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孩子典故

孩子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0 07:54:03

㈠ 與孩子有關的成語典故

孔融讓梨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他年幼時,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總是版拿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權原因,他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後來,「孔融讓梨」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又一次孔子要向他傳授高深的理論,曾子本來坐著,聽了便從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達了他對老師的充分尊敬。

、千里送鵝毛

唐朝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在路上,緬伯高不小心讓天鵝飛走了,只剩幾根鵝毛。到長安後,緬伯高拜見唐太宗,奉上了鵝毛並賦詩「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這個典故比喻禮物單薄,情意卻異常濃厚。

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為求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三次到其住處請他,最後才等到諸葛亮。「三顧茅廬」後來成為形容求賢若渴的著名典故。

㈡ 給孩子講的歷史典故

1、《程門立雪》:講的是一個人去請教老師問題,走到老師家發現老師正在睡覺,就在門外面站著等,恰好下雪了,他也沒有打擾老師休息,最後老師醒來發現他的時候都快變成雪人了。這個故事教育學生應該學會尊重老師。

2、《大禹治水》:故事講的是大禹發動百姓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面對滔滔的洪水,大禹從別人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策略,最終取得了勝利。三次經過家門口都不曾回過家。這個故事教育孩子做一件事情要持之以恆,善於總結,切勿輕言放棄。

3、《守株待兔》:說的是一個在田間勞作的人偶然碰到田埂上撞死在木樁的小兔子,拿回去飽餐一頓之後,他再也不去勞動,一心只想等著去田埂上撿撞死的小兔子,結果不僅沒有等到兔子,莊家也荒廢了。這個故事告誡小孩子不能一心只想不勞而獲,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4、《南轅北轍》:講的是有的人要去南方的楚國,卻駕著馬車向北邊走去,別人問時,他卻說我帶的盤纏和糧草都是充足的,總有一天會到目的地。這個故事告訴小孩子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看中目標,發揮自己的優勢,如果方向走錯,有可能會距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

5、《鄭人買履》:鄭國有個人想去買一雙鞋,他量了自己的腳,把尺碼放在座位上。等他走到集市,看中了一雙鞋子時,才想起:我忘了拿尺碼了。於是他又回去拿。 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沒有買到。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呢? 他說:「我只相信尺碼,不相信自己的腳。」 這個成語比喻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㈢ 古代教育子女的典故(岳母刺子,孟母三遷,周公誡子除外)

曾子殺豬
曾子,又叫曾參,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導,不但學問高,而且為人非常誠實,從不欺騙別人,甚至是對於自己的孩子也是說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著叫著要和母親一塊兒去。於是母親騙他說:「乖孩子,待在家裡等娘,娘趕集回來給你殺豬吃。」孩子信以為真,一邊歡天喜地地跑回家,一邊喊著:「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裡等媽媽回來,村子裡的小夥伴來找他玩,他都拒絕了。他靠在牆根下一邊曬太陽一邊想像著豬肉的味道,心裡甭提多高興了。

傍晚,孩子遠遠地看見了媽媽回來了,他一邊三步作兩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邊喊著:「娘,娘快殺豬,快殺豬油,我都快要饞死了。」

曾子的妻子說:「一頭豬頂咱家兩三個月的口糧呢,怎麼能隨隨便便於工作殺豬呢?」

孩子哇的一聲就哭了。

曾子聞聲而來,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後,二話沒說。轉身就回到屋子裡。過一會兒,他舉著菜刀出來了,曾子的妻子嚇壞了,因為曾子一向對孩子非常嚴厲,以為他要教訓孩子,連忙把孩子摟在懷里。哪知曾子卻徑直奔向豬圈。

妻子不解地問:「你舉著菜刀跑到豬圈裡幹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殺豬」。

妻子聽了撲哧一聲笑了:「不過年不過節殺什麼豬呢?」

曾子嚴肅地說:「你不是答應過孩子要殺豬給他吃的,既然答應了就應該做到。」

妻子說:「我只不過是騙騙孩子,和小孩子說話何必當真呢?」

曾子說:「對孩子就更應該說到做到了,不然,這不是明擺著讓孩子學著家長撒謊嗎?大人都說話不算話,以後有什麼資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聽後慚愧地低下了頭,夫妻倆真的殺了豬給孩子吃,並且宴請了鄉親們,告訴鄉親們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雖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卻教育出了誠實守信的孩子。曾子殺豬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他的人品一直為後代人所尊敬。

㈣ 古代教育子女的典故有哪些

學習啦>學習方法>家庭教育>《關於教育孩子的典故有哪些》正文
關於教育孩子的典故有哪些
時間:2017-09-05 11:04:20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於讀者投稿,如有侵權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欣怡 我要投稿
沒有任何一個家長,不希望子的孩子成才。但是,如何教育好孩子呢?我們看到古代的父母有很多教育孩子的典故,不如去借鑒一下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教育孩子的典故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教育孩子的典故
一、昔孟母,擇鄰處。
——《孟母三遷》
《三字經》中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學問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邊,常和小夥伴玩辦理喪事的游戲,學大人跪拜、哭叫的樣子。孟母覺得那個地方不適合給孩子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家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孟母還是覺得這樣不好,於是又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這才開始喜歡讀書,變得守秩序、懂禮貌。這時候,孟母滿意地說:「這才是孩子適合居住的地方!」
二、子不學,斷機杼。
——《孟母斷機》
有一回,孟子偷懶不學習,孟母就當著他的面劃斷了正在織的一匹布,說:「學到一半就停下,和這塊織了一半就斷開的布有什麼區別,還有什麼用!」孟子聽後,再也不偷懶了。
三、香九齡,能溫席
——《黃香溫席》
「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說的是漢朝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懂事了。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搭蚊帳,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蚊子趕走,讓父母睡個好覺;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鑽井被窩里,把被子暖熱,讓父母睡得溫暖。黃香的故事流傳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說:「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四、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囊螢映雪》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兩個關於勤學的故事。
晉代的一個名叫車胤的孩子,他家中貧苦,沒錢買燈油,又想晚上讀書,於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螢火蟲裝在白布袋子裡面,靠著微弱的燈光讀書;映雪是晉代的孫康,在冬天的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這兩個人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好學之人。

㈤ 關於孩子的成語典故

頭童齒豁、牛童馬走、兒童走卒、童男童女、黃童皓首、鶴發童顏、三尺童兒專、兒童之見、五尺微童、屬兒童竹馬、二童一馬、黃童白叟、五尺之童、狎雉馴童、騃童鈍夫、濯濯童山、三尺童子、白首黃童、金童玉女、三尺童蒙、童牛角馬。
童叟無欺:童叟無欺(tóng sǒu wú qī)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騙。既不欺騙小孩也不欺騙老人。指買賣公平。
返老還童:返:扭轉,回。還:恢復原來的狀態。童:青春,年輕,童年。扭轉衰老,恢復童年。常用以形容老年人恢復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精力異常旺盛。道教指卻老術,也用作祝頌之詞。
童心未泯:特指那些有著小孩特質心態、心境、個性、趣味的一類人,他們與生俱來的童心情結,始終保持著對鋼鐵森林的抗拒感;就算是外表不可避免的變得成熟,也要在內心保留小孩兒的一角。
童言無忌:童言無忌是丫丫網將微博和母嬰需求結合起來的一項創新,幫助媽媽們隨時隨地可以記錄寶寶的成長。

㈥ 關於對孩子學習的典故

關於對孩子學習的典故有頭懸梁錐刺股,孟母三遷的故事。

㈦ 古代著名孩子的故事

1、孫叔敖殺兩頭蛇

孫叔敖小的時候,到外面遊玩,看見一條長有兩個頭的蛇,就殺了蛇並把蛇埋了。他哭著回家。他的母親問他哭的原因。叔敖回答說:「我聽說見了兩頭蛇的人一定會死,剛才我見到了它,害怕離開母親死去。」母親說:「蛇現在在哪裡?」回答說:「我害怕別人又見到這條蛇,已經把它殺了並埋了。」他的母親說:「我聽說暗中做好事的人,上天會給他福氣的,你不會死的。」
等到孫叔敖大了以後,做到了楚國的國相,他還沒開始治國,但是國人就已經相信他是一個仁義的人了。
2、曹沖稱象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麼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對大家說:「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 嘿!這么大個傢伙,可怎麼稱呢!大臣們都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只有造一桿頂大的秤來稱。」
而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一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有人說:「你這個辦法可不行啊,為了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可真叫人為難呀。
這時,從人群里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父親,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麼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沖趴在曹操耳邊,輕聲地講了起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裡停著一隻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麼回事,看到這里不由得連聲稱贊:「好辦法!好辦法!」現 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眯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裡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㈧ 孩子相關的成語典故

茁壯成長zhuó zhuàng chéng zhǎng
[釋義] 健康地成長
[例句] 看到下一代健康活潑地~,為人父母者無不感到十分欣慰。

㈨ 父母放手讓孩子獨立的典故 古人

每個孩子都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從幼苗成長為茂盛的花朵都需要「護花使者」的精心栽培。溫室里永遠培育不出好的花朵,只有在外面的世界,經得起風吹雨打的花,才是最美麗的,而教育孩子和養育花朵其實是一個道理,第一步就得先讓孩子擁有獨立性。

騰飛家的兒子聰聰今年八歲了,從小家裡人對他很寵愛,要什麼給什麼,直到現在已經八歲了還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正是因為家裡人對他的百般遷就,導致他現在還非常依賴家長。比如吃飯的時候就得等著爸爸媽媽把筷子遞到手邊,甚至有時候就等著大人喂。

還有自己的內衣,襪子等衣服,也都需要父母來幫忙洗。在家裡凡事兒靠父母也就算了,都上了小學,處處也都要麻煩身邊的同學,因為孩子獨立性很差的問題,被老師找了好多回,騰飛作為家長也非常的頭疼。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同時,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了解「狐狸法則」,這個故事主要講的就是小狐狸在長到一定的年齡時就一定要離開自己的父母單獨去生存,這就是遵循了「適者生存」的原則,凡事靠自己的力量在社會上立足才能長久。

日常生活中像騰飛家孩子這樣依賴人的現象還是很多的,家長總是以孩子還小,不能做這,不能做那的理由來牽制孩子自由發展,這樣會徹底毀了他們的一生。因此作為父母有時候即使知道孩子做不好這件事情,也要學著放手讓他去嘗試,畢竟孩子的好習慣是從小培養起來的。

孩子沒有獨立能力的後果

1. 會成為典型的生活白痴

雖然有些孩子天生畢竟聰明,但在生活上過於依賴父母,只會導致他成為生活中的白痴,比較常見的表現就是:吃飯要等著大人來伺候,洗衣穿衣需要大人來幫忙,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從來不會主動去解決,只會向父母或向身邊的人尋求幫助。

2. 會成為不合群的人

獨立性很差的孩子,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學都會被人瞧不起,甚至會受到來自同學們的嘲笑,長久性格上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嚴重的還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洗衣服,獨立性太差。要知道,父母只能伴你一時,伴不了你一世。

3. 會成為啃老族

孩子在上學期間獨立性差,還是有辦法生存的,畢竟父母可以跟在左右幫忙伺候著,但當孩子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後,生活自理性太差的人是很難被這競爭壓力那麼大的社會所包容的,分分鍾淘汰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就會因為過度依賴別人,怕吃奮斗的苦,而成為啃老族。

要想讓自己的孩子獨立性強,進入社會不被淘汰,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放手,鍛煉孩子的獨立性,不要認為孩子什麼都幹不了,或許當你放開手後,他們所做的最終結果會讓你大吃一驚。

父母運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獨立性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要明白孩子在什麼年紀就要做什麼樣的事情,比如孩子一歲左右就要走路,兩歲左右就有開始收玩具的習慣,等等。這些都是可以讓孩子去嘗試的,如果父母總是怕磕到孩子,或者怕孩子收拾不好,不給他們任何鍛煉 機會,那麼孩子怎麼成長呢?實踐出真知,只有不斷地練習才能讓自己慢慢長大。

2. 讓孩子學會自主判斷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之前,父母首先要做到就是讓孩子有自主判斷的意識,比如吃飯喜歡什麼口味,衣服喜歡怎麼搭配等,給他們提供合適的機會來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這樣不僅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是尊重的,還能讓他對自己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認知。

3. 父母以身作則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因此父母一定要學會包容孩子的一切,可以允許孩子犯錯,但犯錯後要給孩子相對的正確引導,多給孩子傳遞正能量,這樣孩子才會建立正確的三觀,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自信。

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只不過是在愛孩子的方法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家長們要明白錯誤的愛會誤導孩子的一生,因此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該放手時就放手,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發展,這樣對他們才是最有利的。

今日話題討論:您聽說過「狐狸法則」么?您家的孩子在獨立性這方面怎麼樣呢?歡迎分享。

㈩ 【高分】急求父親教育孩子的名人典故,越多越好!!!

聯語教子

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兒子馮洪國出國學習時,臨行前,版馮玉祥把兒子叫到書房,親權手寫下了一幅對聯,贈子作為座右銘:

「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經艱難好做人。」並耐心地對兒子解釋說:「此聯意為只有無我,才能為公,經歷過艱難困苦,才知做人不易。」

取名教子

革命老前輩林伯渠的小兒子要讀小學了,林老對兒子說:「孩子,你快要上學了,應該有個地地道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林用三吧!」並給他解釋說:「所謂,『用三』者,就是,一要用腦筋想問題;二要用雙手創世界;三要腳實地幹些事情。」

教子章程

著名作家老舍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100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不可;三是應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個健壯的體魄。老舍認為:孩子將來做一個「誠實的車夫」,或者憑手藝吃飯的工人,比做貪官污吏強得多。所以他明確要求不可虛榮,不可貪得,誠實虛己,自勞自力。這種朴實的道德品質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憐子如何不丈夫」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