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講時間的典故

講時間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0 07:16:35

『壹』 十個外國的節日介紹(包括時間典故、活動、飲食等)

新年(New Year's Day)

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慶祝的主要節日。美國人過新年,最熱鬧的是新年前天晚上。是夜,人們聚集在教堂、街頭或廣場,唱詩、祈禱、祝福、懺悔,並一同迎候那除舊更新的一瞬。午夜12點,全國教堂鍾聲齊鳴,樂隊高奏著名的懷舊歌曲《一路平安》。在音樂聲中,激動的人們擁抱在一起,懷著惜別的感傷和對新生活的嚮往共同迎來新的一年。
新年在美國並不是最熱鬧的節日,但仍有不少盛大的慶祝活動,加利福尼亞州的玫瑰花會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新年盛典,屆時用鮮花特別是玫瑰花紮成的彩車綿延數英里,車上擺滿鮮花做的各種模型,不僅吸引加州的男女老少簇擁街頭,而且還吸引著上百萬電視觀眾。在費城,有舉行化裝遊行的傳統,參加遊行的人們,有的裝扮成小丑,有的裝扮成婦女(按照古老的習俗,這個遊行不允許女人參加),隨著彩車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美國人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習慣,就是在新年許願立志,他們稱之為「新年決心」。這決心通常不是什麼宏圖大志,而是一些朴實而實際的打算,例如「我一定戒煙」、「我要好好對待鄰居」等等。他們總是坦率地講給大家聽,以期得到監督和鼓勵。
據說美國的印第安人也有獨特的新年習俗。每到除夕之夜,他們就舉行富有特色的篝火晚會,一家人圍在篝火旁邊,載歌載舞。待至晨曦微露,他們就把破舊衣物付之一炬,作為除舊迎新的象徵。
林肯紀念日(Lincoln's Birthday)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南北戰爭的領導者,為廢除奴隸制立下了不朽功勛。其誕辰日2月12日現為美國除南部外的26個州的法定紀念日。
1809年2月12日,林肯誕生於肯塔基州一農民家庭。1834年,林肯被選入伊利諾斯州議會,1847年當選為國會眾議員。他公開抨擊蓄奴制。1860 年,林肯當選美國第16任總統。這時南部7州組成南方邦聯政府,企圖分裂美國。林肯內閣遂決定用武力維護聯邦統一。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1863年1 月,林肯宣布了《解放宣言》,使美國所有的奴隸從法律上獲得了自由。1865年,歷經4年苦戰的美國內戰終於結束,北方獲得最後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徹底掃清了道路。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看戲時,被一個名叫約翰·布思的南方暴徒連擊數槍,子彈射中頭部,傷及大腦,翌日凌晨與世長辭。
多少年過去了,林肯仍然在美國人民心中佔有崇高的地位。每逢林肯誕辰日,人們便舉行講演,發表紀念文章,去林肯紀念堂的瞻仰者更是絡繹不絕。
聖瓦倫丁節(情人節St. Valentine's Day)
2月14日,是西方傳統的聖瓦倫丁節,又稱「情人節」,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古羅馬時代的牧神節,就是一個情侶們的節日。是日男女青年歡聚一堂,姑娘們把表達愛情的祝詞放在簽筒里,小夥子依次抽簽,抽到哪位姑娘的祝詞,那位姑娘就成為他的戀人。
基督教興起,教會對牧神節習俗不以為然。但由於這個節日受到青年人的偏愛,到公元7世紀,教會便把這個節日同基督教聯系在一起,用基督教殉教者聖瓦倫丁主教的名字為這個節日重新命名,並把日期由原來的2月15日改為2月14日。傳說,公元3世紀,羅馬皇帝認為已婚男子不願離家當兵,因此發布了一道禁止結婚的法令。聖瓦倫丁主教因違背皇帝旨意,秘密為青年人舉行婚禮,而遭到監禁,於公元273年2月14日死於獄中。
聖瓦倫丁節曾是英國人喜愛的節日,隨著新大陸的開發,英國移民把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節日帶到了北美,逐漸在美國生根開花。
情人節
年輕人是聖瓦倫丁節當之無愧的主角,他們要在這一節日里鄭重其事地為戀人選擇禮物、贈送鮮花,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痴情的姑娘可能會按照古老的傳說,在聖瓦倫丁節前夜把月桂樹葉放在枕頭上,盼望在夢中同自己的心上人相會。
在美國,聖瓦倫丁節已不僅僅是青年人的節日,親人朋友之間都可以互送小禮品以表達感情增進友誼。不少商店專門出售這類禮品,如裝飾成心形的巧克力糖、或者系著緞帶的紅玫瑰和鬱金香花束。至於各式各樣的情人卡,更是比比皆是。
華盛頓誕辰日(Washington's Birthday)
喬治·華盛頓作為美國的開國元勛和第一任總統而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其誕辰日是2月22日。
美國總統節,官方名稱為華盛頓生日(英文:Washington's Birthday),為紀念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的生日(1732年2月22日),每年二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總統節」。
1732年2月22日,華盛頓誕生於弗吉尼亞州。早年曾在英國殖民軍中服役。1756~63年英法七年戰爭中因作戰有功升為上校。1775~81年獨立戰爭期間,當選為大陸軍總司令,率領殖民地人民浴血奮戰,迫使英國於1783年正式承認美國獨立。1789年,華盛頓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連任兩屆。任期內為新生國家的鞏固做出了巨大貢獻。美國最高法院、國務院、財政部以及其他重要政府機構都是在華盛頓執政時設立的。1797年,華盛頓功成身退,為美國確立總統內閣制,廢除世襲制起了決定性作用。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病逝。
美國總統華盛頓
美國獨立前,人們每年都要為英國國王慶祝誕辰。宣布獨立後,美國人民轉而慶祝華盛頓將軍的生日。這一習慣始於1778年。當時華盛頓正率軍堅守瓦利要塞,一支炮兵樂隊在他生日之際為他演奏了小夜曲。現在華盛頓誕辰日已成為聯邦各州的法定節日,屆時各州都普遍舉行隆重的公眾儀式、盛大宴會等慶祝活動。美國人在這一天還喜歡吃櫻桃餡餅,玩紙制小斧,這一習俗來源於華盛頓幼小時用斧砍壞櫻桃樹後向其父誠實認錯的故事
聖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
聖帕特里克節為3月17日,以紀念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這一節日5世紀末期起源於愛爾蘭,美國從1737年3月17日開始慶祝。
公元432年,聖帕特里克受教皇派遣前往愛爾蘭勸說愛爾蘭人皈依基督教。他從威克洛上岸後,當地憤怒的異教徒企圖用石頭將他砸死。但聖帕特里克臨危不懼,當即摘下一棵三葉苜蓿,形象地闡明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他雄辯的演說使愛爾蘭人深受感動,接受了聖帕特里克主施的隆重洗禮。公元493年3 月17日,聖帕特里克逝世,愛爾蘭人為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為聖帕特里克節。
聖帕特里克節
1737年,一些愛爾蘭紳士和商人們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聚會紀念聖帕特里克,並成立了愛爾蘭慈善社團。1780年和1784年,費城和紐約先後成立了聖帕特里克友誼之子等團體,從此美國每年都慶祝這個節日。
美國的聖帕特里克節這一天,人們通常要舉行遊行、教堂禮拜和聚餐等活動。美國的愛爾蘭人喜歡佩帶三葉苜蓿,用愛爾蘭的國旗顏色——綠黃兩色裝飾房間,身穿綠色衣服,並向賓客贈送三葉苜蓿飾物等。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即目前的公歷,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依然按照舊歷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大加嘲弄。在4月1日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從此人們每逢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習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愚人節,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布置假環境,如把房間布置得像過新年一樣,等客人到來時則祝他們「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不過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相互開玩笑,捉弄對方,比如,小孩子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
如今的愚人節在美國已主要是淘氣的男孩子們的節日。
愚人節
復活節(Easter、一般指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一個宗教節日。每年,春分過去,第一次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日期年年不同,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復活節有不少傳統習慣,最典型的要數復活節彩蛋。古人常把蛋視為多子多孫和復活的象徵。後來基督教徒又賦予蛋新的涵義,認為它是耶穌墓的象徵,未來的生命就是從其中掙脫而出世的。復活節時人們把雞蛋染成紅色,代表耶穌受難時流出的鮮血,同時也象徵復活後的快樂。還有一種古老的習俗,是把煮熟的雞蛋送給街頭的孩子們做游戲,他們把蛋往前滾,誰的蛋最後破,誰就獲得勝利,蛋全歸他所有。
兔子也是復活節的象徵。因為兔子繁殖力很強,所以人們把它視為新生命的表現者。大人常繪聲繪色地告訴孩子復活節彩蛋是兔子下的,並把彩蛋放在花園里,讓孩子們玩找蛋游戲。
現在每逢復活節,美國大小糖果店總要出售用巧克力製成的復活節小兔和彩蛋。這些彩蛋小的和雞蛋差不多,大的竟有甜瓜那麼大,孩子們自然喜歡,送給親戚朋友,也不失為上佳禮品。
植樹節(Arbor Day)五月的第二個星期五)
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美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得島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有的臨時決定日期。每當這一天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便組成浩浩盪盪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植樹節是由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大風一起,滿天黃沙,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定立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由州長規定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
母親節(Mothers' Day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美國的母親節始於1907年5月,要求定立母親節這一倡議是費城安娜·賈維斯提出的。她曾親自在教堂安排儀式,組織活動,要求前來參加者胸前佩帶白色石竹花。這一活動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和興趣,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紛紛組織同樣的活動。人們一致決定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
1911年,慶祝母親節的活動已經開展得非常廣泛,不僅席捲美國各州,而且連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國家也都開始慶祝這個節日。此後幾年中,慶祝母親節的熱潮有增無已。1912年,美國專門成立了母親節國際協會。1913年5月,美國眾議院一致通過決議,號召總統及內閣、參眾兩院和聯邦政府的所有官員一律在母親節佩帶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國國會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個星期二為母親節。緊接著,威爾遜總統昭告全國公民在自己的住宅上懸掛國旗以表達人們對美國全體母親的熱愛和尊敬。此後美國總統每年都要發表一篇內容相同的宣言。
在胸前佩帶石竹花,顏色是有講究的。初時一律為白色,後來則變成那些母親已經去世的人佩帶白色石竹花,而母親仍然健在的人則佩帶紅色石竹花。這一天,人們總要想方設法使母親愉快地度過節日,感謝她們一年的辛勤勞動。最普通的方式是向母親贈送母親節卡片或禮物,還有些家庭則由丈夫孩子們把全部家務活包攬下來。
陣亡將士紀念日(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陣亡將士紀念日是美國大多數州都要紀念的節日,時間原為5月30日,1971
陣亡將士紀念日
年以後,為保證聯邦雇員都能享有這一休息日,許多州將它改在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美國南北戰爭中,無數將士在戰火中陣亡。戰爭結束,南部許多家庭開始祭奠戰爭中陣亡的將士。他們不分南北雙方,在春天向雙方死者的墓地都奉獻鮮花,北方人為此深受感動,將這一舉動視為民族團結的象徵。1868年,5月30日這一天被正式批准為向為保衛祖國而英勇犧牲的士兵們敬獻鮮花的日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開始在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祭奠所有的戰爭死難者,後來在民間又逐漸發展為一般家庭祭奠逝去的親人。今天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祭掃日,同我國的清明節十分相似。
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現役軍人和老戰士便排成長長的隊伍前往墓地,鳴槍向陣亡將士致意,吹響軍中熄燈號讓死難將士安息。
國旗日(Flag Day)
國旗日是紀念美國大陸會議1777年6月14日通過了美國第一面正式國旗。目前,每逢這日,到處可見美國國旗迎風飄揚,全國各地都要舉行紀念活動,以示對國旗的敬意。 美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國旗紀念活動是1876年慶祝建國100周年時進行的。19世紀90年代,不少公立學校倡議每年在6月14日舉行國旗紀念活動,很快得到了廣泛的響應。1893年費城首先承認6月14日為國旗紀念日,1897年紐約州也承認了這一節日,並要求這一天各大建築物上必須懸掛國旗。進入20世紀後,美國國旗協會再次發起紀念活動,國會為響應他們的倡議,於1949年正式確認6月14日為美國國旗日。
父親節(Fathers' Day)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人們在慶祝母親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父親的功績。1909年就有人建議確定父親節。據說第一個提出這種建議的是華盛頓的約翰·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親早亡,其父獨自一人承擔起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
把他們全部培養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親養育之恩,准備為他舉行活動,同時想到所有的父親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於是給當地一家教士協會寫信,建議把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父親節。該協會將建議提交會員討論,獲得了通過。1910年6月,人們便在此慶祝了第一個父親節,當時,凡是父親已故的人都佩帶一朵白玫瑰,父親在世的人則佩帶紅玫瑰。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開始時父親節的日期在各地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為父親節的標志,有的地方則用襯有一片綠葉的白丁香作為父親節的標志。1916年父親節得到了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的首肯,1924年美國第30任總統柯立芝建議將其定為全國性節日。1934年6月,美國國會統一規定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
獨立日
獨立日(美國國慶節)
日期為7月4日,以紀念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由托馬斯·傑佛遜起草,1776年7月4日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寇克簽字生效。《獨立宣言》提出了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歷數了英國對北美13州進行殖民統治的罪行;最後庄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從此,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
早期獨立日的慶祝活動主要是遊行和演講,後來又增加了戶外活動、體育比賽等項目。燃放爆竹、煙花的活動曾一度十分流行,20世紀後為防止發生火災等危險而取消。
今天,獨立日在美國是一個相當熱鬧的節日,每逢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鍾聲齊鳴,首先敲響的是費城自由鍾。各地居民自發地舉行慶祝遊行,各種彩車、小型樂隊和歡樂的人群排成浩浩盪盪的隊伍,景象十分壯觀。
勞動節(Labor Day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勞動節是美國全國性節日,為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放假一天,以示對勞工的尊重。
勞動節
1882年,美國木工兄弟會主席彼得·麥奎爾首先提出設立一個勞動節。同年,美國勞動騎士團也通過同樣的決定,並在紐約舉行了慶祝遊行。1884年,勞動騎士團進一步決定,每年勞動節都要舉行遊行等慶祝活動。
1887年2月,俄勒岡州第一個通過立法確定勞動節為法定節日,緊接著卡羅來納、新澤西、紐約、馬薩諸塞各州也通過了同樣的立法,均把勞動節的日期定為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1894年,美國國會正式宣布勞動節為全國性節日。
聖誕節(Christmas)
12月25日聖誕節是美國最大最熱鬧的節日。可以說從感恩節過後,美國人就開始為聖誕節大忙特忙起來。
聖誕節的許多風俗都來源於《聖經》中的傳說。根據耶穌誕生在夜裡這種說法,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從12月24日夜間開始,午夜時分達到高潮,這一夜就被稱為聖誕夜。美國人通常通宵達旦地舉行慶祝或。他們有的聚在酒館、舞廳、俱樂部中盡情歡樂;有的全家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後圍坐在壁爐旁享受天倫之樂;還有那些虔誠的信徒們則在燈火通明的教堂里,參加紀念耶穌誕生的午夜禮拜。
聖誕節
聖誕夜裡最有趣的活動要數「報佳音」,象徵天使在伯利恆郊外向牧羊人報告基督降生的喜訊。深夜來臨,教堂里的唱詩班挨家挨戶地來到教徒家門前齊聲唱起聖誕頌歌。於是這家人便走出來加入合唱。唱罷,主人把大家邀入屋中,以茶點招待。說笑一番後,唱詩班再到別人家去唱,主人一家也往往隨同前去,「報佳音」的隊伍愈來愈大,他們一家家地唱,歡樂的氣氛有增無減,常常持續到天明。
聖誕節里最典型的裝飾是聖誕樹,人們會在小杉樹或小松樹上掛滿禮物和彩燈,樹頂再裝一顆大星。這些裝飾都是有象徵意義的,樹上的彩燈象徵耶穌給世界帶來光明,樹頂的大星則代表耶穌降生後將三位東方賢士引到伯利恆的那顆星。除了聖誕樹,冬青和榭寄生也是聖誕節里常見的點綴。美國人常常用冬青樹枝編成花環掛在大門上,或是將幾枝冬青擺放在餐桌上作為節日的裝飾。還有一些家庭會在門框或天花板上懸掛一束榭寄生,按照傳統習俗,聖誕節時,凡是女子站在榭寄生下面,任何人都可以去親吻她。頑皮的男孩子常常故意把女孩子引到榭寄生下,理直氣壯地吻她一下。
聖誕節在美國如此受人重視,人們恐怕很難想像,他們的祖先曾經禁止過聖誕節。當年英國清教徒受盡英國國教的迫害,千里迢迢來到新大陸,他們對英國國教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以至發展到凡是國教所實行的,他們都加以反對,對聖誕節的慶祝也因此嚴加禁止。他們規定,凡移民中有人膽敢慶祝聖誕節者,必須罰款。這條禁令一直到19世紀德國及愛爾蘭移民大量移入美國後才逐漸解除。今天聖誕節已成為美國人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這段往事也成為一件歷史趣聞了。
美國80%以上是歐洲移民的後裔,華裔約100萬。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猶太教和東正教。

『貳』 漢朝時期的五個歷史故事有什麼

一決雌雄

一決雌雄是什麼意思?據《史記·項羽本記》記載,秦末漢初,楚王項羽、漢王劉邦,兩人為爭奪天下,戰爭頻繁,相持日久,不分勝負。只是苦了雙方的士兵和百姓,精壯的士兵為頻繁的征戰所累而叫苦連天,老弱百姓更是被水陸軍運拖得喘不過氣來。
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多年來之所以戰爭頻繁、混亂不堪,只是因為我們兩人互相爭斗的緣故。我很想與你面對面地挑戰,一決勝負,以免天下百姓互相殘殺,白白受苦。」劉邦笑著拒絕說:「我寧可與你鬥智,不願與你直接斗勇。」
項羽不聽,命令軍中壯士出陣挑戰。漢軍陣中有擅長騎射的樓煩族士兵。楚軍三次挑戰的壯士,都被樓煩族士兵射死。項羽大怒,於是他親自披甲執戟出陣挑戰。樓煩族士兵又想射箭,項羽怒目圓睜,大喝一聲,聲如巨雷,樓煩族士兵嚇得眼睛不敢正視,手無發箭之力,趕忙回馬入陣,躲進軍營不敢出來。劉邦派人暗地一打聽,原來是項羽親自出陣,嚇退了漢軍射手。劉邦聽後大驚失色。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一決雌雄」這個成語,意指一決勝負。詠雪之慧

詠雪之慧的典故:謝道韞出身豪門,身份高貴,是謝安的侄女,老爸謝奕也做到安西將軍,謝家是晉朝的頂級豪門,與王家並稱,使得她幾乎有著「公主」一般的待遇,接受了頂級的教育,而謝大小姐本身也有很好的天賦,學得很好,深得謝安的喜歡。
女孩長大了,要嫁人,門當戶對,選擇了王家,王羲之的兒子,老二王凝之。王羲之與謝安的關系很好,王羲之是最牛的書法家,謝安也曾向他學習書法,也一起參加了蘭亭的集會。(就是大名鼎鼎的《蘭亭集序》所記載的那次。)這點關系下,兩家結親,無論私情還是政治需要,都是合情合理。爹是英雄兒好漢,這話既有道理又沒道理,王羲之如此牛,兒子似乎也該很牛,不錯,卻是有牛的,老七王獻之就很牛,一度人們認為他的書法就超過了老爹。可是王家不是後來的楊家將,有七郎八虎的威風,這老二確實是馬尾穿豆腐,提不起來。
新婚不久,謝道韞就表達了對丈夫的不滿。然而,兩大豪門之間的婚姻,解除並不容易,成本很高的。愛情是兩個人的,婚姻則是兩個家族的。謝道韞雖然真性情,直言不諱,但也不是不明事理,還是接受了這樁婚姻,一個人獨自難受。

謝道韞在歷史上留下最著名的故事,就是「詠雪」。說的是有一年下雪,謝安挑起話題,用什麼比喻雪?謝朗說:撒鹽空中差可擬。南方下大雪花的時候並不多,謝朗的比方其實還可以,可是謝道韞一開腔,就鎮住了全場: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安是謝家的精神領袖,也是總教師,謝家的子弟們大都聽過他講課,謝道韞這一句深得謝安的賞識,謝朗的比方表明了雪的顏色形態,而謝道韞還比擬出了雪落下來的一種動態,水準一下子就上去了。

卧冰求鯉

卧冰求鯉的典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圖》,列舉了自遠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虞舜至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等二十四位至孝之人。他們之中,既有君王又有官吏,既有名人也有百姓,《卧冰求鯉》的王祥,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王祥,字休徵,晉代臨川縣(今撫州市臨川區)人。他早年喪母,一直由後娘朱氏撫育成人。後母朱氏不慈,對王祥十分刻薄,但王祥感激她的養育之恩,任憑後娘在父親面前搬弄是非,對後娘仍然十分孝順,有一天,王祥的後母染上了重病,全身浮腫,卧床不起。為了給後娘治病,王祥與父親四處求醫,然而後娘的身體卻始終未見好轉。到了冬季,後娘病情日趨嚴重。
王祥聽說外地有一位身懷絕技的老中醫,就設法把他請到家裡為後娘治病。老中醫診過後對王祥說:「你老娘外傷飲食,內患郁積,用葯治療效果不是很佳,但有一祖傳秘方可以一試。只需用鮮活鯉魚,加米醋,用文火烹出濃汁後,喝湯食肉即可。」王祥聽後先是一喜,喜的是這些並非難求的名貴葯材;後是一愁,愁的是這數九寒天,河面已結冰,哪裡有鮮活的鯉魚呢?
王祥獨自郁悶地來到屋後的池塘邊,望著結著厚厚冰的池塘發呆,突然一個大膽的念頭在腦海中閃現:何不用身子把冰融化,這不就可以捉到鯉魚了嗎?想到這里,王祥脫掉棉襖,光著膀子仰卧在冰面上……漸漸地,冰面開始融化。突然,王祥感到背上被什麼東西咬了一下,他趕忙翻身一旁,奇跡出現了——一條三尺長的大鯉魚從水中躍出跌落冰面,接著又是一條躍出。人們說,這是王祥的大孝感動上蒼所至。王祥來不及細想,抱住鯉魚趕緊回家。

說來也神,後娘吃了米醋鯉魚後病情真的逐漸好了起來。王祥卧冰求鯉的故事就這樣被傳開了,並收錄在《二十四孝圖》中。
朝廷得知王祥大孝事跡後,重用王祥。晉武帝時王祥官拜太保,進爵為公,許以不朝之特權。後王祥壽終九十四歲。
百姓追慕王祥的孝義,就在王祥家附近修建孝義寺,寺內有王祥塑像,寺旁有孝義橋。宋代詩人張征曾留詩一首於寺中:「城東孝義寺,仍說卧冰池,雖膺猶堪訓,前賢況可師。香銷春殿冷,樓壓暮鍾嘶。未俗逾偷薄,哀懷欲涕氵夷。」
當年的孝義橋,如今臨川區是孝橋鎮所在地,孝義寺早已毀,但孝義橋經清宣統元年重修後仍然保存至今。
舉案齊眉

舉案齊眉的典故:舉案齊眉,送飯時把托盤肖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處:《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故事內容: 東漢初年的隱士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今陝西咸陽西北)。他博學多才,家裡雖窮,可是崇尚氣節。東漢初,他曾進太學學習。結束在太學的學業後,就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豬。
有一次,梁鴻因不小心,使得房子著火,延及周圍的人家。梁鴻就一家家的去查問每家所遭受的損失,並以豬來作為賠償。有一家人嫌賠得太少。梁鴻說:「我沒有別的財物,願意為你做一段時間的工來補償。」那家主人答應了梁鴻的要求。梁鴻在這家幹活時不懈朝夕,勤勤懇懇,絕無怨言。鄰家的一些老人見梁鴻的行為非同一般,就聯合起來責怪那家主人,不該如此對待梁鴻。那家主人也開始尊敬他,並將豬悉數歸還給梁鴻,梁鴻堅辭不受,後來回鄉去了。

由於梁鴻的高尚品德,許多人想把女兒嫁給他,梁鴻謝絕他們的好意,就是不娶。與他同縣的一位孟氏有一個女兒,長得又黑又肥又丑,而且力氣極大,能把石臼輕易舉起來。每次為她擇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歲了。父母問她為何不嫁。她說:「我要嫁象梁伯鸞一樣賢德的人。梁鴻聽說後,就下娉禮,准備娶她。
孟女高高興興的准備著嫁妝。等到過門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想到,婚後一連七日,梁鴻一言不發。孟家女就來到梁鴻面前跪下,說:「妾早聞夫君賢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絕了許多家的提親,最後選定了妾為妻。可不知為甚麼,婚後,夫君默默無語,不知妾犯了甚麼過失?」 梁鴻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並能與我一起隱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現在你卻穿著綺縞等名貴的絲織品縫制的衣服,塗脂抹粉、梳妝打扮,這哪裡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聽了,對梁鴻說:「我這些日子的穿著打扮,只是想驗證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賢士。妾早就准備有勞作的服裝與用品。」說完,便將頭發捲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織機,動手織布。梁鴻見狀,大喜,連忙走過去,對妻子說:「你才是我梁鴻的妻子!」他為妻子取名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閃耀。
後來他們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東北)山中,過起了隱居生活。在霸陵山深處,他們以耕織為業,或詠詩書,或彈琴自娛。
不久,梁鴻為避徵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離開了齊魯,到了吳地(今江蘇境內)。梁鴻一家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給人舂米過活。每次歸家時,孟光備好食物,低頭不敢仰視,舉案齊眉,請梁鴻進食。皋伯通見此情形,大吃一驚,心想:一個僱工能讓他的妻子對他如此恭敬有加,那一定不凡。於是他立即把梁鴻全家遷入他的家宅中居住,並供給他們衣食。梁鴻因此有了機會著書立說。

問鼎中原

問鼎中原的典故:問鼎中原,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九州乃豫州、翼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雍州、幽州
九鼎乃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
【問鼎中原出處】出自《左傳》,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熊旅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 的首府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庄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
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庄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面對雄視北方的庄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庄王的話鋒,大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最後才說:「周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不能過問啊。」庄王不再強求,揮師伐鄭,以問鄭背叛楚國投靠晉國之罪。
【問鼎中原典故】夏朝經歷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無道亡國,九鼎為成湯所得,成湯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經歷550多年,到前1046年,紂王暴虐亡國,九鼎為姬發所得,姬發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莊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義,到周王室去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結果在周大臣王孫滿那裡碰了一個軟釘子。王孫滿說:「統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氣地說:「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國有的是銅,我們只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王孫滿說:「大王您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材,啟才能鑄成九鼎以象萬物。後來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庄王無話可說。從此以後,人們就將企圖奪取政權稱為「問鼎」。

『叄』 典故:時間為什麼成為「光陰」

古時候人們用"晷"來測量時間,晷是觀測日影以定時刻的一種儀器。在圓形石板上刻上表明時間的度數,圓中心立一小棍,由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陰影由長而短,由短而長,由此知道時間的變化。"光陰"於是成了時間的代稱。

『肆』 你知道成語程門立雪的典故嗎他講的是尊師重教的故事。用簡潔的語言把大概意思記錄下來,注意時間、地點、

有一天,楊時與來游酢,因自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程頤家請教。 來到時,程頤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伍』 沖冠一怒為紅顏講的是什麼時間的典故啊

當吳三桂領兵赴京朝見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驛時,遇到從京城逃出回的答家人,吳三桂問:「我家裡人好嗎?」家人說:「被闖王抄了。」吳三桂說:「沒關系,我到後就會歸還。」又問:「我父親好嗎?」答:「被拘捕了。」吳三桂說:「我到後就會釋放。」又問「陳夫人(指陳圓圓)還好嗎?」答:「被闖王(一說為劉宗敏)帶走了。」此時,血氣方剛的吳三桂勃然大怒,厲聲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隨後,掉頭打回山海關,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敵清軍遞去了請兵書,希望多爾袞「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這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也就是說吳三桂為了一個蘇州名妓陳圓圓,將大漢江山出賣給了滿清。

『陸』 古人有關珍惜時間的歷史故事有哪些啊

1、愛迪生

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

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助手的臉紅了。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2、魯迅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

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3、聚螢讀書

車胤,生於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後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幹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

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麼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內容,直到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一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里,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

4、「頭懸梁」

孫敬是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嗜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里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留在房樑上,頓時眼睛一亮。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樑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拴在一起。

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發,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

5、「錐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決心要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

『柒』 求關於「時間規劃」的名人故事、典故!

1、董遇「三餘」時間

東漢末年,有一個人名叫董遇,他從小喜歡學習。不管走到哪裡,他身上總是帶著書,一有時間就坐下來學習。後來,董遇成了大學者。有人問董遇:「你是怎麼讀書的?」董遇回答:「我遇到讀不懂的書,就反復地看,反復地讀。」這個人反問:「反復讀一本書,哪有那麼多時間呢?」

董遇說:「那就利用『三餘』的時間。」

這個人好奇地問:「什麼是『三餘』的時間?」

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剩餘,夜晚是白天的剩餘,下雨天是晴天的剩餘。只要用好了這『三餘』時間,就有時間讀書了。」

2、陶侃惜光陰

陶侃是晉代的名將,曾為東晉的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可是他小時候卻很貪玩兒,不願用心讀書,母親很為他著急。一天下大雨,陶侃沒去上學,就在母親的織布機旁玩兒。母親讓他背書,當他背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時候,母親問他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他解釋不出來。

母親告訴他說:「意思是日子很快就過去了,像織布機的梭子一樣快。你現在讀書這么不用心,日子就這么過去了,是不是很可惜啊?」陶侃聽了之後,便下決心好好兒讀書。從此,陶侃終日苦讀,學業漸漸好了起來,為以後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不閑一日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無論是畫蝦、蟹、小雞、牡丹、菊花、牽牛花,還是畫大白菜,無不形神兼備,充韻生動,奧秘晚窮,據說他在八十五歲那年的一天上午,寫了四幅條幅,並在上面題詩:「昨日大風,心緒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充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4、孫敬刺股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5、邱吉爾勤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巨頭之一的邱吉爾,平均每天工作十七個小時,還使得十位秘書也整日忙得團團轉,為了提高馳緩的政府機構的工件效率,邱吉爾還制定了一種體制,他給那些行動遲緩的官員們的手杖上,都貼了一-張一-張「即日行動起來」的簽條。

『捌』 破鏡重圓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是在哪個朝代和時間發生的

破鏡重圓:南朝陳代將要滅亡時,駙馬徐德言將銅鏡破開兩半,跟妻子樂昌公主各藏一半,作為信物。後來果然由這個線索而得以夫妻團聚。現用「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後重又團圓。

『玖』 珍惜時間的典故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歷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雲:"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後,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麼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當代青少年多數都很羨慕美國、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轎車、電器,然而,你知道他們是多麼珍惜時間嗎?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還沒獨立的時候,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准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是屆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著:"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為一分鍾。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為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核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准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末你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誠然,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他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但這種創造的價值卻是隨時間的延續來實現的。試想,歷史上那些為人類創造出許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科學巨匠文藝大師,哪一個不是通過「惜時」把自己的人生體現得豐富而有意義呢?這里我們還是先聽聽他們自己的體會吧。歌德是舉世聞名的大詩人,他的自述是他對時間的認識和感情的最好注腳:「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

優秀共青團員張海迪,在不長的時間里就掌握了日語、英語、世界語等幾門外語,完成了《海邊診所》的翻譯。一個身體的三分之二都失去知覺的高位截癱患者,一個殘疾者的生命為何能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煥發出如此奪目的異彩?原因之一不是由於她抓緊了分分秒秒的富貴時光,增中了生命的活力嗎?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聚螢讀書
車胤,生於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後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
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幹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麼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內容,直到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一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里,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
車胤不斷苦讀,終於成為著名的學者,後來還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員;那時候,每逢舉行甚麼集會或慶祝活動,如果車胤沒有到場,大家就覺得掃興。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出過一個意味深長的謎:"世界上哪樣東西最長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這是什麼?眾說紛雲,捉摸不透。
有一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他說:"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永遠無窮無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因為它使許多人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對於在等待的人,時間最慢;對於在作樂的人,時間最快;它可以無窮無盡地擴展,也可以無限地分割;當時誰都不加重視,過後誰都表示惋惜;沒有時間,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時間可以將一切不值得後世紀念的人和事從人們的心中摳去,時間能讓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時間到底是什麼呢?時間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時間是生命;對於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來說,時間是金錢;對於做學問的人來說,時間是資本;對於無聊的人來說,時間是債務;對於學生、尤其是中學生來說,時間是財富,是資本,是命運,是千金難買的無價之寶。
貓頭鷹的啟示(如何科學地安排好時間)?
一年春天的某個早晨,太陽剛剛升起,喜鵲就來到了貓頭鷹先生的家門口,歡快地叫著"貓頭鷹先生,快起來,借著早晨明媚的陽光,練習我們的捕食本領,不要再睡懶覺了。"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身體一動不動地蜷屈在窩里,懶懶地說了聲:"是誰呀?這么早就上這來瞎叫,我還沒有睡醒呢,啥時練不行,我還得再睡一會。"喜鵲聽了這話只好獨自鍛煉去了。到中午,喜鵲又來了,一看貓頭鷹雖然醒了,但還是在床上躺著,喜鵲剛要說話,貓頭鷹搶著說:"天還長著呢,練什麼呢,趕趟,趁早還是休息的好。"喜鵲說:"已經不早了,都到中午了,你該捕食鍛煉了。"可是貓頭鷹還是不動。太陽落山之前,喜鵲飛到貓頭鷹家,看見貓頭鷹剛剛起床洗臉。就對他說:"天要黑了,我要休息了,你怎麼才洗臉啊。"貓頭鷹說:"我就這習慣,晚上餓了我才開始捕食。"喜鵲說:"這么晚了你還能捕到什麼食。"這時,天已經黑下來了,貓頭鷹拍打著翅膀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累得筋疲力盡,什麼食物也沒捕到,肚子餓得咕咕叫,他也哇哇地亂叫,聲音非常難聽。
當然這是個小小的寓言故事,如果貓頭鷹真的夜間去捕食,就要餓得從樹上摔下來了。可是這則寓言卻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珍惜時間。古人說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昨天和今天沒什麼大區別,今天和明天也沒有不一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環往復,但是我們個子長高了,慢慢又變矮了,頭發由黑變白,這時才剛想起,該學的沒有學,該會的沒有會,該做的沒有做,但是過去的時間卻再也找不回來了,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青少年朋友一定要從小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將來才能成為有用之才,否則就難免要"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了。

『拾』 西方神話傳說中關於時間老人的典故

西方神話傳說中關於時間老人的典故:

一個流浪漢嗚嗚地哭著,時光老人問:「你是誰?為什麼哭?」

流浪漢嘆口氣說:「我少年時代玩玻璃球,青年時代玩紙牌,中年時代打麻將,家產都敗光了。如今我一無所有,我真後悔。」

時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憐,就試探地問:「假如你能返老還童……」

「返老還童?」流浪漢抬頭將老人打量了一番,突然「撲通」一聲跪下,苦苦哀求道:「假如給我一個青春,我一定從頭做起,做個勤奮好學的人!」

「好吧,你會如願的,不過你可得說到做到。」時光老人說完便消失了。

驚呆了的流浪漢低頭一看,自己已變成 了一個十來歲的少年,肩上還背著書包呢!他興奮極了。

他想到自己說的話,就向一所自己熟悉的小學走去,他想去上學。可是路上他看到幾個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不禁手又癢了,也擠進去玩起來。他仍然按老樣子生活,虛度一生。到了老年,他又傷心地痛哭起來,正巧,他又碰到了時光老人。他故技重施,再次跪下,哀求時光老人再給他一個青春。

「我做了件蠢事。」時光老人冷笑著說,「給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會得到真正的生命的。」

時光老人接受了教訓,從此以後,他給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誰也別想多得到一分一秒。

(10)講時間的典故擴展閱讀:

古希臘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發源地之一,也是西方歷史的開源。

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歷史、建築、科學、文學、戲劇、雕塑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是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當說到西方神話,最先想到的當然就是古希臘神話。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