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秦國的典故

秦國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0 21:15:06

1. 關於秦國的歷史典故

焚書坑儒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於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內求根據古制,分封容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民間醫葯卜筮種樹之書以及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2. 誰知道秦國的典故

晉文公打敗了楚國,會合諸侯,連一向歸附楚國的陳、蔡、鄭三國的國君也都來了。鄭國雖然跟晉國訂了盟約,但是因為害怕楚國,暗地裡又跟楚國結了盟。
晉文公知道這件事,打算再一次會合諸侯去征伐鄭國。大臣們說:「會合諸侯已經好幾次了。咱們本國兵馬已足夠對付鄭國,何必去麻煩人家呢?」
晉文公說:「也好,不過秦國跟我們約定,有事一起出兵,可不能不去請他。」
秦穆公正想向東擴張勢力,就親自帶著兵馬到了鄭國。晉國的兵馬駐扎在西邊,秦國的兵駐扎在東邊。聲勢十分浩大。鄭國的國君慌了神,派了個能說會道的燭之武去勸說秦穆公退兵。
燭之武對秦穆公說:「秦晉兩國一起攻打鄭國,鄭國准得亡國了。但是鄭國和秦國相隔很遠,鄭國一亡,土地全歸了晉國,晉國的勢力就更大了。它今天在東邊滅了鄭國,明天也可能向西侵犯秦國,對您有什麼好處呢?再說,要是秦國和我們講和,以後你們有什麼使者來往,經過鄭國,我們還可以當個東道主接待使者,對您也沒有壞處。您瞧著辦吧。」
秦穆公考慮到自己的利害關系,答應跟鄭國單獨講和,還派了三個將軍帶了兩千人馬,替鄭國守衛北門,自己帶領其餘的兵馬回國了。
晉國人一瞧秦軍走了,都很生氣。有的主張追上去打一陣子,有的說把留在北門外的兩千秦兵消滅掉。
晉文公說:「我要是沒有秦君的幫助,怎麼能回國呢?」他不同意攻打秦軍,卻想辦法把鄭國拉到晉國一邊,訂了盟約,撤兵回去了。
留在鄭國的三個秦國將軍聽到鄭國又投靠了晉國,氣得吹鬍子瞪眼睛,連忙派人向秦穆公報告,要求再討伐鄭國。秦穆公得到消息,雖然很不痛快,但是他不願跟晉文公扯破臉,只好暫時忍著。
過了兩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晉文公病死,他的兒子襄公即位。有人再一次勸說秦穆公討伐鄭國。他們說:「晉國國君重耳剛死去,還沒舉行喪禮。趁這個機會攻打鄭國,晉國決不會插手。」
留在鄭國的將軍也送信給秦穆公說:「鄭國北門的防守掌握在我們手裡,要是秘密派兵來偷襲,保管成功。」
秦穆公召集大臣們商量怎樣攻打鄭國。兩個經驗豐富的老臣蹇叔(蹇音jiǎn)和百里奚都反對。蹇叔說:「調動大軍想偷襲這么遠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准備,怎麼能夠取勝;而且行軍路線這樣長,還能瞞得了誰?」
秦穆公不聽,派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為大將,蹇叔的兩個兒子西乞術,白乙丙為副將,率領三百輛兵車,偷偷地去打鄭國。
第二年二月,秦國的大軍進入滑國地界(在今河南省)。忽然有人攔住去路,說是鄭國派來的使臣,求見秦國主將。
孟明視大吃一驚,親自接見那個自稱使臣的人,並問他前來干什麼。
那「使臣」說:「我叫弦高。我們的國君聽到三位將軍要到鄭國來,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禮物,慰勞貴軍將士,表示我們一點心意。」接著,他獻上四張熟牛皮和十二頭肥牛。
孟明視原來打算在鄭國毫無准備的時候,進行突然襲擊。現在鄭國使臣老遠地跑來犒勞軍隊,這說明鄭國早已有了准備,要偷襲就不可能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給他們的禮物,對弦高說:「我們並不是到貴國去的,你們何必這么費心。你就回去吧。」
弦高走了以後,孟明視對他手下的將軍說:「鄭國有了准備,偷襲沒有成功的希望。我們還是回國吧。」說罷,就滅掉滑國,回國了。
其實,孟明視上了弦高的當。弦高是個牛販子。他趕了牛到洛邑去做買賣,正好碰到秦軍。他看出了秦軍的來意,要向鄭國報告已經來不及。他急中生智,冒充鄭國使臣騙了孟明視,一面派人連夜趕回鄭國向國君報告。
鄭國的國君接到弦高的信,急忙叫人到北門去觀察秦軍的動靜。果然發現秦軍把刀槍磨擦得雪亮,馬匹喂得飽飽的,正在作打仗的准備。他就老實不客氣,向秦國的三個將軍下了逐客令,說:「各位在鄭國住得太久,我們實在供應不起。
聽說你們就要離開,就請便吧。
三個將軍知道已經泄露了機密,眼看呆不下去,只好連夜把人馬帶走。

崤山大戰

秦國的大軍想偷襲鄭國,晉國那邊早就得到情報。晉國的大將先軫認為這是打擊秦國的好機會,勸說新即位的晉襄公在崤山(今河南洛寧縣北,崤音yáo)地方攔擊。
晉襄公親自率領大軍開到崤山。崤山本是形勢十分險要的地方,晉軍在那裡布下了天羅地網,只等秦軍到來。孟明視他們一進崤山,就中了埋伏,被晉軍團團圍住,進退兩難。秦國的士卒死的死,降的降。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員大將全都被活捉了。
晉襄公得勝回朝。他的母親文嬴(音yíng)原是秦國人,不願同秦國結仇,對襄公說:「秦國和晉國原是親戚,一向彼此幫助。孟明視這幫武人為了自己要爭功,鬧得兩國傷了和氣。要是把這三個人殺了,恐怕兩國的冤讎越結越深,不如把他們放了,讓秦君自己去懲辦他們。」
晉襄公聽母親說得有道理,就把孟明視等三個俘虜釋放了。
大將先軫一聽讓孟明視跑了,立刻去見晉襄公,說:「將士們拚死拼活,好容易把他們捉住,怎麼輕易把他們放走呢?」
一面說,一面氣得向地上吐唾沫。
晉襄公聽了,也感到後悔,立刻派將軍陽處父帶領一隊人馬飛快地追上去。
孟明視三人被釋放之後,使勁地逃跑。到了黃河邊,發現後面已經有晉兵追上來。在這緊急的關頭,幸好有一隻小船停在河邊,他們就跳了下去。
等陽處父趕到,船已經離了岸。陽處父在岸邊大聲喊叫:「請你們回來!我們主公忘了給你們准備車馬,特地叫我趕來送幾匹好馬,請你們收下!」
孟明視哪裡肯上這個當。他站在船頭上行了禮,說:「承蒙晉君寬恕了我們,已經萬分感激,哪裡還敢再收受禮物。要是我們回去還能保全性命,那末,過了三年,再來報答貴國吧。」
陽處父還想說什麼,那隻小船嘩啦嘩啦地,已經越劃越遠了。
陽處父回去向晉襄公回報了孟明視的話,晉襄公懊悔不及,但也無可奈何了。
孟明視等三個人回到秦國。秦穆公聽到全軍覆沒,穿了素服,親自到城外去迎接他們。
孟明視三個人跪在地上請罪。秦穆公說:「這是我的不是,沒有聽你們父親的勸告,害得你們打了敗仗,哪兒能怪你們呢?再說,我也不能因為一個人犯了一點小過失,就抹殺他的大功啊。」
三個人感激得直淌眼淚,打這以後,他們認真操練兵馬,一心一意要為秦國報仇。
公元前625年,孟明視要求秦穆公發兵去報崤山的仇,秦穆公答應了。孟明視等三員大將率領四百輛兵車打到晉國。沒想到晉襄公早有防備,孟明視又打了敗仗。
秦穆公仍舊沒有辦他的罪,但孟明視實在過意不去,好像對國家欠下一筆債。他把自己的財產和俸祿全拿出來,送給在戰爭中死亡將士的家屬。他跟兵士一塊兒過苦日子。兵士吃粗糧,他也吃粗糧:兵士啃菜根,他也啃菜根,天天苦練兵馬,一心要報仇雪恥。
這年冬天,晉國聯合了宋、陳、鄭三國打到秦國的邊界上來了。孟明視囑咐將士守住城,不準隨便跟晉國人交戰,結果又讓晉國奪去了兩座城。
這一來,秦國就有人說孟明視的壞話,說他不該這么膽小。附近的小國和西戎瞧著秦國一連打了三個敗仗,紛紛脫離秦國,不受管了。
公元前624年,也就是崤山交戰以後第三年的夏天。孟明視作好一切准備,挑選了國內精兵,出發了五百輛兵車。秦穆公拿出大量的糧食和財帛,把將士的家屬安頓好。將士的鬥志旺盛,整裝出發。
大軍渡黃河的時候,孟明視對將士說:「咱們這回出來,可是有進沒退,我想把船燒了,大家看怎麼樣?」大夥說:「燒吧!打勝了還怕沒有船嗎?打敗了,也別回來了。」孟明視的兵士們憋了幾年的氣悶和仇恨,全在這時候迸發出來。沒有幾天工夫,就一舉奪回了上次丟了的兩個城,接著又攻下晉國的幾座大城。
晉國這才感到秦國攻勢的厲害,上上下下都著了慌。晉襄公跟大臣商量以後,下了命令:只許守城,不許跟秦國人開戰。秦國的大軍在晉國的地面上來回挑戰,沒有一個晉國人敢出來。
有人對秦穆公說:「晉國已經認輸了。他們不敢出來交戰。主公不如埋了崤山的屍骨回去,也可以洗刷以前的恥辱了。」
秦穆公就率領大軍到崤山,把三年前作戰死亡將士留下的屍骨收拾起來,埋在山坡里。秦穆公帶領孟明視等將士,祭奠了一番,才班師回國。
西部小國和西戎部落,一聽到秦國打敗了中原的霸主晉國,爭先恐後地向秦國進貢。秦國從此就做了西戎的霸主。

大澤鄉起義

秦始皇為了抵抗匈奴,建造長城,發兵三十萬,徵集了民夫幾十萬;為了開發南方,動員了軍民三十萬。他又用七十萬囚犯,動工建造一座巨大豪華的阿房宮(阿房音ēApáng)。到了二世即位,從各地征調了幾十萬囚犯和民夫,大規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這座墳開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銅熔化了灌下去鑄地基,上面蓋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墳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樣子,灌上了水銀。然後把秦始皇葬在那裡。
安葬完了,為了防備將來可能有人盜墳,還叫工匠在墓穴里裝了殺人的設備,最後竟殘酷地把所有造墳的工匠全都埋庄墓道里,不讓一個人出來。
大墳沒完工,二世和趙高又繼續建造阿房宮。那時候,全中國人口不過二千萬,前前後後被征發去築長城、守嶺南、修阿房宮、造大墳和別的勞役合起來差不多有二三百萬人,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逼得百姓怨聲載道。
公元前209年,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個軍官,押著九百名民夫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去防守。軍官從這批壯丁當中挑了兩個個兒大、辦事能乾的人當屯長,叫他們管理其他的人。這兩個人一個叫陳勝,陽城人,是個給人當長工的;一個叫吳廣,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是個貧苦農民。
陳勝年青時候,就是個有志氣的人。他跟別的長工一塊兒給地主種田,心裡常常想,我年青力壯,為什麼這樣成年累月地給別人做牛做馬呢,總有一天,我也要干點大事業出來。
有一次,他跟夥伴們在田邊休息,對夥伴們說:「咱們將來富貴了,可別忘了老朋友啊!」
大夥兒聽了好笑,說:「你給人家賣力氣種地,打哪兒來的富貴?」
陳勝嘆口氣,自言自語說:「唉,燕雀怎麼會懂得鴻雁的志向呢!」
陳勝和吳廣本來不相識,後來當了民夫,碰在一塊兒,同病相憐,很快就成了朋友。他們只怕誤了日期,天天急著往北趕路。
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的時候,正趕上連天大雨,水淹了道,沒法通行。他們只好扎了營,停留下來,准備天一放晴再上路。
秦朝的法令很嚴酷,被征發的民夫如果誤了期,就要被殺頭。大夥兒看看雨下個不停,急得真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陳勝偷偷跟吳廣商量:「這兒離漁陽還有幾千里,怎麼也趕不上限期了,難道我們就白白地去送死嗎?」
吳廣說:「那怎麼行,咱們開小差逃吧。」陳勝說:「開小差被抓回來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一樣是死,不如起來造反,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強。老百姓吃秦朝的苦也吃夠了。聽說二世是個小兒子,本來就挨不到他做皇帝,該登基的是扶蘇,大家都同情他;還有,楚國的大將項燕,立過大功,大家都知道他是條好漢,現在也不知道是死了還是活著。要是咱們借著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楚地的人一定會來響應我們。」
吳廣完全贊成陳勝的主張。為了讓大夥兒相信他們,他們利用當時人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計策。他們拿了一塊白綢條,用硃砂在上面寫上「陳勝王」三個大字,把它塞在一條人家網起來的魚肚子里。兵士們買了魚回去,剖開了魚,發現了這塊綢子上面的字,十分驚奇。
到了半夜,吳廣又偷偷地跑到營房附近的一座破廟里,點起篝火,先裝作狐狸叫,接著喊道:「大楚興,陳勝王。」全營的兵士聽了,更是又驚又害怕。
第二天,大夥兒看到陳勝,都在背後點點戳戳地議論著這些奇怪的事,加上陳勝平日待人和氣,就更加尊敬陳勝了。
有一天,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跑去激怒軍官,跟他們說,反正誤了期,還是讓大家散夥回去吧。那軍官果然大怒,拿起軍棍責打吳廣,還拔出寶劍來威嚇他。吳廣奪過劍來順手斫倒了一個軍官。陳勝也趕上去,把另一個軍官殺了。
陳勝把兵士們召集起來說:「男子漢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個名堂。王侯將相,難道是命里註定的嗎!」
大夥兒一齊高喊說:「對呀,我們聽您的!」
陳勝叫弟兄們搭個台,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寫了一個斗大的「楚」字。大夥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翻秦朝。他們公推陳勝、吳廣為首領。九百條好漢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臨近的農民聽到這個消息,都拿出糧食來慰勞他們,青年們紛紛拿著鋤頭鐵耙到營里來投軍。人多了,沒有刀槍和旗子,他們就砍了許多木棒做刀槍,削了竹子做旗竿。就這樣,陳勝、吳廣建立了歷史上第一支農民起義軍。歷史上把這件事稱作「揭竿而起」(揭,音jiē,就是舉起的意思)。
起義軍打下了陳縣(今河南淮陽)。陳勝召集陳縣父老商量。大家說:「將軍替天下百姓報仇,征伐暴虐的秦國。這樣大的功勞,應該稱王。」
陳勝就被擁戴稱了王,國號叫做「張楚」。

3. 秦國的成語故事的名字

指鹿為馬,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版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權只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4. 楚國和秦國之間有什麼成語典故

朝秦暮楚。
朝秦暮楚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zhāo qín mù chǔ,意思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
史書上記載的「朝秦暮楚」的典故是在豫陝交界的紫荊關——「沿著丹江上行大約5公里,就到了一個名叫月亮灣的地方。在這個豫陝交界的地方,有一個兩山對峙的關口。關口外,是八百里秦川;關口內,是開闊的中原。咆哮的丹江與狹窄的古道在這里共同構築起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隘口。這個隘口,就是荊紫關的那個「關」了。荊紫關即由此得名。這個關口,是荊紫關的第二個傳奇。一道險關要隘橫亘於此,自古以來發生過多少戰爭,只有這青山綠水說得清。史書記載,發生在荊紫關早期較有影響的戰爭,應該是秦楚之間的「丹陽之戰」。戰國時,秦國和楚國交戰頻繁。當時荊紫關是秦國與楚國的交界地,其中一部分屬於秦國,一部分屬楚國丹陽縣管轄。公元前312年,秦國和楚國之間爆發了「丹陽之戰」,秦國憑借占據荊紫關險要地勢的優勢,一舉擊敗楚國。秦國獲勝後,荊紫關全部歸入秦國版圖。之後,秦楚兩國重新修好,秦國又把此地劃給了楚國。有個成語叫「朝秦暮楚」,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是:一時傾向秦國,一時又依附楚國,比喻人反復無常。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典故的出處就在荊紫關。

5. 天下「歸」秦是什麼典故

《荀子·王霸》講:「天下歸之之謂王。」

宮庭生活畫意思是說,誰能做到天下歸心,誰能完成統一的「王」業,就能為王。

秦國於公元前221年平定六國,天下歸一,秦王政成為天下之王,用荀子的話講,秦國應該是做到了讓天下歸心。

但是,從某種角度看。這樣推理出來的結論,實在是存在問題的。

在東方國家看來,秦軍不「仁」、不「義」,跨過自己的國境,大肆攻伐殺戮,好比是「虎狼之師」。這當然不可能得人心。從秦國實施的戰略看,它除了開足戰爭機器,用武力壓服別國,長期以來,還大量使用挑撥離間、行賄收買等方法。這些「卑鄙」、「齷齪」的勾當,按常理來說,也是因為不得人心,所以需要「瓦解人心」,才會加以使用。至於使用的結果,能否贏得人心,也存在著極大的問題。

不僅如此,到秦始皇准備統一六國時,秦國還將離間、行賄等手段提高到戰略的高度,加以看待和運用。軍事家、時任國尉的繚,就向秦王政建議廣泛開展間諜工作。他主張派遣大批間諜前往六國活動,用金錢收買六國的「豪臣」,擾亂六國原定的計謀策略。尉繚以為,這樣做,只要耗費30萬金,「則諸侯可盡」。

這個計劃得到秦王政的採納,並由李斯具體執行。李斯物色了所謂的謀士,讓他們攜金帶銀去賄賂六國官吏。這些充當間諜的謀士,對六國官吏威逼利誘,動之以「金」,曉之以「利」。若遭到拒絕,就加以殺害。若收買、離間成功,秦國就遣兵派將,用武力做最後的收拾,此時受賄的大臣,往往成為內應。齊國的滅亡,一部分原因就在於齊相後勝大量收受秦國的賄賂。趙國名將李牧,也是因秦國的離間計,被陷害致死。

雖然說六國的官吏、大臣在個人品質上良莠不齊,其中不乏該關、該殺、該受人唾罵的,但秦國用這種方法取天下,畢竟不能硬氣地說:這是天下歸心的結果。

另外,盡管有一些東方人士比較早地看到秦國贏得最後勝利的必然趨勢,並投奔到秦,然而,這也遠遠不足以說明,天下已歸心於秦,歸順於秦。

所以,似乎應該這樣講:秦國是奪天下,搶天下,騙取天下,而不是什麼天下「歸」秦。

但是,秦至少有一點是順從了民心——不僅是秦國的民心,而且是天下人的心,那就是:統一。

如果站在這一立場上,說天下「歸」秦,一點沒錯。

6. 秦國和楚國的成語典故

朝秦暮楚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7. 秦朝有哪些歷史故事

秦朝歷史故事有泰國的始祖、五張羊皮、秦晉崤山大戰、村民營救秦穆公、按圖索驥、商鞅變法、雞鳴狗盜、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長平之戰。

呂不韋的大買賣、秦始皇統一六國、孟姜女哭長城、宰相李斯、繆毒作亂、孺子可教矣、荊軻刺秦王、高漸離、焚書坑儒。

怕死的秦始皇、秦二世篡位、胡亥的殘暴統治、趙高指鹿為馬、陳勝吳廣起義、草原英雄冒頓單干、巨鹿之戰、最後的帝王子嬰。

1、焚書坑儒

藺相如完璧歸趙,發生於戰國時期的漢族歷史故事。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讀歷史愛中國:秦朝故事

8. 強大的秦國,歷史上都有哪些關於它的故事

秦國的歷史故事: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公元前821年,秦庄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即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辟國土千餘里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大國的基礎。

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8)秦國的典故擴展閱讀:

秦惠文王還在稱王的時候,他帶著嬴華和幾十個騎兵去魏國,到了魏國之後,他們被幾千魏國騎兵所包圍。

但是嬴華卻靠著自己的勇猛帶著僅有的幾十個人沖了出去,嬴華這樣的膽量加勇猛恐怕是無人能敵的。隨後的秦國,在攻取了巴蜀之地後,迅速的崛起。

還時不時的向鄰國發起戰爭,以擴大自己的國土。在周顯王扁四十一年時,被欺負久了的國家終於不堪在繼續被欺壓,由魏國帶頭聯合其他各國一起對抗秦國。

秦惠文王手下有巧舌張儀和第一猛將嬴華,所以秦惠文王並不懼怕聯合起來的各國。他聽取了張儀的建議,由張儀去做說客,逐個擊破。

但是人有失算,馬有失蹄,在秦楚大戰中,嬴華被文王派到了丹陽城。這樣咸陽就差點兒成了楚國的獵物,嬴華身在丹陽城,心卻在咸陽。

為了著急去支援咸陽,嬴華亂了方寸,死在了亂軍之中。雖然後來咸陽解了圍,但是嬴華卻在戰場上丟了性命。沒了嬴華,白起迅速的成長起來。

想當初白起只是一介伙夫,是嬴華看中了白起的才華,將白起調到自己的身邊。白起的成長也證明了嬴華沒看錯人,雖然白起在勇武上比嬴華差了些,但是白起的軍事才能卻不輸嬴華。

9. 秦朝成語典故

紙上談兵:趙括自小熟讀兵書,別人都爭論不過他,但在與范雎中被擊敗,死在亂軍之中

揭竿而起:秦朝,陳勝、吳廣不甘被壓迫,領著農民起義

破釜沉舟:項羽在與秦軍的戰斗中,把煮飯的鍋砸碎,把船燒掉,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最後擊敗秦軍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項羽擺下鴻門宴,要殺劉邦,宴會上項庄裝作舞劍助興,其實是要殺劉邦

四面楚歌:劉邦和項羽大戰,劉邦包圍項羽,令軍事唱起楚國的歌曲(因為項羽的軍隊都是楚國人),其實是要動搖楚軍軍心,令他們思鄉

聞雞起舞:晉代的祖逖為了報曉國家,每天雞叫就起來練習劍術,然後再學習文學,最後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被封為鎮西將軍

中流擊楫:也是祖逖,,組建起一支部隊,北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用船槳拍打著船舷,大聲說:「如果不能收復中原,我就再也不渡過這條江!」比喻雄心壯志

投鞭斷流: 苻堅南征,臣子都勸不要打, 苻堅說:以我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意思是我大軍人數眾多,怕什麼長江天險,只要每人投下一根馬鞭子,就足以阻斷江流

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出自淝水之戰,秦軍被包圍,看到草木以為是東晉的軍隊,聽到鶴在叫以為是東晉軍隊的號角。形容人在極度恐慌時,一有風吹草動便疑神疑鬼的樣子

10. 秦國的一個成語典故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