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路的典故

路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0 15:00:09

A. 從此蕭郎是路人典故

《贈婢 》 崔郊

公子王孫逐後塵,
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關於這首詩,還有一個很動人的故事

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後來婢女被賣給顯貴於頔。崔郊念念不忘 ,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想必那於頔也是性情中人,讀到此詩,便讓崔郊把婢女領去,於是傳為詩壇佳話。

詩中最後兩句很是經典,但崔郊何以自謂「蕭郎」?若翻看《全唐詩》,便會發現,許多愛情詩中的女主人公所思慕的戀人都叫「蕭郎」,唐以後的宋、清也都有這種用法,而唐以前則未見這種用法。那麼,「蕭郎」一詞緣何被當作「情郎」來用?

一種說法緣於漢代劉向《列仙傳》講述的故事:「蕭史者,秦穆公(嬴姓)時人也,善吹簫,能致白孔雀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日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後遂用「弄玉」泛指美女或仙女;用「蕭史」借指情郎或佳偶,又稱「蕭郎」。

一種說法是,「蕭郎」原指梁武帝蕭衍。《梁書·武帝紀上》:遷衛將軍王檢東閣祭酒,儉一見(蕭衍),深相器異,謂盧江何憲曰:「此蕭郎三十內當作侍中,出此則貴不可言。」這個蕭郎,就是梁武帝蕭衍,南朝梁的建立者,風流多才,在歷史上很有名氣。後多以「蕭郎」指代女子所愛戀的男子。

B. 我報路長嗟日暮 出自典故

漁家傲·抄天接雲濤連曉霧襲
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路長嗟日暮」,出自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者藉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這里著一「嗟」字,生動地表現出她那旁徨憂慮的神態.

C. 以路為話題的800字作文有哪些關於路的典故或者故事

小時候,奶奶抱著我在路邊玩耍,玩累了,她就抱著我坐在屋檐下,看著眼前來往的行人,便給我講起了路的故事。
「孩子呀!你們現在好了,路也平坦寬闊了,哪像奶奶小時候呀!我們那時是又窄又凹凸不平的土路。晴天時,從外面跑一圈回來就是灰頭土臉,滿身是土;雨天時,到處是泥,有時,根本沒辦法往前走呀!一不小心摔倒了,就是一身泥呀!看你們現在,多好的路!」「那你們為什麼不走大路呢?」奶奶剛說完,年幼的我便天真的問起來了。「傻孩子,我們那時哪有這樣的路啊?」說完她只是微微一笑。看著奶奶那張飽經滄桑的面孔,此時正因為眼前的路而幸福地笑著,給我幼小的心靈帶來的是巨大的震撼。
從那時,奶奶幼時的泥濘小道便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底,它記載著奶奶幼時的記憶。
後來呀,我要上初中了,小學升初中時,我的成績很不理想,我很想放棄自己,媽媽來到了我的身邊,我的耳邊又一次響起了路的故事……
「女兒,在你走向成功的路上,不會像柏油路一樣平坦,你難免會失敗,也許你會被路面上突然凸起的一塊絆倒,也可能會因為意外凹下去的部分而踩空,摔倒。但你要從哪摔倒就從哪爬起,接受路的挑戰將它走下去,當你堅持走完路的時候,就是你成功的時候。」聽完媽媽的話,我擦乾眼淚,站了起來,咬緊牙,繼續向前走去。
那一天,我明白了,原來除了真正的路,還有一條精神上的路,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走它。
長大了,我獨自走在上學的路上,陽光灑滿了前方的路,想起曾經的泥濘小道,看看我腳下踩著的柏油公路,一股強烈的自豪感和滿足感湧上心頭,心中那條路也不又覺得寬闊平坦了許多。我同時在兩條路上奔跑著。
此時,我不想別的,只是清楚:此刻的路,需要我自己走,從這條路上留下的記憶,演繹的傳奇,只有我才會懂。以為那是我自己經歷的路的故事。

D. 古時候有一個鄰居之間讓路的典故

古時有相鄰的兩戶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的商賈。兩家都在建房子,房子建回得差不多了,答在砌圍牆時,雙方為地界發生了爭議。古人素來就有「寸土必爭」的老傳統,不要說鄰里之間,就是兄弟之間為了祖業也是吵得不可開交,鬧到最終,「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為了區區三尺地,無論是官宦人家還是商賈大戶各不相讓。做官的那一家,拿出殺手鐧——連忙去信給官人告狀。

隔不了多久,官人來了回信,信上說:「來信為爭三尺房,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信上說的很明白,官人既來信,遵信所囑,在離原地界退後三尺砌上圍牆。對面那一商家,看到此景,深受感動,也在原地界退後三尺砌上圍牆。這兩道圍牆中間形成一條巷子,後人就給這條巷子取名為「三尺巷」。「三尺巷」的寬度,不是三尺而是六尺寬。

E. 大望路的路名典故

1號線設有大望路站,因位於朝陽區西部的西大望路北段而得名。
西大望路為南北走向的城回市次幹道,上答個世紀40年代就有此路,時稱西大旺路,據說因早年間附近有旺姓人家居住而得地名,後來演變為西大望路。1965年因該路北段東側有北京熱電廠而更名為光輝路,1979年恢復今名。

F. 『馬路』為什麼叫馬路有什麼典故

馬路」是由碎石鋪設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這樣利於雨水流淌到路邊,不影響交內通。後來,人們用容瀝青鋪塗在上面,稱之為「柏油路」。但大多數人還是習慣叫「馬路」。
18世紀末,英國正處於工業革命的熱潮之中,工業的發展對交通運輸的要求愈來愈高,昔日那種「人走出來的路」,再也不能適應人們的需要了。
在這種情況下,英格蘭人約翰·馬卡丹設計了新的築路方法,用碎石鋪路,路中偏高,便於排水,路面平坦寬闊。後來,這種路便取其設計人的姓,取名為「馬卡丹路」,簡稱「馬路」。
在上海有另一種說法:在上海,最早來外灘的多是單身洋人,他們富有冒險精神,長得結實,每日下午3點以後,為發泄過剩的精力,他們便想找個地方跑馬,江岸不夠他們盡情馳騁,便想到了洋行樓群後的大片泥灘,於是就有了今天南京東路外灘到河南中路一段長500米的跑馬小道,這便是南京路的前身。因為當時總看見洋人在上面跑馬,所以,上海人就稱它為「馬路」。
元代制度,城內的主幹道要能夠並馳十匹馬,京城(大都)要並馳二十匹。明清基本沿用了下來,老北京隨有這一稱呼,多指城內的主幹道,或直穿城門的大道。

G. 路溫舒的軼事典故

編蒲抄書

西漢時期,鉅鹿(今河北廣宗 縣)有一個叫路溫舒的人,家裡十分貧窮,父親專沒錢讓他讀書,只屬好讓他給人家放羊。失去學習的機會,路溫舒雖然很難受,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他向別人借書,可這樣不方便。

有一天他放羊的時候,發現河邊有一種葉子很寬的蒲草,編成了一張席子,然後把借來的書抄下來。他從抄的書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識。後來,路溫舒靠自學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做了朝廷的大官。

(7)路的典故擴展閱讀:

路溫舒信奉儒家學說。起初學習律令,當過縣獄吏、郡決曹史;後來又學習《春秋》經義,舉孝廉,當過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職。宣帝即位,他上疏請求改變重刑罰、重用治獄官吏的政策,主張「尚德緩刑」,「省法制,寬刑罰」。

漢承襲秦朝這一弊政,必須改革。路溫舒「尚德緩刑」的主張受到重視,宣帝曾下詔在廷尉下面設置廷平四員,秩六百石,負責審理冤獄。

H.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的典故是什麼

這句話抄出自西哥特王阿拉里克。

大約公元五世紀前後,西羅馬帝國勢力開始衰退,而日益強悍的日耳曼族群勢力則對羅馬造成了威脅。

其中,日耳曼族群中的西哥特王阿拉里克,年輕有為,一直渴望著佔領西羅馬。

無奈的是,他屢屢敗於西羅馬將軍斯提里科之手;但他卻從未放棄過。

雙方交鋒近十五年,阿拉里克每每都被斯提里科打的大敗。我們很難去想像他經歷過怎樣的苦楚與失落。可他在這十五年中,從未放棄。

善敗者終勝,到了公元407年,西羅馬皇帝以反叛罪殺死斯提里科;當時身在斯洛維尼亞的阿拉里克得到斯提里科被殺的消息後,決定去攻克西羅馬帝國。當他手下的將軍問:「不知大王打算走哪條路去羅馬?」西哥特王仰天大笑,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All Roads Lead to Rome。

I. 典故「道路以且」指的是誰

道路以目抄是一個漢語成襲語,意思指在周厲王統治時期,百姓路上遇到不敢交談,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對殘暴統治的憎恨和恐懼。出自《史記·周本紀》:「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周厲王姬胡(公元前904年―公元前829年),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時間為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43年。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