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葬母典故

葬母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0 14:23:07

㈠ 古時關於愛情的典故

1、陳阿嬌來與漢武帝,金屋源猶自賦長門,典出司馬相如《長門賦》。

2、唐玄宗與楊玉環,漁陽鼙鼓正銷魂,典出白居易《長恨歌》。

3、吳三桂與陳圓圓,沖冠一怒自古有,典出清代吳偉業《圓圓曲》。

4、元稹與韋叢,花叢懶顧又幾人,典出唐代元縝《離思》。

5、項羽與虞姬,良駒不去江難渡,典出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6、劉蘭芝與焦仲卿,孔雀年年東南去,典出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

7、唐琬與陸游,美待白頭吟釵鳳,典陸游《釵頭鳳》。

㈡ 韓信九里山活埋生母故事

九里山韓信活埋母

韓信出生以後,母子倆相依為命,生活上沒有一點來源,只能靠沿街乞討和野果、野菜維持生命。生活上雖然艱苦,卻也其樂融融。

由於遺傳基因的原因,韓信的身體靈活,思維敏捷,從小喜歡舞刀弄棒,自悟出一身的好武藝。盡管他長就了一臉的猴相,卻也十分的惹人喜歡。

有一天,十三歲的韓信正在九里山前玩耍,有一個鶴發童顏的道人來到了他的面前。老道和韓信閑聊了一陣後跟韓信說:你呆在這里別走開,我到山崖上的那棵大樹邊,你看看山晃動不。待老道從山上下來問韓信時,韓信說:山根本就沒有晃動。

老道接下來告訴韓信,大樹旁邊有一塊方石,你到山上去,手扶著大樹,用力的去踩那塊方石,我來看看這山它晃動不。韓信到了山上,用單手扶著大樹,腳根本就沒往那塊本來就不是很大的方石上放。待韓信從山上下來問老道:山是否晃動時,老道很無奈地搖了搖頭,嘆息說:也許是我看走眼了。

在韓信的再三追問下,老道說:依我所看,用腳去踩這塊方石時,此山應該是晃動的,如果山能晃動的話,誰要是能把父母的遺體葬於山下,誰就能當上皇帝。咱倆都試過了,山沒有晃動,可能是我看走眼了吧!

韓信回到家中,第一次向母親問起了爸爸之事,在韓信的再三追問之下,母親也就不得不說出了實情。一直和姥姥家沒有過來往的韓信,扮做了一個小道童,在母親的指點下來到了姥姥家的庄園,以化緣消災為借口,謊稱十幾年前打死的猿猴已經成精,近期就會給府上帶來災難,出家人慈悲為懷,特意來替府上消災的。

韓府上下千恩萬謝地把猴骨從枯井中挖了出來,拱手送給了韓信,好好的款待了韓信,還贈送了一些銀兩。

韓信帶著父親的遺骨來到了九里山下,按老道所說的位置挖好了墓穴,把猴骨放入其中。然後,回到了家裡,約母親去看看這樣埋葬父親行還是不行。

韓信的母親根本就不會把十六年前的那個畜牲放在心上,說什麼也不肯去看。怎奈韓信的軟磨硬泡,連拉帶拽地硬是把他母親帶到了墓坑前,非要讓他媽媽下到墓穴中去看個究竟。

待他媽媽下到了墓穴里,事先早有準備的韓信抄起了木棒,從背面向他媽媽的頭頂上砸去,稀里糊塗地把他暈死的媽媽和已經死了多年的猿猴葬在了一起。

(2)葬母典故擴展閱讀

漢高祖十年(前197年),韓信命王黃等人勸說陳豨,使其誤信而反。十一年春天,韓信又和匈奴騎兵一起侵入參合,對抗漢朝。

漢朝派遣柴武帶兵前去迎擊,柴武先寫給韓信說:「皇帝陛下寬厚仁愛,盡管有些諸侯背叛逃亡,但當他們再度歸順的時候,總是恢復其原有的爵位名號,並不加誅殺。這些都是大王您所知道的。現在您是因為戰敗才逃歸匈奴的,並沒有大罪,您應該趕快來歸順 」

韓信回信道:「皇帝把我從里巷平民中提拔上來,使我南面稱王,這對我來說是萬分榮幸的。在滎陽保衛戰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項羽關押。這是我的第一條罪狀。等到匈奴進犯馬邑,我不能堅守城池,獻城投降。這是我的第二條罪狀。

現在反而為敵人帶兵,和將軍爭戰,爭這旦夕之間的活頭。這是我的第三條罪狀。文種、范蠡沒有一條罪狀,但在成功之後,一個被殺一個逃亡;現在我對皇帝犯下了三條罪狀,還想在世上求取活命,這是伍子胥在吳國之所以被殺的原因。

現在我逃命隱藏在山谷之中,每天都靠向蠻夷乞討過活,我思歸之心,就同癱瘓的人不忘記直立行走,盲人不忘記睜眼看一看一樣,只不過情勢不允許罷了。」於是兩軍交戰,柴武屠平參合城,並將韓信斬殺。

㈢ 《二十四孝圖》里的孝道故事有哪些

《二十四孝圖》復里的孝道故事有制哪些?
有獎勵寫回答共7個回答
長纓在手
計算機應用
聊聊關注成為第471位粉絲
《二十四孝圖》是現代著名作家魯迅所寫,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圖》,乃陳少梅先生41歲時盛年之傑作,其題材不多見,筆墨工雅,設色清麗,非同尋常,故堪稱國之重寶。
另有,魯迅認為二十四孝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他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他本人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
01孝感動天
02親嘗湯葯
03嚙指痛心
04百里負米
05蘆衣順母
06鹿乳奉親
07戲綵娛親
08賣身葬父
09刻木事親
10行佣供母
11懷橘遺親
12埋兒奉母
13扇枕溫衾
14拾葚異器
15湧泉躍鯉
16聞雷泣墓
17乳姑不怠
18卧冰求鯉
19恣蚊飽血
20扼虎救父
21哭竹生筍
22嘗糞憂心
23棄官尋母
24滌親溺器

㈣ 古代關於母親的著名故事

1、陶母剪發退魚

陶母是東晉時期名將陶侃之母,他年少時就有大志。有一次同郡人范逵到陶侃家作客,而當時冰雪滿地已經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可是范逵的車馬仆從確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把自己拖地的長發剪下來做成兩條假發,到集市上換來了幾擔米。

隨後,她又把房屋的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馬。到傍晚,家裡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連隨從的人也都一一照顧到了。陶侃在青年時期還做過鑒察魚梁事物的小官,他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魚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退還,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

2、歐母畫荻教子

歐母是北宋歐陽修之母,她丈夫在兒子四歲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兒子。歐陽修父親在世時,家中經濟比較寬裕,可自從他去世後,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漸貧寒。

但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兒子養大,並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歐陽修識字。當時家裡窮,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桿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

3、徐母大義

徐母是三國時代的徐庶之母。徐庶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經投靠劉表,後來成為劉備的軍師。赤壁之戰前,曹操聽謀士程昱說徐庶在為劉備出謀劃策,就想將他納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騙至許昌,請徐母寫信召喚徐庶。

沒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曉大義的老人,她識破曹操的奸計,堅決不從。程昱就進一步獻計,偽造了一封徐母的信,召徐庶來到許昌。徐庶是個孝子,收到這封假信後,他只得辭別劉備,投降曹操。

4、孟母三遷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說認為這個地方不適合自己兒子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認為此處也不適合自己兒子居住。

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覺得這才是自己兒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5、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岳母作為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的時候,勵子從戎,把「精忠報國」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㈤ 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是誰 卧薪嘗膽的歷史人物是誰 投筆從戎的歷史人物是誰 胯下受辱的歷史人物是

精忠報國:岳飛
卧薪嘗膽:越王勾踐
投筆從戎:班超、張騫
胯下之辱:韓信
東山再起:謝安
岳飛:(—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踐,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6年即位,曾敗於吳國,被迫求和。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 卧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
《史記》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家貧,嘗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志哉!」後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
韓信: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著名政治家,太常謝裒之子、鎮西將軍謝尚的從弟。
《晉書·謝安傳》:「謝安少年既有名聲,屢次徵辟皆不就,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