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風聲鶴唳典故

風聲鶴唳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7 19:51:17

❶ 風聲鶴唳的典故

典故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 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 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這就是「風聲鶴唳」的典故。

❷ 風聲鶴唳這個成語是出自哪個典故或是那本

風聲鶴唳
[拼音]fēng shēng hè lì
[釋義]唳:鶴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回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答·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例句]罪犯一夜奔逃,一有風吹草動、風聲鶴唳,就嚇得躲起來。

❸ 風聲鶴唳的典故,謝謝.

投鞭斷流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

前秦皇宮大殿上君臣危坐,將要商議一件軍機大事。

皇帝苻堅開場直奔主題:「現在北方大局已定,南方山河錦綉,土地肥沃,卻掌握在司馬氏手中,每想到此,我就吃飯沒滋味,睡覺不安穩。我想親率大軍南下伐晉,諸位意下如何?」

苻堅一雙鷹眼左右掃視,大殿上一陣沉默。老臣權翼打破僵局,立身拱手道:「臣子贊佩陛下的宏圖大志,相信陛下的雄才偉略,但是目前晉室有宰相謝安掌政,政通人和,上下一體,此時恐怕不是伐晉的最佳時期,請陛下三思。」苻堅心中不悅,卻不露聲色,等待著贊同的意見。太子屬官石越壯著膽子說:「我方雖有雄兵百萬,但北方士卒習於弓馬,不慣水戰,晉占據長江、肥水之險,我若強渡,風險太大。不如先造船隻,練習水戰,伺機圖之。」苻堅怒火中燒,拍案而起,語氣傲慢地說:「謝安能有多大本領,長江、肥水有什麼了不起?我有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叫士兵把馬鞭都投入水中,江河就會斷流(投鞭斷流)!出兵伐晉,我意已決,勿復再議!」

公元383年深秋,苻堅率90萬大軍南下,謝安讓其弟謝石為都督,其侄謝玄為先鋒率8萬精兵迎戰。秦軍前鋒苻融先期攻佔了壽陽,苻堅領8千騎兵先趕到此處,等大部隊一到,就大舉進攻。苻堅並非一芥武夫,也懂得先禮後兵,他派東晉歸順過來的官員朱序前去勸降,哪知朱序是假意降秦,他向謝石詳細報告了秦軍的布防,並建議趁秦後續主力未到,發兵奪取秦軍配備薄弱的東部防線洛澗地區。謝石從其計,突襲洛澗取勝並揮軍進逼壽陽。

苻堅聞信大驚,急忙帶苻融登上城樓瞭望敵情。城東肥水寬闊,煙波茫茫,影影綽綽地看到晉軍戰船排列得整整齊齊,旌旗刀槍密密麻麻,心中暗暗贊賞晉軍訓練有素,布陣有方。他又扭頭向晉軍大營所在的八公山望去,薄霧之中,群峰起伏綿延,草木鬱郁蔥蔥,西北風陣陣吹過,片片草木搖動,猶如千軍萬馬在暗暗運動(草木皆兵)。苻堅驚恐地說:「看來晉軍在水面和山上都部署了精銳地兵力,我若不用奇計,難以取勝。」

苻堅正在大營中思考出奇制勝的辦法,前鋒符融風風火火地進來報告說:「剛才謝玄的使者前來傳達他們的意圖,與其隔著一條肥水持久對峙,不如讓我軍後退一步,讓晉軍渡過肥水,以便速戰速決。不知其中是否有詐。」符堅思忖良久,忽然靈機一動,呵呵大笑道:「我正在苦思冥想出奇制勝,速戰速決之法而不可得,上天給我送來一個絕妙得機會。晉軍有詐,我們便將計就計,先答應他得請求,我軍只需稍稍後退,引誘晉軍渡河,等晉軍一半登陸一半還在水中時,我們的精銳鐵騎像暴風驟雨一樣猛地沖殺上去,我主力再卷土而來,定能一舉成功。」

於是秦兵開始後退,晉軍迅速渡河。哪知秦軍多是新募之卒,又駐防分散,調度不靈,一聽後退,以為前方打了敗仗,便慌忙逃竄。再加上朱序讓一些親信在軍中高喊:「晉軍追來了,快逃啊!」謝玄率軍猛擊,秦兵潰不成軍,人馬互相踐踏,死傷無數。在狼狽逃竄的途中,聽到呼呼的風聲與鶴群的驚叫(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晉軍逼近了,於是慌不擇路,日夜奔命。秦軍死傷十分之七八,符融喪命,符堅帶傷逃歸。

肥水之戰,8萬晉軍擊潰90萬秦兵,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而且這一戰還誕生了「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三個成語典故,謝家叔侄的武功與由此而產生的文化碩果一並留存後世。

❹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出自什麼典故

「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歷史典故出自於《晉書·謝玄傳》,《晉書·苻堅載記》。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翻譯:聽到風聲像是鶴在叫,都以為敵軍已經殺過來了。於是謝石等各路軍隊,水路繼續前進。秦王符堅與陽平公符融等上壽陽城眺望他們,發現晉兵布陣嚴整,又望見八公山上草木,都以為是晉兵,回頭看符融說:「這也是強敵,怎麼說弱小呢?」惆悵失意開始有恐懼的神色。


(4)風聲鶴唳典故擴展閱讀:

公元316年,西晉王朝滅亡。公元357年,苻堅稱大秦天王,滅前燕、前涼及代國,最終統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東晉王朝。東晉佔有今漢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這樣,形成了秦晉南北對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堅不顧群臣反對,決意攻取東晉。八月,苻堅率步兵六十餘萬、騎兵二十七萬、「羽林軍」三萬余騎;前後千里,旌鼓相望,直逼東晉。苻堅驕狂地說,以此強兵百萬,「投鞭可以斷流」,何愁東晉不滅?

東晉孝武帝則採納了謝安、桓沖等人的主張,堅決抵抗。他派將軍謝石、謝玄等率兵八萬沿淮河西進,以拒秦軍;又派將軍胡彬率領水軍五千增援戰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軍前鋒攻佔壽陽。胡彬所部水軍走到半路,得知壽陽失守,退守硤石(在壽縣西北二十五里〕。秦軍為了阻擋晉軍主力西進,又派兵五萬進至洛澗(今安徽懷遠縣以南之洛水),並在洛口設置木柵,阻斷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硤石,糧食用盡,處境十分艱難,寫信要求謝石增援。

不料胡彬的信被秦軍進獲。苻堅認為晉軍兵力很少,糧食十分困難,應該抓緊進攻,遂把主力留在項城(今河南項城縣境),帶了八千騎兵趕到壽陽。苻堅先派尚書朱序到晉軍勸降。

劉牢之分兵一部到秦軍側後,斷敵退路,親自率兵強渡洛澗,夜襲秦軍大營。秦軍抵擋不住。主將梁成戰死,五萬秦兵大潰,搶渡淮水,淹死一萬五千餘人。洛澗的勝利,鼓舞了晉軍的士氣。晉軍乘勝追擊,一舉推至淝水東岸,與秦兵隔河對峙。

苻堅登上壽陽城頭,望見東晉軍隊布陣嚴整,心中暗暗吃驚。又見淝水東面八公山上草木搖動,以為都是埋伏的晉兵,不由連連感嘆:「此亦勁敵澗謂弱也」。

符堅中流箭,臨陣斬苻融。晉軍乘勢迫擊,秦軍人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其他軍眾棄甲,晝夜潰退,聽到風聲鶴唳,以為是東晉追兵,草行露宿,飢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陽,只剩下10餘萬人。

❺ 風聲鶴唳的故事是什麼

成語故事:
西晉末來年發生內亂自,因為長期的動盪不安,最後西晉不幸滅亡,琅琊王司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當晉朝渡江來到南方,胡人就霸佔了北方,不過,北方後來被前秦全部佔領,與江南的東晉對立.
當時前秦的首領叫苻堅,他請漢人王猛當他的宰相,一心要讓國家變得十分強盛.為了完成統一中國的心願,苻堅就帶著八十萬大軍攻打南方.晉朝的君臣一聽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謝安十分鎮定,從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這個地方,謝安趁前秦軍隊還沒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襲前秦的軍隊.前秦因此輸得很慘,士兵到處逃命,聽到風聲或鶴叫的聲音,都以為是晉軍要打來了,非常的害怕.在這場戰役中,前秦的士兵傷亡慘重,同時決定了南北日後長期對峙的局面.

❻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典故

淝水之戰,八公山。
11月,謝玄派譴勇將劉牢之率精兵5千奔襲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專幕。秦將梁成率部5萬在洛澗邊屬上列陣迎擊。劉牢之分兵一部迂迴到秦軍陣後,斷其歸路;自己率兵強渡洛水,猛攻秦陣。秦軍驚慌失措,勉強抵擋一陣,就土崩瓦解,主將梁成和其弟梁雲戰死,官兵爭先恐後渡過淮河逃命,1.5萬餘人喪生。洛澗大捷,極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揮軍水陸並進,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在八公山邊紮下大營,與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苻堅站在壽陽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布陣整齊,將士精銳。連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類似人形,誤認為是晉兵,頗為驚慌,對苻融說:「此亦勁敵,何謂弱也?」這就是著名的典故「草木皆兵」的來歷

❼ 風聲鶴唳的成語故事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 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 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這就是「風聲鶴唳」的典故。

❽ 風聲鶴唳的典故有哪些出處

前秦軍潰逃時,聽到風聲鶴唳,以為是東晉追兵,自相踐踏而死者無數專。苻堅身中流矢屬,單騎北逃。

風聲鶴唳的典故便出於此,《晉書·謝玄傳》:"堅眾奔潰,余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❾ 風聲鶴唳的成語故事簡介

成語故事: 西晉末年發生內亂,因為長期的動盪不安,最後西晉不幸滅亡,專琅琊王司馬睿就在屬建康建立了東晉。當晉朝渡江來到南方,胡人就霸佔了北方,不過,北方後來被前秦全部佔領,與江南的東晉對立。

當時前秦的首領叫苻堅,他請漢人王猛當他的宰相,一心要讓國家變得十分強盛。為了完成統一中國的心願,苻堅就帶著八十萬大軍攻打南方。晉朝的君臣一聽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謝安十分鎮定,從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這個地方,謝安趁前秦軍隊還沒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襲前秦的軍隊。前秦因此輸得很慘,士兵到處逃命,聽到風聲或鶴叫的聲音,都以為是晉軍要打來了,非常的害怕。在這場戰役中,前秦的士兵傷亡慘重,同時決定了南北日後長期對峙的局面。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