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文物後的典故

文物後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0 12:47:35

㈠ 你知道哪些文物背後的故事

義烈可嘉坊,位於抄福建襲省羅源縣中房鎮厚富村楊溪水尾、一條古代福州通到江浙一帶官馬大道中央的「烈女牌坊」,是清朝乾隆19年,乾隆帝為旌表當地烈女李淑玉而賜建的。李未婚夫歿,絕粒而死。1986年1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㈡ 關於秦漢時期的有關文物,典故成語有哪些

1975年,在秦代咸陽宮一號宮殿建築遺址的發掘中,發現有排除污水的下水道和排水池,有一個專供洗澡的浴池、浴室和一座壁爐,還有專供冷藏食物的地窯。可見,古人早已把冷藏窯用作防腐,它有著重要的的衛生保健意義。這些都說明秦代的衛生設施,已具有較高的科學水平。
在西安漢長安城宮殿廢墟中,考古工作者發掘到竹簡一批,可惜炭化較重。從已辨識的文字得知,有些是病歷醫方,如一個醫方簡上端題有「馮宗山女方」字樣,這是西漢有了病歷醫案的歷史見證。
在西安郊區出土的西漢透雕雲龍鎏金銅熏爐,通體鎏金,造型古樸莊重,是古代的衛生防疫用具。現藏上海中醫學院醫史館。1952年在西安白家口早期漢墓中,出土有半通式、有界格、三台鈕的「葯府」印。「葯府」當為藏葯和司葯之官置。
現所知較早的漢代鐵葯臼,出土於陝西戶縣,收藏陝西中醫學院醫史館,是搗葯的專用器具。

揭竿而起
四面楚歌
鴻鵠之志 金石為開 毛遂自薦 秦鏡高懸 取而代之 人人自危 一飯千金 一字千金 約法三章
鑿壁偷光 指鹿為馬 忠言逆耳 逐鹿中原

一諾千金
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貧賤之交

東漢初年,劉秀起用西漢時期的侍中宋弘,並升他為「太中大夫」。劉秀的姐姐守寡並看上了宋弘,劉秀想把姐姐嫁給宋弘,問宋弘對「貴易交,富易妻」的看法,宋弘回答道:「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劉秀只好放棄。後形容貧困時結交的知心朋友

㈢ 《文物與成語》 講述文物背後的成語故事

《文物與成語》抄 講述文物背後襲的成語故事
玉葉金枝 —— 玉禁步
以古為鑒 —— 銅鑒缶
枕戈待旦 —— 曾侯乙之寢戈
斗轉星移 —— 二十八宿圖衣箱
螳臂當車 —— 矛狀銅車軎
金聲玉振 —— 曾侯乙編鍾
買櫝還珠 —— 彩漆鴛鴦形盒
寸陰尺璧 —— 玉璧
白圭可磨 —— 青白玉圭
越俎代庖 —— 漆木俎
有的放矢 —— 銅箭鏃
群雄逐鹿 —— 彩漆雙頭鎮墓獸
自相矛盾 —— 漆盾
參差不齊 —— 彩漆排簫
劍拔弩張 —— 越王勾踐劍
韋編三絕 —— 曾侯乙竹簡
折戟沉沙 —— 長柲三戈戟
琴瑟和鳴 —— 彩漆瑟
龍駒鳳雛 —— 十六節龍鳳玉掛飾
鍾鼓饌玉 —— 銅建鼓座
伯塤仲篪 —— 彩漆竹篪
國色天香 —— 粉彩牡丹花吸杯
拍案叫絕 —— 彩漆浮雕獸面紋案

㈣ 古物背後的故事故故事背後的歷史歷史背後的人生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應該是這句話,有幾層意思。比如一件古物,背後肯定有一段故事。故事本身版又是一段歷史反映,歷權史背後無疑就是人的生死喜怒哀樂。比如陝西發現一枚煤精印,他的主人就是北周時期著名的獨孤信,這背後就有關於獨孤信的一個故事,一段i北周的歷史,一個傳奇的人生。

㈤ 揭秘出土文物背後的故事 出土文物都去哪兒了

文物法規定,「我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歸國家所有。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該變而改變。一般不允許拆遷文物,經允許拆遷的文物也歸國家所有。」

㈥ 古董背後的故事、

傳說之一
相傳宋代龍泉章氏兄弟各主窯事,哥者稱哥窯,為宋代名窯之一。窯名最早見於明初宣德年間的《宣德鼎彝譜》一書,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類稿續稿》稱「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窯,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濃淡不一;其足皆鐵色,亦濃淡不一。舊聞紫足,今少見焉,惟土脈細,釉色純粹者最貴;哥窯則多斷紋,號曰百極碎」;《處州府志》又載:「從其兄其生一,所主之窯,皆澆白斷紋,號百極碎,亦冠絕當世」,曹昭《格古要論》,「舊哥窯色青,濃淡不一,亦有紫口鐵足」。

清代藍浦《景德鎮陶錄》卷六「鎮仿古窯考中關於」哥窯的記載,哥窯,宋代所燒,本龍泉琉田窯,處州人章姓兄弟分造,兄各生一,當時別其所陶,曰哥窯。土脈細紫,質頗薄,色 青濃淡不一。有紫鐵足,多斷紋隱裂如魚子。釉惟米色、粉青兩種,汁純粹者貴,唐代《肆考》雲:古哥窯器,質之隱紋如龜子,古官窯,質之隱紋如蟹爪;碎器紋則大小塊碎。古哥器色好者類官,亦號百極碎,今但辨隱紋耳,又雲汁釉究不如官窯。」

清代《南窯筆記》「哥窯」條記載:即名章窯,出杭州大觀之後,章姓兄弟,處州人也,業陶,竊做於修內寺,故釉色彷彿官窯。紋片粗硬,隱以墨漆,獨成一宗釉色,亦肥厚,有粉青、月白、淡牙色數種。又有深米色者為弟窯,不堪珍貴。間有溪南窯、商山窯彷彿花邊,俱露本骨,亦好。今之做哥窯者,用女兒嶺釉加椹子石未,間有可觀,鐵骨則加以粗料配其黑色。由此,哥窯鐵足,釉面瑩潤多斷紋,風格特徵近類南宋官窯。哥窯器以紋片著稱,其中多為黑黃相交,俗稱金絲鐵線。

傳說之二
關於金絲鐵線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宋代龍泉縣,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藝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傳說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親。章村根的擅長制青瓷而聞名遐邇,生一、生二兄弟倆自小隨父學藝,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學、吃苦,深得其父真傳,章生二亦有絕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後,兄弟分家,各開窯廠。

老大章生一所開的窯廠即為哥窯,老二章生二所開的窯廠即為弟窯。兄弟倆都燒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籌,燒出「紫口鐵足」的青瓷,一時名滿天下,其聲名傳至皇帝,龍顏大悅,欽定指名要章生一為其燒造青瓷。

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進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摻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燒成後一開窯,他驚呆了,滿窯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開裂了,裂紋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曲有直,且形狀各異,有的象魚子,有的象柳葉,有的象蟹爪。

他欲哭無淚,痛定思痛之後,他重新振作精神,他泡了一杯茶,把濃濃的茶水塗在瓷器上,裂紋馬上變成茶色線條,又把墨汁塗上去,裂紋立即變成黑色線條,這樣,不經意中形成「金絲鐵線」。

傳說之三
還有一種說法是,哥窯是南宋皇帝在偏安江南時,仿造其皇兄建造官窯的形制,在江南建立了南宋官窯,因為是學著哥哥的樣子建造的窯,所以被叫做「哥哥窯」。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論》中記載道:「哥哥窯,舊哥哥窯出,色青濃淡不一,亦有鐵足紫口……今亦少有」。意思是說哥哥窯的瓷器,是南宋哥哥窯生產出來的,器物青色的釉面上開有濃淡不一的紋片,也有紫口鐵足的特徵,今天已經很少見到了。史料記載,宋高宗曾「襲故京遺制,設窯於內修司、造青器,」宋高宗仿照哥哥的制瓷風格燒造御用瓷器,民間就形象地把這種具有汴京官窯風格的窯稱為哥哥窯。

㈦ 知道哪些文物後面的故事

這個題目太大,很難回答,畢竟每個文物背後都有故事,感觸最深的故事大概是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與文物流失吧,想到第一次去莫高窟時看著已經空空如也的藏經洞想起百年前那場文物浩劫心裡堵得慌差點流淚了

㈧ 古代有關文物鑒的小故事

西周晚期/毛公鼎
毛公鼎是中國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廟祭器。它的內壁鑄有五百個字的長銘,是現存商周兩代七千多件有銘文的銅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銘文的內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說: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興朝政,乃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的大小政務,並飭勤公無私,又令毛公族人擔任禁衛軍,保護王室,最後頒贈厚賜,毛公因而鑄鼎傳示子孫永寶。由內容推測,毛公鼎應鑄於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時,其銘文是可凌駕於〔尚書〕的一篇西周真實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貴的文獻,也因此毛公鼎可稱是舉世的瑰寶重器。
毛公鼎系於清代末葉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後,在陝西省岐山縣出土。毛公鼎出土後,經多次轉手秘藏,抗戰期間,險為日本軍方所奪,抗戰勝利,民間獻鼎歸公,現由本院典藏並展示。銘文中有陽文網格線,是西周中晚期制銘的習慣,因此除了史料的價值外,毛公鼎在中國古文字學與書法藝術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西周晚期/頌壺
壺為盛酒之器。青銅禮器中的壺自商至春秋、戰國,一脈沿續,製作未曾中斷過。
頌壺因作器者為「頌」而得名。形制莊重、紋飾瑰麗,腹呈橢方形,頸部兩側有獸首銜環,此類形制碩大的方壺流行於西周晚期。器身上的花紋以環帶紋、蛟龍紋為飾,圈足與壺蓋則飾垂鱗紋及竊曲紋。西周晚期青銅器上的花紋一反主軸中線、兩兩對稱的鋪排,而喜用連續環接的紋飾。
頌壺口沿內環壁上及蓋口外壁四周鑄銘151字,兩處銘文的內容相同,記錄著「頌」接受周王冊命掌管成周洛陽倉庫此一職務的過程。而這件壺則是典禮完成後,「頌」為頌揚天子的美意,及榮耀先父母龔叔、龔姒,表達未盡的孝思,並祈求家國康樂大福、周王萬年長命而作。
頌壺銘文對西周的冊命典禮記載詳備,可以和〔左傳〕僖公28年傳等文獻上所敘,互相印證;「頌」紀念父母,這種慎終追遠、父母同祀的情況,亦可以和〔禮記?祭義〕所言互相印證,所以頌壺為研究西周禮制的重要史料。

㈨ 中國古代一件文物,朝代,出土在什麼地方,背後故事,歷史價值等

素紗襌衣(襌,也寫作褝,音dān,《說文解字》:衣而無里,謂之襌。是單衣的意思。經常被誤寫為「禪」,1972年在中國湖南省長沙馬王堆漢墓 一號墓出土,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素紗襌(單)衣,衣長128厘米,通袖長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構成。交領、右衽(rèn)、直裾。面料為素紗,緣為幾何紋絨圈錦。素紗絲縷極細,共用料約2.6平方米,重僅49克,還不到一兩。是世界上最輕的素紗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織物。[1] 可謂「薄如蟬翼」、「輕若煙霧」, 且色彩鮮艷,紋飾絢麗。它代表了西漢初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素紗襌衣輕薄而透明,如何穿著呢?《詩經·鄭風·豐》:「衣錦衣,裳錦裳。」多數學者認為貴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華麗外衣紋飾,因此在色彩艷麗的錦袍外面罩上一層輕薄透明的襌衣,使錦衣紋飾若隱若現,朦朦朧朧,不僅增強了衣飾的層次感,更襯托出錦衣的華美與尊貴。有著輕柔和飄逸質感的紗衣,穿在女子身上,迎風而立,徐步而行,飄然若飛,極現女性的柔美。也有人認為其當時作為內衣穿著,是一種性感內衣。這件紗衣應屬於辛追。辛追生活在22個世紀之前的漢代,是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死於公元前186年,享年50歲。1972年出土於長沙市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1號墓。時逾2100多年,形體完整,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毛發尚在,指、趾紋路清晰,肌肉尚有彈性,部分關節可以活動,幾乎與新鮮屍體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濕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