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拈花微笑的典故

拈花微笑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0 15:51:26

① 解釋一下拈花微笑的典故

這個典故不好解釋,每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拈花微笑也可解釋為佛法在不言之中,佛法只有心會。

② 如何理解拈花微笑佛教中有一個典故叫拈花微笑,不

凈空法師---「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這花就給摩訶迦葉。這就是拈花微笑的故事



底下這一段,「尤應深省者」,尤其應該深深去省悟,「大迦葉尊者,即傳佛心印之禪宗初祖」。禪在像法時期非常盛行,像法正好在中國,一千年。達摩祖師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他到中國來了,成為中國的初祖,在印度的初祖是大迦葉尊者。下面把經文里頭的證據說出來,「《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第三卷」,有這一段話,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傳法給大迦葉,成為禪宗初祖。


「梵王至靈山」,大梵天王到靈鷲山,「以金色缽羅華獻佛」,以這個花供養佛,「捨身為座」,大梵天王把腰躬在地下,讓佛坐在他背上,這是最恭敬的供養,「請佛為眾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華示眾」,就是大梵天王供養的缽羅花,拿著這個花給大家看,拿在手上。



「人天百萬,悉皆罔措」,大家不曉得佛的意思。佛這個花給大家看,在手上搖一搖,什麼意思,沒有人懂。這個時候,「獨有金色頭陀」,金色頭陀就是大迦葉尊者,大迦葉尊者在這看到佛拈花他笑了,懂得佛的意思,「破顏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這花就給摩訶迦葉。這就是拈花微笑的故事,出在這個地方。這是佛傳法給大迦葉尊者,傳的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印。



「此即世傳之拈花公案。世尊傳心於迦葉,為禪宗初祖,迦葉再傳於阿難」,阿難是二祖,迦葉傳禪宗,阿難傳教下。宗門是講以心印心,沒有文字,也沒有言語,這個法門只有上上根人有分,上中下都沒分。達摩到中國來,也就傳一個,慧可,慧可傳僧璨,都是一個傳一個。



傳到惠能,惠能傳了四十三個人,以後不傳衣缽了,只傳法,不傳衣缽。惠能的確是很特殊,惠能大師之前沒有這么盛,惠能大師以後,世世代代都沒有辦法超過他,只能傳二、三個人而已,甚至於一生一個傳人都沒有,這種情形都很常見。他列在這個地方,代表什麼?表禪凈不二。這個經是講凈土的,有大迦葉在座,他表禪宗的,禪凈不二。

③ 關於拈花一笑的典故

出自《六祖壇經》
相傳世尊釋迦摩尼一日在靈山會上,拈一枝金婆羅花示眾,時眾皆不知其意。
只有迦葉尊者破顏而笑。於是佛主便將其「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傳給了迦葉。
《六祖壇經》第六則

④ 拈花一笑的典故

一、拈花一笑——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二、拈花一笑:
拈花一笑,佛教語,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三、成語典故:
1、《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爾時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於金婆羅華,各各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眾,默然毋措。有迦葉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即付囑於汝。汝能護持,相續不斷。」時迦葉奉佛敕,頂禮佛足退。
2、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卷一: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譯文】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缽真傳」的典故。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四、禪宗故事:
「拈花一笑」是禪宗的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天,教主釋迦牟尼上大課,眾多弟子眼巴巴地望著他,他卻一句話也不說。伸手從講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轉來轉去,好像在暗示著什麼。弟子們誰也不懂老師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這就是「釋迦拈花」。
釋迦有個大弟子,叫迦葉。佛經記載,看見釋迦拈花,迦葉「破顏微笑」。宗教堂會,戒律極嚴。可就在這鴉雀無聲中,迦葉尊者竟然「噗嗤」一笑,盡管不是開懷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規的。這就是「迦葉微笑」。
這師徒兩人神神怪怪的行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一笑」。
緊接著,釋迦牟尼講話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意思是說:徒兒們聽好了,我有絕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剛才已經傳授給迦葉同學了啦。你們要學,就問他去吧!
據說,這也就是禪宗的起始。禪宗的特色就是:傳道授學,講求心領神會,無需文字言語表達。
相關偈語:
拈花/元覺詩
懶度庸人意,且拂明鏡台。
我自拈花笑,清風徐徐來。

⑤ 拈花微笑的典故出處

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⑨,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⑥ 一花一世界有什麼典故

菩提時一種樹,相傳釋迦在菩提樹下修行得道,所以菩提意指 覺悟的境界

一葉一菩提就是從一片葉子里可以領悟生死達到大自在的境界

一花一世界和一葉一菩提相對應,也含有小中見大見微知著的意思,一花一世界是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的總結,佛祖拈花微笑的故事是這樣的:釋迦牟尼有一日給門下眾弟子講法,結果他半天沒有說話,只是手中捏著一朵花,對著大家轉一圈,好像暗示大家看一看這朵花的樣子,一句話也沒有講,下面的弟子,誰也不懂老師這一個動作是什麼意思。所以這個動作叫做「拈花」,就是釋迦拈花。這時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迦葉尊者,突然笑了出來。當然他的笑也很含蓄,只是破顏微笑。南大師曾經解釋什麼叫做破顏。他說:「因為宗教的教育集團,上來都規規矩矩、鴉雀無聲,大家神態都很嚴肅。可是在這嚴肅的氣氛中,迦葉尊者忍不住了,於是噗嗤一笑,這就叫作破顏,打破了那個嚴肅的容顏,但是不敢大笑,因為宗教性團體的戒律,等於說管理制度,非常嚴肅。他破顏以後,沒有大笑,只是微笑。那麼兩人的動作聯合起來,就叫做拈花微笑。」
然後釋迦牟尼他老人家發話了,說的很深奧:「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大體的意思是說,最好的佛門正道就是這個,不需要什麼語言文字來說來講就直接可以悟道,現在我已經將這個正道交給大弟子迦葉了。我完全不懂佛學禪宗,只是站在門外傻想,那迦葉尊者作為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肯定是下了很多年苦功夫讀了很多書的,慢慢積累,而拈花微笑的一刻便是他完成量變到質變升華之時,倒也不需要什麼外物了,全憑經驗和心悟了。

——真誠為你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還有疑問歡迎繼續追問。

⑦ 」拈花一笑」的典故是什麼

"拈花一笑"典故:

出處一:《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內,拈花 示眾,是時容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出處二:明通容《祖庭鉗錘錄》附《宗門雜錄》:「王荊公語佛慧泉禪師雲:『余頃在翰苑偶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三卷,謂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夷花獻佛,捨身為床座,請佛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迦葉。』」此為佛教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公案。後以喻心心相印,會心。 世尊拈花,是心在作用;迦葉尊者微笑,也是心在作用;微笑的心與拈花的心,彼此平等,無二無別。因此當迦葉尊者微笑,世尊就藉此印證,並傳法給迦葉尊者。自此,不立文字的禪宗心法流傳於世。

⑧ 佛祖拈花,迦葉破顏的典故

傳佛祖在靈鷲山為眾弟子說法,有大梵天王獻金色波羅花表示敬意。佛祖拈花示眾,眾弟子不知何意,只有迦南尊者當下破顏微笑。於是佛祖高興地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於摩訶迦葉 拈花一笑者,至凈至純。在迦葉的眼中,佛祖的拈花動作如畫般美麗,迦葉的眼裡純凈沒有攙雜任何邪念,眾人皆不知佛祖拈花為何,只有迦葉以純心對待,單純的只看到拈花的美,所以只為美而微笑。 一日,五祖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眾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牆上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但親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雖不識字,一聞此偈,便知未見本性。託人亦書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眾皆驚。五祖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 次日祖潛至碓坊,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

⑨ "拈花微笑"的典故

拈花一笑」是禪宗的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天,教主釋迦牟尼上大課,眾多弟子眼巴巴地望著他,他卻一句話也不說。伸手從講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轉來轉去,好像在暗示著什麼。弟子們誰也不懂老師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這就是「釋迦拈花」。
釋迦有個大弟子,叫迦葉。佛經記載,看見釋迦拈花,迦葉「破顏微笑」。宗教堂會,戒律極嚴。可就在這鴉雀無聲中,迦葉尊者竟然「噗嗤」一笑,盡管不是開懷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規的。這就是「迦葉微笑」。
這師徒兩人神神怪怪的行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微笑」。
緊接著,釋迦牟尼講話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意思是說:徒兒們聽好了,我有絕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剛才已經傳授給迦葉同學了啦。你們要學,就問他去吧!
據說,這也就是禪宗的起始。禪宗的特色就是:傳道授學,講求心領神會,無需文字言語表達。我太懂禪學,但我喜歡禪宗的意境,那對世間美好的領悟,世間最美好的事物莫過於花,我喜歡去默默的領悟花的語言!
我喜歡曇花的剎那燦爛。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都在這短短時間轟轟烈烈地迸發出來。全部的夢想和激情,壯烈與喝彩,頃刻間揮灑凈盡,淋漓快意。
望盡了爛漫輝煌的一刻,終有落櫻繽紛。殘紅善舞。你本來是燦爛過的,因此不怕被遺忘;你本來是熱烈過的,因此甘於安守一份不可言喻的靜默。就這樣,你把一生的光陰凝成時光長河中那一瓣恆久的心香。笑靨如你,真情如你,希望如你,生命亦如你。
我喜歡蘭花的清幽。就那麼簡簡單單的幾片葉子,就一朵或幾朵白色的小花,卻歷經千年,依然悠遠飄逸。習慣了寂寞,不以無人而不芳。淡淡的,一體青凝不染塵。一種從容的生活狀態,不是甘於平庸而是細膩地去感受生活中並不缺少的快樂。遠離了喧囂繁雜,空谷晨鍾,不是自耳畔響起,而是自心田深處某個被遺忘的角落。青青一線,暗香浮動。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這一笑,便是整個世界。
人生亦是如此,或絢爛如夏花,或如秋葉飄零,不管成敗榮辱,從容面對吧。
生命如同四季,風露榮枯。知春、識秋,拈花拂雪,活出個淡雅人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