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中醫經典故事

中醫經典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1 08:25:04

『壹』 中醫的故事

丹溪起死回生.一天.丹溪看見.一群送葬的人.棺材裡流出血.丹渓向前阻止說內.棺材裡的人還容是活的.人們說笑話.人已經死了.怎麼是的泥.丹渓說.不信你們打開棺木看一下..打開棺木一看人還是死的.人們就大笑了.円渓將葯袋一放.取出一粒丸.放到死人的口裡.將水一灌.葯丸一下咽下去了.等了不久.那死婦啊約一聲就活了.丹渓說..我看到從棺木里流出來的血是紅的.他判斷棺木里的人是能夠救得話的

『貳』 中醫勵志故事

《千古中醫故事》 立志修本草 作者:郝萬山
另外一個故事,叫「診死活人」,就是李時珍把一個活人給診死了,這兩個故事還是相關的,都在湖口地區廣為流傳。這又是個什麼故事呢?

李時珍「診活死人」這個故事在這個區域都傳開了,大家說有一個非常神奇的醫生,經常在這一代遊方。有一天,李時珍來到一個鎮上,大家一看,知道就是那個神奇的遊方郎中。就像看神一樣,一下子把李時珍圍在街道中間,有向他請教的,有請他看看氣色把把脈的,李時珍當然也走不了。正好旁邊有一家葯店,葯店的老闆有一個大胖兒子,正在櫃台裡面吃飯,一聽說神醫來了,那當然很高興,就翻身爬過櫃台,我們知道過去葯鋪的櫃台跟當鋪的櫃台都很高,大家從魯迅先生的小說里都可以知道。這個胖小夥子翻身躍過櫃台,扒開人群,拚命地擠擠擠,就擠到李時珍面前,來看熱鬧。看到李時珍以後,這個胖小夥子對李時珍很尊敬,就說先生,我終於擠進來看到你了,久仰大名,您能不能看看我有什麼病啊?李時珍就搭了一下脈,跟他說,小夥子,真可惜,你年紀那麼輕,恐怕活不過三個時辰了,你趕緊回家,不要倒在外邊,不要讓家裡人到外邊來收屍。小夥子一下就火了,心想我好心好意,飯也不吃了,又翻過櫃台擠開人群來向你請教,你怎麼這么說話?我剛剛還吃了四碗飯,喝了半斤酒,我怎麼就要死了呢?旁邊圍觀的人當然也覺得李時珍有點太過分了,你把一個活生生的人診為活不過三個時辰,按照中國的傳統來講,這是咒人死啊。李時珍也沒有解釋,過了一會兒,人群散開不久,李時珍還沒離開這個鎮,就傳來了這個小夥子暴病身亡的消息。別人才想起李時珍有這個話,於是來就請教李時珍。他說很簡單,第一、他剛剛在吃飯,飯已經吃得太多了,又喝了大量的白酒。然後翻過高高的櫃台,再拚命地擠進來,這時腸子已經受到致命的損傷,而實際上等他到了我面前,他已經沒治了,所以我才說他活不過三個時辰。這是另外一個故事」診死活人」。這兩個故事全部在湖口一帶流傳。

李時珍用了18年的時間進行野外考察,又用了10年的時間三易其稿,終於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願。《本草綱目》匯集了1800多種葯物,11000多個方子,這些葯物和方子是為了給後人查閱的,但這么龐雜的內容,如何分類才能便於查找呢?我們查字典可以按拼音,也可以按部首,那麼李時珍是按什麼來整理這些中草葯和方子的呢?

在編纂《本草綱目》時,李時珍考慮,如何以一種體系來對這些葯物和方子進行分類。這是科學的事情,不能就這樣一堆放在一起,弄一個大全就完了。原來的分類法被李時珍拋棄了,他發明了十五部六十類分類法,這被後來的科學界大為贊嘆。他把葯物分為水部兩類,火部一類,土部一類,金石部四類,草部十類,谷部四類,諸如此類,把這1800多種葯物分門別類排進去,再附加11000多個方子,這當然是了不起的。

李時珍從年輕時發願重修本草,到年過花甲終於編纂完成時,已經耗盡了家中所有的財力,李時珍已經沒有錢來出版《本草綱目》了。而李時珍最大的心願,就是讓這部《本草綱目》早日出版,造福於世。然而令李時珍沒有想到的是,出版這部書,比編纂這部書更難

『叄』 古代名醫的趣味故事

一、李時珍用葯趣談

有一天,明朝著名醫葯學家李時珍先後為兩個病情相同的病人開方,待病人走後,他的學生不解地問老師:「剛才兩個人都是發燒怕冷,為什麼你對那個老人用葯輕,而對那個小孩用葯量反而重呢?」

李時珍笑了笑說:「那個老人已是風燭殘年,他反復說自己病重難好,回去後必定會多喝葯汁,葯量輕些反倒合適,而那小孩年幼無知,剛才看他煩躁啼哭,等到大人喂葯時想必哭哭鬧鬧、撒撒潑潑,能喂進多少呢?所以葯量自然要大些。

二、扁鵲與牛黃

牛黃,是一味名貴的中葯。相傳,牛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扁鵲在無意中發現的。一天,扁鵲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時,鄰居陽寶殺了一頭病牛,發現牛膽囊中有些像石頭洋的東西,不知是阿物,於是提著膽囊來向扁鵲請教。

扁鵲剖開膽囊取出兩枚「石頭」放在桌上、仔細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陽寶又驚叫著跑來說其父親一口氣上不來,在炕上抽搐不停。

扁鵲急忙去陽寶家,只見陽寶的老父親雙眼上翻,喉中嚕嚕有聲。扁鵲看罷,立即吩咐陽寶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來研成末,給陽寶父親灌下。須臾,陽寶的父親就止住抽搐,氣息也平靜了。

扁鵲回家時卻發現桌上的兩枚牛「「石頭」不見了。細尋之下,原來陽寶在慌亂中錯把牛黃當金礞石拿去了。扁鵲思忖:「難道這種石頭真的有豁痰定驚的功效?」遂於次日,有意用其配葯,給陽寶的父親送去服之。

不日,病奇跡般的好了。扁鵲就將這種黃牛膽內的深黃色之物命名為「牛黃」。 從此,名貴而奇效的中葯「牛黃」便誕生了。

三、錢乙

錢乙是宋代著名的兒科醫生,他著有《小兒葯證直訣》,人們尊稱他為「兒科之聖」。錢乙做過一段時間的翰林醫官。一天,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請了不少名醫診治,毫無起色,病情越來越重,最後開始抽筋。皇帝見狀十分著急。

這時,有人向皇帝推薦錢乙。於是,錢乙被召進宮內。皇帝見他身材瘦小,貌不出眾,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來,只好讓他為兒子診病。錢乙從容不迫地診視一番,要過紙筆,寫了一貼「黃土湯」的葯方。

心存疑慮的宋神宗接過處方一看,見上面有一味葯竟是黃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難道黃土也能入葯嗎?」

錢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說:「據我判斷,太子的病在腎,腎屬北方之水,按中醫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當用黃土。」

宋種宗見他說得頭頭是道,心中的疑慮已去幾分。正好這時太子又開始抽筋,皇後在一旁催促道:「錢乙在京城裡頗有名氣,他的診斷很准確,皇上勿慮。」

於是,皇帝命人從灶中取出一塊焙燒過很久的黃土,用布包上放入葯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帖後,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兩劑,病竟痊癒如初。這時,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錢乙的技術,把他從翰林醫官提升為有很高榮譽的太醫丞。

四、程鍾齡施計治「足痿」

程鍾齡是清代著名醫家,他臨證經驗豐富,別人久治不愈的疾病,經他治療常能奇跡般地康復,名噪康熙、雍正年間。有—富翁,身患足痿,欲行必以手持物方可緩慢移步,服過許多葯皆無效。

他久慕程鍾齡的大名,讓人抬了去求治。程鍾齡見他六脈調和,得知病人遍服中葯無效,斷定這是心病,非葯物所能治,決定施計治療。他替病人收拾了一間房子,安頓病人住下。

程鍾齡預先在病人住的房間里擺上許多古玩,並特意在病人坐凳旁放置一瓷瓶。他向病人介紹說:「這是我的古董收藏室,所藏之物皆屬珍品。」他一一告訴病人它們的價值。

最後,他指著瓷瓶說:「這是我的傳世之寶,十分稀罕,千金難求。」實際上,包括瓷瓶在內的所有東西都是贗品,只是病人屬於外行,被蒙在鼓裡罷了。

病人在屋裡悶坐了兩天,見程鍾齡既不處方,也不寒喧問暖,甚至迴避見他,憋得心慌。第三天,他決定出去走走。因離開重物難以邁步,他只好就近抱著瓷瓶小心冀冀地起身。

豈知程鍾齡在旁邊窺視已久,待病人舉步欲走時,程鍾齡突然出現,猛喝道:「你好大的膽!竟敢偷走我家的寶瓶!「病人一驚,手一軟,「當」的一聲,瓷瓶從手中滑落到地上,摔得粉碎。

這下病人大驚失色,垂手痴立在那裡。程鍾齡見病人不靠支持物已能站立,心裡十分高興,暗自思忖:這病已去幾分,應該趁熱打鐵。

於是,他上前握住病人的手說:「你別害怕,跟我來!「那人竟跟在程鍾齡身後走出屋外,他舉步平穩,行走如常,多年頑疾,一下子就治好了。

程鍾齡這才告訴病人,他摔碎的東西並不是什麼稀世之寶,是為了解除心理上壓力、轉移注意力而設的計謀。病人恍然大悟,連聲贊揚程鍾齡的高明醫術。

五、葉天士摸腳治紅眼

清代名醫葉天士治病頗有高招。一次,他遇上一位兩眼通紅的病人,病人眼眵堆滿眼角,眼淚直往下淌,不斷地用手去揩,顯露出十分憂慮的神情。

葉天士見狀,詳細地詢問病情,然後鄭重地告訴病人說:「依我看,你的眼病並不要緊,只需吃上幾帖葯便會痊癒。嚴重的是你的兩只腳底七天後會長出惡瘡。

那倒是一個麻煩事兒,弄不好有生命危險!」病人一聽,大驚失色,趕忙說:「好醫生,既然紅眼病不關緊要,我也沒心思去治它了。請你快告訴我有什麼辦法度過這個難關?」

葉天士思索良久,正色說道:「辦法倒有一個,就怕你不能堅持。」病人拍著胸脯保證。於是葉天士向他介紹了一個奇特的治療方案:每天用左手摸右腳底三百六十次。

再用右手摸左腳底三百六十次,一次不少。如此堅持方能度過難關。病人半信半疑,但想到這是名醫的治法,便老老實實地照看做,七天後果然腳底沒長出毒瘡。

更令他驚異的是:紅眼病竟不知不覺地痊癒了。他高興地向葉天士道謝,葉天士哈哈大笑,向他和盤托底,說道:「實話告訴你吧,腳底長毒瘡是假的,我見你憂心忡忡,是惦記著眼病。

而你的眼疾恰恰與精神因素的關系很大,於是我想出這個辦法,將你的注意力分散、轉移到別處。除掉心病,眼疾便慢慢好了。」病人聽完,驚奇不已,連聲贊嘆葉天士醫術高明。

『肆』 關於中醫的故事

曾經有一段時間,西醫看不起中醫,認為西醫是從西方引進的,要比中醫先進。甚至有些人認為西醫有治療見效快的優勢,中醫落後,中醫不科學,有了先進的西醫,還要中醫做什麼?

其實中醫有中醫的優勢,中醫中葯對慢性病特別是一些疑難雜症,有著西醫所不能及的優勢。

我並不是貶西醫,有些地方西醫就是不如中醫。我看到一些西醫不能治的病,常常讓中醫給治好了。

有個中醫叫肖暉,他學過西醫,可他喜歡中醫,學了西醫後,又考上湖南中醫學院學了幾年本科中醫。參加工作後的第三年,湘潭組織醫療隊下鄉,肖暉作為一個中醫參加了醫療隊。

醫療隊在攸縣老君潭碰上一個怪病人。

這個怪病人不停地發出怪叫,似小狗一樣「嗚汪,嗚汪」狂吠不停。剛開始時,他到鎮上趕集,人家聽見他發出的怪叫,馬上看猴子耍把戲一樣圍著他看。他到縣里醫院治過,也到長沙的大醫院去治過,病沒有治好,一路上讓人家看足了笑話。從此他再不敢隨便出門。

醫療隊的西醫都說這病真怪,都說沒見過這種怪病,沒法治。剩下一個中醫肖暉還沒說不能治。他看了看怪病患者的症狀,也是覺得怪,西醫們沒見過這種病,自己以前也沒聽說過,閱讀的古今中醫葯典書上,也沒有這類怪病的記載,自然是找不到治療該怪病的葯方。可中醫有中醫的診病方法,肖暉用中醫辯證法一分析,依靠自己積累的經驗去思考,認為這個怪病表面上怪異,實際上是氣不正。肖暉採取補腎納氣和降氣的辦法,給患者大膽自批一張處方。怪病患者吃了幾付中葯後,怪叫變弱,接著又吃了幾張方子,竟然不再發出怪叫了,和正常人一樣可以正常生活。怪病人不怪了,沒人圍著他看把戲了,怪病人對肖暉感恩不盡,對中醫的神奇崇拜至極。

這個怪病一治好,一傳十十傳百,方圓一二十里都知道湘潭來了個治怪病的神醫肖暉。有個譚姓農民帶著他的妻子找到肖暉,說他妻子也有個怪病,不知肖神醫能不能治好。

這個農民介紹,他妻子30來歲,兩個小孩有七八歲了。有一回妻子來月經,突然昏倒在地。兩個小孩圍著娘哭,他也只好去妻子娘家報信准備後事。等妻子娘家人一來,妻子又醒過來了。自那後,妻子一來月經必昏死一回,至今已有5年時間。他每次在妻子昏死後提心吊膽,生怕妻子倒在地上永遠不再起來。他為妻子找了幾家醫院,化驗照片花了不少錢,什麼指標都沒有問題,治來治去就是不知是什麼病。

醫療隊的西醫說這怪病沒見過,無法診斷。肖暉看了這個譚姓農民的妻子,用中醫的望聞問切,就把病因分析出來了。中醫看病有句古話,叫做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肖暉看這樣的怪病望聞問切都用上了,認為她每逢月經昏死的怪病,實際上是血虛火旺。血經一下,肝火上沖,引起昏迷甚至昏死。肖暉想起以前在看中醫古典書時,古書上曾介紹過一例此類怪病,當時他就留意記在心裡,沒想到這百年難遇的怪病,今天讓他遇上了。肖暉馬上給患者以四物湯中當歸、白芍、川芎、生地補血養陰,加龍膽草、黃芩、枝仁清肝火。譚姓農民的妻子按肖暉開的方子一天吃一劑,吃了一個月後,來月經不再昏死了。

肖暉在攸縣治好這兩個怪病,名聲大振。醫療隊任務結束後回湘潭上班,等候肖暉看病的人排起了長隊。從那時起,中醫師肖暉的診室每天求醫者不斷。這天,有個病人一進肖暉的診室就往地上一躺。有人喊:「快送急診室!」患者睡在地上忙搖著手說:「不要送!不要送!我不看西醫,我是來找肖醫生看病的。」護士說:「你找肖大夫看病歡迎呀,到椅子上來坐,不要睡地上。」患者說:「我這是怪病。病一發就頭痛,睡在地上就不痛了,起來就又會痛,站起來會更痛。」

肖暉給這個患者看了看,認為該患者是中氣虛,清陽不升,所以站起來頭痛,睡著才能緩解。肖暉給這個患者以補中益氣湯加減,吃了幾個月的葯,這個患者再也不需睡地上了。

肖暉治怪病的名氣越來越大,一些西醫看不好的疑難雜症患者都來找肖暉。一個姓張的女人因為不孕,帶著幾個不孕的女友來找肖暉。肖暉根據那幾個女人的症狀對症下葯,一年後,她們都生小孩了,只有張女士仍然不孕。張女士說肖暉偏心,不想叫她懷上。肖暉也覺得奇怪,說,我給你開的葯應該沒問題,都是對症下葯,為什麼還不孕呢?你要你老公來檢查一下吧。張女士帶丈夫來到醫院,經檢查,原來是張女士的丈夫不射精。肖暉根據張女士丈夫的病情,開了幾張方子。幾個月後,張女士懷上了。一年後,夫妻倆高興地抱著小孩向肖暉大夫道謝。

一位在深圳工作的湘潭女士小胡,吃了許多西葯還是月經不調,慕名來找肖暉。肖暉給她看病時,發現她臉上有斑,認為她是氣血不足導致虛火上升而月經不調。肖暉給小胡對症開葯。小胡吃了幾個方子後,月經正常了,奇怪的是,臉上的斑也不見了。小胡回到深圳,她的女同事發現她比原來更漂亮了,一個個羨慕得不得了。女人是愛美的。當小胡說她的病是肖暉治好的,幾個女人結伴要小胡帶她們專程來到湘潭,找肖暉給她們治斑美容。

有一個老人心血管頑固性心衰,到湘潭和長沙一些醫院看了,住院吃了很多葯,好了後回去,呆不得幾天病發又來住院。住院的時間一多,有人開玩笑,叫他把戶口遷來醫院。後來,有人向老人建議用中葯治療。老人找到肖暉,肖暉針對他的病,採用西醫的治療原則:強心、利尿、擴血管,考慮老人用西葯太多有副作用,建議不再服用西葯,而用沒有副作用的中葯治療。在徵得老人同意,他用參麥散為老人強心,用五苓散為老人利尿,用紅花蒲黃散為老人活血管。老人吃這些中葯沒有一點副作用,吃了一段時間,結果病情大有好轉,不再要住醫院了。

不僅國內的人喜歡中醫中葯,許多外國人也喜歡中醫中葯。

小王是湘潭大學畢業的,找了個日本丈夫。結婚後,她發現這個日本男人有痛風的毛病。小王要日本丈夫好好治療。日本丈夫說,他在國內治了好多年,出國後也到處求醫,找了許多醫生,都沒有治好。他說他爹、娘、姐姐都有這個病,他說除非碰上神醫。小王說,湘潭有個中醫,會治怪病,你去試試。日本丈夫隨小王找到肖暉。肖暉給他開了張方子。小王的日本丈夫吃了一張方後,感覺很好,接著要肖暉開第二張。接連吃了幾張方後,病情大有好轉。一年後,小王的丈夫回到日本,竟然再沒有發病。他的家人都感到奇怪,說以前在日本都沒治好,在中國湘潭吃幾個中葯方子就好了,中國的中醫真是神啊。這個日本人的爹、娘、姐姐,全家人從日本趕到中國湘潭,找「神醫」肖暉給他們看病。

韓國有個患者,拿了肖暉的葯方回到韓國配葯,不知是水土問題還是葯的問題,韓葯吃了反而不好,要求吃中葯。肖暉大夫只好把葯寄到韓國去。現在,除了國內的,還有一些美國、韓國、英國的患者,台灣、香港等海內外的患者都不遠萬里慕名而來求醫。這些外國人從肖暉這里,更加認識到中醫中葯的神奇功效,更加喜歡中醫中葯。

肖暉就是用中醫的望聞問切來診斷,用中葯來治療,他從有幾千年歷史的中醫積累中,探索出治好西醫治不好的怪病,不僅顯示了他的靈性和悟性,他的中醫辯證思維和獨特的治療方法,也說明我國中醫是取之不盡的寶藏。

這樣豐富的寶藏,怎麼能隨意棄之呢?

『伍』 中醫養生的小故事

中醫養生故事――扁鵲與牛黃

牛黃,是一味名貴的中葯。相傳,牛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扁鵲在無意中發現的。 一天,扁鵲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時,鄰居陽寶殺了一頭病牛,發現牛膽囊中有些像石頭洋的東西,不知是阿物,於是提著膽囊來向扁鵲請教。扁鵲剖開膽囊取出兩枚「石頭」放在桌上、仔細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陽寶又驚叫著跑來說其父親一口氣上不來,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鵲急忙去陽寶家,只見陽寶的老父親雙眼上翻,喉中嚕嚕有聲。扁鵲看罷,立即吩咐陽寶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來研成末,給陽寶父親灌下。須臾,陽寶的父親就止住抽搐,氣息也平靜了。 扁鵲回家時卻發現桌上的兩枚牛「「石頭」不見了。細尋之下,原來陽寶在慌亂中錯把牛黃當金礞石拿去了。扁鵲思忖:「難道這種石頭真的有豁痰定驚的功效?」遂於次日,有意用其配葯,給陽寶的父親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跡般的好了。扁鵲就將這種黃牛膽內的深黃色之物命名為「牛黃」。 從此,名貴而奇效的中葯「牛黃」便誕生了。

中醫養生故事--蘇東坡妙聯對名醫 答案補充 蘇東坡不但在文學方面有偉大成就,而且在醫學方面也有很高造詣,人稱「儒醫」。 他在杭州任知府時,就致力於搞醫學研究。當時該地瘟疫經常發生,百姓死亡很多。為了把黎民百姓從痛苦的病魔中解脫出來,蘇東坡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幾十兩黃金,在城裡建了一座名叫「安樂」的診坊,專門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癒了近千病人。 傳說在杭州城西有個龐家莊,莊主姓龐名安時,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濟貧,好善樂施,是遠近聞名的一位老中醫他喜歡交際,也愛好吟詩作對,談古論今。因而與蘇東坡交往甚厚,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詩論對,切磋醫學。
答案補充 有一天蘇東坡正坐在書房裡翻閱醫學書籍,外面衙役來報:「啟稟大人,府外龐中醫求見」。蘇東坡忙說「有請」。龐中醫在衙役的引領下來到書房門前,猛抬頭,一眼看見門旁新掛了兩只燈籠,他不由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一上聯: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 蘇東坡正好迎出門來,他聽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領神會,隨即續出下聯:架鼓鼓架,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答案補充 二人相視大笑,手挽手走進後院。院子的中央設一小花園,龐中醫 看見園中生長的翠竹蔥綠茁壯,他靈機一動,贊嘆道:
中暑最宜淡竹葉
蘇東坡隨口對道:
傷寒尤妙小柴胡
兩人在花園邊坐下,衙役遞上香茶,二人品茶談天。他倆從名詩談到名醫,又從對聯談到醫學,真是棋逢對手,喜結知音。
忽然,一陣微風拂過,送來陣陣花香,龐中醫 抬頭一看,只見園中玫瑰正盛開,嫵媚嬌嬈。他觸景生情,又出一聯: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九里。
蘇東坡聽他又吟一聯,未加思索也脫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龐安時坐了一會,告辭出來,隨口又出一聯: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蘇東坡含笑答道:
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聯中的「枳殼、防風、陳皮、半夏、竹葉、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葯名。對聯對得工整和諧,妙趣橫生。

『陸』 《老中醫》講的是什麼故事

《老中醫》這部劇自籌備以來一直備受網友們的關注,據悉該劇的時代背景專是民國時期。電視劇屬講述了社會浮浮沉沉,而中醫的地位逐漸被西醫撼動,主人公翁泉海為了捍衛中醫的地位,與惡勢力斗爭的故事。

中醫翁海泉在中央政府發布「中醫廢止案」後,帶領中醫同仁共同抵抗中醫廢止案並保護中醫這一民族瑰寶,只不過那個時候還出現的了另一匹黑馬,那就是西醫。不可否認西醫的地位不可撼動,但如果想要吞並中醫,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翁泉海為此被誣陷,被謀殺,始終沒有動搖決心。

『柒』 中醫葯故事

老鸛,是鳥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長而直。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魚蝦等為生。

這里有個故事。相傳,在隋唐時期,我國著名醫葯家孫思邈雲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煉丹制葯,為患者治病解疑。由於四川屬盆地氣候,濕度很大,上山求醫的患者中有許多風濕病患者,孫思邈卻束手無策。

這天,孫思邈帶著徒兒上山采葯,忽然發現一隻灰色老鸛鳥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種無名小草,許久之後,才拖著沉笨的軀體緩慢地飛走了。過了幾天,孫思邈又見到這只老鸛在啄食這種小草,隨後飛走了。奇怪的是,老鸛已無病態,飛得輕巧雄健有力。

孫思邈對身邊的徒兒說:老鸛鳥常年在水中尋食魚蝦,極易染上風濕病痛,老鸛鳥能食此草,說明此草無毒,能治療風濕病,我們也把這草採回去試用。

風濕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連服幾天之後,奇跡發生了,原來雙腿紅腫的關節,都腫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

喜訊傳開,慕名前來求治者絡繹不絕,治癒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請孫思邈為小草起個名,孫思邈說:這葯草是老鸛鳥認識的,就叫它「老鸛草」吧!

現代植物為牻牛兒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兒苗,或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鸛草,除去殘根的全草入葯。性味苦辛、平,祛風、活血通絡。治風濕疼痛,肢體麻木,關節酸痛,癰疽,跌打,腸炎,痢疾。

據《滇南本草》載,老鸛草可祛諸風,治皮膚發癢,通行十二經,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等。用法與用量為:水煎內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在民間,運用老鸛草治療風濕病,由於療效顯著而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7)中醫經典故事擴展閱讀:

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臟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陰陽

是中國古代哲學范疇。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古人把這種不斷運動變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對立統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則),萬物之綱紀(一切事物都不能違背這個法則而存在),在變化之父母(事物的變化是由事物本身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形成的),

生殺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毀滅都是來自於這個根本法則),神明之府也(這就是自然一切奧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於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須從這個根本問題-陰陽上求得解決)」。闡明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生長、發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因而,陰陽學說也就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律的一種思想方法。醫學屬於自然科學范圍,認為人體生理活動,疾病的發生發展,也超越不出陰陽這個道理。因此,我們想要掌握疾病的發展過程,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獲得滿意療效,就必須探求人體的陰陽變化情況。

五行學說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范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並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動態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規律。「五行學說」是指這五類物質的運動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相生、相剋作為解釋事物之間相互關聯及運動變化規律的說理工具。

中醫主要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系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運氣學說

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長夏、秋、冬的季候循環。

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是根據天文歷法參數推算年度氣候變化和疾病發生規律。

臟腑學說

主要研究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三焦)和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經絡學說

與臟腑學說密切相關。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溝通內外,網路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經絡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會呈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征,通過這些表現,可以診斷體內臟腑疾病。

『捌』 古代名醫的故事

1、心理療法

華佗善於應用心理療法治病,有一郡守得了重病,華佗去看他。郡守讓華佗為他診治,華佗對郡守的兒子說:

你父親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應激怒他讓他把淤血吐出來,這樣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沒命了。你能把你父親平時所做過的錯事都告訴我嗎?我傳信斥責他。

郡守的兒子說:如果能治好父親的病,有什麼不能說的?於是,他把父親長期以來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訴了華佗。

華佗寫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後,大怒,派捕吏捉拿華佗,沒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

2、扁鵲換心

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輕病,就一起請扁鵲治病,扁鵲對公扈說:「你的志氣強身體卻很弱,有計謀卻並不果斷,齊嬰你的志氣弱身體卻很好,沒有謀慮卻過於執著。如果把你們的心臟互換,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

扁鵲讓二人喝了葯酒,他們昏死了很多天,剖開他們前胸找到了心臟,將它們互換放置好,然後給他們吃了神葯,於是二人過了一會便醒了,就像剛開始一樣的健康,後來二人就向扁鵲告辭回家了。

3、起死回生

一次扁鵲到了虢國,聽說虢國太子暴亡不足半日,還沒有裝殮。於是他趕到宮門告訴中庶子,稱自己能夠讓太子復活。中庶子認為他所說是無稽之談,人死哪有復生的道理。

扁鵲長嘆說:「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試著診視太子,應該能夠聽到他耳鳴,看見他的鼻子腫了,並且大腿及至陰部還有溫熱之感。」中庶子聞言趕快入宮稟報,虢君大驚,親自出來迎接扁鵲。

扁鵲說:「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謂的『屍厥』。人接受天地之間的陰陽二氣,陽主上主表,陰主下主里,陰陽和合,身體健康;現在太子陰陽二氣失調,內外不通,上下不通,導致太子氣脈紛亂,面色全無,失去知覺,形靜如死,其實並沒有死。」

扁鵲命弟子協助用針砭進行急救,刺太子三陽五會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過來。扁鵲又將方劑加減,使太子坐了起來。又用湯劑調理陰陽,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癒了。

這件事傳出後,人們都說扁鵲有起死回生的絕技。

4、對症下葯

張仲景在醫學上出了名,還虛心地為同行醫病,不失時機地向別的郎中學習。

從前,一些郎中們,只把醫術傳給自己的子孫,一般都不外傳。那時南陽有個名醫叫沈槐,已經七十多歲了,還沒有子女。他整天惆悵後繼無人,飯吃不下,覺睡不著,慢慢憂慮成病了。

當地的郎中們,來給沈槐看病,都縮一頭。老先生的病誰也看不好。越來越重了。張仲景知道後,就奔沈槐家來。

張仲景察看了病情,確診是憂慮成疾,馬上開了一個葯方,用五穀雜糧面各一斤,做成丸,外邊塗上硃砂,叫病人一頓食用。

沈槐知道了,心裡不覺好笑!他命家人把那五穀雜糧面做成的葯丸,掛在屋檐下,逢人就指著這葯丸把張仲景奚落一番。

親戚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葯方。誰見過五穀雜糧能醫病?笑話!笑話!」

朋友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葯方,誰一頓能吃五斤面,真滑稽!滑稽!」

同行的郎中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葯方。我看幾十年病,聽就沒聽說過,嘻嘻!嘻嘻!」他一心只想這件事可笑,憂心多慮的事全拋腦後了,不知不覺地病就好了。

這時,張仲景來拜訪他,說:「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學生斗膽。」沈槐一聽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慚愧。

張仲景接著又說:「先生,我們做郎中的,就是為了給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無子女,我們這些年青人不都是你的子女嗎?何愁後繼無人?」

沈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內心十分感動。從此,就把自己的醫術全部傳授給了張仲景和其他年輕的郎中。

5、「堂」的來歷

張仲景在任長沙太守期間,正值疫癘流行,許多貧苦百姓慕名前來求醫。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爺作風,對前來求醫者總是熱情接待,細心診治,從不拒絕。

開始他是在處理完公務之後,在後堂或自己家中給人治病;後來由於前來治病者越來越多,使他接應不暇,於是他乾脆把診所搬到了長沙大堂,公開坐堂應診,首創了名醫坐大堂的先例,他的這一舉動,被傳為千古佳話。

後來,人民為了紀念張仲景,便把坐在葯店內治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這些醫生也把自己開設的葯店取名為「××堂葯店」,這就是中醫葯店稱「堂」的來歷。

『玖』 中醫名人的一個小故事(意思5-6行)

懸絲診脈

孫思邈
唐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後懷孕已十多個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雖經不少太醫醫治,但病情一直不見好轉。太宗每日愁鎖眉頭,坐卧不寧。

有一日,唐太宗理完朝政以後,留大臣徐茂功問道:「皇後身患重病,經太醫不斷診治,百葯全無效果。卿可知哪裡有名醫?請來為她繼續治療才是!」徐茂功聞言,便將孫思邈推薦給太宗說道:「臣早聽說華原縣(今耀縣)有位民間醫生孫思邈,常到各地采葯為群眾治病,對婦兒科尤其擅長。疑難之症一經他手,都能夠妙手回春,葯到病除。以臣之見,還是將他召進宮來,為皇後治療才好!」

唐太宗聽過徐茂功的一番話後,表示同意。便派遣使臣馬不停蹄,星夜奔赴華原縣,將孫思邈召進了皇宮。

唐太宗見孫思邈已經來到,便立即召見了他,說道:「孫先生醫術超群,有起死回生之功,皇後身患重病,昏迷不醒,特請先生前來治療,若能好轉,寡人定有重賞。」

但是,在封建社會,由於有「男女授受不親」
的禮教束縛,醫生給宮內婦女看病,大都不能夠接近身邊,只能根據旁人的口述,診治處方。孫思邈是一位民間醫生,穿著粗布衣衫,皇後的「鳳體」他更是不能接
近的。於是他一面叫來了皇後身邊的宮娥采女細問病情,一面要來了太醫的病歷處方認真審閱。他根據這些情況,作了詳細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後的病情。
然後,他取出一條紅線,叫采女把線系在皇後右手腕上,一端從竹簾拉出來,孫思邈捏著線的一端,在皇後房外開始 「引線診脈」了。

沒有多大工夫,孫思邈便診完了皇後的脈。原來,孫思邈醫術神奇,靠著一根細線的傳動,竟能診斷清人體脈搏的跳動。這就是他被群眾稱為神醫的原因。

「萬歲!民醫已對病症經過了查問診脈,診斷其為胎位不順,民間叫做小兒扳
心,故而難產十多個月不生,致使皇後身患重病。」孫思邈診斷完畢,向太宗稟告了病因。唐太宗聽完以後,問道:「孫先生言之有理,但不知你打算怎樣治療?」
孫思邈答道:「只需吩咐采女,將皇後的手扶近竹簾,民醫在其中指紮上一針即見效果。」於是采女將皇後左手扶近竹簾,孫思邈看準穴位猛扎了一針,皇後疼痛,
渾身一顫抖。不一會兒,只聽得嬰兒呱呱啼哭之聲,緊接著采女急急忙忙跑出來說道:「啟稟萬歲,皇後被孫醫師扎過一針後,產下了皇子,人也蘇醒了!」

唐太宗聞言大喜,對孫思邈說道:「孫先生果真醫理精深,妙手回春,確實是當代名醫!今日醫好中宮疾病,生了皇子,要算奇功一件,寡人有心留你在朝執掌太醫院,不知你意下如何?」

孫思邈不願在朝為官,立志漂泊四方為廣大人民群眾舍葯治病,並撰寫《千金
方》濟世活人。於是他向太宗陳述了自己的志願,婉言謝絕了太宗賜給的官位。太宗聽了,也就不好強求挽留。賜給他「沖天冠」一頂、「赫黃袍」一件、金牌一
面、良馬一匹和千兩黃金、綢緞百尺。並大擺宴席,一來歡送孫思邈,二來慶賀皇後病癒生下皇子。但孫思邈又拒絕了太宗賜給的黃金綢緞。唐太宗深為孫思邈的高
尚品德和為人處事的精神風貌所感動,同文武百官將他送出皇城,任他去名山大川採集葯材,為黎民百姓救死扶傷,任何人不得阻攔。

唐太宗十分欣賞孫思邈,後來還曾親臨華原縣五台山去拜訪孫思邈,並賜他頌詞一首。直到現在,葯王山南庵內還留有唐太宗御道、「拜真台」、「唐太宗賜真人頌」古碑一通等。

『拾』 中醫的歷史典故

岐黃公元前26~22世紀時,黃帝是傳說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姓姬號軒轅氏、有熊氏。岐伯,傳說中的醫家,黃帝的臣子。現存有中國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是《內經》,此書托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並以問答的形式而成,又稱《黃帝內經》。後世稱中醫學的「岐黃」、「岐黃之術」,即源於此。
醫中聖手《孔子傳》載:「於事無不通,謂之聖」,即無所不通。手,指專司或專情其事的人。醫中聖手即是對醫生精湛醫術的高度稱贊。
扁鵲盧醫 《史記扁鵲侖公列傳》載:扁鵲者,渤海郡鄭人也,姓秦,名越人,其治趙簡子、太子疾。《列子力命篇》載:醫者盧氏被人稱為「神醫」。扁鵲盧氏即「正統神醫」也。
懸壺《後漢書·費長房傳》載,市中有一老翁賣葯,懸一壺於市頭。而他的葯給人治病,每每葯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們的注意。結果發現這個神奇的老頭,每到落市關門後,他就跳入葫蘆里。古代醫葯不分家,就把「懸壺」作為行醫的代稱。一些開業醫生也將葫蘆作為招牌,表示開業應診之意,後人稱醫生的功績為「懸壺濟世」。
杏林三國時董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為人治病,不受謝,不受禮,只要求治癒者在他房前栽杏樹作為紀念。重症愈者種5株,輕者1株。數年後,蔚然成林,紅杏累累。他建一「草倉」,告訴人們,要杏果的,不用付錢,只要拿一器穀子來換一器杏果。這樣用杏果換來的穀子堆積滿倉,他用這些穀子救濟貧民。人們非常感謝他,送他匾額上寫「杏林」、「醫林」、「譽滿杏林」、「杏林春暖」。這些贊譽之詞成為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雅稱。
虎守杏林傳說,董奉一天回家途中遇茅草叢中卧著一隻老虎。細看沒有吃人的兇相,一動不動,抬頭張嘴,大聲喘氣,流著淚,表情很痛苦樣子,是求董奉治病。董仔細看了老虎說:「明天此時你來此等候,我給你治病。」老虎點頭走了。第二天董奉把兩個鐵環戴在胳膊上,叫老虎張口,鐵環用來防虎咬。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嚨里的骨頭,治癒了老虎的病,後來老虎為了報恩,就為董垂守杏林。今人用「虎守杏林」,意在褒揚像董奉那樣高超的醫術。
再世華佗華佗一次在途中,見有人出殯,他看見棺材縫里流出來的血,還像活人的血,於是上前救治,終於救活在棺材裡假死的產婦,被人們譽為「神醫」。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三國演義》說他能為曹操開頭顱治其頭風病。後人用「再世華佗」來贊揚醫生的醫術高明。
青囊指古代醫生盛醫書的囊,後借指醫術。《後漢書·華佗傳》張冀《補注》:「吳押獄者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告日:『我死非命,有青囊未傳,二子不能繼業,修書與汝,可往取之』。吳至金城,取又藏之。佗知不免,大飲如醉而殂。吳棄役回家,向妻索書,妻日:『縱學得神術,終斃於獄中,故我以囊燒毀也』」。因華佗精醫術,生前行醫各地,聲名頗著,所以,「青囊」也成了醫術的代稱。
蒼生大醫 唐代葯王孫思邈,醫德高尚,堪稱醫學界的典範。他在《千金要方》中寫道:「若有疾厄(災難)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怨親善友,華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不得瞻前顧後,慮吉凶,護措身命。深心凄愴,勿避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成蒼生大醫。」後人對醫德高尚的醫生尊稱「蒼生大醫」。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