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葭的歷史典故

葭的歷史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1 06:58:59

A. 葭管吹灰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葭管吹灰抄指的是冬至時刻的到襲來。我找了很多資料,大概能這樣解釋其中的典故:這是一個古人利用音律和天文歷法的有趣實踐!
古人利用不同季節地球輻射聲頻波的能量強度來調整音律和天文歷法。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所需材料:不同尺寸的律管十二支(竹管或銅管)、葭莩灰(就是葦子腔內的薄膜燒成的灰)若干、封口薄膜十二個。
組合方式:找一個上圓下方的三重密室,依一定方位把十二支律管豎直埋置地下,上端與地面持平,管內填充葭莩灰,用薄膜封口。
操作結果:到了冬至時刻,其中最長的那支律管必有葭莩灰噴出來,如果你當時正趴地上觀察它,肯定被噴一鼻子灰,同時還發出「嗡」的一聲。這支律管就是標準的黃鍾律管,那一聲響就是黃鍾之音。同理,若其餘十一支律管尺寸無誤,同樣現象將於二十四節氣中另十一氣時發生。
所以,葭管吹灰也就代指冬至時刻的到來啦!

B. 蒹葭的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上午

詩中「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出節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為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凌晨,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

希望可以幫到你,新年快樂

C. 把蒹葭第二人稱的故事

蒹葭

素白清朗的天。
正是日升月落之時,薄霧籠罩著曠野,我望著那輪漸漸黯淡的彎月,享受著黎明前大地最後的寧靜。再過不久,河邊就要人聲喧嘩,洗衣的,涉水的,路過的,吵吵嚷嚷,已看了不知多少年。待到日落,人聲寂寥一陣後,又會響起各種曖昧的聲響,有的含羞帶怯,有的狂傲放肆,水波終是不能平靜。
晨風微拂,我趁勢動動脖子,舒展舒展筋骨,清爽的微風也就只剩此刻了。
「撲通」,有什麼從我身上滑下,落入水中。呵,是那與我相伴多年的小白。我說相伴,不知小白是否會發出不屑的「切」聲,不過我估摸著按照小白那不愛轉動的腦子,怕是連我們之間的關系也不怎麼想過罷。其實我們又有什麼關系可言呢?只不過都是懶得動彈的性子,靠在一起了也就這么靠著過了一年又一年。
我也不知自己在這里生活了多久,只記得一日又一日,一年復一年,身旁的蘆葦換了幾茬,不知是最初認識的那批的第幾代子孫,便沒了搭訕的心思。身上的露水更不知來去過多少,但只有小白,卻是常常落在我肩上,當日照來時,又會就勢一滾躲到陰涼處,因此待得也就更長久些。久而久之,彼此卻是熟悉了,歲月悠長,就這樣相伴著看過不知多少次日升日落。只是小白白日怠懶,卻是夜貓子的性子,晚上活潑得不得了,對躲在蘆葦深處的一對對鴛鴦甚有興趣,在一旁看得那叫一個津津有味。又愛睡懶覺,白日便醒得遲,我一不留神便將他甩下去了。他也不甚介意,在水裡也很自在,翻幾個跟斗便游到我身邊,順著枝幹便又爬上來了,做得順溜之極。
「昨晚那個女的,為什麼就沉下去了哇?」小白還有著愛學好問的壞習慣。「她喜歡河底唄。」「噢。」幸好他還有個不愛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好習性,這點我甚滿意。
今日的河邊比往常熱鬧了許多,一群人在河邊大聲哭喊,老老少少,成群結隊。幾個年輕後生跳入河中,像魚兒般穿梭在水中。日照當空之時,昨日那女子被撈了上來,大紅的衣裳襯著慘白的臉,曾經的花容月貌就此凝固、僵硬,最終腐朽。
「這個女的昨夜就被黑白無常帶走了,他們對著個空殼這么興奮幹啥?」小白又開始發揚好問的學習精神,我卻不想回應。不過是私定終身,卻所嫁非人,一恨之下輕生而已。又是一個愛情悲劇,在這個世間時時上演,早已不新鮮了,可為何我看到那張帶著悲傷又帶著不甘的臉會心有觸動呢?
小白在一旁也沒了聲音,過了良久,傳來深深嘆息。「咦,是什麼聲音?是我發出來的么?我為什麼要嘆氣呢?為什麼呢?」小白開始嘀嘀咕咕,這樣的情緒於他,好像也是第一次呢。
河邊的人群漸漸遠去,天色也漸漸暗下來。今夜,大概會比以往安靜些了。



秋風漸起,蘆葦盪也顯得稀疏了,不負春夏之時的濃密。在其間穿梭私語的人兒也少了很多,便是白日,人煙也漸漸寂寥。天空卻是愈加疏朗開闊,是我最喜愛的蒼藍色。
這幾日河邊時時徘徊著一個寂寥的人影,常常望著寬闊的河面發呆,也不知他看到了些什麼,臉上時而微笑時而悲傷,周圍的人指指點點,他似一無所覺。常有人硬將他拉走,也也不反抗,第二日依舊出現在老地方。
「欸,他……」我知道小白指的是什麼。他便是那跳河輕生的紅衣女子心尖尖上的人,我和小白多少次看到他們盪漾在水中,小舟在我的身畔劃過。他們還曾在我身上系過一條紅絲帶,只是系得太輕飄了些,漸漸鬆散沉入河底了,我愛她色澤,便留她在身邊,同河底水草一起晃盪,煞是好看。
那寂寥的人影仍是日日徘徊,卻再沒有人來拉他了。而他,似乎也不再滿足於在岸邊,一步步走入河中。我靜靜望著他,看著河水漸漸漫過他的腳,他的膝蓋,他的胸口,乃至他的脖頸。小白好似有些興奮抑或是焦躁,跳入河中游到了他身邊,繞來繞去,似乎想找尋些什麼。他的臉漸漸消逝在我眼前,我竟能清楚看到他眼中閃動的希冀。
又是一聲嘆息。他的身子傾倒下來,小白正在他下方,不及閃避,撞入了他身體。紅色飄動,將將觸到他手,便見一點光芒閃耀,與從他指尖瀉出的一點光芒融合,彼此相依,緩緩上升,同無數伴著陽光升騰的水汽一起,升向不知名的高處。
這一夜,小白很晚才來到我身邊,很累的模樣,好似很快就要入睡,卻還是忍不住叨叨:「欸,每次都這樣,好累的。」這個壞小孩,做了這么點事就要撒嬌。「好了好了,為了獎勵你,就讓你到我葉脈里好好睡一覺吧。」小白輕呼一聲,手腳麻利地滾了進去。將將睡去,卻又嘟囔了一句:「這個男的,有些熟悉的感覺……」「大概你跟他有些什麼夙緣,也許前世是一對呢!」我忍不住打趣。「欸?才不要!我要睡覺睡覺!」
我微笑,然後沉默。其實已經淡漠很久,很久沒有去插手這類事了。今晚鬼差大哥若來,發現我偷偷藏起的那一點精芒,大概又要教訓我幾句了。為什麼呢?我好像也有像小白說的那種熟悉的感覺。紮根在這方水土不知多少年,曾經的執念似乎漸漸消散,看到那女子的一生火紅,似乎卻憶起了些什麼。那樣灼人的紅,似乎要燙得人流下淚來。而那男子,卻又正好穿著我最喜愛的藍色。多日的塵埃使原本干凈的藍色顯得黯淡,卻更顯得滄桑沉鬱,竟比我最愛的蒼藍色天空更加惑我心曲。
也許……我是個紅藍顏色控吧。我默默望天,天黑黑一片,沉著臉不理我。咳,看來明天有一場好雨。

D. 劉備進葭萠關有什麼典故么

劉備抄一生唯一戰勝曹操的戰役
http://218.246.35.193/forum/archiver/?tid-3221.html

E. 關於《蒹葭》的故事

在芳草鮮美、白霧飄渺的水邊,居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多情的小夥子跋山涉水,來向她表達心中的愛慕。可是姑娘卻若即若離,對他進行了種種考驗。小夥子並不氣餒,用真誠的行動和深情的歌聲,打動了姑娘的芳心。於是一段美妙的愛情故事傳頌千古。 蒹葭這首詩歌,「所謂伊人」有很多說法,「伊人」也可以比喻為真理和理想。

拓展資料: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F. 你從蒹葭蒼蒼中走出的典故

《詩經 國風秦風來》蒹葭是一源種植物,指蘆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本詞條主要針對《蒹葭》這首詩,選自《詩經·國風·秦風》,大約來源於2500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詩名解釋:蒹葭(jiān jiā):蘆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G. 大家幫忙想一個關於詩經《蒹葭》的相關故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起風了。
塘邊,撲面而來的是彌漫的水霧,讓眼前的一切變得難以捉摸。

薄陰的天氣濕潤的微風,讓這個季節開始稍稍有些寒意。

時令一過白露,這寒意便不免日日加深,而我,卻隨了這撲面的霧迎面的風,驀然想起那些似乎已經淡忘的往事,思緒便如了一道不曾上鎖的藤箱,把曾經的過往慢慢翻騰出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這該是宿命的安排嗎?

家中那個大大的紫銅花瓶中,插著滿滿的蘆葦,這蘆葦已經一年多了,始終沒有更換過。其實,仔細看了,那葦桿那蘆花已經乾枯得沒有生機——然而卻一直喜歡著它。
遠古的時候,它是被稱為蒹葭嗎?那個在白露的季節與愛情有關的故事,它是主角嗎?

在常人看來,這也許是一件極其普通的植物了,然而因了它的守望,因了它的執著,使這個飄逸的影子染上了幾千年的美麗——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很多時候就想著,不看《詩經》也罷,那樣也許會生活的更自在一些、更真實一些。那樣也許就不會讓自己的思緒里染上別人寫下的記憶。
在這份記憶中,竟然嚮往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那樣的簡單隨性、從容自在。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滿塘的蘆葦迎著風搖曳著。這樣的植物該是著名的,因了它的名字——蒹葭。

水田間的千里沃野上,秋風肆意地吹著,霧在風中彌散了,卻始終籠罩著一汪深情。
放縱著自己的驕傲、自己的任性其實也沒什麼不好。
點一盞銀燈,翻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習慣了這樣的寧靜和安詳,然而似乎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隨性了,天地間總是一片浮華和矯情,即便頭頂灑落的那點陽光,也似乎冰冷無情。

閉上眼睛,一片無垠的蘆葦盪若隱若現,我撐著一葉小舟,在這水中飄搖著,夕陽西下的時候,遠處的清笛聲讓這片蘆葦安靜下來,讓葦盪中所有的生靈都在傾聽,天空被渲染成朦朧溫柔的琥珀色——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那清笛該是我的歸依嗎?我微笑著,這微笑卻真的是從心中而起,滿目的榮華抵不過一個千年的呼喚。
我想,我該是這樣一個女子,隨著風,隨著霧……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址。」

時光如白駒過隙,歲月如歌聲流逝,古老的雋言妙語留給人們的除了美麗就是嘆息。

記得你曾說過,喜歡遙遠的南方,喜歡那一波婉轉如碧的春水,喜歡江南風景的清秀風雅,喜歡江南女子的柔媚可人,喜歡輕柔的吳儂軟語。
然而,江南沒有雪。
即便在秋風里,那滿塘滿溪的似雪如霜的蘆花也一樣透著一種委婉,全沒了你所習慣的剛強之態。

此時的北方,應該是秋風起兮雲飛揚,那蘆葦盪中層層疊疊的青紗,回盪著幾十個世紀的想望——所謂伊人,在水之泗。

畢竟是秋天了,迎面的風透著一陣陣的涼。
霧氣越來越濃,慢慢的從水面上彌漫開來,遠望讓人感覺愈加的莽莽蒼蒼。
這樣的一切,或許,僅僅是想像。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H. 蒹葭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讀《蒹葭》會想到吳文英《踏莎行》中的「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愁怨」。這原是夢窗詞中的警句,而此中韻致總覺得是從《蒹葭》化出。然而《蒹葭》之好,後人究竟不可及。

序稱:「《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真不知是從何說起。朱熹之解,稍得其意:「言秋雨方盛之時,所謂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若賞鑒一派,說此篇則多有會心之言。如陸化熙:「通詩反復詠嘆,無非想像其人所在而形容得見之難耳。一篇俱就水說,故以蒹葭二句為敘秋水盛時景色,而蕭索凄涼,增人感傷之意,亦恍然見矣,兼可想秦人悲歌意氣。『所謂』二字有味,正是意中之人難向人說,懸虛說個『一方』,政照下求之不得。若果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跡可至,何以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哉。會得此意,則連水亦是借話。」如賀貽孫:「秋水淼茫,已傳幽人之神,『蒹葭』二句又傳秋水之神矣。繪秋水者不能繪百川灌河為何狀,但作蘆洲荻渚出沒霜天煙江之間而已。所謂伊人,何人也?可思而不可見,可望而不可親。目前,意中,脈脈難言,但一望蒹葭,秋波無際,露氣水光,空明相擊,則以為在水一方而已。而一方果何在乎?溯洄、溯游而皆不可從也。此其人何人哉?『宛在』二字意想深穆,光景孤澹。」「『道阻且長』,『宛在水中央』,皆可意會而不可言求,知其解者並在水一方,亦但付之想像可也。」

《蒹葭》不是寫「遇」,如《邶風·谷風》,如《衛風·氓》,如《齊風·東方之日》,而只是寫一個「境」。遇,一定有故事,境則不必。遇多半以情節見意見情,境則以興象見情見意。就實景說,《蒹葭》中的水未必大,至少遠遜於《漢廣》。就境象說,卻是天長水闊,秋景無限,竟是同《漢廣》一樣的煙波浩渺。「伊人」究竟是賢臣還是美女,都無關緊要,無論思賢臣還是思美女,這「思」都沒有高尚或卑下的區別。或者,這竟是一個寓言呢,正所謂「連水也是借話」。戴君恩說:「溯洄、溯游,既無其事,在水一方,亦無其人。詩人感時撫景,忽焉有懷,而託言於一方,以寫其牢騷抑鬱之意。」詩人只是倔強於自己這一份思的執著,讀詩者也果然覺得這執著之思是這樣可珍貴。若一定要為「伊人」派定身分,怕是要損掉了泰半詩思,雖然詩人之所思原是很具體的,但他既然把這「具體」化在茫茫的一片興象中,而使它有了無限的「可能」,則我們又何必再去追索那曾經有過的惟一呢。

I. 蒹葭故事版

★在芳草鮮美來、白霧自飄渺的水邊,居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多情的小夥子跋山涉水,來向她表達心中的愛慕。可是姑娘卻若即若離,對他進行了種種考驗。小夥子並不氣餒,用真誠的行動和深情的歌聲,打動了姑娘的芳心。。。。。。於是一段美妙的愛情故事傳頌千古。
蒹葭這首詩歌,「所謂伊人」有很多說法,「伊人」也可以比喻為真理和理想。

J. 歷史上有沒有葭丁山

沒有。葭丁山是薛丁山之誤。
薛丁山(649—720),小說演義人物,其歷史原型為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薛訥。母親柳氏,娶樊梨花、竇仙童、陳金定為妻,曾率軍平定西涼(西突厥),後因其子薛剛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驚死高宗被武則天下令處死。
薛丁山征西,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因征東有功,被封為兩遼王。由於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薛仁貴被陷下獄。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力薦薛仁貴掛帥征戰,從而逃過此劫。薛仁貴征西,誤中圈套,被困鎖陽城,為蘇寶同飛鏢所傷。當他傷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際,得知兒子薛丁山尚在人間,並知自己與兒子有一段難解死結。唐高宗見出征不利,徵召能人掛二路元帥。

薛丁山請纓,以無敵之勢奪得帥印,與母親及妹妹出發西征。途中遇竇家兄妹攔路,薛丁山為求脫身,假意答允竇仙童的婚約,並招攬旗下,同往解救父親之危。薛丁山殺死蘇寶同,救出了父親薛仁貴。但薛仁貴卻不滿於薛丁山陣上招親,於是將之鎖入天牢,以示懲戒。蘇寶同的死訊傳至哈迷國,群臣為之震驚,寒江關關主樊洪悲憤不絕。樊洪有女樊梨花,貌美絕倫、智勇雙全、武藝高強。臨下山前,其師告知她與白袍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緣。樊梨花與薛丁山陣前交鋒,一見鍾情。樊梨花裝敗退走,薛丁山欲乘勝追擊,被樊梨花所擒,薛丁山遂娶樊梨花為妻。在樊梨花相助下,薛丁山征西成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