痛惜。一次,曹操問道:「你為什麼瘦得這樣厲害啊?」楊彪悲傷地說:「我像老牛舐犢一樣愛我的兒子,現在小牛死了。我這老牛怎麼能不瘦呢?」後來,人們以「老牛舐犢」來比喻父母疼愛子女的深摯感情。牛刀小試

宋·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牛刀」出自《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日『割雞焉用牛刀?』」牛刀,宰牛用的刀,比喻大才;小試,稍微用一下,含初步顯一下身手的意思。「牛刀小試」比喻有本領的人初次任職,就已經表現出才幹.

庖丁解牛
《莊子·內篇·養生主》載:「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琦,砉然響然,奏刀瞻然,莫不中音。」「庖丁解牛」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士口。

吳牛喘月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一言語》:「臣猶見牛,見月而喘。」《太平御覽》卷四引《風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吳牛喘月」多比喻因疑心而害怕。對牛彈琴
漢·牟融《理感論》載:「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講的是古代有一位大音樂家公明儀彈得一手好琴,有一天他漫步郊野,看見有一頭牛正在低頭吃草。這清靜怡人的氛圍激起了他為牛彈奏一曲的慾望。盡管琴聲優美極了,可是那牛卻依然只顧低頭吃草而不理會琴聲。「對牛彈琴」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現在也用來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無的放矢。馬牛襟裾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全句說:如果人不通曉古今,就如同馬、牛穿著人的衣服(即衣冠禽獸)。現在,「馬牛襟裾」比喻人不懂得禮節,也多比喻衣冠禽獸。『;

氣沖牛斗
宋•岳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牛斗,誓將真節報君仇。」氣: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風馬牛不相及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講的是齊侯率諸侯之軍侵入蔡國。蔡國潰敗,接著討伐楚國。楚子派使者到諸侯軍隊說道:「國君您居住在北海,我居住在南海,這就象風馬牛不相及。沒料到君王竟到了我們的領土上,這是什麼原因?」成語本指齊楚相去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風:走失;及:到。

初生牛犢不怕虎
《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犢,而無求其故。」意思是說:玄德將為你而顯得美好,大道將居處於你的心中,你那瞪著圓眼稚氣無邪的樣子就像初生的小牛犢而不會去探求外在的事物。後來這個成語用來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以羊替牛

古時候,
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
都要在祠廟里舉行一種祭祀儀式,
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
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鍾」
。每逢祭鍾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隻
羊,
然後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
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一天,
齊國都城裡來了一個人,
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
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
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
「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裡去呢?」那人回答
說:
「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鍾。
」齊宣王聽了後,看了看那頭牛,然後說:
「這頭牛本來沒
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
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
「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鍾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麼可以廢除呢?」
齊宣王嚴肅起來,
接著說:
「這樣子吧,
就用一隻羊代替這頭牛吧!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
殺牛和殺羊都是屠殺生命。
對牛的憐憫與對羊的殘忍在本質上是一
樣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齊宣王的以羊替牛隻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可見他的虛偽。

飯牛而歌

寧戚在喂牛時唱歌,
引起春秋霸主之一齊桓公的注意,
因此受到重用的故事,
一向以佳
話流傳。
屈原在
《離騷》
中歌而詠之:
「寧戚之謳歌兮,
齊桓聞以該輔。

漢代王逸注曰:
「寧
戚,衛人;該,備也。寧戚修德不用。退而商賈,宿齊之東門外。桓公夜出,寧戚方飯(喂)
牛,叩角而商歌: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適至干。從昏放牛薄夜半,
長夜漫漫何時旦?桓公聞之,知其賢,舉用為客卿,備輔佐也。
」後人常用此故事為賢才落
魄或君臣遇合之典,如李白詩「寧戚未匡齊,陳平終佐漢」
;李咸用詩「誰聽寧戚敲牛角,
月落星稀一曲歌」等。

劉寬讓牛

東漢劉寬,以仁厚謙和著稱。
「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災異或見,引躬克責」
,故而「海
內稱為長者」

累官至大尉,
勤於職守。
他的最有名的故事是
「讓牛」

被范曄寫進
《後漢書》

說的是一次劉寬乘牛車外出,走在路上,
有人丟了牛,認定眼前拉車的牛就是自己的。
劉寬
並不爭辯,下車步行而歸。過了些時候,丟牛者得到了自己的牛,便把劉寬的牛送了回來,
叩頭謝罪說:
「真是對不起您這位長者,請責罰我吧!
」劉寬說:
「物有相似,事會出錯,虧
你能把牛送還,為什麼要謝罪呢?」此事一經傳開,州里都佩服劉寬的寬厚仁慈。

吳牛喘月
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有這樣一則故事:晉人滿奮,字武秋,官至尚書令。一次他在晉武帝身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實際上很嚴實,但看起來卻像透風似的。見此情景,滿奮面現難色。晉武帝笑著問他為什麼犯難,滿奮回答說:「臣好比吳地的牛,一看見月亮就喘起來了。」原來吳地(今江淮一帶)的牛,多為水牛,最為怕熱,太陽一曬它就發喘。久而久之,一旦看見月亮,便誤以為是太陽,也喘息不停。對於這一典故,詩人們極感興趣,時有吟詠。如李嶠詩「在吳頻喘月,奔楚屢驚風」,李白詩「六月南風吹白沙,吳牛喘月氣成霞」等。

騎牛過關
道教學派的創始人老子,騎著青牛過函谷關,被尹喜發現,行弟子禮,拜其為師。後來老子離開函谷關入秦,遍游秦國各地的名山大川,最後隱居於扶風一帶講學,傳播道教思想,他寫的《道德經》,成為了道教的經典。老子死後葬槐里,就是現在陝西周至縣東南的終南山麓。

弦高販牛
鄭國的弦高乾的是長途販運牛的生意。他趕著牛走在路上,正遇見一支打算偷襲鄭國的秦國軍隊。弦高急中生智,把販運的牛獻給秦軍主帥,說是奉鄭國國君之命前來勞軍,秦軍主帥以為陰謀敗露,便撤兵而回。

牛衣對泣
西漢時有個叫王章的人,家徒四壁,生活十分清苦。這年冬天,天氣寒冷,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鋪一層厚厚的草作床,身上蓋的是亂麻和草編成的「牛衣」。有一次,王章得重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來。他一面哭,一面和妻子訣別。他妻子是個堅強、賢惠的女人,勸慰丈夫說:「我們雖然很窮,只要你養好身體,發憤讀書,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變的,為什麼要這樣絕望呢?」王章聽後,很受感動,決心生存下去。在妻子的照顧下,他的身體果然一天天好起來。終於功成名就,漢元帝時官至左曹中郎將,漢成帝時又從司隸校尉選拔為京兆尹。「牛衣對泣」這一成語,用來形容生活貧窮和困苦。

九牛一毛
漢朝名將李陵帶兵討伐匈奴,不幸戰敗投降,漢武帝聽說後大罵李陵叛國。司馬遷認為李陵不是真心投降,而是在等待立功贖罪的機會,漢武帝聽到不同意見非常生氣,把司馬遷關入大牢,處以殘酷的腐刑。司馬遷本想自殺,但又想到自己只是一個地位低微的人。「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之一毛,與螻蟻何異。」司馬遷堅定了要活下去的信念,含辛茹苦寫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世著,留芳千古。

對牛彈琴
說的是古時有個音樂家叫公明儀,擅長彈琴。有一天,他看到一頭十分健壯的牛在低頭吃草,就地給牛彈琴一曲清趣抒情的《清角之操》,但是,牛一個勁地吃草,不理他。公明儀細揣摩領悟到了,不是牛沒有聽到琴聲,而這種曲子太高雅,它根本聽不進去。

仲文斷牛
講的是南北朝後周時,有個聰明的少年叫於仲文。這天,村子裡的任姓和杜姓人家各丟了一頭牛。兩戶人家派人去找,但只找回了一頭牛。任家、杜家都說這牛是他們家的,告到州里,州官無法斷案,有人建議請於仲文來幫助處理此案,於仲文叫人用鞭子狠命地抽打那頭牛,他在一旁冷眼觀察,見任家的人很心疼,而杜家的人蠻不在乎。他隨即向州官說明了看法。接著,讓兩家都把自家的牛群趕來,把被打的牛放開,只見那牛直奔任家的牛群。於仲文立即宣布,那頭牛是任家的。

搏牛之虻
《史記·項羽本紀》:「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原意是說主要目標應像擊殺牛背上的虻蟲一樣去滅掉秦國,而不是像消除蟣虱那樣去與別人打仗。後來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❺ 氣沖牛斗的典故

據《晉抄書·張華傳》襲記載,晉惠帝時,廣武侯張華夜觀天象,見斗宿和牛宿之間有紫氣,後聽說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人雷煥通曉緯象,乃召問之,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天耳。張華問劍在何處?豫章屬吳地,吳越揚州當牛斗二星的分野,雷煥根據斗宿和牛宿的分野認為:在豐城(江西省南昌之南)。於是補雷煥為豐城縣令,令其尋找。煥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中有雙劍,並有刻題,一曰龍泉,二曰泰阿,精芒炫目。當晚,再觀鬥牛,紫氣俱消。雷煥送一劍給張華,留一劍自佩。張華得劍給雷煥復信道: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後來張華被朝廷所殺,劍亦不知去向。雷煥死後,其子攜劍過延平津,劍忽躍出墮水,當即下水尋找,不見劍,但見二龍蟠縈,水浪驚沸,最終失落。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