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背水一戰的典故

背水一戰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0 13:09:38

1. 成語故事背水一戰 背水一戰的典故出自哪裡

背水一戰
[釋義]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 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 《史記專·淮陰侯列傳》:「(屬韓)信乃使萬人行;出;背水陳(陣)。……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典故】:
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 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扎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拚死奮戰。這是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2. 求「背水一戰」的典故!

背水一戰公元前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領漢軍去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趙國統帥陳余,率領20萬兵馬,集結在井徑口(即現在河北省井陘山上的井陘關),准備迎戰。 趙國謀士李左車向陳余獻計說: 「韓信這次領兵前來,一路上打了許多勝仗。他乘勝而來,其勢不可擋。但是他們經過長途跋涉,必定糧草不足,士兵不飽,戰馬也缺乏草料。我們井陘地方的山路很窄,車馬很難通過。因此,我倒有個主意,可派三萬兵從小路截斷他的糧車。你再把溝挖得深些,牆壘得高高的,固守營寨,不與他們交戰。這樣一來,他們前不得戰,後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們就可捉住韓信。」 李左雖然說得條條在理,可陳余是個書獃子,不聽從他的意見,反而說: 「我讀過不少兵法。兵法上說,兵力比敵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圍敵人;兵力比敵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敵人對陣。現在漢軍號稱幾萬人,其實不過幾千人,況且遠道而來,疲憊不堪。我們的兵力超過漢軍許多倍,難道還不能把他們消滅掉嗎?如果今天避而不戰,別人會譏笑我膽小。」 就這樣,陳余沒有採納李左車的正確意見。 韓信探知陳余不用李左車的計策,十分高興。於是他就把兵馬駐扎在離井陘口30里的地方。待到後半夜,韓信又派出2000名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紅旗,從小路迂迴到趙營的側後方,埋伏起來,准備襲擊趙營。然後,韓信再派10000人馬作先頭部隊,沿著河岸擺開陣勢。 陳余探知韓信兵馬沿河布陣,哈哈大笑說: 「韓信空有虛名!背水作戰,不留後路,這是自己找死!」 天亮了。韓信帶領後隊兵馬,打出帥旗,大張旗鼓地向井陘口殺來,趙軍立即迎戰。交戰後,漢軍假裝敗退,拋掉旗鼓,向河岸陣地退去。陳余不知是計,指揮趙軍拚命追擊。 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見趙軍傾出擊,立即殺入趙營,拔掉了趙軍旗子,換上了漢軍的旗子。 趙軍追得漢軍退到了背靠漢水的陣地上。漢軍後退無路,於是他們返轉過身,一個個背水拚命死戰。趙軍久戰不能獲勝,士氣開始低落。後來,當他們忽然又發現背後自已的營壘上都插上了漢軍的紅旗,軍心頓時大亂,紛紛四外潰逃。 於是,漢軍乘機前後夾攻,大破趙軍。他們殺了陳余,活捉了趙王歇。 勝利之後,有軍士問韓信: 「兵書上說,布列陣地要右後靠山,左前臨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為陣,意然取得了勝利,這是什麼戰術呢?」 韓信說:「這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後存」。這是因為,置之死地,兵士們為保存自己生命便會拚死作戰;如果留下生路,一和敵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這場戰役後,人們都稱贊韓信很有謀略。

3. 成語故事背水一戰,背水一戰的典故出自哪裡

背水一戰

bèi shuǐ yī zhàn

【解釋】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版】《史記·淮陰侯列傳權》:「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結構】連動式。


【用法】可用於軍事;多比喻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有時也比喻有「決戰」精神。還可用於體育比賽等。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背;不能讀作「bēi」。


【辨形】戰;不能寫作「站」。


【近義詞】破釜沉舟、背城借一、濟河焚州


【反義詞】重整旗鼓


【辨析】~和「破釜沉舟」;都有「決一死戰」的意思。但「破釜沉舟」含有「不顧一切;戰斗到底」的意思;~表示「拚死干到底;以求得勝利」的意思。


【例句】

(1)預選賽出現的全部希望就在這最後一搏;隊員們決心~。

(2)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消極等待毫無指望;必須~;大幹一場。

4. 背水一戰的典故是什麼

楚漢相爭之時,劉邦命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扎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

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拚死奮戰。這時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

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戰後有人問:「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

(4)背水一戰的典故擴展閱讀:

背水一戰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傳,出自《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本傳記載了西漢開國功臣韓信一生的事跡。原文節選:

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令其裨將傳飧, 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

謂軍吏曰:「趙已先據 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譯文:

韓信對部下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攻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又讓副將傳達開飯的命令。

說:「今天打垮了趙軍正式會餐」。將領們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韓信對手下軍官說:「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地形築造了營壘,他們看不到我們大將旗幟、儀仗。

就不肯攻擊我軍的先頭部隊,怕我們到了險要的地方退回去。」韓信就派出萬人為先頭部隊,出了井陘口,背靠河水擺開戰斗隊列。趙軍遠遠望見,大笑不止。

5. 背水一戰的典故,急!!!

成語故事:韓信是楚漢戰爭中的軍事奇才。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一萬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趙王和大將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占據了太行山以東的咽喉要地井陘口,准備迎戰。井陘口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道,兩邊是山,道路狹窄,是韓信的必經之地。趙軍謀士李左車獻計:正面死守不戰,派兵繞到後面切斷韓信的糧道,把韓信困死在井陘狹道中。陳余不聽,說:「韓信只有幾千人,千里襲遠,如果我們避而不擊,豈不讓諸侯看笑話?」
韓信探知消息後,迅速率領漢軍進入井陘狹道,在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紮下營來。半夜,韓信派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旗幟,從小道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後方埋伏,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沖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其餘漢軍吃了些簡單干糧後,馬上向井陘口進發。到了井陘口,大隊渡過撓蔓水,背水列下陣勢,高處的趙軍遠遠見了,都笑話韓信。
天亮後,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率眾開出井陘口。陳余率輕騎精銳蜂擁而出,要生擒韓信。韓信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陳餘下令趙軍全營出擊,直逼漢軍陣地。漢軍因無路可退,個個奮勇爭先。雙方廝殺半日,趙軍無法獲勝。這時趙軍想要退回營壘,卻發現自己大營里全是漢軍旗幟,隊伍立時大亂。韓信趁勢反擊,趙軍大敗,陳余戰死,趙王被俘。
戰後,有人問:「兵法上說,要背山、面水列陣,這次我們背水而戰,居然打勝了,這是為什麼呢?」韓信說:「兵法上不是也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
「背水一戰」比喻處於絕境之中,為求生路而決一死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簡拼: bsyz
近義詞: 破釜沉舟、背城借一、濟河焚州 反義詞: 重整旗鼓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在艱難情況下跟敵人決一死戰
解釋: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 宋·秦觀《將帥》:「韓信之擊趙,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戰而擒趙王歇,斬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例子: 我軍下定了~的決心,終於殺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

6. 隔岸觀火,暗度陳倉,背水一戰的典故是怎樣與誰有關

1、隔岸觀火有關人員:范雎,白起。

隔岸觀火的典故:

戰國後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韓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願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侯范雎,對范雎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將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不好相處啊。」

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諭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結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師,心中不快,後來知道是應侯范雎的建議,也無可奈何。

兩年後,秦王又發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將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掛帥出征。

白起說:「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於諸侯。

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秦王又派范雎去動員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秦王說:「除了白起,難道秦國無將了嗎?」於是又派王陵攻邯鄲,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掛帥,白起偽稱病重,拒不受命。

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趕出咸陽。這時范雎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秦王一聽,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可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到這個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內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范雎的妒忌之火,製造秦國內亂,文武失和。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6)背水一戰的典故擴展閱讀

「隔岸觀火」解釋:

「隔岸觀火」之計,是指根據敵方正在發展著的矛盾沖突,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當敵方矛盾突出,相互傾軋越來越暴露出來的時候,可不急於去「趁火打劫」。

操之過急常常會促使他們達成暫時的聯合,而增強他們的還擊力量。故意讓開一步,坐待敵方矛盾繼續向對抗性發展,以致出現自相殘殺的動機,就會達到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目的。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解釋: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一個漢語成語,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

有時也可將「明修棧道」省略掉,把「暗度陳倉」單獨來使用。

「背水一戰」解釋:

背水一戰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7. 背水一戰的典故

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又展開了一場戰爭,這就是歷史上的楚漢相爭。
劉邦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韓信。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個小兵。項梁死後,韓信又跟了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
韓信有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採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了漢王,被劉邦拜為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兵東征,一定能戰勝項羽。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後悔沒早點發現這個人才。打那以後,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韓信偷襲魏王豹,滅掉魏國。10月,劉邦又派他與張耳率幾萬軍隊向東繼續挺進,攻擊趙國。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趙歇和趙軍統帥陳余立刻在井陘口聚集20萬重兵,嚴密防守。
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車對大將陳余說:「韓信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勝仗,可謂是一路威風,現在他又乘勝遠征,企圖攻下趙國,其勢銳不可擋。不過,他們運送糧食需經過千里之遙,長途跋涉。現在我們井陘山路狹窄,車馬不能並進,漢軍的糧草隊必定落在後面。這樣你暫時給我3萬人,從小道出擊,攔截他們的武器糧草,斷絕他們的供給,漢軍不戰死也會餓得半死。你在這里堅守要塞,不與他們交戰,他們前不能戰,後不能退,用不了幾天我們就可活捉韓信。」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然後韓信又派出1萬人沿著河岸背水擺開陣勢。背水歷來是兵家絕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陳余得知消息,大笑韓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滅亡。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韓信、張耳假裝敗退,向河岸陣地靠攏。陳余則指揮趙軍拚命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見趙軍傾巢出擊,立即飛賓士入趙營,拔掉趙國的全部軍旗,換上漢軍的紅旗。
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這時漢軍兩面夾擊,趙軍大敗。士兵們殺死了陳余,抓獲了趙王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命呢!」
這就是成語「背水一戰」的來歷,這個成語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喻有「決戰」性質的行動,表示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與敵人決一死戰。
文獻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 背水一戰中,成安君陳余沒有使用廣武君李左車的建議,利用有利地形,截斷千里行軍韓信的軍隊的輜重糧草,而自稱義兵,御敵沙場不用奇計!匹夫也。
而韓信針對敵我雙方的情況,有效制定了作戰方針:
(1)謀定後動:偵查情報,判定了陳余沒有用李左車計策,乃行軍
(2)背水一戰:韓信方幾萬兵力對戰二十萬以逸待勞敵軍,並且士卒很多沒有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採取了背水一戰的兵家大忌戰法,使士兵無處逃亡,死戰。也可以驕敵,方便誘敵深入。
(3)換旗易幟:先使兩千輕騎帶兩千漢軍旗幟,趁陳余全軍出動時侵入敵營換漢軍旗幟以表現為漢軍已突入趙軍後方,在對方與我方死戰不得利撤退時,使對方軍心渙散,然後一擊必殺,斬陳余,擒趙王歇。此計也是利用了張耳、陳余之間的個人仇恨,以及陳余自持兵力多,看到韓信背水一戰輕敵之後信心百倍勢必要擒韓信、張耳,輕敵、急功、仇恨上頭的陳余中計了。
(4)收納人才:戰後千金尋李左車,當做老師來看待。體現了韓信尊重人才,自己雖然對戰爭胸有成竹,但還是保持謙虛,不斷學習,同時為漢王招攬人才,問詢征燕、齊的戰略方法,為之後的戰爭做准備。
韓信作為漢初三傑的軍事家,這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充分的體現了他的驚世才華。行軍謹慎,准備充足,用計別具一格,因勢利導,不拘泥於傳統戰法,奇計奇效。

8. 背水一戰的典故出自哪是哪個人物背水一戰的呢

中國的歷史非常久遠,自古以來也有很多歷史事件被記入相關書籍當做,我們現在用的很多成語其實都是有典故的,比如“草船借箭”就是出自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典故,而背水一戰的典故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說的是韓信的背水一戰,我們來具體看一看。

最終沒有辦法,想要有轉機,就只能所有的人都拚命,兔子急了還咬人,更何況全部的兵力拚盡全力戰斗,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也是非常強大的,後面韓信就讓人設置好大將的旗幟和儀仗,然後直接出去,全力戰斗,這時候趙軍一開始敗退,後面回到大營大仙全部都是漢軍旗幟,隊伍立時大亂,這時韓信趁你病要你命,直接全部進攻,最後趙王被俘,韓信獲勝,這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戰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